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州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常州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常州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常州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常州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商朝的建立者是

A.桀B.汤C.盘庚D.纣

2.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A.B.C.

D.

4.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5.以下关于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B.汉代,华佗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C.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

D.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6.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润,草木茂盛,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洞穴B.干栏式房屋C.壕沟D.半地穴式房屋7.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8.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B.

C.D.

9.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这主要反映出

A.诸侯国“尊王攘夷”的策略B.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局面

C.春秋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D.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局面

10.《资治通鉴》记载: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知觉、韩虔为诸候,材料中所记述的史实发生在()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国

1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

12.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3.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A.A B.B C.C D.D

14.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担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5.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

16.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17.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18.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西端的是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1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史实结论

A汤建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

B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C长城的修建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A.A B.B C.C D.D

20.(2016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21.“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就是

A.汉朝初年汉高祖统治时期局面

B.汉武帝时期的社会最鼎盛局面

C.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的局面

D.整个西汉统治时期的社会局面

22.与下图中“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纣王与武王

B.项羽与刘邦

C.曹操与华佗

D.张骞与蔡伦

2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大兴土木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25.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其两位领袖是()

A.刘邦、项羽B.陈胜、吴广C.韩信、张良D.苏秦、张仪26.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27.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

2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9.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咸阳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30.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仁者爱人B.温故知新

C.诲人不倦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符合题意;后母戊大方鼎不是西周时期铸造,B不符合题意;秦朝和汉朝与题干信息不符合,C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是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 文字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D选项符合题意;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选项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B选项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学会采集、狩猎,懂得爱美。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河姆渡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广泛使用开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故A符合题意。BC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西汉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蔡伦改进而不是发明造纸术。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润,草木茂盛,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这是中央皇帝之下的官员,地方上有郡守和县令,就应该知道这是实行三公九卿制和地方实行郡县制的秦朝,故选A。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所以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是司母戊鼎。图片B是司母戊鼎,符合题意;人面鱼纹盆不是青铜器,A不符合题意;毛公鼎是西周时期的,C不符合题意;兵马俑不是青铜器,D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ACD,故选择B。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奴隶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家分晋”,是发生在战国时期。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统一后,嬴政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准确识记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的分工是解题的关键。13.A

解析: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就是公元前3世晚期。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故属公元前3世纪。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秦王扫六合”是解题的关键。首先学生要会世纪和年代换算。年代的百位数+1,得到的就是世纪数。如公元3世纪,就是2百多少年;四位数的年代,连同千位一起计算,得到结果就是世纪数。如1949年就是20世纪。据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可知是公元前3世纪。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C符合题意;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耒耜,农作”,这是农业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中,陶器是手工业;原始社会还没有商业;牛羊是畜牧业,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耒耜是农业生产工具。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A项正确,B是河姆渡人群,C是半坡原始居民,不是北京人,D是商朝时期。故选A。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最终灭掉东方六国,所以秦国位于战国七雄中的最西端,故A符合题意;魏国、齐国、楚国位于秦国东方,故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但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A 项说法错误;百家争鸣是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C项说法错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通过比较发解答问题,利用排除的思路得出正确答案,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和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就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统治局面,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B符合题意。ACD项人物与题干“楚河汉界”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24.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的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爆发,这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重要的礼器。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D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D。

2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点睛】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商朝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故选A。

2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因此起义地点是大泽乡,所以B项正确;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不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排除A项;项羽在巨鹿之战将秦军的主力消灭,巨鹿不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排除C项;荥阳响应秦末农民起义,不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排除D项。故选B。

3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体现了教育公平,故D符合题意。仁者爱人是强调以仁爱之心协调人际关系,与教育无关;温故知新是说学习方法,诲人不倦是说教学态度,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世袭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 3.参考下图: 根据材料“1923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生活的遗址和头盖骨,他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4.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楚 B.宋 C.晋 D.魏

6.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①③ 7.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9.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10.“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的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 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 11.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 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 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象尊D.牛尊 6.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 A.桀B.汤C.纣D.厉王 7.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A.伊尹B.姜尚C.管仲D.鲍叔牙 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9.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10.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B.夏、商、西周C.夏朝D.西周 1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A.燕、赵、魏B.韩、赵、魏 C.楚、赵、魏D.韩、赵、卫 12.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A.葵丘会盟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13.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 考 … 姓 … 班 订 年 … 学 … … … … … … … … … 号 … … … … … … 名 线 … … … … … 级 … … … … … … 级 … 装 … … … … … … … 校 … … … 2018 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 历史 时量:6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 、杨坚 B 、李世民 C 、武则天 D 、朱元璋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 “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 .北京 B .杭州 C .洛阳 D .南京 3.下列诗句,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是( ) A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B .加强对吐蕃的管理 C .兴建佛寺 D .传播佛教 5.历经了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戚继光 6.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 的是 ①地动仪模型 ②曲辕犁 ③ 筒车模型 ④ 罗 盘针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杜甫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人们将他的这些诗称为 A .诗史 B .史诗 C .诗圣 D .诗仙 8.2010 年是中印建交 60 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 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A .鉴真 B .玄奘 C .张骞 D .郑和 9.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 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0.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11.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 时期。 A 、魏晋南北朝 B 、隋朝 C 、两宋 D 、明清 12.宋朝为了管理对外贸易,在泉州设立了专门机构,该机构是( ) A 、都护府 B 、市舶司 C 、宣政院 D 、理藩院 13.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 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是( ) A.秦汉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杰出代表人物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契丹——尺带珠丹 B 、吐蕃——松赞干布 C 、女真-—--阿骨打 D 、西夏——元昊 15.“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 、北宋与辽 B 、北宋与西夏 C 、南宋与西夏 D 、南宋与金 16.林升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 A.南朝 B.陈 C.北宋 D.南宋 17.东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这主要反映了 A . 城市商业的繁荣 B .城市娱乐场所的发展 C . 城市人口的增加 D .城市管理的混乱 18..宋真宗时,益州 16 家富户,经政府许可,共同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纸币最早是出现在哪个朝代?哪个地区? A .北宋 东京 B .北宋 四川 C .南宋 临安 D .南宋 广州 19. 继承并发扬豪放词风,最突出的内容是表现抗金御敌、收复中原雄心壮志的应是 A .苏轼的词 B .李清照的词 C .辛弃疾的词 D .关汉卿的元曲剧本 20.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 A .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 .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 .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 .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把准确答案的序号写在下面的表格里。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我国的人类社会历史能够追溯到() A.三四百万年前 B.二三百万年前 C.一百七十万年前 D.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 2.下列远古人类遗址,哪一个不是黄河流域的?() A.元谋人B.北京人C.陕西蓝田人D.山顶洞人 3.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4.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日常吃的主食最有可能是() A.水稻B.粟C.小麦 D.玉米 5.对华夏族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A.尧和舜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D.黄帝和禹 6.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的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

门而不入。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7.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8.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得益于商王盘庚迁都,他迁都到() A.阳城 B.亳 C.殷 D.镐京 9.使西周产生众多诸侯的制度是() A.奴隶制 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10.青铜文化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历史悠久,其光辉灿烂的历史在() A.原始社会末期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 12.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了() A.晋国B.齐国C.东周D.楚国 13.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升,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4.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的( )

南京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南京市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下列关于“汉武”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A.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真乃盖世英雄 B.他为了做皇帝杀了很多人,是历史罪人 C.他虽然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但是他为了加强统治,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因此过大于功 D.他为了加强统治,虽然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但是他实行大一统,实现了西汉的鼎盛,因此应该充分肯定。 5.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下列各项是对这封家书描述,正确的是() A.用甲骨文刻写,刻在牛骨上B.用楔形文字刻写,刻在泥版上 C.用小篆(或隶书)书写,写在木片上D.用楷书书写,写在纸上 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材料所反映的教育方法是 A.以“德”教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7.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半坡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 8.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初一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2017

初一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201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统一而短暂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3.*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4.“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了京剧中耿直进谏的一位名臣……”,尚长荣的扮演角色应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5.右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 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 6.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7.对比右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8.从2006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 C.中国x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 9.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他是 A.李白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10.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在中国历,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 武则天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A.《唐本草》 B.《千金方》 C.《金刚经》 D.《步辇图》 13.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14.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15.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16.右图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飞天》剧照,我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沈阳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沈阳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秦、齐、楚D.燕、齐、楚、秦2.商鞅变法最能体现哪一学派的思想( )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 3.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这位商王是 A.启B.汤C.盘庚D.纣王 4.下图为北京人复原头像,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会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5.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下列人物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B.尧C.汉武帝D.成吉思汗 6.有学者认为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已知道冶炼金属。按照此标准,你认为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半坡时期B.夏朝C.商周D.秦汉 7.台湾作家柏杨在《中国人的史纲》中把中华人的活动历史,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事实越来越多并且有文物验证但文字流传较少的“半信史时代”和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按其划分法,“传说时代”应指() A.盘古开天辟地B.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C.夏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 9.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中。每小题1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西安 C.浙江余姚 D. 云南元谋 2.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是 ( ) A.干栏式 B.半地穴式 C.洞穴 D.楼房 3.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 4、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 、大汶口居民 5.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 禹建立夏朝 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 原始农耕的出现 6.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 7. 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A.商汤 B.夏桀 C.周平王 D.盘庚 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①嘉峪关②临洮③山海关④辽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成语“朝秦暮楚”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B.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形势 C.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D.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10.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A.周文王 B.吴王阖闾 C.越王勾践 D.晋文公 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 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13.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在我国 ( ) A.半坡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春秋时期 14.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15.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 1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A. 春秋争霸战争 B. 战国兼并战争 C. 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18. 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 19.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 B.“兼爱”“非攻” C.法治、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和参考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3、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6、下列人物,其历史贡献与鉴真相似的是 A、姚崇 B、李春 C、杜如晦 D、玄奘 7、“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头驯良的牦牛来欢迎您!”这首民歌中的“您”所指的历史人物是 A、王昭君 B、文天祥 C、文成公主 D、渥巴锡 8、下列佳句中,由杜甫创作的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9、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B、位于河西走廊

北京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北京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A.商汤B.夏桀C.周平王D.盘庚 2.下图所示为战国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对于其作用,下列说法最准确是 A.防洪、排水B.防洪、蓄水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 3.下图是船型彩陶壶。下列表述与图片无关(错误)的是 ( ) A.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B.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 C.印证了当时的文明程度D.证明了船就是黄帝的发明 4.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传说、遗址B.遗物、记载 C.化石、遗址D.传说、记载 6.“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7.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B.仁和礼的思想C.民贵君轻思想D.礼治尊卑思想9.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最可信的当属 A.神话传说——“女娲补天”B.电视连续剧——《大舜》 C.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D.长篇小说一一《封神演义》 10.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D.炎帝教人通商交换 1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器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 12.下图中,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B.C.D. 13.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14.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A.皇帝专权B.宦官专权C.外戚专权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5.夏商两代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

苏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寒窗苦读为前途,望子成龙父母情。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好好复习,祝你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小编整理了关于苏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右下图为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的宣传海报。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生活在距今约二十至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4.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5.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 B .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 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了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A.四羊方尊 B.青铜立人像 C.人面鱼纹盆 D.司母戊鼎 8.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2019-2020 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 案 <考试时间 60 分钟 , 满分 100 分, 只交答题卡 >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表格中。)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隋朝政权的基础是() A 、北齐B、东魏C、西魏 3、和右图人物无关的史实是() A、建立唐朝 D、北周 B、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观点 C、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D、注意“戒奢从简” ,节制享受欲望 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5、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A、坊 B、市 C、瓦肆 D、勾栏 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7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首诗反映了()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 中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8、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回鹘 B、匈奴 C、吐蕃 D、突厥 9、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 D、新疆行省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

初一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阶段测试试卷 (时间50分总分50分) (特别提示:本卷所有题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题1分,1×20 = 20) 1、歌曲《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 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3、通过推举 ..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4、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禹B周武王C纣王D汤 6、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 A夏B商C西周D东周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儒家学说 C.教育青年学生 D.禁止其他学说 8、“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B楚庄王 C晋文公D秦穆公 9、下列关于秦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B.开凿灵渠是为了便于秦始皇巡游 C.修筑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D.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10、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1、下列不属于文景之治内容的是 A.奖励农耕,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B.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C.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什么增加 D.下令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昆明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昆明市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2.《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乱频繁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 3.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铁农具 ③磨制石器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5.下图所示为战国时期秦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这说明商鞅变法后 A.秦国国力增强B.分封制基本瓦解C.经济遭到破坏D.六国战斗力增强6.《史记》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该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7.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A.炎帝、盘古B.炎帝、黄帝C.黄帝、女娲D.盘古、女娲 8.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9.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10.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91年,各诸侯王国王子封侯者达165人(见下表)。导致该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汉武帝 城阳赵 国 中 山 菑 川 河 间 济 北 齐 国 长 沙 代 国 广 川 鲁 国 胶 东 梁 国 衡 山 3324201711111111985311 A.大肆分封诸侯B.地方广设郡县 C.实施“推恩令”D.设立13个州部 11.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荀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12.《资治通鉴》记载: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知觉、韩虔为诸候,材料中所记述的史实发生在()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国 13.制作年代尺,可以有效学习历史。牧野之战应当位下面年代尺的哪个位置?() A.A B.B C.C D.D. 14.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36年B.37年C.28年D.29年 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 A. 骨耜 B. 耦犁 C. 翻车 D. 曲辕犁 4、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各业繁盛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 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D.唐玄宗 6、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B.辽C.金D.吐蕃 7、七年级一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 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8、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金刚经》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 9、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 别是指()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10、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 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B.青铜器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D.铁农具和牛耕 2.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下列各项是对这封家书描述,正确的是() A.用甲骨文刻写,刻在牛骨上B.用楔形文字刻写,刻在泥版上 C.用小篆(或隶书)书写,写在木片上D.用楷书书写,写在纸上 3.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4.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5.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国人暴动 6.下图是船型彩陶壶。下列表述与图片无关(错误)的是 ( ) A.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B.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 C.印证了当时的文明程度D.证明了船就是黄帝的发明 7.台湾作家柏杨在《中国人的史纲》中把中华人的活动历史,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

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事实越来越多并且有文物验证但文字流传较少的“半信史时代”和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按其划分法,“传说时代”应指() A.盘古开天辟地B.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C.夏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8.《资治通鉴》记载: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知觉、韩虔为诸候,材料中所记述的史实发生在()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国 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 10.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11.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12.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 A.齐国 B.赵国 C.秦国 D.楚国 13.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A.夏朝B.周朝C.商朝D.秦朝 14.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A.皇帝专权B.宦官专权C.外戚专权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掌管监察事务。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 16.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伶伦﹣﹣发明音律B.隶首﹣﹣发明文字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相信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么对于这一次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应该也很理想。快来对对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的答案吧。下面由整理的关于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选择题1.2013年1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监测中心成立,并开始对北京猿人洞进行体检,某同学在跟随专业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对北京人的生活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其中正确的是( )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钻木取火烧烤捕捉到的野兽 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2.恩格斯说: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 ) A.战略地位重要 B.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C.环境优美 D.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4.考古发现,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其数量却差异很大。当时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生活的不平等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居民的分化 D.部分人将公共财产据为私有 5.《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下列有关古人处所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京人已经过上了独居的生活 B.群居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C.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的聚落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 D.半地穴式的房屋适应了南方湿润的气候条件 6.图片和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 石斧骨耜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7.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 A.推理 B.考古 C.传说 D.想象 8.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9.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 A.21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 试卷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 填入下列表格内) 1、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36年B.37年C.28年D.29年 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 A. 骨耜 B. 耦犁 C. 翻车 D. 曲辕犁 4、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各业繁荣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唐玄宗 6、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7、七年级一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 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 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 9、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 “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