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摘要总结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深耕整地、化肥深施、播种、中耕、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大力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048-01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与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一是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二是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四是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综合效益。实践证明,一项产业的培植和开发必须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将带动包装、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现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播前准备

选择地势较平坦,而且具有一定规模面积,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水、旱川地、梯田地及坡度小于8°的丘陵地种植。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所配备的拖拉机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验,要求技术性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简明读本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简明读本 目录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第三节机械化播种技术 第四节机械化中耕技术 第五节机械化植保技术 第六节机械化收获技术 第七节机械化残膜捡拾技术

第一节绪论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技术为主体技术,配套机械化深耕和中耕培土、机械植保、机械杀秧及耕整地等技术,达到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通过实施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土地流转种植产业化、机械配套大型化,将有力地促进马铃薯产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中耕、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残膜捡拾技术。

第二节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马铃薯机械化耕整地技术主要使用的机具有铧式犁、圆盘耙、旋耕机、深松机等,目前应用的较为先进的大型复式作业机械有激光平地机、复式联合整地机。 1. 铧式犁 铧式犁是通过犁体曲面对土壤的切削、碎土和翻扣实现耕地作业。 2. 圆盘耙 圆盘耙是以球面圆盘作为工作部件的耕作机械,依靠其

重量强制入土,缺口入土性能较好,土壤摩擦力小,切断杂草能力强,可适用于开荒、粘重土壤作业。 3. 旋耕机 旋耕机是以旋转刀齿为工作部件的驱动型土壤耕作机械,又称旋转耕耘机。一次作业即能使土壤细碎,土肥掺和均匀,地面平整,达到旱地播种或水田栽插的要求,有利于争取农时,提高工效,并能充分利用拖拉机的功率。 4. 深松机 深松机是深松土壤的重要作业机械,工作部件为深松

铲,安装在机架后横梁上,凿形齿在土壤中利用挤压力破碎土壤,深松犁低层,没有翻垡能力。 5. 联合整地机 联合整地机是一种多功能整地机,在装有悬挂架的机架一端的下方安装着平土铲,在机架尾部通过调节丝杠联结着带有碎土辊的碎土辊架,带有弹齿的弹齿耙吊挂在平土铲和碎土辊之间。作业时,平土铲刮平耕翻后的土层,弹齿耙疏松土壤,碎土辊碾碎土块,镇压表土。在作业时不翻动土层,是耕整地的综合型机械。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省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同时应当看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全程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玉米机收仍是薄弱环节;传统低端播种机仍然占据主流,播种质量不高;粮食机械化干燥发展严重滞后;机械化植保、秸秆处理水平不高。二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高效、适宜机械相对缺乏,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是空白。花生联合机收率低,棉花机采刚刚破题。为进一步加快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准工作定位,聚焦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和效益,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6%,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播机收质量,解决粮食干燥问题。确保到2017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3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4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4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0%;到2020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6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8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50%,玉米联合机收率达8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5%。 在花生、棉花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升发展花生、棉花两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17年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棉花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到2020年,花生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棉花耕、种、管等环节实现机械化,机械采收取得大幅进展,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棉花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好的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大面积推广;其他区域,加强试点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实践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实践 【摘要】传统的人工种植、收获模式已不能适应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为加快这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阐述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实践 马铃薯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的含量比稻麦、玉米都高,所含赖氨酸也比稻麦高,号称“地下苹果”。马铃薯及其淀粉制品是国际上需求量较大的食品,马铃薯是生产淀粉最廉价的原料,生产相同数量的淀粉,所需投资比水稻少25%,比玉米少20%。马铃薯淀粉又是生产医药和化工产品的原料。我国的马铃薯产量大,淀粉含量高,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马铃薯种植、生产淀粉以及深加工均可获得显著经济效益,马铃薯生产必将趋于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1]。 一、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必然要求 随着农业“收缩、转移、集中”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一方面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农民人工种植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实现种植、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农民强烈愿望和市场必然需求;另一方面农民转移步伐加快,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我市马铃薯的生产、加工、经营状况与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很不相称,传统的人工种植、收获模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和损失率高等问题影响了产业发展,已不能适应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要求,为加快这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进程,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成为当务之急[2]。 以马铃薯为例,其生产从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到储运,涉及多项作业环节,需要多种作业机械。因此,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用专用机械代替人工完成马铃薯生产农艺过程的技术,主要包括:造墒→耕整土地→种植(开沟、施肥、地下杀虫剂、播种、覆土、覆膜) →田间管理(中耕、喷施除草剂、病虫害防治、灌溉)→收获(除秧) →田间运输等机械化技术。其中耕整地、植保所用机械为通用机械,能够满足马铃薯生产的农艺要求。而播种和收获作业为核心环节,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已成为制约马铃薯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能确保马铃薯生产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从马铃薯栽培方式上看,有坑(窝)种、条(播)种、畦垄种和地膜覆盖种等多种栽培方法,按种块的不同,又可分为整薯种和切块种等等。 二、马铃薯机械种植的选型配套 马铃薯种植机械按作业方式不同分为垄作、平作及垄作与平垄可调三种形式;按开沟器形式可分为靴式开沟器和铧式开沟器二种。按排种系统形式可分为勺链式和辐板穴碗式二种。各地在选择马铃薯种植机时应根据当地实际,参考各机型的适应性、配套动力及作业性能等,合理选择可靠的机型。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马铃薯种植机多为勺链式,这种机具主要由开沟器、充种勺链、地轮、覆土盘和种箱组成。工作时,种植机前面的开沟犁进行开沟作业,地轮随主机前进转动,其轮轴上的链轮将动力传到中间轴上的链轮,带动同轴上的勺式排种带排种,马铃薯被传送带上的勺子平稳地输送到开沟犁挖开的沟内,后面的覆土盘进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及机具使用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及机具使用 马铃薯已被我国列为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就是由轮式拖拉机配套,一次进地可完成挖掘、分离升运和放铺作业,由于机械收获马铃薯工作效率高,可大幅度的缩短收获期,防止早期霜冻的危害,减少收获损失,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马铃薯一般在9月初开始收获,也就是当马铃薯茎叶大部分枯黄,并容易与植株茎分离时,选择土壤不潮湿,天气晴朗的日子开始收获。马铃薯收获分为割秧和挖掘两部分。 1割秧 马铃薯在收获前一周左右时间,用马铃薯茎叶切碎机对马铃薯进行茎叶切碎,切碎后的茎叶直接还田。割秧的目的,一是促使马铃薯的嫩皮老化变硬,以减少挖掘时对表皮的损坏;二是减少挖掘作业时薯秧和杂草进人到振动筛上,造成拖堆堵塞,保证收获作业的顺利进行;三是防止茎叶部分的病害向薯块的传播;四是茎叶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马铃薯茎叶切碎机由悬挂机构、齿轮箱、壳体、张紧装置、地轮、刀轴、挡帘、支承脚、万向节等部分组成。马铃薯茎叶切碎机与拖拉机的连接是通过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与马铃薯茎叶切碎机上的万向传动轴相链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传出的动力通过万向传动轴驱动割秧刀旋转,将薯秧打碎,打碎的薯秧被均匀的抛洒在田间,在马铃薯挖掘机挖掘的过程中与土壤混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马铃薯切碎机与拖拉机连接时,先把拖拉机传动轴装上,再将马铃薯茎叶切碎机按照三点悬挂方式挂接在拖拉机上。 作业前要调整好割秧刀与地面的距离,距离不能过大或过小,距离过大,薯秧如果不能全部打碎,留着的薯秧就会进人到振动筛上,影响薯块的分离;距离过小,结在土壤上部的马铃薯就容易碰伤。调整的方法是调整地轮的高度,地轮的高度降低,割秧刀离地面的距离就小;地轮的高度升高,割秧刀离地面的距离就大。一次割四垄秧的马铃薯茎叶切碎机,作业时拖拉机左侧车轮应走在第一垄与第二垄的垄沟,右侧车轮应走在第三垄与第四垄的垄沟。作业中速度不能过快,要以中等速度匀速行进,拖拉机要顺垄沟直线行走,不能压坏垄台,以免损伤马铃薯和给挖掘造成影响。

2012年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项目

甘州区2012年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项目 实施方案 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及气候都能种植,从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水资源相对紧缺、旱地较多看,从扩大有效灌溉面积难度较大的现实条件看,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起到缓解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扩大食物来源,有利于全局上提高粮食安全系数。近年来,各地马铃薯产业呈现良好的势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单产逐年提高。 目前,我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比较小,马铃薯发展的潜力依然较大; 2010年我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亩均产值超过2000元。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文件中还首次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问题,包括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六大功能,这些功能在马铃薯上都能体现。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机械整地、机械栽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环节,核心是马铃薯机械栽植和机械收获技术,结合机械深松整地及机械中耕技术,突出发挥机械化组合配套技术的优势。

马铃薯机械化作业较人畜作业提高效率20倍以上,亩可节省人畜成本100元。机械化作业生产,不仅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还规范了种植,是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一、项目建设目标 以解决马铃薯生产播种前表土处理、施肥、铺膜、播种、中耕培土、机械植保、机械杀秧、机械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为目标,提高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施地点、建设规模 1、实施地点 根据项目有特点,2012年计划在我区开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建立核心示范点个,示范点个,辐射带动全区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 2、建设规模 在全区建立亩以上连片示范点个,亩以上连片示范点个,项目个示范点,完成作业示范面积亩。完成机具选型,计划引进示范马铃薯作业机具台,其中:马铃薯种植机台,马铃薯收获机台,马铃薯中耕培土机台。 二、建设内容 1、播种前整地技术: ①深松耕技术要求:①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秋后

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几点思考_白人朴

ATE ◎白人朴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2012年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确定以“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探索与创新”为主题,有利于通过学术交流加深对中央精神的理解和努力推进深入贯彻实施。因此,我们也对模式探索研究问题进行了几点思考。 探索模式的重要性 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指出“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而要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因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文件精辟地阐释了必须坚决贯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并有5处提及有关模式探索与创新的内容,可见模式探索与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科技支撑,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中级阶段中期以后,从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向农业全面机械化迈进的发展新时期,文件提出“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给农机化工作者指明了努力前进的方向。 关于模式的概念和特性 关于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很多,正呈兴起之势。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对于模式的概念,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理解和表述。本文认为,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典型样式(有代表性的状态),或某种行为的标准方式(如生产或服务的标准范式)。现实中人们常称的“模式”,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事物典型样式(基本形式、标准状态)的理性概括、表述和称谓。所谓“式”,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状态或运行方式。“式”前面加“模”,模式就是指该种事物的典型样式,基本形式,标准状态或范式。模式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特性,相似的可归为一类,有利于在研究和实际行动中分类分析和指导。如,有各种发展模式,经济模式、技术模式、研究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教育模式、艺术模式(门派)、体育模式等等,不胜枚举。但凡称为模式的,除各有其特性外,也都具有一些共性,可称为模式有四性:时空性、相对稳定性、辐射带动性、不断进化性。 模式的时空性,是指模式本身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物质内容及社会化形式呈现出阶段性和地域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的模式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的模式也有所不同。 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和辐射带动性,是指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域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在一定 探索 农业全程机械化 生产模式的几点思考名家论述 44

土豆机械化的种植技术

土豆机械化的种植技术 1.播前准备 1.1.确定播种期 一般情况下,当10cm深的土壤的温度达到并稳定在7-8摄氏度时,是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 1.2.选择土地 马铃薯机械化技术对地块的大小、质量、性质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如:一个种植区的面积应大于33.3公顷(500亩);对于土壤的要求 是最好选用沙壤土质的地块。除此之外,由于是机械化种植,所以 要为农业机械留出专用的机具通道,并配有完备的水利设施配套。 1.3.品种的选择 种子的优劣是决定马铃薯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前提。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薯型规范、牙眼小、表皮色泽新鲜、无龟裂、病斑的 良种,从而为实现综合效益、高商品率提供基础。 1.4.种薯催芽 种薯催芽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一是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 左右;二是将所选的种薯在播前大约半个月左右取出放在散色光比较 充足的室内;三是保持5天左右对种薯进行一次翻动,确保其接触的光、热均匀;四是当种薯长出0.5cm的紫绿色壮芽时,就可以切茎块 播种了。 1.5.切芽块 切芽块是播种马铃薯前进行的最后一个关键项目,由于我国目前使用的种薯的个头比较大,属于大种薯,为了种植方面,降低生产 投入的成本,所以要对种薯进行切割,但是在切芽块时,一定要注

意一些小细节,否则弊大于利。如:切芽块容易使种薯携带病毒, 这是因为切刀是病原菌的携带体。因此,在切割前,要对刀具进行 消毒。除此之外,种植煮不要只想到减少成本投入,而使所切的芽 块过小,应将芽块的重量控制在25g以上,这是因为芽块越大抗病 能力和抗旱能力越强。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出苗率,要确保每个芽 块至少有一个芽眼。而且进行切芽块这项工作时,不宜过早,因为 芽块过早切割,会造成其失水、腐烂等现象。 在整地时,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分别是:深耕和深松。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消除杂草,提供抗病、抗虫能力,而且还能加厚耕作层, 提高蓄水、保肥的能力。在进行这两方面的作业时,需要满足的要 求是:在深耕时,耕深要达20cm以上.要使用大型拖拉机与大型铧 式犁配套作业。深松时,深度要达40cm以上,采用ISQ-340型全方 位深松机作业。 1.7.施肥 在播种前要选用足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进行施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2.播种 近些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传统的耕作方法逐渐被起垄种植技术替换。在采用起垄种植技术时,需要使用起垄装置的播 种机。并且起垄的行距、高度以及亩株数分别要满足0.9—1.2m、25—30cm、4500株。其中使用的播种机有单行、双行、四行等类型。如:使用大型拖拉机和大型四行播种机配套作业,在播前需要施用 农家肥作为底肥,播种时可以一次完成起垄、开沟、播种、深施化肥、镇压等多道程序,工作效率十分高。 3.田间管理 3.1一次性除草 播种后,可以使用除草通乳油,大约每公顷使用22.5公斤并兑 水750公斤,可以达到除草的目的,尤其是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3.2.间苗、补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