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曾国藩看交易型领导风格

从曾国藩看交易型领导风格

从曾国藩看交易型领导风格
从曾国藩看交易型领导风格

从曾国藩看交易型领导风格

作者:张抒, 陈国权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刊名:

领导科学

英文刊名:LEADERSHIP SCIENCE

年,卷(期):2004(24)

被引用次数: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陈国权.CHEN Guoqian关注变化,引领未来[期刊论文]-财经界(管理学家)2008(2)

2.姜姝沈阳国际学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位论文]2008

3.陈玉祥.陈国权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未来[期刊论文]-中国石油企业2004(1)

4.潘浩知识型员工留职原因与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学位论文]2007

5.董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学位论文]2007

6.姜洋沈阳市南京一校老师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2007

7.陈国权.李兰.刘大伟中国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会议论文]-2008

8.蒋玲曾国藩领导艺术的养成方式[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2011(1)

9.陈国权.付悦.郑晓明企业管理者人格类型与个体学习能力关系研究[会议论文]-2008

引证文献(1条)

1.赵永勤从交易走向愿景,让课程领导充满魅力[期刊论文]-现代教育论丛 2007(9)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1500660.html,/Periodical_ldkx200424019.aspx

曾国藩的家风四字八句诀

曾国藩的家风四字八句诀 清明将至,恰逢“家风”一词正盛行于坊间。 只见央视的小记者大街上逢人便问家风,懵懂的菜贩子硬着头皮说不短斤少两,大爷大妈一脸茫然地挤出“和善”啊“吃苦”啊等等,学生则必是“好好学习”,白领则俱云“打拼”,战士则无外乎“练好本领保家卫国”。但凡他们口中所说的,与中国人传统的“家风”,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词儿。 “家风”,原是与门阀密切相关的,是士族世家讲究的东西,常见的如“书香门第”、“耕读传家”者是也。具体落实在行动上,家风起码须具备以下三个特性:一是家族上下约定俗成,共同认可;二是祖孙世代相传,风尚自然延续;三是非蜻蜓点水的一鳞半爪,而是涉及家族每个成员每个生活细节的较系统的言行规则。“风”不是一言半语,“风”是长期完善形成又共同自觉践行的准则和习惯。 那位问了:难道平民老百姓就没资格讲“家风”吗?非也。主要是草民百姓没那工夫,饱肚子是顶顶要紧的事,遇见官员贪婪、天降灾难,还会揭竿而起呢,遑顾儒雅门风?顶多是父母交代一两句:乖,别惹事!这充其量是临时的教诲和叮嘱,与高门大户的所谓“门风”,风马牛不相及。 曾文正公,用梁启超的话说,“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国藩出身于湘乡的一个缙绅之家,标准的“耕读传家”者。所谓“耕”而又“读”,耕则退可以自守,读则进可以入仕。——此足见家风既包含道德提倡,初衷更在于子孙立世、光耀门楣。 曾国藩做了十年京官,平定太平天国立下头功,坐镇两江总督,晚年在写给二弟国潢的信中,总结其祖父星冈公遗教的家风家规,概括为“四字八句诀“。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他说:“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世代皆有明德明训,惟星冈公之都教,尤应谨守牢记,吾近将星冈公之家规,编成八句云:“书蔬猪鱼,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盖星冈公于地命医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子孙虽愚,亦必使就范围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家族子弟的贤与不贤,六分是先天遗传,四分来自于后天的教育,我家世代都有明德明训,特别是祖父星冈公的谆谆教导尤其应该谨守牢记,我近来把祖父的家规,编成四字八句,即:“书蔬猪鱼,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 “书“者,勤奋读书,广博求知。 “蔬“者,自耕苗圃,栽花种菜。 “猪“者,开圈养猪,正所谓”养猪也内政之要者“——有肉吃! “鱼”者,开塘养鱼,如曾国藩在日记中所写:“屋门首塘养鱼,亦有一种生气。” 文正公总结道:“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而有一种生气,登其庭而有一种旺气。” “考”者,及时祭祀,敬奉祖考。在儒家的传统教义里,正像曾国藩祖父所言:“后世虽贫,礼不可堕;子孙虽愚,家祭不可简也。”清明即至,神州山川尽烧钱,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景象又将上演,此虽不利于治霾,却大有助于孝道。 “宝”者,邻里亲朋,友善相待。“人待人,无价之宝也。” “早”者,很明显,早睡早起,生活规律。 “扫”者,洒扫庭除,勤劳整洁。既培养热爱劳动,也彰显居家品位。 上述八项做好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常设常行”,落实在行动上,家庭保证和睦幸福。而下面几项,曾文正工家自祖上就一直不太提倡。 “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看风水、算命、和尚、巫道以及郎中,这些人,能远离就远离,别亲近接纳这些人,只能带给你无尽的烦恼。 曾氏的四字八句家风秘诀,用当今的话展开来讲,就是刻苦学习、自食其力、尊长敬老、诚信待人、远离邪恶。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多不谋而合,只是,要真正做到并培育为惯常的风气,难上难矣!是故,家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更非只言片语得来。

观《曾国藩家训》有感

观《曾国藩家训》有感 郦波主讲的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上部十四集下部十三集,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毅力全部看完,到最后能看几集?但的确是很励志,或许会给我思想上的转变。 第一集看的是《如何拯救笨小孩》。我才知道,原来一直听的笑话故事“笨学生,郁闷小偷”的原形是曾国藩,小时候只是笑笑为什么会有这么笨的小孩,我可不至于会这样,如今再回头看看,结局是意想不到的,觉得曾国藩从小就还是蛮拼的,虽说文章背不会,还是一直在坚持。还讲到他在一次小战役失败后差点自杀,所以说心胸得宽阔,要有远见,做事之前有准备,也要料想到各种结果。 第二集看的是《人但有恒事无不成》。“人但有恒事无不成”换句话说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本集主要围绕“戒烟”事件讲述的。戒烟十一年,曾高调过,也默默无闻过,最终在恒心下,达成所愿。从中我觉得,人无完人,总是有缺点,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并持之以恒的去改变。认识、反省和改正,不在于年岁的大小,也不在于是平凡人还是名人,从生活细微的小事开始改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当你决心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别去看他人的眼色和听别人的八卦,我总认为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还看了几集关于如何让你结交朋友,如何对待下属,唉~感觉是懂非懂。总的来说看百家讲坛有些经验是可以吸取的。突然想到一个同学,她说,“今年命不好”。我始终都不相信还有命运之说,拜佛算命卜卦之言,在我看来她是我几个朋友中学术做棒的一个,而且懂得东西也算比较全面的一个小姑娘,如今看来,相信命运的她在各方面都不怎么样。我觉得这会让人安于现状,奋斗也罢、懒散也罢,总是认为只有命运这一条路。 人生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是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在做一生的无硝烟的战争,每每都是感觉你没有那么努力的时候,都认为好罪恶,但是往往行动上,你还躺在床上看着综艺节目,手里拿着事物往嘴里送去。别人只能起到引导你的作用,有时候听的多了,反而心里还产生讨厌此人的感觉。“反省”,每天都要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想要怎么去做?你该如何去做?

交换型和变革型领导行为

交换型和变革型领导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口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K.Lewin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R.Likert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动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考虑。领导行为与领导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依赖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的主导性需求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但由于实践者很难确定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等权变变量,领导权变理论相对于实践者显得过于

复杂和困难,使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78年,Burns在对政治型领导人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过程应包含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行为,这一分类为领导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1985年,Bass正式提出了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它比以往理论采取更为实际的观点,是以一个“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领导行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基本假设、理论框架与主要特征 1.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 在一些有关领导行为的研究中,领导行为常被理解为一种交易或成本一收益交换的过程。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就是:领导一下属间的关系是以两者一系列的交换和隐含的契约为基础。该领导行为以奖赏的了大领导十属,当下属完成特定的任务后,便给予承诺的奖赏,整个过程就像一项交易。其主要特征为:(1)领导者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指导和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的目标活动,领导者向员工阐述绩效的标准,意味着领导者希望从员工那里得到什么,如满足了领导的要求,员工也将得到相应的回报;(2)以组织管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为基础,完全依赖组织的奖惩来影响员工的绩效;(3)强调工作标准、任务的分派以及任务导:向目标,倾向于重视任务的完成和员工的遵从。 根据Burns理论,交换型领导行为建立在一个交换过程的基

曾国藩成功选人的三大原则

曾国藩成功选人的三大原则 成大事者必靠人才,而在使用人才之前,选人至关重要。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称得上是人才,或者说,并不是所有人才都适合于你的事业。因此,为了使组织和团队更好地发展下去,领导者如何选到合适的人,非常关键。 曾国藩在选人用人的实践中,给后人总结出了三条非常有用的选人原则,值得每一位选人用人者参考。 这选人的三大原则分别是:选人切勿眼光过高;首选忠义血性之人;德才兼备,以德为本。 选人原则一:选人切勿眼光过高 世间万物皆遵循这样的道理: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蔽。人自然不会例外:人无完人,才无全才。中国的上古兵书《太白阴经》对此讲得很明白:强悍刚勇的人,可以勇敢地对待大难,其个性却难以持久;温顺安分的人,可以循规蹈矩,却难以灵活变通;性情沉静的人,可以考虑长远的规划,却难以应对突发的事件;性情谨慎的人,可以保持已有的成就,却难以开拓事业。 这段千古金言启示后人:如果对人才一味求全责备,"眼光过高",难免会让你感觉"无人可用"。 曾国藩从来都不相信有所谓的"全才"。他认为,书上所说的"百长并集、一短难容"的完人,只是后人的追崇之词罢了,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切勿上当。事实上,曾国藩自己就是一个有所长有所短的人。比如统领将佐规划战略上他很在行,但要让他带兵亲自参加一场战斗,他就总是会吃败仗。因此,他对这个"选人切勿眼光过高"的原则是深有感触的。他曾指出,一世之人才足够一世之用,就看怎么去发现去识别。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大约上等的贤哲,只能靠天缘才能遇到。中等人才,则可以以人力求得。阁下眼界太高,将来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为你所用的人才。程子曾经对司马光说:愿相公宁愿受一百个人的欺骗,也没有使好贤之心从此而没。阁下仔细体会一下这两句话,降低取才的标准,获取的人才也渐一天比一天多了。 用人者究竟应该怎样选拔人才呢?曾国藩认为,挑选人才的关键在于不拘一格,评判人才的关键在于不求苛细。不能因为有一点朽烂的地方,就把几人合抱之粗的大木给丢弃了;不能因为仅仅撒了几网就灰心丧气,以至于错过了逮到大鱼的机会。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特长,就可以用之了;用人者最应避免的是,由于有一点小毛病而将有用之才弃而不用。 曾国藩很反对以出身、资历来衡量人任用人。他曾讲过这样的例子:汉代大将军卫青在年轻时曾给人当过奴隶,后来却拜相封侯,娶了高贵的公主为妻。因此,怎么能用平常的条条框框去束缚人才呢?世界上缺的不是人才,缺的是去搜罗的

曾国藩看人十六字

一、坚忍 “坚”是坚忍的意思。 曾国藩说:“好汉打掉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诀。” 坚忍的人从不叫苦,不是没有苦,而是有苦不言语,只往肚里吞。 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当中,都将遭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面对小人的无端攻击,面对事业或感情上的挫折,我们可以选择愤懑、恼怒,甚至绝望,也可以选择坚忍、迎难而上。不同的选择体现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年轻气盛,面对别人的质疑和排挤,往往反唇相讥,显得很不成熟。1857年初至1858年夏,曾国藩利用在家守丧的机会,全面总结过往人生,最终得出了“柔弱胜刚强”的结论。 自此以后,曾国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面对清廷的猜忌,同僚的排挤,属下的背叛,他不再愤世嫉俗,而是默默地选择“打掉牙,和血吞”,凭借着超乎常人的韧劲渡过难关,最终取得胜利。 二、高深 “高”指有高深的见识。 曾国藩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做事情,见识是首位的,才能还是次要的。曾国藩自己承认“乏才”,别人也评价他只是“中人之资”,但是这中人之资,却成就非凡之功,靠的是他高明的见识。 见识从哪里来?通过学习,不学习肯定无见识,所谓“人不学,不知‘道’”。 学习不外乎“读书”与“做事”,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又要求子弟学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三、厚道 “厚”指厚道,有高深的见识必须以厚道为基础,否则极易走偏。

曾国藩说:“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不少同乡会去找他,一旦找他,难免会是一些危急的事情,事情一旦危急,自然会有几分棘手。曾国藩遵守他祖父的教导来应对,“银钱则量力相助,办事则竭力经营”,钱财方面量力帮助,办事则尽全力。 曾国藩掌握大权时,难免身边有沽名钓誉的人,比如宣称对美女、对官位不动心的假道学,曾国藩也能容纳,给予礼遇。 四、卓然 “卓”指卓然自立,有所为,有所不为。 曾国藩在给李元度的书信中说:“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 意思是我们这些人办事,成败只好听天由命,毁誉也随别人的便,只有自己处事的方法,靠自己来决定,也就是说,不随众人的喜惧而发生变化。 卓然自立,也就是本色做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拥有坚强的信念与操守,并且坚持这样的原则,方能走得更远。 不为防范他人而丧失做人的乐趣,不为取悦他人而丢掉做人的风骨,不为名缰利锁而矫揉做作,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五、务实 “实”指诚实务实。 曾国藩说:“守笃实,戒机巧。”他认为“一味浑厚,绝不发露”,乃是载福之道;坚决反对投机取巧,算计别人。 曾国藩最不喜欢经常空谈、发牢骚、怨天尤人的做法,提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亲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的原则。 曾国藩教导后人也是要学习实用的技能,而不是热衷于做官。

看曾国藩家训有感

1、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2、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 3、凡全神贯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 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5、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6、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曾国藩 一位好友摘录的一段关于曾国藩的智慧名言,就像是一个清甜的甘露,滋润了我久已迷惘干枯的心房。 冥冥之中,好像有个无形的手,牵着我走进了曾国藩这个名人的世界里,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着曾国藩的文字&& 曾国藩,历史上晚清时期的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是一名集政治、文学、军事等一身的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他为什么能从一介普通书生,而成长为历史上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从后人编排的曾国藩家训当中,就能看出曾国藩这人物本身带给后世的重要性。 仔细阅读完他的诸多名言,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曾国藩的家训当中提到: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意思就是与性格多疑之人共处,做事情,做每件事都不会成的。想想看,平时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他时时刻刻的都在提防着别人,对任何人没有信任可言,你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疑心重重,你说,与这样的人共事,打交道,何来事业可言。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有弊无利。而与只想着自己利益的,甚至不择手段为达到自己某种目的的小人之辈,你只会受到被无端的受牵连,甚至会为此丢掉自己的事业,所以跟这样的人交往,也是有弊无利。有心计,本身不是坏事,但是如用在不正当的手段当中,去满足自己的私欲,何等的不齿。 天下之大,古往今来,不乏有许多佼佼者和庸者,历史上有位伟大的浪漫诗人屈原,他出生于楚国衰落的贵族家庭,以前家里人反对他作诗,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躲在山洞里,苦读诗经几年,用心去理解诗经上的知识,,为他以后的辉煌诗篇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成为了后人颂唱的一位伟大诗人。曾国藩的家训当中也提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是以一惰字致败,仔细想想,如果当时的屈原不用心去苦读诗经,弃之一边,也就不会留下不朽的诗篇。而追溯近代,咸丰时代的曾国藩,他也是博览众书,掌握许多知识,吸取了精华,让他的思想和智慧得到了升华。不管是屈原还是曾国藩,他们身上的共同之处,不甘于平庸,不懒惰,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用心去做事情,这样的精神值得让后人学习。 从他们的身上,我领悟到了,只有摒却这个惰性,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去专心做好想做的一件事情,终能达到你想要的那个彼岸。世上本无庸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能成为不同凡响之人!有了成功,不去高傲,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不能满足于做一样事情,踏踏实实的把事情做好,就会发现,平庸是来自于自身,而如想不同凡响,立足于这个社会让自己过得更好,就得努力,不让懒惰伴随自己,懒惰会磨掉一个人的意志&& 在现实社会中,诚信待人,不去说大话,不去追逐虚名。经过深思熟虑,承诺于他人的事情,

曾国藩论交友,有八种人可交、九种人不可交!

曾国藩论交友,有八种人可交、九种人不可交! 有“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称的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下面的“八交九不交”,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八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每事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 “九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不孝不悌者;迂人者;落井下石者;好占便宜者;德薄者;全无性情者。 曾国藩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 交八种益友 一、要交胜己者 胜己者,就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从其身上学习优点,互相切磋,提高自己,结交这样的朋友,对人生大有益处。 优秀的人就好像是一团光,吸引着你往前走,你和他越靠越近,彼此之间越发投契,两人之间越发自在,因为有了精神上的共鸣。 二、要交德盛者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和这种人做朋友一定会提升你的人生境界。 三、要交趣味者 王尔德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有趣的人不一定读万卷书,但是他的内心是丰盈的;有趣的人不一定行万里路,但是他的生命从不止步。 一个有趣味的人,生活总是积极向上而又丰富多彩的,和这种人交朋友,会丰富我们的见闻和阅历,增加我们的人生乐趣。

四、要交每事吃亏者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凡是每事宁愿自己吃亏,牺牲自己利益的人,必为君子。 懂得吃亏的人,也必然懂得生活的“度”,便宜不会占尽,凡是都给自己留后路。跟这种人做朋友,就能学到很多处世的道理。 五、要交直言者 “直友难得”,能直言不讳者,往往存诚务实,患难时每每即是这样的人还在你身边。跟这种人交朋友,能让人不走歪路,受益无穷。 六、要交志趣远大者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个没有志向或志趣的人注定一辈子平庸。与志向远大的人做朋友,能够让我们看清人生努力的方向和道路,不至于随波逐流,一事无成。

读《曾国藩家训》感悟工作学习之道

读《曾国藩家训》感悟工作学习之道 单位:荆家镇荆三小学 姓名:荆超

读《曾国藩家训》感悟工作学习之道 荆家镇荆三小学荆超 读了《曾国藩家训》一书,读到深处不禁被曾国藩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所打动,作为晚晴时期重要的儒学大师,为官,他清正廉明,兴洋务,重机械,创建中国第一个机械制造厂——江南制造局;他招团练,组湘军,东征西讨,平复内乱,使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又得以延命数十年。我们不仅要问,成就了这样丰功伟业的曾国藩,平时是怎样工作学习的,而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会对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就是我自己总结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百折不挠,有一颗恒心。 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两度名落孙山,但他并未气馁,而是愈加努力,第三次终于一试及第。他从29岁起开始记日记,持之以恒,直到在直隶总督位上去世的前一天。曾国藩在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但有恒,无事不成。”这句话也是对他的经历有力的诠释。作为一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比如教学质量、后进生转化、课堂教学改革等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如果我们知难而退,不敢向前,那么对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将极为不利,所以我们不能退缩,不能遇到阻力就退缩不前,要想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要像曾国藩记日记一样,保持一颗恒心,那么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难住我们。 二、勤奋好学,保持一颗不断学习的心。

他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读书坚持了一生,即使是带兵打仗也书不离手。曾国藩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对读书的态度。并且他还认为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读书十页,写百字,记日记,而且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雷打不动。并且读书时“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正是这种读书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诣连毛泽东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还非常讲究读书的方法,每日所看之书,皆过笔圈点;读文以声调为本,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总结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这三条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是不是也要像曾国藩一样,经常看书,继续为自己充电呢?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到了在教学中遇到学术困难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时,才知道这个不懂那个不明白的,不但自己很尴尬,而且学生、家长也不满意。所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紧跟课堂教学改革使之在教学中不落伍掉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勤俭廉明、严于律己。 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出”五勤“,分别是手勤、脚勤、口琴、脑勤、事勤。”曾国藩在家训中也一再要求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定要做到“不懒不惰”,虽然他已经位极人臣,家族势力在湖南当地也十分显赫,家

从曾国藩家书看中国家庭教育

从《曾国藩家书》看中国家庭教育 《曾国藩家书》问世以来为什么能得到广泛赞誉? 《曾国藩家书》本名《曾文正公家书》,全书十卷,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去世后,其家人、弟子、亲友等搜集编纂的一部书信集。 曾国藩在传统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其生前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影响巨大,而在他逝世后流行的“家书”更是大受欢迎。早年认真地读过曾国藩的著作,尤其对《曾国藩家书》一书十分推崇。1915年6月,在一封信中说道:“尝见《曾文正公家书》有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言岂非金玉!”这是他借曾氏之语来表达自己今后治学要专心致志而不再兼营并骛的 决心。还十分赞赏曾国藩那种反省求的自我修养方法,在给朋友写的信中就明确指出:“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其《论语别裁》中也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之所以受到后世的推崇和赞誉,与其容和写作特点是分不开的。《曾国藩家书》收录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

父母、诸弟、妻子及儿子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共约1500封。其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可谓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比如修身方面,他终生以“拙诚”和“坚忍”行事,不仅在得意时谦虚谨慎,在失意时也不自暴自弃。在教子方面,他主勤俭持家,睦邻友好,读书明理,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兢兢业业。在用人方面,他以“仁孝”和“血诚”为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并以“崇实黜浮”为用人标准,他的幕府人才辈出,其中就有鸿章、左宗棠这样的名臣。在持家方面,他要求子弟秉承寒士家风,不能沾染纨绔习气,保持自身的耕读本色。可见,这些书信无不渗透着曾国藩“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和亲身践行的实践精神。 再从该书的特点来看,这些书信虽为家书,却没有落入一般家书的窠臼,曾氏家书不论是写给祖父母、父母等长辈,还是写给弟弟或子侄等晚辈,从不草率敷衍,这是曾国藩严谨性格的体现。同时,曾氏家书的容充实深邃,言之有物,极少简单报个平安即告结束,而且书信因对象不同而略有侧重:与长辈们多是问候和祝福之语,与弟弟们则是关于治学、理家、交友、为官等教诲之语,与儿子们则是有关治学和修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一千年前,一位儒家学派的一代大师孔子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而在一百多年前,又是同样一位身怀着儒家学理念的智者站在历史的风头浪尖上,将儒家的思想贯彻得淋漓尽致。他用他的赤胆忠心,为当时在炮火连天的中国点燃了星星之火,将中国引领向世界,向世界看齐;他的人才观念更是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学习方法更为后代的我们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翻开《曾国藩家训》,领略曾国藩一生的旅程。 易中天说:“历史也是可以酿酒的”。有此一分雅兴助阵,读者阅读后倘能别生一丝微醺薄醉的体验,我是毫不奇怪的。 从一个普通的小孩到一代大儒,曾国藩经历了许多许多,又是什么使得他变得如此成功?我想说是他的那种勤奋和那种坚持反省的心态。曾国藩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将体会和心得记录,他的一生都这么坚持下来,一直到他连笔都握不住仍在写日记,这是一份宝贵的坚持。他曾说过:“非傲即惰”。人的一生不能太骄傲,同样也不能太懒惰。他的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教育了他自己,更教育了后来者,他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个永垂不朽的学习榜样。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谨记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曾国藩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教育方法,更在于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有人曾说过曾国藩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既是同治中兴第一名臣,又是卖国贼。我想说莫让那点滴的瑕疵遮没了他的赤诚之心。30万湘军立克太平天国起义军,他的“神州第一幕府”更是培育了无数的有才之士,李鸿章、彭玉麟等报国志士都是出自于此。他博大的胸襟更是换来了无数的人才蜂拥而至。容闳、李善兰等都为他尽心竭力,江南制造局是他们的杰作,中国机械厂是他们的结晶,更是中国科技史上一道绚丽的里程碑。洋务运动是他的峥嵘里程,忠君报国是他此生的使命,他的一生也因此而精彩。 有人说林则徐是“晚清政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我同样可以说曾国藩是“晚清科技史上一道跨时代的微光”,照亮了那正沉睡的熊狮——中国。 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制定本条例。 那道微光是永恒的,他毅然站立在晚清中国的巅峰,默默地说到“举世浑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不愿用死来换回国人的心,

曾国藩读书心得

曾国藩读书心得

读《曾国藩》有感 各位领导及同仁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体会。近日CCTV10 科教频道百家讲堂栏目,播出了由郦波担任主讲的《曾国藩家训》,播出时收视率很高,并且好评如潮。看完之后我对曾国藩其人其事产生了很大的好奇,此后本人有幸买到了原著。阅读之后爱不释手。下面我先将本书做一介绍。 《曾国藩家书》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本书从曾氏千余封家书遴选了三百多封加以旁征博引的点评。从曾氏的家世、成长、修学、为人、为宦以及在天子脚下那种复杂人脉关系中立身处世入手,精辟的阐述和点评了作为近代思想大家曾国藩如何孝顺父辈,教育子第,立身治学,忧国忧民,格物致知,以及利用和坚持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强国固本的思想脉络体系。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一代领袖毛泽东对他的评价。蒋介石则更是终生奉之为楷模。书市上关于曾国藩的书籍是随处可见,民间更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足见他的生平才能非常人所及。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处于千疮百孔的晚清能出现一个这样的汉室封疆大吏,虽说时事造英雄,但他个人的才华修养才是缔造他一番事业的本源。然而,是什么缘故使得人们对曾国藩毁誉参

半?又为什么曾国藩的家书、日记现在如此广泛地得以出版,成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的案头常备书?就让我们走进曾国藩,学习曾国藩。 曾国藩,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半耕半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十 岁考取了秀才,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曾国藩曾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被世人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试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 一、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二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S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 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他一生著述等身且文章、书法自成风格。(“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因此曾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柠,事业,被世人称为呻华千古第一完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方式的特点

试比较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方式的特点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信息化与多元化。信息科技的发展,知识型员工的不断涌现,使得领导者再也不能以独裁的方式来管理员工。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什么样的领导行为才能有助于塑造一种新型的就业关系,才能留住优秀员工,并且提高他们的工作热忱及对组织的承诺,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特点 一、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的定义 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是贺兰德(Hollander)于1978年所提出。Hollander认为领导行为乃发生在特定情境之下时,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相互满足的交易过程,即领导者藉由明确的任务及角色的需求来引导与激励部属完成组之目标。 变革型领导(T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变革型领导是继领导特质论、领导行为论、领导权变论之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美国政治社会学家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他的经典著作《领袖论》中提出的一种领导类型。 伯恩斯认为传统的领导可以称为一种契约式领导,即在一定的体制和制度框架内,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总是进行着不断的交换,在交换的过程中领导者的资源奖励(包括有形资源奖励和无形资源奖励)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作为交换的条件,双方在一种“默契契约”的约束下完成获得满足的过程。整个过程类似于一场交易,所以传统领导也被称为交易型领导。 交易型领导鼓励追随者诉诸他们的自我利益,但是交换的过程以追随者对领导者的顺从为前提,并没有在追随者内心产生一股积极的热情,其工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交易型领导不能使组织获得更大程度上的进步。 二、变革型领导的特征 伯恩斯将领导者描述为能够激发追随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领导者和追随者目标的个体,进而将变革型领导定义为领导者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或扩展下属的需要和愿望,使下属为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超越个人利益。Bass等人最初将变革型领导划分为六个维度,后来又归纳为三个关键性因素,Avolio 在其基础上将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方式概括为四个方面: 1、智力激发(intellectual stimulation),它超越了交换的诱因,通过对员工的开发、智力激励来鼓励员工为群体的目标、任务和发展前景而超越自我的利益,实惠预期的绩效目标; 2、理想化影响力(idealized influence),集中关注较为长期的目标,强调以发展的眼光,鼓励员工发挥创新能力,并改变和调整整个组织系统,为实现预期目标创造良好的氛围; 3、个性化关怀(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引导员工不仅为了他人的发展,也为了自身的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 4、鼓舞性激励(inspirational motivation),变革型领导能在组织中制造兴奋点,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也能帮助个人发现工作与生活的价值与兴奋点。但如果其目标和价值体系与

《曾国藩家训》有感

中原油田职工读书成果发布之 感悟曾国藩的工作学习之道 最近单位人员一直在传看《曾国藩家训》一书,读到深处我不禁被曾国藩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所打动,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儒学大师,为官,他清正廉明,兴洋务,重机械,创建中国第一个机械制造厂——江南制造局;为帅,他招团练,组湘军,东征西讨,平复内乱,使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又得以延命数十年。我们不仅要问,成就了这样丰功伟业的曾国藩,平时是怎样工作学习的,而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会对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就是我的一点收获。 一、要“恒”,就是要有一颗恒心 年轻时期的曾国藩也曾有过很多麻烦,也曾令其特别苦恼,比如其中特别困扰他的一件事——戒烟。“还在书院读书的曾国藩,由于周围朋友的影响,养成了抽烟叶的习惯,一时间烟瘾大的惊人,他也知道这不是好事,但经过几次的努力,还是无法摆脱烟瘾的折磨最后功亏一篑,曾国藩也十分懊恼,在一次因为吸烟被疼爱他的书院校长痛骂之后,曾国藩终于下定决心,痛定思痛,一定要摆脱烟瘾,他每天将自己的学习生活搞得很充实,不与其他烟友来往太密,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最后终于战胜了烟瘾。”曾国藩在家训

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但有恒,无事不成。”这句话也是对上面故事的有力诠释。作为基层工作者,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比如在综合治理工作中,清理居民门前菜地,拆除小区内的乱搭乱建等等,在做工作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来自一些居民的阻力,如果我们知难而退,不敢向前,那么对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将极为不利,所以我们不能退缩,不能遇到阻力就退缩不前,要想创造一个文明的和谐社区,就必须要像曾国藩“戒烟”一样,保持一颗恒心,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那么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难住我们。 二、要“学”,就是要保持一颗不断学习的心 曾国藩不但养成了三十多年坚持记日记习惯,而且无一日不读书。曾国藩之所以被誉为继宋代朱熹之后第一个儒家大师,晚清文坛的文学领袖,都与他爱读书,爱学习有关。其实小时候的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相反,他是个“笨小孩”。“公元18 26年隆冬的一个深夜,十五岁的曾国藩在认真的背诵着一篇不太难的文章,然而就是这篇不难的文章,让年少的他一直背诵到了第二天的凌晨,但还是磕磕巴巴。不过让人更可笑的是,在他家的房梁上,一直趴着一个贼,本以为这个孩子背的课文并不难,等他背熟之后好行偷盗之事,但就是这个大智如愚的曾国藩,让这个贼在房梁上睡了一觉又一觉,眼看就要天亮了,这个贼一拍大腿,不偷了!但还是气不过啊,毕竟没有得手嘛,于是便从房梁上跳下来,对着

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模型的效度评估

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模型的效度评估 王庆娟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 E-mail:wqingjuan@https://www.doczj.com/doc/31500660.html, 摘要: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模型从一出现就吸引了实证界和理论界的关注,而且这种关注远远超出了所有其他的领导理论。主要原因可能是实证数据不断地证明变革型领导对绝大多数个人、团体和组织的结果都有着正面的影响。但是,该模型也引起了很多批评。本文首先解释了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理论及其基本假设;然后就这些假设的实证和理论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随后重点分析了该理论模型的两大局限性;最后指出关于该理论模型的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理想追求,认可,权变奖励,提升假设 1.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 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的概念首先由Burns(1978)[1]提出并随后被Bass(1985)[2]及其同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变革型领导注重提升下属的激励水平、士气和道德水准,鼓励他们为了组织和团体的共同目标超越自身利益并超水平地完成预定绩效目标。而交易型领导则主要着眼于满足下属的即时自身利益,明确规定不同行为所对应的不同回报并通过适当的奖惩来激励下属,以保证事先确定的绩效水平得以实现。[1][2][3] Bass著名的变革型/交易型领导理论以四I为特征(Avolio和Bass,1991),即理想化影响(idealized influence)或领袖魅力(charisma)、鼓舞性激励(inspirational motivation)、智力刺激(intellectual stimulation)、和个别化关怀(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理想化影响是指领导者是下属的角色榜样,下属将其所信任的领导的行为理想化并努力模仿和超越。鼓舞性激励则意味着领导者鼓舞下属着眼于美好的前景并激励下属超越预期的目标。除了理想化影响和鼓舞性激励以外,变革型领导还同时注重智力刺激和个别化关怀。一方面,变革型领导从不局限于成规和惯例,鼓励下属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另一方面,他们还关心每一位员工的发展,针对每一个员工的不同情况给与帮助和支持。 至于交易型领导,Bass[4]在他的全范围领导模型(full-range leadership model)中阐述了三个组成部分:权变奖励(contingent reward)、例外管理(management by exception)、和自由放任(lasses-faire)。权变奖励是指领导者与下属共同明确绩效目标和奖惩办法,然后领导者根据下属完成既定绩效目标的情况给与奖励。如果既定绩效目标能够圆满完成,员工的即时利益需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例外管理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如果是主动的,领导者会主动地寻找不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行为并加以引导和纠正;如果是被动的,领导者则会等到问题出现后甚至提交到眼前才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自由放任其实是一种无领导管理。这种类型的领导回避决策、放弃责任,员工需要他们时他们却总是不见踪影。考虑到自由放任是一种缺乏领导或避免领导的行为,既非变革型领导也不是交易型领导,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导范畴来对待。 将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对照进行讨论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对立的概念。相反,一个领导者可以同时兼备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的特点,所不同的是该领导者是变革型领导的成分多一些还是交易型的领导成分多一些[2]。“出色的领导既是变革型的又是交易型的”,变革型领导提高了 -1-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指出,眼神是我们判断人心地的重要依据。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

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按照曾国藩的经验,一个愚笨的人,在不断的训练中,如果大脑升华了,人也聪明起来了,眼神也会由浊而清。也许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由浊到清的人。 曾国藩7岁时,他父亲因多次童试未果。愤而设立私塾,起名叫“利见斋”,曾国藩就开始随他读书,前后共八年。他父亲自信心连遭重创,因此自卑,自认天分有限,教书的秘诀就是不厌其烦,重复是记忆之母。父子俩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时时不忘考曾国藩功课。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弟子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曾国藩并不聪明(至少在童年时没有表现出聪明),才思也欠敏捷。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一路上学习作对联。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凤冠花”,父亲点头说:“也还工整。”曾国藩却答不上来。过一座桥时,父亲又命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未对出佳联。一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说:“对‘听月楼’。”父亲一时间竟没想过来,继而点头赞许他的倔强。并说他的这种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他自己也讲道:“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岁时,他与弟弟曾国潢去衡阳,师从汪觉庵。弟弟聪明伶俐,深得汪觉庵的欢心,常受夸奖,而曾国藩却默不好言,

从曾国藩看人格修炼

从曾国藩看人格修炼 一,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曾国藩出身寒微,身处清朝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动荡年代,以学问和修养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反复磨砺,以一介儒生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成为晚清同治、光绪年间的“中兴第一名臣”。他在人格修炼和处世方面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对近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曾国藩的个人要求 曾国藩为官处世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三,个人要求对其影响 事业上,曾国藩对自己的这些要求为他在事业上的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对于曾国藩来说,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为官之道不过在于对人,对人则分为两类,即对待上级与对待下级。曾国藩曾说:“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也。”待人以诚以敬,处事心平气和,居官而耐烦,自然会受到上级的重用。对待下级,曾国藩也有经验“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也就是说,对待属下的方法,有两个方面应该宽。应该宽的:一是使用银钱之事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钱财充裕的时候,要挥金如土,一掷数十百万;当穷困窘迫的时候,也要慷慨解囊,分利于人,而自甘困苦。二是不与人争功,遇到打了胜仗,要将功劳全部归之于别人,遇有保举的事,就通过保举优奖笼络人。如此行事,必定受到下属的拥戴,自己的政权便也可以稳固了。 健康上,曾国藩的个人要求也有助于他的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养身学价值。所谓养生,全在一恒字,饮食起居有规律,适当地锻炼,便可养生。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这样好的生活规律使得他身体健康。另一静字则用来修心。学会自我沉淀,时时保持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不动怒,不动气,不着急,不紧张,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这使得他心理上也能够健康长久。 四,曾国藩的日课十三条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5、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9、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10、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11、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12、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13、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五,体现曾国藩个人修为的小故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