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复习

1.1.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复习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国音乐大约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先秦为代表的雅乐时期,唐宋时期的燕乐时期和宋元以后的戏曲音乐时期,这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三个大阶段。除了雅乐、燕乐、戏曲音乐三大音乐形式外,中国还有许多民间音乐,分为三大类:民歌、民间器乐音乐、曲艺……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公元前11C以前)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山西万泉荆村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骨哨、陶埙,有的已可吹奏由两、三个音构成的简单旋律,同时还有鼓、磬、侖等打击乐器和管乐器。

第二章、周秦时期(公元前11C—公元前206

年)

1、西周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

2、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乐器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候乙编钟,全套共六十四枚。由于乐器品种增多,出现了“八音”分类法,即按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3、十二律的名称初见于《国语》,它们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音乐理论是总结音乐实践的经验而得,但反过来又可进一步指导实践,三分损益法(又称五度相生法、隔八相生法)十二律理论,对于音阶构成、乐器制造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5、礼乐制度:周王朝汲取商朝灭亡的教训,为巩固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认为“礼”可以分别贵贱等级,“乐”则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维护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从而有效地统治人民。

例如(赏乐时):天子--八佾之舞(8*8)诸侯--六佾之舞(8*6)

大夫--四佾之舞(8*4)

士---二佾之舞(8*2)

大夫季桓因搞八佾之舞。孔子曰:“季乐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熟不可忍也!”反映当时礼乐的等级制度。意义:积极—重视音乐教育,建立了中音史上第一所皇家音乐学校—大司乐,编制1463人。

消极—乐——礼:缺乏艺术性(乐受礼的管制)

6、音乐思想:争论的焦点--(1)音乐的功用(2)倡乐、非乐

(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肯定(1)音乐有功用(2)提倡音乐

(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提倡音乐)孔子曰:“移风易俗,善莫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二)墨家:墨子的观点(1)否定音乐的功用(2)反对音乐

(代表小生产者)墨子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歇”。

(三)道家:老子、庄子的观点(1)否定音乐的功用(2)反对音乐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爽--不适)

第三章、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589年)

1、汉魏南北朝的乐府音乐,主要有相和歌、清商乐和鼓吹乐三大类。

2、《碣石调幽兰》是我国最早留存的琴曲古谱。

3、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但是我国与中亚、西亚、印度及欧洲相互往来的友谊之路,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印度恒河流域文化、阿拉伯两河流域文化和古希腊文化连接起来,对我国汉、唐音乐文化的发展兴盛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4、宫廷音乐:(1)雅乐衰败:战乱、雅乐僵化(2)俗乐重视:丝绸之路,乐府(音乐学校)

5、乐府:定义~机构含义--秦.汉代皇家

音乐机构的名称,是音乐史上自“大司乐”之后的第二所学校。

体裁含义--后人把乐府官署所采制的歌谣以及模仿乐府风格的作品统称为“乐府”(职能:是采编)。

6、音乐思想:嵇康---三国(魏)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声无哀乐论》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弹琴忘忧,琴诗可乐”)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年—960

年)

1、隋初置七部乐,即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唐伎。炀帝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为九部,太宗时又加入高昌乐,为十部。

2、宫廷音乐——繁盛的燕乐――定义~是唐代宫廷宴会中所用的一切音乐的总称,是一种以汉族音乐为主,吸收了各族民间音乐丰富养分的抒情性质的音乐。

3、燕乐大曲:集歌,舞、器乐为一体的大

型歌舞形式。

散序:散板,器乐段落(独立的器乐演奏部分)

中序:慢板,以歌为主,有舞或无舞。

曲破:慢起渐快,以舞为主,有歌或无歌。(如:《秦王破阵乐》--李世民) 4、宫廷音乐机构:

大乐署--1万多人,音乐教育鼓吹署--鼓吹乐(仪式)

教坊--歌舞表演黎园--唐玄宗设立,是演奏燕乐大曲的“器乐”。

5、拉弦乐器的产生:奚琴、轧筝,用竹片擦奏。

[远古:打击乐的产生八千年前:吹管的产生西周:弹弦(古琴)的产生]

第五章宋辽金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

年)

1、宋元时期,为适应城市人民的文化需要而兴起的戏曲、曲艺等市民艺术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在一些瓦市、勾栏里,经常表

演着各种音乐歌舞和戏曲节目,如杂剧、院本、南戏、傀儡、影戏、唱赚、诸宫调、鼓子词、小唱、散乐等。

2、诸宫调:诸宫调是继承缠令、缠达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大型说唱形式。一部诸宫调通常由若干套曲、支曲单唱、支曲迭唱或加尾声等几种曲式单元所组成,各曲式单元之间插以说白以为联系,每一曲式单元中所用曲牌都是同宫调,但各单元又用不同的宫调,大概诸宫调即因此得名。

诸宫调约起源于北宋,发展盛行于南宋、金、元,首创诸宫调形式的为泽州艺人孔三传,他于崇宁、大观(1102—1110)年间尚在汴京勾栏里献艺,并编写过不少关于传奇、灵怪之类的唱本,但均未流传下来。现存完整的唱本只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并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曲谱被收录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中,另外还有留下残本或残曲的《刘智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和《豫州城双渐赶苏卿诸宫调》等。

诸宫调的伴奏乐器,早期以鼓、板、锣为主,有时加笛子,与唱赚相似,后来可能因女艺人增多,乃加用琵琶等弦乐器,故明人亦有称诸宫调为“搊弹词”的。

3、宋金杂剧、院本到宋末元初已发展为空前成熟的戏曲形式,元代特别著名的剧作家及作品有关汉卿的《窦蛾冤》、《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等。(北宋“杂剧”是戏曲形成的标志。)

4、宫廷音乐萎缩的标志:摘遍(原因:战乱)——到宋代虽然仍袭用唐代的燕乐,但燕乐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曲已经不能全部演出,只能描绘其中某一部分,这种现象叫摘遍。

第六章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2年)1、明朝音乐理论家朱载堉于1584年发展了他精心研究的“新法密率”(十二平均律)理论及其详细计算方法,在音乐文化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2、传奇剧的音乐各地不一,影响较大的有所

谓“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3、清代中叶,戏曲音乐家叶堂(1736—1795年)编订出版了《纳书楹曲谱》,这是最早由专业作家写定的供实际演出的谱本。

4、清初以来,梆子腔在各地已形成多种流派,主要有同州梆子、蒲州梆子、上党梆子、山东梆子、四川梆子等,其音乐风格都有高昂激越的特点。

5、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它由清初乱弹的另一代表声腔--皮黄腔发展演变而来,皮黄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系,它们原是各自独立的声腔。西皮由秦腔传至湖北逐渐演变而成;二黄则产于安徽,由吹腔演变而成,它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安庆”徽班带入北京,与梆子、昆、高腔等同台演出,受到群众的重视,其后道光年间(1821-1850)湖北艺人王洪贵带班到京,使徽、汉的二黄、西皮进一步合流,从而产生了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的京剧。初时,各地演员在唱腔风格上还不大统一,直到同

治、光绪年间,还可分为三派,一是徽派程长庚,一是汉派余三胜,一是京派张二奎。后来谭鑫培汇合三派的长处而加以融合,才使京剧进入了成熟阶段。(这期间的主要剧目有《卖马》、《打金枝》、《定军山》、《群英会》、《战长沙》、《文昭关》、《空城计》、《李陵碑》、《完壁归赵》、《徐策跑城》等。大都属于历史传统故事。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而日益关心国家大事和爱看有关国家兴亡的历史戏的思想情绪。)京剧在光绪年间进入盛期,特别是在许多名角相继到上海演出以后,那里成为京剧走向全国的一个中继站,渐成遍地开花的局面,从而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而上海这样五方杂处、各种新的文化影响较多的环境,又促使京剧出现新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富有创新精神的所谓“海派”京剧。(其中,特别是汪笑侬(1858-1918)编演了许多抨击时政、宣传爱国的新戏,他为了表现忧国忧民的激愤感情;根据自身嗓音条件,别创悲愤

慷慨的新腔,颇有特点。)

6、明清时期,民间歌舞十分丰富多样,有花灯、采茶、秧歌、花鼓、连厢、跑旱船、狮子、龙灯、竹马灯等等名目,音乐都是民间小调,如《采茶调》、《对花》、《观灯》、《绣荷花》、《放风筝》之类。

7、最早刊印的一部较有系统的琴谱集是朱权编的《神奇秘谱》。

8、明清民间器乐主要有鼓吹、丝竹、弦索、清锣鼓等形式,其中以鼓吹形式最为普遍。

9、名词解释:学堂乐歌

鸦片战争以后,西洋音乐开始大量输入。清廷于1902、1903年颁布和重订学堂章程,这时学堂才逐渐普遍建立,同时逐渐开设了音乐课。初设的音乐课,除通常叫着“唱歌”外,又称“乐歌”。(民国成立后,1912年教育部通令将“学堂”改称“学校”。而这时的音乐课,小学叫着“唱歌”,中学、师范学校仍称“乐歌”,直到1923年以后,“乐歌”一词方逐渐不用。)

学堂乐歌的内容,主要有:反映人民要求

“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的;宣传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学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旧习的。此外,还有不少乐歌是配合学校生活,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的。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学堂乐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认识和愿望,同时也符合当时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因而受到进步群众的欢迎。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用我国民间曲调填词的乐歌为数不多,由作曲者自作曲调的乐歌则更少)。

学堂乐歌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可以说明它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者文化最初的重要发展,它不仅对当时社会改革发挥了一定宣传教育作用,而且对于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沈心工所编写的乐歌大部分是儿童歌曲。

11、李叔同的《春游》是一首三部合唱曲,也是我国现在知道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曲。

1906年他在日本独立创办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第七章、“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公

元1912-1949年)

1、我国最早的一本革命歌曲集《革命歌声》汇编了《马赛曲》等十五首优秀的革命歌曲。

2、大同乐会的前身为创建于1918年的“琴瑟乐社”,1920年改称“大同乐会”,其乐队演奏柳尧章根据传统乐曲改编的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及《将军令》、《月儿高》、《妆台秋思》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华彦钧(1893--1950)尤以二胡、琵琶为最,二胡曲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

4、1920——1927年间的音乐专业教育机构主要有北京女高师音乐科、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艺专音乐系和上海专科师范音乐科。

5、1927年夏,肖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是我国最早的一

所体制较完备、规模较大和独立设校的音乐教育机构。

6、肖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曲》是一首我国最早的、完整的钢琴曲和管弦乐曲。

7、刘天华(1895—1932)作品有二胡独奏曲《苦闷之讴》、《光明行》等十首。

8、王光祈是我国第一个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音乐史的,也是第一个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和论述的。

9、黎锦晖擅长儿童音乐作品。

10、黄自的《长恨歌》是我国近代创作中第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11、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是我国近代歌剧创作中第一部反映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作品。

12、《白毛女》的诞生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新歌剧发展的基础,在它之后,相继出现了《刘胡兰》、《赤叶河》、《王秀鸾》、《王贵与李香香》等一系列新歌剧。

补充:名词解释:六代之乐、诸宫调、乐府、.

十部乐、朱载堉、弹词、秧歌剧

论述题~1.试论先秦时代各种不同音乐思想的论争。

2.试论《声无哀乐论》的音乐思想。

3.请简述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4.试论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5.谈谈《黄河大合唱》的音乐风格和价值。

6.浅谈你最喜欢的一位中国音乐家的艺术精神。

中国音乐听力部分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

本文由老实总输在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 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五年制)音乐专业中外音乐史与欣赏教学大纲(五年制)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中外音乐史是高职音乐专业必修的音乐基础课程。它是一门概要的学习、了解中国外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传统和遗产的音乐史论课程。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开阔艺术视野,使之对中外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专业学习、艺术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本课程把原来传统教学中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内容加以整合,使学生对音乐史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尤其是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理解的更为深入。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二、课程内容、目的、要求(一)中国音乐简史部分1、教学内容:原始社会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起源和远古音乐的状况。(2)、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2、教学内容:先秦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1)、对先秦音乐的主要内容作以了解。(2)、先秦历史作以简介。3、教学内容:秦、汉、魏、晋、南北朝。教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了解何承天的<<声无哀乐论>>。(2)、理清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延续和创新。4、教学内容:隋、唐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隋、唐音乐及历史的辉煌,并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对唐代大曲重点介绍。5、教学内容:宋、元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1)、对中国戏曲音乐作重点掌握。(2)、各个戏曲门派代表人物着重介绍。6、教学内容:明、清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明、清音乐概况。7、教学内容:中国近代、现代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堂乐歌。(2)、了解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同。8、教学内容:中国现代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是对器乐创作和音乐社团的了解。9、教学内容:五、六十年代的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五、六年代的代表作曲家、作品。10、教学内容:七、八十年代前后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七十年代社会现状从而理解当时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对歌剧、合唱作重点介绍。(二)外国音乐简史部分11、教学内容:古希腊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西方古典音乐的产生和特点。(2)、与中国同期音乐相比较。 12、教学内容:中世纪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世纪,及其中世纪音乐的主要特点。(2)、对中世纪建筑、绘画作以介绍。13、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及巴洛克时期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1)、主要掌握文艺复兴代表作者。(2)、通过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领域、美术领域出色人物加深对音乐领域的理解。(3)、掌握巴洛克的器乐、声乐主要作者。(4)、重点介绍巴赫和亨德尔。14、教学内容:维也纳古典乐派。教学要求与目的:(1)、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作品重点介绍。(2)、理清三个代表人物作品风格的延续和创新情况。15、教学内容: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教学目的与要求:(1)、用马列主义方法论掌握浪漫乐派的代表作曲家。(2)、重点介绍舒曼、肖邦、李斯特。(3)、通过学习民族乐派作曲家,学习他们的民族情怀和爱国品质。16、教学内容:二十世纪音乐。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二十世纪音乐。三、教学课时安排与分配总学时量64 学时。理论教学32 学时、实践教学共32 学时 理论教学32 学时 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教学内容原始社会音乐先秦音乐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音乐宋、元音乐明、清音乐中国近代、现代音乐中国现代音乐五、六十年代的音乐七、八十年代前后音乐古希腊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及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乐派与民族

中国音乐简史自考卷 复习资料 (新)

中国音乐简史自考卷复习资料 1、我国古代最早的乐器是钥。 2、以“渊鱼出听”而流传于世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演奏家是瓠巴。 3、舜帝时的代表性乐舞是《大韶》,被孔子称赞道:尽善尽美的乐舞节目。 4、《史记》所述:“击瓮叩缶,真秦之声”,表明我国古代乐器来自于秦国。 5、黄帝时期的代表性乐舞是云门。 6、在六代乐舞中歌颂大禹治水有功的乐舞是大夏。 7、“弦歌”包含在雅乐这种音乐形式中。 8、西周时期,常用于士大夫乡饮酒礼中的“弦歌”,又称为小雅。 9、以“声振林木”而流传于世的战国时期歌唱家是秦青。 10、宋元的城市小曲已完全转向了以长短句为主的形式,在文学史上称为词。 11、歌颂周武王伐纣有功的乐舞是大武。 12、相传首创“唱赚”这一说唱音乐的是南宋艺人张五牛。 13、继承缠令、缠达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大型说唱形式是诸宫调。 14、明清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是桃花扇。 15、杂剧每折的主唱角色有一个。 16、在元杂剧兴起之前,浙江永嘉地区流行着一种民间戏曲,称之为“永嘉杂剧”,又叫南戏。 17、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理论及其详细计算方法,在音乐文化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是朱载堉。 18、“鼓琴而六马仰秣”,是春秋时代人们对;伯牙琴技的赞扬。 19、在楚汉战争其间,刘邦在一次战役中采用了四面楚歌的战术,巧妙取胜。 20、在隋唐九、十部乐中,坐、立部伎都属于民间俗乐。 21、在宋代,自己作词并谱曲的称为自度曲。 22、《海青拿天鹅》是我国创作于元代的一首琵琶曲。 23、我国远古朱襄氏时,有一位名叫士达的人,制作了五弦乐器,叫瑟(五弦之瑟)。 24、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印象的歌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娥。 25、公元前196年,刘邦在家乡与父老乡亲欢聚时即席所做的一首歌是大风歌。 26、在汉代乐府中担任协律都尉、掌管音乐事务的是李延年。 27、唐代管理俗乐的机构称为教坊机构。 28、唐代与“大曲”结构一样的歌舞形式是法曲。 29、著名琴曲《醉渔唱晚》的作曲者是陆龟蒙 30、唐代有一部以兰陵王的故事为题材的歌舞大曲,叫做代面。 31、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 32、在首创“三分损—六十律”的是京房。 33、我国明代音乐理论家朱载堉于1584年研究发明的音律名称是新法密律。 34、民歌《四月里石榴火样红》反映的内容是太平天国革命。 35、单弦牌子曲流行于北京地区。 36、昆曲《牡丹亭》的剧作者是汤显祖。 37、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赞扬秦青的歌声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8、唐代的歌舞大曲是由一些带独立性的歌曲连缀而成。 39、宋代,先作好歌词,再由乐工另配新曲的,当时称为度曲。 40、“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

1.1.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复习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国音乐大约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先秦为代表的雅乐时期,唐宋时期的燕乐时期和宋元以后的戏曲音乐时期,这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三个大阶段。除了雅乐、燕乐、戏曲音乐三大音乐形式外,中国还有许多民间音乐,分为三大类:民歌、民间器乐音乐、曲艺……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公元前11C以前)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山西万泉荆村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骨哨、陶埙,有的已可吹奏由两、三个音构成的简单旋律,同时还有鼓、磬、侖等打击乐器和管乐器。 第二章、周秦时期(公元前11C—公元前206 年) 1、西周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

2、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乐器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候乙编钟,全套共六十四枚。由于乐器品种增多,出现了“八音”分类法,即按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3、十二律的名称初见于《国语》,它们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音乐理论是总结音乐实践的经验而得,但反过来又可进一步指导实践,三分损益法(又称五度相生法、隔八相生法)十二律理论,对于音阶构成、乐器制造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5、礼乐制度:周王朝汲取商朝灭亡的教训,为巩固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认为“礼”可以分别贵贱等级,“乐”则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维护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从而有效地统治人民。 例如(赏乐时):天子--八佾之舞(8*8)诸侯--六佾之舞(8*6) 大夫--四佾之舞(8*4)

讨论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戏歌”

讨论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戏歌” 1 “戏歌” 1.1 “戏歌”的概念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戏歌”是一种由戏曲和歌曲组合而成的音乐形式,它表现出当代声乐作品的新面貌。“戏歌”是戏曲元素与歌曲形式有机结合的产物,体裁属于歌曲范畴。这种音乐体裁的特殊之处体现在将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现当代音乐相结合,既有中国戏曲的味道又有现代化的演唱特色。由于我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情节浓厚,又经过百年沉淀,与现当代歌曲合二为一使其既具有艺术性和通俗性,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内容与情感诉求,又能达到传播我国传统艺术的目的。 1.2 “戏歌”的由来 我国戏曲的发展具有历史性。在宋朝时期,戏曲产生了较为正式的演唱形式,经过元、明、清的发展,逐渐形成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等四大声腔。发展至今,已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完整演唱体系。由于戏曲种类的多样性、地域性也划分出多种曲目类型: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花鼓戏、越剧等。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文化氛围的特殊性,戏曲音乐作曲家开始尝试用戏曲的音调和声腔谱写毛泽东诗词,把提炼出来的戏曲元素运用在歌曲的独立创作中,可以说当时所进行的创作可称为“戏歌”的开端。文革结束后,我国音乐文化也日渐复苏,民族歌剧的创作在传统唱腔的借鉴中上升到更广阔的视野,从世界各民族的音乐特点以及通俗歌曲的演唱范例中汲取营养,涌现出《原野》、《党的女儿》等多部民族歌剧,创作走向多元化。80 年代,脱离了民族中国的传统音乐内涵丰富、韵味深远。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一种新的音乐现象及创作类型,将中国传统戏曲声腔与现当代音乐创作相结合进行演唱,使戏曲元素运用于民族声乐作品或流行音乐中,即“戏歌”。它成为了我国音乐文化中的一个新兴艺术形式,不仅促进我国音乐形式的创新与发展,也丰富了中国作品的演唱方式,展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魅力。 2 戏歌的代表 2.1 “京歌” 京剧元素与歌曲结合的音乐形式被人们称之为“京歌”。京剧的形成在1840

中国音乐史(1)

1.我国音乐有约八千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骨笛三十多只,历史最早的至今约九千年晚期的至今约八千年,有的还能吹出像河北小白菜这样的曲调.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发现的骨哨比舞阳骨笛晚一两千年,另考古出土大量的古埙,其中最早的为六千多年.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一只距今约五千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这是我国乐舞有悠久历史的确证. 1.1古歌与古乐舞:原始音乐的形势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比较大型的乐舞相传有皇帝的<云门>尧的<咸池>流传下来的有舜的<箫韶>夏的<夏>商的< >等。 2.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八种乐器的名称。 远古:骨笛,骨哨.夏代乐器主要有石磐,陶埙,掏铃等,商代青铜铸造类有铜鼓及钟,镛,还有玉磐等。 3.我国音节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 商代音乐文化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音节的观念已经成熟。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在河南舞阳骨笛之后近五千年的晚商时期,才有可能肯定存在五声七声音阶,以至半音关系的实证 4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那些成就? 特点: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西周衰落后,礼乐制度受到冲击,在春秋末期形成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古乐的衰微,新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成就:1、这时期产生的专业化乐人称作伶人、乐正、大师、小师等。 2、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3、乐器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4、这时期已形成调、调式、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乐理观念。 5、西周时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 6、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5周代有哪几种重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 大型乐舞,小舞,民间乐舞,四夷之乐,宗教性的乐舞 5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他们与音乐有什么关系?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孔子曾以他作为音乐教材向弟子传授。今存诗经305首,分为风(基本上是北方民歌)雅,颂多半为古老的祭歌和舞蹈)屈原的作品收入楚辞中,这部书大部分是可唱的歌词,是楚风的重大发展,其中《九歌》《离骚》《天问》都是很好的歌曲。6什么是八音?每类举出两种乐器 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为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八音分为金(钟,镛)石(磐,鸣球)土(埙,缶)革(鼓,建鼓)丝(琴,瑟)木(椌,木兄)匏(簧,笙)竹(萧,管)。 *7儒家的音乐哲学、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乐记》是一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内容:1、就音乐的产生提出了物动心感的命题,即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是我国最早对音乐产生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理论概括。它指出了诗歌、音乐表现感情的特征,具有唯物论的认识因素。2、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提出所谓“乐统同,礼辨异。”乐的特点是“和”,目的在于和同,即通过音乐歌舞的演奏,使不同的人在感情上相容。礼的特点是异,目的在于辨异,即通过各种不同的具体的文饰等规定,把贵贱上下亲疏等界限区别开来。礼主敬,是一定理智的表现:乐主外,是一定情感的表现。礼乐的结合,即情理的统一。 8.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哪几种音阶?十二律是什么?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引言概述: 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本文将从琵琶的起源、演变、不同流派以及现代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一、琵琶的起源 1.1 早期形态:最早的琵琶是由两片贝壳、木材等制成,形态简单。 1.2 源自外来乐器:琵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1.3 与中国文化融合:琵琶在中国的发展中,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音乐体系。 二、琵琶的演变 2.1 唐代盛行: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黄金时期,琵琶成为宫廷和文人雅士的最爱。 2.2 宋代变革:宋代琵琶经历了音域扩大、琴弦增加等变革,琵琶的演奏技巧 也逐渐丰富。 2.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琵琶逐渐成为民间音乐乐器,琵琶曲艺在民间广泛 传播。 三、琵琶的不同流派 3.1 北派琵琶: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琵琶流派,强调技巧和音乐性。 3.2 南派琵琶:以苏州为代表的南方琵琶流派,注重细腻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3.3 四大名琴:琵琶历史上的四大名琴分别为“泛音琵琶”、“月琴”、“莺莺琴”和“薄胎琵琶”,各具特色。

四、琵琶的现代发展 4.1 乐器制作技术的进步:现代琵琶在制作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音质更加 纯正。 4.2 融入现代音乐:琵琶逐渐融入现代音乐,与其他乐器合奏,创造出新的音 乐风格。 4.3 国际影响力:琵琶在国际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之一。 结语: 通过对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到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重要 地位。它的起源、演变、不同流派以及现代发展都展示了琵琶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希望在未来,琵琶能够继续传承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妙的音乐。

古琴曲林钟意的解说

古琴曲林钟意的解说 一、古琴曲林钟意的背景介绍 古琴曲林钟意是我国古代传统乐器古琴的一首名曲。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1 古琴的介绍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起源于约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被誉为中国音 乐的祖先。它以七弦为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称为”文人之琴”。 1.2 林钟意的意义 林钟意又叫作《阳关三叠》,是古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这首曲子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由明代乐师杨子柳所创作。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旋律,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古琴曲林钟意的演奏技巧 2.1 指法技巧 古琴的演奏主要依靠双手的指法来完成。常见的指法有”按弦”、“滑弦”、“勾弦”等,通过不同的指法组合和运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和表现力。 2.2 手腕运动技巧 古琴演奏中,手腕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手腕的灵活运动,可以产生丰富的音色变化,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同时,手腕的运动也需要注意力的控制和配合,以保证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3 演奏细节 古琴演奏中,细节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于每个音符的强弱节奏、音色和延音的处理等,都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技巧,以确保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三、古琴曲林钟意的音乐特点 3.1 音色 古琴的音色柔和宽广,悠长而深沉。林钟意作为一首代表作品,其音色更是具有独特的特点,以其深沉、悠远的音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 旋律 林钟意的旋律曲调简单而富有韵律感,能够通过简单的音符组合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想象和感受。在演奏过程中,通过音符的连贯和转折,使整个旋律更加流畅和动听。 3.3 表情与感情 林钟意的演奏中,表情与感情的处理非常重要。演奏者通过对音符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曲目更加具有个性化的表达和魅力。 四、古琴曲林钟意的艺术价值 4.1 文化内涵 古琴曲林钟意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广为人知。它既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也是传统音乐艺术的珍贵瑰宝。通过演奏林钟意,不仅可以了解古琴文化的底蕴,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魅力。 4.2 情感沟通 古琴曲林钟意的演奏,可以通过音乐语言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演奏者通过对音乐细节的处理和情感的表达,能够引发听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带给人们心灵上的享受和震撼。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1关山月 |人音版 (2)

课题:古琴 教材分析: 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古风新韵》之《古琴》。古琴是中国文化艺术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积淀最深厚的国粹艺术。从伏羲氏削桐为琴至今,先辈们留下了三千多首琴曲以及完整的琴学理论,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琴学体系。通过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母语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设计思路: 古琴是中华历史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乐器,由于它一直被当作帝王文人的专利,与人民大众相距较远。针对这一现象,《古琴》这一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古琴所要表达的音乐文化内涵。因此,本设计不仅定位在对古琴琴曲、琴歌的学习,还包括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探究,并进一步寻找其文化中音乐本身的价值。本设计首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琴的资料;其次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探究的环境,做到以学生为本;再次,整合教学内容把内容分为:(1)认识古琴;(2)感受古琴;(3)表现古琴;(4)拓展延伸四大模块,使学生在认识、欣赏、交流、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琴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欣赏琴曲、学唱琴歌,了解古琴的音色、琴曲的音乐内涵,

感受和体验琴歌的艺术魅力。 3、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创编音乐情景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感受古琴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学习琴歌的独特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欣赏古琴独奏曲《关山月》音乐片段。 二、导入: 导言:1977年,美国科学家从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文明中选择了部分音乐作品,代表地球文化的精华,刻成一张唱片搭载在“航行者号”太空船上,发往浩淼的太空,作为人类的使者去寻求“宇宙间的知音”。被认为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的古琴曲《流水》即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伴随着深沉而浑厚的旋律走进古琴的世界,去揭开这一吉老乐器神秘的面纱。 三、新课教学: (一)认识古琴 1、讲一讲: 古琴自产生以来,就与历代的文人雅士结下了缘,有关古琴的传说和美谈己使它的艺术价值超过了一般乐器。下面请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关于古琴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从学生现有的文学经验入手,通过语言表述来感悟音乐文化,使学生有进一步挖掘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愿望。)

中国七声燕乐调式的曲目

中国七声燕乐调式的曲目 1.引言 1.1 概述 中国七声燕乐调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种独特而古老的音乐体系,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七声燕乐调式是中国音乐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是由七个基音组成的音阶,每个音的音高和音域都不尽相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体系。 中国七声燕乐调式在演奏和创作音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被广泛运用于古代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而且在现代音乐创作中仍有其独特的地位。七声燕乐调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音域的宽广和音色的多样性。每个音符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乐曲更加丰富多样,音乐表达更加细腻。 七声燕乐调式的曲目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曲目类型,包括宫廷乐曲、戏曲音乐、民间曲调等等。其中,一些经典的曲目被广为传唱,并成为中国音乐的瑰宝。这些曲目不仅体现了七声燕乐调式的特点,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通过对七声燕乐调式的研究和推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同时,七声燕乐调式的曲目也带给人们更多的音乐享受和情感体验。因此,深入研究七声燕乐调式的曲目,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音乐的传统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七声燕乐调式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同时,本文还将推荐一些经典的七声燕乐调

式曲目,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文,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神奇的音乐体系。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一篇文章的组织体系,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方式。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如下: 1. 引言 1.1 概述 1.2 文章结构 1.3 目的 2. 正文 2.1 中国七声燕乐调式的介绍 2.2 七声燕乐调式的特点 3. 结论 3.1 七声燕乐调式的影响 3.2 七声燕乐调式的曲目推荐 文章结构的作用是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方便读者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明确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线思路,并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接着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撰写本文的目的。接着进入正文部分,分别对中国七声燕乐调式进行了介绍和特点阐述。最后,在

纪唐夫的骢马曲解析

纪唐夫的骢马曲解析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纪唐夫的骢马曲》是一首广为人知的传统曲目,创作于古代唐朝时期。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深厚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和喜爱。 纪唐夫,是唐朝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是历史上骢马曲流派的创始人。骢马曲是唐朝时期一种以骢马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该曲以其独特的曲调、和声和节奏,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古代宫廷氛围的艺术世界。纪唐夫通过这首曲子,成功地展现了骢马的威武和雄壮,为后世留下了一部不朽的音乐经典。 这首曲子不仅在当时广泛传播和演奏,而且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纪唐夫通过运用各种乐器和音调,精确地再现了骢马奔驰的场景,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骢马曲独有的张力和节奏感。 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作品,它还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纪唐夫通过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自己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和创作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骢马的敬意和对唐朝的热爱。这首曲子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和继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后来的音乐作品中引发了一系列的创作和模仿。 总之,纪唐夫的骢马曲因其独特的音乐特点、丰富的艺术内涵以及影

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曲子的深入解析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并且感受到纪唐夫所传达的真挚情感和艺术追求。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 本文将对纪唐夫的骢马曲进行深入解析。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给出该篇文章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纪唐夫的骢马曲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历史背景一节将详细解释纪唐夫的骢马曲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我们将探讨其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在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特点一节将具体分析纪唐夫的骢马曲在音乐上的特点和创新之处。我们将探讨其曲调、节奏、音色和表达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解读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结论部分将总结纪唐夫的骢马曲的艺术价值和其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 艺术价值一节将评价纪唐夫的骢马曲在艺术上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探讨其对音乐艺术的贡献和影响。 影响与传承一节将探讨纪唐夫的骢马曲在后世的流传和影响力,并分析其对后世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结构,本文将全面解析纪唐夫的骢马曲,探索其历史背景、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1、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我国新学堂开设的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学堂乐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梁启超、沈心工、李叔同等众多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他们纷纷加入乐歌的创作行列,亲自作词作曲,创作了众多的优秀作品,使学堂乐歌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最终遍及全国。 2、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共创作了《黄河》、《采莲曲》、《体操一兵操》等100余首乐歌,编辑有多部乐歌集,如《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等。 3、李叔同:(1880 —194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其成就涉猎书法、篆刻、绘画、戏剧、诗词、音乐等领域,培养出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美术家、音乐家。一生共创作了50余首乐歌,《春游》、《送别》等代表作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4、春游:三部合唱,李叔同创作。歌词雅致秀丽,旋律优美动听,描绘出了一幅春回大地之时,人们在万花飞舞中游春的生动画面 2、国立音乐院:我国第一所音乐专业高等院校,1927年11月27日成立于上海。蔡元培任 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1929年9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上海国立音专”,由萧友梅任校长。音乐院的建院宗旨是“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 乐”,其学制和课程主要仿照欧洲音乐学院的建制,培养出许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音乐家 3、萧友梅:(1884〜1940)音乐家。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我国 近代最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之一,创作有《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余首歌曲,为 中国新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基石。他分别参与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教育 机构的创建,并直接加教学活动,编写有《和声学》、《普通乐学》等教材,对我国早期音乐 教育的发展有突出成就 、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音乐家。字宜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创作有歌曲约40多首、大型合唱曲1首及钢琴小品若干首,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等作品。 2、黎锦晖(1891〜1967)音乐家。湖南湘潭人。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为儿童歌舞表演曲和 儿童歌舞剧的创作,作品有《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月明之夜》等12部儿童歌舞剧 和《可怜的秋香》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其中《麻雀与小孩》是黎锦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被视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早期歌剧的萌芽。 3、刘天华(1895〜1932)音乐家。江苏江阴人。他一生致力于国乐的改革,并力图通过民 族器乐曲的创作与记谱法、演奏法的改革实现其主张。创作有二胡独奏曲、二胡练习曲、琵 琶独奏曲、琵琶练习曲、民族乐器合奏曲等作品,其中以《光明行》等10首二胡独奏曲最 为著名。 4、黄自:(1904〜1938)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创作成果丰硕,有《旗正飘 飘》、《花非花》、《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缈间》以及器乐作品多首。管弦乐作品有:(《怀旧》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早期的专业音乐人才,并发表有多篇音乐论文, 编写有多部音乐教材,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 5、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加引子、尾声组成,在音乐创作 中吸收了西洋音乐中大三和弦的琶音进行和转调等手法,演奏技巧也采用了大段的顿弓,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 6《叫我如何不想他》:艺术歌曲,赵元任作。该曲在音乐创作上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旋律抒情优美,歌词充满诗情画意,反映了青年知识分子对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

昆曲赏析课程大纲

昆曲赏析课程大纲 昆曲赏析课程大纲 一、课程地位和意义 1.1 课程地位: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地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昆曲的历史、发展和剧目等方面,培养学生欣赏昆曲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1.2 课程意义:通过学习昆曲,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戏曲、音乐等方面的学生来说,拥有昆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昆曲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剧目。 学习昆曲的表演技巧。 了解昆曲的音乐表现方法。 2.2 个性与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昆曲,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3.1 教学内容 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昆曲音乐表演技巧。 昆曲的主要剧目及其内容。 名家昆曲演唱。 3.2 教学方法 讲授昆曲的历史、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播放音像材料,观看经典场面。 组织学生分组表演,分析表演中的技巧。 四、评价体系 4.1 考核方式 策划实践课题(30%) 课堂表现(30%) 期末成绩(40%)

4.2 考核要求 策划一场有关昆曲的活动。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 期末考试制作课程论文或演讲。 五、课程进度 1 课时: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学时) 2-4课时:昆曲的音乐表演技巧(3学时) 5-10课时:昆曲的主要剧目及其内容(6学时) 11-14课时:名家昆曲演唱(4学时) 15-16课时:总结回顾(2学时) 以上为“昆曲赏析课程大纲”的详细内容。在该大纲中,提出了该课程的地位和意义,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也制定了考核体系和课程进度。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昆曲,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远古夏商) 1、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 感情说 劳动说 信号说 摹仿自然说 异性求爱说 语言扬抑说 巫术起源说 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 (周秦时期) 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 (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 (5)商汤时的《大濩huo》; (6)周朝当代的《大武》。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 (2)石类乐器:磬、排箫 (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 (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 (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 无柱:琴 (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 7、曾侯乙墓乐器 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8、十二律:十二律名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rui 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9、音乐思想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1)他确立了音乐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标准版)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人们常言“上下五千年”,是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符号,音乐,在中国却有近万年可考的历史,中华古韵,熏陶了亿万炎黄子孙,代代传承。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 1.燕乐: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 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 2.雅乐 :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 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 3.聂耳 :(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 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

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 4.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 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 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5.徐上瀛 :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 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等二十四况。《溪山琴况》集古琴音乐美学之大成, 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2 海顿曾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创建“生态”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

音乐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音乐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素质较高、基础扎实、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音乐表演或音乐创作技能,能够在文化管理、音乐演出、影视制作、新闻出版、音乐教育等机构和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创作、艺术管理、艺术评论及科研、音乐教学,以及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各类实际工作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理解中外音乐作品的基本能力,受到有关中外音乐发展历史、中国民族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精粹、音乐审美等方面的系统教育,接受科学的音乐演奏、演唱和表演技能或音乐创作技能的专门训练;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发展,了解音乐艺术表演、创作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和了解音乐作品创作、排练、演出的规律,掌握音乐文献阅读、听赏、检索与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终身学习和提高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了解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广博的人文基础并进行音乐艺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教学或其它音乐艺术工作的实际能力。 掌握科学的体育健康与锻炼知识、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二、学制、学时、学分和修业年限 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学时:2308学时 学分:159 三、培养模式 以“课程分块,方向分流;强化学科专业基础,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增强专业应用优势和就业竞争力”基本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积极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基本培养模式 第一、二年——通识教育及学科专业基础教育; 第三、四年学科专业教育与学科拓展教育; 2. 自主发展模式 (1)双学位培养模式 (2)本科双专业辅修培养模式 (3)一本一专双专业辅修培养模式

尔雅钢琴艺术赏析课后答案解析最全

钢琴艺术赏析 1.1管风琴是键盘乐器吗? 1弦鸣乐器是由弦振动发音的乐器,与键盘乐器相关的弦鸣乐器包括(C)。 A、管风琴、手风琴、簧风琴 B、管风琴、古钢琴、近代钢琴 C、古钢琴、近代钢琴、现代钢琴 D、古钢琴、手风琴、现代钢琴 2所有形式的管风琴都有( B)。 A、音栓、音箱、杠杆、琴键 B、音栓、杠杆、琴键、供气装置 C、音栓、杠杆、脚键盘 D、音箱、键盘、音管、供气装置 3(C)与钢琴在键盘乐器的演进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A、簧风琴 B、手风琴 C、管风琴 D、古钢琴 4.17世纪末、18世纪初,管风琴音乐在(A)进入鼎盛时期,管风琴音乐成了宗教音乐的代表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5(D)的作用使管风琴的音色变得多样化。 A、琴键 B、杠杆 C、音管 D、音栓 6巴赫和亨德尔都是杰出的音乐大师,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A)的盛期。 A、管风琴 B、古钢琴 C、手风琴 D、近代钢琴 7管风琴不是键盘乐器。× 8管风琴是依靠音栓发音。×

9巴赫和亨德尔都是管风琴大师。√ 10.17世纪末、18世纪初,管风琴是宗教音乐的代表。√ 1.2钢琴乐器的前身 1发音比较柔弱、纤细、音量有限是(B)。 A、古钢琴 B、击弦古钢琴 C、拨弦古钢琴 D、羽管键琴 2古钢琴属于哪个时期的键盘乐器(A)。 A、巴洛克时期 B、古典主义时期 C、浪漫主义时期 D、印象主义时期3拨弦古钢琴通常会有(B)键盘和音栓装置,来改变力度和音色。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4根据乐器分类法,由弦振动发音的乐器称之为(A)。 A、弦鸣乐器 B、体鸣乐器 C、膜鸣乐器 D、气鸣乐器 5古钢琴和管风琴是同时出现的。× 1.3钢琴诞生了 1近代钢琴的制造模式在(D)年左右确立。 A、1800年 B、1790年 C、1710年 D、1850年 2钢琴结构比较复杂,下面(C)是钢琴最重要的配件甚至可以称之为它的灵魂。 A、琴键 B、踏板 C、击弦机 D、琴弦 3钢琴的键盘由白键和黑键按(A)半音关系排列而成。 A、十二平均律 B、纯律 C、五度相生律 D、音律 4现代钢琴中的立式琴设有(C)踏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音乐鉴赏周海宏 课后练习答案

1.1音乐鉴赏的误区 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A、视觉性 B、语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我的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我的答案: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 A、音乐解说 B、音乐感知 C、音乐内化 D、音乐创作 我的答案: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我的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我的答案:√ 1.2音乐的艺术本质 1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A、《乐话》 B、《大江东去》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 我的答案:A 2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 A、廖辅叔 B、莫扎特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我的答案:C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A、视觉 B、语言

C、听觉 D、情绪 我的答案: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我的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我的答案:√ 1.3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 A、认真聆听音乐 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 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 D、学好理论知识 我的答案: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 A、文学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我的答案: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我的答案:A 4 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我的答案:√ 5 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就要首先放弃理解的负担。()我的答案:√ 2.1声音的联觉属性 1 我们之所以能够听懂音乐是依靠下列哪种方式:() A、听觉 B、视觉 C、联觉通感 D、解说 我的答案:C 2 声音的哪个属性不能引起我们的联觉:() A、音高与音强 B、速度与节奏 C、发音速度 D、音长与音短

尔雅音乐鉴赏章节测验答案

尔雅《音乐鉴赏》章节测验答案 第一章音乐何需“懂” 1.1音乐鉴赏的误区 1.【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中国音乐教育和普与工作中的核心:() A A、音乐解说 B、音乐感知 C、音乐内化 D、音乐创作 2.【单选题】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是:() A A、语义性 B、美学性 C、视觉性 D、非视觉性 3.【单选题】音乐不具有(),所以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 A A、语义性 B、视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4.【判断题】我们听不懂音乐的原因不一定是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 √

5.【判断题】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才是欣赏音乐。() ×1.2音乐的艺术本质 1.【单选题】音乐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 C A、视觉 B、语言 C、情绪 D、听觉 2.【单选题】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是下列哪一部:() B A、《大江东去》 B、《乐话》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 3.【单选题】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有《音乐通论》:() C A、廖辅叔 B、莫扎特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4.【判断题】音乐可以将人类情感表达得细腻、微妙、直接、与时。() √ 5.【判断题】音乐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 1.3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单选题】《鲍列罗舞曲》是下列哪一位作曲家的著作:() A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2.【单选题】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的哪一种方式:() B A、文学 B、音乐 C、语言 D、美术 3.【单选题】最重要的体验音乐欣赏的方式是:() C A、认真聆听音乐 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 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 D、学好理论知识 4.【判断题】首先要放弃理解的负担才能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 √ 5.【判断题】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 第二章音乐表现的机制 2.1声音的联觉属性 1.【单选题】不能引起我们的联觉的是声音的哪个属性:()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