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第35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4第35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4第35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4第35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35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知识点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2)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科举考试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思想

(1)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二明末清初思想家

1.共同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

(2)倡导“经世致用”。

(3)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2.具体特点

(1)王夫之:建立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顾炎武: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经世致用。

3.历史影响

(1)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启蒙和启迪。

宗法制度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核心观点: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明清之际成为社会转型的阻力,导致明末清初的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易错提醒】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构图解史】李贽的思想

信息提取: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被称为“离经叛道”。

【易错辨析】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构图解史】儒学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信息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重点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背景及特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对点训练] 1.(2020·广东揭阳模拟)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

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顾炎武() 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

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

解析:选B。据题干中顾炎武主张“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可知,其认为理学的弊端在于空谈,而要破除其弊端,就要“回归经学”,由此我们可以推知,顾炎武其实是在倡导经世致用,故选B项。

2.儒家教化

儒家教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教育感化。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既有皇帝的宣谕,又有官员行为引导,还有立功德碑、树牌坊、传播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

[对点训练] 2.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解析:选D。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

史料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康

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解读】黄宗羲曾经参加反清斗争,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思考】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有什么现实意义?

试答:

【提示】变化: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

原因: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

意义: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3)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

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活跃的历史背景

经济上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

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文化上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理学家鼓吹的理论空洞、虚伪,导致知识分子逆反,他们反对空谈心性,力倡“经世致用”的务实之风

重点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影响及地位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对点训练]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批地图内容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的世界认知不同,当它们印刷之后,会冲击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故选A项。这些地图冲击了中国的思想世界,但并未动摇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排除B项;由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这批地图未能带动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愈发严重,外交政策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

史料16世纪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解读】史料主要阐释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缺陷、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不同特点以及其地位。

【思考】阅读史料,论证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试答:

【提示】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地位的认识

(1)进步之处

①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性

①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③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④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客观

原因

缺乏政治基础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

发展

缺乏经济基础

和阶级基础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

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

阶级力量

缺乏思想基础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缺乏群众基础

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

思想

主观

原因

自身缺陷明显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

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内生驱动力,是塑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今我们所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中国精神与世界精神、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契合点,是用东方价值理性克服西方工具理性弊端的利器。

[研真题·引领航向]

一、挖掘知识深度

1.(2016·高考江苏卷·T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命题点:李贽思想的特点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选C。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会“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二、转换思维角度

2.(2016·高考北京卷·T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命题点:明清思想文化传播的特点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为B项。A项中“普遍接受”表述绝对化,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中介;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6·高考海南卷·T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选C。“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故B 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反思,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三、拓展知识广度

4.(2018·高考全国卷Ⅲ·T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解析:选D。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

化水平,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著作之风盛行及士大夫之间流行将书作为礼物,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练模拟·能力提升]

1.(2019·天津河西区高三调查)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

解析:选B。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正确。

2.(2020·唐山摸底考)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知,三大思想家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故选D项。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早于西方启蒙思想,且二者没有思想上的交流,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都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三大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现实内涵而非强调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故C项错误。

3.王夫之认为“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可得见”。由材料可知,王夫之

() A.认为人欲也是天理B.主张“致良知”

C.彻底批判儒家思想D.强调经世致用

解析:选A。据题干“天理寓于人欲”可知,王夫之认为人欲也是天理,故选A项。B 项表述属于王阳明的思想,但与题意无关,B项错误;C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故C 项错误;D项表述牵涉的是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排除。

4.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

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 () 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B.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

C.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时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可知,顾炎武地位提升原因之一是时代的作用,“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是其学术成就的作用,故选C项。“《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无法说明“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士大夫群体”的整体情况,B项错误;由“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可见其成就并非一开始就得到认同,D项错误。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湖南衡阳二模)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解析:选C。据题干中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轻利重义思想在发生变化,故选C项;A项中“加速”一词不妥,因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且“士商相混”现象只是在江南存在,排除A项;明清时期对地方控制加强,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2.(2020·湖北黄冈质检)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解析:选C。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贽的主张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C项。

3.(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中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他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选C项。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由君、臣构成,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D项错误。

4.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这说明他主张() A.格物致知,提倡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C.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

D.儒礼民本,反对鬼神享乐

解析:选D。“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即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即反对鬼神享乐,故选D项。

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并主张“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

使天下受其利”。该思想()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提倡良法并追求公平正义

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解析:选B。材料中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强调法治和公平,故选B项;市民阶层兴起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 项;当时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程朱理学,故排除C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故排除D项。

6.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可知他主张() 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

C.回归孔孟D.民贵君轻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强调回归圣人(孔孟)的儒学本源,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7.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A.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

C.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

解析:选B。题干材料“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体现了地方分治。根据材料“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可知,其思想的目的是尊崇天子,故选B项。

8.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解析:选A。题干中“人性的丰富……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和“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表达了王夫之的志愿:要总结批判传统儒家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思路,明朝虽亡,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于清政府的压迫,反映了其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故选A项。

9.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体现了() 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解析:选C。根据题干可知,王夫之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但同时也主张顺从传统儒家伦理等级秩序,体现了对儒家的批判与继承,故选C项。“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统治秩序的质疑,排除B项;等级秩序不符合市民阶级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10.(2020·江苏四市二模)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解析:选D。颜元指责理学空谈义理,体现了其强调实学,故选D项;“存天理,灭人欲”体现理学思想,排除A项;“心外无佛,即心是佛”体现心学思想,排除B项;“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思想,与讲求实学无关,排除C项。

11.(2020·广东江门调研)明朝中后期,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理》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说明了当时

() A.出现社会转型的倾向

B.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

C.程朱理学的根基遭到动摇

D.早期启蒙思想传播非常广泛

解析:选A。题干中“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理》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反映的是社会转型的倾向,故选A项。

12.《清实录》载:“礼部奏,请准先儒江苏昆山顾炎武、湖南衡阳王夫之、浙江余姚黄宗羲,从祀先师孔子庙廷。从之。”这表明清政府 () A.肯定了晚明思潮的进步性

B.推行了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C.放弃了“尊满抑汉”的国策

D.继承了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

解析:选D。明清进步思想虽然有反传统、反专制的主张,但仍属于传统儒学范畴,故清政府允许其入祀孔庙是继承中华文明正统史观的体现,故选D项。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故清政府肯定晚明思潮进步性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清朝时期文化专制色彩浓厚,与开明开放文化政策不符,排除B项;清政府允许晚明进步思想家从祀孔庙,不能体现其放弃了“尊满抑汉”国策,排除C项。

13.儒家认为,“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这样“仁民爱物”才可以实现“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后期儒家更是直接以“仁”来关心自然、贯通自然。这反映了儒家() A.具有神秘色彩

B.注重伦理道德教育

C.提倡民本主义

D.主张和谐的世界观

解析:选D。根据材料“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直接以‘仁’来关心自然、贯通自然”可知,当时的儒家已经具有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故D项正确。

14.对于清代学术刘师培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

() A.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

B.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

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D.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

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对于清代学术刘师培曾指出,汉学举世视为无用,其学只能教授学生而无法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要想维护封建统治就必须依托宋明理学,所以从事宋明理学者可以治理国家,还可以获得殊荣,其意在强调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5.(2020·江苏扬州调研)“新民本思想”是明清之际形成的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潮,是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政治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

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材料二新民本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旧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据材料一,概括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差异。

(2)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约束君主权力的主要措施。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民本思想”。

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与民本有关的主张。第二小问主要差异,根据材料一“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

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可知,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内容主旨不同;根据材料一可知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产生背景不同。(2)根据材料二从宰相地位、学校的功能、地方权力等方面归纳。(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历史、多角度地评析“新民本思想”。

答案:(1)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主要差异:内容主旨不同,前者包含尊君(呼唤君主集权)思想;后者包含限君(解构君主专制)意识。产生背景不同,前者是小农社会;后者是手工商业时代。

(2)主要措施:扩大宰相权力(提高宰相地位);使学校具有治理国家的功能;地方分权。

(3)评析:新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但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羁绊;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提出近代的民主思想;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近代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先声,但未对当时社会产生直接影响。约束君主权力,但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6.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以下主张: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自拟论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角度对所拟论点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并能结合时代的信息对提取的论点进行说明,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应该根据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儒家的道德观,虽然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不同的主张,但他们都强调道德的作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角度对所拟论点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并能结合时代的信息对提取的论点进行说明,史论结合。

答案:略。

第5课_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2、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学生初中阶级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学生对理论思想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为此本节教学应将课本内容通俗化、简单化。使其更贴近学生。 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2、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3、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 4、西学东渐,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1)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盛行拜金逐利风气,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解放。 2、思想主张: (1)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伦,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2)抨击道学伪善,批判礼教纲常,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道学: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尊奉礼教的士大夫们鼓吹“存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课程标准: 学思想的发展。 2011年高考大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具体理解如下)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经世致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理解记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 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 发展性选择: 分析黄宗羲思想中的民主、民本因素,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变迁。 分析经世致用的历史、现实价值。 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多元解读,感悟其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1、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日益腐败 (2)、经济上: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农业、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3)、文化上: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肯定人欲,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批判专制制度,出现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 2、核心概念 (1)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2)时间概念: ①明朝:1368——1644 ②清朝:1636——1912。 ★:【历史史实阐述】(基础决定高度)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一)李贽的思想主张 根据材料分析李贽的思想主张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焚书》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1、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李贽思想 1.原因: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 气。同时,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在此背景下,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明朝万历年间的著名思想家李贽就是其中的重要任务。 2.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 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3.李贽极为痛恨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指斥他们借道学这块敲门砖, 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4.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这种“更不言一,亦不言理”的观点,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他们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 (1)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2)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由此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3)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构成了这一时期进步思潮的又一重要方面。 (1)黄宗羲在《原君》篇中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2)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应是平等的“师友”,无须“杀身以事君”,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3)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黄宗羲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主张“是非决于学校”。 3.顾炎武 (1)顾炎武针对明代读书人沉湎于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2)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3)顾炎武还身体力行考察山川关隘、民间风俗和民生疾苦,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编者: 李颖秋 教 学 过 程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知道其主要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 进入新课 】 探究2:“异端”思想家李贽 问题1: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商品经济发展使社会风尚变化,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一些士人试图冲破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重重波澜。 问题2:李贽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事之至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痛恨维护仁义道德、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而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从而否定了“天理”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及评价。 ………………………………………… ☆★ 过程与方法 讲解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学生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讲解李贽思想的评价;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学生归纳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分析讲解其历史意义。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贽思想,学习其敢于抗争的品质;学习三大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政治经济变化对思想的决定作用。 ………………………………………… 【 教学重点 】 李贽思想产生背景及主张;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 【 教学难点 】 李贽思想产生背景,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 ———————————————————— 【 教学方法 】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 【 教学用具 】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山东冠县实验高中 高三历史单元翻转课堂学案 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 使用时间: 年月日 厚德笃行第1页智慧幸福

厚德笃行第2页智慧幸福

厚德笃行 第4页 智慧幸福 ( 4)内容不同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5)影响不同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6.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否属于民主思想? 民本思想本质上是以民为主,体现臣民意识;民主思想本质上是人民当家做主,体现公民意识。黄宗羲的思想是形式上的民主,本质上仍然是民本思想,和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 流程三:【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 流程四:【巩固训练】(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2017 新课标Ⅲ卷 2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3、(2012·海南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高二历史学案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点】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列举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自主学习】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 1、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这一时期有哪几位进步思想家? 2、列举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其影响 3、明末清初有哪些著名儒学思想家?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有哪些?这些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又各有何侧重?他们思想共同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田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进面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上述思潮与传统本末观相比发生了什么交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主要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晚期福建人,号卓吾,有《焚书》和《藏书》等多种著作, 主张:①鞭鞑程朱理学,批判纲常伦理,反对绝对权威,②追求物质享受和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③思想:万物的本原是阴阳二气,根本否定天理是万物本原,摇撼了理学的理论基础。 2、唯物思想家王夫之: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著作《船山遗书》, 思想要点:①天地万物的规律在物质世界中,②正确认识要通过考查客观事物③肯定情感欲望和私利是合理的人性本能 3、批判君主专制的黄宗羲:明末清初浙江余姚人,世称梨洲先生,著有《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 思想要点:①君主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③工商皆本。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即墨五中高三历史导学案 编写人:高三历史组审核人:迟永时间:2011年11月课题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师:班级: 授课 2011年11月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 时间 课程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标准 【学习重难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试大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 一、背景 1、政治:明清时期,封建制走向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倡导的封建礼教严重束 缚人们的思想。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①明代晚期, 习气。 ②在商品经济的浸润下社会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 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③不少士人试图摆脱“”的束缚。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 束缚,发展。 2. 主张 ①批判孔孟权威:大力鞭挞,否认孔子学说是万世至论。 ②反对儒家理论:肯定人们;倡导发展; 提出的观点。 ③否定“天理”的存在:提出,源于阴阳二气,摇撼了“ ”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㈠、背景: 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专制社会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4、一些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 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开创了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 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㈡、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一>王夫之 1.思想特色: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思 想体系。 2.主张 ①强调“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宣扬“形、神、物三相遇知觉乃发”,即通过可以 得到正确认识;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的理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末清初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培养自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应该激发自己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代表人物 难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的原因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式一:利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句经典的名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和孙悟空的自封的“齐天大圣”的称号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答后提示:《西游记》是明朝时写的,反映了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不满,对旧的儒学进行的批判。 方式二:位于成武县张楼乡徐老家村申氏节孝坊,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 从一而终,夫亡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生孤苦,直到坟墓 【讲授新课】 一、探究学习:中国自古以来说是一个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的社会,为何明清时期却出现了“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的叛逆之言?这是为什么呢? 1、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思想——明清时期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解放。

4第35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35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知识点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2)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科举考试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思想 (1)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二明末清初思想家 1.共同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 (2)倡导“经世致用”。 (3)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2.具体特点 (1)王夫之:建立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顾炎武: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经世致用。 3.历史影响 (1)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启蒙和启迪。 宗法制度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核心观点: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明清之际成为社会转型的阻力,导致明末清初的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易错提醒】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构图解史】李贽的思想 信息提取: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被称为“离经叛道”。 【易错辨析】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构图解史】儒学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信息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重点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背景及特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对点训练] 1.(2020·广东揭阳模拟)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教学设计说明: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讲了明代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观点和历史作用。我当时想到本课的重点是思想家的观点而难点是理解他们观点的历史作用,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课,是通过我的讲述还是让学生自己讨论理解呢?最后我决定讲述和学生互相讨论相结合,由我讲述李贽的“异端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对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进行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1).就本册书而言 本册教科书着重介绍了人类社会文化领域发展进程中 的重要内容。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2).就本专题而言 本专题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思想影响之深远,古代科技之进步,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传播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所以,学习本专题,有益于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有益于深刻理解今天中国的国情。 (3).就本课而言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新经济因素的萌芽和明王朝的崩溃,孕育了批判君主专制,抨击纲常伦理、倡导经世致用、要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潮,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学习本课,有益于加深对明清之际思想启蒙与明清之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 学生在七年级(北师大版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已经学习了明清经济的发展、近代化因素萌芽的趋向的基本史实,对明清的经济等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于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深层次的历史影响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需要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利用新材料,进行材料分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2.学生特征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已久,学生的思维方式渐趋成熟,对问题能够抽象的理解,因此对于人物主张以及历史影响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不同的看法。 三、教学目标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案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代表人物、主张和影响。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名称、作者、主要内容及地位。知道昆曲与京剧兴起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文学作品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及反映的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四大古典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古典小说、昆曲与京剧。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四大古典小说的图片。 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吗,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四大名著。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阅读教材,概括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2.教师提问进步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张各是什么? 探究二:明清小说 师生共同探究: 1.阅读教材,思考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 2.教师提问明清世俗文学兴起的时间、主要内容、特点? 3.教师出示四大名著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抢答,这些图片出自于哪部书?4.教师列表出示四大名著的作者、时间、主要内容、价值。 5.历史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区别? 探究三:昆曲与京剧 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思考:昆曲形成原因、时间、特点、影响? 2.京剧形成的时间?在哪些剧种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京剧的角色类型有哪些?影响?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第4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答案完全版)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主备人:蒋云波 【学习目标】(本课学习任务) 课程标准目标分解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能说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观点和名言,并区分三者观点异同。 (2)知道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的背景和影响。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观点 2、难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的背景和影响 【预习学案】(结合课本,把握基础)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时间:明朝后期。 2、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3、思想主张: (1)反对孔子的圣人地位和是非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2)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特点: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黄宗羲 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名言:“天下为主,君为客” 3、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4、评价:发展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对后世思想有启蒙作用。 (二)顾炎武 1、主张:①主张经世致用,到实践中求真知。 2、名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见与有责耳矣”,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4、影响:开一代务实学风的先河。 (三)王夫之 1、唯物思想:1)主张世界是物质的。2)物质变化具有规律。3)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 2、代表作:《船山遗书》 3、影响:用朴素唯物主义否定程朱理学的理论核心,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评价: 1)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儒学的变革注入新活力,其反对专制的思想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一定影响。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导学案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习重点】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学习难点】理解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历史背景:(提示:仔细阅读本课21页的《知识链接》,归纳总结)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思想文化 4、个人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主张:(1)学术上:鞭挞,否认 (2)道德上:批判,提倡 (3)提出的观点。 (4)哲学上:提出“”,否定,摇撼了 2、评价: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及主张 (1)王夫之:①本体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强调“”;②认识论:宣扬 ;③伦理学:提出“”, 充分肯定 (2)黄宗羲的思想:著作:《》《》 主张:①抨击,“君主乃天下之大害” ②批判“君为臣纲”的愚忠 ③提出的理论和构想。 (3)顾炎武:著作:《》、《》 主张:①发出“”的呼唤。②主张“”。 2、【归纳】三人的共同主张 ①政治上: ②学术上:主张“”。 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 3、评价 ①反映了和的时代需求,为儒学的发展注入; ②对造成了强烈冲击,给以深刻启迪。 ③这股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④局限性:提不出新的深灰方案,思想体系不完善,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预习自测】 1、清初学者唐甄曾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这一言论反映的经济思想是() A.重视农业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工商皆本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练习题 1(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盟联考) 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 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 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 3.(2018·河北衡水二调)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 B.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D.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4.(2018·湖南衡阳二模)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5.(2018·山东临沂检测)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这说明了() 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 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 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 6.(2019·山东安丘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明中叶以后,在学术界、思想界出现了一些具有叛逆传统精神的思想家,他们重视工商业活动,力图把一向为人所轻视的商贾、优伶等,渐从儒家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个性解放,树立新的道德观。在此影响下,明清两代工商业者的社会自觉正在不断增长。许多商人以及商人世家的人,都为商人地位的提高而大加疾呼,甚至把为商之道与封建伦理道德、天道相提并论。然而,明清商人观念的变化,是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脱胎而来。他们固然敢于大胆反抗传统对于工商的轻视,却又往往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去寻找反抗的依据,而缺乏决裂的勇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叛逆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2、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学生初中阶级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学生对理论思想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为此本节教学应将课本内容通俗化、简单化。使其更贴近学生。 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2、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3、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 4、西学东渐,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1)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盛行拜金逐利风气,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简历。 (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他们的思想。 (3)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4)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5)比较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 (2)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法国熠熠夺目的三大思想家,其辉煌灿烂的思想成就至今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以他们的学说为蓝图构建的。 那么,同一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是在程朱理学的统治下继续僵化的八股应试?还是挣脱思想束缚,大声疾呼? 新课学习 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人,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进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人中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思想内容 展示李贽的画像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

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 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学生初中阶级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学生对理论思想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为此本节教学应将课本内容通俗化、简单化。使其更贴近学生。 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 西学东渐,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背景: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盛行拜金逐利风气,传统道德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 具体特征: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日益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文化:心学的出现和儒家思想的活跃;出现了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和世俗化的文学艺术作品。 (4)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5)外交:由较为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二、核心概念 (1)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2)时间概念: ①明朝:1368——1644 ②清朝:1636——1912。 三、知识梳理(基础决定高度)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阅读教材导言和大字第一段,总结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原因。 1、政治上:加强,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2、经济上:蓬勃发展,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3、思想文化: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人们思想;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一些士人试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追求个性发展。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异端”思想家李贽 根据材料分析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三: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材料四: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1)主要的思想主张: ①批判,否定和“四书五经”的权威(思想权威)。 ②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追求物质享受,主张,主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