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6
新源县第二中学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第2周星期三2012年2月22日高一年级主备人唐绍泽辅备侯新梅、王斌江、钟梓菱、陈军华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课题课题名称: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实验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4.1.1《认识计算机与程序》和4.1.2《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和4.1.3《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3、理解计算机程序的概念,体验程序的作用,初步树立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
4、了解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过程与方法1、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实践找出问题答案。
2、体验应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2、通过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了解计算机执行程序代码的过程,体验程序的作用及编程环境,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计算机工作原理2、了解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和执行。
3、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读懂计算机程序代码。
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成品分析法、小组合作体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及程序语言的工作原理,感受程序的魅力和作用。
教学流程情景引入—设置疑问—交流探讨—实例讲解—合作探究—任务驱动—课堂小结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1、通过事例导入新课。
刘丽的妈妈是某公司的经理,每天都用电脑处理大量的商业文件,通过电子邮件与客户交流业务信函,听闻有关计算机信息被窃取事件的报道后,她越来越担心保存在计算机里的重要文件和网络上传送的电子邮件,万一被别人窃取了,将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希望找到一个保密的方法。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4.1.1,4.1.2,4.1.3)。
4.1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优势2、认识计算机及程序的原理3、知道程序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程序的作用及编写运行环境难点:计算机程序的原理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怎样求两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数字比较小的话,手工试验的方法可以,但数字很大时,就很麻烦,我们可以想到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
活动2【讲授】认识计算机及程序1、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利用图示和实物进行展示教学介绍分析各组件的作用,理清其原理2、工作过程简单讲解,并图示说明,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从加电到执行指令的整个过程3、计算机指令与数字电路的对应关系将二进制中的1、0与电路中的开、关两种状态对应将开关的指令序列与代码串相对应4、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过程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basic pascal C VB C++ C# java)活动3【活动】体验程序的编制环境以VBA为例打开Excel,点宏中的Visul Basic将表可以作为窗体,也可以作为对象对每一个对象及每个事件都可以进行编程尽量作以演示活动4【练习】编制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1、界面的设计:2、程序编制在VisualBasic界面中单击“插入”下的“模块”,并双击插入的模块,出现模块程序编辑窗口,在此窗口中写上如下代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Sub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dima,b,m,nasintegerdimsasstringa=sheet1.cells(1,2)b=sheet1.cells(1,4)ifa>bthenm=belsem=an=1fori=2tomifamodi=0andbmodi=0thenn=iendifnextis="最大公约数:"sheet1.cells(2,2)=s&nendSub3、运行活动5【作业】编制最小公倍数的程序编写一个求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程序,交运行测试。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四川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试讲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初步掌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②理解程序的运行过程2、能力、方法目标:通过程序设计的理解,初步具备基本算法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让学生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处事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掌握程序的运行过程,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难点:(1) 调动学生抽象思维,主动理解程序的运行过程。
(2) 读懂计算机程序代码。
教学方法策略:讲授法、讨论法、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案例学习、指导式探究法,合作探究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有声投影仪、因特网、视频播放软件,相关视频光盘)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什么是程序及其作用。
复习导入:同学们好,在第三章我们学习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几种方式,一起回忆一下,当我们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时,选用的软件是什么?当进行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们选用的软件是什么?当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选择的软件工具是?很好,我们已经能够根据任务需要,选择工具软件。
问题驱动:可是如果我们的信息没有合适的工具软件加工,怎么办?对,编写程序,好,同学们预习的非常好,那么什么是程序呢?(板书)(代码?指令?)我们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学习一下:先看这个,这是什么?哪位同学来解说一下?直观展示:(宋世迎老师用多媒体投影”愤怒的小鸟“游戏)点评:对,这是一个游戏,同时,它也是一个程序。
大家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程序?当问题简单时,我们可以编写一个或者若干个程序来解决;当问题比较复杂时,就需要软件开发,软件实际上是由专业软件开发人员编写出的程序的集合。
比如说:前面我们使用的文字处理工具Word,还有我正在演示的Powerpoint,这些工具软件都是应用软件,windows98、2000、xp系统都是系统软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是已经编写好的,能完成特定的功能,都是由一个个程序组成的。
4.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的是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因为在初中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普遍对程序的本质认识模糊,因此,本节课目标要求学生对程序有个大致的认识、并通过计算商场打折问题体验程序运行的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入,如果自己要加密一个文件都有哪些方法?自然的引入加密与解密程序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分析程序代码,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看书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提出新问题—打折问题,如何利用程序来处理?引入程序设计语言,介绍VB,明确了用数学方法如何解决后,让学生在VB中复制课前准备好的代码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执行目的。
初步了解VB语言的工作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大体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是什么。
(2)初步体验vb语言编译环境,并尝试在其中操作执行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
难点:了解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课件,加密程序源代码,加密文本文件。
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听到《算法与程序设计》,就会觉得很难、很枯燥。
所以,如何带学生轻松地进入本学期的学习,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上学期期末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老师讲到了控件工具箱的使用,给了我灵感,当时写下:假期备课时考虑在课上应用。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执行原理;2、通过案例“加密解密”体验程序的作用;3、让学生熟悉VB程序的编制环境;4、让学生读懂一个简单的程序(如:加密程序);5、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执行原理;2、通过案例“加密解密”体验程序的作用;教学难点:1、让学生熟悉VB程序的编制环境;2、让学生读懂一个简单的程序(如:加密程序)。
(三)教学环境:网络机房(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4章第1节。
在第3章介绍了利用常用工具(如文本处理工具、表格处理工具、多媒体处理工具等),编制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也是信息处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第3章内容的延伸。
本节内容通过一些案例的探究让学生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为我们的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六)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可能多数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语言,但是他们通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现在来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不是很难。
当然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就能读懂程序并能编程序,而是体验这个过程,了解一些原理,激发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少数同学在初中时学习过C、PASCAL等语言,这一节课对他们而言是简单了点。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相对难点的任务让他们来完成,也能简单测试一下他们的水平。
另外,我们要利用他们的长处,争取让他们成为“小老师”,在课堂的分组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
(七)教学过程:。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并体验其工作过程。
2.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认识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学好本节可以加深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并为学习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VB程序的编制环境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下发的程序代码,体验程序的作用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4.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程序的作用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难点:使学生了解程序的作用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二、学情分析至此,高一学生对用计算机采集、加工信息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及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较为生疏,已有的知识经验较少。
但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程序的体验,学生对学习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会有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1.教法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注重学生交流、操作、体验2.学法在自主、合作中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在操作、体验中体会计算程序的作用3.教学环境网络机房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下发编制好的游戏程序,学生运行程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编制程序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其实我们已经使用过很多程序,只不过我们接触到的仅仅是程序提供给用户的界面,程序本身是什么样子、有些什么内容我们往往是看不到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程序的神秘面纱!【设计意图】点明学生已经用过程序,但学生本身可能没有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VB的界面学生启动VB,对照课本P76图4-4、图4-5了解VB的界面。
【设计意图】VB的界面与学生已经掌握的Word、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类似,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迭部县高级中学马金辉【课标要求】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什么是计算机及程序的基本特征。
(2)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在此过程中常用的一般方法。
(2)体验算法设计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程序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升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
(2)进一步深化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认识,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从而养成健康、有效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是与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应用有关。
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相对比较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又担心程序设计的技术难度。
鉴于这样的情况,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全认识计算机编程,但他们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在修改程序的基础上,在VB中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学习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的延续,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联。
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本节共分3个课时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了解算法在整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工作的基本机理,解剖简单的计算机程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计算机和程序,了解计算机的构成,知道程序的重要性。
②通过编写几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例,改进程序语句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
③通过用python 的编写、调试简单程序,并检测运行结果,体验程序编写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知道程序是解决现实世界某类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逐步形成程序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思想慎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②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形成严谨客观的解决问题作风。
三、教学过程。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常用应用程序完成简单的信息加工任务,对程序有模糊的感性的认识。
但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他们以前可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
同时,他们往往会把其看作一种神秘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选用与生活密切的、简单易懂的例子。
再者,他们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对于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了解起来应该是不会太困难。
让他们在修改程序的基础上,在VB中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效果分析通过“汉诺塔问题”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的引入这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紧接通过文本信息加密解密如何应用计算机解决,成功地引领学生走进了程序设计的殿堂,让他们有兴趣、有意识地进行更多的实践与探索。
这种引导,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最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地体验程序,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程序的概念,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很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探究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
本节课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向没有任何程序概念、从未接触过程序语句的学生讲述程序及其作用,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是本节课的关键。
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体验到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存在以下一些优点与不足:1、做得比较好的地方(1)任务驱动恰当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任务主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获取知识,发现规律。
(5)评价隐含于课堂之中本课的评价主要是学生对基本过程、主要概念等的理解程度进行测评,因此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课题】: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4.1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授课教师】:合肥十七中查光亮【课程标准】: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当今社会中信息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要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算法设计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而算法的核心是一种思维方式,算法思维习惯有利于增强思维的条理性。
本节是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述和引子。
因此,能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将直接关系到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顺利开设。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如文字处理、媒体表达、数据表格处理、浏览器、声音媒体播放软件等。
但对于程序设计普遍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有趣,又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同时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初步了解不会觉得十分困难。
虽然学生不可能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就对编程掌握很多,但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信息的编程加工,并通过简单的改进实现小小的目标,有成功的体验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计算机和程序,了解计算机的构成,知道程序的重要性。
②通过体验几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
③通过用VB编写、调试简单程序,并检测运行结果,体验程序编写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知道程序是解决现实世界某类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逐步形成程序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思想慎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②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形成严谨客观的解决问题作风。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构成;体验VB 环境下运行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体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采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上课,教师机具有视频广播功能和文件发送功能,教学课件及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放到教学服务器上,供学生访问。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第三章我们学习了用word 对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处理、用excel 对表格信息的加工处理等。
这些我们都是利用了已有的一些程序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解决,但在我们身边会有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对应的或者说合适的软件对其进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设计软件------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我们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首先我们对计算机的结构,以及计算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就来一起看几个问题: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有几部分构成?2、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是如何配合工作的?3、 信息在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表示的?一、 认识计算机与程序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构成: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手写板、话筒、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音箱、打印机等。
中央处理器:即CPU ,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控制各部件相互配合工作。
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
内存速度快,只用于存放计算机正在处理的程序和数据,一旦断电存储的信息有可能丢失。
外存速度慢,但存入的信息不会因断电而丢失,可长时间保存。
如硬盘、软盘、U 盘、光盘等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输入设备、存储器、处理器、输出设备) (主要由操作系统,系统工具软件组成)如 Windows Dos Unix Linux(专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如word 、excel 等)2、计算机各部件配合工作的流程:中央处理器输入设备内存输出设备外存3、信息在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表示的?注: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数字编码表示的,因此信息在计算机中都被看作是数据。
ASCII码对应表(二进)(十进) 缩写/字符0100 0001 65 A0100 0010 66 B0100 0011 67 C0100 0100 68 D0100 0101 69 E0100 0110 70 F4、如何把一个十进制数(23)10转换成二进制数?教师讲解-----除二取余------学生练习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数字编码表示的,那我对计算机进行编程是不是必须直接用0、1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呢?通过问题引入:程序设计语言5、常见的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低级语言BASIC 、PASCAL 、C 、VB 等——高级语言注: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翻译过程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让计算机执行。
二、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 演示操作几个简单的VB 编写的小程序体验程序的作用:加密程序、倒计时通过体验计算机程序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
✧ 认识VB 编程环境认识VB 界面尝试在VB 中建立、运行简单程序:窗口的链接步骤:(老师讲解、操作示范、并解释程序中各语句的含义)新建文件------建立应用程序的界面------设置对象的属性--------编写程序代码-----保存程序启动程序 结束程序 工程管理器查看代码窗体文件 菜单栏 工具栏 窗体设计器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 计算机机器语言程序人 计算机编写执行 计算机语言系统翻译程序 工具箱注:保存文件时,可保存为两种方式,生成可编辑的vbp工程文件和frm窗体文件(可修改,但要注意工程和窗体都必须保存),生成直接执行的exe文件(不可修改)。
✧探究活动------引出下一节课的课题头脑风暴---韩信点兵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数学来表述:“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100,求这个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让计算机去处理这个问题?课堂总结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
编写程序的语言有许多种,VB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认识了VB的编写环境,下节课再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如何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教学反馈】补充材料1、现代数学解法:设士兵共有S名。
S除以3,5,7所得的商分别为A,B,C,那么由题意,可得方程组:3A+2=S5B+3=S7C+2=S2、古代数学解法: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对这个问题也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并总结了解题的方法:三人同行七十(70)稀,五树梅花廿一(21)枝,七子团圆正半月(15),余百零五(105)便得知意思是说,把除以3、5、7所得的余数,分别乘以70、21、15,加起来的和再减去105的倍数,所得的差小于105时就是我们所求的这个数了。
如本题:2×70+3×21+2×15=233233-105*2=23这个就是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解法的原理吗?“中国剩余定理”详解在百度文库中有很多资料,要求每个同学课后阅读并理解。
3、循环测试法就是从数字9开始,去测试能否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除以3,余数为2;除以5,余数为3;除以7,余数也为2,如果不能,则把当前测试的数加1后,再测试,一直找到答案。
此方法虽然冗余繁杂,如果人工计算,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但也可以找到答案。
其实这种有点“愚笨”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帮我们完成测试计算过程。
我们知道计算机最大的优势就是计算速度非常快,利用这种方法,计算机很快就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4、计算机程序算法①S=9②判断:S除以3余2、S除以5余3、S除以7余2是否同时成立,如果同时成立那么S就是解,输出解S的值,程序结束;否则,转③③S加1,转②重复这个判断过程。
像这种算法我们一般称作“穷举法”。
【编写程序】根据这个算法,我们可以利用VB语音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教师把课前已经编写好的程序用VB编程环境打开,解释每个语句的作用。
Dim s As Integer ‘定义一个整型变量Ss = 9 ‘赋值9给变量sWhile (s Mod 3 <> 2) Or (s Mod 5 <> 3) Or (s Mod 7 <> 2) ‘判断三个条件,是否满足要求s = s + 1 ‘如果不满足,变量s加1Wend ‘结束while循环Print "韩信最少有" & s & "个兵" ‘输出打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