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

建国以后,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曾经一度跌入历史低谷,直至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办教育事业才重获生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民办非学历、非正规教育先行兴起,九十年代以来,民办学历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并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民办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

的良好格局。

一、背景、成就与问题

(一)中国民办教育的重新兴起和发展,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府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新政策,领导亿万人民开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人民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逐步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

1、全社会以教育资源短缺为特征的供需矛盾,是使民办教育获得生

存和发展空间的根本原因。[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培育和释放了人民的教育需求,但我国传统的国民教育体系在规模、结构和供给方式上都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特别是无法充分满足

适龄学生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对普遍提高我国国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产生严重制约,使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难以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民办教育势在必行。

2、中国社会的市场化转型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经济体制条件。

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孕育了新型的教育供给方式和教育消费方式,而且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竞争、效率和需求导向的市场机制和发展动力。随着新经济主体的发展壮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办教育正在逐步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和经营的重要服务产业,也正在逐步成为引导公众教育消费的重要领域。

3、教育经管权限下放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体制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中逐步建立起“分级经管,地方负责(以县为主)”的经管体制,同时加强地方对本区域内高等教育的统筹和经管权限,教育事业发展被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也就为教育举办权从政府体制以内走向政府体制以外创造了必要的体制条件。采取政府与民间“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来发展公共教育事业,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成为地方政

府的重要公共政策选择。

4、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创制,对贯彻我国《宪法》的有关精神、促

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法规和规章;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民

办教育促进法》;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这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进入了法制化轨道。(二)十多年来,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己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聚社会资金、增加入学机会、扩大优质资源、搞活办学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我国民办学历教育呈现出快速、稳定发展的势头,集聚了社会资金,扩大了教育供给。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从1999年至2004年的五年内,按教育机构数,民办教育每年平均增长11.72%;按在校学生数,民办教育每年平均增长25.09%。其中,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发展速度高于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参见附表1)。───学前教育阶段,民办幼儿园的大发展为我国加速学前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2004间,民办幼儿园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0.94%,在园幼儿数的年均增长率达19.77%。2004年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已占到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的27.98%,为我国加快学前教育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少量优质、特色的民办教育满足了部分居民的择校需求。1999—2004年,民办小学学校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3.12%,在校学生数的年均增长率为27.43%;民办初中学校数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4.40%,在校学生数年均增长率为34.81%。2004年全国共有民办小学和初中10266所,在校生644万人,占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比例

虽然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对优

质、特色教育的需求。

───非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民办高中与民办高教为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1999年比,2004年我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增长了1170.66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增长了920.08万人,民办教育在此增量中所占比例均达到了15%左右。此外,全国还有约80万学生就读于可以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等学校。这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按民办学校在校学生数(不含非学历、非正规教育)和当年全国生均财政预算内外教育经费支出(注:民办学校的生均成本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计算,共吸纳社会资金至少在356亿元以上[2]。2004年,我国民办教育共提供了1769.36万个学位数(包括幼儿园584.11万,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940.16万,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245.08万,不包括

非学历和非正规教育)。

由于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人口,所以民办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规模仍然偏低。2004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共有7.85万所,在校生达1769.36万人:其中民办普通、成人高校228所,在校生139.75万人(含独立学院学生),占普通高等教育的比例为10.47%;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1187所,注册学生105.33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953所,在校生184.73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633所,在校生109.94万人,民办普通高中和中职在校生占整个普通

高中和中职的比例为8.21%。民办普通初中4219所,在校生315.68万人;民办职业初中24所,在校生1.49万人。民办普通小学6047所,在校生328.32万人。民办幼儿园6.22万所,在校生584.11万人,占全国在园幼儿比例为27.98%。[3](参见附表1)。

2、发展民办教育推进了教育制度创新,在学校产权、办学体制改革、

形成特色学校等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学校所有权多元化,引发了不同办学体制之间的竞争,激发了整个教育系统改革和创新的活力。过去由国家垄断的教育,办学体制僵化,办学方式单一,难以满足社会和群众多样化

的教育需求。

───民办教育从办学体制改革上扩大了教育选择权,包括举办者办学的选择权和个人就学的选择权。在这一新的体制框架下,学生及其家长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校,教育选择权通过民办学校得到了部分实现;另一方面,有意向投资办学的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也可按自身实际,有权选择举办适宜类型的民办学校,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要,选择课程、教案方法、教职工和学生,学校办学

有了微观活力的制度基础。

───民办教育促进了学校按社会需要办学的新机制的初步形成。在按需办学(无论来自政府政策的要求,还是来自社会需求的压力)的推动下,不少民办学校在加快形成办学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上下了很多功夫,部分学校开始探索、并已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成为注重能

力培养的课程开发和探究性学习等的实验基地,部分民办高校已形成一些有发展潜力和较高社会声誉的办学特色和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和专

业。

───民办教育在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促进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也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以2004年民办教育提供的1769.36万个学位数和生师比20计算,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至少提供了大约88.47万个教师工作岗位。民办教育在参与教育服务贸易和教育国际交流方面的作用和前景也已经清晰显现。

3、民办教育在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

深化公办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推进教育公共治理结构的建设与完善。民办教育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迫切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政校关系,改革并完善教育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相应的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机制和运行机制,从法律和体制层面上确立与民办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教育中介组织和机构,在这一进程中,加快推进我国教育公共治理结构和经管体制的创新,实现民办教育自身的新一轮发展。───率先全方位进行按需办学体制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教育在办学体制上更具灵活性,传统的经管与控制相对较少。民办学校从其内在需要出发进行探索和实践,应当说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战略性思路,对我国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育部和各地政府从政策支持和鼓励出发,为民办学校的改

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民办学校主动面向社会需求,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设置专业和课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校内经管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在突破传统的学校经管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民办学校在校内经管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多样化的改革探索,需求和效率约束特征明显,相对公办学校更具效率。许多民办学校采用扁平化的经管方式改革教职工人事经管制度,不少民办学校紧密跟踪社会需求,按精简高效原则调整校内机构设置,人浮于事的状况在民办学校中得到了较好的改观。民办学校在校内经管和运行机制改革方面的经验,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其中不少方面已逐步

在公办学校推广。

[1] 据统计,到2003年,我国初中毛入学率为92.7%,尚有近8%的适龄人口没有机会进入初中学习,绝对数超过500万;而初中毕业人口仅占适龄人口的76-77%,说明初中完成率要比毛入学率低13-14个百分点。包含六大类高中在内的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仅为43.8%,说明高中教育、特别是其中的普通高中教育仍然是稀缺资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7%,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更是一种稀缺资源。

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路

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路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农村经济、完善农业发展链的强力抓手。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江苏农业生态特征多样,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农业科技含量和发展效率较低,产业缺乏竞争力;农产品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具备叫响品牌的条件,但品牌多而不强、知名度有而不响,更缺少一批起点高、带动强、品牌亮的大型龙头企业;农村自我提升和发展的能力较弱,农民增收的动力缺乏。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把创新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重塑农业产业发展新优?荨;?于功能区战略合理定位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转变,形成农业发展新格局。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生态优质农产品标杆产地、开放型农业生产基地和区域绿色农产品交易集聚区。立足农业农村资源条件与区域发展优势,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农耕文化为灵魂、以田园

乡村为载体,围绕沿江、沿海、沿运河、沿黄河故道及湖泊丘陵资源,打造不同类型的乡村田园。 推动地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江苏农业生态多样,农林牧渔业品种资源丰富,地理标志资源丰富,具有进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良好条件。如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邳州大蒜、阳山水蜜桃、灌南食用菌等。优先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农产品深加工推动产业集聚,推动地域特色农产品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及规模优势。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在空间地域上的产业集聚区。围绕园区的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高起点创新集成农业科技成果,高质量引进实施重点农业项目,高水平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高要求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以开放理念发展农业。全方位、多途径引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助推开放型农业经济新发展,打造开放型农业新格局。优势农业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聚焦多元化产业链和价值链,摒弃单一化种植养殖初级产品,挖掘和拓展农业产业的多维功能。 为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和核心是人才振兴。人才振兴要在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基

2016-2020年中国民办教育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一、中国民办教育市场规模 我国民办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从得到法律合法地位的肯定,到发展受到政策的鼓励,从无到有,如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已经从我国教育体系的补充部分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民办教育机构的数量历年来呈现增加的趋势。 201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5.52万所,比2013年增加0.63万所;招生1563.84万人,比2013年增加69.32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4301.91万人,比2013年增加223.60万人。其中: 民办幼儿园13.93万所,比2013年增加5831所;入园儿童953.66万人,比2013年增加45.70万人;在园儿童2125.38万人,比2013年增加135.12万人。 民办普通小学5681所,比2013年增加274所;招生114.80万人,比2013年增加3.52万人;在校生674.14万人,比2013年增加45.54万人。 民办普通初中4743所,比2013年增加208所;招生167.74万人,比2013年增加5.63万人;在校生487.00万人,比2013年增加24.65万人。 民办普通高中2442所,比2013年增加67所;招生82.73万人,比2013年增加2.91 万人;在校生238.65万人,与2013年增加7.01万人。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343所,比2013年减少139所;招生71.95万人,比2013年减少1.21万人;在校生189.57万人,比2013年减少18.37万人。另有非学历教育学生29.45万人。 民办高校728所(含独立学院283所),比2013年增加10所;招生172.96万人,比2013年增加12.77万人;在校生587.15万人,比2013年增加29.63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在校生408人,本科在校生374.83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212.28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31.73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799所,各类注册学生88.30万人。 另外,还有其他民办培训机构2.00万所,867.94万人次接受了培训。

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私立教育源远流长。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下文是对。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需求巨大,公共教育资源早已无法满足居民对于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已从我国教育体系的补充部分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此过程中,关于民办教育的理论准备和政策贮备都相对滞后,一些“瓶颈问题始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比如,学校法人属性问题,举办者合理回报问题,公共财政资助问题,学校产权归属问题,税收减免问题,教师身份界定及权益保障问题等。的民办教育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显示,进入21世纪后,民办教育发展较早较快的沿海地区,率先遇到了不少体制性障碍,导致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上海、浙江等民办教育标志性省份,民办学校总量在不断萎缩。 据上海《解放日报》,2017年至2017年间,上海民办学校三年萎缩三成,由202所萎缩到134所,个别民办学校的骨干教师流失率近50%。 尽管民办教育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民办学校数量在增加,但实际上新增的多为相对规模投入较少的民办幼儿园,而非中高等教育机构。 民办教育行业改进之途民办教育遭遇到的发展瓶颈,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目前,《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评价的良性体系,并通过立法保障实施。 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第一,以建立公平环境为核心,完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配套制度。

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只是一种形式,分类管理的核心是能够在分类的基础上,从财政、税收、土地、收费、招生、贷款、社保等等方面,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基于公办、民办学校及营利性、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之间公平竞争的制度体系。 最新民办教育行业现状分析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0年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市场发展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鉴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现阶段我国民办教育主要特征是投资(出资)办学而非捐资办学的基本国情,法,在社会上存在较大争议,并且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极大,由中央政府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回报制度确有困难,建议在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或出台有关政策时,将“合理回报制度调整为“政府奖励制度,由中央政府确定基本原则和程序,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3.鉴于现阶段各级政府教育经费依旧紧缺,特别是在公办学校取消择校之后,社会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旺盛,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办学,建议在修改《民促法》或出台民办教育有关政策时,明确举办者出资及累积资产的归属。 “举办者办学投入资产视同充公或捐赠的政策可能会导致举办者的“政策性恐慌,为避免出现“逆向选择和“公地悲剧,对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出资及累积资产的处置,建议兼顾举办者的实际利益,由国家确定基本原则,授权地方政府制定资产切割的具体操作办法。D C、根的呼吸作用、根的吸水 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 B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D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重点和重大项目建议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重点和重大项目 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粮食、畜牧、水产、蔬菜、食用菌等传统产业。 一、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优势,农业科技支撑十分关键。 农业科研是农业发展的源泉,缺少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及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力度,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充种质资源,不断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以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引导,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整理和发布农产品供求状况和价格涨跌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品种,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生产活动始终沿着市场需求这条主线运行,通过对市场的准确掌握,达到设施农业效益最**。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树立“科技兴农”的理念,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民建立长期联系,实现农民、专家“面对面”,农民有地方科技咨询,专家有指导服务对象,从而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抓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训,重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对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使他们尽快掌握农业科技管理技术,真正成为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行家、甚至专家。 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农业,以项目建设带动培植区域性现代农业增长极,逐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我市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优势特色高效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加快种养结合和多模式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全市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粮食作物研究室中长期及近5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创新实验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创新,从小学开始 ——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2013年新任国家主席提出中国梦的概念,而实现中国梦、强国梦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做支撑,而创新型人才需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可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小学阶段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必须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建设意义 1、为天文小组提供必要设施 小学部的“探索者”天文小组成立于2010年,在过去几年中涌现出了一批对天文感兴趣、有一定天文素养的学生,也在竞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兴趣小组还被评为浦区二星社团,但设备的旧,资源的匮乏,使得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制约,很多容只能靠教师讲解,学生难有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受到限制,如今,实验室的建立使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2、为课程建设提供配套资源 学校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等也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帮助来提高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总之小学阶段的创新教育不仅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更需要与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建设、新教材相配套的教育装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培养创新

型人才的新要求。 三、建设目标 1、提供学习、实践、探究、创新的场所。(诸如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音乐教室、舞蹈房的支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需要信息资源教室的支持,体质健康的加强需要运动场地的支持,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撑才能更好的开展。)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走向实验中学、做中学、探究中学,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无法想像,老师不应该再是传递知识的工匠,更应该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指引者,创新实验室中的资源、设施恰巧为教师、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更丰富的方式。) 3、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实验室不仅服务于学生,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同样具有意义。它为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及素养创设良好的空间环境,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路) 4、为课程建设增添活力。(可以根据创新实验室设计专门的特色课程,也可以利用创新实验室让现有课程容更丰富,教学形式更多样)建设创新实验室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真正创新出什么东西(现阶段所谓的小学生“创新发明”中,小学生只是有一个想法,最后实施的主要还是靠家长、老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触而就的,因此,培养创新意识,为真正创新打好基础才是本实验

设立民办培训学校的可行性报告

上海瑾涛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关于设立民办教育学校的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要 ㈠名称:引入现代学校制度,设立股份制的民办教育学校。 ㈡办学宗旨 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足够的服务平台。 2、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激发民营企业、个人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充分依托和利用宝山区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办学,充分利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以“文化立校”为办学理念,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努力把学校办成高品位、高质量、现代化的、特色化的一流培训学校。 ㈢项目定位 1、性质:民办教育学校,股份制联合办学。由上海瑾涛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牵头负责管理,民营企业或个人负责投资、建校,双方联合办学,互惠互利。 2、学段:幼儿、学生、成人。 3、收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备案的价格收取。 4、教师来源:聘请各类有资质的教师。

5、股份制办学情况:采取民营企业控股,个人参股的投资办学模式。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 研究中外教育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教育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特征是: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并存,在西方,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某些国家他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是后者的补充,在美国,甚至“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后虽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附庸地位,无法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加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法律上,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远不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多多,其主要原因是体制不活,机制不新。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问题,2008年8月,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工作小组,刘延东国务委员任组长,成立了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近2000人参与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

工作总结:推动绿色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对策和思考

工作总结:推动绿色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对策和思考 近年来,全市大气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邕城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也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2013—2017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75%、80%、88.8%、95.1%、92.3%,尤其是连续4年实现PM10、PM2.5浓度双下降,降幅达37.8%和38.6%。2017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7天,在全区14个地市中排名第二。但是,大气环境受制因素很多,千变万化,环境空气质量是个易碎品,必须加强研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18年第一季度,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出现反弹,优良率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臭氧和二氧化氮成为增速较快的污染物。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市委提出的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现时的重要命题。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年底还将承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好年会的重要保障。 一、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推进大气治理的重要关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治理工作,主动担当、高位统筹,强力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研究重大问题,多次对大气治理工作作出批示,多次组织专题会议推进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扬尘治理现场、涉气排放企业开展督查,极大地推进了大气治理工作。

(二)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是推进大气治理的正确思路 根据2015年污染源解析研究,我市PM10污染70%来源于扬尘、燃煤、机动车排放,其中扬尘占到30%左右。为此,全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工作。在城市扬尘治理方面,明确建设施工、消纳场、城市道路、堆场作业和园林绿化用地五个主战场,采取“一源头一方案”,分别制定专项细则和治理标准。在工业污染源整治方面,率先在全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展燃煤小锅炉整治,2014年以来拆除各类企业烟囱近1000根,完成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锅炉400多台;率先在华南地区出台大型水泥企业脱硝运行财政补贴政策。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加强机动车尾气流动监测系统建设,实施高污染汽车限行措施和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发放补贴资金1.4亿元,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量居全区首位。 (三)建立党政同责是推进大气治理的根本保证 出台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暂行办法和考评管理办法,印发实施《环境保护职责规定(试行)》,明确规定各级党委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环境保护职责体系及问责体系,形成全市上下共同创造、共同维护、共同享有“XX蓝”的社会治理体系。 (四)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合力是推进大气治理的基础保障 转变环保单一部门牵头治理的工作格局,在综合协调机构——市“大行动”指挥部下设环境空气质量提升工作组,由市环保局牵头,全市各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课题研究,找准污染源头。相继出台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每年年初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研讨会,形成全年总体思路和攻

可靠性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可靠性实验室工作规划 一、可靠性实验室的目的 1、通过对产品的可靠性试验,能准确定位和量化我司产品适应使用环境的能力及衡量产 品质量等级。 2、评估我司产品的可靠性并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 3﹑通过可靠性试验,能为产品的设计或升级、改良提供客观的证据和建议。 4﹑为产品的失效分析﹑可靠性测试及新产品定型试验提供测试平台。 二、试验项目及内容 1﹑EMS(电磁抗扰度)相关试验项目及内容 ⑴群脉冲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电源端2KV,信号和控制端1KV的电快速群脉冲干扰试验。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诸如来自切换瞬态过程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弹跳等的各种类型瞬态骚扰的抗扰度。具体试验标准参考GB/T 17626.4-199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标准(EFT)的要求。 ⑵静电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空气放电8KV及接触放电6KV的静电放电试验。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来自外界的各种类型的静电放电(可能由人体或其它物体产生)的抗扰度。具体试验标准参考GB/T 17626.2-1998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标准(ESD)的要求。 ⑶ 1.2/50us及8/20us组合波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线对线1KV,线对地2KV的组合波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抗击如开关切换、雷击瞬变过压引起的单极性浪涌的抗扰度。具体试验标准参考GB/T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 摘要:基于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是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保障,也是绿色发展的 主要经济基础。首先海面上、陆地上都有自身特有的生态系统,结合我们现在的 生活环境,我们得出了,对于现有的生态环境而言,林业是生态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而我们全面阐述了林业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我国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方法。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绿色发展 引言: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林业建 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林业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强国之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把森林覆盖率提升上去,与此同时也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以上说明,我 国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已经越来越注重生态的绿色发展,但是经济社会 的发展必然与绿色生态发展相互冲撞,所以我们要想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目前遇 到的问题。 1.目前林业生态环境状况 1.1生态资源现状 现如今我们都知道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据目前了解的状况,就林地总的占地 面积来讲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五位,就森林资源总量而言我国在世界前列。但就我 国地方而言,各地种植的树木单一,规模还不是很大。主要会以杉树、柏树,松树,槐树等树木为主,造林以幼苗为主,植苗水平低,管护跟不上,导致生态效 益发挥不明显。加上我国目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不够,意识还没有普及, 相关的监管部门还不完善,因此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侵占林 地等破坏生态资源现象仍时有发生。 1.2生态绿色建设现状 现在城市绿色化建设较为明显,城镇相对就减弱了。许多城市的绿色化建设 一味追求五颜六色、百花齐放的效果,不能体现当地的民族风情,层次不一,种 植外来的树木品种,不但不能够表达本地的特色特点,还会引起树木本身的不适应,容易导致树木品种生长速度减慢,更有可能导致树木生病,形成不利于生态 发展的状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经常修剪、定向培育树木,使得树木能够生长有形,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树木。我国现代化林业建设比较缓慢,存在一些有待解决 的问题,阻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虽然我国总体的森林面积占据世界前列, 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森林面积仍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所以我们应该 采取措施,来大力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 1.3重视度不高 如果想要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我国有关的单位及其部门,就要制定一系 列全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并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生态 文明建设推向深入。目前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度还不够高,项目投资还不算多, 譬如对林业工程项目投资标准偏低,且造林项目大多没有后续管护资金,难以落 实项目及进行后续管护,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在林业科技方面我国的投入不高,科研成果不多,在推进科技兴林上作用发挥不够。 1.4经济与生态发展无法持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表示:我国要增大对生态产品的生产力度,使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不断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提高生态的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区畜牧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在大农业和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尤其是传统畜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二是农民的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服务机制僵化,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还明显低于周边团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困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些产业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十分紧密,多数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五是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滞后,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六是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七是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

强,市场竞争力弱。 二、加快推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沃土工程,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突出灌区配套建设、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结合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搞好投入资金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受益快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抗灾防灾能力。二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积极性,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业农村生产公路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速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普及沼气等洁净能源,搞好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质量退化恶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一是建设特色基地,夯实产业基础。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围绕棉花、番茄、辣椒、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沿国道经济区主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扩大番茄、辣椒、蔬菜、林果种植,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奶牛养殖业;老沙湾经济区主要依托水土光热资源,着力建设棉花生产、加工、转化基地;

专业实验室建设设计方案

一、轮机工程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思路 方向和原则:符合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求,同时达到该专业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衔 接的目的,能体现出技工院校学生重技能、善实操的特点,突出技工院校的特色。 层次:中级和大高段学生的培养。培养具有高素质实用性、应用性能力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目标:适合社会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实训场所。多功能、综合性、实用型实训基地。 思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效能。分主次逐步建设完善各实验场所。 二、轮机工程专业实验室培养目标 通过轮机专业各实验室的学习与实践,掌握船舶轮机相关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等相关知识,并能独立承担一些必备的维修任务及相关系统设备的调整方法。 三、轮机工程专业各相关实验室建设 根据技工院校的特点,轮机专业实验室可大致分为轮机综合实验室群、船舶辅机实验室群、船舶电气实验室群、金工实习车间等四大类。这四大实验室群基本包括两大实验功能:一是可运行类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船舶相关设备仪器在运行中的管理、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二是拆装类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在动手拆装过程中掌握仪器或设备的结构、运行原理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一)轮机综合实验室群

该实验室群主要包括船用柴油机运行实验室、柴油机拆转实验室等两大实验室。 1. 船用柴油机运行实验室 船用柴油机运行实验室是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学完各个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大型综合性实践训练项目。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全面熟悉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的组成和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各设备的操作程序、管理要点和调试方法。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可以总结出实验的两大特性:一是实践性,船用柴油机运行实验以现场实践为主,实验内容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检查、测量、检测、实际操作、运行管理)技能为重点。二是针对性,本实验内容主要针对的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自动化及船舶动力装置管理等理论课所涉及的理论课知识,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代表性,能做到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良好衔接。该实验室可以进行的实验内容大致包括: (1)动力装置系统介绍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主要包括以下系统的运作过程与路线:船舶推进系统;主机燃油系统;燃油存储、驳运、净化系统;主机滑油循环系统;滑油储藏、驳运净化系统;海水冷却系统;淡水冷却系统;循环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主机遥控系统;机舱巡回检测报警系统;水力测功器供水系统;柴油发电机系统等。 (2)柴油机操作管理综合实验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柴油机的备车操作、冲车操作、试车操作、启动和操作位置转换操作、主机操纵操作、主机换油(轻油换重油)操作、主机重油换轻油操作、完车的操作。

预见2021:《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全景图谱》(行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预见2021:《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全景图谱》(行业规 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近年来,中国民办教育机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9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9.15万所,在校生规模不断增加,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据主导地位。具备跨区域能力民办中小学主要为枫叶教育、天立教育等。总体来看,行业受政策扶持及市场需求增加影响,发展前景良好。 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链全景图 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private education),是相对于公办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民办教育上游产业主要为生活、运动、游戏材料供应商、教材、教辅出版社、教学内容制作企业等等,下游为教育适龄受众群体。 根据教育不同阶段层次,民办教育机构可以分为早教机构(主要以幼儿园为主)、K12教育机构(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及课外培训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民办大学、职业学校等)。

——发展历程:政策演进推动并规范民办学校发展 中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从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私塾到清末民初的近代私学,民办教育十分繁荣。然而在中国解放后不久,民办教育被收归国有,逐渐没落,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给中国民办教育的复苏带来了契机。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国有改造阶段(1949-1978年)、起步探索期(1978-1991)、快速发展期(1992-1996)和规范发展期(1997-至今)。

中国政府针对民办教育性质与定位随着时代而经历了多次的变迁,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通过的《宪法》中首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随后,教育部先后颁布或修订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进入2000年后,针对民办教育的立法也有了新的突破,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在这部新教育法规中也首次删除了“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一表述,政府允许办学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取得合理回报。 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此后,拥有丰厚教育资源的高校引入更多市场化的运作,一些涉及教育产业的高校企业在政策和法律上获得更大的支持。

(完整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讲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农业发展的阶段分析 一、原始农业阶段 1、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动机:环境变化引起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 产生:驯化野生动植物 标志:“神农氏”的出现(约6000年前) 过程: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 2、原始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之类,这些都是用来砍伐树木。 3、原始动物的驯养 (1)由于狩猎的需要,最先驯养的动物可能是狗。(2)到四、五千年前,家畜饲养进一步发展,狗、猪、牛、羊的数量增加。(3)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和鸡在成了饲养的家畜、家禽,后世所称的“六畜”此时都已被人们驯养了。(4)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发展。 二、传统农业阶段 (1)产生:奴隶制后期至蒸汽机发明之前时期。 (2)内涵: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利用自然环

境条件进行生产经营;不使用合成农用化学物资,充分利用有机肥进行地力培肥,保持土壤良好的结构性和耕性,延长土壤的使用寿命;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如多种种植、增加天敌、人工捕捉、合理倒茬和换茬、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逐步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业耕作体系。 (3)特点: 1、铁制农具和畜力的广泛使用。 2、畜牧业出现以放牧或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 3、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的自然经济为主体。 三、石油农业发展阶段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特点: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和环境破坏。 后果: 1、破坏土壤,加速水土流失。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由土壤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 2、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美国31个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农村钦用水中63%被农药污染。 3、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单一作物种植造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退,病虫害加重。

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思路及对策研究

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思路及对策研究 摘要:创意农业作为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高度融合,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形式、过程、方法、产品等进行的构思设计,是提升农业产业增加值的一种新型业态。创意农业颠覆了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对催生农村商贸服务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创意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特色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着力解决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四个难题,推动创意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意农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1)06—0080—03 创意农业是指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高度融合,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形式、过程、方法、产品等进行构思设计,以提升农业产业增加值的一种新型业态。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创意农业具有特殊优势,而且意义重大,它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也是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一、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国创意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创意产品层出不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和优质化,这就为“新、奇、特”的创意农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与传统农产品追求高产量不同,创意农产品更注重高品质、高附加值。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创意主要是利用生物科学技术改变农产品的外观、口味、用途等,增加农产品的艺术含量,满足消费者味觉、视觉、嗅觉等多方面的需求。(1)改变外观,这是创意农产品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包括色彩、大小、形状等的改变,如种植五彩辣椒、贴字贴图苹果、迷你南瓜、方形西瓜、足球葫芦等。(2)转化用途,赋予农产品更多、更奇妙的功能,如用谷物、豆类制作的画和饰品以及观食两用的盆景蔬菜和盆景水果。(3)变废为宝,是将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充分利用,加工制作成工艺品,如麦秸画、蛋壳和果核雕刻等。 2.融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创意旅游蓬勃发展。创意旅游是目前国内创意农业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接近目标市场的都市郊区。经营者通过整合城市现代要素和农村特色资源,开发经营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项目,不断拓展农业功能。(1)观光采摘。这是创意农业旅游较为常见的形式。主要是以园区为依托,大规模种植创意水果、蔬菜、花卉,供游客欣赏、游玩、采摘品尝。如上海嘉定马陆葡萄主题公园、郑州丰乐百万葵园等。(2)休闲体验。一种是农耕体验型,由经营者将土地分割成小块,供市民租种,从中

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举措研究

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举措研究 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重要举措研究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一是现代农业理念深入人心。中央连续5年以1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加快建立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优势,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农业农村领域出现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二是支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的惠农政策,提前免除“农业税”,将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延展、扶农资金向优势产业倾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激励、调控、支持和促进政策体系,始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直辖以来,市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年均增长24.3%,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三是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转变。现代生产要素加速引进,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4%。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建成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1315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7家,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60%,粮油优质率达50.8%。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与全国和世界农业关联度显著提高。四是现代农业基础初步奠定。过去5年,农村经济总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6.9%,2007年分别达1391 亿元、3509元。农业增加值303.1亿元,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为 53.6,4.8,38.1,3.5,粮经结构调整为72.9,27.1,从事一、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比调整为59,15,26,粮食、肉类、蔬菜产量分别为1088万吨、159.3万吨、855.3万吨,人均占有量增加到343公斤、50.2公斤、270公斤,其他农,畜、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建成中型水库17座,开县鲤鱼塘水库和“泽渝”一期15座中型水库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