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的人才观

曾国藩的人才观

曾国藩的人才观
曾国藩的人才观

曾国藩的人才观

曾国藩(1811-1872),湘军创始人。原名子诚,字伯涵,号涤生。后立下澄清天下,藩卫家国之志,改号国藩,湖南湘乡荷叶塘人。他家世代农耕,其父开始乃与文人有所接近。曾国藩六岁入学,十四岁到长沙参加童子试,先后历经七次,直到二十三岁方中秀才。又在二十八岁中进士。此后,他在功名和宦途上就极为顺畅。至道光二十六年六月,三十七岁的曾国藩已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暴发,奔丧在家的曾国藩以正二名在籍侍郎的身份奉旨到长沙邦办湘勇。历时一年零四个月,他终于训练出一支儒教色彩浓厚的湘军,并在镇压太平军斗争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太平天国平定后,曾国藩致力于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军事工业——安庆军械所,并促成选派了第一批留学生。同治四年,曾国藩奉旨督师北上平捻,师老无功而回两江总督本任,后补武云殿大学士。同治九年六月,六十岁的曾国藩奉命查办天津教案,因过于迁就洋人,落到“内疚神明,外渐清议”之境地。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曾国藩溘然长逝,终年六十二岁,清庭闻报,辍朝三日,下谕追赠太傅,加恩予谥号“文正”。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功成名就,极尽荣华,他学业精进,仕途顺畅,官至二品;他创办湘军,扶植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他鼓吹中体西用,率先举办洋务,开近代风气之先。在当时,曾国藩被誉为“圣相”、“古今完人”、“第一等忠臣孝子”、功比周公孔孟,名垂千秋万世。后人也誉其为“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之人。

曾国藩一生最大的“功业”,就是创建了一支过硬的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使清王朝得于苟延残喘几十年。然而曾国藩一介儒生,素与军事无多大瓜葛,且天资不算很高,自称“秉质愚薄”,“最称钝拙”。就是这样一个不精兵法的“愚钝”儒生,带领的一支由书生和农夫结合的湘军,竟能战胜绿营和八旗军都束手无策的强大的太平军,并屡屡以少胜多,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其中原因后人各有评说,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曾国藩重视人才的选用,将人才得失视为事业成败的关键,并始终如一。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虽在起义初期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但在定都南京特别是天京事变后,便逐渐开始任人唯亲,排斥贤能。结果造成人心焕散,并最终走向失败的道路。太平天国两位高级将领对此亦有中肯的评说,忠王李秀成批评洪秀全“误国不用贤才”,而翼王石达开则称赞曾国藩“能识别贤将”。

(一)重视人才的作用

曾国藩历来重视人才的作用,他深深地懂得治理天下首要在得人才。他对人才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作为地主经世派中的领袖人物,曾国藩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认为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吏治腐败,而吏治之败坏又是由于人才之缺乏。因此,对于怎样解决封建统治的危机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胡林翼说:“默观天下大局,万难挽回,待与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1]咸丰元年,皇帝下诏求言,曾国藩上过一封《应诏陈言疏》,奏疏中说到:“今日所当讲求者,唯在用人一端耳”。[2] 在同期提呈的奏折中,曾国藩披肝沥胆地指出,国家之强盛,以得人才为强,若不得人,则以禽鸟羽毛未丰,自然难于高飞。咸丰十一年三月,署理湖南巡抚的毛鸿宾向曾藩咨询湘政,曾在复信中仍把物色人才放在首位:“阁下共湘初政,仍祈物色将才为先务!窃以人存而后政举,今四方多难,纲维紊乱,将欲维持成法,仍须引用正人。随事纳之准绳,遮不泥于例,而又不悖于理。” [3]对于创建军队,曾国藩把选拔人才看得比制定营制营规还重要。他认为,制定营制营规不过是立法而已,法虽立,如果没有人才,则法形同虚设,所以用兵行军,以得人为第一要义。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曾国藩片刻不忘寻访可用之才,甚至梦寐以求之,焚香以祷之,

早年在京赴考和在翰林院供职期间,曾国藩便关注时事,留心人物,随时记下所见所闻人之气质、才识和特点,以备访求。湘军创立初期,曾国藩便在衡阳开幕取仕,招揽天下英俊为其所用。他公开号召:“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4]在直隶总督任内,为广加延访人才,改当地之风气,曾国藩曾专拟《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广为散布。即使在与捻军作战之时,曾国藩也不忘在其告示中专列“询访英贤”一条,以布告远近,薜福成就是在看到告示后,上《万言书》,并进入幕府成为曾国藩创办洋务的得力助手的。曾国藩每到一地,即广为寻访和延揽人才。与人谈话、通信,则殷勤询问其地,其军,其部是否有可用之人才。一旦遇到俊杰之才,则根据不同对象,或结之以情,或待之以诚,或激之以情,为其所用,正如他自己所说:“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冶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5]其求才之急切与真诚,由此可见。

(二)用人不拘一格,量材器使

为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免自己一时言行不慎或处事不当而失去有用之才,曾国藩力克用人唯亲之弊,并且自强自励,时时自惕,不敢恶规深言之,不敢怀偷安之念,不敢忌嫉贤忌能,不敢排斥异己。同时,对于人才的选用,曾国藩也不求全责备,而是知人善任,量材器使。他指出:“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万物,几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词,初非当日预定之品”。[6]他认为把有一定能力的人或一定成就的人誉为“百长并集,一短难容”,甚至神化,无疑是古人认识人才上的一种片面性。因此,选拔人才时要不拘一格,评论事情时不可过于苛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道德堪称楷模,文章足为人师,韬略可用以战阵,资材能补于当前者,均在曾国藩延揽之列。而一旦为其所用,则因量器使,务求人尽其材。在写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中,曾国藩道:“好人才实难多得,弟为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能轻视。”“有材不用,固是浪费,大材小用,也有损于事业,小材大用,则危害事业。” [7]曾国藩又说:“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俗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颉牛不可以捕鼠,骐骥不可以守门。千斤之剑以之祈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耒。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颉梧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而患用者不能器使而适宜也。”[8]

而在实际的用人中,曾国藩也真正做到了知人善任,因量器使,如曾国藩的幕僚李元度,打仗胜少败多,不是理想的将才,但他学识宏富,文笔灿烂,其《国朝先正事略》一书,被曾国藩誉为“博雅公核,近数十年无此巨制。”曾国藩延揽李元度,正是看中了其文才和心计,李入幕后,果然不负所望,数年相从艰危,多所裨助。曾国藩自出师起,每遇不利即奋然欲死,如湘军水师在靖港,九江遇挫时,曾国藩都想投水自尽,但皆因李元度婉言相劝,妥善防救而得免。曾国藩的大将鲍超的才具与李元度恰好相反,此人英勇善战,踔厉敢死。但学养浅薄,骄矜自傲,缺乏心计,曾国藩在作战中,常让他冲锋陷阵,却不准许他参与军机谋画。

曾国藩用人不但对人才的能力不求全责备,而且对人才的地域、门第、冠戴、资历和年龄也不拘一格。他主张用人之道官绅并重,湘楚并用.在他的幕府中,湖南籍二十一人,占最多,江苏籍十七人,安徽籍十六人,浙江籍十人,其余四川、贵州、广东、湖北、江西各省都有,人员分布,共达九省。就其出生而言,则上至举人、进士,下至诸生、布衣。这些人出身各异,阅历不同,但都具有杰出之处,他们的结合对曾国藩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曾国藩选用人才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有的还富有戏剧性。其幕僚中,有创建湘军之初便并出共事的,如刘蓉、陈士述;有才华一向为曾国藩所钦佩,特疏奏调而来的,如郭嵩涛、李榕;有建军功于乡里,且足付重托者,如彭玉麟、唐顺芳;有投书延聘而来的,

如萧世本、徐寿等;有被人推荐而来,如邓辅纶、李鸿裔便分别由左宗堂、胡林翼推荐而来;有千里渴见欲效奔者,如向师棣;有辗转而必欲入曾国藩之门者,如罗萱;还有上书献图以求效力者,如薜福成,林长春等。

(三)重视人才的思想品德

尽管曾国藩用人不拘一格,但也对人也有统一的要求,那就是都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可以以他从选将中体现出来,曾国藩选将基本上有四条标准。

一是“血性为主”,即要求湘军将领效忠清王朝,自觉维护三纲五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具有誓死与起义军抗战到底的决心.曾国藩认为强调这一点至关重要,他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于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阙其一,则万不以带勇.”“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9]

二是“廉明为用”,曾国藩说:“弁勇之于本营将领,他事尚不深求,惟银钱之洁否,保举之当否,则众目耿耿,以此相伺;众口啧啧,以此相讥。” [10]因此,他强调将领在银钱上要检点,以守其“廉”,奖罚上要公道,以倡其“明”。

三专取“简默朴实之人”,针对绿营军队官气太重的积习和败不相救的弱点,曾国藩主张“军营宜多朴实少心窍之人,则风气易于醇正。”[11]他选人才尽量舍弃一切官气重、心窍多、浮滑取巧之人,而选用那些能够耐劳实干,不浮夸虚饰者为将。

四是“打仗坚韧”,曾国藩并非行伍出身,他以儒生治兵。建军之始也没多少军事经验,但他知道,行军作战备尝艰苦。将领平时须带兵士严加训练,整肃营务;战时则要临阵胆识,敢于冲锋陷阵。因此,他选将以“耐冷、耐苦、耐劳、耐闲”为警句,提倡“习苦为本事之本”,具有苦熬苦撑、敢与起义农民顽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仔细分析上述选将要求,我们可知,曾国藩反复强调的和首先要求的是将帅品德操守,也就是注重“德”而不是“才”。因为不论是“血性”,“廉明”还是“朴实”、“坚忍”,均居于思想品德范畴。

以上四条选将的要求,归结起来围绕的中心只有一个,即选拔那些能自觉遵奉封建纲常伦理,忠于封建君主为基本原则的“忠义血性之士”,以他们为湘军的基本骨干,从根本上保证了这支军队的阶级本性。这种选将要求,与曾国藩本人的理学忠君卫道思想又是紧密相连的。

(四)注重培养专业人才

思想品德的标准是曾国藩用人的首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他还很重视人才的各种能力,努力选拔和培养具有各类能力的专门人才。这种思想与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的学风有关,又具体地体现在曾国藩创办洋务这一历史阶段上。

曾国藩对洋务的认识,发端于初建湘军时期。那时,由衡州派人去广东采购洋炮,用以装备水师。后来这些洋炮在湘潭、岳州两次战役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曾国藩便加紧催请清庭购买使用西方兵器。同时,他又认为,目前购买船炮,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将来学习外洋制造船炮,则可以收到永远之利。因此,他提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船等具为下手工夫。” [12]而要学造船炮,首先要有懂得这方面知识的人才,从这个时候起,曾国藩就特别重视选拔和培养精通外国语言文字和掌握西方科技知识的各类专门人才。当时享有盛名的容闳,李善兰、华衡芳、吴嘉廉、龚芸棠、徐建寅、徐寿等人都在为曾国藩的洋务事业效力,为了使后继有人,曾国藩还在江南制造总局旁边设立附属兵工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又另立学馆,以习编译,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

创办洋务时期曾国藩所做的另一件值得赞许的事是选派留学生出国。此事由容闳提出,得到曾国藩的采纳和支持,曾国藩认为,要把西方技术学到手,聘请洋师到中国教习是一条路经,但更好地莫过于“置之庄岳之间”,实地留学。于是曾国藩向朝庭奏请“拟选聪颖幼童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13]虽然曾国藩经理的第一批留学活动,从成效看并不显著,但毕竟造就了我国最早一批自然科学家。由于这是一次主动地走向世界的实践,因此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我国传统教育的近代化,刺激了其它学习西方的形式和活动的勃兴,而且大大拓宽了国人视野,为封闭保守的思想文化氛围注入一般清新的空气。

以上就是曾国藩选人用人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使曾国藩网罗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并发挥了他们应有的能量,成为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而且对以后的教育制度亦有深远的影响。他重视人才之观点,提醒后人在任何时候都应重视教育考试以选拔人才;其不拘一格的选才方法,则开创了现代考试多样化的局面;其对人才品德的严格要求,直到现代的教育考试制度亦未曾变化;而其在洋务时期对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可以说是后来的教育课程改革的先声;他们选派留学生的运动,无疑开创了现代教育中留学体制之先河。

[1]<<曾国藩书札>>,卷22,<<复胡宫保>>

[2]<<曾国藩自述>>,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188页

[3]<<曾国藩书札>>,卷8,<<复毛寄云中丞>>

[4] <<曾国藩自述>>,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351页

[5]<<曾国藩传世经典>>,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244页

[6][7][8]<<曾国藩传世经典>>,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238页

[9] <<曾国藩自述>>,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300页

[10]《曾文公全集批牍》,卷二,13页

[11]《曾文公全集批牍》,卷三,3页

[12]<<曾国藩自述>>,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1155页

[13]<<曾国藩自述>>,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1174页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考试答案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94分 ? ? 1.“浑”不是真糊涂,而是难得糊涂。“浑”一定要建立在()的基础之上。(单选题5分)得分:5分 o A.重 o B.明 o C.耐 o D.慎 ? 2.“强”多包含的含义是刚强和()。(单选题5分)得分:5分 o A.倔强 o B.强壮 o C.强迫 o D.悍强 ? 3.():品德的修为、修养。(单选题5分)得分:5分 o A.立德 o B.立言 o C.立功 o D.立行 ? 4.曾国藩讲“做官”以()为第一要务。(单选题5分)得分:5分o A.清贫 o B.升迁

o C.耐烦 o D.隐忍 ? 5.曾国藩认为办事以()为第一要义。(单选题5分)得分:5分o A.重 o B.明 o C.慎 o D.强 ? 6.曾国藩认为“明”有()和()两种。(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高明 o B.精明 o C.严明 o D.英明 ?7.曾国藩说“重”,包括的含义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稳重 o B.厚重 o C.庄重 o D.负重 ?8.在西方文化里,作为一个领导人,讲究的形象是()。(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个性 o B.平等

o C.自由 o D.活力 ?9.曾国藩曾经给李鸿章写信,说要带好淮军,有两条准则,分别是()。(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忍辱耐烦 o B.打理关系 o C.贵得人和 o D.天时地利 ?10.中国人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立德 o B.立言 o C.立功 o D.立行 ?11.“耐”所包含的内容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耐得住烦躁 o B.控制住情绪 o C.守得住清贫 o D.调整好心态 ?12.曾国藩论“重”,是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多选题3分)得分:0分 o A.阅历

相由心生 读曾国藩《冰鉴》有感

相由心生读曾国藩冰鉴有感 2008/11/12 21:27[未分类 ] 读曾国藩《冰鉴》有感 暑假我读的是书是曾国藩的《冰鉴》,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有史书评价说,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他能以待籍侍郎的身份镇压勃然兴起的太平军,挽狂澜于既倒,成大清之柱石,多得益于其观人之术,鉴人之略。 毛泽东曾三次这样评价曾国藩,第一次在1917年8月25日《致黎锦熙信》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第二次是在34岁,1926年3月18日《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说:“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 第三次在1969年1月的一次谈话说道:“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从毛泽东的对他的高度评价中我们更加相信曾国藩真的是非常擅长识人用人。更有清史稿曾国藩传为证: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就是说曾国藩识人用人从未出过差错。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关于识人,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借古人的口表

示过人最大的智慧在于能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中国也有一句意思相同的通俗的老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对于领导者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的,曾国藩的《冰鉴》就是一本教人识人的书。 《冰鉴》总共分为七章:神骨鉴、刚柔鉴、容貌鉴、情态鉴、须眉鉴、声音鉴、气色鉴,就是从一个人的气质,眼神,表情,为人处世,言辞语音,行为动作,性格来阐述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摒弃传统相术之习俗,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 比如其中的:声雄者,如钟则贵,如锣者贱,意思是所发之声雄浑刚健,像钟声一样激越洪亮,充满阳刚之气为最佳;如果发出的声像敲锣一样浮泛无力,则显得卑贱。在容貌篇中曾国藩认为形象敦厚,神态安定,气质清高,声音响亮,耳朵厚实贴脑,鼻梁正直,面孔呈方形,背丰厚,牙口整齐的人会是很有才华,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有富贵相的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怪不得我们周校长这么厉害,长相就不一般了啊。在神骨鉴中认为一个眼神坚定清澈的人是内心超凡脱俗,品德高尚的人,我就想起了我第一天来四十八中时看见史秀辉大姐,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感觉是这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气质的知性的人,在后来的接触中发现果真如此。 归纳起来就是说一个人的精力·智力·品德·性格·心态·能力·相貌和气质决定成败,而成败写在脸上,因为精力写在脸上·智力写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导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清末民初学者徐珂所编的《清稗类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湘军名将刘长佑担任直隶总督时,在“剿捻”的方案上主张的是“合剿”;而湘军统帅、奉命主持全盘“剿捻”事务的曾国藩主张的则是“分堵”。二人意见不合,然而曾国藩却对刘长佑极力称道。刘长佑感慨地说:“涤翁于此乃毫无芥蒂,良由做过圣贤工夫来也。” 曾国藩老先生在这件事上竟然毫无芥蒂,实在是因为做过圣贤工夫呀。每一个领导者都会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社会文化的情境下,究竟什么样的领导力才会使领导者走向成功?对于这个问题,曾国藩无疑是揭开答案的线索之一。无论是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还是蒋 介石所说的曾国藩为人行事“足为吾人之师资”,都昭示了这 样一个事实:在曾国藩的身上,一定有某些与中国情境下成功的领导行为相契合的要素。中国古人对于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曾国藩是中 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可以达到“三不朽”的人物。所谓的“立德”,就是道德的提升与德性的修炼。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人看来,“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前提。曾国藩一生以“圣贤”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所谓的“圣贤”,

就是德性成熟与道德完美的人。曾国藩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成圣成贤的理念,使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而不向自我妥协,他的“立功、立言”,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德性与品格的修炼对于一个人领导力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价值。所谓的“立功”,就是 建功立业。曾国藩做的最大的事情是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大清王朝。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人们当然可以对这件事情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承认,这件事情的做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曾国藩是一个文人,没有学过军事指挥;曾国藩所率领的军队是湘军,湘军最早就是团练,也就是民兵、地方武装,它不是国家的正规军,它得不到国家资源的支持。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带领一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竟然完成了正规军都没有做成的事业,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道理。湘军最早是草根起家的团练,开始时就是乌合之众,曾国藩竟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湘军打造成了那个时代最有凝聚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他是怎么打造出这样一个部队的?曾国藩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用人。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优秀人才都愿意为他所用,他的手下也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让下属心甘情愿地追随于你,本身就是领导力的重要内容。曾国藩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曾国藩是文人,指挥作战的能力其实并不高明,但是他非常善于进行战略的谋划,湘军虽然打过不少败仗,但在战略上

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的家风 所谓家风,指在一个家庭或家族成员中沿袭下来的道德风貌和家庭传统。全民谈家风,是件大好事,于是想起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 作为近代湖湘文化集大成者,曾国藩一生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他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治家八字诀,推出“尚廉、尚谦、尚劳”的家教家规,使世代子孙从中受益,曾国藩秉承的家风很值得今人借鉴。 最能体现曾国藩家风的,当然是收录一千五百封信札的《曾国藩家书》了。该“家书”记录了曾国藩三十年从政、领军生涯中的家教心得,涉猎内容涵盖教子、持家、治学、交友、修身、理财、用人、处世、治军、从政等方方面面。“一滴水可见阳光”,曾氏行文从容镇定,运笔挥洒自如,于平平无奇“拉家常”中蕴含许多真知灼见,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召力。这是一部真实生动的生活宝鉴,难怪它成为中华传世家教之经典。歷年来笔者多次拜读该书,越读越觉得意味深长、歷久弥香。 我们读《曾国藩家书》,最看重的还是其家庭教育,这些全表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及诸弟的家书中。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曾国藩受此薰陶并发扬光大。无论在教子读书、研究学问、勤俭持家、自尊自立、修身养性、做官从政等各个方面,他都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学养造诣和道德操守呼之欲出。所以民间素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巖”之说,近代曾国藩更被奉为“官场楷模”。研读家书,曾国藩确实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出身农家,他终其一生与俭朴相伴。笔者探访过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思云馆”。 导游介绍,曾国藩不讲究膳食,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因此博得“一品宰相”美誉。三十岁时曾国藩做过一件缎马褂,却每年只在喜庆日穿一下,珍藏三十年而不换新的。在京城上朝,他坚决不坐一品官轿,只坐普通蓝呢轿子。他小女儿少时随母到两江总督府,穿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曾国藩觉得太奢华,命她立即换一条没花边的裤子……有这等严父,曾家老少自然始终传承俭朴家风,谁也不敢越轨半步。 在家书中,曾国藩写道:“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他要求妻儿和媳妇每日纺纱、做鞋,新媳妇进门无论出身如何均须下厨和做家务;他要求家人不得借侯府之家摆阔气,“后辈子侄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曾国藩终其一生明道京师经世、宁静致远,君子为学、厚德载物。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简养俭、以廉明志,他以自己立德、立功、立言的实践,赢得后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誉。他的《家书》堪称中国近代家教范本、中华优秀家风的结晶。正是靠这种优良严谨的家风,使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大为成功,其子女后代一个个牢记父训,勤奋好学、廉洁处世,成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才。 优秀家风加之家学渊源、严格要求,曾国藩的兄弟子侄、亲朋好友乃至门生故旧深受影响,曾氏后裔人才辈出,构成一个名声远播的名门望族。 据统计,曾国藩兄弟五房中出过成功人士约二百四十多位,包括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学者、科学家和高级干部,其中有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纪官、曾广銮,翰林曾广钧,资政大夫曾广江,刑部员外郎曾广镕,女诗人曾广珊,教育家曾约农、曾宝荪,翻译家曾宝葹,化学家曾昭抡,教授曾昭枚、曾昭权、曾昭亿、曾宪楷、曾宪柱、曾宪森,考古学家兼博物馆学家曾昭燏,园艺学家曾宪朴,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研究员曾宪榛,出版家曾宪源,画家曾厚熙,导演曾宪涤等等。 曾国藩曾是一位有争议的歷史人物,数十年来国人对其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力挺他的人抑或憎恨他的人,对他的家书无不追捧备至拍案叫好。毛泽东曾夸曾国藩是“办事(干事业)兼传教(传播思想学说)之人”,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足见曾氏影响之大。 《曾国藩家书》何止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含为人哲理、指导做人处世、持家教子的家风宝典!当今社会,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无愧于国家民族的栋樑之才?读一读《曾国藩家书》定会大有裨益。曾家何以能颠覆“富不过三”的潜规则,从这本家书也不难看出箇中奥秘!顺便说一句,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曾国藩家书》是绝不可能面世的,今天能读到此书,实乃国之幸、民之福也!

曾国藩字诀

第一篇培植根本之诀 1 志字诀: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志”是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和信念,它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目的性,支配着实现目标的坚定性。人生由立志而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曾国藩坚信,人人可以为圣贤,给自己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宏愿大志。“志”为他一生提供了精神源动力,其声名事业,便由一“志”字开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志向越高,成就越大 ◆慎择师友,结交有志之人 2 恒字诀:有恒断无不成之事 恒为作圣之基,便是圣贤豪杰,绝大事业,也得从此字作出。恒有三大要素:一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二为专注,认准一件事,如终如一,全力以赴;三为渐进,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守此三者,必有功成之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做大事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事有定程,彻始彻终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3 专字诀:力气用到点子上 曾国藩说,西方人的技艺所以精绝,是因为他们每办一事,都集中精力,越钻越深,逐渐达到极致。他认为,要赶超西方,必须有“专”字工夫。他自己的一生,

大事小事,无不专心为之。求师专,求友专,用情专,做事专,因而总结出“凡事皆贵专”的硬道理。人之精力有限,而世事无穷,要想有所作为,只有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略,才能成功。 ◆专权:事权专一,乃能成功 ◆专心:心有二用,则不能成 ◆专攻:用功如掘井,凡事皆贵专 ◆专精:西洋之长在于专 4 熟字诀: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是一种笨功夫。曾国藩学作诗,每日熟读苏轼、陆游诗作,终生不厌,最后口舌生津,妙句随出。“熟”功虽笨,却能生巧。曾国藩为官治军,无不验证了“熟”字之功。须知世间各种本事,如果不是由“熟”而精,则终不可恃。 ◆熟极生巧,妙来无过熟 ◆万事贵熟,熟则能强 ◆先立规模,后求精熟 第二篇修炼身心之诀 5 裕字诀: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宦海风波,仕途通塞,不可能全由个人自主。其间坎坷遭际,在所难免。如果胸中抑郁,怨天尤人,不仅无益于事,反易致祸伤身。此时便离不开“裕”字。“裕”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认为,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是一个人能否担当大任的决定性品格。裕则无咎,裕则无争。为人处世,居之以裕,守之以贞,则无难不解,无往不利。 ◆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曾国藩用人4个漏斗

曾国藩用人4个漏斗 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素质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以及他做事的成败,所以曾国藩看重这些方面的观察,也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符合人才的选拔条件。究其本质,曾国藩还是着眼于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素质,而这些其实是就是曾国藩识人时的重心所在,曾国藩识人的本质就是选拔人才。曾国藩所谓的人才论相比较于“唯才是举”这种说法,还是相当独特的,也就是说,确实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事实上,所有成功的人基本上都很会发现并使用人才,这基本上也是作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首要条件。像刘邦,相比较于项羽,可以说是一无是处。要知识没知识,要文化没文化,要长相没长相,甚至出身也远不如项羽,但刘邦只有一点比项羽强,就凭这仅有的一点优势赢得了天下。刘邦唯一的一点优势,就是他肯用人,他会用人,他能真正做到唯才是举,甚至连陈平这种据说是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人,他也不管,也照样重用,这才叫真正的唯才是举! 总的来说,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认为用人要分为四个漏斗来进行,层层筛选,最终聚拢各路精英。 第一步“广收人才” 曾国藩也主张首先要尽可能地网罗人才,选人、用人的标准不要太严苛。这是说大家都要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但到哪儿去找那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啊!人都是有私心、有私欲的,有德或者有才,有一样就不简单了,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要那么求全责备。他在家书里曾经批评他弟弟曾国荃说:“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曾国藩全集?家书》)是说你平常老说手下没人可用,那是你自己眼孔太高,发现不了人才。然后他又现身说法,说兄长我平常用人啊,“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肯轻视。”(《曾国藩全集?家书》)

那意思虽然有点自吹自擂,但也确实符合实情,所以当时人就评价,当世最擅于用人的就是曾国藩,以至于一向不喜欢的王闿运在《湘军志》里也评价说,曾国藩身边人才济济,“几乎举全国之精华,汇集于此”。是说当时全国的人才都围绕在他身边。这还得了,所以曾国藩想要不成事都难。 但曾国藩用人也不是完全没条件,所以他这个“广收人才”论里,就有一个很有名的“官气、乡气”说。他说:“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也就是把人才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官气的人,一类是有乡气的人。那什么叫官气呢?曾国藩解释说:“有官气的人,就是有官僚气的气,曾国藩认为这种人最死气沉沉,最没有活力,所以虽然这种人可能也有小才,也有些个人专长,但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要想成事,一定要摒弃这种人。”那什么叫乡气呢?曾国藩说:“有乡气的人好逞能,个性鲜明,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很明显,但也确实有本事。” 曾国藩开始招湘军的时候,据说他坐镇招兵处,看到油滑的人,他就不吭声,意思就不要。看到朴实的人,他就“唔”一声,那就认可了。这一招说起来还是跟戚继光学的,当年戚继光招戚家军的时候,也是这个选人的标准。 所以,虽然说面对人才,要广收,要唯才是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甄别。所谓的唯才是举。 第二步“慎用”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大纲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课程大纲) 讲师简介:缪文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济南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先后在青岛市政府和高校工作20多年,曾担任处级领导干部十几年。国学功底深厚,领导力实践经验丰富。擅长讲授中国传统领导力、曾国藩领导力等课程。 一、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办湘军,挽救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创了“同治中兴”之局,是清王朝文臣封武侯第一人。他倡办洋务,践行学习西方之先,有意无意地挣破束缚自身的社会罗网,成为同时代人中敢于直面西方文化的先行者。虽然近代以来,曾国藩备受争论,但他的事功,仍然得到了诸多军政文化名人的推崇。从一个偏僻的农村走出来,并封侯拜相,建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事业,殊为不易。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位极人臣,谤满天下,也誉满天下。如果从现代企业视角来看,曾国藩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卓越的职业经理人。置身于一个经营每况日下、内部管理山头林立,内耗严重,官僚主义横行的公司,而他能够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成功冲破各种藩篱障碍,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中流砥柱,不得不佩服曾国藩的韧性和个性。而与职业经理人可以跳槽不同的是,曾国藩没有选择,读破万卷书,只能“货与帝王家”,别无二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曾国藩的奋斗史,限制条件更多,更苛刻,偶然性的因素更少,而来自于他自身修炼的必然性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第一,善于学习。 第二,意志坚定。 第三,修身养性。 第四,任用纳才。 第五,知道进退 三、曾国藩的用人理念 曾国藩成大事,用人方面就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成大事就是“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一个好汉就要三个帮,其实更多的人才聚拢在你的身边,就能够延长你的智慧,弥补你的不足,这也是帮助你打天下最重要的一点,第一等人才不能得到,在第二等人才和第三等人才当中慢慢的训练,使他们达到第一等的样子,所以属于以多的人才,以多得助手成大事第一要事。曾国藩把人才划分为三类:第一等的人才和第二等的人才,以及第三等的人才,经常讲,第一等人才就是可遇而不可求,花多少的重金就很难找到第一等人才。天下人才更多是属于第二等人才第三等人才,但是第二等人才和第三等人才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能够达到第一等人才的。依据的标准是深沉厚重,魅力十足这是第一等人才。不拘细节,磊落豪雄,实力行超乎众人、这是第二等人才。聪明绝顶,辩才无碍,就是第三等人才。首先是“自立立人,自达达人”。里面讲过曾国藩自己能够立得住,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这是曾国藩主要得成功之处,也是用人基本理念。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只有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

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一、局面做大之法: 曾国藩怎么由一介书生而成为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越做越大,最后连朝廷都怕他三分? 1、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2、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3、避人耳目,走为上计; 4、患难与共,才可以赢得人心; 5、局面狭小时,以属下自立门户为大忌; 6、事关成败时,敢于抗上; 7、功不可以一人独享; 8、鼓励下属独立发展; 9、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 10、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 11、荣誉相关,相得益彰; 12、投桃报李,互为所用;

13、集纵人之长,补一己之短; 14、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15、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 16、多山头时的应对之策 二、广结关系网: 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说提炼的“未发迹时善交人”和“识人于未发迹之时”等,足为后世所效法。 1、见多才能识广; 2、未发迹时善交人; 3、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 4、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5、药食之有,催人向上; 6、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 7、深交之人,宁缺勿滥;

8、择友如同择师; 9、相交不成,勿使为仇; 10、“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11、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 12、宽能得众, 三、居官不败之道 曾国藩的仕途虽然屡经坎坷,可为什么官越做越大? 1、做官宜公而忘私; 2、息事宁人,委屈做官; 3、人言可畏,省察舆论; 4、居官四败:昏、傲、贪、诈; 5、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 6、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不参与、没有结局、不胜任; 7、不让快乐的性情妨碍做大事;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2018答案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83 分)
1.():品德的修为、修养。(单选题 5 分) A.立德 B.立言 C.立功 D.立行 得分:5 分 得分:5 分
2.曾国藩认为办事以( )为第一要义。(单选题 5 分) A.重 B.明 C.慎 D.强
3.“浑”不是真糊涂,而是难得糊涂。“浑”一定要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单选题 5 分) 得分:5 分 A.重 B.明 C.耐 D.慎 得分:5 分
4.曾国藩讲“做官”以( )为第一要务。(单选题 5 分) A.清贫 B.升迁 C.耐烦 D.隐忍
5.“强”多包含的含义是刚强和( )。(单选题 5 分) A.倔强 B.强壮 C.强迫 D.悍强
得分:0 分
6.曾国藩曾经给李鸿章写信,说要带好淮军,有两条准则,分别是( )。(多选题 3 分) 分:3 分 A.忍辱耐烦 B.打理关系 C.贵得人和 D.天时地利 得分:0 分

7.中国人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 )。(多选题 3 分) A.立德 B.立言 C.立功 D.立行
8.曾国藩论“重”,是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多选题 3 分) A.阅历 B.修养 C.用人 D.领导 得分:3 分
得分:0 分
9.曾国藩一生有三畏,分别是( )。(多选题 3 分) A.畏天命 B.畏人言 C.畏官僚
D.畏君父

10.在西方文化里,作为一个领导人,讲究的形象是( )。(多选题 3 分) A.个性 B.平等 C.自由 D.活力 得分:3 分 D.调整好心态
得分:3 分
11.“耐”所包含的内容有( )。(多选题 3 分) A.耐得住烦躁 B.控制住情绪
C.守得住清贫
12.曾国藩讲,想要做到“明”要做到两点,即( )和( )。(多选题 3 分) A.出局 B.出世 C.入世 D.入局 得分:0 分
得分:0 分
13.以下属于“慎”的含义的有( )。(多选题 3 分) A.谨慎 B.小心 C.节制 D.谦卑
14.曾国藩说“重”,包括的含义有( )。(多选题 3 分) A.稳重 B.厚重 C.庄重 D.负重
得分:3 分
15.曾国藩认为“明”有( )和( )两种。(多选题 3 分) A.高明 B.精明 C.严明 D.英明
得分:3 分
16.曾国藩“三畏”的核心是畏天命。(判断题 5 分) 正确 错误
得分:5 分
17.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真想做成大视野,见识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判断题 5 分) 得分:5 分 正确 错误 得分:5 分
18.慎是一种自控的意识、自我约束的能力。(判断题 5 分) 正确 错误
19.陈云对曾国藩的评价:“这是古今第一完人。”(判断题 5 分) 正确 错误
得分:5 分

曾国藩三千步里识人

曾国藩三千步里识人,中国最智慧的识人秘诀!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有人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缓

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以剑自刎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并被朝廷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曾文正公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详,也经常有后人好奇: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 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中国人素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人对曾国藩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岂能不尽忠卖命?!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 善于奇谋战策的左宗棠,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然而在识人和用人这一块,对同乡曾国藩心悦诚服,“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辅”;即使是老对手石达开,也不得不承认,曾国藩“虽不以善战闻名,却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而作为曾之正宗传人的李鸿章,则不止一次向别人表示,不仅自己前半生功名事业出于老师的提携,即其办理外交的本领亦全仗曾国藩“一言指示之力”;半个世纪后的蒋介石,对曾国藩相人的工夫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经专门研究曾氏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到底有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人物折服呢? 其一、求贤若渴 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而曾国藩宽容大量、求贤若渴,有本事的人一般都能得到重用,所以天下人才都愿意跟着他走。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指出,眼神是我们判断人心地的重要依据。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

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按照曾国藩的经验,一个愚笨的人,在不断的训练中,如果大脑升华了,人也聪明起来了,眼神也会由浊而清。也许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由浊到清的人。 曾国藩7岁时,他父亲因多次童试未果。愤而设立私塾,起名叫“利见斋”,曾国藩就开始随他读书,前后共八年。他父亲自信心连遭重创,因此自卑,自认天分有限,教书的秘诀就是不厌其烦,重复是记忆之母。父子俩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时时不忘考曾国藩功课。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弟子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曾国藩并不聪明(至少在童年时没有表现出聪明),才思也欠敏捷。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一路上学习作对联。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凤冠花”,父亲点头说:“也还工整。”曾国藩却答不上来。过一座桥时,父亲又命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未对出佳联。一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说:“对‘听月楼’。”父亲一时间竟没想过来,继而点头赞许他的倔强。并说他的这种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他自己也讲道:“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岁时,他与弟弟曾国潢去衡阳,师从汪觉庵。弟弟聪明伶俐,深得汪觉庵的欢心,常受夸奖,而曾国藩却默不好言,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答案

1.1作业 1发生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哪一方的胜利结束?正确答案:C、东晋2“同治中兴”具体指的是下面哪一时期?正确答案: D、1862年-1874年3历史小说《曾国藩》的作者是正确答案:C、唐浩明 4蒋介石曾要求其儿子蒋经国要认真学习曾国藩家训与家书。正确答案:√5李鸿章和曾国藩二人分别代表了清代中兴局面的开创和彻底终结。× 2.1作业 1下列选项中不是发生在19世纪的是()。正确答案:C、辛亥革命 2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是谁制造的?()正确答案:A、居纽3白莲教起义发生的主要地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正确答案:B、广东4下面关于洪秀全生平及其成就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原名火秀5曾国藩、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真正的奠基人。()正确答案:× 6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出现于1804年。()正确答案:√ 7罗伯特·富尔顿于1809年建造了一种在海上使用的轮船。正确答案:× 2.2作业 1下面关于岳麓书院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1925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2“惟楚有才”出自下面哪一著作?()正确答案:B、《左传》 3素有“芙蓉国”之称的省份是()。正确答案:C、湖南 4下面关于钱基博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钱钟书之子5()不是南宋历史上的“东南三贤”。正确答案:C、苏轼 6不属于清代中叶关注社会民生的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的是()B、胡宏 7学者张朋园提出“湖南人具有个性坚强、勇往直前、不记成败、不计利害的独特地区性格”。()正确答案:√ 8《涧于日记》的作者是清代士大夫张之洞。()正确答案:× 9湖南人魏源主持编译了《海国图志》和《皇朝经世文》等著作。√ 2.3作业 1下面关于王闿运生平及其成就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末经学家2下面关于曾国藩家庭成员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大哥字竹亭 3曾国藩祖父提出的“三不信”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正确答案:A、贵人4曾国藩出身在湖南长沙府湘乡县的大白杨村。()正确答案:× 5对曾国藩影响最大的是祖父曾玉屏,而非他父亲。()正确答案:√ 6中国古代的人认为做官第一,道德次之。()正确答案:× 3.1作业 1对联“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尔曹”的作者是()。正确答案:C、曾麟书2下面关于曾麟书与曾国藩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答案:D、父子

领导者要成功必须具备9大领导能力

领导者要成功必须具备9大领导能力 领袖并非天生,而领导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没有人天生就是伟大的领导者——成功的CEO也都是通过学习,长年累月的经验累积才发展出领导者的永恒领导能力。你无需具备世界级领导人的性格或机会,但你可以从他们的先见之明中悟出新的契机,从他们的成功经验的学习中实现理想的谋略与勇气,效法他们成就非凡的领导特质。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带领团队打硬仗,却不容易留住核心员工?面对巨大的决策压力和市场挑战,哪一类管理者更容易带领团队走向成功?在一个跨国企业中,什么样的人才更胜任跨文化管理的工作,带领企业完成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所打的几次败仗,都是曾国藩本人亲自指挥的,可见他本人的临阵指挥能力并不高,他对此也很有自知之明。所以后来凡是重大的战役,他都会尽量避免亲自指挥。就连1863年到1864年湘军在攻打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时,他都没有亲临前线。但没有站在战争的最前沿并没有影响到曾国藩的威信。湘军将帅,自胡林翼以下,即使与他地位差不多的,都对他毕恭毕敬,或始终尊他为主帅,或把他当做是自己的老师。如才华横溢、心高气傲、成就卓著的李鸿章就一辈子都对曾国藩非常敬崇:"过去我跟过几位大帅,糊糊涂

涂,不得要领;现在跟着曾帅,如同有了指南针。"可见曾国藩的领导能力已经是登峰造极。中国诸葛智囊顾问诸葛道熹:毛泽东也是如此,很多将领最爱跟随毛主席,为什么?杰出的领袖有超常的领导能力——就是北斗星、指南针啊。 伟大CEO必须具备以下9点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1、影响力 一个伟大的CEO,必须具备强大影响力,否则还难成为伟大的CEO,因为要改革、要推进新的管理措施,必然会引来强大的阻力或者是不和谐的声音,这时,CEO如果缺乏对他人的影响能力,必将使改革受阻,或者是良好的管理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领导能力2、目标力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张老师认为,卓越领导力必须要有效认清现在,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且带领团队有效达到目标,这是领导力三个核心因素的真实写照,缺一不可。

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对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启示

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对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启示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在于重视人才的道德品行,以“广收、慎用、勤教、 严绳”形式最大化发挥每个人才的优点,做到人尽其才。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对今天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启示主要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教育机制。 标签: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企业人事管理;启示 晚清重臣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自道光二十年初(1838)會试中名列三甲,由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迁为兼属五部的侍郎,位居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后,曾国藩以用人三策向咸丰皇帝进言,认为“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又推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咸丰帝心服而纳谏,并对其加以褒奖。 比起他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选人用人的本领,曾国藩一生举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四十多人,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曾国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选人用人密切相关,他的部下人才济济,助推他事业的成功。曾国藩的选人用人思想对当今人事部门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一、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的体现 1、德才兼备的识人选人思想 (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比才能更为重要,他在选拔任命人才时始终把道德操守放在首位,他认为如果人的品德有问题,无论其才华有多么的出众都不会有长久的发展和伟大的建树,正所谓“才德不可兼得以德重,好利之人不能用”。曾国藩自身也有着自虐般的自律,严于律己、生活简朴,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他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曾国藩的选人用人之道即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进行不断的磨炼和培养,调动和激发人才的潜力,将个人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充分利用人才的优势和长处,做到人尽其才。在曾国藩的眼里,德、才、学、识这四个方面,排列的顺序是德、识、学、才。他对于那些投机取巧、官僚习气重、不切实际之人不予使用,二是重用能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之人,在此观念的主导下,在曾国藩的麾下实现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2)终身学习,立志有恒。曾国藩出身平凡、才智中等,正是这种平凡人蜕变的过程,才对大多数人都有借鉴意义。他并非天才式的人物,他的成功,是逐步克服自身弱点的过程,是从理想主义到实干家的蜕变。有人说曾国藩的成就不是取决其兵法,而是取决于他的学识,他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于人于己都要求立志有恒,从自身做起做到终身学习。 梁启超对曾国藩是这样评价的:“并时诸贤中最称钝拙,其一生得力在立志,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

【单选题】 对联“有子,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尔”的作者是()。 ?A、曾公亮 ?B、曾纪泽 ?C、曾麟书 ?D、曾国藩 我的答案:C 【判断题】 曾国藩由于每天以恭顺的姿态面对父亲,因此他时常会在公开场合被父亲痛骂。()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曾国藩通过17次科举考试才拿到秀才的功名。() 我的答案:× 下面关于曾麟书与曾国藩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叔侄 ?B、兄弟 ?C、祖 ?D、父子 我的答案:D 【单选题】 曾国藩在哪一年的会试考试中落第?() ?A、1838 ?B、1837 ?C、1836 ?D、1835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清代科举会试每几年一次?() ?A、3 ?B、4 ?C、5 ?D、6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清代科举童试考试三年两次,全国每次录取2500名。()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清代科举考试的成绩决定了一个人政治前途的起点。()我的答案:√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没有被列为“前四史”的著作是()。 ?A、《史记》 ?B、《晋书》 ?C、《三国志》 ?D、《汉书》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 下面关于倭仁及其生平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清大臣 ?B、道光进士 ?C、《倭文瑞公遗书》 ?D、藏族人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单选题】 同文馆是下面哪一个朝代的机构?()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判断题】 唐代的“古文运动”强调文章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 倭仁提出“学习外语”是有损中国士大夫尊严的事情。()我的答案:√ 【单选题】 《甲辰秋月滌生》是()的书法作品。 ?A、鸿章 ?B、王国维 ?C、左宗棠 ?D、曾国藩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百家讲坛讲稿文字材料: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主讲人简介: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 为官要学曾国藩专题讲座(洱吧下载网提供) 国学堂: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梁冬、栗强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4视频点播下载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3点播下载 《曾国藩家书》里的教育智慧(郦波) 历史人物传记:曾国藩传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晚清两江名臣之——曾国藩:在道德与事功中挪移(陈仲丹) 城市传奇:不近人情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曾国藩与传统文化(唐浩明) 影响中国百年的师徒:曾国藩、李鸿章(唐浩明)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唐浩明) 向曾国藩学用人(唐浩明) 抗倭英雄戚继光 从农家子弟到封侯拜相——曾国藩评说(唐浩明) 曾国藩全集中的修齐治平理想(唐浩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视频) 论道:评点曾国藩(唐浩明) 城市传奇:曾经愤青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曾国藩的“官道”之变(董丛林) 曾国藩:《讨粤匪檄》与湘军出战后的胜负顺逆(董丛林) 曾国藩:编练湘军——湘系势力崛起的奠基(董丛林) 曾国藩的科举历程与京官生涯(董丛林) 曾国藩的家世概况(董丛林) 近代文学史: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王飚) 曾国藩与湘淮派系(董丛林) 清代后期人物:曾国藩——“旧教育之特产人物”(杨东梁) 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梁文道) 曾国藩与晚清文化(史革新) 马骏谈晚清军事变革(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晚清重臣曾国藩(隋丽娟、今波讲述)|文化中国 谭伯牛说湘军传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湖湘讲堂 曾国藩和他的同时代人(王澧华)|湖湘讲堂 唐浩明评点晚清重臣、中兴名臣曾国藩|湖湘讲堂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