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三峡”主题歌曲有奖创作征集活动申报表

“黄河三峡”主题歌曲有奖创作征集活动申报表

“黄河三峡”主题歌曲有奖创作征集活动申报表
“黄河三峡”主题歌曲有奖创作征集活动申报表

“黄河三峡”主题歌曲有奖创作征集活动申报表

填表说明:

1.参选歌曲作者所提交的所有信息均真实、准确、完整。

2.参选歌曲的所有内容均属原创,参选歌曲及音像资料的任何部分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其他知识产权或专有权利。

3.对于集体创作的参选歌曲,参加创作的每位作者均须就该参选歌曲填写一份《申报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

河南59首美景诗

河南59首美景诗 福建霞浦一中林承强 1.郑州少林武术(七绝) 少林武术振龙威,古塔诗碑映日晖。苦辣酸甜流岁月,禅宗圣迹永生辉。 2.郑州嵩山少林寺(七律) 芳园绿树招云叙,山色溪声伴鹤吟。一苇渡江真善美,数年面壁广精深。崇山峻岭朝中岳,世界奇功出少林。除暴安良归性海,卫民保国证禅心。 3.郑州嵩山(七绝) 峻极御碑歌险关,连天宫观尽祥颜。神仙相聚赐甘露,故为中原第一山。 4.洛阳白马寺(七绝) 齐云古塔连霄汉,殿阁山门归释源。暮鼓晨钟闻赤县,驮经白马惠黎元。

5.洛阳龙门石窟(七律) 翠崖万状云喷日,峭壁千寻雾抱松。吉霭祥光神迹瑞,禅林法雨气氛浓。洞天书画香流涧,佛地诗词韵染峰。伊阙连天飞彩凤,洛阳带水跃金龙。 6.商丘古城(七绝) 观星阏伯放新晴,奔月嫦娥故土情。晓梦周公迷彩蝶,阴阳合一吉祥城。 7.商丘张飞寨(七绝) 饮马泉边演练忙,插旗石眼映红阳。屯粮积草筑营寨,逐鹿归时酒自香。 8.许昌乾明寺(七绝) 钟声漫落净尘沙,弥勒无忧泛斗槎。风雨沧桑天地改,拨云见日拥丹霞。 9.许昌周定王陵(七绝) 青龙入海长安泰,白虎下山呈吉祥。故国黎民知德厚,救荒本草更闻香。

10.三门峡安国寺(七绝) 四周爽气雾纱笼,万顷流光浮梵宫。碧水萦洄禅影静,祥云缭绕道心空。 11.三门峡会兴古渡(七绝) 和风吻脸柳烟轻,戏水随波野鸭鸣。云湿黄河涛似锦,茅津晚渡古来惊。 12.高河白龙庙原始森林景区(七绝)明月盈时花弄影,清风过处鸟归林。拨开云雾见盛景,坐揽湖山听梵音。 13.平顶山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七绝)云应得意风清白,水本无心波静恬。石岸春光邀入画,银滩秀色笑盈帘。 14.平顶山昭平湖(七绝) 有意清波由月枕,无声细雨任云牵。

黄河大合唱产生背景

黄河大合唱产生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之后《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

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反映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及坚定的革命信念: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歌曲的基本主题是抗日和爱国。它以黄河为背景,

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

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一业兴,百业旺。2014年,国务院、甘肃省委省政府、临夏州委州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永靖县作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其黄河三峡旅游区已成为甘肃省十大王牌景点之一。今年1月召开的中共永靖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旅游领先”的工作理念,要把黄河三峡旅游业作为推动发展的区域首位产业,“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黄河三峡旅游经济升级版”。在此时机之下,分析和探讨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形势,找寻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路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以打造兰州都市圈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充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特色旅游品牌宣传、不断规

范旅游市场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黄河三峡的知名度大幅提高。目前,全县已开发旅游景点30多处,旅游公司4家,旅游船舶公司6家,旅游船舶200多艘,旅游饭店60余家(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2家,农家乐210家(星级农家乐22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5万人,日可接待游客3万人次。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从2010年的108.8万人次和3.8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64.45万人次和11.4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5%,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拉动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旅游规划编制初步完成 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根据黄河三峡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我县编制完成了《甘肃临夏黄河三峡大旅游区总体规划》、《抱龙山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吧咪山景区修建性规划》,正在编制《黄河三峡大景区修建性详规》和《太极岛枣园新村改造提升规划》,规划对每个景点精心设计,做到“点、线、面相衔接,景、林、路相配套,游、购、娱一体化”,旅游发展指导进一步强化。 二、景区基础建设初见成效 积极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了甘肃永靖黄河水电

黄河大合唱赏析完整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以其铿锵有力的力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激励着中华名族的前进。如此伟大的作品,当它出现在和平安逸的今天,更能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催化、灵魂上的洗涤。 与其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不如说它是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的动力。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河大合唱》,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再配上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朗诵,使人顿时心生敬畏,唤起了灵魂深处的斗志。下面,就分三方面对其进行我个人浅陋的赏析。 一、硝烟弥漫中的产物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

时代精神。 二、浅谈《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采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的篇章特色: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我最喜欢的一部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 摘要: 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所有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民族音乐,在无数的大合唱比赛中都能听到其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旋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不禁不住激动万分、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她产生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侵略中国的危急时刻,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的歌曲。 关键词:音乐、旋律、黄河、乐曲、合唱、鉴赏 1.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亲临黄河的险滩急流,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他抵达延安,开始着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很快就在春节联欢会上朗诵了歌词。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全部曲作。《黄河大合唱》就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极其困难关头而诞生的。 2.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 全曲由《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

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2.1《序曲》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 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2.2《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惊心动魄的合唱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紧张的情绪、近似呼喊的音调,描绘了黄河船夫迎着惊涛骇浪顽强地驶向彼岸的动人画面。音乐素材吸取了北方民歌和船夫号子的某些音调和节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加工,提炼出了动作性很强、短促有力的主导动机。这个动机贯穿全曲,经过发展、变化,使音乐具有坚毅、勇敢、奋进的特征。在演唱上采用了领唱、合唱的形式,造成了一呼百应,锐不可挡的气势。中间部分将此动机的节奏展宽,改为拍子,速度放慢,和声进行也很平稳;着意刻画了英勇的船夫们战胜风浪,终于登上了彼岸的胜利心情和自豪感。与前段的情绪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下段音乐的出现作了准备。下一段音乐是在前段抒情性、平静的音乐之后展开的,它以雄健的气势、饱满的感情、斩钉截铁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高潮,唱出了:紧接着,紧张的划船音调再次出现,并加进了喘气的声音,力度也逐渐减弱,给人以船夫们驾船破浪,冲向远方的联想。这段尾声“象征着斗争的不断性”(冼星海语),预示着经过艰苦的奋

黄河八里胡同栈道

黄河八里胡同栈道 黄河八里胡同栈道北岸段位于济源市西南45公里的下冶镇黄河三峡景区境内的黄河八里峡北岸,以孤山峡入黄河口为界,分东段、西段。东段从原牛湾村北约1公里的河岸峭壁半山腰上,山峰耸峙,山崖傲岸而立,直出水面,从南岸望去,可见排列有序的牛鼻形孔与方形壁孔,栈道全长约300米。东工段侧避上有三国时代题记1则,题记高36厘米,宽23厘米。题记正书5行:“正始囗囗贺囗领帅五千人修治此道。天大雨。正始九年正月造。”有数道纤绳槽,绳槽深而光滑。有方形壁孔73个。西段有方形壁壁孔89个,西段从八角山向西全长241米,西段峭壁上有一尊宋代线刻观世音菩萨像及题记5则。镌刻观世音与题记的崖面高宽均为1.45米。观世音结跏跌坐像,通高63厘米,头戴高花冠,冠侧花结平出,宝缯直垂耳际,面相方圆,眉心饰白毫相,颈有项饰,有圆形大背光,光两侧边缘刻炎焰纹。左手抚膝,右手上举,执柳枝,左肩斜持络臃,下部莲花座高16厘米,宽26厘米,由双层仰莲构构成,衣带飘至莲花间,该像左侧题记三则,皆正书。1则:字2行:“救苦救难观世音”2则,字2行:“下东阳段大囗哥为觅此路竣险口于断头台君

记囗死。崇宁四年 酉七月二十日”; 3则:字2行“施主段恭丙辰三十岁,石匠秦琨丙午四十岁,石匠马友囗学二十二岁”。观世音像之下有题记一则,正书字6行:“人父母,自备钱修不是痴,经营数载谢神祇,喜舍资财险路,愿天爱察此言题,修时修了五年口口石口口口口口口口”。观世音像两侧80厘米,莲座之下60厘米处有题记一则,正书字4行:“长年早觉悟,发心便修前逞路。劝君险路好修持,天佛必定暗护助”。 注:(1)修凿栈道的纪年题记,一则为三国曹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五千人修治栈道题记。二则和三则分别是宋代崇宁四年,五年(公元1105年、公元1106年),初创修凿栈道是东汉时期,到三国曹魏时期完成栈道修凿工程,北宋末年尚有修治。 (1)黄河八里胡同峡北岸栈道(图)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关于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及自治区,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秦汉大统一帝国的建立到北宋皇朝,黄河流域仍然是我国历代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生活在大河上下的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卓越才能,创造了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 在从秦汉到北宋的一千多年中,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除从事生产劳动外,还筑长城,开运河,修渠道,营造宫殿、寺院、陵墓,进行了巨大的工程建设。一直到现在,黄河流域的地上地下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和艺术宝库。西安唐代的大雁塔,洛阳的东汉白马寺,陕西的秦始皇陵和汉唐陵墓,河南龙门石窟的石佛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高超的技术水平,杰出的艺术成就。结构介绍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9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历史

浅谈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音乐形象的的创作特点

浅谈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音乐形象的的创作特点 【摘要】: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为现代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民族风格和独创性的音乐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首脍炙人口且流传至今的不朽经典《黄河大合唱》。这是我国四十年代最杰出、最典型、影响最大的声乐作品,以黄河为背影,热情地歌颂了黄河孕育中华民族、创造灿烂文化和造就文明古国的博大胸怀,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作品引用不少民族音乐和民歌素材,增强了民族风格,即使到今天也依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影响深远。 【关键词】:音乐史; 冼星海; 形象化; 民族特色; 时代气息; 民族精神 冼星海为我国革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河大合唱》这部声乐作品正是他的民族音乐观的体现,成为了中国抗战音乐”里程碑式的划时代巨著”。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于1939年春在延安鲁艺创作完成的。1935年夏末,冼星海从巴黎回国来到上海,积极参加救亡音乐工作。抗战全面爆发后,他用自己对音乐的满腔热情融入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到延安后,在党的关怀下,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及艺术观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面对广泛的民族觉醒,他认识到群众歌曲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鼓舞作用,改变了原来”学院派”的创作思想,给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走上了抗日前线,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思想准备。 《黄河大合唱》共分为八个部分”以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使它们形成统一的整体,同时各乐章又有各自的独立性;作品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抗日爱国-出发战斗-取得胜利。前后连贯且相互补充,战斗激情步步升级,章节情感环环相扣。” 形象性是这部作品艺术创作上的显著特点,表现在集中地塑造出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反抗侵略、永做主人般的英雄形象。大文豪郭沫若在《黄河序》中指出:”《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魄。”音乐形象是生活形象音乐化的结晶。因此,音乐形象实际上是作曲家的生活体验、世界观、思想感情、作曲技巧的结晶。 《黄河大合唱》音乐创作形象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充满时代斗争的生活气息,饱含时代的战斗精神,具有非凡的雄伟性和罕见的鲜明性。”冼星海成功地塑造了一连串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本着”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坚定信念,在把握好黄河总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从小处着手,用丰富的细微的艺术手法,把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进一步地剖析这部作品,我们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冼星海的有关音乐形象化的创作特点。

黄河三峡游记

黄河三峡游记 黄河三峡游记 很久以前就想去看黄河,这个礼拜天终于了了这个心愿。黄河三峡在济源,经过著名的王屋山,就是大家熟悉的愚公移山那地方。黄河三峡离汝阳陶营大约一百六七十公里,途径连霍高速,两广高速和广济高速,由于是第一次开车前往,心中不禁有几分忐忑不安,听说高速公路不准掉头,错过一个路口就要多走好远路直到下一个路口才可以出来。途中有服务区,也不知道咋进咋出,总之,一切都很陌生,一切都很新鲜,正因为这个旅途才有意义。同行的还有国品的闺蜜和她的儿子。约好了凌晨五点出发,结果天还不大亮,大约五点半从家出发了。车从內埠产业经济开发区进,一上高速,心中未免几分紧张不安。睁大眼睛瞧着高速公路标志牌,第一个目标是洛阳方向,千万不可走过走错,心中想如果洛阳到了,会不会出现济源方向呢?果然,洛阳过了后,走上两广高速,出现了济源方向,在路过济源方向中还有孟州,好歹没出差错。高速公路上开车紧张又刺激,平时很少用五档,这下用上排场了。时速百码左右,最高开到一百二十就很快降下来,九十到一百的速度对新手来说就可以了。汽车一路狂奔,路边的树木一掠而过。我们不到济源,走上长济高速时要向邵原方向走,到王屋站下高速。大约开了一个半小时,车终于走出高速路了。我们还经过王屋隧道,感受着愚公移山的故事。妈妈也在车中给儿子讲解着愚公。下来车,稍加休整,便又出发,我们庆幸我们的首战告捷。林碘碘打开手机用导航指导着路线,我们超近道走,这一段路不是太好,但也可以,开车走了四十多分钟就到达目的地,还不到八点。看来我们捷足先登了。我们拿出优惠券,但还要每人交十元车费,三峡里边有交通工具,私家车不允许进吧。 黄河三峡游记二我们一路五人拿着吃的喝的,带着遮阳帽,打量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幸好来得早,车内不热,幸好天多云,又有风,没感到酷热,我们先到凤凰山参观了玄武溶洞,要到凤凰山,必须过索道,每人五十元,溶洞参观是免费,但不过索道你到达不了。长

黄河大合唱赏析word版本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以其铿锵有力的力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激励着中华名族的前进。如此伟大的作品,当它出现在和平安逸的今天,更能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催化、灵魂上的洗涤。 与其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不如说它是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的动力。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河大合唱》,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再配上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朗诵,使人顿时心生敬畏,唤起了灵魂深处的斗志。下面,就分三方面对其进行我个人浅陋的赏析。 一、硝烟弥漫中的产物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二、浅谈《黄河大合唱》各章节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每一乐章相互独立,却共同表现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爱国。 《序曲》:这是管弦乐队演奏。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开始在强劲的前奏引入之下,唱出急促、喊叫般、特性极强的乐句:“咳呦!划呦!划呦!划呦!划呦,冲上前!划呦,冲上前!”紧接着,长音呐喊与领唱、合唱,强化了号子的音乐特征。其中后半拍起的小节

黄河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河南省洛阳市40公里,北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从景区边缘通过,陇海铁路、焦枝铁路、洛阳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又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南岸黄鹿山为该景区最高点,从这里可俯视大坝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小浪底风景区景色优美壮观。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1991年开始,2003年建成,主要功能治沙防洪,辅助功能发电。其中黄河小浪底水库于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工程于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小浪底位于河南洛阳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上距三门峡水库130公里,下距郑州花园口115公里,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自从小浪底工程完成后, 河南下游河水不再黄,而且改善生态和当地小气候,降雨量由每年10日增加到32日。 中国自有历史以来,就一直同黄河搏斗,夏禹甚至因治水有功而做首领。小浪底工程被希望能解决五千年来一直无法解决的黄河沉沙?滥问题。 自2002年以来,小浪底已经进行了7次调水调沙。最近一次调水调沙是从2008年6月19日开始,通过万家寨、三门峡水库泄量加大,在小浪底水库区形成高含沙水流,人工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 小浪底水库位于穿越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库区全长130公里,总面积27 8平方公里。小浪底大坝截流后,晋豫黄河峡谷与库区的柏崖山、红崖山、黄鹿山等20多个风景点及雄伟的水库大坝交相辉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使得小浪底水库同时成为由山水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大型旅游区。 小浪底水库内大量的半岛、孤岛、险峰,使自然景观近有曲折蜿蜒的河湾,远有烟色浩淼的湖面。从码头登舟,击水搏浪,出入高峡平湖,观赏沿岸山水风光,尽情领略母亲河的风采,以景观上的美、幽、奇、胜、典满足人们高尚的享受和回归自然的追求,在风格上既有田园风情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时尚的豪华气魄。 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浅析

课程论文首页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浅析 王亮 中文摘要:《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浅析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9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采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1]《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重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

甘肃省黄河三峡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f17029517.html, 甘肃省黄河三峡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作者:张燕 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10期 摘要:通过对黄河上游湿地、湿地保护现状以及湿地面临的威胁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一是强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二是注重湿地生态恢复、修复和重建;三是建立健全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体系;四是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五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 关键词:黄河湿地;保护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0-0021-02 1 湿地概况 1.1 湿地自然概况 甘肃省黄河三峡湿地保护区位于甘肃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州北面,属黄河上游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02°53′~103°39′,北纬35°47′~36°12′之间,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土壤为黄土母质上发育起来的黄绵土、灰钙土,pH值为7.8左右。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海拔1 568~2 851 m,地形地貌复杂。年降雨量300 mm左右,年日照时数2 500~2 800 t,无霜期139~190 d。 1.2 湿地面积与分布 黄河三峡湿地总面积为19 500 hm2,其范围包括东至洮河流域的吧咪山林场所辖的松树岘、吧咪山池、烂柴沟、黑山顶等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区、北至湟水流域的西河林场人工林区、西至黄河流域的炳灵寺封山育林区,南至临夏州库区绿化总站人工林区,境内包括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水域面积及沿岸的浅滩沼泽等。黄河三峡湿地按其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3 湿地资源 1.3.1 水资源 黄河三峡湿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湿地内黄河流程107 km,境内有三大人工水库,总库容为59.69亿m3,加上大夏河、洮河注入黄河,入境水人均占有量19.1万m3,高出全国、全

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理解作品 的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 2、在演唱歌曲时,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3、能够对历史题材的民族音乐感兴趣,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提高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从声乐的体裁引导学生谈对大合唱的了解,介绍作曲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1大合唱: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的,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2冼星海: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3《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

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二)、欣赏作品 1、欣赏《黄河船夫曲》感受速度的变化,学生划拍感受作品的情绪,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3)、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2、欣赏《黄水谣》思考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可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有什么变化? 3、欣赏《河边对口曲》欣赏作品,思考问题: A(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B、学生按对唱形式学唱歌曲,感受作品情绪,回答问题 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 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4、欣赏《保卫黄河》思考问题: A(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为什么在齐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 B学习歌曲的演唱形式。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

黄河丹峡全貌

https://www.doczj.com/doc/6f17029517.html,/alx89c 黄河丹峡全貌 黄河丹峡,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北21公里黄河岸边,地处豫晋两省五县交界处。省级地质公园,整条峡谷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从谷底到崖壁全成红褐色。12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丹峡正是沧海桑田的有力见证,现在峡谷还能看到当年海洋波浪冲刷留下的石印。 峡谷呈“V”字形,长8公里,宽2—30米,海拨落差200—600米;谷内怪石林立,峭壁千仞,古树参天,飞瀑湍急,气温恒定,四季如春。主要景点有天然壁画、双龙戏珠、七星石、神猴望月、守谷雄狮、石人山、神女池、一线天、千层崖、钟乳石、擎天柱、骆驼峰、情人谷、仙女洞、水帘洞、官印台、地质天书、以及由黑虎潭、黄龙瀑组成的八潭八瀑等自然景观;波纹石、树模石等罕见化石;大黄河漂流、黄河游船、滑索、高空飞车、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黄河丹峡,汇集了奇山、怪石、险谷、清溪、深潭、密林等多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是我国北方一道亮丽的风景。 初春,两岸山花烂熳、五彩斑斓,既可登船泛舟,远眺桃花夹岸;又能击水搏浪,近观春水微澜。盛夏,谷内清凉幽邃、溪流潺潺,既可飞石跃瀑,体验激情漂流;又能避暑消夏,修身养性。秋天,满山枫叶似火、野果飘香,既可登高望远,涉猎缤纷秋色;又能置身密林,品尝天然野味。隆冬,大地银装素裹、原驰蜡象,既可山野探雪,静观四季轮回;又能独钓寒江,品读诗意人生。 黄河丹峡全貌 黄河丹峡,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北21公里黄河岸边,地处豫晋两省五县交界处。省级地质公园,整条峡谷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从谷底到崖壁全成红褐色。12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丹峡正是沧海桑田的有力见证,现在峡谷还能看到当年海洋波浪冲刷留下的石印。 峡谷呈“V”字形,长8公里,宽2—30米,海拨落差200—600米;谷内怪石林立,峭壁千仞,古树参天,飞瀑湍急,气温恒定,四季如春。主要景点有天然壁画、双龙戏珠、七星石、神猴望月、守谷雄狮、石人山、神女池、一线天、千层崖、钟乳石、擎天柱、骆驼峰、情人谷、仙女洞、水帘洞、官印台、地质天书、以及由黑虎潭、黄龙瀑组成的八潭八瀑等自然景观;波纹石、树模石等罕见化石;大黄河漂流、黄河游船、滑索、高空飞车、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黄河丹峡,汇集了奇山、怪石、险谷、清溪、深潭、密林等多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是我国北方一道亮丽的风景。 初春,两岸山花烂熳、五彩斑斓,既可登船泛舟,远眺桃花夹岸;又能击水搏浪,近观春水微澜。盛夏,谷内清凉幽邃、溪流潺潺,既可飞石跃瀑,体验激情漂流;又能避暑消夏,修身养性。秋天,满山枫叶似火、野果飘香,既可登高望远,涉猎缤纷秋色;又能置身密林,品尝天然野味。隆冬,大地银装素裹、原驰蜡象,既可山野探雪,静观四季轮回;又能独钓寒江,品读诗意人生。 第十七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前夕,黄河丹峡多策并举,强力打造黄河大漂流品牌。 黄河丹峡位于小浪底库区西段,景色壮美。5月1日,景区成功开辟了大黄河漂流项目,使游客既能享受到搏水击浪、游览观光的休闲养生漂,又能在黄河古河道感受刺激惊险的激情漂流。为给黄河旅游节献

黄河大合唱故事背景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 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每个乐章的故事背景: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乐章的《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母亲河的赞美。这一乐章由三个乐段构成。开始乐队奏出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的引子,这就是这一乐章的主题,显示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内心热情的赞美。这里唱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曲折婉转,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幅员辽阔。第二段从“啊、黄河”开始,进入一个热情澎湃的音乐段落,这里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及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接着又来了一个“啊、黄河”。这是一个激情的甩腔,音乐上更加热情昂扬。似乎在说,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我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誓与外敌斗争到底。此时音乐到达高潮。跟进来的第三个“啊、黄河”使音乐进入第三乐段,这时音乐变成4/4拍,气息宽广,像黄河一样奔流而下。这个章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但又将黄河形象地比作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这里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原来是由三弦伴奏,后来改为有琵琶伴奏。这个乐章,冼星海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的音调素材,讲述了民族的灾难,也歌颂民族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但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在音乐会上很难听到这一乐章了,因为考虑到演出效果,常常被省略! 第四乐章是《黄水谣》,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段展现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音乐十分流畅,也显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绪急转直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段表现日寇入侵中国,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但在情感上则变得压抑和悲凉。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第五乐章是《河边对口曲》,是一个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整个乐章是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这里作者借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