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透过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看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实质

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三个方面,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

关键字:社会主义思潮;资产阶级价值观;当代西方思潮;人本主义

1.引言

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在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实质进行探索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或者说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向着成熟的学术理论发展,向着普遍的社会心理发展,渗透和沉淀,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思潮具有6大特点

(1)历史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2)区域性。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

(3)群体性。表现为社会思潮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

(4)功利性。表现为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

(5)变异性。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时效,并非一成不变。当现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一致时,其思潮就能保持、维护、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反之,就会刺激社会信息反馈机制的调整,迫使意识形态升级换代,以新的面目出现。

(6)症候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表征,是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直接反映。大量社会潜意识的产生和郁积会蔓延成某种症候,并以象征化的符号来宣泄。

综上所述,社会思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社会现实基础、有群众基础、有广泛的影响力。

2. 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对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及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

它根源于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尖锐矛盾的反映。比如以反理性为特征的种种社会思潮是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社会背景相适应的。

20世纪上半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国策是发展军备,以获得新的殖民地,结果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形态和政治上发生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调整国策,废弃以武力瓜分殖民地的老做法。代之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以争世界霸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资本主义进入战后高速发展时期,科技日新月异。

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另一方面在技术时代的人也成了机械生产线的延长,人被异化、人性被压抑。加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种种社会矛盾,引发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社会批判理论。而凯恩斯主义、新经济自由主义等政治经济思潮更直接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现状。

总之,无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有多少派别,归根到底它的产生和流传都可以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存在中找到其根源。

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根源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在哲学产生以前,人们通过宗教信仰和神话,以形象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哲学的诞生意味着人们开始通过抽象的思维,用概念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当时,人们只是从总的方面观察自然界,而没有对自然界进行解剖和分析,自然科学的这种情况反映在哲学上,就使古希腊哲学具有素朴辩证法的性质。

古希腊哲学虽然从主要方面摆脱了宗教信仰和神话的束缚,但也有渗透神话的因素,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人格神。

古希腊时期,传统的人本主义哲学理论,主张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颂扬人的理性的力量,相信用理性的方法就可以获得对世界绝对真知的认识和把握。

古希腊罗马哲学,培育了西方的人的科学主义,自然哲学研究人之外的自然界,探讨世界的本源;

哲学史上的"多""一"关系培育了西方人的理性主义,由现象找本质。

根源二:基督教

用人道主义改造了的基督教文化,对国民的影响达到80%。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其经典和独到之处在于韦伯从宗教伦理的精神层面这一因素来试图探寻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本质。用韦伯在书中的话说,即:"判断一个历史现象的重要性,可能就是判断价值观或信仰,即判断唯一令人感兴趣或唯一有长期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韦伯在书中十分清楚的阐明了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的解释,即,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本质是否能够以新教伦理来解释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韦伯认为禁欲主义新教的伦理,在很大程度上构成资本主义精神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这个思想构成了全书论述的基调;然而,韦伯依然很客观的指出:"我们也无意于坚持这样一种愚蠢的和教条式的论点,即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是宗教改革产生的某些影响的后果,甚至说,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宗教改革的创造物。

搞清那种孕育了天职观念和为职业劳动献身之精神的特殊具体的合理思想形式是谁的精神产物,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者(主要是正在兴起的地位较低的工业中产者阶层,而不

是商业贵族企业家),现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原动力问题(不是以资本额从何而来的问题,而首先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问题)等等。一大批基督教的清教徒创造了美国的财富。秉持"入世禁欲观"即理性的不间断的从事一项工作而获得社会财富,是荣耀上帝。成为富翁是上帝对你的垂爱。努力的工作,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美国的发达。

二、西方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

如同资本主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进步性一样,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进步性。

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

胡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步性和虚伪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直接面对的现实课题

如同资本主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进步性一样,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进步性,而且首先是因为具有进步性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同时,也正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大胆地采用了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作为核心价值观。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人民宪章》,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的这种核心价值观: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口号。这种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新价值观,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追求,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舞台,发挥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概括起来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优长主要表现为:

(1)反对了宗教的神性至上而提倡人性至上(高扬人性);

(2)破除了反对了封建等级制度而主张人人平等

(3)反对封建梦寐主张科学理性

(4)促进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物质文明的发达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进步性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虚伪性则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面。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以抽象的人性论为依据,以绝对的普遍性为方法,借助强势话语霸权,把"自由、平等、博爱"说成是代表整个人类社会普遍利益的"普世价值",承载这些价值理念的资本主义制度,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发展趋势。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因为在这些价值理念中,现实的个人利益往往被说成是普遍利益,因此"愈发下降为唯心的词句、有意识的幻想和有目的的虚伪"。他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才可能真正实现。

其缺点主要体现在:

(1)人道主义与社会现实矛盾--人道主义的招牌具有虚伪性编程了意识形态的说教;对落后民族的掠夺;

(2)主题主义--疯狂主体、绝对主体、主客二元对立、自然之死、人类生存困境

(3)个体主义--无政府主义

(4)理性主义--理性专制,理性"新牢笼",压抑人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

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1、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涉及广泛范围、包括众多流派。

(1)唯意志主义 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 以高扬意志 贬抑理性为内容。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人物。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领"为主要内容。 波普、库恩、拉卡托斯为代表人物。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为代表人物。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代表为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 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 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 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 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 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 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 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 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还有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心理主义思潮、社会学思潮、哲学人类学思潮、社会生物主义、历史学思潮、宗教哲学思潮等均属于人本主义思潮范畴。

人本主义是指以人为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准则的哲学。因此,人本主义思潮通俗地说就是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围绕人的自由与解放而展开思考的一股思潮,是人类自我探索的思潮。

2、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

(1)非理性主义倾向

19世纪未20世纪初哲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流派。

非理性主义的先驱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古代的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反对近代的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哲学将人的意志、情感、冲动、欲望当作世界的本原可以产生和决定一切。认为人的本质在于意志贬低理性。受唯意志主义影响作为后起之秀的弗洛伊德主义泛性论、存在主义,强调个人情绪体验、人的绝对自由、法兰克福鼓吹性解放、性自由。

非理性主义倾向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占统治地位。非理性主义倾向涉及到其他领域,如文化学、宗教社会学等有此倾向。

这些思潮都不讲外界的客观存在将人的情感、意志、本能看成是决定性的。否定理性和科学在认识中的作用 夸大本能、欲望、直觉、情绪在认识中的作用。倡导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将他人和社会看成是个人发展的障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成地狱的关系。

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上帝,尼采具有反对陈旧落后传统,唤醒人的主体性激励人自强不息的积极作用,但是又使个人主义在一些人头脑中膨胀。

(2)相对主义倾向

20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绝对主义开始让位给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的科学传统主要以牛顿为代表。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

科学上的相对论认为没有不变的空间、时间、物质。哲学上的相对论是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主义哲学开始的。哲学上的相对主义强调现象高于本质,反对本质;强调个人的感性活动,乃至于个人具体的生活活动,反对抽象的个性;强调事物的变化性、偶然性、不确定;反对独断主义、教条主义、绝对主义;强调多元性、无序性、反对一元论。

相对主义的价值心态,现代西方哲学上的这一特征逐渐渗透到20、21世纪西方心理学、伦理学、文化学和其他领域形成相对主义的价值心态在这种心态看来 似乎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价值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生活目标没有什么普遍的道德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可以什么都可以干。相对主义的代表有维特根斯坦。逻辑实证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罗蒂。新实用主义、利奥塔。后现代主义,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逐渐地改变着并创造着西方人的一代新观念。

(3)人本主义倾向

人性异化、关注人。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愈是发展,人的生存问题就越突出。

西方社会机械化生产的非人道化,将人变成了机器。社会政治生活的官僚主义化以及文化精神生活的标准化和同步化 造成了一切生活事务的平均化和人性的异化 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孤独化和"与世隔绝"--《百年孤独》存在主义、现象学、人格主义、哲学人类学等人本主义流派认为 思想家们不应只关注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 而应更多关心现代人的困境、痛苦、恐惧、迷惘。

精神分析和心理医生在西方人的生活中享有与法律与律师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弗洛伊德被称为人类心灵的哥伦布 将他与马克思、爱因斯坦、哥白尼、哥伦布、达尔文相提并论 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学者。弗洛伊德前提被误解 黄色作品 洪水猛兽、野猪。

(4)注重全球问题,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

20世纪下半叶开始 以原子能、微电子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浪潮《第三次浪潮》托夫勒,席卷西方世界。

以此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出现新的特点:

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急剧扩大;世界呈现开放性、一体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一方面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又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许多全球化的问题。未来主义从全球角度探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未来主义理论的超前性和预测性体现了当代西方学术思潮的新动向。现时代的发展展示出的不同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特征人类不是向预定的未来世界移动、而是积极参与创造未来的世界。农业化社会人们总是着眼传统的历史经验工业化社会人们总是注重现实的实践活动和眼前利益得失 信息化社会 人们更注重从现实中把握未来 从未来规划中发展现实。(5)西方后现代社会思潮"反"特点:

激烈的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反对话语霸权、叛逆、颠覆、浮躁、迷惘;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合作对话、反对征服、战争;回归生活世界(人性世界而非功利世界),寻找人的自然家园、社会家园、精神家园。

(1)反对传统主体性形而上学--反对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主体主义--不是"人在说话,而话说人",人成为语言的工具--"人已死亡"宣告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终结。(2)反对普遍性、同一性和整体性,宣扬个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传统哲学以普遍性压制个体性,以同一性牺牲多样性,具有专制性的特征--反对方法上一元的、单向度的思维,提倡多元的、多维度

的思维。(3)反对理性主义,提倡功能性的非理性--理性绝对化、客观化,成为独立自存的"无人身的主体",人成为理性的工具--理性的极权主义--理性话语包含一种暴力因素。(4)传统哲学的终结,"非哲学"的登场--诗化哲学--无镜哲学--后哲学文化(culture of post-philosophy)。;体验的时代;本体论--生存论;控制论--解放论。

综上所述,西方的社会思潮和西方的价值观总体上来讲是一致的,还是属于人本主义的,还是提倡人的自由解放的,并不完全相互违悖的。同时资本主义发展所形成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和价值共识的内容,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勇于面对、深入批判又大胆借鉴的价值资源。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概述》,《教学与研究》,2004(6)。

[2] 黄武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内容与特点》,《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2(4)。

[3] 江传月、刘苍进:《当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青年学生的影响》,《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09(11)。

[4] 黄武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内容与特点》,《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2(4)。

[5] 林伯海:《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

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西方美学

西方美学 西方美学,浩如烟海,一人乃至一代人抑或几代人穷全部精力,对其进行精细深微的研究。下面我将从整化、原则、思维方式及其效果四个方面谈谈对西方美学过去、现在及其未来的认识。 一、过去时期 过去时期的美学即西方古典美学,主要是西方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黑格尔写过近百万字的美学讲稿,那也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古典美学的第一个特点――追求哲学整化,即美学不是独立的,而是依附于哲学的,是为哲学构架的整体化服务的。这方面与中国古典美学大不一样。中国古典美学主要是通过艺术理论表现的。象意境这个概念,《诗式》、《姜斋诗话》、《人间词话》论述它的很多,哲学著作论述的就很少。可是,西方古典美学的大量命题,大多是由哲学家提出,并通过整体的哲学构思来讨论的。就说美学这个名字吧,鲍姆嘉通在1750年提出来的时候就不是为了专门创立美学这门学科的,而是因为他看到人类心理活动既然分成知情意三部分,相应哲学体系就有一个漏洞,因为研究知的有逻辑学,研究意的有伦理学,而研究情的却一直没有一门相应的科学。鉴于这种情况,他专门设立了美学这门学科,以此来完成哲学构架的整体化。 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指出西方古典美学的哲学整化倾向,而是分析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亚理士多德有一句话说得好:“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这说明:西方古典哲学是从对自然和现实的认识开始的,目的是把认识现实化,借助手段达到实现这种现实化的目的。自然和现实中有美的现象,也有其他一些现象,哲学家就是要对这些现象进行本体化、认识论、方法论的反思,通过这些反思构筑自己的哲学体系,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样,哲学家们很自然地把包括美的现象在内的一切现象进行哲学反思,从而提出,阐释这些现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当然包括美学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如此呢?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多是帮皇帝作治国安邦的哲学解释,所以,他们讲究“德”、“礼”、“仁义”、“孝”,而不去深究那些“好象不作边际不合实用的希腊智者所醉心的宇宙根源问题以及认识自然与一般知识技能的问题”加上中国是个人伦的社会,哲学家对人伦关系关心较多,对自然和现实中的审美关系就不如西方人那么关心了。其次,中西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包括审美关系,所以,西方哲学家们在建造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必然会考虑到审美关系;中国文化是一种化,中国哲学家即使考虑了艺术中的一些美学问题,也用“载道”、“教化”之类予以论证,使中国古代美学不能象西方古代美学那样纳入哲学文化的框架之中,而纳入人伦文化的整体意识之中。 第二,西方古典美学强调理性原则。这里所说的理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方式上从哲学入手讨论美学,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强调美与真的关系。前者在前个段落中已作了说明。就后者来说,我们可以把它与中国美学相比较来论证。中国哲学讨论的最多最高的问题是善,孔子强调仁学,《论语?学而》说:“泛爱众而亲仁”,他还说:“人而不仁,如乐何”,都是讲伦理道德问题。道家虽然不同意儒家的道德论,但也有自已的道德论,追求自然无为,不受拘束的道德境界,《庄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澹然无极而众美众之”“依乎天理”,正之所谓也,所以,中国所讲的理性是道德理性,美学上重视的是美与善的结合。西方美学也有研究美与善的关系的,但是更突出地是强调美与真的联系。维柯曾说:“人类首先进行的是没有感知的感觉,其次才以不安和激动的灵魂来感知,最终才以纯粹的头脑来自省。这才是评价诗的真正原则。诗形成于情欲和感觉,有别于形成于理性自省的哲学,所以哲学越提高到普遍,就越接近于真;而诗越掌握特殊,就越实”。(4)从维柯对诗、诗评与哲学区别中不难看出:西方哲学追求的是真的境界,而不是道德伦理境界。由这种哲学派生出来的美学也是以求真为最高境界,比如说,西方较早关心审美的毕达哥拉斯提出美与和谐、数的比例的关系,实际上给美注入理性的基因。吉尔伯特和库恩说:“数是现实的本质这种一般假设,在音乐里最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毕达哥拉斯主义者的哲学结论,促使他们对音乐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试图以数的比例来说明这种关系。”(5)到西方古典美学的一个集大成者黑格尔手里,美完全成为理念活动的一种表现形态,他直言不讳地说:“对于我们,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科学对象,须先有所假定。”(6)这个假定就是哲学或理念,他还说:“美,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固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7)可见,黑格尔从他研究美学的西方古典美学的这种理性原则与哲学整化是一致的。 哲学尤其是认识论的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求真,哲学把美学纳入自己的构架之中,也要求美学服从哲学的这种主、体营造任务,服从哲学的逻辑演绎的规则,不能游离于哲学的求真之外专门研究美学。因此,西方哲学家实际上有的也是美学家,有的美学家也是哲学家。比如康德,主要是为了哲学整化来讨美论学,从而把美与真、善连结起来的,所以,谢林说:“哲学的普遍官能――整个哲学的拱心石――乃是艺术的哲学。”(8)因为哲学要求美学从属于自己,所以,黑格尔也根据追求哲学普遍性的总体构想来定义美,认为“美和真具有同一本质,只是形式不同”(9)。我们看到:中国古典哲学的任务与西方古典哲学的任务不同,对美学的要求也就有差异。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发乎情,止于礼义”,而不大看重美与真的内在联系,中国古典美学中很少有作品把美看作真的象征,而西方古典美学中把美作为真的象征的人就相当多,这种观点的影响也相当大。 第三,由于西方古典美学追求哲学整化,讲究理性原则,所以,它在思维方式上必然采取形而上或自上而下的方式。比较起来,中国古代美学直观的把握要突出一些,中国古代美学家多数是文艺评论家和作家,那些研究了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如朱熹、王夫之的文艺造诣很深,喜爱从品味艺术的角度把握艺术,所以中国古典美学是直观的、经验的、形象的、缺乏系统的。西方古典美学则是理性的、抽象的、演绎的、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考试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复习题 1.阐述精神三变(尼采)理论的哲理。 答:尼采“精神三变”讲了三个关于骆驼、狮子、婴儿的故事。 (1)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他认为,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具有忍辱负重、意志强健有力、忍耐考验的特点;狮子,具有反抗的特征,是权力、威严、刚毅的象征;婴儿,有着超越,无欲望,无忧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特点。 (2)这三个故事充满了哲理:在起步的人生过渡阶段,一定要有坚韧、朴实,像骆驼那样忍辱负重的精神;当人生步入到具有一定权力阶段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辨证的运动,就应该转向婴儿的精神,创造一个完美的境界。 (3)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怎么对待毕业后的就业?要点:不易跳槽;把握“精神三变”的精神特点。(卢梭: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2.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的一种财富? 答:(1)尼采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于受苦的观察就越深。”他说,人生就是一个过渡,像钟摆来回摆动;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条毯子、整个生命。因此人的一生中,苦难、痛苦是必然的。 (2)以为痛苦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 (3)痛苦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 3.何为“酒神精神”,请叙述“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异同。 答:(1)“酒神精神”出自古希腊神话。尼采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狄奥尼索斯出生后人们无节制地狂欢乱饮的描写,通过融化个体生命,使生命的“小我”陶醉于宇宙的“大我”的境界之中。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辞海》中的社会思潮解释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存在着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拜金主义,新左派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复杂多变,并且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一、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 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又一种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它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国际性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传播到中国社会,在知识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过分强调价值的多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和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具有消解的负面作用。首先,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实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其次,超前推行全民普选制,在缺乏公民社会的条件下,会演变为街头民粹政治,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社会现代化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而只能批判地吸收其部分理念,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经济自由市场化为内核并拓展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的现时代承继

当代西方美学读书笔记

《当代西方美学》读书笔记 提起中国著名的美学家,也许你会想起李泽楷老师,宗白华老师,朱光潜老师,高尔泰老师……但是千万别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位集大成者——朱狄老师。朱狄老师于1935年生于浙江平湖,是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退休之后,他潜心于油画的创作。迄今为止,朱狄老师已经著有多部佳作,包括有《美学问题》、《艺术的起源》、《原始文化研究: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等等。而今天我所要谈论的,便是朱狄老师于1984年书写的《当代西方美学》。 书中的第一章主要是列举了十个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但是这种列举只是根据一些有关著作的片断或各种百科全书的“美学”条目所提到的有关美学家来加以确定的。“流派”既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所以有的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像弗洛依德、融恩、桑塔耶那、杜威、卡西勒等)虽然早已经去辞世,但鉴于他们的思想对当代人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要仍然只好称之为“当代”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些哲学派别或美学理论(如结构主义、存在主义以及接受美学等),由于它们在西方还没有被公认为一种美学流派,所要《当代西方美学》这里就没有太多的涉及。其次,在写作方法上,由于西方一个哲学流派或一个美学流派往往同时兼有许多称呼,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乱,书中采取的是“以人带派”的做法,也就是说通过某一流派的代表性人物的美学思想来作为介绍该美学流派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讲述的是关于美的本质问题,这完全是根据国内读者的需要而设的。因为在当代西方美学著作中,美的本质的讨论已很少有专门的章节来加以探讨了,相当多的美学著作已不再涉及这个被看作为古老的、争论不休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但鉴于这一问题本身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美学界对它的广泛兴趣,朱狄老师仍然把这一问题列为专章来加以介绍和论述。 第三章关于审美经验的问题,与第二章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情况恰恰相反,它是当代西方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几乎没有一本系统的美学著作中不涉及审美经验的。美学研究对象的这一重大转变是当代西方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是材料多,头绪就容易纷乱,为了避免缺乏条理性,朱狄老师把它分成几个问题来谈,并把“审美无利害关系”这一命题看作是审美经验的核心,这是相当一部分西方美学家的看法,而朱狄老师本人也认同这一种观点。 第四章、第五章都是讲艺术的,本来可以合并成一章,但是这部分内容太过庞杂,只好把关于艺术的性质、艺术的创造、艺术的分类原则和各门艺术中的芙学问题分为两章,分别加以叙述。 《当代西方美学》这本书中,它把目前西方的主要美学派别进行了介绍。但其实每位美学家都有自己的主见和美学倾向。它能把不同的观点放在一起,这样,作为读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共鸣的观点。整本书,我着重看了2—4章。也许是从小就比较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我对书中的第二章,也就是当代美学著作中都避而不谈的美的本质的部分颇感兴趣。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对美的本质下定义也就是对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做出规定。在过去,一个时代总是有一个专门的定义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比如说可以用美在于“和谐”去概括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也可以用“完善”去概括中世纪哲学家的看法,更可以用“快感”去概括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的看法,但是今天,这样的概括显然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不同的人会持有不同的意见,但总体上仍然可以划分为三个论派,一为客观论,一为主观论,一为关系论(主客观夹杂)。虽然对美的本质的看法错综复杂,但是当代西方美学在这一问题上总的倾向还是明确的,那就是越来越趋向于主观论。我们过去不可能去想很多的问题,书中却和我们说得很详细。 “事物之所以美是它本身是美的”有没有道理?应该很有道理,而这个是客观论的主要观点。所谓的“客观论”,意味着我们在客观事物的结构中发现的那些美的特征并不存在于欣

当代西方美学对审美无利害的批判

当代西方美学对审美无利害的批判刘艳梅 [摘要]/审美无利害0作为现代美学的奠基性概念,倍受尊崇也屡遭质疑。西方当代美学家舒斯特曼、伊格尔顿、福柯分别从各自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审美无利害0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批判。这为我们思考/审美无利害0以及美学学科的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当代西方美学;审美无利害;批判 中图分类号:B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9)06)0250)04 作者简介:刘艳梅(1975-),讲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6级文艺学博士。四川成都610064 /审美无利害0是现代美学的奠基性概念,也是现代美学与古代美学的分水岭。康德认为审美是所有愉快中唯一超功利的,并以此赋予审美以自律性。/除非我们能理解-无利害.这个概念,否则我们无法理解现代美学理论。0[1](P117)作为美学学科知识合法性的依据,/审美无利害0受到历代美学家的关注:或在赞同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发挥;或质疑其合法性和有效性;或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立场,从学理的角度进行反思,,不同的阐释汇成/审美无利害0概念的问题史。本文主要探讨舒斯特曼、伊格尔顿、福柯等当代西方美学家对审美无利害的反思和批判。 一、舒斯特曼:以实用主义立场质疑/审美无利害0 舒斯特曼5实用美学6一书在对杜威实用主义美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挑战实用-审美的对立,企图将审美从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意识形态和文化经济赋予它的狭隘领域和角色中解放出来,处理当下活的美学问题。舒斯特曼将批判的重心集中在康德关于/审美无利害0的观念上。在舒斯特曼看来,审美无利害观念试图将审美、艺术从任何功能中纯净出来,把它的价值置于工具价值之外或之上。这种策略,为的是将审美从手段)目的理性中区分开来,让审美成为自由的代表,以保护人类的精神领域。但是,康德假定手段)目的的二分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它僵硬和严格地将审美辩护为一种纯粹的内在价值而忽视了审美的工具价值。舒斯特曼因此主张更多地把事物联系起来,从整体、多元的角度,考察人的审美愉悦。 舒斯特曼详细研究了康德的审美判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审美无利害0提出质疑: 首先,舒斯特曼对静观的主体发出质问:谁负担得起无利害呢?谁可以不怕费时和费事去特别就事物的形式去细读它们,且忽视它们在满足一个人的要求和需要上的工具性?显然,只是那些拥有安逸、闲暇和财富去这样做的人,那些其根本需要得到满足的人)))一句话,在社会-经济上和文化上享有特权的人。由此,舒斯特曼认为,所谓审美无利害是一个区分性的概念,它将审美主体进行了阶级划分,并且肯定了其特权地位。因而,康德对审美判断的说明是/以特殊的文化训练和等级特权为条件0[2]的。 其次,舒斯特曼认为,康德为了替审美无利害观念的普遍有效性找到根基而最终求助于人的本性,但康德认为只有那种从认识能力生出,仅仅由形式满足而来的快感才是恰当的审美,源于感官愉快的自然满足,由于涉及利害和欲望而被排除在审美趣味之外。因而,审美判断在康德那里实际上成为一种超越自然领域之上的东西,其形而上学特点虽然使审美从其他领域中纯净出来,但却因此而割断了审美同丰富多彩的人性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第三,审美无利害假定了审美/实践的对立,试图引导审美经验去增进合理性和精神性,这是一种审美的/空灵化0的做法。它建立在将手段和目的的功能区分看作二者之间根本对立的区分的误解之上。舒斯特曼举例说,绘画的颜色、线条不仅仅是实现审美欣赏的外在原因,它们是绘画构成整体所需要的部分。美的艺术从作为技艺的艺术中的分离,本身就犯了不断狭窄和不断排除的专门化错误,艺术从此远离多数人的审美经验,成为专业领域内的言说,/高高在上的无利害性的严厉姿态,反映出一种狭隘和专业化的哲学的保守主义,,,更危险的是,对无利害中立的盲目崇拜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一绪论: 何为政治___xx哲人的政治理解 1是进步还是回归. 2何为政治 3哲学与政治 第一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 一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自由主义属于某个时代的大背景 在我看来,自近代以来,没有比自由主义更丰富的概念了,自由主义的历史就是整个西方的近代史.它与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立宪与建国等西方的标志性事件都有着本质性的关联,甚至中国的近现代革命史都与自由主义脱不了干系.所以要理解自由主义的精神就首先要理解人类自身的世界及其历史.因为在我看来,人类的标志性事件不可简单的划归为自由主义的结果,也许存在着某种所谓的命运的到来___人类的历史也许是由人类的开端景象(整体)所决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体现了自由主义之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到底体现了那种意义上的自由及随之而来的自由主义?我之所以回头看,就是因为我们只有以这种回看的思想姿态才能剥离出自由的核心和自由主义之精神(哪个属于我们人类本质的伟大精神: 它一方面属于我们的杰作_卓越性,另外一方面属于某种命运般的恩赐____该命运会让自由成为自由的那个东西_界限_出现\或者说让有限性本身成为可能,因为毫无疑问,一种没有界限的自由绝对不属于人类本身.),从而剔除并厘清思想史上那些众多的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本人只是一种努力的尝试,基本内容还是以别人的教材为主,因为那里面有很多结论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大家记住,这样让你们初学者对自由主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上的把握. 1自由主义理论渊源(基石)

首先,应该明确,自由(freedom)不同于自由主义(liberty liberism),自由和真理\善\正义\理性等概念一样,属于我们的自然(本性).我们有这样那样的自由,可问题是,那种意义上的自由才是对我们本性的体现.或者说,与自由相关的决断问题(比如在笛卡尔我思中的意志)和行动问题凭什么可以作为人相对于上帝\自然等卓越性的体现呢?或者干脆说,我们凭什么才能够自由?难道我们不害怕对自身自由相信会把我们人类自身带向一个深渊或什么危险的境地吗?或者说,难道自由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幸福,而不是灾难吗?(为什么这样追问,这是因为人类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幸福和美好世界,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说过.比如亚里士多德将个人的目的是幸福与城邦的目的相等同,并以此作为<政治学>的基本原则,还有苏格拉底的目的论\Spinoza\洛克\康德\马克思等) 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的哲学家很多(比如传统自由主义以人性论和个人主义为基础),但最具说服力的是康德.即理性与自由的结合.我们所谓的自由就是理性自由.我们之所以具有追求自我的权利和能力,是因为我们具有理性.真正的理性自由是自律的,而自由之为自由就在于自律的,即自己给出自己的法则.只有在这种自由中,人才自在,即在自己的位置上获得人自身的格位,从而获得人自己的尊严与权利(幸福).如果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那么自由就是他律的.这是自由与理性的结合.其实,从康德以来,自由和理性从未分离.自由的基本含义就是理性自由.悖论的是,真正理解自由本质的思想家从来不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比如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而是一个界限的划定者和世界边界的勘察者(或者说世界图景的描绘者).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属于我们自身世界之可能性的逻辑前提. 自由主义是一个政治思想观念,是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理解(我们的先天\后天,我们的目的和幸福,我们的经验和理性,我们的社会与个人等)而形成的对历史\政治\国家\社会\经济\个人\集体等事实的看法.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所说的自由是一种个人相对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是个体自由的延伸和外在化,以此类推,一种属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自由的商品经济).所以,这里的自由不只是个人之自由,还包括属于政治\经济\社会\国家等本身的自由.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石就表现在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之上.总起来说,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石主要有: 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社会契约论\道德多元主义\.举例来说,自由理性主义的观点如下: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2012-12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王玉莉。 内容介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说流派纷呈,五花八门。王玉莉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介绍的十二种思潮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包括新自由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殖民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市场社会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本书依据翔实材料客观地论述了十二种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对每一种思潮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态度鲜明,期望能为青年学生和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适用于高等院校马克思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社会思潮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具有“潮水”般的流动性与有涨有落的阶段性。其形成有时是自发的,有时则是因思想家的推动或倡导。其性质和具体表现多种多样。要研究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既要考察该时期的社会心理的动向,也要研究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学派及其思想家。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的社会思潮,是时代必然性的产物,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潮,还是法国古典时代掀起的悲剧运动狂风,以及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涌起的社会改革思潮,都与当时人们社会生活

条件相联系着,具有浓厚的时代精神。一个民族在一定的时代里,接受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常常反映了该民族的思想和理论水平。社会思潮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世纪美学思想

一、20世纪现当代美学变化 20世纪是一个充满重大变革的世纪,是人类创造力空前高涨和迸发,创作出远远超出前19世纪总和的生产力的世纪,是人类科学文化突飞猛进、达到“知识爆炸”程度的世纪。在20世纪,人们的自然观、宇宙观、社会观、伦理观,乃至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形成了作为现代西方文化一翼的现当代美学。 20世纪各种哲学、社会思潮具有鲜明的反传统色彩。而20世纪西方美学反传统倾向,则集中体现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反派。黑格尔美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高峰,也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整个西方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所以反黑格尔,实质上就是反整个传统。而现当代西方美学的基本方向就是反黑格尔、逐步摆脱黑格尔影响的方向。 黑格尔美学首先是一种理性主义美学。他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基础之上,是理性决定感性、派生感性并与感性融合统一,才创造出美的艺术来,所以理性是灵魂。黑格尔把社会的人作为理念发展的最后、最高阶段,即绝对精神阶段,认为现实的人是思维(理性)与自然在更高阶段的统一,是理性的实现或是现实的理性。这是一种以颠倒形式表现出来的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倾向。 黑格尔美学又是一种“形而上”的即思辨的美学。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黑格尔美学的理性主义性质决定的。综观黑格尔三大卷《美学》,他的基本思维逻辑、构造体系的方式与理论阐述的程序,鲜明的体现了思辨哲学的特点。他不是从观察、描述感性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出发上升到理性的观念、逻辑,而是从“美的理念”出发,来演绎出现实的美和艺术的美;具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只是作为他进行美的理念发展的逻辑推演的例证和材料,只是作为他“理念感性显现”的先验理论框架中的填充物;整个理论推演是极其抽象的,充满思辨色彩。 20世纪西方美学恰好同黑格尔美学的上述两个基本方向背道而驰,可以概括为现代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两大思潮的流变更替。20世纪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是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这无疑使对黑格尔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传统人本主义美学的反派。另外,现代科学主义美学无论是审美经验的描述,还是语言和逻辑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实证主义和主观经验主义基础上的,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审美经验或事实出发来进行推演和一般概括的,这是从另一侧面对黑格尔的思辨美学的反动。而科学主义美学“从下而上”的方法,正是对黑格尔“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方法的变革。这不仅是方法的变革,而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透过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看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实质 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三个方面,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 关键字:社会主义思潮;资产阶级价值观;当代西方思潮;人本主义 1.引言 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在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实质进行探索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或者说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向着成熟的学术理论发展,向着普遍的社会心理发展,渗透和沉淀,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思潮具有6大特点 (1)历史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2)区域性。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 (3)群体性。表现为社会思潮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 (4)功利性。表现为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 (5)变异性。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时效,并非一成不变。当现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一致时,其思潮就能保持、维护、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反之,就会刺激社会信息反馈机制的调整,迫使意识形态升级换代,以新的面目出现。 (6)症候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表征,是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直接反映。大量社会潜意识的产生和郁积会蔓延成某种症候,并以象征化的符号来宣泄。 综上所述,社会思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社会现实基础、有群众基础、有广泛的影响力。 2. 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对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及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想及其影响力是洪小南于200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采取了将宏观整体研究与微观案例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科学比较,回顾发展阶段的研究方法。 内容有效性 本书分析了当代西方的现代化和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等社会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了揭示其本质,分析其流变性并吸收其合理的成分。要纠正偏见,批判错误,影响,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洪小南,男,1963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市。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哲学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哲学副院长。协会,大连市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政协委员。他们是安徽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5年)和哲学硕士(1991年),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博士(200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95年至1996年),高级访问学者。哈佛大学(2002)。他们入选了教育部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新世纪亿元人才工程和辽宁省“四批”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

学术著作有:文化哲学发展趋势简介,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科学文化临时研究,临时科学文化前沿探索,哲学文化转向,文明城市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他获得了宝钢“优秀教师奖”和大连市优秀专家的荣誉称号。他享受大连市政府的特殊津贴。他在教学和科研成果方面赢得了十多个省和部级奖项。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1*******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开课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一门面向文学学科大学生的选修课程,侧重从宏观的视角梳理“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演变脉络,讲授各个时期形成的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基本理论和实践主张、文学史贡献和局限以及借鉴意义等,揭示其发展的规律,研讨思潮演变中的重要作家的创作。旨在使学生把握文艺生产与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强化其文学专业基础,提高其理论思辨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史家的眼光严谨而系统的分析梳理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乃至流变的过程,引导学生对20世纪文学思潮的运行轨迹做出明晰准确的学理把握。 授课的方式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把文学思潮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性讲解清楚,辅以适当的课堂研讨,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师生对话和互动,营造活跃的学术气氛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直观且能引发学术思考的课件,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重点掌握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关系,避免单一地理解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启蒙主义等概念,掌握五四文艺思潮的主要特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关系 4.教学内容 一、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文艺思潮 二、启蒙主义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三、保守主义文艺思潮 四、五四运动的接受 第二章 30年代文艺思潮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了解二者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了解二者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是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4.教学内容 一、左翼文艺思潮 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三、文艺论争及其影响 第三章 40年代文艺思潮

《当代西方美学》读后感

当代西方美学呈现出一个总体倾向——舍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辨方法,而采取“自下而上”的经验主义方法。书中提到20世纪以来,随着二战的爆发,欧洲大陆哲学在英美等国家的“水土不服”,美学中出现了经验主义抬头和理性主义式微的现象。如果说康德、黑格尔思辨的美学体系遵循的是一种理性原则的话,那么当代西方美学思想更多遵循的是一种经验原则。作者还认为,美学按可划分为“科学美学”和“分析美学”。并以此将本书第一章中分述的10种美学流派一分为二。 科学美学 阿恩海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美学论证本身便是科学的一个分支,他们通过采用实验现象和临床经验等论证来研究美学问题,对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动力作出心理学上的分析,成为了心理美学的代表。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完形心理学上的,他认为知觉是艺术思维的基础,并且用“方向性的张力”去解释似动现象。 弗洛伊德则以精神分析学说解释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艺术的功用等问题。他认为艺术家是受到过剩本能欲望的推动而从事艺术创造以在幻想的世界中满足自己。同时提出“诱惑的奖赏”这一概念,将艺术作品形式的美视为对诱惑的奖赏。荣格他提出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是人类艺术创造的动力,反对文化起源于精力过剩的说法。 自然主义美学的乔治·桑塔耶那,对“美”和“表现”两种审美现象作出心理学上的解释。他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将美的产生归功于人的情感。 实用主义美学的约翰·杜威认为艺术就是经验,审美经验不可与日常生活经验分离。佩珀同样推崇认识源于经验的观点,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要在对艺术作品的实际感受和评价中方能实现。 新自然主义美学流派的托马斯·芒罗不赞同将美学局限抽象定义和概念分析上,主张从艺术的具体现象,以类似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美。 表现论美学的科林·伍德认为再现艺术是伪艺术,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强调情感与想象活动对艺术创造的作用。阿诺里德同样主张知觉的对象必须被表现才可构成审美对象,只有完美地被表现了才可达到美。 现象美学的杜夫海纳揭示了审美对象与其他一般知觉对象的区别,突显具有智慧、富含情感的审美知觉。“只有当审美对象存在于鉴赏者意识中的时候,它才是完整。” 分析美学 新实证主义美学的理查兹区分了情感语言和符号语言,并认为美属于后者,是一种主观的情感反应。他还美的本质进行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持相同看法的还有分析美学的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含义是处于流动中的,所以无法对美和艺术做出定义。他的追随者韦兹也提出艺术是一个开放式的概念,属于类概念。只有属于亚概念的各种具体艺术才可以被定义。符号论美学的卡西尔提出艺术是一种承载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既有物质呈现,又包括精神外观。延续卡西尔观点的朗格还将自我表现与表现区分开来,认为艺术的作用和其本质不等同。 从书得第一章可以看出当代西方美学派别林立,纷繁复杂。这些美学理论多依附于各种学科来建立,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或社会学等。其实关于美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两千年之久,至今依然众说纷纭。以美的本质为例,客观论、主观论以及主客观论均得到一定数量的美学家支持。书中提到有关客观论的几种见解。“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这种观点颇有“你见或不见,美就在那里不来不去”的意味。因为它是不依靠人的主观能动而存在的,相反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只是被动地“吸收”了事物固有的审美属性。有人认为这种属性是自然属性。事物的物理属性和形式构成了美,如线、形、色、质、味等等。像希腊人推崇美在于比例和谐。蔡沁提出了黄金分割律,费希纳用测试的方法得出一种愉快的经验标准……这种理论无疑是为美设定了一个客观的标准,而忽略了人的差异性和历史的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_张瀛予

2011年3月刊 改革与开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张瀛予(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河南鹤壁475004) 摘要:社会思潮有巨大的能动性,对社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冲击作用。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的社会思潮,成为我党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区别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Abstract:Th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has the huge activity,can play the huge shock effec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how to know and the treatment present age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correctly,becomes a Our party theorist's important issue,we want the science limits present age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each kind of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 关键词: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 key word:Contemporary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Marxism;Non-Marxism 作者简介:张瀛予,1987年1月18日,女,汉族,籍贯:河南省鹤壁市。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3-0036-01 一、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思潮,一般是指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的,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当代社会思潮多样、复杂,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两大类思潮。 有些人对当代社会思潮有一种简单化、极端化的认识,即把当代社会思潮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思潮,要么就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这种划分是不准确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1]这里就把概念间的矛盾关系(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同反对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了。弄清楚概念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表达思想,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 二、具体分析当代社会思潮 一,狭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一词的正面使用,是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作过专门说明以后开始的。他在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在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2]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观点和学说体系。至于个别论断,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这些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二,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主要指各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加以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三,特指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恩创立的,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包括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对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至少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假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和错误的理解。 二是反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从根本上敌视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三是“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指的是既不公开赞成马克思主义,也不公然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其他”思潮。 三、区别对待当代社会思潮 第一,对待广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应当持理解的态度。 其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别国共产党人也可以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因此,我们对待别国共产党人取得的一些理论成果,应承认他们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所作的一些积极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 其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本身就是在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括资产阶级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 第二,对待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应持批判和反对的态度。 其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确立和巩固的。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3] 其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对待当代各种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应“主动挑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内容,分析理论的正误,辨明政治的方向,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批判性和革命性。同时,我们必须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整体走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指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6 --DOI:10.16653/https://www.doczj.com/doc/6e6859692.html,ki.32-1034/f.2011.06.03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