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绘图题

高中生物绘图题

高中生物绘图题
高中生物绘图题

高2011级生物练习题二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绘图题:(照样子绘出相应图形并思考相关问题)

生物绘图的要求和方法:

1.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得有科学性错误。形态结构要准确,比例要正确,要有真实感,立体感,精细而美观。

2.图面要力求整洁,铅笔要保持尖锐,尽量少用橡皮。

3.绘图大小要适宜,位置略偏左,右边留着注图:先用HB铅笔轻轻将将图轮廓画出,作为草图要掌握好比例和位置;在草图的基础上绘详图,此时要用2H和3H铅笔。

4.绘图的线条要光滑、匀称,点点要大小一致。(将图形画出后,用铅笔点出圆点,以表示明暗和深浅,给予立体感。在暗处点要密,明处要疏,但要求点要均匀,不能用涂抹阴影的方法以代替点点。)

5.绘图要完善,字体用正楷,大小要均匀,不能潦草。注图线用直尺画出,间隔要均匀,且一般多向右边引出,图注部分接近时可用折线,但注图线之间不能交叉,图注要尽量排列整齐。

6.绘图完成后在绘图纸上方要写明班级、姓名、时间,在图的下方注明图名。

蛋白质(衣壳)核酸 (核心)头部

高中生物 识图、绘图题的解答技巧

生物识图、绘图题的解答技巧 一、识图与析图 1. 生物坐标曲线图题 生物坐标曲线图题分为单一曲线图题和复合曲线图题,因它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解题步骤是:一是识图。关键是三看:一看变量(X、Y轴)表示的意义,找出两者之间的大致关系;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顶点、终点、交叉点)表示的意义;三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对有些曲线还要明白它的切线的斜率的含义。二是析图。分析图中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趋势;如果同一坐标系中有多条曲线,解题时要明确每条曲线的含义、变化及其原因,与此曲线代表的生命现象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相关,谁是因,谁是果,主要原因是什么等;如果复杂的生物图像题,从整体着手感到繁琐、困难时,可结合题意将图像拆分成若干个简单而直观的图像,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而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前后关系。 2. 直方图题 这是将数据直观化的一种题型。解题的关键是: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思,即分析直方图所蕴藏着的生物学信息,然后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转换。 二、生物坐标图的绘图题 1. 绘曲线图 常用的方法是描点法。首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再围绕点绘曲线。具体步骤为:①为每组数据选取合适的轴,通常以X轴表示条件(独立变量),以Y轴表示实验结果(因变量);②选取适合而易于使用的标度,并应充分使用图纸;③清晰标注两轴的含义并注明单位;④标出各点;⑤以能穿过最多点的直线或光滑的曲线连结各点;⑥标注图像的标题。 例1 用含的培养液培养大麦幼苗,几天后测得大麦根尖不同区域的累积和运输情况,结果如下表。请在坐标系中绘出大麦根尖各区域累积的曲线图。 【解析】本题要求在解读数据表格的基础上,将数据转换为曲线图。首先标注坐标轴的含义及单位,其次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最后连线。在表达方面,要注意绘图的规范性(如坐标轴含义、图名)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题答案见右下图。 2. 绘制直方图 在绘制直方图时,先将数据进行表格处理,在数字表格的基础上将信息进一步转化成直方图,同时注意注明纵、横轴的含义、图例和图名。 例2 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实验2matlab绘图操作

实验2 Matlab 绘图操作 实验目的: 掌握绘制二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掌握绘制三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掌握绘制图形的辅助操作。 实验内容: 设sin .cos x y x x ?? =+??+? ?23051,在x=0~2π区间取101点,绘制函数的曲线。 已知: y x =2 1,cos()y x =22,y y y =?312,完成下列操作: 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性绘制三条曲线; 以子图形式绘制三条曲线; 分别用条形图、阶梯图、杆图和填充图绘制三条曲线。 3. 已知:ln(x x e y x x ?+≤??=??+>??2 0102 ,在x -≤≤55区间绘制函数曲线。 4. 绘制极坐标曲线sin()a b n ρθ=+,并分析参数a 、b 、n 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5.在xy 平面内选择区域[][],,-?-8888 ,绘制函数z = 6. 用plot 函数绘制下面分段函数的曲线。 ,(),,x x f x x x x ?++>? ==??+-> x=(0:2*pi/100:2*pi);

>> y=+3*sin(x)/(1+x.^2))*cos(x); >> plot(x,y) 2.已知: y x =2 1,cos()y x =22,y y y =?312,完成下列操作: (1)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性绘制三条曲线; >> x= linspace(0, 2*pi, 101); >> y1=x.*x; >> y2=cos(2x); >> y3=y1.*y2; plot(x,y1,'r:',x,y2,'b',x,y3, 'ko') (2)以子图形式绘制三条曲线; >> subplot(2,2,1),plot(x,y1) subplot(2,2,2),plot(x,y2) subplot(2,2,3),plot(x,y3)

电路作图题100个

电路作图题100个 一、作图题 1.下图中是一次电学实验的实物连接图,请在下面虚线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2.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图,把图(b)中的器材连成实物电路。 3.下图是手电筒的结构图,当开关向前推进时,电路接通,灯亮。请在方框内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4. 在下图中,根据要求连接电路图,注意元件位置不能移动,导线不能交 叉。 (1)图(a)中灯L1、L2串联,S控制整个电路; (2)图(b)中灯L1、L2并联,且要求每盏灯配一个开关。 5.请根据图中(1)(2)(3)所标出的电流方向,把电池组的符号填入方框内 并标出“+”、“-”极。 6.如下图所示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编辑版word

编辑版 word 7. 在下边的虚线方框内画出如图(a )所示的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8.(1)把图甲中各电路元件连接成串联电路; (2)把图乙中各电路元件接成并联电路(开关接在干路上)。 (3)把图丙中各电路元件接成串联电路。 9. 请将下图中的元件连接成串联电路。 10.【2008·广西钦州】 某同学学习了“电路”知识后,自行设计安装了 如下图所示的门铃,请在方框中画出这个门铃电路的电路图。 11.将下图(a )所示的电路元件连接成简单电路(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 并在虚线框内画出这个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12.请将如图所示元件连接成电路,使两灯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灯,要求最多只能用五根导线。 13.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14.【2008·甘肃兰州】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各元件连接起来。(导线不允许交叉)14.请按照图(1)中的电路图将图(2)中的实物连成电路。 16.请画出如下图所示的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17.如图所示,A、B、C、D表示电路的四个接线柱,要使灯L1、L2并联连接在电池组的两极,试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有关接线柱连接起来。 18.【2006·辽宁大连】用笔画线,将图中的器材连成电路。(要求: 两灯并联,开关控制两盏灯) 编辑版word

实验5 Matlab绘图操作实验报告

Tutorial 5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Matlab 绘图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绘制二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2、 掌握绘制三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3、 掌握绘制图形的辅助操作。 实验内容: 1. 设sin .cos x y x x ?? =+ ??+?? 23051,在x=0~2π区间取101点,绘制函数的曲线。 2. 已知: y x =21,cos()y x =22,y y y =?312,完成下列操作: (1) 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性绘制三条曲线; (2) 以子图形式绘制三条曲线; (3) 分别用条形图、阶梯图、杆图和填充图绘制三条曲线。 3. 已知:ln(x y x x ≤=??+>??0102 ,在x -≤≤55区间绘制函数曲线。 4. 绘制极坐标曲线sin()a b n ρθ=+,并分析参数a 、b 、n 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5.在xy 平面内选择区域[][],,-?-8888, 绘制函数z =的三种三维曲面图。 6. 用plot 函数绘制下面分段函数的曲线。 ,(),,x x f x x x x ?+>? ==??+

8. 在同一坐标轴中绘制下列两条曲线。 (1).y x =-205 (2)sin()cos ,sin()sin x t t t y t t π=?≤≤? =?303 实验结果: 1. 2. (1)

(2)

(3)

光沿直线传播实验题及画图题答案

一.解答题(共26小题) 1.(2014?道外区二模)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 (1)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__ 来解释; (2)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009?咸宁)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如图) 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2)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 1.0 2.0 3.0 4.0 5.0 h/cm 2.0 4.0 6.0 8.0 10.0 像到小孔的 距离S/cm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_ (选填“正比”或“反比”).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2.8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3.0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l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_________ m.

3.如图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 4.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图中带箭头的是一条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 5.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 (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 (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_________ (3)①小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_________ .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_________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___ (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

物理实验数据记录、作图规范及excel使用介绍

物理实验数据记录、作图规范及Excel使用方法简单介绍 一、数据记录规范 物理实验要求采用表格记录数据,其中记录数据必须包括“表头”、“物理量”、“单位”、“数据”四部分,缺一不可。 以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为例: 表一:摆长为70cm时不同测量次数n测得的周期T 注意:1、表头,即表格的名字,要放在表格的正上方! 2、数据记录时请仔细检查有效数字位数是否正确! 二、常见作图规范 物理实验很多时候要求依据记录的数据作出相应的图形,在作图时,图中应包括“图的名称”、“纵、横坐标物理量和单位”、“纵、横坐标轴标度值”、“数据点和拟合的趋势线”、“拟合趋势线的方程表达式和R值”和“图例”六部分,缺一不可。 以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作图为例说明:

Excel (以2010版本为例)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 利用Excel 作图并求出拟合曲线 操作方法: (1)、将所测数据输入到Excel 表格中,最好保证第一列为自变量,即x 轴数据:如图所示: 图的名称 物理量和 单位 图例 拟合曲线表达式及R 2 因子 合适的坐标标度 数据点及拟合的曲线

(2)、选中需要作图的数据,如图所示:选中x和y1列 (3)、在选中数据的基础上,点击菜单栏的“插入”,找到“散点图”,点击如图所示的散点图。 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结果:

(4)、选中上一步得到的图形,在菜单栏找到“布局”选项,可以看到在布局选项卡下边有“图表标题”、“坐标轴标题”、“图例”、“数据标签”、“坐标轴”等选项。每一个选项均可以设置相应的内容 其中“图标标题”请选用图标上方,然后单击图上生成的标题,拖到图的下方,同时将

实验2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作图工具

实验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作图工具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加深对离散时间系统的理解。 2. 学习在MATLAB中怎样表示离散时间信号。 3. 熟悉离散时间信号的作图。 二、实验步骤 1. 复习离散时间系统的有关内容。 2. 复习MATLAB的基本语法。 3. 按实验内容熟悉stem。 4. 编写程序。 5. 输出结果,总结结论,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掌握stem函数 STEM(Y) plots the data sequence Y as stems from the x axis terminated with circles for the data value. STEM(X,Y) plots the data sequence Y at the values specified in X. 例:t=[0:0.1:2]; x=cos(pi*t+0.6); stem(t,x); xn=[4,2,2,3,6,7]; stem(xn); 思考:STEM(Y)与STEM(X,Y)有什么不同?STEM与PLOT函数有什么不同? 2.掌握subplot函数 H = SUBPLOT(m,n,p), or SUBPLOT(mnp), breaks the Figure window into an m-by-n matrix of small axes, selects the p-th axes for the current plot, and returns the axis handle. The axes are counted along the top row of the Figure window, then the second row, etc. 例: n1=0:3;x1=[1,1,1,1];subplot(221);stem(n1,x1);title('x1序列'); n2=0:7;x2=[1,2,3,4,4,3,2,1];subplot(222);stem(n2,x2);title('x2序列'); n3=0:7;x3=[4,3,2,1,1,2,3,4];subplot(223);stem(n3,x3);title('x3序列'); n4=0:7;x41=cos((pi/4)*n4);subplot(224);stem(n4,x41);title('x4序列'); 思考:subplot是怎样分配各个作图分区的顺序号的?

作图和实验题专项复习题

2014—2015学年上学年八年级专项复习 一、读数题 1. 物体的长度为_____ _cm. 2. 为了精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用刻度尺_____ (选填 “甲”或“乙”),物体的长度为_____ cm. 3. (甲) (乙)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甲读数为_____ _ 乙读数为_____ _ 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甲读数为_____ _ 乙读数为_____ _ 二.作图题 4. 5. 6. 7. 三.实验探究题 8. 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 (3)所测路程为 m .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 ,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 9.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 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选填“匀速”或“变速”). (2)根据实验的原理,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 是 和 .所以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如图,若秒表每格为 1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 、 “小于”或“等 于”). 10.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 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 _,_ _, 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谈谈探究实验中的数据作图与图像分析

谈谈探究实验中的数据作图与图像分析 叶鹏松 (苏州市工业园区莲花学校,215123)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中数据作图与图像分析的基本方法与规范,并对Excel等软件在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关键词:探究实验;数据作图;图像分析 数据作图和图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用图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测量的结果,而且还可以清晰地揭示出各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变化趋势,因此在各类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现行的初高中科学类教材却对此缺乏系统介绍,以至于许多重要实验规律的获取过程被形式化或过分简约化[1],这既不利于学生科学掌握数据作图的基本方法与规范,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必要的数据图形分析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探究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随着探究性实验活动在中学开展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就这一方法的科学应用作一下探讨.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常见案例,就探究性实验中的数据作图与图像分析及其应用向大家作分析交流. 1 作图规范 下表是探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关系时,获得的实验数据: 若以图示的形式展示这些测量结果,一般可遵循以下方法和步骤: (1)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水平轴画于纸的底端,纵轴画于纸的左端,图应尽可能大一些,大的图有利于提高作图精确度. (2)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并标于相应的坐标轴上.自变量是指那些实验中数值可以直接设定或加以控制的变量,本实验中自变量是指拉力F;应变量是指那些实验中数值无法直接加以控制的变量,它可以看作是自变量变化的结果,本实验中应变量是指弹簧长度L.根据约定,自变量应画于水平轴,应变量应画于竖直轴.另外,对于时间这一变量而言,人们总是将它画于水平轴上. (3)确定每个变量变化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比例标度,并标于相应的坐标轴上.(4)标明每个坐标轴所代表的变量名称及其单位符号.

如生物绘图比赛

如生物绘图比赛,叶脉书签的制作,“花的结构”粘贴标本的制作,“叶的形态”压膜标本的制作,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植物保色标本的制作,校园植物分类挂牌,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鱼的透明骨胳标本的制作,“蛙的生活史”浸制标本的制作,鸟类、哺乳类剥制标本的制作,生物化石标本的采集等 官庄一中刘青 一、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生物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生物学人才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生物学,并把生物学与祖国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四化”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二、活动内容的计划 (一)生物学课外活动内容安排的原则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讲叶的结构,就配合做叶脉书签。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 三、措施: 1、生物学课外活动小组这是校内活动的主要形式。活动内容主要配合课堂教学,也可扩大和加深生物学有关的知识。为保证活动正常进行,间周安排一定时间。 2、个人活动对生物学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指导他们撰写小论文,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 3.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 四、案例备课 案例1:走进蚂蚁世界。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蚂蚁的生物学特性、蚂蚁的各种行为。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进行探究实验学会探究实验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亲自观察与探究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积极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亲自观察、饲养蚂蚁,建立与蚂蚁的友好情感,从而树立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平等的观念。 【课程内容】 由学生提出问题,经师生讨论筛选后确定如下研究课题: (1)总课题:“走进蚂蚁世界”。 (2)子课题:

大学物理实验_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1.7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及其处理方法是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的依据。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等。 1.7.1 列表法 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常常将所得数据列成表。数据列表后,可以简单明确、形式紧凑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随时检查结果是否合理,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和避免错误;有助于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规律性的联系,进而求出经验公式等。 列表的要求是: (1)要写出所列表的名称,列表要简单明了,便于看出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便于处理数据。 (2)列表要标明符号所代表物理量的意义(特别是自定的符号),并写明单位。单位及量值的数量级写在该符号的标题栏中,不要重复记在各个数值上。 (3)列表的形式不限,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列出哪些项目。有些个别的或与其他项目联系不大的数据可以不列入表内。列入表中的除原始数据外,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也可以列入表中。 (4)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列表举例如表1-2所示。 表1-2铜丝电阻与温度关系 1.7.2 作图法 作图法是将两列数据之间的关系用图线表示出来。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之一,它能直观地显示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1.作图规则 为了使图线能够清楚地反映出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并能比较准确地确定有关物理量的量值或求出有关常数,在作图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作图必须用坐标纸。当决定了作图的参量以后,根据情况选用直角坐标纸、极坐标纸或其他坐标纸。 (2)坐标纸的大小及坐标轴的比例,要根据测得值的有效数字和结果的需要来定。原则上讲,数据中的可靠数字在图中应为可靠的。我们常以坐标纸中小格对应可靠数字最后一位的一个单位,有时对应比例也适当放大些,但对应比例的选择要有利于标实验点和读数。最小坐标值不必都从零开始,以便做出的图线大体上能充满全图,使布局美观、合理。 (3)标明坐标轴。对于直角坐标系,要以自变量为横轴,以因变量为纵轴。用粗实线在坐标纸上描出坐标轴,标明其所代表的物理量(或符号)及单位,在轴上每隔一定间距标明

数学实验画图实验

Matlab 绘图 一 平面图 1、plot close all; x=linspace(0, 2*pi, 100); % 100个点的x座标 y=sin(x); % 对应的y座标 plot(x,y); 若要改变颜色,在座标对後面加上相关字串即可: plot(x, sin(x), 'c', x, cos(x), 'g'); 若要同时改变颜色及图线型态(Line style), 也是在座标对後面加上相关字串即可: plot(x, sin(x), 'co', x, cos(x), 'g*'); 如下图 2、subplot 我们可用subplot来同时画出数个小图形於同一个视窗之中: subplot(2,2,1); plot(x, sin(x)); subplot(2,2,2); plot(x, cos(x)); subplot(2,2,3); plot(x, sinh(x)); subplot(2,2,4); plot(x, cosh(x)); 3、符号函数画图 命令:ezplot(f,[xmin,xmax.ymin,ymax])%g给定了x,y的范围 命令:ezplot(x,y,[tmin,tmax])后面是参数t的取值范围 Fplot(fun,lims)%fun是指定的函数,lims是范围 例如 在

Ezplot(‘sin(t)’,’cos(t)’,[0,pi]) 又例如绘制 [-2,0.5],[0,2]上面隐函数22sin(3)0x y e x 的图形 4 练习书上例10 (自行练习,有问题随时解决) 二 空间曲线 1、 一条曲线 PLOT3(x,y,z,s) 例 在区间[0,10*pi]画出参数曲线x=sin(t),y=cos(t), z=t 解 t=0:pi/50:10*pi; plot3(sin(t),cos(t),t) rotate3d %旋转 2、多条曲线 例 画多条曲线观察函数Z=(X+Y).^2. 解 x=-3:0.1:3;y=1:0.1:5;[X,Y]=meshgrid(x,y);Z=(X+Y).^2;plot3(X,Y,Z) (这里meshgrid(x,y)的作用是产生一个以向量x 为行、向量y 为列的矩阵) 三 空 间 曲 面 1 、surf(x,y ,z) X,y,z 是数据矩阵,分别表示数据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函数值.此命令可以画出数据点(x,y,z)表示的曲面 例 画函数Z=(X+Y).^2的图形. 解 x=-3:0.1:3; y=1:0.1:5; [X,Y]=meshgrid(x,y);Z=(X+Y).^2;surf(X,Y,Z) shading flat %将当前图形变得平滑 2、Mesh(x,y,z) 画网格曲面 X,y,z 是数据矩阵,分别表示数据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函数值. 例 画出曲面Z=(X+Y).^2在不同视角的网格图. 解 x=-3:0.1:3; y=1:0.1:5; [X,Y]=meshgrid(x,y); Z=(X+Y).^2;

高考地理 作图题与实验题汇总素材 人教版

地理实验、作图题例析与能力培养 近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践精神。如地理实验、作图等新题型的出现(05年广东考题),其目的就在于通过作图、实验能力的考查,检验和区分考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的定性能力、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以及与数理等学科渗透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所具有的选拔功能,因而要加强对学生实验、作图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部分常见题型的例析对指导学生的备考复习,提高应试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实验题例析 解题要求:解答地理实验题如同理、化、生学科的实验题,一般也应从“实验目的”(往往题目中已给定)、“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四个方面展开。 例1.(05年广东考题)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解析:(1)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墨水等。 (2)实验步骤:①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水流淌痕迹偏转的方向;④再次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相反。 (3)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例2.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用自备的物具演示昼半球、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画出晨昏线,试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解析:(1)实验用材:一只不透明的小球如乒乓球等球状物表示地球;一只发光的灯泡表示太阳。 (2)实验步骤:①将发亮的灯泡对着不透明的小球,可见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②用笔画出亮半球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③将小球按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则可见亮半球与暗半球在不断更新。

高中生物识图、绘图

高中生物识图、绘图题的解答 一、识图与析图 1. 生物坐标曲线图题 生物坐标曲线图题分为单一曲线图题和复合曲线图题,因它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解题步骤是:一是识图。关键是三看:一看变量(X、Y轴)表示的意义,找出两者之间的大致关系;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顶点、终点、交叉点)表示的意义;三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对有些曲线还要明白它的切线的斜率的含义。二是析图。分析图中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趋势;如果同一坐标系中有多条曲线,解题时要明确每条曲线的含义、变化及其原因,与此曲线代表的生命现象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相关,谁是因,谁是果,主要原因是什么等;如果复杂的生物图像题,从整体着手感到繁琐、困难时,可结合题意将图像拆分成若干个简单而直观的图像,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而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前后关系。 2. 直方图题 这是将数据直观化的一种题型。解题的关键是: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直方图所代表的意思,即分析直方图所蕴藏着的生物学信息,然后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转换。 二、生物坐标图的绘图题 1. 绘曲线图 常用的方法是描点法。首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再围绕点绘曲线。具体步骤为:①为每组数据选取合适的轴,通常以X轴表示条件(独立变量),以Y轴表示实验结果(因变量);②选取适合而易于使用的标度,并应充分使用图纸;③清晰标注两轴的含义并注明单位;④标出各点;⑤以能穿过最多点的直线或光滑的曲线连结各点;⑥标注图像的标题。 例1、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大麦幼苗,几天后测得大麦根尖不同区域32P的累积和运输情况,结果如下表。请在坐标系中绘出大麦根尖各区域32P累积的曲线图。 解析:本题要求在解读数据表格的基础上,将数据转换为曲线图。首先标注坐标轴的含义及单位,其次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最后连线。在表达方面,要注意绘图的规范性(如坐标轴含义、图名)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题答案见右下图。

实验3-绘图

实验三M文件编程及图形处理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编写MATLAB的M文件; 2.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学会利用MATLAB绘制二维,三维图形。 二、实验内容 1.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y=cos(t),t∈[0,2π] >> t=0:0.01:2*pi; >> y=cos(t); >> plot(t,y)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y=cos(t-0.25)和正弦曲线y=sin(t-0.5), t∈[0,2π] >> t=0:0.01:2*pi; >> y1=cos(t-0.25); >> y2=sin(t-0.5);

>> plot(t,y1,t,y2) 0 2.基本绘图控制 绘制[0,4π]区间上的x1=10sint曲线,并要求: (1)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 t=0:0.01:2*pi; x1=10*sin(t); plot(t,x1,'-.r+') (2)给横坐标标注’t’,纵坐标标注‘y(t)‘, >> xlabel('t'); ylabel('y(t)')

3.M 文件程序设计 (1)编写程序,计算1+3+5+7+…+(2n+1)的值(用input 语句输入n 值); >> n=input('please input n:'); s=0; for k=1:2:2*n+1 s=s+k; end (2)编写分段函数 ?? ???≤≤-<≤=其它021210)(x x x x x f 的函数文件,存放于文件ff.m 中,计算出)2(f ,)3(-f 的值. x=input('please input x:'); y=0; if x>=0 & x<1 y=x elseif x>=1 & x<2

读图作图题专题复习

读图作图题专题复习 1、简单三视图的绘制 正投影法就是假设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体的投影的方法。为了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三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称为 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 图;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 图。 2、三视图投影规律:(三视图的绘制步骤见P122-123) a 、结构分析(分析物体的基本形体组成及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b 、确定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 c 、根据模型尺寸,选择合适的绘图比例。 d 、画出坐标轴XYZ,以与XY 相距10mm 的上部作为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底线,主视图与左视图X 轴与Z 轴相距10mm e 、再在X 负半轴与Z 轴构成的面画俯视图,俯视图与X 轴Z 轴都相距10mm f.三视图用粗实线,辅助线用细实线 g.可视轮廓线用实线,不可视轮廓线用虚线 H 、最后把辅助线去掉。 注意:圆及对称图形等要加中心对称线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和高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1、图线 2、尺寸标注 基本规则:标注真实尺寸;图样中的尺寸均以 为单位,不在图中注出;尺寸标注的要求是: 正确:即标注的方法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完整:尺寸标注要齐全,不 ,不 。 清晰:尺寸标注要整齐,便于阅读和查看。 合理:尺寸标注要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尺寸组成的要素 如下图所示,一个完整的尺寸一般应包括尺寸数字、尺寸线、尺寸界线和表示尺寸线终端的箭头 图线名称 图线形式 应用举例 粗实线 可见轮廓线,可见过渡线 细实线 尺寸线,尺寸界限,剖面线,指引线等 虚线 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过渡线 细点划线 轴线,对称中心线

实验探究与作图题实验探究

图2 专题八实验探究与作图题实验探究 (一)测量型实验 1、(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图所示测量方法中,图是正确的。(3)根据这四幅图说明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 4 )D图中铅笔的长度为。 2、弹簧秤是用来测量的工具,它是根据原理进行测量的。使用弹簧秤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如图2所示的弹簧秤刻度上的每一小格表示,物重是。弹簧秤的量程是。 3、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时,应先将游码放在 ,当游码放好后,若发现指针 的位置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填“左”或“右”)。称量时,应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盘里。 在称某一物体的质量时,开始向右盘中加入20g的砝码后,观察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应( ) A、在右盘中增加砝码 B、在右盘中减少砝码 C、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4、如图4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图中被测物体的外直径是,如果圆筒的内直径 为5.6mm,则圆筒厚为。 5、如图5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 高,其原因是,停止加热时,a温度计为℃,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化学药品的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 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药品的质量,他的操作中错误的 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所示,则药品的质量是。 7、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①,②。在图7所示的五幅测量水温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图;要正确读出水的温度值,必须注意①; ②。 图7 8、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用量筒,由图8可知,液体的体积为 cm3,固体的体积为 cm3. 图8 10、用如图10甲所示的器材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其中小灯泡标有“3.8V”字样,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约0.9W。 (1)画出实验电路图。 图10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把各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与实验题专项练习

八年物理下册作图与实验题专项练习 1、如图所示,物体A漂浮在液面上,请画出物体A所受到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示意图. 2、如图是甩开瓶扳手打开瓶盖的示意图.O为支点,画出动力F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图. 3、如图1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您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4、在图中画出悬挂着的吊灯的受力示意图(图中的“?”表示吊灯的重心) 5、如图,工人用撬棍撬起石块,O为支点. (1)画出阻力F2的力臂L2. (2)画出工人在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 6、作出图1中小球受浮力的示意图,图2中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图3中F的力臂. 7、用滑轮组提取重物 (1)在图中工人师傅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向高处提重物,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重物被提高1m,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m.

8、(1)画出图1简易吊车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2)如图,在杠杆ABCD 上挂了一个重为G 的物体.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请在杠杆上画出最小的动力F 和它的方向. (3)如图所示,杠杆OA 在力F 1、F 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 2是力F 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 1的力臂和阻力F 2. (4)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9、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比较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可得出结论: . 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填字母) A .类比法 B .控制变量法 C .等效替代法 (4)改变图中滑轮组的绕线方法,提起同一重物时,不计摩擦及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如图是小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为6N 的木块分别沿倾斜程度不同的同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作图题和实验题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作图题和实验题专项训练(一) 一、解答题(共5道,每道5分) 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在AC面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答案: 考查光的折射规律: (1)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根据光路可逆性可知,当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应远离法线。注意事项: 光线一定要有箭头,且箭头方向一定要正确; 法线用虚线; 标上垂直符号; 空气角大。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光的折射 2.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上,用手向下压小球,松手后,小球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请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 考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由于小球“向上加速”,即不处于平衡状态,则所受到的力也不是平衡力,故向上的支持力大于向下的重力。 注意: (1)在力的示意图中,力的大小通过线段的长短来表示,故表示支持力F的线段要比表示重力的线段长。 (2)标明力G、F(或F支持或F N)。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受力分析 3.小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2)小周在如上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移动(两空均选填“左”或“右”)。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标准答案:(1)光屏中央;(2)左,左;(3)右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1.4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物理实验中测量得到的许多数据需要处理后才能表示测量的最终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分析、拟合等,从中获得实验结果和寻找物理量变化规律或经验公式的过程就是数据处理。它是实验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课的基本训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列表法、作图法、图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1.4.1 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将一组实验数据和计算的中间数据依据一定的形式和顺序列成表格。列表法可以简单明确地表示出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和发现资料的规律性,也有助于检查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这就是列表法的优点。设计记录表格时要做到:(1)表格设计要合理,以利于记录、检查、运算和分析。 (2)表格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其符号、单位及量值的数量级均要表示清楚。但不要把单位写在数字后。 (3)表中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和不确定度。列入表中的除原始数据外,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也可以列入表中。 (4)表格要加上必要的说明。实验室所给的数据或查得的单项数据应列在表格的上部,说明写在表格的下部。 1.4.2 作图法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用图线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揭示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作图法既有简明、形象、直观、便于比较研究实验结果等优点,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作图法的基本规则是: (1)根据函数关系选择适当的坐标纸(如直角坐标纸,单对数坐标纸,双对数坐标纸,极坐标纸等)和比例,画出坐标轴,标明物理量符号、单位和刻度值,并写明测试条件。 (2)坐标的原点不一定是变量的零点,可根据测试范围加以选择。,坐标分格最好使最低数字的一个单位可靠数与坐标最小分度相当。纵横坐标比例要恰当,以使图线居中。 (3)描点和连线。根据测量数据,用直尺和笔尖使其函数对应的实验点准确地落在相应的位置。一张图纸上画上几条实验曲线时,每条图线应用不同的标记如“+”、“×”、“·”、“Δ”等符号标出,以免混淆。连线时,要顾及到数据点,使曲线呈光滑曲线(含直线),并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直线)的两侧,且尽量贴近曲线。个别偏离过大的点要重新审核,属过失误差的应剔去。 (4)标明图名,即做好实验图线后,应在图纸下方或空白的明显位置处,写上图的名称、作者和作图日期,有时还要附上简单的说明,如实验条件等,使读者一目了然。作图时,一般将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写在前面,横轴代表的物理量写在后面,中间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