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解析:

阳性药: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杏仁

平性药:甘草、茯苓

阴性药:无

君药:细辛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细辛:辛,温。归肺、肾经。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五味子:酸,温。归肺、肾、心经。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温肺化饮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太阴病,水饮上逆。

方剂中,干姜、五味子、细辛,温化寒饮;半夏,降逆止呕;杏仁,宣利肺气;甘草、茯苓,健脾利水。

诸药合用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比较:

桂苓五味甘草汤,以通阳降逆为主,敛肺滋肾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气逆上冲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温化寒饮为主,健脾利水为辅。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者。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以温化寒饮为主,降逆止呕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者。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伤寒杂病论方剂集

伤寒杂病论方剂集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葛根四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黄耆各二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黄耆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 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酰代苦酒。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方剂学》87苓甘五味姜辛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王付)

87苓甘五味姜辛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王付) 现在上课。这一堂,我们学习第四节,温化寒痰。 温化寒痰里边的的一个著名方,叫苓甘五味姜辛汤。方的组成有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茯苓所组成。这个方,我们想一想,我们学过一个方,叫小青龙汤。有这个方吧?小青龙汤有没有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有这四味药。少了四味药,加了茯苓。组成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就是小青龙汤,少了四味药,叫了一味药。这个方在煎煮方面,同学们发现,这个方煎煮的时间,是偏长还是不太长?不太长,就是二十五分钟左右就行。这个方,是温肺化饮。想一个问题,我们学习小青龙汤,有没有温肺化饮的作用?有。苓甘五味姜辛汤,这个方药理作用,抑制气管平滑肌痉挛、抗过敏、抗炎、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你们说,小青龙汤它的药理作用,有没有这些作用?应该有。 我们学习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中医的证是寒饮郁肺证。我们在前面学习小青龙汤的时候,它治疗的病证,有几大方面?三大方面:一个表里兼证,也可以说是外寒内饮证,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寒饮郁肺证;第三个方面就是溢饮寒证。今天我们学习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中医的证,是寒饮郁肺证。在学习苓甘五味姜辛汤药物组成的时候,就提到小青龙汤。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相对而言,在临床中治病,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与小青龙汤,这两个方,哪一个方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应该是小青龙汤。我经常说,我和同学们认识问题总是一致的,这说明我们以后当大夫治疗的水平都是一样的。不过,有这样一句话,后来者居上,后浪推前浪,我相信同学们以后在临床中治病与我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一个大夫,你说这是容易的事,还是不容易的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学习,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用方一定要重视用什么方?小青龙汤。如果我们对于一个病人,痰多,清稀,色白,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加上茯苓,你们说治疗效果会怎样?治疗效果会更好。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西医的病与小青龙汤应该是差不多的。相对而言,我们在认识苓甘五味姜辛汤方的组成,药与证之间的关系,不需要说过多的话。就需要强调治疗痰,应该加上什么药?茯苓,渗湿祛饮祛痰。 下面我们看一个方,叫射干麻黄汤。方的组成有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所组成。这个方功用是温肺化饮,下气祛痰。当今研究射干麻黄汤药理作用,主要具有抗组胺,增强腺体分泌,抗过敏,以及抗病毒等。治疗中医的证,是寒痰郁肺结喉证。突出了一个病变的部位,其中一个方面是咽喉,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什么病?

苓桂术甘汤组方治疗八十岁老人脑瘤实例(祈福元元天下无瘤)

苓桂术甘汤组方治疗八十岁老人脑瘤实例(祈福元元天下无瘤) 襄阳弱爸爸 2016.9.17 一、2O15年8月27日 初诊:陈氏,男,79岁,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头部占位性病变,转移瘤可能性大,位于左小脑部位,约鸡蛋大(报告单被医院存档,医生与家属这样说的),医院建议头部穿刺做病理切片检查,以确诊肿瘤性质,家属考虑年事以高,穿刺会造成病人痛苦,所以拒绝,在省附属医院住院五天加重转到省肿瘤医院不接受。家属要求输液治疗,经本人解释后同意中药治疗,不予输液。 主诉:头晕,乏力,进食就呕,呃逆,咳嗽气喘。 既往病史:经常头晕,慢性支气管炎。 刻诊:慢性病容,精神疲倦,表情痛苦,语音低微,有气无力,喉间有哮鸣音,讲一句就咳喘吐痰。不畏寒,不发热,汗不多,头晕眼花,不痛。痰色白偏黄,质稀量多(一天约5OOmL以上),肺部可闻及少量干湿罗音。纳差,几天来几乎没吃进去东西,大便4天未解,平时大便硬,小便可,腹不胀,压之不紧张,舌色淡,苔微黄腻,无齿痕,脉弦滑。 六纲: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太阴为主) 五证:饮,烦证 处方:小前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橘皮枳实生姜汤。一两1O克。2剂。 前胡80g,旱半夏80g,黄芩30g,党参30g,厚朴30g,茯苓40g,苏梗20g,陈皮160g,枳壳30g,生姜80g,炙甘草30g,大枣12枚。2剂水煎60分钟,分三次服,并嘱以米粥少许喂之。 二、2015年8月30日,病人服完2剂药,吐痰量稍减,呕吐减轻,还不能进食,大便未解,舌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小前胡汤加陈皮半斤杏仁二两大黄4两。 前胡80,旱半夏40,党参30,黄芩30,陈皮80,杏仁20,生姜30,大枣12,炙甘草30,大黄40。2剂煎服法同前。 三、2015年9月3日,病人有便意,上了两次厕所,拉了少量大便,质稀,恶臭,前天晚上自已下床时摔了一跤,右侧肋弓碰在椅子上,诉痛厉害,头晕减轻,痰量减少,痰白色偏多,有时微黄,质比原来浓,呕吐缓解,还有呃逆感,能进食米粥(用生姜和大米煮的),舌苔还是黄腻,脉弦滑,比早几天缓和。 处方:小前胡汤合苇茎汤加桔梗。

17方剂学祛痰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十七章祛痰剂 第一节燥湿化痰剂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各15g)白茯苓三两(9g)甘草炙,一两半(4.5g)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导痰汤(《传信适用方》引皇甫坦方) 前方去梅加枳星,方名导痰消积饮; 胸隔痞塞胁胀满,坐卧不安服之宁。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四两(12g)天南星细切,姜汁浸,一两(3g)枳实去瓤,一两(3g)橘红一两(3g)赤茯苓一两(3g)生姜十片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症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稠黏,舌苔厚腻,脉滑。 涤痰汤(《奇效良方》)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苓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二钱半(各7.5g)枳实麸炒,二钱(6g)茯苓去皮,二钱(6g)橘红一钱半(4.5g)石菖蒲人参各一钱(各3g)竹茹七分(2g)甘草半钱(1.5g)生姜五片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症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鉴别】导痰汤、涤痰汤皆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用。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加天南星、枳实而成。半夏与天南星相伍则燥湿化痰之力强,橘红与枳实相合则行气之力增,故祛痰行气之功较二陈汤为著,适宜于痰厥证,或痰饮壅盛所致的胸膈痞塞、咳嗽喘促等症;涤痰汤是导痰汤加石菖蒲、竹茹、人参而成,涤痰开窍、益气扶正之功优,适宜于中风痰迷心窍证。 茯苓丸(又名治痰茯苓丸) 《全生指迷方》,录自《是斋百一选方》 《指迷》茯苓丸最精,风化芒硝枳半并, 臂痛难移脾气阻,停痰伏饮有嘉名。 又: 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 中脘停痰肩臂疼,气行痰消诸证罢。

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解析: 阳性药: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杏仁 平性药:甘草、茯苓 阴性药:无 君药:细辛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细辛:辛,温。归肺、肾经。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五味子:酸,温。归肺、肾、心经。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温肺化饮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太阴病,水饮上逆。 方剂中,干姜、五味子、细辛,温化寒饮;半夏,降逆止呕;杏仁,宣利肺气;甘草、茯苓,健脾利水。 诸药合用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比较: 桂苓五味甘草汤,以通阳降逆为主,敛肺滋肾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气逆上冲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温化寒饮为主,健脾利水为辅。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者。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以温化寒饮为主,降逆止呕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者。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经方汤归类

桂枝汤: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下利而脉浮弱。 加桂汤:治冲气,奔豚 加芍药汤:治太阴时腹自痛 加芍药加大黄: 同上加大实痛,大便不通。 加葛根:桂枝汤证兼颈项部强急(有汗,无汗则是葛根汤) 加栝蒌:治柔痉病,脉沉迟(全身拘急,强直。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加黄芪:桂枝汤证兼表气虚,表湿而黄疸。 加附子:小便难,四肢微急,阴症夹表。 新加汤:身疼痛,脉沉迟,纳差,里未虚寒。 加厚朴杏仁:汗出恶风,脉浮缓的咳喘。 加龙骨牡蛎:胸腹动悸,梦失精,女梦性交,目眩发落。 小建中汤:腹急痛,虚劳里急,惊衄,腹中痛,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桂枝汤证兼腹急痛,心悸不呕,表虚里寒。大建中汤:桂枝汤证兼血虚明显者。 黄芪建中汤:里急腹中痛,汗出恶风 黄芪桂枝五物汤:肢体麻木不仁,脉虚弱,无实象,血痹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证而胸满脉促。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同上兼恶寒。 桂枝附子汤:风湿身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 上方去桂加术:大便硬,小便自利,脉浮虚而涩 去桂加茯苓白术:桂枝汤证而小便不利,无汗,心下微满痛,身痛关节痛,头痛颈项强甘草附子汤:寒湿痹痛,骨节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 风不欲去衣,身微肿。桂枝加常山龙骨牡蛎:痰饮而惊狂不安。 半夏散或汤:咽部全痛,痰涎多,不口渴。(咽侧痛为桔梗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汤兼亡阳欲惊之躁。 防己茯苓汤:皮水,无汗,四肢肿,水在皮肤聂聂动(合当归芍药散更好) 防己黄芪汤:身重汗出,下肢肿,脉浮。 桂枝人参汤:太阴和太阳病,里虚而外不解,心下痞硬。 白虎加桂枝汤:阳明热病,脉平,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 苓桂术甘汤:目眩,胸胁支满,痰饮咳微喘。 茯苓泽泻汤:胃反,吐而口渴欲水,胃停水兼气化不利。 苓桂五味甘草汤:气冲咳嗽。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中逐饮,痰饮咳嗽兼胸满,白痰,不渴。 上方加半夏汤:上方症状兼呕吐者。 上方再加杏仁:上方症状再加浮肿者,杏仁代替麻黄。 上方再加大黄:上方症状再大便不通者,面热。 五苓散:膀胱气化不利,脉浮微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

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阴阳解析

苓甘五味姜辛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 茯苓4两,甘草3两,干姜3两,细辛3两,五味半升。 上药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解析: 阳性药:干姜、五味子、细辛 平性药:甘草、茯苓 阴性药:无 君药:细辛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细辛:辛,温。归肺、肾经。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五味子:酸,温。归肺、肾、心经。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温肺化饮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太阴病,里饮上逆。 方剂中,干姜、五味子、细辛,温化寒饮;甘草、茯苓,健脾利水。 诸药合用以温化寒饮为主,健脾利水为辅。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者。 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比较: 桂苓五味甘草汤,以通阳降逆为主,敛肺滋肾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气逆上冲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温化寒饮为主,健脾利水为辅。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者。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以温化寒饮为主,降逆止呕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者。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鲍艳举 六经辨证之常见病诊治体悟

六经辨证之常见病诊治体悟 鲍艳举 中国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内容简介 1.内科疾病 2.皮科、五官科 3.妇科、儿科 一、内科疾病 流感、不明原因发热) 热性: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 寒性:阳虚发热(四逆汤);表阴证(麻黄附子细辛汤) 湿温发热: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单纯清热利湿,有时候需要合并 上麻杏石甘汤。 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热性: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苇茎汤; 寒性: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燥咳: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止咳药对症加减。 热性: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 寒性: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1

瘀血: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偏头痛、血管紧张性疼痛) 表:葛根汤 热性:小柴胡汤加川芎白芷 寒性:吴茱萸汤,麻黄附子泻心汤; 寒热错杂: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 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急慢性胆囊炎、肝癌) 热性:柴胡剂 寒性:附子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 汤; 瘀血:血府逐瘀汤、旋覆花汤; 转氨酶异常,胁肋疼痛,胆红素升高,血脂异常。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热性:柴胡剂 寒性: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甘草汤、五苓散; 瘀血:桂枝茯苓丸 骨关节病、后背及腰部疼痛、颈椎病、轻度腰突) 表证:葛根汤 2

寒性: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热性:白虎桂枝汤、四妙散,注意寒热错杂的治疗(外寒里热、上热下寒)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寒性:理中汤、小建中汤; 热性:柴胡剂; 寒热错杂: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双下肢水肿) 寒性:真武汤、实脾饮、五苓散; 热性:越婢加术汤、四妙散、猪苓汤; 表证:大青龙汤。 10.失眠 热性:柴胡龙骨牡蛎汤 寒性:对证治疗(理中汤)对症药物加减更多内容请关注 : 3

郭诚杰用细辛的经验

郭诚杰用细辛的经验 时间:2016-11-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张卫华冯伟 国医大师郭诚杰从医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手段多样,或针或药,或针药并用,遣方用药灵活,其中对中药细辛的运用经验颇为独到,并且每收良效。笔者有幸跟随郭诚杰临床学习,现将其应用细辛的经验总结如下。 【细辛的药性与毒性】 细辛的药性细辛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细辛的根,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载:“细辛,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陶弘景谓:“细辛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滞结,含之去口臭。”张元素谓:“治少阴头痛如神,亦止诸阳头痛,诸风通用之。”黄元御谓:“降冲逆而止咳,趋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郭诚杰总结各医家之论,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细辛具有较好的蠲痹通阳、散寒止痛、宣通鼻窍、温肺化饮的作用,可以应用于肺系疾病、痹证及各类痛证等疾病。 细辛的毒性宋代陈承《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这是超量服用细辛引起中毒的首次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细辛中主要含挥发油,其药用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其中黄樟醚为主要有毒成分。若用于汤剂,由于黄樟醚的挥发性胜于甲基丁香酚,因此在煎煮超过半小时以后,黄樟醚的含量下降,不会引起人体中毒反应。许多医生都会以“细辛不过钱”“有毒”等说法,采用较小用量(一般3克左右)。郭诚杰认为,这是对细辛的误读误解,细辛虽有毒性,但在严格用量、合理的煎煮方法,特别是在辨证准确与合理配伍下应用方可安全、效佳。 【细辛的功效】 蠲痹止痛细辛辛香走窜,善于祛风散寒除湿,蠲痹止痛效佳,为治疗痹证要药。常与附子、川乌、羌活、独活、黄芪、桂枝等同用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温解表之小青龙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温解表之小青龙汤 (仲景)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yue)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太阳表证未解,心下有水气者用之。或喘或咳,或呕或哕,或渴或利,或短气,或小便秘,皆水气内积所致。干姜、麻黄、桂枝、芍药(酒炒)、炙草、细辛各二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桂枝解表,使水从汗泄;芍药敛肺,以收喘咳;姜、夏、细辛润肾行水,止渴呕,亦表里分消之意。 小青龙汤的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它这个表里同病,在《伤寒论》上主要讲解小青龙汤病机和它证候的条文,谈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那这段条文我们分解一下。从病机来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那张仲景首先就摆了一个总体外寒内饮这个病机在内,那它由表里两部分构成。对外,是个典型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它仍然属于外感风寒表实,这是麻黄汤证的范围,所以它应该有外感风寒表实这个病机。它反映的恶寒发热,当然恶寒重,发热轻了,麻黄汤证,你可以把这个主治这方面组装上去就行了,以麻黄汤证作为参照了。因为它是个基础的风寒表实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

汗,脉浮紧,这构成表实的基本表现。再加上内有寒饮,这类病人实际上很多平素就有寒饮。而寒饮发作的表现,咳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咳喘痰多清稀这种痰饮是个寒饮,寒饮内停,发作时阻滞气机,那肺气上逆,咳喘之外,它阻滞气机还可以反映胸膈满闷。肺气上逆引动胃气上逆,这类病人经常咳喘发作同时伴有干呕,有胃气上逆的表现。相比麻黄汤证来讲,麻黄汤证纯属表证,它是一种基础的病机,所以是个基础的方剂。那小青龙汤证内有寒饮,所以苔是白滑了。因为涉及到内在的气化,出现病苔了,所以苔白滑,反映出寒饮的特征。这是我们分解开内外的两部分证候和它们的病机,但是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在临床上,外邪往往引动内饮,内饮可以招致外邪。譬如外感风寒证,同样发作的时候,有内饮的人反映的症状剧烈得很,你这外邪可以引动内饮。内饮招致外邪?引起感冒的话,有内饮的人,同样这么多人群,有内饮的气候一变,他很容易招致外邪的,出现外感风寒,可能性多得多。所以这是一种外邪能够引动内饮,内饮可以招致外邪。内外相互作用,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就是说由于他本身有寒饮,又外来风寒相加,外邪引动内饮,内饮要招致外邪,这样相互地影响,当外寒侵袭引动的时候,原来素有的这个寒饮就可能泛滥。饮动不居就产生多方面的可能性,表现的可能性。所以张仲景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发热代表了体

中国神药-黄芪当归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1.30克黄芪(补肺脾气)+6克当归(补血) 2.当归不要土黄色有硫磺熏过,要买咖啡色有甜味的 3.何首乌补肾+精血+头发 4.四君子汤:茯苓+百术+甘草(调脾胃和反酸)+人参(调脾气) 5.何首乌泡水喝----补肾和延年益寿 6.补肾12字:调精神,节饮食,慎起居,适运动 7.补气药 【黄芪】 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及中气下陷、脱肛等。 固气益表:用于虚汗证。《牡蛎》《神农普惠方》 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不收口。 利水消肿:用于气虚脾弱,水肿,小便不利等。《神农普惠方汤》 【白术】 补脾益气: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 燥湿利水:用于水肿和痰饮。《五苓》《苓桂术甘汤》《汤》《实脾》 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神农普惠方》 【山药】 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参苓白术》 养肺固肾:用于肺虚喘咳、虚痨痰嗽等。《神农普惠方说,》 【甘草】 益气补中: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炙甘

清热解毒:用于痈组疮疡、咽喉肿痛等。《神农普惠方》《桔梗汤》 祛痰止咳:用于气喘咳嗽。《神农普惠方说》《苓甘五味姜辛汤》 缓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芍药甘草汤》 缓和药性:用于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或作为药引使用。 【党参】 补气益脾: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 养血生津:用于血虚头晕或面黄浮肿,久病失血,气血两亏。《八珍汤》《竹叶石膏汤》 2、补血药 【当归】 补血活血: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调经止痛:用于心肝血虚,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 润肠通便:用于阴血虚少的肠燥便秘 【何首乌】 补血生精: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的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 通便解毒:用于老人或血虚阴亏,大便秘结、疮痈、皮肤搔痒等。 【阿胶】 补血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

治疗寒咳

寒咳: 白天不咳,晚上咳! 痰少,白色. 绝对不能吃川贝母! 咳嗽从中医角度看分两种:寒咳和热咳 二种咳嗽的食疗方式很大不同: 如果是寒咳千万记住要暖的食品,不要按传统上说的喝些梨水,这个方子是应对热咳的。 寒咳煮水用红糖,而热咳要用冰糖。否则适得其反,喝梨水越多咳嗽越厉害。寒咳要吃些温热的食物如:姜、白葱等。可以用白萝卜、红糖、生姜煮水喝。不能吃凉性水果比方说:西瓜、梨、香蕉等。 热咳可以吃些辛凉清淡的食物,因为它们可以清热解毒止咳。多煮些冰糖梨水喝;不宜吃辛热食物。 治疗寒咳的验方: 1.取干姜粉末1.5克—2克,用热米酒调服,每天1—2次,一般2—3日可愈。 2.取核桃3—5个,连壳捣烂如泥,加冰糖少许,分2次开水冲服。 3.寒性咳痰患者,用鲜白果(或干白果入水浸透)7个,连壳入草木炭火内煨热去壳。另以熟艾叶捣烂,分别把白果肉做成7个小团,逐个用纸数层裹住再煨香,去纸和艾叶,食白果肉,1次吃完。 治疗间,禁抽烟,忌食酸辣、生冷食品。 咳嗽分为热咳和寒咳两种。 热咳,是由肺热(肺部发炎)造成的反复咳嗽,肺燥引起的喉咙干痒、干咳少痰及粘稠如丝的热痰或黄稠的脓痰。 寒咳,多由受寒引起,嗓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 寒咳治疗: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重要的是能促进排出气管内之痰,和减少气管内的分泌, 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寒咳食疗: 1.生姜+红糖+大蒜 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 2.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 3、生姜粥 生姜3片,大米30克。将生姜洗净,切碎,同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暖脾胃,散风寒,利肺气。 以上是治疗风寒咳嗽的食疗方,运用这些方法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性寒凉的食物不能吃:绿豆、螃蟹、蚌肉、田螺、蜗牛、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海带、紫菜、生萝卜、茄子、芦蒿、藕、冬瓜、丝瓜、地瓜等禁食呀...!

肺病科常用方剂组成及功效

肺病科常用方剂 方剂组成功效白虎汤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清热生津 百合固金汤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白芍(炒),当 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 养阴润肺, 化痰止咳。 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 大枣,蔓荆子 燥湿化痰, 平肝息风。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 枣 寒热平调, 消痞散结。 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 桃仁 补气活血 通络。 八正散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炙甘草, 木通,大黄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八珍汤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 苓,甘草。 补益气血。 补中益气汤 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 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柴胡疏肝散 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炙), 香附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川芎茶调散 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 薄荷叶 疏风止痛。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三合。峻下热结。 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清心利水养阴。 定喘汤 白果,麻黄,款冬花,桑白皮,苏子,甘草, 杏仁,黄芩,半夏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补气生血。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二陈汤半夏,白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二妙散炒黄柏,苍术清热燥湿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 清泄里热, 解肌散邪。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实,薤白,白酒 通阳散结, 豁痰下气。甘麦大枣汤炙甘草,小麦,大枣 养心安神, 补牌和中。 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龙眼肉,远志, 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 养血安神, 补心益脾, 调经。 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泻火解毒.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益气通经, 和血通痹

经方治疗咳嗽总结

★经方治疗咳嗽总结 一、风寒咳嗽 麻黄汤、小青龙汤(舌红方中桂枝可用葱白代替) 小青龙汤方证(外寒内饮)外有寒内有饮,多见胃部不适,痞满,要化饮散寒并用。 ①咳嗽吐白泡沫痰,舌质淡苔水滑,脉弦紧。 ②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饮水后胃脘不适,苔白腻或黄腻,宜小青龙汤加生石膏。 ③兼小便不利、便溏加茯苓。 麻黄10克、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5克;细辛5克、半夏10克、杏仁10 克、五味子10克。 二、风热咳嗽 麻杏石甘汤(体弱者用麻黄根代替麻黄):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石膏比例为1:3/5;此方因热,不论外感内伤均可用之。 麻杏石甘汤:麻黄5~10克、杏仁5~10克、生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 三、凉燥咳嗽 三拗汤: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生甘草(不炙),各等分(10克)。 四、凉燥化热 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18~24克、甘草6克。 五、风邪咳嗽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营卫止咳):咳嗽,汗出,恶风。 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厚朴6克、杏仁9克。 六、痰湿咳嗽 ①半夏厚朴汤方证(肺失肃降):咳嗽痰多,胸闷,舌苔白厚腻,有热者加生石膏。 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苏子10克、杏仁10克。

②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证(仅内饮):咳嗽咽干,嗳气,胸闷便溏,舌质白厚腻,脉滑细,此方主之。 茯苓12克、生甘草9克、五味子6克、干姜9克、细辛6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 七、风湿咳嗽 麻杏薏甘汤:麻黄5克、杏仁4克、薏米5克、炙甘草10克。 八、痰热咳嗽 小陷胸汤方证(清痰热法):咳嗽胸闷,吐黄痰,舌苔黄腻,脉弦滑。 黄连6克、半夏12克、瓜蒌实20克。 九、肝气犯肺 小柴胡汤方证(和解治咳嗽):两胁苦满,咽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 柴胡12~24克、黄芩9克、生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党参9克、炙甘草9克;白芍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 十、阴虚咳嗽(内燥咳嗽) 麦门冬汤合百合地黄汤加杏仁、枇杷叶(养阴止咳):干咳少痰,舌质白苔少。 麦冬15~30克、半夏6克、沙参或太子参9~15克、生甘草6克、大枣12枚;百合15~30克、生地15~30克;生姜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 十一、阳虚咳嗽 上:甘草干姜汤、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杏仁。中: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半夏杏仁。下:四逆汤或真武汤加半夏杏仁。 甘草干姜二苓汤: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生甘草10克、五味子6克、细辛6克。加再半夏10克、杏仁10克。 (附: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 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12克、生甘草9克、五味子6克、干姜9克、细辛6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