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骨科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骨科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骨科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d9908711.html,

骨科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谭斯师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6期

【摘要】骨科方面的创伤与疾病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必不可少。康复护理是指在正确的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辅助的一种专门的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模式也由传统的单纯医学护理向多元化综合护理方向转化。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及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抚慰、健康教育、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康复的主动性,增强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6..02

1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是指在正确的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辅助的一种专门的技术。一般情况下,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学习。在骨科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除了医师的及时准确治疗,患者的积极、主动术后恢复外,护理人员正确的康复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往往不可避免地留下身体障碍。因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十分重要。

2 康复护理前心理辅导

由于骨科患者的创伤是一般是突然发生的,患者往往没有思想准备,病情出现较为突然。骨科疾病的特点是治疗时间长,难度大,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较为痛苦,后期复健过程中患者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复健较为困难,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患者的心理感受十分重要。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之前,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应首先了解患者是否具有焦虑、悲伤、忧郁等负面情绪,患者进行复健的积极性态度,患者家属对于患者治疗的想法等。研究表明,骨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对于骨科患者的心理辅导应该从患者治疗前就开始。尽量使患者感到尊重,对恢复健康产生积极性,将忧虑转化为积极行动。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手术前患者可能会有焦虑不安等情绪,因此在手术之前应该对患者交代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积极应对手术。对于患者家属来说,应该与家属积极沟通,鼓励他们多照顾、关心病人,在医院之外的地方也能让患者得到很好的护理。

3 康复护理中的措施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冠心病发病几率有明显增长的趋势,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报道,到2020年我国将迎来冠心病的流行峰值。基于此,医疗部门要积极落实冠心病康复护理指导工作,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本文简要分析了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内涵,并对具体护理措施予以讨论,仅供参考。 标签:冠心病;康复护理;内涵;措施 在冠心病康复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管控,有效落实康复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全面康复的指标完成相应工作。 1 冠心病康复护理内涵 所谓冠心病康复护理,就是在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确保相应的护理工作都能满足康复目标,且在发病初期就需要配合康复医师以及相应的医护人员开展完整的护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常规化基础护理和专业化护理技术。并且要对作业治疗、语言治疗以及物理治疗予以延续。 在冠心病康复护理工作中,要从患者罹患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对具体护理措施予以判定,并且进行生理康复、心理康复、社会性康复指导等,有效提升患者的适应能力,且对潜在的疾病过程进行针对性护理指导,避免其出现恶性发展。综上所述,冠心病康复护理就是合理性控制危险元素,建立医院、家庭以及社区三位一体的阶段性康复治疗规划,有效提升患者身体质量的基础上,也能为其有效融入社会提供保障[1]。 2 冠心病康复护理措施 2.1 开展健康教育 在冠心病康复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健康教育非常关键,护士要向冠心病患者进行集中的健康指导,确保能向其提供具体的知识指导和教育。尤其是一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处理以及药物服用要求等。并且,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种类和强度,有效针对频率以及时间等基础信息进行调整判定,指导患者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训练,从而提升睡眠质量。医护人员要协同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導,建立一体化护理控制体系。 结合冠心病患者的实际需求,建立普及化、书面化、连续化以及及时化的冠心病康复护理工作机制,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能有效缩短被动卧床时间,缩短住院天数,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对病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2 控制危险因素

骨科患者疼痛方面的护理

骨科患者疼痛方面的护理 目的研究骨科患者疼痛的状态及治疗,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能够在较舒适环境下早日康复。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治的100例骨科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总结骨科护理的有效护理途径及经验。结果通过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等,可有效减轻骨科患者的疾病痛苦,提升了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确保了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骨科患者疼痛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很有帮助。 标签:骨科;疼痛护理;疼痛影响;护理手段 骨科患者病程长,康复缓慢,常伴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疼痛,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疼痛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失眠,如疼痛得不到及时缓解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导致患者身心的严重伤害[1]。在临床上,通过不同的护理手段,对骨科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某院2012年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76岁;包括创伤性骨折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腰肌劳损16例,骨肿瘤2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需要进行疼痛护理进行治疗。 1.2方法结合患者疼痛原因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其中包括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手段。对疼痛严重患者遵照医嘱服用镇痛药,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率。正确、科学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疼痛较为有效。 2结果 100例患者中,导致疼痛的原因主要有:压迫性疼痛、急性缺血性疼痛、炎症疼痛、创伤疼痛和肿瘤疼痛。其中,压迫性疼痛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创伤性疼痛多为刺激性疼痛,疼痛强度与创伤的程度、种类等有关。急性缺血性疼痛原因较多,通常疼痛非常剧烈。3讨论 3.1疼痛的危害分析很多疾病伴随着疼痛,疼痛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一方面,疼痛带给患者极大的身体伤害,伴有一定的生理、行为反应。常见的疼痛反应有出汗、呼吸急促、血压升高、骨骼肌收缩等。严重的疼痛会导致患者难以承受,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增加了患者疾病治愈的难度。另一方面,疼痛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精神情绪变化,会引起患者急躁、烦闷等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例如,在患者极度疼痛时,患者心情烦躁、情绪激动,对于治疗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一些患者因为难以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疼痛患者护理研究进展论文

疼痛患者护理研究进展 姓名: 学号: 近几年来,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疼痛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1]。但临床上疼痛控制不利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疼痛依然是一个未得到适当治疗的问题,疼痛仍普遍存在[2]。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对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疼痛(pain)是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疼痛护理是疼痛诊疗的重要组成,在疼痛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影响了疼痛的有效控制。本文就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1 疼痛概述 1.1 疼痛的概念 疼痛:疼痛是指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不舒适中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3]。 1.2 痛反应 是机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恶心、呕吐、焦虑、抑郁和恐慌等。 1.3 疼痛发生的机制 痛觉感受器————→受损组织释放至痛物质————————→痛觉感受理化刺激 组胺、缓激肽、PG 器——→脊髓——→丘脑——→大脑皮质痛觉感受器——→疼痛【4】 2 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 疼痛的原因 2.1.1 温度刺激:高温可导致烧伤,低温会引起冻伤。 2.1.2 化学刺激:如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 2.1.3 物理因素:如刀切割,针刺,碰撞。 2.1.4 病理因素:疾病可造成体内某些官腔堵塞,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空腔器官过度扩张,平滑肌痉挛或过度收缩,局部炎性侵润等,均可引起疼痛[5]。

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研究

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4-08-14T10:24:49.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刘坤明[导读] 骨科康复护理通过防治功能障碍、加强功能恢复以及锻炼功能代偿[1],以便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作用。 刘坤明 (巴中骨科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对骨科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6例患者,按照入院挂号的单双码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自理能力率为94.74%(36/3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临床中,促进患肢的及早康复,强化患者的康复意识,使患者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029-02 在骨科临床治疗中,骨科护理人员负责协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的计划。骨科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期间的护理服务对骨科患者恢复的速度、程度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康复训练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部分,是患者恢复各项生理机能的重要手段。骨科康复护理通过防治功能障碍、加强功能恢复以及锻炼功能代偿[1],以便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作用。现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6例患者,针对康复护理在临床中有所发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6例患者,按照入院挂号的单双码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8例患者中,包括18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年龄均在20-49岁之间,平均年龄(32.04±3.14)岁。其中,单上肢者10例,单下肢者14例,双肢者8例,脊柱者6例。对照组38例患者中,包括19例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年龄均在22-54岁之间,平均年龄(34.47±4.45)岁。其中,单上肢者12例,单下肢者12例,双肢者7例,脊柱者7例。两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试验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等。观察组:38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1)责任制康复护理。确保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制定责任制护理方案,给予一对一的讲述示范指导,直至明确了解为止。针对性的宣教对患者有利的疾病知识,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医师,增强康复功能训练的积极性。(2)康复训练。早期康复护理:手术治疗后,早期开始进行功能训练,如果患者由于疼痛不接受,可应用止痛药物。锻炼应该先从简单开始,并且以被动活动为辅,让主动活动、被动活动相协调[2],以便获得最佳效果。锻炼一定要适可而止,循序渐进。后期康复护理在伤后的6至8周,骨折已经有效愈合,外固定可以基本拆除,这时康复训练的任务是加强功能的全面恢复,运动以主要关节为主的全方位训练。在增加活动量的基础上,合理用用辅助器械,护理人员应该正确、有效的指导患者应用辅助用具,在应用拐杖时,先进行平衡训练,锻炼单脚站立,加强手臂力量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跌倒、摔伤的发生,应安排专人看护。健康肢体训练的护理:在疾病恢复期间,患者一般着重于伤残肢体的训练,忽略健康肢体的锻炼,健康肢体能够为患肢提供充分的力量,确保患肢锻炼的基础。指导患者实施健康肢体的训练,例如上肢扩胸运动、握拳运动以及举重等;下肢抬高运动,抬臀运动能够训练腰背肌的功能,避免褥疮的产生。引导患者正确深呼吸及用力咳嗽能偶有效防治肺部并发症的产生。(3)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并且教育应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以便患者容易接受。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反复健康教育,反复强化,增强患者的记忆及意识。 1.3指标评价 对患者在吃饭、入厕、穿衣以及洗澡等方面予以评判。以上四项活动全部能够自理表示生活自理,一项或是以上需要协助的表示生活部分自理,一项或是以上需要全部协助的表示生活无法自理。总自理能力率等于生活自理率与生活部分自理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研究数据予以系统化处理,试验所得计数数据通过X2检验,所得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如若差异P<0.05,则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自理能力率为94.74%(36/3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对比分析表[n(%)] 3 讨论 康复护理与研究是将全面康复作为目的,紧密结合主治医生、康复医生、其他专业人员等,对骨科患者开展的专业的护理服务。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患者功能的恢复具有关键作用,使患者乐于康复训练,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合理的沟通可以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正确指导患者训练主要在于具备充分的健康知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着重学习,增强自身文化、专业水平以及修养[3],只有具备充分的知识,才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利于患者或其家属的全力配合。总之,康复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临床中,促进患肢的及早康复,强化患者的康复意识,使患者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董凤仙.骨科专职康复护士对促进骨折病人康复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1,13(36):165-166.

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克敏,唐涛,王安庆,崔寿昌 【摘要】骨科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重建由慢性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其组织方式应该是骨外科医生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团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辅助具和手术3方面。本文旨在论述四肢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骨关节功能康复现状展望 Abstract: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improv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esaes and trauma of bones, joints, muscles and nervous system. It involves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in which the orthopaedic surgeon is considered as a main part. Th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of 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comprises three subspecialties, including kinesiotherapy, prothetic and orthotic management, and operative methods. The principal aim of this report is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in bone and joint rehabilitation of limbs. 骨科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重建由慢性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当然,骨科手术治疗后的骨关节功能康复也是骨科康复的重要内容。骨科康复的组织方式应该是骨外科

骨科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d9908711.html, 骨科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谭斯师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6期 【摘要】骨科方面的创伤与疾病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必不可少。康复护理是指在正确的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辅助的一种专门的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模式也由传统的单纯医学护理向多元化综合护理方向转化。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及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抚慰、健康教育、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康复的主动性,增强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6..02 1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是指在正确的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辅助的一种专门的技术。一般情况下,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学习。在骨科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除了医师的及时准确治疗,患者的积极、主动术后恢复外,护理人员正确的康复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往往不可避免地留下身体障碍。因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十分重要。 2 康复护理前心理辅导 由于骨科患者的创伤是一般是突然发生的,患者往往没有思想准备,病情出现较为突然。骨科疾病的特点是治疗时间长,难度大,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较为痛苦,后期复健过程中患者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复健较为困难,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患者的心理感受十分重要。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之前,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应首先了解患者是否具有焦虑、悲伤、忧郁等负面情绪,患者进行复健的积极性态度,患者家属对于患者治疗的想法等。研究表明,骨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对于骨科患者的心理辅导应该从患者治疗前就开始。尽量使患者感到尊重,对恢复健康产生积极性,将忧虑转化为积极行动。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手术前患者可能会有焦虑不安等情绪,因此在手术之前应该对患者交代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积极应对手术。对于患者家属来说,应该与家属积极沟通,鼓励他们多照顾、关心病人,在医院之外的地方也能让患者得到很好的护理。 3 康复护理中的措施

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

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 摘要】疼痛是绝大多数骨伤患者的固有体征,也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它受 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能否有效地 预防或减轻疼痛 ,减少骨折病人因疼痛引起对机体的有害影响,促进骨折的愈合 和功能的恢复。对做好骨伤病人疼痛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患者疼痛原因;疼痛的评估;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48-01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骨创伤病人 80例,男45例, 女35例;年龄7~65岁,平均38.7岁。病种:上肢骨折30例,下肢骨折25例,皮肤撕脱并骨折15例,疤痕挛缩3例,截肢7例。此组患者通过采取相应护理 措施后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加重者仅8例,占本组10%。 1.疼痛的原因 骨科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1)创伤(包括手术)疼痛由创伤的刺激引起,并因刺 激的种类、强度及创伤的范围、程度不同而不同;(2)由于急性缺血,伤肢迅速出 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被动牵拉指(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血液循环及时改善后 疼痛可迅速缓解;(3)神经性疼痛局限于某一神经分布区域内,呈放射状,初起时 疼痛为间歇性,逐渐变为持续性;(4)在截肢术后短时间内患者仍会感觉到截肢端 有持续性疼痛;(5)并发炎症引起感染的致病菌不同,炎症的特点也不同。化脓性 感染患者的疼痛由炎症刺激引起,随着炎症的程度加程度重而加重,严重时局部 出现持续性疼痛。气性坏疽患者自觉伤肢沉重或疼痛,随着感染加重,疼痛也持 续加重,一般止痛剂无效。 2.疼痛程度的评估法 患者疼痛的等级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0分~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分~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 分~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疼痛控制的 目标是:患者疼痛评分≤3分;24小时疼痛频率≤3次;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 术后患者尽早进行无痛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 3.护理 3.1 心理护理 术前让病人了解手术方法、可能采取的手术措施及安全性,告知其术后出现 的不适应,伤口疼痛常为主要症状之一,并介绍疼痛的有关知识,术后询问患 者疼痛情况,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教会患者面对疼痛,及可采取的预防或减轻 的方法,他人对付疼痛的经验,这样,一方面使患者获得对付疼痛的知识,另一 方面通过护患平等交谈,双方沟通,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关怀和尊重,获得战胜 疼痛的强大精神力量,提高疼痛阈值。 3.2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的评分及其所需镇药的剂量。首先去除疼痛的诱因,并积极采用非药物治疗。在创伤24小时内由于充血压迫神经末梢可致疼痛,而用冷敷后血管收缩,解除压迫而减轻疼痛,如冰袋、冷湿敷等。24~48小时后 可热敷,因温热刺激可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使肌腱、肌肉、 韧带等组织松弛,从而减轻疼痛,如湿热敷、烤灯、微波、红外线等。另适当的 改变体位、姿势,分散患者注意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骨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三篇】

骨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三篇】 骨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三篇】 【第一篇】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

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4、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参观,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扩大知识面5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加了国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三、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50句。 2、分别于6月份、11月份组织全体护士参加温岭宾馆、万昌宾馆的礼仪培训。 3、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护士。 4、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程度的满足。 5、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分娩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分娩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在妇产科中,无痛分娩是指使用药物疗法或精神疗法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症状。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疼痛程度以及相关的镇痛措施,一直是产妇家属以及临床妇产科医生关注的重点问题,产妇的在分娩中的疼痛情况,对产妇的分娩舒适度以及分娩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止痛药物为产妇缓解疼痛,而且用药方式多样,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需根据产妇的不同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以及合理的镇痛方法,不仅如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帮助产妇缓解疼痛,针对产妇分娩疼痛,合理的镇痛方法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缺一不可。因此,本文对分娩中的疼痛护理措施的研究以及相关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标签:无痛分娩;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疼痛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当人类机体出现疼痛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如心率加速、血压上升、免疫机能下降等,同时疼痛感还会引发产妇的心理不良现象[1]。目前对于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中,疼痛已成为除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外的第五大观察因素。因此在产妇进行分娩时,对产妇的疼痛情况进行关注,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分娩结局,实施相应的疼痛护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分娩过程中产妇出现疼痛的机制及特点 分娩疼痛是伴随着分娩过程中的刺激复杂反应而出现的,分娩疼痛与其他的病理疼痛症状有本质的区别,分娩疼痛非病理现象,而是与生命的诞生息息相关。分娩疼痛主要是由于子宫肌肉阵发性收缩以及胎儿经过产道时对子宫和产道组织造成的损伤,从而导致神经末梢受到强烈刺激,此类刺激会沿产妇的腰、骶神经传递至脊髓,进而延续至产妇的大脑痛觉中枢,从而引发剧烈的疼痛感[2]。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同的产程所产生的疼痛也不尽相同,在第一产程时,主要表现为疼痛范围难以确定,而疼痛的性质以及部位无法准确表达。第二产程时,是指产妇宫口开全以及胎儿娩出的过程,此时的疼痛来源于下产道的肌肉、筋膜以及皮肤,会出现伸展、撕裂及牵连,从而导致疼痛出现,第二产程中的疼痛表现的尖锐剧烈,产妇的阴道、直肠和阴部疼痛非常明显[3]。 2 产妇分娩過程中的相关镇痛方式 2.1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在产妇分娩中应用较为广泛,经调查统计,美国在产妇分娩镇痛和缓解疼痛过程中,有大约29%的产妇采取硬膜外麻醉,且该数据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在我国,硬膜外麻醉在产科分娩镇痛中同样有较高的使用率。 2.2吸入止痛在吸入止痛运用中,主要成分为1:1的N2O和O2混合气体,

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

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一、骨折的康复护理 2)骨折康复护理分期进行: ①早期:伤后2周内,局部损伤反应明显,肢体肿胀疼痛达到最大程度,然后逐渐消退。 主要锻炼方式:a.肌肉自主充分的收缩和舒张 b.上肢:用力握拳,充分伸指 c.下肢:股四头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踝关节背伸和足趾活动。 ②中期:骨折后3~6周。损伤反应已经消退,肿胀消失,开始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 ③晚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功能锻炼,直至完全恢复功能。 ④对活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 3)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主动活动是锻炼的根本,被动活动则是主动活动的准备和补充,不可能也不 应该取代主动活动。 因此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应坚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原则。有利于主动活动的被 动活动则进行,不利的则禁止。 ①有利于主动活动的被动活动:a.按摩:b.关节的被动活动:c.挛缩肌腱的被动牵张术:d.僵硬关节的手法治疗: e.CPM器械的应用 ②主动锻炼:主动活动一般不易过度。被动活动不容易掌握,容易发生问题,尤其是完全以被动活 动代替主动活动的做法必须禁止。 ?主动活动并非全部有利,期中以不增加或减弱骨折端应力活动的锻炼都是有利的。 ?等长收缩:促进骨折端紧密接触,克服分离趋势,协助夹板,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防止侧向移位的发生。 ?对每个患者功能锻炼的体位和具体动作应严格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加以充分分析,严格要求,不能盲目的,不顾时间、条件的追求早期恢复功能,忽略了锻炼方法的合理使用。 ?总之,一切有利的主动活动应该积极进行,一切不利的活动都必须禁止。 4)物理治疗: ①主要作用是:消除瘀血,促进渗液吸收,减少疤痕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活跃细胞代谢,松 弛肌肉,解痉止痛,促进骨折愈合。 ②骨折脱位经骨科处理24~45h后可以开始理疗: ③方法:1、光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局部渗液和代谢产物的吸收。常用的有:红外 线、白炽灯等 2、直流电离子导入:提高局部钙、磷浓度,促进骨折愈合 3、透热疗法:使深部组织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活跃细胞代谢,消炎、消肿,有助 于骨痂形成。 常用:中波、短波、微波等 4、超声波:每平方厘米小于0.1W的小剂量超声有助于骨痂形成。但骨骺未闭合的小儿 禁用。 此外还有蜡疗、中药熏洗、温水浸浴、泥疗 5)康复护理中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自骨折复位固定后开始,直至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为止。 ?2、内容应根据骨折治疗阶段不同而改变。强度应根据骨折愈合及肌肉力量恢复的程度循序渐进?3、必须加强重点关节的功能锻炼,又不能忽视相邻关节的功能锻炼 ?4、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功能为主。 ?5、功能锻炼必须注意增加有助于骨折修复的活动,避免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 ?6、功能锻炼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加强医患合作,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 二、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颈椎病病程较长,非手术治疗症状易反复,患者往往有悲观心理和急躁情绪,因此应以

骨科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骨科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创伤显微外科郝珊珊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有效预防和减少疼痛,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治疗和功能锻炼,促进早日康复。方法总结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6月对58例骨折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及时采取止痛措施,评估疼痛治疗效果,观察药物副作用并予相应处理。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疼痛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能积极预防和发现并发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创伤骨折患者,通过疼痛评估,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机体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骨科患者疼痛评估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0-86岁,其中尺桡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4例,锁骨骨折3例,脊椎骨折5例,骨盆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骨折7例,髌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0例,多发骨折6例。58例患者均予以入院或手术后疼痛评估,针对不同疼痛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疼痛。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的。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一系列的影响,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采取简单易行的疼痛评分工具,来评估记录疼痛的强度,疼痛缓解的程度,这也是有效疼痛管理的组成部分。 2 疼痛的评估 2.1 疼痛评估方法入院时建立患者信息表,新病人,手术病人,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并记录在疼痛评估表,疼痛评分每天三次,三天后每天一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进行再评估。 2.2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部位和范围,疼痛的性质,疼痛的严重程度,加重和缓解疼痛的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发作时的伴随症状,病人对疼痛的处理及处理结果,每个人对疼痛的感觉差异很大,描述也不尽相同,应准确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2.3 疼痛的原因创伤疼痛与组织损伤,手术操作以及心理紧张,恐惧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理因素,社会层次,文化素质,痛阈以及暗示与安慰有关。

最新骨科康复

1、Fracture nonunion :骨折不愈合:骨折修复的正常愈合过程终止,骨折处不能发生骨性连接者,称为骨不连或称骨延迟愈合通常指在骨折后8个月未愈合者为骨折不愈或骨不连。 2.Femoral proximal anteversion angle:前倾角:股骨颈轴与额状面形成的锐角,正常范围在12°-15°之间。 3、Neckshaft angle: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4、TAM: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将MP、PIP、DIP主动屈曲角度的总和,减去这些关节主动伸直受限的角度总和,即为TAM。 5、SCI:脊髓损伤:由于脊髓收到外伤等因素的作用,引起受损平面或以下平面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6、SAID原则:功能恢复的针对性原则,康复应针对病员的职业、年龄、生活状态等不同而有所区别。 7、Delayed union:骨延迟愈合,骨折修复的正常愈合过程终止,骨折处不能发生骨性连接者。 8、Frozen shoulder:冻结肩,又称肩周炎,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以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9、chondromalacia patella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病或髌骨劳损,是多种原因引起髌骨软骨及相对应的股骨滑车软骨面的软骨磨损且呈进行性病变,导致髌骨软骨软化、纤维化、溃疡、剥落等而出现膝关节酸软、疼痛、活动受限。 10、Quadricep angle Q角:胫骨结节中点与髌骨重点连线和髌骨中点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1、骨科常用牵引技术分类: (1)根据牵引作用的部位分为脊柱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脊柱牵引又分为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 (2)根据牵引的动力分为手法牵引、机械牵引、电动牵引 (3)根据牵引持续的时间分为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 (4)根据牵引的体位分为坐位牵引、卧位牵引和直立牵引 2、康复治疗的层次: ①急性期患者预防继发性残疾的康复处理 ②住院恢复期患者康复锻炼 ③残疾患者、慢性病患者及老年病患者住院积极康复治疗 ④门诊康复治疗 ⑤社区康复治疗 3、肱骨大结节骨折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术后均应制动、休息。用三角巾或低温板支具外固定功能位、以利于修复。腕、手指可做屈伸功能练习。 3-4周,内固定的患者可行耸肩及胸大肌、背阔肌群练习;肘关节的屈伸功能练习10次为一组,每隔20-30秒,做2-3组。 三角肌无抗阻力收缩,注意外展角度不要大,不要做肩外展及肘关节的伸屈功能练习。 5-8周,要逐渐增加以上练习强度,适当增加抗阻力训练和上臂的内外旋练习。可以酌情去除外固定物。肩关节做无重力钟摆弧形运动训练。 8周以后,借助肋木肩梯高吊滑轮、墙拉力器等做肩关节的外展功能练习。如果肩关节出现运动障碍,则通过关节拉动术进行康复治疗,手法同肩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的骨折,1周后可行超短波治疗,2周后加超声波局部治疗,方法同前。

康复护理学的新进展

康复护理学的新进展 我国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三位一体大卫生观提出的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已得到迅速发展。康复医学(Rehabilition medicine)是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穿 功能测评和治疗技术规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残疾人以及有各种障碍的慢性博 老年病患者。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康复医学服务的迫切需求,使得康复人才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护理事业发展与康复护理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工作要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提高质量、体现人文关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发展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护理教育体系的多层次(专科护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为提高护士队伍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临床护理服务的新理念 现在已是一个对服务的品质和经费同时重视与负责的时代,护士必须确定、描绘和体现他们在健康照护系统(care system)中的贡献,护士必须体现他们高品质的服务(高品质的服务是指:服务的合适性、有效性、效率性,使病人得到最健康的结局)。健康服务系统正逐渐向增加经济效率的方向重组,人们越来越重视以健康服务费用和病人结局这两个方面来测量系统的有效性。 目前康复界提出推行脑卒中单元的病房管理模式。这是一种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的全方位提高疗效的系统,卒中单元主要体现对患者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患者功能的预后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临床指标,而不像传统的只强调神经功能恢复和影像学的改善。 3、中国发展康复护理的理由 3.1 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增加,规范培养,形成体系。 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和对护士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护理教育,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 3.2 适应康复医学迅速发展 (康复医学的团队工作模式)的需要,提高我国专科护理水平,提高康复护理专科水平,不断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加速护理专业化发展,促进护理专业学科发展。

骨科护理查房

四月份护理查房 时间: 2012-04-30 地点: 303 示教室 参加人员:徐薇许春凤汪凌谢瑶陈敏黄宜秀邢娟徐邈蔡亚萍张描描 王艳丁梅静 主讲内容:腰椎管狭窄 主讲人:徐邈 徐邈: 一、病人情况: 1. 现病史:李有顺,男性,71岁,诊断:腰椎滑脱症(L3、4)、腰椎管狭窄、腰骶椎间盘 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因“腰痛伴下肢麻木五月余”于 2012-04-21 入院,入院时T: 37.0度,R20次/分,BP121/90mmg,P72次/分,患者于04-25在全麻下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回室时神志清,T: 36.5度,R19次/分,BP110/56mmg,P62次 / 分,术区敷料干燥,引流管一根在位,留置尿管在位,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卧气垫床。术后予抗炎、消肿、营养神经治疗。 04-27 停引流管, 04-30 停尿管。 04-28 抽血化验示:白细胞:10,血红蛋白:106g/l,血沉:52mm/hr, C-反映蛋白:133.31,05-01已佩戴支具下床活动。 2.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史,服药控制佳。否认“神可,无大小便失禁。冠心病、糖尿病” 等病史,否认有“伤寒、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其他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3.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异地旅居史,无冶游史,否认有“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生活嗜好。 4. 婚姻史 ; 适龄结婚,子女体健。 5.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病史 6. 五方面: 饮食:以米面为主,食欲一般。 睡眠: 04-24 日起每晚服用舒乐安定入睡排泄:大便正常,小便术后留置尿管, 04-30 拔除自理能力和保健:卧床休息,生活需他人协助,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嗜好:不吸烟,不嗜酒 7. 心理社会 精神状态:神志清楚 对疾病认识:病人及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心理状态:恐惧 性格与交往能力:性格一般家庭状态:家庭成员关系和睦 经济负担:无 8.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推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温正常,无肝掌、蜘蛛痣,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颅无畸形,无肿块,眼睑无水肿,眼球无突出,结膜无充血、水肿,巩膜无黄染,角膜无云翳、软化,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 径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无畸形,鼻 腔通畅,无鼻翼扇动,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无疱疹,牙龈无肿胀、溃疡,口腔粘膜无溃疡,舌苔白色较厚、无溃疡,颊粘膜无出血点,咽不红、无异常分泌物,悬雍垂位置正 常。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充血。喉发音清晰。颈软,对称,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无颈动脉异常搏动。胸廓对称,无压痛,胸廓挤压试验阴性。胸壁无静脉曲张。两肺呼吸活动对称,两肺呼吸活动度和语颤对称,两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语音传导正常。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无异常搏动,无震颤和摩擦感。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毛细血

权威发布: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权威发布: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骨骼肌肉疾病的功能恢复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大量研究证明骨科康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显著降低致残率。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骨关节相关。骨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加强骨科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一、骨科康复现状 1.国外骨科康复现状: 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骨科康复实行一体化的团队治疗模式。政策导向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康复医疗转诊制度引导各类康复机构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康复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诊断相关组计划的实施。在DRGs实施后10年中,康复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康复专业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发展迅速。2002年1月,以功能相关分类法(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正式颁布并实施。FRGs支付方式能促使医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功能恢复,让患者回家独立生活成为医院治疗的最终目的。 2.国内骨科康复现状: 现代康复医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促使了骨科康复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医疗尚待发展:国内骨科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现象,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治疗。(2)康复需求与供给矛盾

突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较发达国家的5/10万相差较远。康复医疗机构也严重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半仍无康复专科医院。而且我国康复机构大多以神经康复为主,骨科康复仅占其中很小部分。 (3)康复医疗服务体制不够完善:骨科医生的康复意识不强,导致许多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医保支付基本是医药费用,大部分康复治疗项目未纳入报销范围,康复辅具的费用均是个人承担。医保定点医院及医保报销的结算方式等也制约了康复治疗的转诊。 二、骨科康复的基本内容 骨科康复是通过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的原理,在患者接受骨科临床诊治及功能评定的基础上,运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假肢矫形及其他辅具等康复医学手段,改善或代偿患者受损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尽快、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骨科康复治疗的基本内容应包括:配合手术治疗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治疗、假肢和矫形器辅助等。 骨科康复包括手术前康复、术中风险控制、术后康复等。骨科医生不仅要重视手术操作技术,也要关注围手术期康复、综合管理和术后随访等,这是保障术后功能恢复的前提。综合管理包括减少创伤、出血、疼痛;预防感染及静脉血栓栓塞等。

骨科康复护理

骨科康复护理 骨折的定义: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 骨折的临床表现: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 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骨折的并发症(晚期):缺血性肌挛缩,骨折后骨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病。关节挛缩。关节强直。 骨折后的主要功能受限 1.生理功能受限:包括运动功能受限,感觉功能受限,循环功能受限和心理功 能障碍。 2.个体活动受限 3.社会参与受限 功能受限的原因:骨折愈合的漫长性,关节损伤的复杂性,软组织损伤,疼痛,制动,不合理活动,骨折并发症。 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整复。固定。功能锻炼。早期康复。 整复是前提。 固定是必需条件 早期康复是为功能康复创造条件 功能康复是目的 康复治疗的作用 1.促进肿胀消退: 在骨折复位、内植入物固定的基础上,早期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 2.预防肌肉萎缩: 骨折后肢体长时间制动,会引起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肌力下降。通过肌肉收缩训练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营养,促进肌肉的生理作用,可预防或减轻废用性肌萎缩。 3.预防血栓形成:骨折后肢体制动易导致静脉血流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应用预防血栓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气压治疗、推拿按摩等

手段,可有效增加肌肉活动,形成“肌泵”效应,最大程度避免血栓的生成。 4.防止关节挛缩: 康复治疗能促进血肿及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适当的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从而防止废用性关节僵硬挛缩。 5.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保持骨折端的良好接触,产生轴向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锻炼方法: 1.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有节奏、缓慢地进行肌肉等长练习,这样既可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又可以使两骨折端保持良好的接触,有利于骨折愈合。 2.对骨折累及关节面的处理,为减轻关节功能受损,伤后2~3周,谨慎保护下对关节进行无负重主动活动训练,渐增活动范围。有坚固内固定者,可早期在专业康复指导辅助下进行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练习。 3.对卧床病人,做维持健侧肢体和躯干正常活动的练习。尽早使病人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