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分制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学分制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学分制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摘要: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目的在于为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提高质量的人性化服务,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学分制管理制度结构分析

一、课程目标结构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为此,课程体系的目标是什么?课程体系要达到什么功能要求?这是课程体系构建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要关注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和谐统一。

教育培养人,一方面要促进人的发展,尽可能地开发人的全面素质,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也不能背离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应是这两方面的统一,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完整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在培养方案中应明确提出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二)课程目标要体现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并着眼于所有人的发展。

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为世界各国所倡导。课程应这里的“人”不仅包括受教育者主体一学生,也包括教育者主体一教师、家长及一切参与学校教育的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一方面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为个人发展空间,使其在职业活动中实现命的提升与自我完善,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三)课程目标要体现凸显新世纪社会人才综合素质、创新力和个性化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学生需要综合和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学生形成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认识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

二、课程形式结构

(一)协调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关系。高校课程结构必须实现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合理结合,在以专业教育为主导的同时,也要强调知识的适用性和广泛性,拓宽专业基础,加强通识教育,对共同的基础课程要横向打通。

(二)协调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关系。1.选修课程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比例;2.选修课程选择范围。选修课程学分所占总学分比例越大,可选择范围越广,课程选修自由度就越高.从哈佛大学实施经验看,课程选修自由度太低,学分制学习自由的思想会被压制;课程选修自由度太高,学生凭兴趣选修又会造成知识杂乱无章和支离破碎。

(三)协调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关系。实现实践课程一体化。注重实践性课程形式的综合化和科研化。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践的比例,并注重与理论课程的并行推进、有机结合,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之中。

(四)协调好课内课程和课外课程的比例关系。实现课外课程多样化,全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