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几点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关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几点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关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几点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关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几点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关于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前言

多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常见诸报端,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男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女大学生对所得到工作的满意度也低于男生。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是她们选择职业的范围、机遇不如男生,也就是男女大学生就业机会不平等。这种现象影响女性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和女性对社会高层次的

参与,需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二、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行男女平等的就业政策,开发和使用女性劳动力资源。我国女性就业率目前73%,居世界各国前列,甚至高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较高的劳动参与率使许多妇女强化了自我评价与自强意识,提高了在私人和公共领域中的性别地位。但是,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劳动制度瓦解,再加上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实,女性就业开始面临人口增长与市场经济的双重考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女生占的比例已达44%,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另外,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性别歧视。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2个定点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供求状况调查,有67%的用人单位在进人时有性别限制。女大学生是女性人力资源中的精华,她们顺利就

业,并能实现能岗匹配、能酬一致的职业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能够激发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而有良好文化素质的女性人口,将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治理。

三、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分析

(一)从社会角度分析

1、社会文化偏见观念的存在

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造成的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原因之一。受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影响,在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男尊女卑”性别歧视依然兴风作浪,社会性别理论暴露出传统文化观念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念意识的滞后影响;传媒中的陈规性别角色定型,对女性消费人格、依赖人格的片面塑造,造成男性群体对女性社会参与的排斥,对妇女工作能力的怀疑,认为女孩没有多大的挖掘潜力。

2、用人单位对培养女大学生的认识不到位

用人单位在女大学生的使用、开发、培养上,还存在着认识不够的问题。我国虽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养选拔女性人才的政策体系,但还存在着认识上的问题以及执行中的问题。主要有:女性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全社会真正认识,缺乏使命感和紧迫感;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认识不够,不能像对待其他国策那样认

真落实;认为男女之间在智力上存在差异,女生不如男生能干,把女大学生的优点当弱点等。这样用人单位过多看到女性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对女大学生的能力、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精神抱有怀疑态度。这些认识上的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女大学生的就业。许多调查和事实表明,女大学生的能力并不差,岗位的适应性也强于男性,关键是使用不当,没有舞台。

(二)从学校角度分析原因

1、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与社会需求岗位少之间的矛盾。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同步增加。由此产生了大学生就业大军增长迅速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

2、就业指导不到位

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有关调查显示,有66%的毕业生表示择业成功是与受过择业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有关。但48%的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不满意,在毕业生渴望得到的服务中就业信息服务占到了首位,7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信息服务是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最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其次60%多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也很重要。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也没有很好地对女大学生就业进行技巧、心理、素质上的培养,没有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维护女大学生自身利益方面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这些都构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隐形因素。

(三)从女大学生自身出发分析原因

1、女性生理、心理的弱势

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差异,大多数女大学生在体力上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大学生,传统的社会分工机制深深地印刻着男性的生理优势,许多工作至今仍具有浓重的体力色彩,女性处于这种性别分工的边缘地带。这样使招聘单位认为,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精力上,只有男生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比如就理工科大学中的专业采矿、地质、机械、计算机来说,重视的是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而女生在体力或耐力等方面有其生理上的劣势;野外考察、工厂等工作环境也不适宜女生,而网络软件等行业又多为男性工作者,招收女生在工作安置上也有诸多不便,这就使得女大学生失去了为数甚多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

2、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和城镇子女的增多,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了期望值高的误区。有的女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因此,她们在择业时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自然择业困难。她们也常注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偏好工作比较稳定、收入颇丰的行政事业单位,希望能够在大城市的科研或管理部门工作,对未来的工作要求十全十美,而这些岗位需求量一般较少而且竞争激烈,这就构成了学生供应量与社会实际需求量之间的强烈反

差。还有部分女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鄙视体力劳动,怕苦怕累怕脏,贪图安逸,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不愿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去工作,这就使得她们失去了为数甚多的工作。四、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地努力。

(一)政府要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开发更多适合女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1、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要解决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建立完善的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法规,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消除其对女大学毕业生的性别歧视,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机制。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将女职工生育保险责任由单位承担改为社会承担,以减轻企业成本,从而增强企业录用女性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消除生理差异因素给女性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创造男女公平竞争环境,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女大学生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女大学生就自身的生理条件来说,多数更适合从事第三产业。因此,要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女性就业的产业,开发适合女性特点的就业领域,拓宽女性就业渠道,为女大学生

提供更多的岗位,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的数量和层次。

(二)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1、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将高校女毕业生就业纳入整体就业规划,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校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做到人才培养上的超前预测、超前设计和超前培养。按照市场的需要设置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2、适时调整教育内容设置。高校应根据女大学生的性别和生理特点,使课程选择更有弹性,可实行弹性学制、双专业或辅修制、选课制等,在专业选择和专业培养上应当有别于男生。

3、注重实践环节。要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积极鼓励女大学生参与实践、实习,进一步提高增强女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转变用人观念。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用人单位对女性观念

的更新,实行因才选人、因才用人,要认识到女大学生是一支伟大的、知识密集的人力资源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于不同性别的生理特点差异,对单位中不同性质工作的完成也有益。有关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职场,尤其男女比例相近可能更有利于平时工作的顺利开

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异性相吸”原理会使许多人表现出很强的好胜心,善于表现自己。这就有利于推动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当然,有计划地接收女大学生既是尊重女性的实际表现,也彰显了单位的社会责任感。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软科学课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中的‘围城’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334)、2013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理想课题《信息时代高校就业引导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YB2013262)的阶段性成果。

2020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

2020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特别是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平稳有力、富有成效。 刚才,X书记代表市委对过去一年来我市宣传思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年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希望同志们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确保起好步、开好局,站排头、打先锋,力争走在X各县(市)区宣传思想工作的前列。关于做好今年的宣传思想工作,因时间关系,我提纲挈领地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突出抓好政治理论武装。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持续加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运用好“学习强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载体平台,深入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坚定不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突出抓好新闻舆论导向。要把握中央安排的决胜全面小康这个宣传思想工作主基调,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的前提下,既抓好规定动作,即推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和“决胜小康、奋斗有我”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又抓好自选动作,即开展“决胜全面小康·绽放X风采”城市影响力系列宣传。要用强有力的新闻舆论宣传把全市干部群众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汇

聚起推动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大力量。 三是突出抓好疫情防控宣传。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绝不能放松,谁放松谁就会犯错误。要围绕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差异化防控进行宣传引导,着力抓好政策解读、权威发布、科学普及、基层防控、舆情引导、复工复产、城乡运行恢复等各方面工作。要深入挖掘、总结和推广典型,用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激励全市上下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 四是突出抓好思想解放工作。要按照省委“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主题活动的部署,采取具有X特色的新思维、新办法,全面推动“大培训、大对接、大招商”工作,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解放思想”,通过抓好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双胜利营造浓厚氛围。 五是突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从去年的情况看,意识形态领域舆情引导工作仍然需要加强。下一步,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推动提升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能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切实强化阵地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加强热点引导和网络管控,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安全。 六是突出抓好文化旅游发展。文化旅游工作要着眼于补短板、提效能、抓融合、强管理,不断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设施网络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下基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2019年分管及负责工作工作计划

2019年分管及负责工作工作计划 一、安全生产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和节假日、重大活动等时段为重点,制定分项治理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领导和牵头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道路交通安全: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司乘人员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防范火灾的重要预防性工作,广泛利用拉横幅、贴通知、发传单等传统方式外,还利用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知识讲座,有效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意识;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对排查出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烟花爆竹零售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并严格执行。乡安监办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所做到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发放整改通知书,及时整改,如限期不整改的上报县级主管部门。 建筑安全(风电项目、红色纪念馆等项目):深入开展防坍塌、防坠落、防触电、防机械伤害等方面的安全专项整治。 二、环境保护工作 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微信、标语、传单、走进中小学开展专题课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环保知识、环保政策人人

皆知,户户皆晓; 2、加强秸秆禁烧监管和综合利用。严格落实乡、村、组三级网格禁烧监管责任,加大夏、秋季节农作物秸秆禁烧的巡查、检查频次,严格查处焚烧秸秆的违法行为; 3、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把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红旅小镇”作为当前全乡上下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乡、村、组、户共同努力,切实改善乡村环境,为“红旅小镇”建设打好扎实的环境基础; 三、卫生和计生工作 1、加强卫生和计生政策宣传、营造浓郁的工作氛围,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2、推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怀扶助工作,解决一部分计生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 3、开展年度奖特扶、独生子女奖励摸底、申报和年审工作,确保应奖尽奖,不发生一起错报漏报; 4、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 5、积极推进计生协会建设工作; 6、认真做好医养结合工作。 7、组织完成两癌筛查工作; 8、组织完成2019年义务献血工作。 四、劳动保障工作 1、立足实际,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等五类特殊困难群体的参保工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役作出贡献。做好宣传、申报,确保应保尽保,不漏一人;力争做到全覆盖。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质量提升工作,加大宣传,告知提档缴费的益处,以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doc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l 一、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特点分析 与同层次的男性大学生相比,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拥有更少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要求,更窄的就业范围,更少的薪酬水平及晋升机会,总而言之,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 从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来说,根据最近云南省人才市场的人才招聘岗位人数和要求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数和岗位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与此同时,有近三成的职位要求“限男性”或“男性优先”。只有不足一成的岗位要求“女性优先”,通过对现场企业的询问,那些不限男女的单位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招收男性大学生。 从女大学生择业心态来说,根据对昆明部分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对将来工作的期望值更高。男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行业前景,相对忽视工作的地点和劳动量。女大学生则更注重工作的舒适度、轻容度和工作环境,更注重工作的薪酬和福利,她们更不愿意去选择一些风险大、流动性大、辛苦的行业,更倾向于稳定的行业和岗位,在对现有工作不满时,更少的女性会选择跳槽,同时女大学生更加趋向规避风险,选择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比男生少了近四成。 从女大学生择业的行为模式来说,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和男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少会选择直接去就业单位拜访,更多会选

择熟人介绍。在遭遇求职失败后,会有更多的女大学生在短期内会表现出消极心态,同时女大学生求职失败的比例比男生多才多21%。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更易退缩焦虑、自卑自闭、不切实际,致使女大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加艰难。 从女大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来说,据对近年来企业反馈的就业大学生信息来看,女大学生和男性大学生同时进入企业工作的,由于工作形式和类别的不同,女大学生薪酬往往比男生低,并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差距呈逐步加大之势,同时女大学生晋升的机会也比男生也要小。但女性大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比男性要高,即跳槽的女性比男性要少。 二、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女大学生和男生一样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却没有得到和男生同等的就业机会,而且就业质量也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缺乏完善的政策环境。首先,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操作性。国家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旨在保护我国妇女的劳动就业权利,但更多的是对男女区别对待或照顾,而对平等的机会和平等的责任缺乏具体的规定,致使一些法律、政策流于形式,在实际中难以操作。其次,这些政策规定在具体执行中也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执行不力,因此女大学生就业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对相关单位用工过程中的歧视等行为处罚不力。 第二、女性的生理特征客观上造成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的增加。在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毕业已是近在眼前,如何规划我们以后的道路,就需要我们足够多的了解这个社会对于我们的要求。也许很多人想考研,的确考研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至少它可以是一个目标,让我们有奋斗的理由和信念,以至于在毕业之后有所归属。但毕业之后选择就业还是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意识。 选择就业不难,难就难在找到我们喜欢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严重。更严重的是企业缺人现象也很严重。这就矛盾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生的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大学生要想找好工作还是需要先加强下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与其一味追寻“理想化”的工作,不如先选择一项自己能够做好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暂时稳定下来,在保障自身生存问题时也有寻求新契机的机会。等到自己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时,或许就是我们能够追寻更进一步发展的时刻。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

财经系2019年就业工作计划

财经系2019年就业工作计划 时间:2018-10-15 14:38:22 为了做好我系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结合我系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2019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基本情况 财经系2019届共有会计、财务管理、保险、证券与期货(金融与证券方向)4个专业的毕业生,其中三年制毕业生4个,五年制毕业生1个,毕业生人数共计355人,其中会计专业毕业生283人,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50人,保险专业毕业生14人,证券与期货(金融与证券方向)8人。三年制大专毕业生319人,五年制大专毕业生36人。 2、毕业生就业意向 2019届毕业生求职意向多以会计、金融行业为主,比例占到96.90%,其次为销售和公司职员,分别占3.66%、0.56%;求职区域依次为唐山、北京、石家庄等;19.44%的毕业生有专接本的意向,5.07%的毕业生有意向参加志愿服务西部项目,8.73%的毕业生有意向参加三支一扶项目,56.34%的毕业生有创业意愿。 二、就业工作目标 2019年,我系将认真落实学院的各项就业措施,开展多方位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做到高质量就业,实现初次就业率52%,年终就业率98.4%。 三、就业工作举措 1、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以党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为我系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各项积极措施,努力推荐毕业生充分就业,尤其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推荐力度。 2、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就业管理制度,实现全员参与。 成立财经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动员和发动本系广大教职员工支持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毕业生辅导员、班主任增强服务意识,主动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及时了解学生就业动态。 3、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充分挖掘全院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0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0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和男大学毕业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呈现三高二低模式 三高是指:高就业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比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购置漂亮的衣服、化妆、拍写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对就业比较理想化,愿意到国家机关、外资企业、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即对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而这种依赖性与女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专生最高。二低是指:低就业率,据部分院校统计,女生就业率仅相当于男生的85%左右(个别专业除外),未签约的毕业生中,70%是女生,而且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在重点名牌院校并不大,差别大的是普通院校的就业竞争激烈的专业;低就业质量,有调查显示,女大学毕业生签约薪资与专业对口率均明显低于男生。截至201x年2月底,女性本科和高职高

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较男性本科毕业生和男性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361元和332元。并且,女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男性低,女性本科(61%)和高职高专(59%)毕业生分别比男性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这表明,女大学毕业生通过接受较低薪资和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工作来实现就业,其就业质量较低。 (二)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排斥 “女性生活蓝皮书”《201x—201x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新近出版,蓝皮书中收录了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并首次公开发表。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最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女大学生就业 第一,解放后我国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未实现在政治和制度上的真正平等,在政治上,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往往低于男性,在政府决策机构中,男性的人数大大超过女性,这就导致了一些决策由于缺少女性的视角而侵害了女性的权益,造成女性机会上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立法方面,国家虽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形成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且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很多具体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第三,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等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2019年社保工作人员工作计划

2019年社保工作人员工作计划社保工作人员工作计划篇一 20xx年是我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按照市、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XX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落实政策、完善制度、推进法制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保持劳务关系和谐稳定,大力加强维权工作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一、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 1、落实工作责任。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先目 标。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村(居)委会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保持就业和再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00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人, “4050”人员再就业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达到488人,其中跨省转移就业120人。 2、确保政策落实。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层层分解区政府确定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效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继续把再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创业培训联动机制,着力解决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3、强化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

管理,推进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认真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整治劳动力市场秩序、创建“劳务经济”等活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方针,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管理和服务,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突出抓好独立工XX 区关闭破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做好大学毕业生、复员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就业工作。 4、加强职业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手段,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在职培训力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抓好扶贫培训,建立一个有实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 地,打造培训品牌。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加快创业培训中心建设。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认真组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按照3%的比例启动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按照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事业的单位改革改制的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措施。医疗保险要重点研究解决困难企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关闭破产、改革改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同步推进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要研究实行市级统筹的办法。工伤保险要积极稳妥地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参保工作,研究

2019年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当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就业解决办法的同时,女大学生群体却遭到了忽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女大学生是社会生产和人类生产的承担者,她们的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了她们在未来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市女大学生就业状况,推动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解决,20**年上半年,**市妇联组织全市女大学生村官对本市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市女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本次被调查的女大学生年龄均在22-27岁之间,所学专业涉及文秘、农学、英语、医学、经济学、电子计算机等各个专业,绝大部分女大学生为省内毕业生,35%的学历为本科,61%的学历为大专。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女大学生就业岗位有65%与所学专业对口,33%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而专科毕业的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只有30%与所学专业对口,51%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从调查问卷上显示,85%的女大学生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仅占3%。 二、**市女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自主创业意识明显增强。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想

过自主创业,并且希望得到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这说明女大学生就业视野已较为开阔,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自信心明显增强。这既是女大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严酷就业环境所作的积极应对,是当代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最好印证,也是对国家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良好反应。 三、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调查中,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是否存在被歧视现象时,9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很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核算,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女大学生要怀孕、生育、负担家务,而且女性退休年龄比男性早,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养老保险金,这必然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费用。很多女大学生反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有限制规定,致使女大学生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因性别原因遭受用人单位多次拒绝后,女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许多女大学生对自己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担忧,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是女生,但对这种性别歧视又无可奈何。尽管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就业歧视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无法对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四)部分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一半以上。许多用人单位认为部分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于男大学生,但实践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北方文学杂志时间:2011-03-07 13:18好评: 150次本刊: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陶蕊娜纪晓艳(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内容摘要:至1999年以来,高校的不断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5万,2002年145万,2006年更是达到了413万,到2010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00万人;10年间,就业人数增加了5倍之多,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女性人才的就业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就业难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女生的数量逐年成倍增长,其增长率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从38.31%增加到43.95%,基本上已经撑起了“半边天”,但是就业率却远远低于男生。在中国目前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样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1

1、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 很多参加了求职的女大学生纷纷表示“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太正常了,没有办法!”,相当一部分女生一方面对此愤愤不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近日,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完成了一项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调查,该调查显示,2010 届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岗位上明确表示“只招男生”或者是在最后录取的时候拒签女生。另外在全国妇联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中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90%以上的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特别是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另外在工资待遇方面,女大学生更是遭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生育期、哺乳期等等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同等条件下在薪酬方面也只有男生的80%——90%左右。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女大学生晋升的机会也比男生也要小。 2、就业渠道不完善 根据女大学生择业的行为模式和男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很少会选择直接去就业单位拜访,更多会选择家人、朋友介绍。在遭遇求职失败后,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在短期内会表现出消极心态,同时女大学生求职失败的比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汇编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政府方面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47-01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

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 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就业局2019—2019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区政府办: 按照区政府《关于报送2019—2019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区近五年就业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工作谋划以及2019年重点工作、创新亮点工作、为民兴办实事工作报告如下: 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一)2019——2019年就业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巩固中抓创新,在发展中抓提升,全区就业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水平。 1.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我们通过定期举办用工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台职业介绍就业、创办商业服务网点吸纳就业、就业援助帮扶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就业、提供小额贷款帮助创业就业、鼓励和引导自主创业、帮助灵活就业等多种途径,全力帮助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5年来,累计实现新增就业1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市、区要求的 3.8%以下,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2.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我们始终坚持每周定期召开干部职工学习例会,集中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把学习情况纳入月度考核,保证了学习效果。同时派送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就业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通过学习培训,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二是严格考核管理。我们每年将新增就业、职业培训、失业保险金征缴发放、再就业援助、劳务输转、优惠政策落实等重要量化指标纳入目标管理体系,靠实工作责任,采取日检查指导、周例会安排、月考核通报、年总结表彰等措施和办法严格考核奖惩。实现了日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三是大力加强机关制度和文化建设。今年,我们重新修订了《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制度汇编》、《城关区就业服务局政策汇编》等规章制度,实现了日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同时,我们自编自创了《就业服务者之歌》,开办了《清晨之音》定时广播,设计了“城关就业”服务标识,打造“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大力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一切从服务对象需要出发,主动服务、贴心服务、个性化服务的良好氛围。 3.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我们不断拓展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形成了集用工求职登记、信息发布、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社区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失业保险参保审核、失业保险金发放、养老医疗保险接续、档案托管、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综述 化学化工学院学科教学(化学)李密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女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就业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认为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先决条件,由于历史、性别、年龄、身体条件(女性的身高、体态、相貌)、身份(城乡、户籍)歧视等方面原因,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遭遇重重障碍,她们的就业之痛已日益凸显,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国内外的研究做一综述。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来收集资料。访谈法()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调查方法之一。访谈的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面对面的社会互动过程,访谈可以让研究者得到更多更真实、具体的情节,得来的资料,恰好可以补充数据资料的不足。本项研究是关于女大学生的就业和生活,质性研究方法能带领我们重新体验被访的女性个体的各种经历,真切感受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境地。本文尝试用叙事的手法描述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尝试从真实的故事里找到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所在、找到分析社会性别集体无意识的线索。并结合已有的数据统计成果,理解分析寻找这些故事的深刻意义。质的研究是我获得这一叙事文本的研究实践,因为女性及其生活世界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内容充满着新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与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与分析 、社会性别的研究 早期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两性不平等,倡导法律制度的变革,希望通过改变对女性不公平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政治制度实现两性平等的权利。后来的激进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受到的压迫来源于父权制,也就是一种相对于女性的男性权威系统,女权主义理论的任务是理解

人社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精选

(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可修改编辑)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社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履职尽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深化“接您回家”活动。连续数年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期开展“接您回家”活动,并逐年创新活动内容,打造“接您回家”活动升级版。通过开展“温暖回家路”“喜看新变化”“创业在家乡”“就业送岗位”等系列活动,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去年11月,我县被纳入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二是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制定印发了《XX县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及配套服务政策,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395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设立了就业创业综合服务窗口,以打造“活力XX、创业高地”为目标,大力推进返乡创业“1333”工程,通过组织化推动全民创业,打通政府服务创业群体“最后一公里”。三是激发创业就业热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成功举办三届“能工巧匠大比武”,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大力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热情,加快我县技工大县建设步伐。2019年,全县返乡创业6617人,新增各类创业实体11964个,带动就业17000人。 (二)就业扶贫工程成效显著。一是积极开展贫困劳动者技能培

训。筛选一批符合贫困劳动者实际需求的培训项目,开展送培训下乡技能脱贫培训。2019年,开设58期技能脱贫培训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2830人。二是开发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在全县开发了395个镇村扶贫、社会管理、就业社保等扶贫公益性岗位,扶贫公益性岗位上岗330人,扶贫辅助性岗位上岗2000人。三是鼓励支持各类经营实体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制定出台了《XX县经营实体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补助办法》,2019年,全县各类经营实体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2300人,有力地带动了贫困劳动者就业,加快了贫困村脱贫步伐。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制度全面实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0190人。二是创新养老保险认证和缴费方式。突破以往固有模式,在“方法创新”上挖潜力,在“便民利民”上做文章,以“金保工程”平台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出了互联网手机APP认证的方式。建立以双目人脸识别技术为主,其他认证为辅的认证服务体系。通过灵活多样的认证方式,对全县10831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享受遗属补助人员进行了生存认证。三是加强与银行合作深度。邀请社保卡合作银行进驻社保服务大厅,设立社保卡银行窗口,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务,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办理补换卡及激活等社保卡业务,践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极大地节约老百姓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人事人才工作不断推进。一是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

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e7991976.html, 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 作者:武臣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6期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在日益壮大。伴随而来的就是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各层次大学根据不同的社会分工,培养着不同类型和符合社会分工要求的人才,从而形成了人才的供求关系。随着大学近年来不断的扩招,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逐年递增。那么就会凸显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女性应届毕业生。主要针对女性应届毕业生应聘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困难,使女性应届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从容地面对压力,顺利地找到工作。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女大学生;心理;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73 -02 一、当前女大学生应聘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 1.性别歧视 《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然而性别歧视却是女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 在应聘工作时,虽然现在企业因为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不许出现性别歧视等现象,所以企业不会在招聘信息中涉及性别要求等敏感词语。可是在一般的招聘工作中,招聘官通过面试都会把性别作为隐性的筛选条件。如在面试时,如果是男生就比较关注,问的问题也会比较深入。如果是女生就会在态度和面试流程中,敷衍了事。正因为有了这些招聘潜规则,使女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处处碰壁。为什么很多企业都会对性别等问题比较在意呢?因为女性在工作后几年,可能就要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实际情况。必不可少地会请婚假和产假。作为公司,在正常发放工资的情况下,此类员工又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正因为如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比较在意性别问题。 2.外形歧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已经从单一的价格战、质量战、品牌战,逐步演变为目前的企业综合形象战。企业为了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往往运用CIS战略时,都会把视觉识别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方式。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执行者,员工的内外形象就尤其重要。所以企业在同等条件的招聘时,往往都会选择所谓的“俊男靓女”。根据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416名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48%左右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形歧视。比如身高歧视、外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