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办教育17

中国民办教育17

中国民办教育17

中国民办教育17

2016-2020年中国民办教育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一、中国民办教育市场规模 我国民办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从得到法律合法地位的肯定,到发展受到政策的鼓励,从无到有,如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已经从我国教育体系的补充部分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民办教育机构的数量历年来呈现增加的趋势。 201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5.52万所,比2013年增加0.63万所;招生1563.84万人,比2013年增加69.32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4301.91万人,比2013年增加223.60万人。其中: 民办幼儿园13.93万所,比2013年增加5831所;入园儿童953.66万人,比2013年增加45.70万人;在园儿童2125.38万人,比2013年增加135.12万人。 民办普通小学5681所,比2013年增加274所;招生114.80万人,比2013年增加3.52万人;在校生674.14万人,比2013年增加45.54万人。 民办普通初中4743所,比2013年增加208所;招生167.74万人,比2013年增加5.63万人;在校生487.00万人,比2013年增加24.65万人。 民办普通高中2442所,比2013年增加67所;招生82.73万人,比2013年增加2.91 万人;在校生238.65万人,与2013年增加7.01万人。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343所,比2013年减少139所;招生71.95万人,比2013年减少1.21万人;在校生189.57万人,比2013年减少18.37万人。另有非学历教育学生29.45万人。 民办高校728所(含独立学院283所),比2013年增加10所;招生172.96万人,比2013年增加12.77万人;在校生587.15万人,比2013年增加29.63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在校生408人,本科在校生374.83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212.28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31.73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799所,各类注册学生88.30万人。 另外,还有其他民办培训机构2.00万所,867.94万人次接受了培训。

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私立教育源远流长。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下文是对。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需求巨大,公共教育资源早已无法满足居民对于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已从我国教育体系的补充部分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此过程中,关于民办教育的理论准备和政策贮备都相对滞后,一些“瓶颈问题始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比如,学校法人属性问题,举办者合理回报问题,公共财政资助问题,学校产权归属问题,税收减免问题,教师身份界定及权益保障问题等。的民办教育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显示,进入21世纪后,民办教育发展较早较快的沿海地区,率先遇到了不少体制性障碍,导致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上海、浙江等民办教育标志性省份,民办学校总量在不断萎缩。 据上海《解放日报》,2017年至2017年间,上海民办学校三年萎缩三成,由202所萎缩到134所,个别民办学校的骨干教师流失率近50%。 尽管民办教育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民办学校数量在增加,但实际上新增的多为相对规模投入较少的民办幼儿园,而非中高等教育机构。 民办教育行业改进之途民办教育遭遇到的发展瓶颈,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目前,《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评价的良性体系,并通过立法保障实施。 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第一,以建立公平环境为核心,完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配套制度。

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只是一种形式,分类管理的核心是能够在分类的基础上,从财政、税收、土地、收费、招生、贷款、社保等等方面,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基于公办、民办学校及营利性、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之间公平竞争的制度体系。 最新民办教育行业现状分析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0年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市场发展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鉴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现阶段我国民办教育主要特征是投资(出资)办学而非捐资办学的基本国情,法,在社会上存在较大争议,并且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极大,由中央政府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回报制度确有困难,建议在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或出台有关政策时,将“合理回报制度调整为“政府奖励制度,由中央政府确定基本原则和程序,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3.鉴于现阶段各级政府教育经费依旧紧缺,特别是在公办学校取消择校之后,社会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旺盛,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办学,建议在修改《民促法》或出台民办教育有关政策时,明确举办者出资及累积资产的归属。 “举办者办学投入资产视同充公或捐赠的政策可能会导致举办者的“政策性恐慌,为避免出现“逆向选择和“公地悲剧,对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出资及累积资产的处置,建议兼顾举办者的实际利益,由国家确定基本原则,授权地方政府制定资产切割的具体操作办法。D C、根的呼吸作用、根的吸水 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 B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D

设立民办培训学校的可行性报告

上海瑾涛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关于设立民办教育学校的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要 ㈠名称:引入现代学校制度,设立股份制的民办教育学校。 ㈡办学宗旨 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足够的服务平台。 2、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激发民营企业、个人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充分依托和利用宝山区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办学,充分利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以“文化立校”为办学理念,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努力把学校办成高品位、高质量、现代化的、特色化的一流培训学校。 ㈢项目定位 1、性质:民办教育学校,股份制联合办学。由上海瑾涛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牵头负责管理,民营企业或个人负责投资、建校,双方联合办学,互惠互利。 2、学段:幼儿、学生、成人。 3、收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备案的价格收取。 4、教师来源:聘请各类有资质的教师。

5、股份制办学情况:采取民营企业控股,个人参股的投资办学模式。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 研究中外教育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教育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特征是: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并存,在西方,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某些国家他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是后者的补充,在美国,甚至“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后虽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附庸地位,无法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加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法律上,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远不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多多,其主要原因是体制不活,机制不新。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问题,2008年8月,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工作小组,刘延东国务委员任组长,成立了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近2000人参与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

预见2021:《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全景图谱》(行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预见2021:《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全景图谱》(行业规 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近年来,中国民办教育机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9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9.15万所,在校生规模不断增加,其中,民办幼儿园占据主导地位。具备跨区域能力民办中小学主要为枫叶教育、天立教育等。总体来看,行业受政策扶持及市场需求增加影响,发展前景良好。 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链全景图 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private education),是相对于公办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民办教育上游产业主要为生活、运动、游戏材料供应商、教材、教辅出版社、教学内容制作企业等等,下游为教育适龄受众群体。 根据教育不同阶段层次,民办教育机构可以分为早教机构(主要以幼儿园为主)、K12教育机构(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及课外培训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民办大学、职业学校等)。

——发展历程:政策演进推动并规范民办学校发展 中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从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私塾到清末民初的近代私学,民办教育十分繁荣。然而在中国解放后不久,民办教育被收归国有,逐渐没落,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给中国民办教育的复苏带来了契机。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国有改造阶段(1949-1978年)、起步探索期(1978-1991)、快速发展期(1992-1996)和规范发展期(1997-至今)。

中国政府针对民办教育性质与定位随着时代而经历了多次的变迁,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通过的《宪法》中首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随后,教育部先后颁布或修订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进入2000年后,针对民办教育的立法也有了新的突破,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在这部新教育法规中也首次删除了“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一表述,政府允许办学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取得合理回报。 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此后,拥有丰厚教育资源的高校引入更多市场化的运作,一些涉及教育产业的高校企业在政策和法律上获得更大的支持。

教育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

教育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 一教育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 一、规模总量大,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 据教育部提供的资料介绍,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有2.6亿在校学生,还有上亿人在接受着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1400多万名教职员工,62万多所各种类型的学校,遍布全国的城市和乡村。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 但是,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导致了由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引发的教育教育费用高、乱收费等问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城市义务教育的供给能力早已不是问题,但是相对较少的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导致了城市里中小学高昂的择校费。如何合理的改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城市中小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在农村,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义务教育覆盖率的问题逐渐解决,接下来的重点也将放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教育质量的提高,既包括硬件的提高,也包括软件的提高。在硬件上,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了100亿元进行农村初中学校校舍改造,并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着力抓好教学光盘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提高主要是指教师数量及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国家从1999年开始逐步清退代课教师,并在2007年进行试点免费师范生教育,同时提高教师待遇,以期逐步改善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社会公平。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尽管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但是77%的高中毕业生不能享受高等教育。而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不能在重点院校就读。这些情况反映了我国优质教育的稀缺。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面临困难及其对策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面临困难及其对策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面临困难及其对策 近年来,我国各级民办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到,,,,年民办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 已超过,,,,万人,比,,,,年增长了,倍,占全国各级学历教育总规模的,,。民办教 育的发展更广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但是,也应看到,我国民办教育在数量上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 现实,那就是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呈现整体走弱的趋势。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意义 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满足了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选择的需要。“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原则越来越为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校和家长所接受;民办 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则更侧重于提供特色的、精品的、优质的和适应特殊学生群体需要的教育。由于优势阶层和崇尚自由经济的家长放弃其子女接受公办教育的机会而选择民办私立教育,这就使公办教育的资源更多地向工薪阶层、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子女倾斜,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享受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但是,也应看到,我国民办教育在数量上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 现实,那就是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呈现整体走弱的趋势。主要体现在: 上世纪,,年代末,,年代初创办的民办学校纷纷倒闭。据比较确切的统计,北京, 代初创办的,,所民办学校,现在只剩下,所;四川成都,,多所民办学,年代末,, 年 校现在只剩下,家,曾经风靡一时的南洋集团也已转手。

民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投资举办的“纯”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正在不断被挤压和缩小。四川省原有近,,,多所民办中小学“关、停、并、转”,多数被公办名校“兼并”。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却在迅速减少。另外,公办学校举办民办学校,无论怎么说都是属于公办教育资源向民办教育领域的扩张,虽然从学校在校生规模上看比过去有较大的增加,但它却无形中掩盖了民办学校的真实生存状况,特别是掩盖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萎缩状况及其深刻根源。 国家制定和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本意是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其中规定的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条款,对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扶植、鼓励和促进作用。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当前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不能漠视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存问题。 制约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关于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和民办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的规定,是对我国民办教育最具促进意义的条款。然而,由于《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后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同时也未能及时制定一些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配套法规,因此,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空间并未得到真正改善,许多影响我国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问题一:公、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仍不平等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最能体现对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本意的“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规定仍然处于虚置状况,这也成为当前制约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税收问题上存在不公平待遇。,,,,年,月,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称《通知》)。然而,由于其制定时未能充分考

民办教育可行性报告

篇一: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市场分析 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的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研究中外教育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都是贵族式的、精英化的。即使是科举考试大行其道之后,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上没有身份的选择性(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并参加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实际上,贫苦大众接受教育参加遴选人才的科举考试的机会还是少之又少。总之,教育不普及,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西方国家从 17 世纪开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中国则从 19 世纪初开始,教育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教育的近代化(或现代化)。教育逐渐从贵族化、精英化,向平民化和普及化转变。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一以贯之的特征是:官方教育(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私立教育)并存。当然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是例外的,在这四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教育被官方垄断,民办教育是非法的,不存在的。 因此,在西方,民办教育从来没有间断过,它们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某些国家,它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只是后者的补充。在美国,甚至“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改革开放后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的附庸地位。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加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法规上,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 3月 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2 年 12 月 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 2月25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民办教育的生存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民办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不断推进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建立名 牌民校,消灭公校择校风,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推进民办学校教育,以此解决公办学校在择校问题上引发的乱收费问题。他说,“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名校办民校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和做法。”周部长的讲话,是国家积极鼓励民办教育政策的明确阐释,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民办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很多省市地方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和帮助民办教育扩大规模,加速发展。沿海省市走在前边,内陆省市则积极追赶。据《大河报》报道,郑州市二七区出台的《关于规范民办教育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以往一些因条件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黑户”学校,不再简单地取缔,而是逐步在教学、管理、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如在土地利用、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培训、配备课桌凳子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资金补贴。2007 年10月 30日,郑州市二七区委对辖区 内10所民办学校进行了每校 1万元的资金奖励,并对 50 名民办学校的优秀教师予以每人 600 元的表彰奖励。 另据报道,河北等地,坚决贯彻国家关于禁止公办学校录取择校生的规定,以此解决公办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同时也为推进民办学校教育提供了契机。 总之,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我们不难得到结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的政策,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比较完善。 3 、从严峻的就业形势看民办基础教育的市场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至今,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规模飞速扩张,整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成数倍提高。相对于高校的扩张和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则只是稳定中持续发展。无论学校规模和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较之高校,

2018年民办教育行业发展情况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大领域拉动行业需求增长【组图】

2018年民办教育行业发展情况与市场需求分析三大领域拉 动行业需求增长【组图】 民办教育机构主要模式 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主要包括民办公助、多渠道股份投资、教育储备金三种模式。 1)民办公助模式 民办公助模式是指政府将一些经营较差的公立学校,通过实验的方式,给予学校很大的自主权,实行民办的经营方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民办公助模式的民办教育机构较多见。 2)多渠道股份投资模式 在沿海较富裕的地区,如个体经济发展较快的浙江省,民办教育往往采取多渠道股份投资的模式,其特点、优点以及办学模式如下: 图表1:民办教育机构多渠道股份投资模式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教育储备金模式 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办教育则多采取教育储备金的模式。 “教育储备金”是教育收费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教育与产业结合的一种探索。家长送子女入学时,将一笔钱存入学校基金,作为“本钱”;办学者(或单位)按银行的中期储蓄利率,向学校基金贷款,用于学校建设和运作。

教育储备金模式具有高收费、大投入、学校硬件标准好的特点,主要面向高收入家庭,具有较高的风险。如生源充足,募集到的社会闲散资金多,学校发展速度就快;反之,则可能产生较大的风险。不过教育储备金模式也具有以下优点:图表2:民办教育机构教育储备金模式优点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民办教育资金运作模式 目前,民办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学费收入;社会捐资、投资、集资;政府补助及校产收入。 图表3:民办教育经费来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民办教育的收费模式主要有学期(年)收费、教育储备金和建校赞助费加学杂费等。 图表4:民办教育收费模式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

建国以后,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曾经一度跌入历史低谷,直至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办教育事业才重获生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民办非学历、非正规教育先行兴起,九十年代以来,民办学历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并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民办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 的良好格局。 一、背景、成就与问题 (一)中国民办教育的重新兴起和发展,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府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新政策,领导亿万人民开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人民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逐步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 1、全社会以教育资源短缺为特征的供需矛盾,是使民办教育获得生 存和发展空间的根本原因。[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培育和释放了人民的教育需求,但我国传统的国民教育体系在规模、结构和供给方式上都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特别是无法充分满足

适龄学生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对普遍提高我国国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产生严重制约,使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难以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民办教育势在必行。 2、中国社会的市场化转型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经济体制条件。 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孕育了新型的教育供给方式和教育消费方式,而且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竞争、效率和需求导向的市场机制和发展动力。随着新经济主体的发展壮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办教育正在逐步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和经营的重要服务产业,也正在逐步成为引导公众教育消费的重要领域。 3、教育经管权限下放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体制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中逐步建立起“分级经管,地方负责(以县为主)”的经管体制,同时加强地方对本区域内高等教育的统筹和经管权限,教育事业发展被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也就为教育举办权从政府体制以内走向政府体制以外创造了必要的体制条件。采取政府与民间“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来发展公共教育事业,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成为地方政 府的重要公共政策选择。 4、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创制,对贯彻我国《宪法》的有关精神、促 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法规和规章;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民

(完整版)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统称,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在京成立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在京成立 作者:木子万祎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8年第06期 5月17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同时召开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该协会是由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和民办教育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群众性、行业性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它将广泛团结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面向社会开展民办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行业自律、行业维权与其他行业服务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给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出席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十一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许嘉璐,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出席大会并讲话。经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产生的5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办教育工作者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在贺信中希望各级政府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要求,抓紧完善政策和确定新的举措,大力促进、正确引导民办教育积极健康地发展。她的贺信在与会代表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大会顺利完成各项预定的议程,并通过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章程》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费征收和管理办法》。依照协会章程,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和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选举产生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和主席、副主席;聘请了协会名誉会长和顾问。 依据大会决议,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当选为协会常务副会长;丁祖诒、于果、王玉芬、王庆林、任芳、刘林、孙珩超、朱玉、吴志清等28人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大白同志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王志泽、周延波、曹勇安、黄新茂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副主席;赵光华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王文源、冯政、吴新秋、金平一、赵泳当选为副秘书长。 同时,经协会筹备委员会提议,大会代表一致决定聘请许嘉璐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聘请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原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总顾问。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成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是我国教育社会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的规定,逐步

未来5年中国民办职业教育市场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民办职业教育市场预测分析 2019年民办职业教育市场规模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是属于民办教育中受到政策鼓励的细分领域。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紧跟着,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 2019年,我国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985所,比上年减少8所,下降0.40%;招生89.99万人,比上年增加8.76万人,增长10.79%;在校生224.37万人,比上年增加14.67万人,增长6.99%。 从市场化和投资角度来看,学历职业教育的看点是民办职业院校,一、独立运营角度,只有民办学历职教院校才具有独立市场运营能力(可选择为营利属性),受其法律主体影响,多选择在香港上市,如中教控股、新华教育等高校;公办院校属于国家公共事业,除非转型为民办才可能有市场化营利,比如独立学院剥离设立为民办。二、产教融合投资,社会力量(培训机构或其他市场企业)通过与院校合作办学的方式获取合理收入,比如达内教育与高校合作开设IT选修课,获取学费分成,再比如为院校提供其他运营业务,也就是政府采买业务。 预计到2020年,民办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较快,从2015年的456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9177亿元,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空间广阔。但其中非学历职教细分领域众多,各细分品类的市场空间及其开发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2022年我国民办专科在校学生数将达到310万人,平均高等教育学费从2013年的人民币7554元增至2017年的8031元,预计每个学生的平均学费将以2.9%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0年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为271.3亿元市场。 根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中等职业学生将达到1710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生保守估计将达到212.04万人,民办学费(低于公办部分免除)收取大约2500元/人/年,中等职业教育2020年规模将达到53.01亿元。考虑到就业市场对学历要求提高、区域整合和免学费等因素,导致民办中职学校招生压力大,数量下降,但留存学校在校生数有望上升,部分人口大省特色中职学校存在机会,总体投资潜力不大。 民办职业教育政策机遇分析 2013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

中国国际学校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国际学校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4月

1. 从供给、需求、竞争要素看我国民办国际学校格局 以留学周期作为划分国际教育产业链依据,可以把国际教育产业链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出国留学前)-申请阶段(留学申请中)-留学阶段(海外学习/生活)-完成阶段(留学归国)。 图1:国际教育产业链 准备阶段申请阶段 ?留学申请留学阶段 ?留学期间 完成阶段 ?留学归国 ?留学前期 ?留学规划?背景提升?国际游学?国际学校?国际课程辅导?留学咨询 /中介服 务 ?留学生活 服务 ?留学求职 ?移民置业 ?学业辅导 ?DIY留学 申请 ?留学语培 资料来源:多鲸资本,市场部 1.1. 国际教育:历经4 个阶段,国际教育公司寡头地位仍未形成 《民促法》的修订将带动民办国际学校、双轨制学校和双语学校等,国际教育市场将快速发展,也为语言培训、游学、出国服务等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留学需求旺盛、教育消费升级、升学竞争激烈和素质教育加强四位一体,促成国际学校需求持续旺盛。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学龄人口以及基础教育市场,经历了四十几年的发展,国际学校在中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差异化道路。纵观国际学校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1969—1989): 在北京建立了第一所国际学校,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以及主要针对使馆子女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这个阶段的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外籍子女学校。 ?探索期(1990—199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吸引着大量的外企进入中国,外籍人士对海外教育的需求使得外籍子女学校成为主流。 ?快速发展期(2000—2019): 在此阶段,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高净值人士的壮大,留学热潮,二胎政策,是推动国际学校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国际学校中,由于2013 年公布的《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公办学校国际部数量开始下降。民办双语学校开始成为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带动着市场的发展。 ?整合期(2020—未来): 市场将进一步分化,头部逐渐显现,品牌化和集团化的国际学校集团将形成规模化效应,加大行业壁垒,扩张速度下降,同时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中国民办教育模式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分析

中国民办教育模式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分析 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杨雄 本文依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存在的经济发展梯度差异,对目前中国民办教育的模式作了实证描述与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才能为不同地区、类型的民办教育提供分类指导的依据。 一、民办教育的四种模式 目前,民办教育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发展势头,有代表性的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东部沿海地区“民办公助”模式 主要特点是:办学条件一般,但办学质量、社会声誉较好,面向工薪阶层,生源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生命力。 “民办公助”模式主要有公助民办和国有民办两种形式。 公助民办的学校,是由个人或团体出面承办,部分经费、条件由教育等有关部门予以资助。这类学校一般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性:办学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教育,关心、热爱教育事业的老教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并有办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探索教育改革的路子,也给予积极的鼓励与支持。如上海市、区教育局,把举办民办中、小学校纳入当地教育发展与改革计划中,从筹备到招生,从教学到管理,从校舍到教学设施,从选拔校长到调配教师等都给予了扶助与支持,保证了全市民办中、小学校纳入正常的运行轨道。 国有民办的学校,是近几年来一些省市开始试点的另一种类型。其中“转制”的学校是学校的土地、校舍、设备仍属国有,国家投资与招生数量几年内保持不变,学校则实行民办教育的管理体制,享受最大限度的办学自主权。若干年后,国家停止或基本停止拨款,学校经费主要依靠学校自筹。上海的“开元模式”就是“转制”的典型模式。还有一种是“一校两制”:即在同一学校中,校产国有,一部分按现行体制,另一部分则改为民办体制,经费自筹,招生不纳入计划,由市场需求调节或由用人部门委托。其收费标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招生数量等自定。 国有民办学校的主要特征:教育资产仍属于国家所有;教育投资是学校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贴;人事制度由学校自主聘任;分配制度比较灵活;在教育管理上,政府承担宏指导的职能,学校的经营管理权归学校董事会和校长。 (二)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教育储备金”模式 主要特点是:投入高、硬件好、面向高收入家庭,具有较高的风险。 “教育储备金”,是教育收费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教育与产业结合的一种探索。家长

中国学前教育市场规模及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学前教育市场规模

中国学前教育市场规模及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分 析|学前教育市场规模 学前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征,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为 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起源于 欧美,尽管我国学前教育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因此学前教 育也常被称为幼儿教育或早期教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 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 国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 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学前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目 前我国学前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学前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作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学前教育管理力量薄弱。 国家重视学前教育行业,投入经费显著增加。自2010年起,国 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出台了加速发展学前教育的文件,如《关于当前发展学 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财政投入要求;根据各地的学前教育情况,以县为单位实施了“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了中央专项资金,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引导各地加大投入。 学前教育投资增速快,但占比仍低,有提升空间。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2014年国家财政教育公共开支26421亿元,占GDP4.15%。2014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从2009年的245亿增长到2048亿,CAGR(5)为52.9%。

2020年疫情下中国民办教育、民办幼儿园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2020年疫情下中国民办教育、民办幼儿园市 场现状分析报告 1、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份额到底有多大? 2、民办教育在过去10年间,到底是在发展还是后退? 3、相对于民办小学、民办中学、民办高校,民办幼儿园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4、民办教育整体的发展趋势,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5、民办幼儿园现今面临的发展困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一、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份额到底有多大?xx年至xx 年,全国学校总数量从 51、38万所增长到 53、01万所,累计增长 1、63万所。其中,民办教育学校数量增长 1、39万所,占累计增长数的 85、28%;全国在校学生总数从 2、7亿人增长到 2、82亿人,累计增长0、12亿人。其中,民办教育在校人数增长0、0496亿人,占累计增长人数的

41、35%;民办教育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占总量的比例已经达到 36、13%(学校数占比)和 19、92%(在校人数占比),累计增长率分别为 7、83%(学校数)、9、69%(在校生数),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水平( 3、17%, 4、44%),创历史新高。民办教育为国家教育体系贡献了 85、28%的学校数增量、 41、35%的在校学生数增量。从整体规模和增长来看,民办教育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以上是整体情况,下面分项解析。民办教育包含很多部分,我们重点分析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民办高中和民办普通高校。从xx年到xx年,民办教育各级学校增长迅速:民办幼儿园学校数量从 8、93万所增长到 17、32万所,累计增长 8、39万所,累计增长率 93、95%,领跑整个民办教育板块;民办小学学校数量从5496所增长到6228所,累计增长732所,累计增长率 13、32%;民办初中学校数量从4331所增长到5793所,累计增长1462所,累计增长率

未来5年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未来5年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加强民办学校内部制度建设;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合法权益等,给民办教育行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17年7月,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一来有利于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顺利实施;二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的稳定健康发展;三来有利于落实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四来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民办学校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 2018年8月,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继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民促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修订版本。该文件主要从重述民办学校的外资准入限制、严格限制公办学校举办民办学校、拓宽民办学校的融资渠道、有条件地允许变更举办者、严格约束并购非营利性学校、明确民办学校设立审批、规范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完善教学与招生管理、加强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监管、合理安排现有学校平稳过渡等多个方面对民办教育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要求,将积极促进民办教育行业健康发展。 (二)人才需求持续增加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令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尤其是专业性人才和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中国公办学校数量有限,培养出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就给民办教育创造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未来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显然,民办教育机构由于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必将实现快速的发展。 (三)国家财政支持 政府支持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凡是民办教育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无不是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譬如广东深圳、浙江温州、江苏宿迁等。近年来,一些省市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财政扶持,如上海市对民办高校按照生均500元至2000元给予扶持,陕西省从2012年至2016年对民办高等教育投入专项资金已达15亿元,重庆市2016年重庆市对民办教育的财政补助达19.08亿元,明显改善了民办学校办学条件。 二、不利因素 (一)新《民办教育促进法》下民办学校所面临的挑战 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盈利问题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虽然已经许可民办学校进入资本市场并且通过盈利来吸引更多的资本进行投入。然而,同样也明确规定了,处于义务阶段教育的民办学校是不能进行盈利的。这样一来,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就面临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盈利性以及非盈利性民办学校的选择。如果选择的是非盈利性学校,那么按照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出资者除了获取一定的补偿或者奖励以外,其他财产将继续用于非盈利性学校的办学。然而,补偿多少和奖励多少需要看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若是财政能力较为不足,那么出资者很有可能面临较大损失。这必然会对民办学校的开办积极性造成极大的打击。 2、税费的变化 按照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当民办学校登记为盈利性民办学校之后,需要进行财务清算,并且依法明确各项财产的权属,同时还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之后才能重新登记再次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