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种途

措施,防止毒物对人体的毒害。1.尘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1)道侵入经呼吸

生产条件下的化学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经研究证明,在全部职业中毒病例中,有95%是由于工矿企业空气中的蒸气、烟雾、粉尘等各种有毒物质,经呼吸道侵入引起的。人体肺泡表面积约90~160m2,每天吸入空气约12m3(约15kg)。空气在肺泡内流速慢,接触时间长,肺泡上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且壁薄,这些都有利于有毒气体、蒸气以及液体和粉尘的迅速吸入,而后由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而造成中毒。吸入的毒物愈多,中毒就愈厉害。

从鼻腔至肺泡整个呼吸道各部分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对毒物的吸收程度就不一样,愈入深部,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愈长,吸收量愈大。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接触毒物的条件和毒物的性能等因素,都将对吸收量有影响。肺泡内的二氧化碳,也能增加某些物质的溶解度,从而

促进毒物的吸收。

(2)经皮肤侵入

有些毒物可透过无损皮肤和经毛囊的皮脂腺被吸收。经表皮进入体内的毒物要经三种屏障,第一道是皮肤的角质层,一般分子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透过无损的皮肤;第二道是位于表角质层下面的连接角质层,其表皮细胞,富有固醇磷酯,它能阻碍水溶性毒物的通过,而让脂溶性毒物透过,并扩散,经乳头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第三道是表皮与真皮连接处的基膜。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都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只脂溶而水溶极微的苯,经皮肤吸收量较少。

毒物经皮肤进入毛囊后,可绕过表皮的屏障直接透过皮脂腺细胞和毛囊壁而进入真皮,再从下面向表皮扩散。但这个途径不如表皮吸收重要。

如果表皮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如外伤、灼伤等,可促进毒物的吸收。粘膜吸收毒物的能力远较皮肤强,部分粉尘可以通过粘膜吸收。

(3)经消化道侵入

许多毒物可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被吸收。

胃肠道的酸碱度是影响毒物吸收的重要因素。胃内食物能促进或阻止毒物通过胃壁的吸收。胃液是酸性,则具有阻止电离作用,因而增加其吸收。胃内的食物,蛋白质和粘液

蛋白类等,则可减少毒物的吸收。

小肠吸收毒物的重要原因是肠内碱性环境和较大的吸收面积。弱碱性毒物在胃内不易被吸收,当到小肠后,就转化为非电离物质被吸收。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56548150.html, 小肠内分布不少酶系统,可使与毒物结合的蛋白质或脂肪的分解,从而释放出游离的毒物而促进其吸收。在小肠内,物质可经细胞壁直接透入细胞。此种吸收方式,对毒物的吸收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大分子的吸收。

2.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1)毒物对全身的危害

毒物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或器官。由于毒物本身理化特性及各组织的生化、生理特点,进而破坏了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中毒的危害。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三种情况。有些中毒只有急性型而无慢性中毒现象,如氧化锌烟尘引起的铸造热;另一些主要表现为慢性型,而很少有急性中毒,如铅锰中毒。在职业病中以慢性中毒为多见,急性中毒仅在事故场合出现,危险性很大。亚急性中毒属于急性中毒范畴。下面分别介绍不同中毒情况下对人体的危害。

急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毒物迅速作用于人体后发生的病变。由于毒物的性能不同,对人体各系统的危害亦不相同。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刺激性气体、有害蒸气和粉尘等毒物,对呼吸系统将会引起窒息、呼吸道炎症和肺水肿等病症。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四乙基铅、有机汞、苯、环氧乙烷、三氯乙烯、甲醇等毒物,会引起中毒性脑病,表现在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视力模糊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对血液系统的危害:急性职业病中毒可导致白细胞增加或减少,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及溶血性贫血等。

对泌尿系统的危害:在急性中毒时,有许多毒物可引起肾脏损害,如四氯化碳中毒,会引导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

对循环系统的危害:毒物锑、砷、有机汞农药等,可引起急性心肌损害;在三氯乙烯、汽油等有机溶剂的急性中毒中,毒物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而致心室颤动;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由于渗入大量血浆及肺循环阻力的增加,可能出现肺原性心脏病。

对消化系统的危害:经口的汞、砷、铅等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急性肠胃炎的症状;一些毒物,如硝基苯、三硝基甲苯、氯仿及一些肼类化合物,会引起中毒性肝炎。

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由于长期受少量毒物的作用,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引起慢性中毒的毒物,绝大

部分具有积蓄作用。人体接触毒物后,数月或数年后才逐渐出现临床症状,其危害也是根据毒物的性能,表现于人体的各系统。大致有中毒性脑、脊髓损害、中毒性同周围神经炎、神经衰弱症候群、神经官能症、溶血性贫血、慢性中毒性肝炎、慢性中毒性肾脏损坏、支气管炎以及心肌和血管的病变等。

(2)工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粉尘主要来源于固体原料、产品的粉碎、研磨、筛分、混合以及粉状物料的干燥、运输、包装等过程。

工业粉尘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直径在0.5~5μm的粒子,而工业中大部分粉尘颗粒直径就在此范围,因此,对人体危害最大。

粉尘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溶解度以及作用的部位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一般,刺激性粉尘落在皮肤上可引起皮炎;夏季多汗,粉尘易堵塞毛孔而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碱性粉尘,在冬季可引起皮肤干燥、皲裂;粉尘作用于眼内,刺激结膜引起结膜炎或麦粒肿;毛皮加工厂的粉尘和黄麻的粉尘对某些人有致敏作用,吸入后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长期吸入一定量粉尘,就会引起各种尘肺,如吸入煤尘,引起煤尘肺,吸入植物性粉尘,引起植物性尘肺。游离的二氧化矽、矽酸盐等粉尘,可引起肺脏弥漫性、纤维性病变的

产生。

(3)毒物对皮肤的危害

皮肤是机体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在从事化工生产中,皮肤接触外界刺激物的机会最多,在许多毒物刺激下,会造成皮炎和湿疹、痤疮和毛囊炎、溃疡、脓疱疹、皮肤干燥、皲裂、色素变化、药物性皮炎、皮肤瘙痒、皮肤附属物及口腔粘膜的病变等症。

(4)毒物对眼部的危害

化学物质对眼的危害,可发生于某化学物质与组织的接触,造成眼部损伤;也可发生于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引起视觉病变或其它眼部病变。

化学物质的气体、烟尘或粉尘接触眼部或化学物质的碎屑、液体飞溅到眼部,可能发生色素沉着、过敏反应、刺激炎症或腐蚀灼伤。如醌、对苯二酚等,可使角膜、结膜染色;硫酸、盐酸、硝酸、石灰、烧碱和氨水等同眼部接触,可使接触处角膜、结膜立即坏死糜烂,与碱接触的部位,碱会由接触处迅速向深部渗入,可损坏眼球内部。由化学物质中毒所造成的眼部损伤有视野缩小、瞳孔缩小、眼睑缩小、眼睑病变、白内障、视网膜及络膜病变等。

(5)毒物与致癌

人们在长期从事化工生产中,由于某些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可使人体内产生肿瘤。这种对机体能诱发癌变的物质

称为致癌原。

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呼吸道及膀胱,少见于肝、血液系统。由于致癌病因与发病学尚有许多基本问题未弄清楚,加之在生产环境以外的自然环境中,也可接触到各种致癌因素,因此,要确定某种癌是否是仅由职业因素而引起的,必须要有较充分的根据。

3.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毒性

化工生产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生产成品,大多是有毒性物质。为了有效地防止其对人体的侵害,必须了解其性质,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与有效的防治。

三基三严参考题详解

参考题库 一、单选题 1. 骨密质主要分布部位错误的是( E ) A.长骨的骨干 B. 长骨的骨骺 C. 短骨的外层 D. 扁骨的外层 E. 不规则骨的内部 2. 右主支气管的特点是(B) A. 细而短B. 粗而短 C. 细而长 D. 粗而长 E. 较左主支气管倾斜 3. 下面哪项不是评定心功能的指标(D) A. 心指数B. 射血分数 C. 心排血量 D. 循环血量 E. 每博功 4. 患者发热时常出现( C ) A. 低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高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水肿 5. 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问题是( D ) A. 上肢 B. 下肢 C. 腹腔 D. 眼睑 E. 下垂部位 6.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C ) A.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醛固酮分泌减少 E. 囊内压降低 7. 免疫系统包括(E ) A. 胸腺、骨髓 B. T细胞、B细胞 C.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D. 免疫器官、免疫分子 E. 免疫组织、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8.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D ) A. 血液 B. 细胞内液 C. 组织液 D. 细胞外液 E. 脑脊液 9. 担负体液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C) A. T细胞 B. K细胞 C. B细胞 D. NK细胞 E. 巨噬细胞 10. 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B ) A. 大量微血栓形成 B. 凝血功能失常 C. 纤溶过程亢进 D. 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 溶血性贫血 11、下列哪项属于甲类传染病( E ) A、狂犬病 B、麻疹 C、肺结核 D、麻风病 E、霍乱 12、下列哪种情况不需预防应用抗生素( D) A、结肠手术 B、胃癌根治术 C、髂内动脉瘤手术 D、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 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3、局部浸润麻醉选用普鲁卡因时,其常用浓度为(A) A、0.5% B、1% C、1.5% D、2% E、2.5% 14、完全胃肠外营养是(A) A、通过静脉输入全部营养 B、从胃管内补其不足 C、少量口服 D、补充要素膳 E、添加匀浆液 15、传染病房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中错误的是(B) A、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B、不同传染病可安排在同一房间 C、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 D、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E、严格探视、陪住制度 1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中,不正确的是(E) A、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的舱内所有人员 B、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患者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 C、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患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一)神经系统 毒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全身无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等。汽油、四乙基铅、二硫化碳等中毒还表现为兴奋、狂躁、癔病。 (二)呼吸系统 氨、氯气、氮氧化物、氟、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声门水肿及痉挛、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有些高浓度毒物(如硫化氢、氯、氨等)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砷化氢、苯肼等中毒,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血液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消化系统 肝是解毒器官,人体吸收的大多数毒物积蓄在肝脏里,并由它进行分解、转化,起到自救作用。但某些称为“亲肝性毒物”,如四氯化碳、磷、三硝基甲苯、锑、铅等,主要伤害肝脏,往往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炎。汞、砷、铅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炎症。 (五)泌尿系统

某些毒物损害肾脏,尤其以升汞和四氯化碳等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最为严重。此外,乙二醇、汞、镉、铅等也可以引起中毒性肾病。 (六)皮肤损伤 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及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灼伤和溃烂。液氯、丙烯腈、氯乙烯等可引起皮炎、红斑和湿疹等。苯、汽油能使皮肤因脱脂而干燥医|学教育网整理、皲裂。 (七)眼睛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碎屑、液体、粉尘飞溅到眼内,可发生角膜或结膜的刺激炎症、腐蚀灼伤或过敏反应。尤其是腐蚀性物质医|学教育网整理,如强酸、强碱、飞石灰或氨水等,可使眼结膜坏死靡烂或角膜混浊。甲醇影响视神经,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八)致突变、致癌、致畸 某些化学毒物可引起机体遗传物质的变异。有突变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突变物。有的化学毒物能致癌医|学教育网整理,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癌病的化学物质称为致癌物。有些化学毒物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可引起畸形,这种化学物质称为致畸物。 (九)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工业毒物对女工月经、妊娠、授乳等生殖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对妇女本身有害,而且可累及下一代。 接触苯及其同系物、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的女工,易出现月经过多综合症;接触铅、汞、三氯乙烯的女工,易出现月经过少综合症。化学诱变物可引起生殖细胞突变,引发畸胎,尤其是妊娠后的前三个月,胚胎对化学毒物最敏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化

脾脏_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31 大鱼大肉,大烟大酒,体胖血稠,命不长久。 脾脏, 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文/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柳 君 前一阵网上盛传著名歌手田震因患上了一种叫“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病,要摘除脾脏来挽救生命。我们暂且不深究这条消息是否属实,还是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身体内最大的淋巴器 官和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吧,看看它在我们的体内“什么的干活”。 脾脏约巴掌大小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与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等器官相邻。脾脏是一个颜色暗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长10~12厘米,宽6~8厘米,厚3~4厘米,重110~200克,大致有巴掌那么大,由几条韧带“悬挂”在上腹部。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能触摸到脾脏边缘,说明脾肿大。 脾脏有三大功能 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此外,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五脏之一,与胃同受水谷,输布精微,为生命动力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主运化、升清,主统血。 脾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故有“脾开窍于口”的说法。因为食物经脾消化、吸收后可转化为水谷精微,而脾将水谷精微上输归肺,散布于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若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和转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失常,会引起食少、纳呆、腹胀、消瘦等症状。 脾能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而不下垂,若脾气不升,不但影响水谷精微的输布,使气血生化无源,出现头晕、乏力、泄泻等,严重者还可致脱 身体密码·人体奥秘 肛、内脏下垂等。另外,脾还能将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转输于肺、肾,经过肺、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如果脾运化水液功能减弱,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形成痰饮、水肿。 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若脾失健运,气虚不能摄血,则出现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脾脏切除对人体损伤较小 脾切除术是手术根治脾外伤和脾疾病的一种常用有效手段。造成脾脏切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外伤性脾破裂、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脾囊肿或脾肿瘤、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等,歌手田震就属于后一种。 一般说来,脾切除后,对日常生活及寿命影响不大,但近年来,有人从免疫学角度出发, 认为脾切除后会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新陈代谢减弱,故主张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脾修补或部分脾切除,以维持脾脏在体内的免疫功能。 “无脾人”的衣食住行 一是平时要及时加减衣物,注意身体的保暖,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维生素C,提高抵抗力,降低感冒的发生;二是满足蛋白质的供应,多吃瘦肉、蛋,乳品和大豆制品;三是多吃些含铁食物,以满足造血需要,防治贫血,如动物肝脏、血、瘦肉、水果和蔬菜;四是减轻肝脏负担,少吃药,不吃火腿、香肠、腊肉等食品,禁止饮酒;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还包括现代生活用品的科学配置与使用。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突出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今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拥有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 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48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标准版本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 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以气体、蒸汽、雾、烟和粉尘五种形态污染车间空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毒物的剂量、浓度、作用时间有关,还与机体的健康状况、中毒环境、劳动强度有关。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条:呼吸系统、皮肤吸收、消化系统。大部分毒物是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的,呼吸系统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生产性毒物经皮肤侵入人体也是发生中毒的重要途径,不同部位的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虽然不同,但

任何部位均可通过,甚至指甲也可被有机磷通过,如果皮肤有伤口,毒物可直接侵入人体血液;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其原因主要是误服或进食、吸烟时经沾染毒物的手不慎带入。 预防职业中毒同样必须遵循三级预防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3.根据毒物的特性,选择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知识讲解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 1. 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阑尾B.淋巴结C.骨髓D.脾E.扁桃体 2. 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胸腺B.淋巴结C.骨髓D.法氏囊(腔上囊)E.脾脏3. 人类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B.胸腺C.法氏囊(腔上囊)D.淋巴结E.脾脏 4. 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胸腺和淋巴结 B.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和脾 D. 胸腺和骨髓 E. 脾和胸腺 5. 人类B 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 A. 脾脏 B. 骨髓 C. 法氏囊 D. 胸腺 E. 卵黄囊 6. 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 A. CD16 B. CD2 C. CD3 D. CD21 E. CD34 7. T 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B.胸腺C.脾脏D.法氏囊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8.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 D. 胸腺 E. 脾 9. 与脾脏不相关的是: A.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 B.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C. 过滤作用 D. 存在M 细胞 E.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0. 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

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C.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1. 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 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2.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和骨髓 C. 腔上囊和胸腺 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淋巴结和骨髓 13.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 骨髓、淋巴结、脾脏B. 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C. 腔上囊、扁桃体、淋巴结D.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扁桃体、骨髓、淋巴结 14. 绝大多数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5. 人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6. 成熟免疫细胞寄居的场所是: A. 胸腺 B. 胰腺 C. 腔上囊 D. 卵黄囊 E. 脾脏

身体疼痛对应器官疾病示意图

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 “左边肚子痛,是哪儿出问题了?” “我后腰痛,是哪个器官不对?” ??身体不同位置发生疼痛时,往往都会发出类似的疑问。昨日,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清楚地解析出不同部位疼痛可 能代表的问题器官,该图仅适用于平日作为疾病预警的参考,切不可靠它自诊,以免造成误诊加重疾病。身体各部位的疼痛经常是由牵拉、痉挛、缺血和炎症引起,有时定位不准确,要特别小 心。头痛面部疾病可引起头部的牵涉痛。常见的如青光眼可引 起前额部的牵涉痛、鼻窦炎可引起局部的牵涉痛等;颈部疾病可 引起头部的牵涉痛; 呼吸道感染、肺炎、 败血症等全身疾病也 可引起头痛。上腹部 或脐周围痛阑尾是 长在人体右下腹的回 盲部。但是,阑尾炎 刚发生时感到腹痛的 部位往往不是在右下腹部,而是在上腹部或者肚脐周围。在这个部位持续几个小时或 更长时间才觉得右下腹痛。右肩疼痛胆囊位于肝脏的下方紧靠膈肌,胆囊发炎时,因充血肿大,炎症容易刺激到膈肌,支配膈

肌的膈神经有一支分布到右肩,当胆囊所在的部位右上腹发生绞痛时,往往同时在右肩部和背部也会出现疼痛。左臂等处疼痛心绞痛的特点是胸骨后面压榨性疼痛,此时心脏内的代谢产物刺激了自主神经,也可产生内脏与体表相关联的皮肤敏感现象,这时发生的牵涉痛常放射到左侧胸前臂、腋窝、臂内侧和手的小指部位。其他疼痛肾和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常引起腹股沟和 大腿内侧的放射痛;胃部疾病可引起背部痛;椎间盘脱出可引起下肢痛;肺炎还可以引起腹痛等。 内脏器官在发生疾病时,往往会造成一些部位牵涉性疼痛。 这幅“内脏器官疾病时的牵涉性痛区”图,以一张正面人体图形式,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清楚地指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A卷) 一、基本概念:(每个2分,共10分) 1.等效连续声级2.空白试验3.细菌总数4.生物监测5.静态配气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信息角度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的过程; 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 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 ,当水深______时,应设两 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____ ;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 ______、_______ ; 4.F-选择电极的传感膜是 ________; 5.氰化物造成人即刻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 6.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7.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 __________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 _______;8.大气采样时要求相对高度是 _______; 9.今测得大气中的SO2浓度为3.4ppm,其重量浓度为_______mg/l; 10.作用于某一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5dB、75dB、89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__;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 A、 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A、 20Hz<f<20000Hz B、f<200Hz 或 f>20000Hz C、f<200Hz 或 f>2000Hz D、20Hz<f<2000Hz 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 D、以上都对 5.水样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A、消解、蒸馏、萃取B、消解、萃取、蒸馏 C、消解、蒸馏、挥发 D、蒸馏、消解、萃取 6.大气采样器主要有()等部件组成 A、收集器 B、压力计 C、抽气泵 D、温度计 E、流量计 7.关于COD测定,正确的描述有(); A、试亚铁灵为指示剂 B、加HgSO4掩蔽Cl- C、加Ag2SO4 D、加热回流30分钟 E、消耗的氧化剂为O2 8. 在水样中加入 __________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A、 H2SO4 B、NaOH C、CHCl3 D、HNO3 9.水环境监测对象应包括(); A、地表水 B、地下水 C、饮用水 D、工业污水 E、降水 10.我国空气质量标准是以()℃,()kPa时的体积为标准状态的。 A、20 B、0 C、25 D、101.325 E、760 四、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测定烟尘浓度时必须等速采样,而测定烟气浓度时不需等速采样。()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眼球纤维膜 A.是眼球壁的最内层 B.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C.全层均透明 D.前1/6部分为角膜 E.后5/6为睫状体 2.对角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富有血管 B.富有感觉神经末梢 C.无色透明 D.占纤维膜的前1/6 E.微向前凸 3.角膜 A.色白半透明 B.无屈光能力 C.表面盖有一层球结膜 D.富有感觉神经未梢 E.富有淋巴管 4.巩膜 A.占纤维膜的后5/6 B.透明 C.棕黑色 D.前方与晶状体相连 E.具有屈光作用 5.对巩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致密坚韧 B.占纤维膜的后5/6 C.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巩膜静脉窦 D.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功能 E.是脉络膜的一部分 6.关于眼球的描述,哪项错误 A.位于眶内,借筋膜连于眶壁 B.其后部经眼神经与脑相连 C.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 D.略呈球形 E.具有屈光成像和感受光刺激的功能

7.眼球血管膜 A.位于眼球最外层 B.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C.富有神经、血管和色素细胞 D.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E.呈棕黑色 8.虹膜 A.为血管膜的最前部,位于角膜的后方B.虹膜内有两种排列方向不同的骨骼肌C.中央有一圆形的瞳孔 D.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E.呈圆盘形 9.沟通眼球前房和后房的是 A.虹膜角膜角 B.巩膜静脉窦 C.瞳孔 D.泪点 E.前房角 10.睫状体 A.位于虹膜的外后方 B.是血管膜最肥厚的部分 C.是吸收房水的部位 D.睫状肌的舒缩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E.睫状肌属平滑肌 11.脉络膜 A.位于血管膜的前部 B.外面与巩膜疏松相连 C.薄而柔软 D.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E.有营养眼球内组织的作用 12.具有感受强光和辨色能力的是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节细胞 E.视细胞 13.看近物时,使晶状体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睫状小带紧张 B.睫状肌收缩 C.晶状体具有弹性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神经系统 毒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全身无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等。汽油、四乙基铅、二硫化碳等中毒还表现为兴奋、狂躁、癔病。 (二)呼吸系统 氨、氯气、氮氧化物、氟、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声门水肿及痉挛、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有些高浓度毒物(如硫化氢、氯、氨等)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砷化氢、苯肼等中毒,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血液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消化系统 肝是解毒器官,人体吸收的大多数毒物积蓄在肝脏里,并由它进行分解、转化,起到自救作用。但某些称为“亲肝性毒物”,如四氯化碳、磷、三硝基甲苯、锑、铅等,主要伤害肝脏,往往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炎。汞、砷、铅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炎症。 (五)泌尿系统 某些毒物损害肾脏,尤其以升汞和四氯化碳等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最为严重。此外,乙二醇、汞、镉、铅等也可以引起中毒性肾病。 (六)皮肤损伤 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及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灼伤和溃烂。液氯、丙烯腈、氯乙烯等可引起皮炎、红斑和湿疹等。苯、汽油能使皮肤因脱脂而干燥、皲裂。 (七)眼睛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碎屑、液体、粉尘飞溅到眼内,可发生角膜或结膜的刺激炎症、腐蚀灼伤或过敏反应。尤其是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飞石灰或氨水等,可使眼结膜坏死靡烂或角膜混浊。甲醇影响视神经,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八)致突变、致癌、致畸

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

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 脾脏深居于左上腹,位于膈肌之下,背外侧凸面紧贴肋骨和侧腹壁,前、侧、后方均有肋骨保护,正常脾脏在肋缘下不能触及。脾脏可分为光滑隆凸的膈面和凹陷的脏面,由膈脾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与邻近器官相连。脏面前上方与胃底相连,后下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乃结肠脾沟。从体表定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 脾脏面中央处有一条呈裂隙状沟,被称作脾门,神经、血管自脾门处出入脾脏。 脾脏自间叶细胞发育而来,在胚胎发育的第五周开始可见。脾脏在活体时为暗红色,上缘较锐,有2~3个切痕,而下 缘则相对钝厚。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大致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脾脏质脆而软,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 脾脏表面有结缔组织的包膜,内含弹力纤维组织和少量平滑肌组织。包膜结缔组织向脾脏内部延伸,形成粗细不等的条索状脾小梁,构成脾的支架,将脾实质分成许多小叶。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经脾门沿着脾小梁进入脾内。 脾脏内部可分为红髓及白髓。 红髓占到了脾实质的三分之二,红髓由脾索和脾(血)窦两

部分组成。脾索是由网状细胞及网状纤维构成的多孔支架,也是B淋巴细胞的集合处,并含有各种血细胞及吞噬细胞。脾窦是纡曲成网的管道结构,窦腔大小可随血容量的多少而改变。脾索与脾窦间为窦壁分隔,壁上附有直径2~3μm的滤孔。血液从脾索中的毛细血管进入脾窦需流经此孔,红细胞也需经过塑形才能通过。故血液进入脾索后流速即缓慢。白髓由动脉周围的淋巴鞘,又称淋巴索和淋巴滤泡,或称脾小结构成。淋巴鞘的结缔组织网内主要含T淋巴细胞,偶见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而不含红细胞。脾小结主要含B淋巴细胞,其周围包绕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脾小结内常有生发中心,其中可见树状突细胞和巨噬细胞。当受抗原刺激引起体液免疫反应时,淋巴小结迅速增大并增多,生发中心亦明显。 红白髓之间的移行区称边缘带,是抗原物质进入脾内与各种细胞接触,而引起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场所,也是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入脾内淋巴组织的重要通路。 脾脏由脾动脉供血。脾动脉是腹腔动脉最大的分支,在接近脾门处分出胃网膜左动脉和数支胃短动脉。脾动脉在进入脾门前多先分为上、下两支,或上、中、下三支,再分为二级分支或三级分支进入脾门。根据脾动脉分支情况,可将脾脏划分为2~3个叶和上极段、下极段两个段。相邻脾段之间动静脉的吻合甚少,形成一个近乎无血管区的平面。脾动脉

人体器官分布图

人体器官分布图

————————————————————————————————作者:————————————————————————————————日期: 2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了解人体内脏保障自己的身体) 2010-08-03 18:10 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脾脏。中医上说思伤脾。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l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社会环境与健康 学院:建管学院 学号:20090731 姓名:付杰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电子和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其他很多元素也如此。 现代人与古代人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的变化是由环境污染而造成

的。随着人类新技术的发展和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环境中的很多元素大大超过了古代环境。因此,现代人人体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古代人. 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藏毒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古代罗马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铅了。古罗马人用铅制成贮存糖浆和果酒的容器,贵族妇女痴醉于铅做的化妆品。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铅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产和不孕症是罗马帝国上层阶级出生率低,从而导致古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随着铅的开采和汽油的使用,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铅中毒引起人体寿命缩短,情绪低沉、疲倦、贫血,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二、人体对污染物的富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质越多,“潘多拉魔盒”效应也越明显。据统计,已有96000种化学品进入了人类环境。这些化学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100年前,“滴滴涕”的发明者(瑞士人缀勒)由于发明了“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现在许多国家因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已将“滴滴涕”列为禁用品。 科学家发现,人体对环境中某些元素具有惊人的富集效应。美国

生产性毒物分类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一是按照存在形态分类: 固态:如氰化钠、对硝基氯苯。 液态:如苯、汽油 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无定形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通常蒸汽压的液体也是毒物,如氯丙烯。 蒸汽: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或液体的物质,由固体升华或液体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蒸汽。如苯蒸汽、汽油蒸汽等。金属汞也可变为汞蒸气。 雾:通常称为气溶胶,系指悬浮于空气中的细小液滴。如各种酸蒸气冷凝的酸雾、喷漆作业中苯的漆雾等。 烟:系指直径小于0.0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融铅时产生的铅尘。 气溶胶:指悬浮于空气中,直径为0.001~0.01(μm)的固体微粒,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颗粒统称为气溶胶。化工行业常见的有含铅、铬的颜料粉尘等。 二是按化学构成分类: 金属与类金属:如铅、苯、锰、砷等。 有机化合物:如苯、苯胺、四氯化碳等。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指分子量高达几万乃至几百万的大分子量化合物。如天然气、煤焦油、石油裂解气等。高分子化合物均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过聚合或缩合而成。如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聚丙烯腈的单体丙烯腈(jing).此外还有稳定剂、固化剂、发泡剂、溶剂等。 三是按用途分类: 有机溶剂。工业生产中经常应用的有机溶剂有百余种。如芳香烃(ting)的苯、甲苯、四氯化碳等,脂肪烃的汽油、煤油等。 农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及其他有害植物,调剂植物生产的药剂。如滴滴涕(DDT)、六六六、杀虫眯、巴丹、溴甲烷

等。 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如盐酸、硫酸、磷酸和纯碱,有机化工原料如苯类、烯类、醛类、酚类。 四是按对人体的危害分类: 窒息性气体:指能使机体发生缺氧的气体,可分为单纯性缺氧和化学性缺氧两类,前者如氮气、二氧化碳等,后者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刺激性气体:指对眼或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作用的化学性气体或蒸汽。如氟化氢、氨、氯、光气、臭氧等。 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的毒物:如苯、苯胺、砷化氢等。 主要作用于肝脏系统的毒物:如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三硝基甲苯等。 可作用于心肌的毒物:如一氧化碳、氨、有机氟的裂解气及热解物。 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毒物:如铅、汞、锰、丙烯酰(xian)胺、有机磷、氟乙酰胺等。

环境监测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2.空白试验 3.细菌总数 4.指示生物 5.噪声 二、填空题: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 ,当水深___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____ ;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监测的含量及形态;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组分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挥发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_______; 7.将14.1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___ ___ ; 8.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三、选择题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 A、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A、20Hz<f<20000Hz B、f<200Hz 或f>20000Hz C、f<200Hz 或f>2000Hz D、20Hz<f<2000Hz 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 D、以上都对

5.按照水质分析的要求,当采集水样测定金属和无机物时,应该选择容器。 A、聚乙烯瓶 B、普通玻璃瓶 C、棕色玻璃瓶 D、不锈钢瓶 6.大气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是 ( c ) A.不大于45o B.45o C.不大于30o D. 30o 7.底质中含有大量水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哪一种() A.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 B.离心分离 C.真空冷冻干燥 D.高温烘干 8.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状态有极大的关系,()铬具有强烈的毒性。 A.二价 B.三价 C.六价 D.零价 9 .释水的BOD5不应超过()mg/L. A.1 B.2 C.0.2 D.0.5 10.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时,不必加定量校正因子的方法是( )。 A. 归一化法B.内标法C.外标法D.校正面积归一法 四、判断题 1、测定烟尘浓度时必须等速采样,而测定烟气浓度时不需等速采样。() 2、污水中BOD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 3、系统误差能通过提高熟练程度来消除。() 4、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一般应该是系统误差。() 5、全压、动压和静压都是正值。() 6、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监测大气污染的同时还需测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7、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而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转化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二次污染物的毒性要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小。() 8、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9、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或次声。() 10、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五、问答题 1、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2、大气降水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3、在测定COD Cr过程中,分别用到HgSO 4、AgSO4-H2SO4溶液、沸石三种物质,请分别说明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 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一)神经系统 毒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全身无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等。汽油、四乙基铅、二硫化碳等中毒还表现为兴奋、狂躁、癔病。 (二)呼吸系统 氨、氯气、氮氧化物、氟、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声门水肿及痉挛、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有些高浓度毒物(如硫化氢、氯、氨等)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砷化氢、苯肼等中毒,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血液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消化系统 肝是解毒器官,人体吸收的大多数毒物积蓄在肝脏里,并由它进行分解、转化,起到自救作用。但某些称为“亲肝性毒物”,如四氯化碳、磷、三硝基甲苯、锑、铅等,主要伤害肝脏,往往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炎。汞、砷、铅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炎症。 (五)泌尿系统 某些毒物损害肾脏,尤其以升汞和四氯化碳等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最为严重。此外,乙二醇、汞、镉、铅等也可以引起中毒性肾病。 (六)皮肤损伤 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及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灼伤和溃烂。液氯、丙烯腈、氯乙烯等可引起皮炎、红斑和湿疹等。苯、汽油能使皮肤因脱脂而干燥、皲裂。 (七)眼睛的危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