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杯牛奶》

-《一杯牛奶》

-《一杯牛奶》
-《一杯牛奶》

《手术费= 一杯牛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女孩热情善良和凯利知

恩图报的美好品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语感;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表达爱,懂得关心他人、知恩图

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自身体验深入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哪些同学喝过牛奶?牛奶是我们生活中极普通的一种食物,一杯牛奶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而围绕着一杯牛奶,却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故事(板书课题:手术费 = 一杯牛奶)

(二)课文分析

1、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边听边想:这杯牛奶是谁送给谁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女孩凯利)

2、细读课文,体会凯利接到牛奶时的心情:

(1)凯利接到牛奶时有什么感受?

(非常感激)在课文中划出句子:“谢谢!”凯利心中充满感激,觉得有股暖流在身体里涌动。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这个句子

(2)一杯小小的牛奶居然会让凯利的心中充满感激,可见这杯牛奶对凯利有多么重要,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杯牛奶对凯利很重要?(看课文,找一找)

从这些语可看出:“身无分文、饥肠辘辘”,“万般无奈、疲惫不堪”(分别找学生读一读)

(3)“饥肠辘辘”是什么感觉?(很饿很饿)(小黑板展示:“饥肠辘辘”的意思: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可能会饿成什么样子?

例:没有力气走路;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甚至可能饿死

师:“是呀,凯利太饿了,他太需要吃的了,

(4)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件事情体现了小女孩的什么样的品质?

这时女孩给了他一大杯牛奶(板书:一杯牛奶),并且微笑着摇摇头、分文不收(板书:热情善良)。

(5)如果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人我们,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此时的凯利呢?

他被女孩的热情和善良深深打动,忍不住对女孩说:“谢谢!”,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凯利的感激之情。

第二部分

3、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凯利的知恩图报及女孩的善有善报

(过渡: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过去了很多年,当年善良的女孩、好学但贫穷的凯利又有什么变化呢?)

(1)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他们的变化

女孩家里遭到不幸,变得家境贫寒,又患上重病,被送到大医院

男孩是该医院一名出色的医生

(2)机缘巧合,好心的女孩现在却身患重病,而贫穷的凯利现在已成为她的医生,当凯利走进病房,一眼认出这个重病的女人就是当年的小女孩后,他有什么样的想法?(他暗下决心,要尽力挽救这位善良的女人的生命)

那么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女人的病到底有没有治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女人痊愈了。

(3)指导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女孩为什么会很无奈地打开账单?(因为家境贫寒、昂贵的医疗费用需要终生偿还)

(4)打开帐单后,女孩发现了什么?发现帐已结清时,女孩的心情怎样?

(5)女孩太惊讶了,她想知道到底是谁付清了医疗费呢?你们能告诉她吗?(凯利)你从哪句话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术费= 一杯牛奶)

(6)老师提问:为什么说:“手术费= 一杯牛奶?”

思考:一笔昂贵的医疗费仅仅用一杯牛奶就付清了,真正付清这笔医疗费的是什么?(是女孩送凯利一杯牛奶所体现出来的善良的心,凯利一直铭记于心)

学生思考后,交流思考结果,老师总结:当年饥肠辘辘的凯利对送他一杯牛奶的善良女孩一直牢记于心,他怀着这种感激之情和报恩之愿成了一名医生,并因为当年的一杯牛奶而帮女孩付清了昂贵的医疗费。他这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之举让人钦佩。

(7)学完这篇课文,你觉得凯利是一个怎样的人?(好学、勤劳、善良、贫穷、知恩图报)

(8)拓展:女孩知道是凯利救了自己后,会有什么感想呢?

女孩也会充满感激之情。学生交流感受:谢谢!女孩心中充满感激,觉得有股暖流在身体里涌动。

(三)总结全文,得到启示:

1、因为当年善良的女孩的一杯牛奶,所以凯利知恩图报,多年后帮女孩治病,并付清医疗费。女孩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真情的确使人难忘,这不是一杯普通的牛奶,它蕴含着小女孩的热情善良,蕴含着浓浓的真情,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读出它所包含的真情。

2、(播放《感恩的心》)你一定已被女孩的热情和凯利的知恩图报深深打动,也一定想到自己和周围的人,写下你心中想说的话,可以对凯利说,对女孩说,也可以对自己说,还可以对所有人说。老师也想以所有人说:

只要我们乐于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今天我们帮助了别人,明天别人就会回报给我们无穷的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的温暖、美好。

板书设计:

一杯牛奶

女孩(热情善良)凯利(知恩图报)

一杯牛奶付清医疗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了在生活中要懂得感恩。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深受感悟: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是啊!如果女子没有递给小难孩一杯牛奶,而是瞪了他一眼的话,小男孩肯定会伤心至极,并也要用此方法来对付别人,让别人也尝尝这种滋味……这会怎么样?那位女子肯定也万分痛苦。小男孩如果不“知恩图报”,而是“忘恩负义”的话,那个女子付不起钱财,小男孩的心里也不好受。这是多么美好的品德,女子与凯利的精神令我敬佩!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1.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反应:2NO(g)+2CO(g) 2CO 2(g)+N 2(g)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 时平 衡常数为1×105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 B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 .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 或CO D .570 K 时,及时抽走CO 2、N 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更佳 解析: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A 正确,B 错误;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NO 或CO ,C 错误;改变浓度对平衡常数无影响,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错误。 答案:A 2.在淀粉-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 - (aq)I - 3(aq)。测得不同温度下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9 533 409 A.反应I 2(aq)+I - (aq) I - 3(aq)的ΔH >0 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 (I - 3)减小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I 2)·c (I -)c (I -3) D .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常数K 小于689 解析:A 项,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错误;B 项, 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 (I -3 )减小,正确;C 项,K =c (I -3) c (I 2)· c (I -) ,错误;D 项, 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仍然是689,错误。 答案:B 3.(2019·深圳质检)对反应:a A(g)+b B(g)c C(g)+d D(g) ΔH ,反应特点 与对应的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3套)

人教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á chǐ yǎn hù yòu ér bó dòu páng dà ( ) ( ) ( ) ( ) ( ) lì liàng niǎo cháo shēn qū tiě liàn fà biàn ( ) ( ) ( )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1.笑呵呵 2.白发苍苍 3.翩翩飞舞 三、请用“清”字组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到下面的句子中。 1.他讲话的声音洪亮,大家都听得很()。 2.风停了,雨住了,空气十分()。 3.()的小溪里,那数不清的鹅卵石()可见。 四、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似.的(sì)年级.(jī) B.露.出(lòu)拯.救(zhēng) C.嗅.觉(xiù)似.乎(sì) D.照相.(xiāng)嘶.哑(sī)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庞大候子 B.发颤力量 C.念书鲫鱼 D.无奈发呆 3.下面不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A.汲取——吸取 B.分明——分开 C.快活——快乐 D.忽然——突然 4.下面的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B.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 C.我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D.天上的星星犹如一颗颗宝石。

5.下列句子中意思相同的是()和()。 A.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 B.这几道题你都做对了。 C.这几道题你没有全做对。 D.这几道题你都做错了。 五、按要求写句子。 1. 无可奈何。(把句子补充完整) 2.他必须独自完成这项挑战。(改为双重否定句) 3.老麻雀不可能不救小麻雀。(改为反问句) 4.老麻雀吓住了猎狗。(改为被字句) 5.我急忙马上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修改病句) 六、判断对错。 1.天都峰位于我国安徽黄山。() 2.《麻雀》一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3.《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4.“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向小猴子一样……”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表说话断断续续。()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课内阅读 在鲫.(jí jì)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鼓励)我,我还下不了(决定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j

一杯牛奶,演讲稿

一杯牛奶 演讲者:郗晓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二班的郗晓娟。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一杯牛奶》的故事。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饥寒交迫的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不仅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

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 “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拥有感恩的心,你会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更加热爱生活。拥有感恩的心,你会知道,惟有懂得报恩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我的故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鞠躬)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一杯牛奶阅读答案精编版

一杯牛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饥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于是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然而,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 年轻女子微笑着回答:“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小男孩就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不仅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更加相信上帝和整个人类。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也参加了医疗方案的制定。当他听到病人来自的那个城镇的名字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 身穿手术服的凯利医生来到病房,一眼就认出了恩人。回到会诊室后,他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她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 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看了一下,便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了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她的病房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费她整个余生来偿还。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已付:一杯牛奶。(签名)霍华德·凯利医生。 奶阅读答案 1.微笑:近义词()反义词() 2.乞求:近义词()()()() 3.病人当时看到这行小子会这么想?又会怎么说? 4.用“‖”将短文分成两段,再写出各段的段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杯牛奶"在男孩身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为啥会产生如此大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姑娘一杯牛奶的帮助,换来一个医生和医药费。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科书第99页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喝牛奶”问题的解题策略,会准确解决此类问题。 2.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将生活中的“半杯”、“牛奶和水的汇合体”转化为数学信息进行思考,探索解决“喝牛奶”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3.学生通过体会图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 4.学生能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尝试学科融合,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半杯的一半是一杯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将生活信息抽象成数学信息的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一、启智引课: 师:在课前同学们诵读的古今贤文中,我尤其觉得这两句说得好。“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生活中许多和数学息息相关的内容,不信,你瞧…… 二、问题解决: (一)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二)提出问题: 根据生活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乐乐总共喝了多少液体?…… 教师将完整的数学问题梳理在黑板上: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三)分析问题: 1.合作学习: 师: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利用手中的学具分析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可以利用手中的A4纸通过折纸、画图等方式分析题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以下信息: (1)乐乐一共喝了两次牛奶,第一次喝了二分之一杯纯牛奶,第二次喝了兑水后的二分之一杯。 (2)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四分之一杯。 (3)乐乐喝了四分之一杯水 (4)为了理解题意,我们要将牛奶和水的汇合液体用“瞬间凝固”的方法分开理解。

化学平衡常数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 【学习目标】: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也叫)。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反应物转化率;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反应物转化率。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C p(C)·C q(D)/C m(A)·C 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K ,反应向进行 Q c=K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Q c>K ,反应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2O(g)CO(g)+H2(g),K= _________________ Fe(s)+CO(g)Fe(s)+CO2(g),K=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 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 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 写出K1和K3的关系式:。 三、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 【课堂练习】: 1、设在某温度时,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把氮气和氢气两种气体混合,反应后生成氨气。实验测得,

四下《一杯牛奶》阅读及参考答案

四下《一杯牛奶》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埃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是劲儿,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答案的高尚品德。 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是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3、对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略。答出更喜欢哪一个1分,说出理由2分。 4、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有照应。你能找出运用照应写法的地方来吗?请至少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答案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句、故事等)来吗?示例:答案 一杯牛奶阅读答案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

一杯牛奶 教案

《一杯牛奶》 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会写课文生字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女孩热情善良和凯利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帮助别人、知恩图报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牛奶的图片,并讨论牛奶的用途(板书课题:一杯牛奶)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学习生字 板书生字,点名认读,找出声母、部首和结构,并组词、造句;认识两个多音字“转”“挨” 3、给生字找朋友 换偏旁组成新的字,并组词 4、带读生字词 5、分组读生字词 6、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饥肠辘辘、万般无奈、束手无策、善良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结合所学生字词,轻声读两遍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作为思考题,第二 课时讲解) 四、布置作业,熟记生字 1、组词 杯()船()机()茶() 坏()般()饥()奈() 2、写反义词 昂贵()善良() 3、用自己的方式记熟生字,下节课检查 五、板书设计 课题;生字、拼音、声母、部首、结构,组词、造句,形近字、多音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生字卡抽查生字 2、完成上节课的问题(本篇课文讲述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女孩的一杯牛奶使凯利免于饥饿;另一件事是凯利帮身患重病的女人治疗并付清了医药费)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这一课有几个自然段,你最想读哪一段?点名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第1~5自然段,谈谈你知道了什么?假如你就是凯利,你会有什么感受? 2、此时的凯利多么饥饿啊,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谁来读读? 3、凯利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4、谁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凯利当时是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 (1)自己边思考边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凯利说“我该给你多少钱?”说明凯利是个怎样的人? (3)谁能读出凯利的感激之情? (4)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出他的感激之情? 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去了好多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6、你是怎么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 (1)谁来读读这几段? (2)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这几段。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 四、小结 学了课文,你现在的心情怎样?让我们也给这位姑娘带去深情的问候吧!齐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一杯牛奶女孩真情无价凯利知恩图报(一杯牛奶付清了医药费)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及基础训练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作者: ————————————————————————————————日期: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 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 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 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 qD(g)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 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阅读题 2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

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 一天,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āi jiā āi hù()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jī’è’nán dāng(),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点剩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bù zhī suǒ cuò()了,他没有要饭,只祈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那十分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不好意思地问道:“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应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他深深地向年轻女子鞠躬,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似乎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其实,男孩本来是 打算退学的。 若干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例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 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大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这位大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院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在通知单的旁边,签 了一段短短的小文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拼音写出相关字词。 2、联系上下文,选解释(填序号)。再把句子意思写下来。 施:①实行;②用上,加上;③给予;④施舍; 图:①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②画;③希望得到;④谋划,计划。 ⑴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意思: ⑵知恩图()报,施()恩不图()回报。意思: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裕()失败() 4、联系上下文,在后面的解释中选择正确的义项并写出下面词句的意思。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字典里的意思:施:A、实行;B、用上,加上;C、给予;D、施舍。图:A、绘画的形象;B、画;C、计谋,计划;D、谋取,希望得到。 5、“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想象一下小男孩不知所措的样子,并写下来。 6、为什么霍华德.凯利能成为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 7、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一杯牛奶阅读答案

一杯牛奶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一杯牛奶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一杯牛奶》: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大杯牛奶。一杯牛奶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埃户地推销商品。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 《一杯牛奶》: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大杯牛奶。 一杯牛奶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埃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大杯牛奶。 一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是劲儿,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一杯牛奶阅读题: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__的高尚品德。 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是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3、对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有照应。你能找出运用照应写法的地方来吗?请至少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 (一) 春笋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yān wù mí méng的水墨画。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积聚力量。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bá dìér qǐ啦!瞧,màn shān biàn yě,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中沐浴。 啊,春笋长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着沙砾冒出来,窜出石缝钻出来……啊,春笋长得多么huān chàng呀!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长。“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向上! 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山花舒瓣为它们欢笑,松柏婆娑给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蓝天多么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根据文中拼音,按顺序将词语写在括号里。 ()()()() 2、给破字选择正确的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破土而出()打破记录()迅速破案() 破:①突破、破除②使损坏分开③花费④揭穿,使真相露出 3、在文中圈出描写春笋破土而出的动词。 4、填空。 (1)作者把竹山和竹林的美比作_________;用________和________比喻春雨的沙沙声。 (2)文中第3节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知道小竹子的理想吗?试着写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读最后一节,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请你仿照着文中的排比形式再想象着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杯牛奶_哲理故事

一杯牛奶 一杯牛奶 吕航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了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

他就特别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上了他的名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在你心里,一杯牛奶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有的人来说,这杯牛奶可能会改变他人的一生,甚至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可能有许多人正期待我们手中的那一杯牛奶,它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那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勿以善小而不为”,有时你会发现一件小事的意义有时是很重大的啊!(袁秋霞)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幼儿园小班教案《喝牛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喝牛奶》含反思 小班教案《喝牛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了解牛奶不同的口味,尝试用语言进行广告介绍,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喝牛奶》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牛奶不同的口味,尝试用语言进行广告介绍。 2、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喜欢喝牛奶,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各种牛奶若干、装有颜料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牛奶广告视频、牛奶超市照片。 活动提示: 一、交流 1、老师带领参观牛奶超市。 T:今天,我们班里新开了一家牛奶超市,请你去参观一下新超市,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牛奶。 2、T: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牛奶?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 C:我最喜欢……,因为它很好喝。 C:我最喜欢……,因为它能帮助我们长高。 小结:牛奶有不同的口味、还含有不同的营养,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二、介绍 1、T:咦?这么多的牛奶一个都没有卖出去,怎么办呢? C:班车…… C:发传单…… C:做广告……

2、T:超市的老板也想到了和小朋友一样的办法,做广告。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做的广告。 3、T:广告里是怎么推销它的牛奶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广告里的话。 4、T:做了这个广告牛奶都卖光了。原来牛奶对我们身体的不同好处都可以放在广告里。那你还知道牛奶有什么好处,把它放在广告里。 幼儿自由创编。 C:喝牛奶身体棒,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能美白,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眼睛亮,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伤口好,快来超市买一包。 C: 喝牛奶不疲劳,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牙齿好,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少生病,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能减肥,快来超市买一包。 5、个别幼儿介绍 6、T:我们就把这里当成一个超市,你来试一试推销你的牛奶,看看有没有客人来买。 7、T:你们的牛奶都卖出去了吗? 小结:广告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广告做的好,东西卖得快。 三、调制 1、T:为了更吸引客人,让更多的人们喜欢牛奶,牛奶加工厂的工人叔叔又制造出了很多新产品。 2、T:猜猜:这是什么牛奶?为什么? C:这是草莓味牛奶,因为草莓是红红的。 3、T:出示淡黄色牛奶,猜猜:这有可能是什么口味的牛奶?为什么? C:这可能是香蕉味牛奶,因为香蕉是黄黄的。 4、T: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不同味道的牛奶? 5、幼儿自由操作。 6、穿插式介绍:我用什么颜色的牛奶和什么颜色的牛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2+H2,且K=1。若用2molCO和10mol H2O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 A.16.7% B.50% C.66.7% D.83.3% 2.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 2NO2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A.0mol B.1mol C.2mol D.3mol 3.某温度下H2(g)+I2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D.1mol·L-1 4.在一个容积为 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X(g)+n+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 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 ) A.3 B.4 C.5 D.6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3 C.2∶3 D.3∶2 6.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2(g)+H2(g),反应至4min时,得知CO的转化率为31.23%,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5 B.23 C.25 D.28 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 +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A.4 B.3 C.2 D.1 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3(g)+HI(g), 2(g)+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 NH3的浓度为( ) A.3.5mol·L-1 B.4mol·L-1 C.4.5mol·L-1D.5mol·L-1 9.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10.在n L密闭容器中,使1molX和2mol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X(g)+b c Z(g)。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下降20%,Z的浓度为Y的浓度的0.25倍,则a,c的值依次为( ) A.1,2 B.3,2 C.2,1 D.2,3 11.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20% B.30% C.40% D.50% 12.已知CO(g)+H22(g)+H2(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850℃时K=1。 (1)若温度升高到900°C,达平衡时K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1,c(H2O)=0.03mol·L-1,c(CO2)=0.01mol·L-1,c(H2)=0.05mol·L-1。则反应开始时,H2O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________(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小学语文知识竞赛题及答案汇编

小学语文知识竞赛题 第一轮:选拔题 1、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指鹿为马(点石成金)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伶牙利齿(笨嘴拙舌) 2、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闲嘴淡舌、唇枪舌剑、张口结舌、笨嘴笨舌、鹦鹉学舌等。3、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三下五除二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四通八达四面八方四面楚歌 五花八门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七四十九 八九不离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 十有八九十拿九稳十全十美 4、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陈残云(风卷残云)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丁慧中(秀外慧中)焦若愚(大智若愚) 5、成语填空 第一组:(心)服(口)服(以)德(报)德(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将)计(就)计 第二组:神(乎)(其)神精(益)(求)精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日(复)(一)日微(乎)(其)微 6、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第二轮: 初级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A)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A)

一杯牛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杯牛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名女子看到他饥肠辘辘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渐渐地喝完牛奶,不好意思地问道:“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年轻女子答复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诲我们□施以爱心□应不图回报□ 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 数年之后,那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就转到大城市的医院,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会诊。当看到病例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大恩人。他决心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此他特别照顾这名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终于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了一段短短的小文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

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好词:不知所措、饥肠辘辘、不图回报、大名鼎鼎 佳句: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得当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1)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2)捆住了手,比喻没有规定。() (3)名气很响。() 正确答案:不知所措束手无策大名鼎鼎 2.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 A.,,! B.:“,。” C.:“,!” 正确答案:C 3.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年轻女子答复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诲我们□施以爱心□应不图回报□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