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学案(适用全国)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学案(适用全国)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学案(适用全国)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学案(适用全国)

动物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

(1)常用实验方法

①切除法:切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②饲喂法: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③注射法: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学科&网

(2)示例

①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a .饲喂法

b .摘除法和注射法

②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小白鼠――→注射大剂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溶液低血糖症状消失――→结论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

考向 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分析

1.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参考答案】A

2.神经肽Y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体液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为研究神经肽Y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多少表示相对数量的多少)。

分组前脂肪细胞相对数量加入溶液(5mL) 脂肪细胞相对数量

甲组+ 生理盐水+

乙组+ 10-10 mol/mL神经肽Y ++

丙组+ 10-8 mol/mL神经肽Y +++

丁组+ 10-6 mol/mL神经肽Y ++++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为对照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肽Y的浓度

B.动物体内神经肽Y分泌增多,有可能会导致肥胖

C.神经肽Y分泌后只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肽Y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答案】C

1.某制药厂研制出一种降血糖药物X,若要验证一定量的药物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降至正常值,有关这一实验设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糖尿病小鼠做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X溶液

B.建立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两个对照组,都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C.三组小鼠都要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测定血糖浓度

D.三组小鼠都要在实验前摘除胰腺

2.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③不手术

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⑥不注射

A.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④⑤

B.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②④

C.实验组:①③;对照组:⑥③

D.实验组:④⑤;对照组:①⑤

3.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D.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4.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成患糖尿病的小鼠

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

C.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

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

5.科研人员对小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间点褪黑素(机体内部感知外界环境昼夜光周期变化的信号激素)含量进行研究。实验中,长光照组给予24小时不间断光照处理,正常光照组给予白天12小时光照,夜晚12小时黑暗处理,长黑暗组给予24小时全黑暗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分组时刻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长光照216 213 204 185 189 186

正常光照179 204 151 158 164 161 长黑暗194 200 166 157 169 151 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刻小鼠血清中褪黑素含量(ng/L)

A.长光照、正常光照和长黑暗三组实验小鼠取血时的光照条件均应保持一致

B.正常光照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白天较低,天黑后上升,到达峰值后下降

C.长黑暗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在8:00高于正常光照组

D.长期持续的光照可能导致动物褪黑素的分泌出现紊乱

6.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为对照实验

B.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D.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7.为探究中国楤木总皂苷对患糖尿病小白鼠血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60只健康的雄性小白鼠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均分为A、B、C、D、E、F共6组。其中A、B、C、D、E等5组腹腔注射3%糖尿病诱导剂(ALX),获得糖尿病模型鼠,F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接下来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F组

每天灌喂的溶液30 mg/kgSAC 60 mg/kgSAC 120 mg/kgSAC

25 mg/kg二甲

双胍生理盐

生理盐

4周后小白鼠血糖的

测量值/(mmol·L-1)

23.34 20.32 18.13 17.52 28.25 6.40

注:SAC为中国楤木总皂苷提取液;二甲双胍为临床上使用的降血糖药。

根据以上所述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X作为糖尿病诱导剂,可能是通过特异性识别并作用于小白鼠的胰岛B细胞,使该细胞损伤、坏死,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升高

B.本实验中对照组是D组、E组、F组

C.C组的实验结果与D组的相比,降血糖的效果基本一致,说明一定浓度的SAC可作为有效的降血糖药代替二甲双胍

D.SA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担

8.某探究实验小组将一定量的家兔的提取液(甲)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甲,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甲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某种病毒,使小鼠染病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9.为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科研人员选取了3组小鼠进行实验,甲组、乙组小鼠均患同种类型糖尿病对照组小鼠正常,3组小鼠的其他生理状况均相同。实验期间给3组小鼠均饲喂高糖高脂食物,6周后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对照组甲组(患糖尿病)乙组(患糖尿病、加强运动)

体重(g)361.75 436.60 348.70 血糖(mmol·L-1) 5.06 7.49 5.77

胰岛素(mIU·L-1)13.61 33.57 25.69

瘦素(ng?mL-1) 1.28 7.95 4.62

瘦素受体蛋白OD值0.48 0.10 0.28

(注:瘦素由脂肪细胞分泌,能促使机体减少摄食,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使体重减轻)

(1)正常小鼠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应该________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胰岛素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数据并从糖尿病类型方面分析,此类型糖尿病不可能是____________引发的。与对照组相比,甲组小鼠的体重显著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此类型糖尿病患者应采取的生活保健措施是____________。

10.动物的松果体能产生褪黑素,褪黑素影响胰岛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影响血糖代谢。某实验室通过松果体摘除手术建立褪黑素缺乏的糖尿病小鼠品系,进行了如下相关研究。

(1)褪黑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的激素,在植物体中也有一种由色氨酸转化生成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测手术前后小鼠血浆褪黑素水平,判断褪黑素缺乏模型小鼠建立是否成功,利用的是激素调节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检测模型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其结果如下表:

组别材料准备

血糖胰岛素

术前0周

术后16周术前0周术后16周

A组手术摘除松果体8.46 13.56 17.01 ?

B组正常组(未做手术)8.44 8.47 16.97 16.98

①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排除手术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组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②表中“?”处数值应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术前0周,从而说明褪黑素能

____________胰岛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影响血糖代谢。

11.(2018·新课标II卷)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B组的

处理是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激素。

12.(2016·浙江卷)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奍,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

计分析。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

除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 W 饲养14天 饲养14天 1次/天,共14天 1次/天,共14天 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请回答:

(1)表中w 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合成与分泌促平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 ,该激素经 的血液运至

腺垂体发挥作用。

②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 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 , 。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为自变量,因变量是测定小鼠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为了排除小鼠体内产生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都应切除性腺,只是实验组小鼠要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小鼠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综上分析可知,实验组处理为②①,对照组处理为②④,所以选B 。

3.【答案】C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量是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成患糖尿病的小鼠,A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B正确;患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同时其前后可以自身对照,即其也可以作为对照组,C正确;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注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应该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错误。5.【答案】A

【解析】三组实验小鼠取血时的光照条件应分别是长光照、正常光照和长黑暗,A错误;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正常光照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白天较低,天黑后上升,到达峰值后下降,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长黑暗组小鼠在8:00时褪黑素分泌水平是166 ng/L,大于正常光照组小鼠在8:00时褪黑素分泌水平151 ng/L,C正确;据表格数据分析,长光照小鼠各时段褪黑素分泌水平均高于其它组,推测长期持续的光照可能导致动物褪黑素的分泌出现紊乱,D正确。

6.【答案】B

【解析】由图示可知:注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注射激素组为实验组,该实验为对照实验,A项正确;

该实验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B项错误;注射激素的三个实验组的大鼠平均体重均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组的大鼠平均体重,且同时注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组的大鼠平均体重,均高于单独注射生长激素组和单独注射胰岛素组,说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且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C、D项正确。学科&网

7.【答案】D

8.【答案】C

【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分组后一组再注射少量的A,小鼠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C项正确。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第二次少量注射胰岛素,不会导致小鼠呼吸困难,A项错误;若提取液中含有某种病毒,第一次注射会使小鼠患病,B项错误。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会抑制细胞中的细胞呼吸,第一次注射会使小鼠表现异常,D项错误。

9.【答案】(1)具有胰岛素在发挥作用时可作用于所有体细胞,所以小鼠体细胞膜上都具有胰岛素受体

(2)胰岛素不能正常合成(或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等)甲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少,脂肪细胞合成增多

(3)加强体育锻炼,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取

【解析】(1)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的作用,发挥作用时可作用于所有体细胞,所以小鼠体细胞都是胰岛素的靶细胞,细胞膜上都具有胰岛素受体。(2)据表格中数据,甲、乙两组小鼠的胰岛素含量都高于对照组,说明此类型的糖尿病不是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胰岛素含量不足造成的;与对照组相比,甲组小鼠体内瘦素含量较高但瘦素受体蛋白少,说明瘦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脂肪细胞合成增多,体重增加。(3)据表格中甲、乙对照,说明加强体育锻炼可降低此类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同时要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取。

10.【答案】(1)吲哚乙酸(生长素)

(2)通过体液运输

(3)①做相同手术但不摘除松果体②高于提高(促进)

11.【答案】(1)①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切除垂体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2)生长促甲状腺

【解析】(1)依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垂体的有无,因变量是通过检测幼龄大鼠的体重变化来反映其生长发育的状况,其他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到的因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据此结合题意可知,

①A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B组要切除垂体,③的内容为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前者主要促进生长,后者主要促进发育,二者共同协调,机体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可见,若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则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2.【答案】(1)生理盐水灌胃

(2)如图

(3)①下丘脑垂体门脉②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131I的反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和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表格中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所以丙组和丁组涉及的自变量应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所以对丁组小鼠的处理是生理盐水灌胃。(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缺乏甲状腺会导致耗氧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导致耗氧量上升,所以甲组曲线绘制时注意随时间延长曲线趋势是下降,丙组曲线绘制时注意随时间延长曲线趋势是上升,乙组和丁组属于正常情况,曲线绘制时注意随时间延长曲线趋势是基本不变。(3)①合成与分泌促平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的神经

分泌细胞,该激素经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②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131I的反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高考探究实验

专题突破练15 高考探究实验 1. 某实验小组研究大叶冬青的叶龄对呼吸速率的影响,用如图密闭装置在遮光条件下进行实验,下列 与此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至少需要两组实验进行相互对照 B.为使结果更准确,实验进行的时间越长越好 C.装置中NaOH用于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D.与老叶相比,预测放有叶龄较小叶片的实验组液滴更偏左侧 2.生物研究中合理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研究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黑藻是观察叶绿体的良好实验材料 B.伞藻可用于研究细胞核的功能 C.恩格尔曼利用水绵主要证明了细胞光合作用需要光 D.酵母菌既能用来研究有氧呼吸又能用来研究无氧呼吸 3.科研人员以梧桐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CO2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1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2为适宜光照条件下随NaHCO3浓度变化装置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实验组中所用叶圆片数量和生理状况应该相同 B.开始实验前需将装置遮光 C.和B点比较,A点叶绿体中C5消耗得更快,ATP生成更慢 D.NaHCO3相对浓度超过20后,曲线可能下降 4.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取若干株生长状况良好且相近的该植物,将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培养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中,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可使叶绿素总量增加,进而使光合速率增大 B.细胞分裂素对促进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强 C.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有两重性 D.细胞分裂素不可作为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5.(2019四川遂宁调研)下图分别是萨克斯、鲁宾和卡门、恩格尔曼所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三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4)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4)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1、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代谢能力明显下降;若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后进行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下列最为适宜的对比实验组是() 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从进行切除后的第1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 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某溶剂 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 2、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3号瓶、4号瓶、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影响TSH的分泌 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

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 D.3号瓶、4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对照组应设为( ) A.用一成年健康的家兔做相同的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同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垂体后做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同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下丘脑后做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6、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 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 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 测定血糖含量 ④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 ③ ④ B.① ③ ⑤ C.② ③ ⑤ D.② ③ ④ 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 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 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江苏省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10)

设计案例分析(二) 【考纲要求】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知识梳理】 一、该类试题题材来源广泛,通常是一些简单的生物学原理和生命现象的验证(如物质的运输,酶促反应及其特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与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条件与产物及其变化,激素的生理作用,遗传实验,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等)对知识的要求很低(范围可拓展至初中或大学,但无知识障碍),一般给出实验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实验条件,要求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达到实验目的、预期将产生的结果并能作出相应的分析;除考查中学生物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运用能力外,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即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解题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该实验要验证的内容),如果是未学过的(未知的)生物学现象还需提出假设; (二)分析实验原理; (三)分析给定的已知条件(如果条件不足,须补充相应的条件),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排出合理、简单可行的实验步骤(即实验方案);注意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对照)实验。 1、须设置对照组。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注意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除实验研究的一项差异外,其他实验条件都须相同),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四)预期实验结果,有些实验可能有多种结果,尽量考虑全面;在多组比较的实验中还须设计结果记录表; (五)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有些实验结果需用曲线或图进行表达。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山东专用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篇能力1类型4遗传设计实验学案.doc

类型4 遗传设计实验 (2018·全国卷Ⅰ)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雌9∶3∶3∶1 1/2有眼 1/2雄9∶3∶3∶1 1/2雌9∶3∶3∶1 1/2无眼 1/2雄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填“显性”或“隐性”)。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伴性遗传。 3.设计杂交实验。 1.审题关键点: (1)表格数据分析:从杂交亲本及其子代表现的特点入手,先进行单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用一只无眼雌蝇和一只有眼雄蝇杂交,子代果蝇中有眼∶无眼=1∶1属于测交比例。 (2)选用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实验;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专题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专题 1.请设计实验探究药物X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可选材料:正常小鼠、患糖尿病小鼠 生理盐水、药物A(治疗糖尿病的常规药物) 解题思路: 得出以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 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 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3.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

合理的是() 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 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 C.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 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 4.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m和n的合成 B.蛋白m和蛋白n对植株生长起抑制作用 C.基因C比基因B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 D.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降解 5.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一些细胞内外的因素会使内质网功能紊乱,引起内质网应激(ERS),甚至启动细胞凋亡。

动物激素的几种常用实验方法

动物激素的几种常用实验方法 1.切除法:切除动物的某种内分泌腺,通过观察该动物的异常反应来验证该腺体所分泌激素的功能。如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会发生身体臃肿,食欲不振,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如手术摘除蝌蚪的甲状腺,蝌蚪就不能变态发育为青蛙,从而证明了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速物质氧化分解等功能。各种内分泌腺均可通过切除法证明其产生激素的功能。 2.饲喂法:用含有某种激素的食物或水喂养动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动物的异常生理变化,从而推断出该激素的功能。如用甲状腺制剂饲喂蝌蚪,结果蝌蚪短时间内发育成青蛙,说明该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饲喂法只适用于研究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的功能。 3.注射法: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或某腺体提出物)后,观察该腺体分泌的激素增加的结果。如将饥饿了一天的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甚至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从而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注射法适用于各种激素。 4.阉割移植法:阉割移植法只适用于研究性腺和性激素的功能。如摘除成年公鸡的睾丸后,雄性第二性征逐渐消退,移植卵巢后,雌性第二性征慢慢出现;如摘除成年母鸡的卵巢后,雌性第二性征逐渐消退,移植睾丸后,雄性第二性征慢慢出现,从而证明了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具有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的功能。5.同位素示踪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所要观察的激素,然后用放射性探测仪器就可以追踪激素在体内的动态,从而可以研究与该激素有关的内分泌腺活动的规律和激素在体内的代谢情况等,如应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研究甲状腺的功能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6.切除注射法:向切除某种内分泌腺的动物体内注射某种激素或该腺体的提取物后,观察治疗效果,看其丧失的功能是否恢复。如切除小白鼠垂体后,发现小白鼠生长停滞,注射一定剂量生长激素后,又逐渐恢复生长,说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各种内分泌腺均可通过切除法与注射法配合,证明其功能及产生的激素功能。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201X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3 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53 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 (含解析) 动物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 (1)常用实验方法 ①切除法:切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②饲喂法: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 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③注射法: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 (2)示例 ①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a.饲喂法 b.摘除法和注射法 ②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注射大剂注射葡萄 考向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分析 1.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参考答案】A 2.神经肽Y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体液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为研究神经肽Y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多少表示相对数量的多少)。 分组前脂肪细胞相对数量加入溶液(5mL)脂肪细胞相对数量甲组+生理盐水+ 乙组+10-10 mol/mL神经肽Y++ 丙组+10-8 mol/mL神经肽Y+++ 丁组+10-6 mol/mL神经肽Y++++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为对照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肽Y的浓度 B.动物体内神经肽Y分泌增多,有可能会导致肥胖 C.神经肽Y分泌后只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肽Y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答案】C 1.某制药厂研制出一种降血糖药物X,若要验证一定量的药物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降至正常值,有关这一实验设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糖尿病小鼠做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X溶液 B.建立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两个对照组,都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C.三组小鼠都要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测定血糖浓度 D.三组小鼠都要在实验前摘除胰腺 2.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③不手术 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⑥不注射 A.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④⑤ B.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②④ C.实验组:①③;对照组:⑥③ D.实验组:④⑤;对照组:①⑤ 3.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高中生物实验学案(全部详细并配套练习)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复习归纳 类型Ⅰ:显微观察类 一、显微镜(必修一 P7)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 1.镜座 2.镜柱 3.镜臂 4.镜筒 5.目镜 6.转换器 7.物镜 8.粗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 11.通光孔12.压片夹 13.转换器14.反光镜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低倍镜对光;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调细准焦螺旋; (2)使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两眼都要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3)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4)放大倍数计算:(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使用凹面反光镜、增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增加视野亮度,使物象明亮清晰。 [课堂巩固] 1、将制作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的透明度较大,为便于观察,应采取下列何种措施() A.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B.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2、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中箭头)和叶绿体(图中黑点)所在 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 A.顺时针、右边B.逆时针、右边 C.顺时针、左边 D.逆时针、左边 3、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3、4为目镜;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 A.1、3、5 B.2、4、6 C.2、3、5 D.2、4、5 4、下面是用显徽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 要把显徽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 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第2节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Word版含答案

第2节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 1、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顺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若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来探究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2、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最严谨的一项是( ) 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步骤 A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实验组:2mL3%H2O2+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 对照组:2mL3%H2O2+1mL蒸馏水保温5min B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实验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3%蔗糖+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 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 温度5mL3%可溶性淀粉+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C,观察溶液蓝色变化 D pH影响酶的催化 活性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各加入:2mL3%H2O2、1mL不同pH缓冲溶液和1mL过氧化氢酶,在适宜温度下保持5min,观察气体产生速率 A.A B.B C.C D.D 3、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不属于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B.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分子能够运动 C.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若在0℃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4、在探讨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唯一假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 B.整个实验过程中,保证酵母菌能正常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加入足量的培养液 C.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需通入空气,以保证酵母菌正常代谢 D.该实验中不通入空气的装置属于空白对照组,整个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5、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产生情况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恒定水平。下列几种实验结果(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你觉得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甲、乙装置水滴都左移 B.甲、乙装置水滴都右移 C.甲装置水滴不动,乙装置水滴左移 D.甲装置水滴右移,乙装置水滴左移 6、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C.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D.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只有S型菌落 7、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必考专题二遗传规律第6讲分离定律学案

第 6 讲 分离定律 [ 考试要求 ] 1. 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 (b/b)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解释及验证 (b/b) 。3. 分离定律的实质 (b/b) 。4. 显性的相对性 (a/a) 。 5.分离定律的应用 (c/c) 。 6.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 结果与科学方法 (c/c) 。 7.杂交实验的 设计 (/c) 1. (2018 ·浙江 4 月选考 ) 一对 A 血型和 B 血型的夫妇,生了 AB 血型的孩子。 AB 血型的这种 显 性类型属于 ( ) B. 不完全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 I A 与 I B 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 两者互不遮盖, 各自发挥作用, 表现为共显 性。 答案 C 2. (2018 ·浙江 11 月选考 ) 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 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 F 1自交,其 F 2 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 F 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解析 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应在花蕾期花粉尚未成熟时去雄, A 错误;完 成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B 错误; F 1自交,其 F 2中同时出现紫 花和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出现白花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错误; F 1 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D 正确。 答案 D 3. (2015 ·10 月浙江选考卷 )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 交,其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A.完全显性 C.共显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训练一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实验专题训练一 1.(22分)回答下列I、II小题: I.如下图所示,甲图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 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乙图所示。丙图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 置的_______侧。 (2)在乙图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植物l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____毫升(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3)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的字母有________,图中c不可以表示葡萄糖去向的原因是(4)丙图中可表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的产物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化合(5)在夏季晴天的正午,玉米叶片固定14 2 物和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上。 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正、负或零) ____________电位。 (2)如果用食物刺激甲图中A.则E分泌胃液,此反应为___________ (条件/非条件)反射。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____ (填标号)。 (4)乙图是甲图中①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的膜外电流,其方向是_______;电流计c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 (填” 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5)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下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练习卷: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练习卷

实验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练习卷 1.15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体长约15 mm的蝌蚪,随机分成三个组(每组5只),饲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条件等同。A组加入甲状腺激素,B组加入甲状腺抑制剂,C组不加入药剂。饲养10~12 d,定时用坐标纸观测、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变化情况。本实验中,同等的蝌蚪对象、同等的饲养条件等属于 A.实验变量B.反应变量 C.无关变量D.额外变量 2.某制药厂研制出一种降血糖药物X,若要验证一定量的药物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降至正常值,有关这一实验设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糖尿病小鼠做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X溶液 B.建立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两个对照组,都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C.三组小鼠都要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测定血糖浓度 D.三组小鼠都要在实验前摘除胰腺 3.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后,再将胰腺的一部分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鼠未出现糖尿病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C.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4.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置),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不需要完善的是 A.为使反应现象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昏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进一步观察 5.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为对照实验 B.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完整版)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 【知识联系框架】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实验的重视和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从对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生物试卷和全国的理科综合试卷分析中发现:有关实验能力的试题,从所占的比例来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从题目设计的认知层次来看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从覆盖的知识范围来分析,有涉及高中课本内的知识,也有不涉及高中所学的内容,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由题目提供的;从知识内容分析,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解剖和生理知识。实验目的、材料的使用、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等多个方面。 一、按照认知层次设计实验试题 从设计实验试题的认知层次分析,一般分为3个层次: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 1.识记层次的实验试题 一般都是以高中生物教材上的内容作为命题的基本素材,不要求考生有一个复杂的推理过程,只要求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识别它们即可。 如:(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A)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 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这道题只要求学生对已做过的实验结果进行回忆,即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理解层次的实验试题 一般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的推理,才能导出正确的实验步骤或实验结果。 如:(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将制作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的透明度较大,为便于观察,应采取下列何种措施(A)

2019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教材基础实验 考点34 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学案(考试专用)

考点34 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 1.探究设计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2.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 1.探究类实验

2.调查类实验

题组一探究类 1.(2018·雨花区校级模拟)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 ℃、25 ℃、100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 ℃、25 ℃、100 ℃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30 min后,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可能出现蓝色 B.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 D.在0 ℃和100 ℃之间每隔10 ℃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答案 A 解析由于三种温度条件均不是适宜温度,因此三支试管中淀粉可能不会完全水解,因此试管中的淀粉会遇碘变蓝,A正确;0 ℃和25 ℃均属于低温条件,淀粉均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解,因此A、B两试管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而在高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丧失,因此C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实验装置,这三种温度条件均不是适宜温度,C错误;在0 ℃和100 ℃之间每隔10 ℃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但不能确定最适温度,D错误。 2.(2018·泰安一模)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互为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D.实验中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答案 C 解析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所以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互为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正确;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所以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产生(或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C错误;实验中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D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