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探究题[001]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探究题[001]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探究题[001]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探究题[001]

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

一、常见题型

1.对物质在反应后的产物做出合理的推断并设计实验验证

2.实验过程中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仪器的选用和连接、装置有无缺陷作出判断

3.由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

1.哪怕物质从未见过,但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课堂提及过的;实验原理也可能在自己所学

反应式中找到相似处。因此必须课堂上的知识不能落下,且要及时复习所学知识

2.仔细抓住题干、资料、探究目的三大点。探究目的能清晰做题过程,始终抓住这条主线不

动摇。因为探究题多是未知物质探究,因此题干和资料是解题突破口(重抓给出的未知物性质、相关反应原理)

3.注重积累和过程素养培养。探究题综合性强,研究广泛。所以不能一成不变用一个思路去

解决问题。因此要主动多加积累这种题型,学到一种新方法马上做好笔记。最好把每次考试

的实验探究题都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试题、答案、解决思路)

三、典例分析

【例1】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因其低毒、含氮量高,俗称“蛋

白精”。不法分子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而加入三聚氰胺,导致发生婴幼儿泌尿结石

病例。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通过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探究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1)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即以尿素[化学式CO(NH2)2]为

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380℃至400℃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

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NO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棕色NO2气体。

【提出问题】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根据资料及反应物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可能是:

①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二氧化碳和氨气(NH3)

③二氧化碳和氮气④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填序号),理由是。【设计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模拟制取三聚氰胺,并验证猜想。

【实验现象和分析】

(1)A装置的作用是。

(2)实验时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证明生成了,同时看到D中现象,

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3)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例2】已知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

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以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2O、SO2和CO2.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①CO2、S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③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④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蓝色胆矾.

【实验探究】用以下A-D四个装置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1)本实验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如下图所示三种装置中的装置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为了验证三种产物,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整套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顺序是(按导管口连接的先后顺序):发生装置导管口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装置D中的无水CuSO4变为蓝色,由此得出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同时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装置C中品红溶液(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品红溶液(I)褪色,说明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说明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本实验提出的猜想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① 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 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④ 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

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氨气(NH3)。

【问题探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是_____;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

③根据装置II,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a.称量装置D。b.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其正确顺序为(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例4】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某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蚁酸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1.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2.该酸与火碱中和的反应方程式为:HCOOH+NaOH ===== HCOONa+H2O

3.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4.碳酸钠和氯化钙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5.白色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蓝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碳酸钙加入到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猜想】①小芳同学猜测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②小明同学猜测生成物是水和___________。

两位同学都认为有水生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实验]为了确认蚁酸分解的所有产物,两位同学共同设计实验,对仪器进行组装,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接口序号)

【结论】分析实验现象后,证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讨论】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两次用到澄清石灰水,他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

【拓展】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会选择的物质是 。

A .稀氨水

B .食醋

C .苏打水(碳酸钠水溶液)

D .食盐水(氯化钠水溶液)

【例5】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CO 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⑴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9.0 g 氧化铁和1.2 g 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 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 。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 气体;E 处酒精灯的作用

是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 。

⑵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只含有铁;

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

猜想3:含有 ;

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 g ,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 ,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 。

【例6】(宜宾)Mg 与NH 4Cl 溶液反应,除生成MgCl 2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A B C D E 澄清 氢氧化 氯化钯

石灰水 钠溶液 溶液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 ,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 NH 3+HCl =NH 4Cl

② NH 3+H 2SO 4= (NH 4)2SO 4

【实验探究】

(1)假设HCl 不存在。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 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NH3;

②B 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Mg 与NH4Cl 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 ,就能证明HCl 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2015南京)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1)6H 2SO 4(浓)

+2Fe Fe 2(SO 4)3

+6 H 2O +3SO 2↑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且溶于NaOH 溶液中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 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实验室有瓶黑色粉末药品,标签为MnO2,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该药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假设不成立。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__________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延伸拓展】如果是氧化铜中混有炭粉,则图二中C处的现象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中考化学与综合题有关的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2)t1℃时,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水_____g。 (3)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图中_____点(填“a”“b”或“c”)表示。 (4)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剂质量:甲<丙 C 析出固体质量:甲>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答案】乙>甲=丙 25 不饱和 b ABD 【解析】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2)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丙物质20g,所以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25g水;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50g,所以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不饱和溶液,可以用图中b点表示; (4)A、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温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降温后两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与降温前相等,由于没有明确原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其中水的质量,错误; C、由于降温后甲有固体析出,而丙无固体析出,正确; D、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甲降温后是t1℃时的饱和溶液,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甲>丙,错误。故选ABD。 2.下列A→D的实验装置进行合理组合,即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也可制取氧气。

(完整版)初三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催化剂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P :31 Ca 40 O :16 H :1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③⑦ 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 2 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 、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3、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 A ( )与 B ( )反应生成 C (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 、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1:1 B .2:2:1 C .2:1:2 D .1:2:3 4、(2011·娄底)在化学反应 A+B=C+D 中,若 12 g A 与一定量的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8 g C 和 2 g D ,则参加反 应的 B 的质量为( ) A .8 g B .18 g C .28 g D .30 g 5、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 △ A .H 2CO 3 CO 2↑+H 2O B .2H 2SO 3 + O 2 ===2H 2SO 4 光照 C .2HClO 高温 2 HCl+O 2↑ D .CaCO 3 CaO+CO 2↑ 6、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7、2011 年 5 月初,我市某县一副县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C 2H 5OH + 4CrO 3 + 6H 2SO 4 = 2X + 2CO 2↑+9H 2O,反应中红色的 CrO 3 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 X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Cr 2O 3 B 、CrSO 3 C 、Cr 2(SO 4)3 D 、Cr 2S 3 8 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2 B .1∶1 C .2∶ 1 D .2∶3 9、如右下图所示:2 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丙分子和 3 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3 乙 甲 丙 表示 A 原 表示 B 原子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 个乙分子中含有 2 个 A 原子 D. 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反应前) (反应后)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 g 6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 / g ------ 54 37 9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32S Al 、3AlCl 、23N Mg 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2MnO 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2MnO 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2MnO 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2MnO 不溶于水,而KCl 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31KClO g w 和22MnO g w ,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 (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使KCl 溶解; (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3w ; (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 (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的质量共为4w ; (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5w ; (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6w ;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液知识点复习汇总

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但都属于混合物。 溶液大多数为无色,但如:含Cu2+,蓝色、含Fe3+,黄色、含Fe2+,浅绿色。 常见溶液:食盐水、石灰水、稀盐酸等。悬浊液:石灰浆、钡餐、面粉或粉笔灰放入水中、泥浆水等。 乳浊液:牛奶、油水混合物等。 2、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工业上污水的处理,农业上配制农药,生活 中洗洁精能去油污。 注意:汽油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NaOH、纯碱等洗去油污属于化学反应。 3、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通常伴随热量变化。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 水溶液的性质:具有导电性。常见酸碱盐溶液会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水不导电。应用:电解水 一般可用搅拌、振荡、研碎、加热等方法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所用仪器: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浓溶液稀释问题:m浓×w浓= m稀×w稀m水= m稀- 浓 6、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性质(如:油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不同)(内因) (2)溶剂性质(如:食盐在水中和在油中溶解性不同)(内因) (3)温度(如:KNO3在0℃和100℃时溶解性不同)(外因) 7、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NaCl,但还能溶解少量其他溶质如KNO3。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H2化合反应碳、镁、氧化铜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铜和镁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铜,气体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C是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A,所以A是氢气,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碳,由于固体A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确定固体A中一定含有Cu。固体B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残渣C,所以B中一定含有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详解】 (1)由分析知,气体A是H2;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3)由分析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镁、氧化铜。 【点睛】 本题为物质推断题,根据题意涉及可能的四种物质,结合过程图进行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固体中一定有镁;最后的固体B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导出一定含有碳单质,还有固体残渣剩余,有涉及物质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确定氧化铜的存在。因此物质推断题解答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1 / 6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 A .元素种类 B .原子数目 C .分子数目 D .各物质的总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生锈后其质量将 ( ) A .增重 B .减轻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3.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 .3gC 和8gO 2生成11 gCO 2 B .2g C 和4gO 2生成6gCO 2 C .4gC 和5 gO 2生成9gCO 2 D .5gC 和9gO 2生成14gCO 2 4.“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 可发生如下反应:C 4H 10O 3+4O 2=2X+3H 2O ,而导致人中毒。X 的化学式为 ( ) A. C 4H 4O 8 B. C 2H 4O 4 C. C 2H 2O 2 D. C 2H 2O 4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气,据此可知淀 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 .碳、氢 B .碳、氧 C .氢、氧 D .碳、氢和氧 6.碳的某种氧化物中,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8,则该氧化物中碳的化合价是 ( ) A .+2价 B .+4价 C .-2价 D .0价 7.对于方程式 4Al +3O 2 2Al 2O 3的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 .铝加氧气等于氧化铝 B .铝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 C .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 D .4个铝原子和6个氧原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 光 叶绿素 点燃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模拟题-初中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 化学试卷-试卷下载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Fe----56,Cu---64 一、 选择题: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8 3,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A、2 B、8 C、13 D、3 2、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C电子层数D、最外层电子数 3、下列给出的四种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8 B、11 C、10 D、15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5、具有3个原子核,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是() A、HCl B、NH3 C、H2O D、H2S 6、已知56号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其电子数比中子数少 A、56 B、81 C、193 D、25

7、下列化学式中不正确的是() A、ZnSO4 B、ZnO C、CO2 D、AlO2 8、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多2,则该原子是() A、氖 B、镁 C、铝 D、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原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 C、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D、稳定结构是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结构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和氯离子属于同种元素 B、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比相应的原子少 C、氯化钠和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但他们的本质是不同的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11、元素X 的+3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X2O3 B、X3O2 C、2X3O D、O3X2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含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化学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 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 点③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13. 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设计》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李君蕾 教学地位分析: 《广州市201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提出了“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具有初步的条件控制意识,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 、“了解物质的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等化学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考试要求。再结合近三年的《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上传递的精神:近三年都出现了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通过鉴别一些常见的物质,综合地考查了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物质分类的思想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包括制定计划、解释与结论以及书面表达等科学探究要素在内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常规教学中渗透训练和复习阶段进行系统地综合训练,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 2、能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书写实验报告。 3、能针对一个化学问题所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进行优劣可行性的判断,或在多个实验方案中选择符合实际的合理方案,同时对自己的判断做出合理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先让学生尝试解决一道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题目,并进行讨论、评价; 2、与学生共同寻找实验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注意要点、解题策略以及实验原理设计上体现的分类、思维有序性等学科思想方法; 3、在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实 验的设计,并多方面考虑合理性、评价优劣可行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善于动脑、敢于置疑的科学精神,培养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通过对问题讨论、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题

初三化学《溶解现象》测试题 班级座位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家庭中常见的调味品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食盐 C.白醋 D.白糖 2、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蔗糖溶液 B、纯净水C、食盐水D、酒精溶液 3.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葡萄糖注射液 4、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FeSO4 C、CuSO4 D、FeCl3 5.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 A.溶解、计算、称量B.溶解、过滤、计算 C.计算、称量、溶解D.计算、溶解、称量 7.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 A.100g水溶解7.4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B.20℃时,l00g氯酸钾溶液中溶解氯酸钾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 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酸钾7.4 D.20℃时,l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 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10.20XX年元月,我国南方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11 . 50℃时,NH4C1的溶解度为60 g,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 A.3:8:5 B.3:5:8 C.8:5:3 D.8:3:2

九年级化学中考压轴题专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中考压轴题专题复习 [例1] 托盘天平两端分别放有足量等质量盛有稀HCl 的烧杯,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放入 2.65g 32CO Na ,使托盘天平仍保持平衡,应向另一只烧杯中放入铁片多少克? 解析:此题给出的条件是首先天平平衡,向一端加入2.65g 碳酸钠时,放出二氧化碳,当向另一端加入铁片时,放出氢气。很明显放出的二氧化碳和氢气质量不相等。若保持天平平衡,只能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之差等于铁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之差才能使天平两端各自溶液的增重量相等,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用两种方法解题。 方法1: 设放入2.65g 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223222CO O H NaCl HCl CO Na 106 44 2.65g x x g :65.244:106= g x x 1.1106 65.244=?= 设:铁片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则参加反应的铁应当是加入(2.65g -1.1g ),但铁反应生成氢气,故应实际加入铁为)1.165.2(y g g +-才能使溶液增重相等。 ↑+=+222H FeCl HCl Fe 56 2 )1.165.2(y g g +- y y y g g :)1.165.2(2:56+-= 解得g y 06.0= 加入铁片为g g g g 61.106.01.165.2=+- 答:应向另一只烧杯放入铁片g 61.1。 方法2: 5462441064454 106222232?=-??↑++=+m CO O H NaCl HCl CO Na 62 5425626256222?=-??↑+=+m H FeCl HCl Fe 将差值变等量同时扩大反应物的倍数,求碳酸钠和铁在溶液增重相等条件下的质量比。 1 :65.162 56:54106:32=??=F e m m CO Na 设:放入铁片的质量为x 。 32CO Na ~ Fe 1.65 1 2.65g x g x x g 61.1:65.21:65.1== 答:应向另一只烧杯中放入铁片g 61.1。 [例2] 氢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放在空气中加热至全部变为黑色粉末为止,发现加热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铜和铜的最简质量比为______。 解析: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总复习测试题

初三化学模拟考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1-20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下列因素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含硫的煤燃烧后的废气排往空中 B、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C、河岸边淤沙的增多 D、水电站里流经锅轮机后排出的水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铅 B、石墨 C、炭黑 D、木炭 3、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下列各组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H2、CO B、H2、空气 C、CH4、CO D、CH4、CO2 4、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水温高达58℃。经监测分析,该温泉属硅酸盐矿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等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汽车轮胎爆裂 C、生铁铸成锅 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6、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造纸厂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 B、某旅客将鞭炮、汽油等带入火车内 C、未经检验纯度,直接点燃氢气 D、探险队在进入深洞底部前,做了灯火实验 7、人体内胃液的正常PH在0.9~1.5之间,胃酸过多症患者的PH低于正常值.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的是:() A、Al(OH)3 B、CaO C、NaOH D、NaCl 8、在PH﹥7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的颜色呈现()

A、无色 B、白色 C、紫色 D、红色 9、下列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盐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0、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氯化钾KCl B硝酸铵NH4NO3C、磷酸二酸钙Ca(H2PO4)2D、硝酸钾KNO3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给剩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 12、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方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加热B、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加入足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D、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13、以下对科学事实的归纳和总结,你认为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不一定要在溶液中发生B、碱能跟一切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 C、酸能跟所有盐起反应D、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氢气 14、某电镀厂排出的酸性污水中,含有有毒的Cu2+,欲除去Cu2+,并降低其酸性,加入适量下列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碳酸钠 B、生石灰 C、氯化铁 D、铁粉 15、要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B、Cu、FeCl2溶液、ZnCl2溶液 C、Zn、FeSO4溶液、CuSO4溶液C、Fe、Cu、Zn(NO3)2溶液 16、跟水和盐酸都不反应,但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A、铜片 B、铁丝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铜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设计》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李君蕾 教学地位分析: 《广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提出了“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具有初步的条件控制意识,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了解物质的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等化学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考试要求。再结合近三年的《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上传递的精神:近三年都出现了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通过鉴别一些常见的物质,综合地考查了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物质分类的思想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包括制定计划、解释与结论以及书面表达等科学探究要素在内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常规教学中渗透训练和复习阶段进行系统地综合训练,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 2、能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书写实验报告。 3、能针对一个化学问题所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进行优劣可行性的判断,或在多个实验方案中选择符合实际的合理方案,同时对自己的判断做出合理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先让学生尝试解决一道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题目,并进行讨论、评价; 2、与学生共同寻找实验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注意要点、解题策略以及实验原理设计上体现的分类、思维有序性等学科思想方法; 3、在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实验的设计,并多方面考虑合理性、评价优劣可行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善于动脑、敢于置疑的科学精神,培养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通过对问题讨论、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增强协作精神。 4、通过对一些简单探究实验的设计,增强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 1、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2、对实验方案进行合理评价; 3、正确用科学语言表述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分析实验是否 合理、可行。 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1]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点燃 2CO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 氧化剂: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高温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高温

备战中考化学——综合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如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若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该装置需改进的一处是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备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填“a”或“b”,下同)相连,若C装置中充满水,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相连。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欲得到一瓶干燥的氧气,应在B和C间连接一个装有________(填药品名称)的装置。 (5)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若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________。 【答案】酒精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CaCO3+2HCl=CaCl2+H2O+CO2↑b b 2H2O22H2O+O2↑浓硫酸试管中的液面上升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需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若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该装置需改进的一处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CO2气体,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b相连;氢气难溶于水,氢气的密度小于水,若C装置中充满水,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b相连;(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欲得到一瓶干燥的氧气,应在B和C间连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装置。 (5) 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液面上升;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若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

初三化学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农场种植的小麦生长迟缓。针对这中情况,小麦结实期应施用的磷肥是( ) A.NH4HCO3B.Ca(H2PO4)2C.K2SO4D.CO(NH2)2 2.下列做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用大量亚硝酸钠(NaNO2)腌渍食品B.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C.用纯碱制取少量烧碱D.用胆矾对饮用水杀菌消毒 3.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A.白酒B.食醋C.烧碱溶液D.碳酸钠溶液 4.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酸二氢钾也可用作复合肥料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氧化物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氢气D.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为十4价 5.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山东某些企业在生产“龙口粉丝”时添加化肥碳酸氢铵和氨水,以达到增白效果,但这两种物质均可转化成致癌物。这两种化肥属于:()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6.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 ) A.氯化钠氯化钙B.氯化钠氯化镁 C.氯化钠醋酸钙镁D.尿素硝酸钙硝酸镁 7.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而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 ) A.候德榜 B.张青莲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8.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A.生石灰、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 D.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 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时,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①加入过量稀硫酸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③蒸发、结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K2SO4(K2CO3) B.铁粉(Fe2O3) C.NaCl(Na2CO3) D.银粉(铜粉) 10.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资料

第六单元知识归纳 课题1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点燃 2CO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反应)【氧化铜是黑色,铜是红色】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夺氧的物质称为还原剂,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失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有氧化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高温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固体加热型,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固液不加热型,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 高温

初中化学压轴题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压轴题答题技巧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