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书院参观策划

岳麓书院参观策划

岳麓书院参观策划
岳麓书院参观策划

岳麓书院参观策划

一.活动主题:走进千年学府,感受书院文化。

二.活动目标:1.通过游览岳麓书院活动丰富社团的活动,让大家体会到楚风书画协会的凝聚力和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在参观书院的同时领略到书法的魅力,在互动交流中增进友谊。

2.让会员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真正地走进岳麓书院,游览胜地,寻访碑文,触摸文化的沧桑与底蕴,感受千年学府的气息,聆听古圣先贤的智慧心声。

3.

三.活动时间:

待定

四:活动对象:楚风会员。

五.活动准备

1. 通知全部会员此次活动时间及其他事项。

2.尽量说服更多的会员参加此次活动。

3.请有兴趣的同学准备书法绘画作品(数量不限),届时姜维老师进行点评,大家互动交流。

4.安排一个摄影师,在活动进行时将书院的著名景观或名人字迹碑刻以及大家的活动拍下。拍字迹碑刻的时候特别注意,要有所选择,兼顾数量及质量。大家活动的照片不需要太多。

5.安排一两个讲解员,负责为大家讲解岳麓书院的概况及文化,简要地介绍一下岳麓书院的书法作品及相关书法家。首先必须对岳麓书院及其中的书法作品进行了解。

五.活动流程:

1.事先通知大家带好学生证或身份证;带上书法作品请姜维教授点评顺便一起交流。

2.大家在约定的时间在岳麓书院门口集合。

3.进入书院,由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并讲解。然后在某亭进行书法绘画交流活动。如果想独自参观也行,但要记住我们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要留下一些记忆,不虚此行。

4.安排一人为为活动照片附说明,上传到楚风群文件及书法人论坛;将活动所得的字迹及碑文照片整理完善(可以在网上搜集补充),并弄清楚书法的的背景,相关书法家的资料等内容,制成一个关于岳麓书院书法的研究资料。这将是我们的一个有意义的成果,是我们对岳麓文化的一次探寻和深入,也为其他人(尤指学弟学妹)了解书院的名人字迹提供了方便。over

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

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 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王文清在岳麓书院任山长时,制订此学规。全文如下: 古语有之,其为人而多暇日者,必庸人也。况既以读书为业,则当惟日不足,以竞分寸之阴,岂可作无益以害有益乎!或有名为读书,縻廪粟而耽棋牌者,即不敢留。至于剧钱群饮,猜令挥拳,牵引朋淫,暗工刀笔,亦皆禁止。盖鄙性拘方,不能曲徇也。 《诗》有之“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无有不敬而能和者,倘或同群之中,谑浪笑傲,即隙之所由生也。甚至拍肩执袂,以为投契,一言不合,怒气相加,岂复望其共相切磋,各长其仪乎!有蹈此弊者,亦不敢留。君子爱人以德,幸垂谅焉。 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夫既对圣贤之言,则不敢亵慢,务宜各顶冠束带,端坐辨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或照所不晓者,即烦札记,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质疑于胸中也。 每月各作三会。学内者,书二篇,经二篇,有余力作性理论一篇。学外者,书二篇,有余力作小学论一篇。 照此凭臆见丹黄,倘或未当,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更不等第其高下,伊川先生云“学校礼仪相先之地,而月使之争,殊非教养之道”,至哉言乎! 《四书》为六经之精华,乃读书之本务。宜将朱子《集注》逐字玩味,然后参之以《或问》,证之以《语类》,有甚不能道者,乃看各家之讲书可也。次则性理为宗,其《太极》、《通书》、《西

铭》已有成说矣。至于《正蒙》,尤多奥僻,尝不揣愚陋,为之集解,然未敢示人也,诸君倘有疑处,即与之以相商焉。其程朱语录、文集,自为诵习可也。 圣门立教,务在身通六籍,所传六经是也。今之举业,各有专经,固难兼习,然亦当博洽而旁通之,不可画地自限。乃若于六经之内,摘其堂堂冠冕之语,汰其规切忌讳之句,自矜通儒,皆蒙师世俗之见,不可仍也。试观御纂《周易折衷》,何字何句不细心玩索?以无纵圣学,而且如此,况吾辈乎?至于《周礼》,虽不列于学官,然实周公致太平之成法,亦尝集先儒之说为传,有相质证者,不敢隐焉。 学者欲通世务,必须看史。然史书汗牛充栋,不可遍观,但以《纲目》为断。至于作文,当规仿古文,宜取贾、韩、欧、曾数家文字熟读,自得其用。制艺以归唐大家为宗,虽大士之奇离,陶庵之雄浑,皆苍头技击之师,非龙虎鸟蛇之阵也。论诗专以少陵为则,而后可及于诸家,先律体,后古风;先五言,后七言,庶可循次渐进于风雅之林矣。 《书》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禽。为言而徒以诗文自负,何以自别于凡民乎!故学问思辨,必以力行为归也。力行之事多端,惟《白鹿洞揭示》及芷田《吕氏乡约》得其要领,他日当纂集而剞劂之,以公同好云。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园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

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湖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1期 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理论;通过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研究,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核提出了资本经济这个新概念和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异质化理论;通过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和科斯产权理论的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国有资产商品化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对策;通过对工业化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的研究,探讨湖南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提出了湖南工业强省的赶超发展战略思路和建议等,带动了整个全省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发展和丰富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为湖南经济建设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就我个人而言,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经济学教授,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我,而我也为改革开放奉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30年来,我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圣殿里学习和耕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思想体系,先后提出了“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农业工业化理论”、“垄断结构企业范式理论”、“企业家阶层经营占有制理论”、“家庭经济行为理论”以及“农资商品物流管理最优化理论”等带标志性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思想。这些研究成果先后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新华文摘》、《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城市经济》、《中国软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杂志》和《美中经济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权威刊物发表,有一批成果获得省政府颁发的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有一批研究成果被高层决策部门采纳,如1995年8月25日我在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学习中心组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辅导报告中,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快速发展湖南经济应该采取“区域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高度化”的工业强省战略,得到了当时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为后来全省提出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又如2008年7月12日参加由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主持召开的“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专题调研座谈会”,我向省委和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化反梯度推移、打造超级产业和发展农业工业化等战略建议,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张春贤书记在同年7月2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座谈会议”讲话中采纳这些建议,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平均9.8%的高速度增长,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成就斐然,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出三大中国特色:一是在与发达国家巨大差距的压力下寻求经济追赶式的大发展;二是在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下推进工业化的大发展;三是在传统行政治理方式下实现GDP的大扩张。这样一来便形成了长期立足于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大多数产业和产品的生产仍处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低端化阶段。因此,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增长”方式,便是当前我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提高国际竞争力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经济学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肩负起这个历史的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深入研究“化落后增长之危,抓结构调整之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变”的理论和对策,为后危机时代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更大发展贡献经济学者的智慧和力量。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与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它的形成发展是在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另一方面,它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湖湘文化的历史源流 湖湘文化是有着自己的历史源流、主要特质的地域文化。当然,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湖湘文化,总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从而转变自己的文化形态。但是,这种不断演变、转型的地域文化又有着明显的继承性,从而表现出文化类型固有的区域性的特质。 湖湘文化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下述不同的发展阶段。 1.湖湘文化的孕育期 在湖湘文化成型之前,这里已经出现了区域性文化形态———苗蛮文化与南楚文化。史前时期在现在湖南一带主要是三苗、南蛮人活动的地方,盛行作为部族文化的苗蛮文化。以后出现的楚文化则是一种以方国为基础的区域文化,其幅员包括后来的几个省区。楚文化是一种有特色、有成就的文化形态,尤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民风民俗、工艺器物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总是前后相继的,楚文化的产生,就是中原文化与苗蛮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样,湖湘文化的产生,也是中原的儒家文化与本地的楚文化遗存相结合的结果。

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来源: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 作者:admin]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年限为2006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到2010年,中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麓山景区的范围:南到麓山南路,西到西南环线,北到长宁路。总面积为561.23公顷,界线具体坐标详景区界线坐标图。 三、规划结构 “三区、一带、一片” “三区”为清风峡、仰天坪、赫石坡三个景观区域。 清风峡景观区域,它是麓山景区自然与人文景观最集中、最主要的精华区域,以体现湖湘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为主线,突出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自然景观则以保护为主,体现幽奥、繁盛的本色,反映麓山景区最本质的特性; 仰天坪为岳麓山南部景观区域,它以高旷、通透的自然景观为主,突出自然个性; 赫石坡为岳麓山北部景观区域,以七十三军抗日纪念为主,规划突出“和平”的主题。 “一带”为位于山脊的景观带,它以高旷、通透为主,是景区登高望远、俯揽胜景的景观廊道,同时又是城区仰望的制高点,成景与得景度都很高。规划以建设观景的亭、台为主,突出景区与城区的互视关系。 “一片”为景区西部及北部片区,这里景观相对较少,规划以生态抚育为主,适当僻出林间小径,供游客林中漫步或观赏野生动物。 四、景观组团: 7个景观组团:赫石坡景观组团、兰涧景观组团、观日台景观组团、清风峡景观组团、响鼓岭景观组团、穿石坡景观组团及麓山西北部景观组团。 1、清风峡景观组团 拓宽主游道,加强景观引导作用;适当梳理山溪、水景,修伴溪游道,用人工循环水来突出水景;组团内的名人墓葬仅稍加整治即可。 为更系统地梳理岳麓山的名人文化,更好地向游人宣传与展示,规划利用鸟语林拆除后的用地建旧民主主义革命纪念园,以自由、活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新的文化景点。 2、响鼓岭景观组团 主要包括黄兴墓庐、印心石屋、云起亭、响鼓岭、云麓宫等景点,此组团以适当整治为主。 3、穿石坡景观组团 规划适当梳理现有茶园,加强对茶的培育,并铺石板采茶道,结合岳麓

岳麓书院导游讲解词精讲

岳麓书院主体讲解词 (一)石碑 这边有一块简单介绍岳麓书院的石碑。书院,是我国古代集教学、藏书与祭祀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教育组织。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近千所书院,最著名的莫过于古代四大书院。它们分别是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1037年的历史,所以书院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前门悬挂的“千年学府”匾是1986年书院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办学的高度概括和赞誉。“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历经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工专,于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现在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下属学院,从本科到博士每年都有招生,相续办学。这也是岳麓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它是集旅游、研究、教学为一体的。 左侧石碑时岳麓书院在1988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颁发的一块标志碑。 (二)赫曦台 这面木质屏风上是岳麓书院的平面示意图,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三大部份。书院主体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而我们的讲解也将以中轴线为主。 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古代书院多有讲学、藏书和祭祀三大功能。在岳麓书院里,讲堂讲学,御书楼藏书,而文庙就是起到祭祀作用的地方。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中唯一一个附建文庙的书院,而不像其他书院只是以单独一间房屋祭祀孔子。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题目: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学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专业年级:2010级旅游管理 组员姓名:郝喜梅黄元平艾玉翠周璇唐婷符欢提交时间:2011年06月17日

岳麓山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景区:岳麓山景区 调查时间:2011年05月13号 第一章调查区的旅游环境 1.1岳麓山概况 岳麓山海拨300.8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接衡岳,北望洞庭,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 1.2岳麓山景区的周边环境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处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基础设施齐全,人流量大。景区的景点布局集中,和韶山、橘子洲景区距离很近,附近还有张家界、凤凰古城等等。近年来国家和长沙市政府加大对景区的建设与保护,景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2.1岳麓山景区的开发历史及现状 2.1.1历史渊源 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之一,称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

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宋以后,碑被士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现在全国各地有10余处禹碑,据说都是由岳麓山禹碑复刻的,由此也可见它的珍贵。岳麓山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三绝碑”在中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唐菲悦,戎丽,马风丽,李楠,姜丽,罗婉庆,林万文 学院:旅游学院(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旅游管理(国际旅游)2010级 题目: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付蓉老师 评阅教师:付蓉老师

2012年05月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区域概况: 岳麓山旅游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城区的中心,岳麓区行政辖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112°48',北纬28°20'—28°27'。岳麓山是个“大岳麓山”的概念,范围由橘子洲东侧湘江主航道中心线,南二环(猴子石大桥往西段)、西二环、金星路、枫林一路、潇湘大道北段与银盆岭大桥所围区域。它包括麓山景区(5.57㎞2)、天马山景区(0.82㎞2)、橘子洲景区(0.68㎞2)、岳麓书院(0.21㎞2)、新民学会旧址(0.01㎞2)三个景区和两个景点构成的核心景区,总面积为7.14㎞2,还包括河西大学城、附近社区与湘江水域橘子洲东西两侧组成的旅游发展区和橘子洲头至猴子石大桥、橘子洲尾至银盆岭大桥间的湘江水域组成的旅游协作区,面积共计19.34㎞2。一、岳麓山旅游环境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地质地貌 岳麓山在远古时期为一片汪洋,沉积的最古老地层,出露在荣湾镇以北的地段。距今3.2亿年的古生代时期,岳麓山位于古海洋和古陆地的边缘,海水时深时浅,时进时退,滨海区相互

沉积了厚实的石英砂岩,夹带薄层。[1]砂页岩、页岩、沙砾岩,人称“岳麓山砂岩”。距今约七千万年中生代末期,“岳麓山砂岩”体系发生褶皱、断裂和抬升,形成了今天大岳麓山地貌的基本骨架。第三纪堆积的红岩,沿湘江断裂,之后发生倾斜。红岩在橘子洲南出露,是江心洲形成的重要原因。从地貌类型看,岳麓山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江心洲组成。麓山景区为中高山;天马山景区是丘陵;橘子洲是江心洲,绵长为洲滩地貌。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和“长岛人歌”美景于此,构成了山水观光景区的地质地貌条件。 岳麓山地质构造稳定,在半径25km的范围内,历史上没有出现过4.75级以上的地震纪录。岳麓山地区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环境。[1]加上山体独立,坡度坦缓,不存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2.气候 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9-17.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4℃以上。[2]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暑热,秋季凉爽,冬季湿冷。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为275天,年平均总降水量丰沛,约为1422.4mm,岳麓山适宜旅游的时间很长。 岳麓山最高海拔300.8m,虽不典型,但也略显一定山地垂直气候带特征,相对山麓,山顶旅游区夏时轻风流畅,凉爽宜人。即

山居笔记读后感(共10篇)

山居笔记读后感(共10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山居笔记读后感(共10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读后感:《山居笔记》读后感 以前爱读余秋雨的书,尤其是《文化苦旅》,读的时候觉得美得无可言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我最爱读的书目之一。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让人感觉深邃,他常常把历史与文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因此,读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学的享受之外,更是对史学的补充与思考。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到书店逛,看到余秋雨的书《山居笔记》,很是喜欢这个名字,觉得颇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风,随手翻了几页,便买回家中。那次共买了四本书,这本书当时只是翻看几页之后,觉得似乎有些艰涩,便搁置在案头,一晃就是几个月。 几个月后,买的书读完了,也没有找到新的阅读方向,就拿来这本书,细细品读起来。这一读不要紧,我又深深现在余秋雨的文字里,徜徉在文学与历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里,随着他的文字,游走在各地,游走在各朝各代,游走在各个名人名士身边。 跟随余秋雨,我走进了清朝的历史,那破败王朝的背影,看到历代流放者那凄凉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抵挡的了那些事故变迁呢?苏东坡的突围,让我感慨哪个朝代对于大师的埋没,想到历代大师都经历的摧残,想到我们国人嫉妒品质的劣迹其实由来已久,其实根深蒂固,早已化为血液里一丝我们不远承认的遗传。 《愧抱山西》则描述了一代晋商的发家成名史,让我对山西有了一番

新的认识,敬佩山西晋商的精名能干,敬佩他们的审时度势,敬佩他们的种种。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一代晋商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地的分号,无不诉说着这个人群的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发生变化之后,山西晋商似乎一夜蒸发。他们的颓然落幕,是战争纷乱的影响,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但是,他们留下的在山西的总票号,却还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即便是见惯世面的人们,也会为这里的富贵大气所震撼。相必,若是山西晋商的风范尚存,山西晋商的经商之道尚存,我国商业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当然,当今的温、浙、广的商人已经遍布全国,支撑着经济的繁荣,但他们比起山西晋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长远的眼光。 余秋雨带我们到他的家乡余姚走了一番,那个不甚出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远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痛。“少小离家”,却“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进家乡的土地,也没有迎接的亲朋好友了,回去也是一片寂然,除非顶着名人的称号,官员的接洽显得热闹些罢了。落叶归根的观念,怕是难以实现。越是难以实现,越成为心底里那柔软的痛,越是思恋。 让我感触深的,还有《十万进士》。余秋雨这个人的眼光,实在比一般人深邃,当代人们除了怒斥科举制度的残害人,却并不想它曾经为我们挑选人才时带来的好处,也不去探究在哪个环节致使这一妙策变质,成为众多书生枷锁。而余秋雨的分析,则是犀利深刻,却有委婉絮叨,这观点,怕是用在当今高考也适用吧。 我最爱的一篇是《遥远的绝响》。原因有二,其一,这主人公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大文豪,其中嵇康更是通宵音律,为人潇洒,不拘礼节,是如我般凡夫俗子所向往而又不能企及的。这些哀叹,也只能心里想想,合上书,天亮还要回到这规范的框架里生活。我注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五篇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五篇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

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

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 注:《岳麓书院学规》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学规,仅次于《白鹿洞书院揭示》,由清代国学大师王文清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手定,后由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讲堂左壁上。其拓本流传海内外,为学者所重视。 18条规章大致分成德行修养、学目内容和态度方法三个方面:一、谈道德规范约束: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二、讲学习课目及内容: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三、讲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省:xǐng 看望父母、尊亲:~亲。~视。朔:shuò农历每月初一:~日 望:wàng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朔望:每月的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谒:yè拜

见:~见。拜~。进~。 讦: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攻~。告~。晏:yàn 迟,晚:~起。~驾。“时常省问父母”是说要孝敬父母; “朔望恭竭圣贤”要求对先辈圣贤要恭敬,因为古时候书院有祭祀的功能,岳麓书院也有文庙,是用来祭祀孔子的地方。朔望日要去谒见孔子等先贤; “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是对习惯、举止、行为、品格及交友进行要求,这也是道德规范的一个部分。 “外事毫不可干;不可闲谈废时”要求学习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因为与己无关的事情和闲谈浪费了时间。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项”说的是读书要有计划、要持之以恒。“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是说不要只读死书,要关心时事和生活知识。还要读一些陶冶性情的杂书。 “读书必须过笔”,意即读书要动脑和动手,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会课按刻早完”,是说一日事一日毕,不要拖欠作业,不可荒废光阴。“夜读仍戒晏起”,说的是学习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疑误定要力争”,是指学习要穷根究底,不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游岳麓山心得

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 岳麓山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南北朝时的《南岳记》就提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由此得名。岳麓山一翡翠玉屏,横丛在湘江两岸,有“碧嶂屏开,秀如琢玉”,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的美誉 我们大伙早上8点就从寝室出发,先穿过桃子湖,再穿过湖大校园,沿着岳麓山脚开始攀登,乘着山间清新的空气来唤醒我们还在沉睡的感官。正如你所知的,攀登,几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类渴望攀登高山,超越梦想,这在每个人儿时的记忆里是永不陌生的目标。尽管上山路倾斜难行,但山林空气却使人感到格外清新怡人,这是身居喧闹校园的人不能感受到的!在不断地向上攀爬中,最能发挥你原始的潜能,尽管腰背酸胀,喘息沉重,双腿乱颤,但也值得用来换取感受属于自然的那份真诚。 首先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虽然以前来过岳麓书院,但每次都是匆匆而过。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智睿等二僧办学。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随着不断深入地参观,了解到,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我们一行认真参观岳麓书院的建筑、碑文、纪念馆、陈列室、大讲坛,这些都是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年学府”的见证! 从书院后门出来后,就到了有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美誉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倡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湖广总督毕沅之意,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将亭改名为爱晚亭。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泌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1952年毛泽东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约而题。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来此学习、登山、露宿和探求革命真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我看来,岳麓山最大的特点是容儒,佛,道于一体。山下是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1000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教学,培养了一大批经世致用的栋梁之材。半山腰上的麓山寺,是湖南佛教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位于山顶的云麓宫,是道教的72福地的第23洞真虚福地,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二教并存是岳麓山独具魅力之处,儒、佛、道三教相互交融,共同谱写了一部岳麓山文化发展史的壮丽诗篇。 岳麓山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更是长沙的“八宝山”。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可称是“青山有幸埋忠骨”。黄兴、蔡锷、陈天华等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长眠于此。我先后走过了陈天华墓,蔡锷墓,黄兴墓等,下山时到了蔡锷墓庐。 蔡锷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在云南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总指挥,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他从北京潜回云南,通电宣布云南独立,讨伐袁世凯。并组织护国军,打响了讨袁第一枪,历史上称为“二次革命”。蔡锷是“二次革命”的急先锋和首倡者。可惜的是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病逝时年仅34岁。在慨叹的同时,更多的是激起了我对这些革命英雄的崇敬。在那个水深火热的的时代,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正是这些抛头颅,撒热血。不怕牺牲的仁人志士撑起中华民族的大旗。谭嗣同在戊戌维新失败后,他本来可以逃往日本,“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岳麓书院导游词(完整版)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 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 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 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

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 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附送: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篇1: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岳麓山云麓宫!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临湘进士吴獬掌教岳麓书院,为宫门撰一联巧嵌云麓道宫四字,曰: 对云绝顶犹为麓,救道安人即是宫,传为佳作。 以前云麓宫宫门处挂有一幅对联: 古刹出层宵,看岳色平分,江流环绕;名山多胜迹,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对联的上联写云麓宫的地势雄伟,似乎矗立在云端,在此可以近看岳麓山色,远眺湘江北流;下联提及云麓宫所在的岳麓山有许多历史胜迹,杜甫在这里留下了诗句,李邕题撰了著名碑刻。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原文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编辑本段《白鹿洞书院揭示》详解如下 一、五教之目: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解:五教之目出自《中庸章句·第二十章》【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朱熹注曰:“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五教”就是进行五个方面的伦理关系的教育。“五伦”即五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在《礼记·昏义》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皆有论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意思是:父子之间应该有亲情,君臣之间应该有道义,夫妇有内外之别,长幼尊卑次序,朋友有诚信。也就是说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君要仁、为臣要忠、为夫要义、为妻要从、为长要惠、为幼要顺、为友要相互讲诚信。 二、为学之序 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

湖南长沙暑期社会实践有感

湖南长沙暑期社会实践 有感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湖南长沙暑期社会实践有感 ——田友枫 从七月二十三日起。我们为期四天三夜的暑期社会实践开始了。对于这趟暑期实践,我们是充满了憧憬。再去之前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我来总结下这四天里,下面对我产生的深刻感受。 七月二十三日,我们与早上八点在北京西站集合了。大家前一天晚上都兴奋的睡不着觉。在8∶55分我们登上了南下的火车。我们在火车上度过了漫长的五个小时。好吧,我坦白。我在睡觉。因为前一天晚上过于兴奋,导致我在第二天没精神。路上就不说了。我们下午到达了湖南长沙。入住了酒店。刚到酒店放下东西,就克制不住我们对烈士公园的憧憬,急匆匆的赶去了烈士公园。 在烈士公园的活动算是为我们湖南实践活动拉开了序幕。我们到达了烈士公园。刘峰老师对我们进行了部分提问。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对红色历史的认识不足。在纪念塔前。我们从新组织了入团宣誓。这一天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对那些历史的认识不足。我们对那些在抗战中逝去的先烈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敬佩。我也曾经是个军人,我明白什么叫军令如山,深刻的体验过舍小家为大家,那些先烈为了我们的中国。牺牲了自己,谁都是有血有肉,娘胎里生出来了,他们有父母,有亲人,有

妻子,有儿子。但是他们义无反顾,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为国家效力的精神。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奉献出自己一丝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可以众志成城的力量。 第二天我们的路线为:新民学会旧址—湖南大学—橘子洲头。今天在出发前,大家都做好了累一天的准备,怀着一种朝圣之心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形成。 首先我们到达了新民学会旧址。在以前,我根本不会想到这就是当时湖南革命的核心组织就在这么一座不怎么起眼的房子里。在这里刘峰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新民协会的古往今来。让我们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并且勾起了我们对红色历史迫切学习的渴望。我觉得当时他们所付出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当时这里周围全是坟墓,四周荒凉。甚至旧址都为原当地农民守祖坟盖的墓庐屋。知道这些历史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正因为他们禁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他们才成就了大业。 之后我们来到的湖南大学,刚走进大学就感觉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建筑风格与外面截然不同,虽没有夸张到古色古香,但是也别有韵味,有一种厚重,久远的味道飘散在空气中。他们的建筑物都已经有些年代,而且在进入湖南大学的时候,我们浑然不知,感觉大学已经融入到了周围,走着走着我们走到了岳麓书院,哪里是湖南大学的起源,让我认识到文化也是要

岳麓书院历任山长名录

岳麓书院历任山长名录 岳麓书院历史上,有据可考的山长(院长)有55位。他们大多是著名学者和优秀教育家,对书院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周式湘阴人。大中祥符五年(1012)任山长,为志载第一位山长,以行义著称,大中祥符八年(1015)受到真宗皇帝召见,得御书“岳麓书院”四字。书院始闻于天下,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孙胄约在北宋天圣八年(1030)任山长。 彪居正字德美,号敬斋,湘乡人。乾道元年或二年(1166)任山长。帅承胡安国、胡宏,是湖湘学派的重要学者。主教后,湖湘学派重心由南岳北移岳麓书院。张栻、朱熹称他为前辈。 张栻 1132一1180,南宋著名学者。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张浚(1097-1164,宋代大臣)子,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断言“所谓礼者天之理”,即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不变的规律。为学主张:“明理居敬”,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著作有《南轩集》。乾道初年(1165),刘珙重建岳麓书院,请他任山长,但因他的老师胡宏曾向秦桧写信,表示想任岳麓书院山长一职,而秦桧未答应,他认为老师未得到的职位而学生得到了,对老师不恭,于是推拒。后聘为主教,代行山长职事。张栻有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应当只为“科举利禄”服务,应当“传道而济斯民”。张栻的贡献在于使湖湘学在岳麓书院根植,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术派别,为岳麓书院在中国学术界确定了地位。同时,又因与朱熹相会于岳麓,开创了书院会讲的先河。 吴猎淳熙十五年(1188)任堂长,时另有州教授顾杞任山长,但《新修岳麓书院志》把他放在《山长列传》中。详细介绍见“历代著名学生”。 顾杞长沙府学教授,约淳熙十五年(1188)任山长。 黎贵臣醴陵人。南宋绍熙五年(1194)朱熹聘他为“讲学执事”,实为山长。《岳麓志》将他放在山长列传中。 凌登龙 1190-1260,字显夫,长沙人。进士。嘉定十二年(1219)聘为山长,至淳祐元年(1241)止,任期22年。凌登龙讲学书院,正值庆元党禁刚刚解除,理学禁锢也已销解,得以继续施传朱张学。正学又回归岳麓。 欧阳守道约1211-1276,字公权,-字遇父,号巽斋,江西吉州人。进士。宝祐元年(1253)聘为副山长。《宋史》有传。除在岳麓书院执教外,还在白鹭洲书院执教,有较好的教育业绩,文天祥是他的学生。文天祥说欧阳守道学通经史,有本有根。其主要著作有《易故》和《巽斋文集》。文集中的《赠了敬序》是岳麓书院历史上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朱某·张厚元代延祐元年(1314)以后相继任山长, 叶性福建福州人。明代弘治九年(1496)聘为山长。叶氏主院书院停学百年之后,一切都需从头开始。叶氏以人品和德行闻名于天下,致力振兴湖南文教,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求学,岳麓书院又开始走向中兴。 陈论字思鲁,攸县人。师事著名学者湛若水,潜心于理学。正德三年(1508)被聘为山长,首编《岳麓书院志》。以理学施教,精通《易》,远方来求学者甚众,而他总是教诲不倦。首创射圃,让学生练习射击,主张文可载道,武可安邦。熊宇字元性,号轸峰。嘉靖十二年(1533)主教岳麓书院,由于教育有方,书院被称为科甲复兴之地。

山居笔记读后感

山居笔记读后感 山居笔记读后感 《山居笔记》是当代作家余秋雨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作者用一种创新的手法,以散文的创作方式,讲述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其内容以文化为主,涉及地理、军事、教育、政治、交通、 园林建筑等多个方面,并对此做出一定的阐述以及总结了独特的 观点。 对于现今如我一般的大多数人来说,紧凑的生活节奏使得我 们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身处地地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用说,可以亲自感受千姿百态的人文、地理风貌,从而达到 提高自我的目的。而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打开《山居笔记》就好像打开了一幅巨幅的画卷。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中不时点缀穿越时空而来的翩翩古人。一股浓郁的古老 文化气息铺天盖地而来,却又不会让人感觉到丝毫地压抑。厚重 却又奇迹般地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为其感染。 《山居笔记》的正文部分从“一个王朝的背影”到“历史的暗角”结束,共计十一章。以地域为分割,为我们演绎着华夏古国 两千年来不朽的文化剧。 第一章,“一个王朝的背影”以承德避暑山庄为点,历史背 景以清朝为主而发散,文化内容以民族关系以及西学东传为主。

文如其题,从大清王朝的背影,到中华王朝的背影,最后,以王 国维大师作结,展现给我们的是中华文化的背影。 第二章,“流放者的土地”,以东北为点,由历史上的刑罚 开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讲述了一段苦难文化的独特风采和 魅力。 第三章“脆弱的都城”。作者由古宁古塔一圈巨大的城墙展 开思索。引申到古今中外的城市文化。一方面,有感于古代绚烂 的城市文明;另一方面,作者试探性地对城市文明的兴衰荣没与 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思考。 第四章“苏东坡突围”。该章开篇以一段对话引起回忆。先 讲赤壁,再到文章,再到文章作者——苏东坡。作者有感于这位 伟大文豪的跌宕生命旅程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他的艺术才情和造诣。通读全章,给人一种作者和先贤跨越千年成知己的奇妙感受。 第五章“千年庭院”。这章的点是古今文明的岳麓书院。作 者以一个寻幽探秘的姿态,由自然风光入笔,有层次的展示给我 们一个岳麓书院人才济济的历史画像。正如朱熹诗云: 忆昔秋风里, 寻朋湘水旁。 胜游朝挽袂, 妙语夜连床。 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人们仿佛可以嗅到鼻翼两侧静静的书香、 墨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