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奶业标准

中国奶业标准

中国奶业标准
中国奶业标准

目录

一、引言 (2)

二、我国生乳标准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2)

2.1生乳中菌落数指标 (2)

2.2生乳中蛋白指标 (3)

2.3生乳中体细胞数指标 (4)

三、我国奶业标准现状 (4)

四、生乳标准变化背后我国奶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5)

4.1奶业标准结构不合理 (5)

4.2我国奶制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5)

4.3现行标准重奶制品,轻生产过程 (5)

4.4 相当一部分标准陈旧,不能适应现阶段需要 (6)

4.5 标准被少数大企业控制 (6)

4.6 行业协会组织结构不明确,政府缺少监管 (7)

五、标准背后奶业标准利益人的博弈 (7)

5.1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简述 (7)

5.2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静态博弈模型 (8)

5.2.1 模型假设 (8)

5.2.2 模型分析 (9)

六、促进我国奶业标准改进的对策建议 (9)

6.1政府方面 (9)

6.1.1建立国家级奶业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9)

6.1.2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出我国的奶业质量标准体系 (10)

6.1.3加快对奶业生产环节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规范企业行为 (10)

6.1.4建立和完善奶制品检验检测体系 (10)

6.2 企业自身方面——借鉴国外经验 (11)

6.3 消费者方面 (12)

七、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从《生乳》标准变化看中国奶业标准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近年来由于奶业标准混乱所导致的问题比比皆是,进而引发了人们的持续关注。为此本文主要以生乳标准变化引出对中国奶业标准现状的分析,提出奶业标准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奶业标准涉及的各方利益较量,最后针对奶业标准改进给出意见建议。

关键字:奶业标准、博弈模型、奶业发展

一、引言

日前,在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直斥中国牛奶标准“全球最差”,“是世界乳业之耻”!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业标准混乱之弊屡被提及,中国牛奶消费信心至今未愈。在乳业“新国标”诞生时,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引起行业震动,公布的新版《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将生乳中细菌总数规定为每毫升低于200万个,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8克,都比原有标准降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生乳蛋白质含量为每100克3.0克以上。菌落总数普遍为每毫升20万个以下,标准最高的为美国,每毫升10万个以下。有人说“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奶业标准越调越低。因此,下文中具体给出我国生乳标准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二、我国生乳标准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由 1986 年“升级”为新《生乳》标准,该项标准究竟如何,有哪些变化?又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怎样的差距?三聚氰氨事件发生后,我国做的第一个安全标准就是乳标准,有66项安全标准。此次《生乳》标准中数值方面的变化引起了较大的争议,突出的是蛋白质和菌落总数指标。我国的《生乳》标准究竟与其他国家标准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2.1生乳中菌落数指标

在我国1986年制定的《生乳》标准中,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4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CFU/mL,Ⅱ级低于100万CFU/mL,Ⅲ级低于200万CFU/mL,Ⅳ级低于 400万CFU/mL,按照该标准,菌落总数小于等于400万CFU/mL的生乳都符合收购要求。菌落总数指标是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运输质量控

制的反应。新公布的《生乳》标准在总结了该收购标准实施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将生乳中菌落总数指标从400万CFU/mL调整为200万CFU/mL。新国标取消了“细菌总数”分级指标。我国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标准规定,生乳应按照新鲜度进行分级,并规定只有高等级的生乳才允许作为巴氏杀菌乳的原料,低等级的生乳只能用作炼乳和奶粉以及奶油、乳糖、干酪素等联产品的原料。老国标G B/T 6914-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2.3“细菌指标”里,虽然没有分级使用生乳的规定,却保留有分级限值区间,同时保留了采用先进的平皿计数法进行分级,以及容许兼用美兰褪色计时法等内容,这一点与国际乳业惯例相一致,也成为其显著优点。而新国标直接取消了“细菌总数”的分级指标,相比之下,新国标在这方面甚为失色。①

美国、欧盟原料奶收购对菌落数要求的上限是每毫升10万个,新国标比其高出20倍,丹麦是3万个,更是高出近70倍。

2.2生乳中蛋白指标

新《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求为2.8g/100g,比1986年的2.95g/100g降低了0.15g/100g。发达国家蛋白质含量标准为3.0g以上,新西兰则为3.8g,欧美国家也多在3.2g以上。生乳蛋白质含量与饲养的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奶牛需要饲喂的全株玉米青贮、羊草、优质苜蓿等优质的饲草饲喂,饲料对生乳蛋白质含量影响很大。和发达国家生乳蛋白含量相比较,我国生乳蛋白含量低与饲料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不改善饲料结构、不提高饲料质量是很难获得高蛋白水平的生乳。

图2.2.1 生乳中蛋白指标

①解读《生乳》标准中的蛋白质和菌落总数指标[J].北方牧业.2010(15):29.

2.3生乳中体细胞数指标

生乳中体细胞数是指每毫升生乳中的体细胞总数。多数生乳体细胞数是白细胞(即巨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约占总数的98%-99%,其他为乳腺组织脱落的上皮细胞。生乳体细胞数是一种动态生物学现象,可作为判断生乳质量的重要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奶牛乳房受细菌感染的程度,还可以用来估计产奶量的损失②,一般认为生乳中体细胞含量超过5×105 CFU/ml,尤其超过1×106CFU/ml时,将会对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饮食健康等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③体细胞数和乳品质量密切相关,体细胞数越低,生乳质量越高;体细胞数越高,生乳质量越低,并对生乳的保质期和下游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产量、质量和风味等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④。欧盟(92/46/EEC)原料奶收购的最低标准为体细胞数≤40万/ml,美国为≤75万/ml。而我国的《生乳》标准未对体细胞数做规定。因此,我国《生乳》标准中缺少一项反应奶牛健康及乳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我国奶业标准现状

我们单从生乳标准新变化中就可以看出我国奶业标准与国外奶业标准上的差距,因而我们更需要对我们现有的奶业标准有个初步了解。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提供的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关于奶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38个,其中国家标准79个,行业标准60个。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29个,推荐性标准50个;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标准13个,推荐性标准47个。

生产环节中,有关奶牛饲养的国家标准2个,都为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7个,强制性标准3个,推荐性标准4个。有关生产厂的国家标准3个,均为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1个,为推荐性标准。

关于奶制品的标准共计88个,有奶制品通用标准、奶制品卫生标准和奶制品分析方法标准。其中奶制品通用标准29个(国家标准14个,行业标准15个),奶制品卫生标准8个,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奶制品分析方法标准51个(国家标准43个,行业标准8个)。

②朱正鹏,单安山.生乳体细胞数对生乳的品质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6(13):47-49.

③上官辉.生乳中体细胞超标的危害及应对措施[J].中国乳业.2011,112(4):46-48.

④石红丽.杨永龙.任宪峰.张杰.生庆海.生乳中体细胞数对酸奶成品品质的影响[J].中国乳

业.2010(11):46-48

另外,奶业机械标准有37个。其中国家标准⑤9个,强制性标准5个,推荐性标准4个;行业标准⑥28个,强制性标准⑦3个,推荐性标准⑧25个。(见附录)四、生乳标准变化背后我国奶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对生乳标准变化以及我国奶业各项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奶业标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奶业标准结构不合理

我国奶业标准的现状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数量上几乎相当。但是在生产环节中,如在奶牛饲养和奶业机械标准中,国家标准又相对较少;强制性标准少,推荐性标准多。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强制性标准相对较少必然会放松对生产企业的要求,从而造成产品安全隐患,损害消费者利益。

4.2我国奶制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在制定奶业质量标准时较少考虑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问题,标准安全度不高。这一点在原料奶的质量标准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我国原料奶的标准非常低,根据国家生鲜牛奶收购标准GB6914-86,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国家一级奶应小于等于50万个/毫升、二级奶100万个/毫升、四级奶则达到400万个/毫升。而在美国和加拿大收奶时规定,如牛奶中微生物超过5万个/毫升,就要对生产者从严处罚。也就是说,根据我国生鲜奶收购标准认定的一级奶,在美国和加拿大还不能被作为液态奶的原料。然而,我们新出台的《生乳》标准更是拉大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所以,我国关于奶业的一些现行标准,对于我国奶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奶制品的质量安全要求总是随着经济、技术和环境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这就要求关于标准也不断更新和发展。制定和修订与国际同步的标准,是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根本要求。

4.3现行标准重奶制品,轻生产过程

我国近年来制定的关于奶制品品质、污染物限量和分析检测方面的标准不断增加,但是关于保障奶制品质量安全、卫生和良好品质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方面的

⑤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制定、审核和发布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

⑥行业标准: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由标准化主管机构制定、审核和发布的标准,在某个行业内统一的标准。

⑦强制性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性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一经颁布,必须执行。

⑧推荐性标准:国家制定的标准由各企业自愿采用,自愿认证,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进行调控。

标准却很少,对生产源头的控制比较薄弱,缺乏对整个奶业质量全过程控制。我国奶牛饲养标准有9项,其中国家标准仅有2项,还分别是1982年和1992年制定的,早就不能适应现阶段规模化奶牛饲养的需要。

4.4 相当一部分标准陈旧,不能适应现阶段需要

在2002年的时候,由光明率先挑起、三元火速跟进的“无抗奶”风暴,将中国奶业搅得热闹非凡。由此还引发了一场“有抗奶”和“无抗奶”的争论,虽然最终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无抗奶报告”,但是这一连串的事件给我国的质量标准敲响了警钟。按照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即使在原奶中检测出抗生素,也是合格的。而能检测出抗生素的奶制品早在几年前就不允许进人国际市场,但是在今天,却还成为我们炒作的热点,由此可见,我国的奶业标准有一部分是相当陈旧的,急需修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奶制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奶业质量标准也要不断完善。

4.5 标准被少数大企业控制

从中国奶业标准的现状来看,“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这句话有点可疑,但标准显然有利于保证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是一流的。根据伊利的公告,仅2007年里伊利就参与制定了乳及乳制品等14项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参与起草完成《乳粉》、《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干酪》等7项国家标准。因此,为满足自身的利益标准被少数大企业控制。

表3.5.1 国家标准起草企业部分名单⑨

⑨ 柯志雄.中国奶殇——中国奶业深度调查报告[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35 企业 标准号

中文标准名称 状态 伊利 GB/T 5410-2008

乳粉 现行 GB/T 5415-2008 奶油 现行

GB/T 21375-2008 干酪(奶酪) 现行

三鹿 GB/T 5410-2008 乳粉 现行

雀巢 GB/T 5415-2008 奶油 现行

GB/T 5417-2008 炼乳 现行

GB/T 22110-2008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现行

4.6 行业协会组织结构不明确,政府缺少监管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奶业分属于两个部门管理,其中奶牛养殖归属农业部门管理,乳品加工归属轻工部门管理,并且分别成立了行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品工业协会,并各有下属单位,这就从源头上形成了奶业产业多头管理局面。同时,标准也隶属于不同部门。这些出自多个部门的标准理应配套,但实际上它们并不配套并且相互抵牾。这种交叉的“管辖方式”,还导致在一些需要约束的方向上理应有标准,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空白——例如,杀菌工艺的温度与时间控制缺乏管制,使得一些低质甚至劣质生奶成为原料,并成功蒙混过关,但在这个方面,却没有国家标准予以规范。

但是在以色列与中国的行业协会较“软”不同,有40多年历史的奶业协会(如下图)可视为是民间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混合体,极为强势。该协会的核心成员有19个人组成,其中奶农代表9人,乳品加工企业4人,来自农业部、财政部、卫生部等政府代表5人,其他1人,进而提高奶业专业化标准化水平。

图3.6.1 以色列奶业协会组织结构图

五、标准背后奶业标准利益人的博弈

奶业标准存在多种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包括多种利益人之间的博弈使得奶业标准变得越来越低的现实原因。

5.1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简述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

成员

大会

出口

管理 财政 分配 计划

编制 过剩牛奶 科学 主管 牛群清洁

会 挤奶指导 兽医 实验室 登记 会计 创新和健康

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这里面蕴藏着深刻的利益之争,绝非“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所能涵盖。对于一些技术先进、标准能达到更高要求的企业和他们幕后的专家来说,他们希望奶业标准提高;而对于一些技术并不先进,依靠传统方式的企业和一些散户奶农来说,他们希望奶业标准降低。两种标准之争,其实是奶业界的两种利益之争,但是“降低标准,客观上特大企业是受益的,可以借此扩大收购半径,缓解原料匮乏压力”,而特大企业又掌着更大的话语权,所以,奶业标准就从 1986 年标准直落入现有的更低标准。

5.2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静态博弈模型

面对奶业标准混乱等问题引发的三聚氰胺、大头娃娃等事件,背后隐含的是企业与政府深层次的奶业标准困境,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质量规制博弈,通过企业分析这些事件中企业与政府的博弈过程,不难发现政府在奶业标准规制方面的不足。因此从博弈论角度出发简单分析中国奶业标准背后的两大利益人——政府、企业。政府和企业都是两个独立的经济人,政府在奶业标准方面可以选择检查或不检查,而企业可以选择遵守还是不遵守奶业标准。因此,博弈的双方是政府和企业,政府的纯策略空间是{检查;不检查};企业的纯策略空间是{不遵守;遵守}。

5.2.1 模型假设

(1)政府若选择检查企业是否遵守标准行为需要支付Cg 的监管成本

(2)政府检查过程中发现不遵守奶业标准行为后得到的收益为罚没收入F ,且F>D

(3)企业遵守奶业标准需要额外成本Ce

(4)企业遵守奶业标准时能够获得的可能收益Re

(5)企业遵守奶业标准给政府和社会带来的收益Rg

政府

检查 不检查

不遵守 企业

遵守

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矩阵

-F F-Cg 0 0 Re-Ce Rg-Cg Re-Ce Rg

对这一问题,纯策略纳什均衡是(不遵守,检查)及(遵守,不检查)。但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双方各以50%的概率可以选择自己所采取的策略。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设政府以a的概率选择检查,企业以b的概率选择不遵守,用均衡法来分析,则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的博弈有:

E

=[(Ce-Cg+F)a+(Ce-Cg)(1-a)]b+Ce(1-a)(1-b)=(Fa+Ce+Cg)b+Ce(1-a)(1-b)

1

=[(Ce-Cg+F)a+(Ce-Cg)(1-a)]b+Ce(1-a)(1-b)=-(Ce+F)ab-Ce(1-a)

E

2

解得:a*=Ce/Cg+F b*=Cg/Ce+F

这是唯一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5.2.2 模型分析

从a*,b*中可以看出,政府实施检查的成本越高,企业的选择不遵守标准的可能性就越大,Ce的大小可解释为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查力度、检查措施、检查经常性以及检查的业务水平高低等。当然,政府监管机构的检查效率、检查频度、检查的责任心等,都会影响政府检查成本Ce的大小,而Ce的大小又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愿意遵守标准,承担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责任。若F足够大,足够能起到对企业违规生产的惩罚和警示作用,则同样可以降低企业违规生产、不承担责任的概率。同样,由于F足够大,政府实施检查的概率也会有所下降。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政府是否检查,主要取决于检查费用高低,企业是否愿意自愿遵守标准,关键取决于自己对收益的博弈结果。然而,奶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安全与否牵涉到千百万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政府必须进行检查监管的行业,不但必须检查监管,还要进一步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使得企业所受处罚要远远大于违规收益,这样类似“大头娃娃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才不会再次出现。

六、促进我国奶业标准改进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奶业标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各方利益人的不同,为提高我国奶制品质量安全、提升我国奶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下面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6.1政府方面

6.1.1建立国家级奶业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建立一个国家级奶业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统一协调全国奶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认证工作。现阶段,我国奶业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分散,矛盾突出,导致工作效率低,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奶业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与质量安全有关的全部工作,颁布全国性的奶业质量安全法规,制定质量认证制度,协调监督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工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组织专家参加国际会议,了解国外质量标准,介入国际规则的制定,建立安全分析与风险评估制度,进行危险预测,通报国内外安全信息。

6.1.2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出我国的奶业质量标准体系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标准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对自身产品质量的保护水平,标准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贸易中的保护水平,如果一个国家采用了较高的标准,就相当于筑起了贸易壁垒,既保护了本国消费者的健康,又保护了本国产业。如果一个国家采用较低的标准,则意味着该国有可能成为低标准商品的倾销市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雀巢公司,其承诺在欧洲市场的奶制品是没有添加转基因成分的,因为欧盟对转基因产品一直有抵触情绪。而在亚洲,雀巢公司没有给予任何承诺。在转基因问题没有明朗的前提下,我国技术和标准门槛又相对比较低,这就给国外公司以可乘之机,使得我国在奶制品质量安全和国际贸易中处于较低的保护水平,实际上就是对进口奶制品敞开了国门,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奶业发展。专家指出,今后几年,将是对我国奶业发展进行严重考验的几年。因此,加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奶业质量标准,才是我国奶业发展的关键。

6.1.3加快对奶业生产环节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规范企业行为

目前,我国对于奶业生产环节的标准少之又少。比如,有关奶牛饲养的国家标准仅有2个,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规模化饲养奶牛的需要。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奶业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不断提高,影响奶制品质量安全的新因素也不断产生,如新污染物、有害微生物、食源性的病原体以及转基因生物的交叉感染。这也需要制定出新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此外,还应加强规范企业行为。推行良好的操作规范,在企业内建立HACCP制度,是减少经济损失,降低安全风险,以预防为主,提高奶制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6.1.4建立和完善奶制品检验检测体系

检验检测是执行奶制品质量安全标准最直接的手段。加拿大牛奶收购标准是以乳蛋白含量或乳干物质含量计价。牛奶质量检测主要控制项目有结核牛奶、乳房炎牛奶和掺假奶。奶牛户牛场质量的监测由鲜奶收购部门负责,在每次收购鲜奶的同时,取样化验检测。乳品加工企业鲜奶和奶制品的质量检测,由省奶业质量检测部门负责定期检验。如果上交或出售病牛奶或掺假奶,则要处以大量罚金,还有其他形式的处罚。

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奶制品检验检测体系,强化标准执行效果。制定奶业质量标准是为奶制品质量安全构筑了一个平台,而更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奶制品质量检测制度,使产品符合标准规定,让标准落到实处,起到积极的效果。所以,一方面要严把市场关,对于达不到标准的奶制品坚决不允许进人市场流通;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检查实行制度化,发现不符合操作规范者,产品不得上市,令其限期整改。

6.2 企业自身方面——借鉴国外经验

(1)美国的汤姆乳业以美国食品安全标准为基础,从牧场开始到整个产业链都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保证每一滴汤姆乳业的产品都安全放心、全天然。首先,从牧场土质开始保证无污染,汤姆乳业在美国加州拥有原生态的现代化牧场,这保证了奶牛的生长环境和所吃牧草的品质安全,从源头保证奶源安全。第二,在奶牛的成长中不使用任何激素和抗生素,让奶牛自然生长,保证奶源品质。第三,小汤姆牛奶的挤奶、包装、运输等环节都实行严格把控。全产业链运营体系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牛奶。

由以上的美国乳业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中国企业应该制定一个清晰明了的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从长远角度出发,而不单单是企业的近期利益出发,推行先进的奶业标准和生产高品质的奶产品,真正做到人们喝的放心。

(2)有关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方面,我们应该秉持企业积极参与进来,但是不能让标准被企业所控制,让制定出来的标准与国际接轨,更具有普遍性。

因此,在统一标准制定过程中,首先最基本的应该是开放性标准,允许每个普通个体和企业都可以参与到标准制定的过程,但目前达到这个要求的标准制定机构还很少。其次,要有一个严格的制定过程,从标准的概念立项到制定完成遵循统一流程。还有就是要保证利益的平衡,不能使一项标准倾向某一个组织或公

司的利益。而企业规模不论大小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只有一票投票权,而不是越大的公司拥有越多的投票权。在探讨和沟通中让标准制定方、使用方、一般利益团体、学术界或政府机关达成共识。

6.3 消费者方面

(1)在国外,标准制定早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如在消费者运动最繁荣的美国,在其运动顶峰时期被创立的“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是依据1972年的《消费者产品安全法》建立的一个独立的管制机构。它在许多方面特别是标准化中发挥作用,减少来自于消费者产品的伤害和死亡危害。消费者通过监督触角的延伸让企业时刻注意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是,在我国许多奶业消费问题都是单一依靠消费者协会。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消费者参与到奶业企业标准实施的行列中来,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而要积极监督商品监管部门对企业执行奶业标准的检查力度,促进监管部门做好本职工作,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

(2)消费者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去揭发和检举没有严格遵守奶业标准的企业,积极了解奶业的新标准为奶业标准的规范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七、结语

本文从新国标中《生乳》标准变化写起,具体分析生乳标准新变化与国外标准存在的差异,进而引出我国奶业标准现状,并指出我国奶业标准的不合理之处以及利益背后利益人之间的纠纷,最后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给出意见建议。

本文存在不足之处在,给出的意见建议部分查找外国的优秀经验较少,而且在找寻中国奶业标准现状时只停留在了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个数,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但是,本文在企业利益之间的博弈、奶业标准存在的问题等观点上融入自己的想法,并且修改原有意见使得其与之前的问题相应,并借鉴外国经验。

最后,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的审阅。

参考文献

[1] 段成立.关于我国奶业标准的几点思考[R].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2013:151-154

[2] 魏云凤.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乳制品安全问题博弈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简光洲.奶业标准幕后的利益较量[N].东方早报,2012-5-29(A19)

[4] 穆怀彬.从我国《生乳》标准谈奶业发展[J].产业透视.2011(47):18

[5] 苏文洋.对奶业标准的一点建议[N].理论导报,2011-7(9)

[6] 杨涛.“奶业标准”需要多方利益博弈[N].经济参考报,2011-6-21(8)

[7] 乳业国标“伤不起”[J].质量在线.2011

[8] 周宪锋.中国奶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监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9] 柯志雄.中国奶殇——中国奶业深度调查报告[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

[10] 刘成果.《增强信心共克时艰转型升级振兴民族奶业——在中国奶业协会2009年会上的讲话》,2009

[11] 韩高举.中国奶业发展问题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2] 宝音都仍.基于博弈论的奶业企业与奶农以及奶站利益关系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中国奶业协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d17138232.html,/

[14]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d17138232.html,/

[15]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d17138232.html,/html/main/index.html

[16]中国标准服务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d17138232.html,/

附录:

国家和行业有关奶业的标准(部分节选)⑩

标准号标准名称

1 GB2415一1981 南阳牛

2 GB3157一1982 中国黑白花奶牛

3 GB4143一198

4 牛冷冻精液

4 GB5797一1986 秦川牛

5 GB5946一198

6 三河牛

6 GB5981一1986 挤奶设备名词术语

7 GB7682一1987 牛奶分离器型式和基本参数

8 GB5286一2987 挤奶设备技术要求

9 GB8187一1987 挤奶设备试验方法

10 GB10942一1989 散装牛奶冷藏罐试验方法

11 GB/T13879一1992 贮奶罐

12 GB/T 15374一1994 牛奶分离机术语

13 GB16568一1996 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

14 GB/T 18635一2002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

15 GB /T18637一2002 牛病毒性腹泻琳膜病诊断技术

16 GB /T 18649一2002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诊断技术

17 GB4789.18一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

18 GB /T5009.27一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

19 GB /T5009.46一1996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20 GB/T 5419一1985 全脂无糖炼乳检验方法

21 GB5421一1985 硬质干酪检验方法

22 GB5422一1985 粗制乳糖

23 GB5423一1985 粗制乳糖检验方法

24 GB5424一1985 工业干酪素

25 GB5425一1985 工业干酪素检验方法

26 GB9676一1988 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素Ml限量卫生标准

27 GB11673一1989 含乳饮料卫生标准

28 GB11674一1989 脱盐乳清粉卫生标准

29 GB12693一1990 乳品厂卫生规范

⑩资料来源:中国标准服务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d17138232.html,/整理而得

中国奶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报告 目录 摘要 1.前言 1.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和成果特征 1.3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结论 1.3.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总体思路 1.3.2 对前10年中国奶业发展未能实现计划目标原因的 分析 1.3.3 未来10-15年间中国奶业发展前景 1.4 研究报告的写作结构 2.奶类发展目标和预测 2.1 奶类需求预测 2.1.1 影响奶类消费的主要因素 2.1.2 乳品消费需求预测 2.2 中国乳类生产预测

2.2.1 影响中国乳类生产发展的因素 2.2.2 未来中国奶类生产预测 2.3 实现目标的条件评估 2.3.1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对乳业的影响 2.3.2 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增加奶源供给在中国的发展前 景 2.3.3 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对奶源供给的影响 3. 中国原料奶的生产 3.1 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增长变化 3.1.1 中国原料奶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 3.1.2 中国奶牛存栏量的增长情况 3.1.3 中国奶牛单产水平的增长情况 3.2 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现状分析 3.2.1 目前中国原料奶的总产与单产水平 3.2.2 目前中国原料奶的价格水平 3.2.3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区域分布 3.2.4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所有制结构与成本收益 3.2.5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组织经营模式 3.3 中国原料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平均单产水平太低 3.3.2 质量问题突出 3.3.3 农户组织性弱、养殖收益不稳定

3.3.4 奶牛饲料结构不合理 3.3.5 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 3.4 对未来15年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展望、构想与对策 3.4.1 对未来15年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展望与构想 3.4.2 未来15年加快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对策 4. 中国乳品的加工 4.1 中国乳品加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4.1.1 乳品加工业的历史回顾 4.1.2 乳品企业的近期运行情况 4.2 乳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分析 4.2.1 液态奶 4.2.2奶粉 4.2.3奶酪 4.2.4冰淇淋 4.2.5 UHT奶 4.2.6发酵乳 4.3 乳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4.3.1 产品质量问题 4.3.2 原料奶质量问题 4.3.3 原料奶生产与加工业协调问题 4.4 乳品加工业展望与构想

中国乳业的竞争图谱

中国乳业的竞争图谱 中国乳业近十年的发展是飞速发展和波澜壮阔的的十年,也是群雄逐鹿、诸侯争霸的一个时代,摆脱计划经济束缚的中国乳业在这十年里如一批脱缰的野马跑出了“火箭式”的速度,中国乳业连续十年的高发展速度不仅书写了一个行业的神话,也成为众多行业的一个典范,在带给人们期待的同时,让中国乳业在整个食品行业里脱颖而出,但是在带着无尚荣耀头顶光环而高速发展的中国乳业在踌躇满志即将再征行程之时,以三聚氰胺为代表的乳品安全事件在将乳业发展的梦想打碎的同时又为发展中的中国乳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将耻辱写在中国乳业的发展史上,成为中国乳业在后期发展历史上一段挥之不去的阴影,透过中国乳业这十年发展的历史,中国乳业的发展路程抑或对、抑或错,我们无法也难以去进行评判,只是想通过对其发展的脉络细细的整理,从中国乳业在这十年的沙场征战的历史中,去寻找中国乳业在十年发展之路留下的一个一个清晰的竞争图谱,作为后来的警戒。 1、产品竞争 在乳业发展初期由于处于供小于求和基本平衡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竞争上企业主要竞争的焦点在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量上,即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供应,企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生产的产能来尽可能的供应市场,而在第二阶段是在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挖掘上,由于有利可图很多企业参与其中进行市场的争夺,作为企业为扩大销量或者抵御对手,企业考虑如何通过产品在口味或者花色上的改变来对消费群体进行进一步挖掘,如流行一时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产品开始由单一到多元,产品的价值及功得以细化及专业,开始出现了婴儿、幼儿、儿童、学生、青壮年、女士、中老年以及特殊人群的产品,但是产品多样化及差异化并没有减弱行业间角逐的力度,相反随着产品的增多,竞争的支撑点也在悄悄的发生转移,把竞争带入了新的层面上去。 2、价格竞争 任何一个行业在其发展路上,作为新型而起的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去做大和做强的首要问题,同样在中国乳业的发展旅程上,快速发展的中国乳企面临着一个新型发展的市场,企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如何快速发展。使企业做大做强的的问题,因为只有做大才能产生规模效益,只有做强才能获取发展的机会,赢取更大市场空间,去抵御竞争。而在品牌力不强,不能支撑细分需求、良性销售又无历史可言的条件下,各个企业在如何做大与做强的问题上都在各尽所能、充分施展各自浑身解数,但是由于价格战其见效快、杀伤力强的特性,以价格战来拉动需求成为首选,其主要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和展望China dair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李胜利Li Shengli 2017.11.19 北京Beijing

主要内容Contents 一、中国奶业是政府高度关注的行业 1、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二、中国乳业在进步,中国奶业自信在建立 2、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progressing, and 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establishing self confident 三、中国奶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Problems when China dairy industry in the developing 四、中国奶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4、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facing huge opportunities

一、中国奶业是政府高度关注的行业 1、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 Five ministries jointly issued the "National Dairy Development Plan 2016-2020" ?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 indispensable industry for healthy China and a strong nation ?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 Food safety representative industry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产业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ymbol industry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 strategic industries throug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1st,2nd, and 3rd industries 奶业战略定位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dairy

中国乳业的起源与历史

中国乳业的起源与历史 中华民族饲养奶畜、食用乳和制作乳制品的历史悠久。据考古材料证实,在我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牛、羊、猪、狗的骨骼。据商朝(公元前16世纪一11世纪)的甲骨文考证,当时已普遍开始圈养牛、羊、猪等家畜。有了牲畜的饲养,就有了乳的利用。 战国末年的儒家经典《礼记》的《礼运》篇中详细描述了制作奶酪的过程:“以炮以蟠以炙为醴酪”。公元前170年,西汉文帝时,已有乳汁酿制奶酒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录有符合现代微生物学原理的奶酪、酸奶生产方法。在《魏书》、《汉武内传》等古籍中有“常饮中乳,色如处子”的记载,说明古人对牛奶营养价值的认识。 在唐朝以前,牛奶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珍稀、高贵、圣洁的食品,主要用于祭祀、供奉佛家弟子、药用以及进贡皇家。从唐朝开始,乳制品成为较普遍的贵族食品。宋朝(960-1279年)官府中为了加强乳品制造的管理,设立了乳制品的加工部门——“牛羊司乳酪院”。1123年时丰州城(今呼和浩特)内就有一条街叫“酪巷”,是专门制作和经营奶食品的街道。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元朝时期军中以干制奶品充作军粮的记载,书中说成吉思汗的铁骑之所以能进军神速,有赖于乳制品这样的轻便、高营养的军粮。 明朝时期对乳类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乳制品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各种乳的特点与医药效果有详细阐述,如“牛乳,甘、微寒,补虚赢,止渴,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治气痢、润大肠,除疸黄”。 我国少数民族利用黄牛、牦牛挤奶食用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在乳制品的开发上做出很多贡献,如蒙古族的奶茶、奶豆腐、奶酪,藏族的酥油茶、奶疙瘩,维吾尔族的酸奶,白族的乳扇等,都很有特色。可见,乳制品是各民族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堪称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1.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亟盼政策扶持、模式突破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奶站生鲜奶掺假问题,5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山西山阴县杀牛事件,这不仅仅是陕西、山西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凸现的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我国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有很大潜力,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坚持以农为本,理顺利益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规模化经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随之,9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提出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意见,即(1)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2)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3)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4)优化奶业布局,提高企业素质。(5)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6)引导乳品消费,开拓奶业市场。以及出台了加大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措施,即(1)加大奶牛养殖补贴力度。(2)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3)支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5)完善产业政策。 中国奶业在6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危机随时存在爆发的可能,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探索解决办法,是值得欣慰与鼓舞的。 2.印度奶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从发达国家过去三十年的奶牛养殖发展历程来看,乳品消费基本稳定但养殖水平和奶牛的产奶遗传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表现为奶牛单产逐年提高而奶牛头数逐年下降,牛场规模在逐步扩大而奶牛场数量在逐步减少;生鲜奶杂菌污染控制在5万/毫升以下(甚至低

奶酪行业研究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6d17138232.html,/ 奶酪行业研究报告 奶酪行业概况 奶酪是营养成分最高的乳制品,具有严格的分级制度 奶酪又名芝士或干酪,营养物质丰富,分级严格 奶酪,又名芝士或干酪,是一种以鲜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添加凝乳酶、冷却切块、分离乳清等工序制成的新鲜或发酵乳制品,由于含乳糖量近乎零,奶酪适宜很多有乳糖不耐症的东方人群食用。每公斤奶酪由10-12 公斤鲜奶提炼而成,因此其中浓缩了牛奶中丰富的蛋白质、钙、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其蛋白质单位含量是牛奶的8-10倍。钙质是6-8 倍,丰富的乳酸菌含量更是有益于人体健康。 图1:常见奶酪产品示意图

https://www.doczj.com/doc/6d17138232.html,/奶酪是西方传统食品,制作工艺及食用方式可类比于中国人的豆腐,常常被大量添加入菜肴烹饪中。全球奶酪有上千种,绝大多数都出产于欧洲,更是有500 多种产自法国。国内奶酪市场起步晚、发展慢、生产技术工艺不成熟,目前的生产技术规范主要参照《GB542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酪》及《GB251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两项技术政策文件。按照标准,奶酪储存的温度条件为2-12°C。 美国是乳业大国,也是奶酪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分级定价系统,对生产奶酪所用的原奶的等级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 奶酪可以划分为软奶酪、半硬质奶酪和硬质奶酪 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以水含量为标准,把奶酪分为三大类,包括软奶酪、半硬质奶酪和硬质奶酪。 图2:按照水含量对奶酪的分级 全球奶酪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奶酪市场规模700 亿美元,仍有增长空间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全球奶酪产量与消费量都保持稳定增长,产量从2000 年的1265.0万吨增长到2015 年的1893.2 万吨,消费量也从2000 年1335.5 万吨增长到2015 年的1999.5 万吨,2000 年到2015 年的复合增长率均为9.98%。2016 年,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奶酪总产

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及变化精编

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及 变化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 2006年的中国乳业可谓风起云涌,作为时刻关注着乳品行业发展、并与广大乳品企业一起成长的原料供应商,我们将对乳品行业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一下浅述和交流。 行业结构的变化 集团化、规模化。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大约有1500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整合的需要,乳品企业的数量将急剧下降,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鹿等乳业巨头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也会持续增长。三元、均瑶、古城、银桥、黑龙江奶业集团、南京奶业集团等十大乳品企业也将迅速扩张。 行业外资本侵入。从2002年甚至更早开始,新希望、维维、统一、康师傅、北亚等行业外资本大鳄挥舞资本大棒来势汹汹的介入乳品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随心所欲的,如新希望由饲料产业进攻金融、房地产,无不高奏凯歌;统一、康师傅凭方便面起家,如今却也在饮料行业呼风唤雨、傲视群雄。任何行业内人士都不能低估这些资本大鳄的力量,他们的进入必将给整个乳品行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也必将推动乳品行业更快的朝前发展。

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乳品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像完达山、光明、伊利、蒙牛等着名企业均投巨资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纷纷引进ERP 系统。 科技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内乳品巨头均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有的科研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研中心。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线、最先进生产工艺,大力投入科研开发,成为乳品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外资、民营经济逐渐涉入乳品行业,这些经济体的介入将给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活力。 产品的差异化 乳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仍旧是产品本身,产品差异化是应对乳品行业激烈竞争的最有效手段。产品的差异化无非体现在功能上、口感上、品质上、概念上。如何开发功能更新更完美、概念更创新、口感更好的乳制品是每个乳品

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及变化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报告类别:调查报告行业分类:乳业调查机构:中国乳业信息网报告来源:中国报告大厅报告内容:的中国乳业可谓风起云涌,作为时刻关注着乳品行业发展、并与广大乳品企业一起成长的原料供应商,我们将对乳品行业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一下浅述和交流。 行业结构的变化集团化、规模化。 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大约有1500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整合的需要,乳品企业的数量将急剧下降,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鹿等乳业巨头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也会持续增长。 三元、均瑶、古城、银桥、黑龙江奶业集团、南京奶业集团等十大乳品企业也将迅速扩张。 行业外资本侵入。 从甚至更早开始,新希望、维维、统一、康师傅、北亚等行业外资本大鳄挥舞资本大棒来势汹汹的介入乳品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随心所欲的,如新希望由饲料产业进攻金融、房地产,无不高奏凯歌;统一、康师傅凭方便面起家,如今却也在饮料行业呼风唤雨、傲视群雄。 任何行业内人士都不能低估这些资本大鳄的力量,他们的进

也必将推动乳品行入必将给整个乳品行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业更快的朝前发展。 信息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乳品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 像完达山、光明、伊利、蒙牛等著名企业均投巨资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纷纷引进ERP系统。 科技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内乳品巨头均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有的科研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研中心。 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线、最先进生产工艺,大力投入科研开发,成为乳品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所有制多元化。 外资、民营经济逐渐涉入乳品行业,这些经济体的介入将给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活力。 产品的差异化乳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仍旧是产品本身,产品差异化是应对乳品行业激烈竞争的最有效手段。 产品的差异化无非体现在功能上、口感上、品质上、概念上。 如何开发功能更新更完美、概念更创新、口感更好的乳制品是每个乳品生产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果葡糖浆、果糖等甜味剂,维生素族、氨基酸系列、矿物元、

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1中国乳业现状特点分析 乳业是一条包括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销售和 加工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人们通常习惯把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工业。 1.1中国原料奶生产现状 中国的原料奶生产以奶牛为主,牛奶产量约占奶 业总产量的90%。据统计,2006年末,全国存栏奶牛约 1400万头,牛奶总产量约3500万t 。2007年全国存栏奶 牛和牛奶总产量约比2006年分别增长8.7%、13.1%,奶牛生产区域主要由牧场区、农区和大中城市郊区三部分组成。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的奶牛饲养数量较多。 从奶源和生产情况看出,中国奶牛资源严重不足,全国1400万头,约93万人占有1头奶牛。从奶源的区域分布上看,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南方和沿海发达地区很少。西部地区有良种及改良奶牛约500万头,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但产奶量仅占全国的35%, 可见西部地区奶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原料奶生产除大中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奶牛饲养条件较好、机械挤奶程度高外,就全国而言,机械挤奶不足30%。由于机械化挤奶、原料奶降温、冷藏贮运等没有很好解决,造成原料奶质量差,鲜奶收购标准低于乳业发达国家水平,这直接影响乳制品加工业生产高质量的乳制品。 1.2乳品加工现状 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乳制品加工企业434个(国 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其中国有企业162个,集体企业44个,外资投资企业51个,乳制品产量74.3万t ,列前十位省市为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在产品结构上,奶粉已经不再是主产品。2006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800万t ,奶粉还占有较大比例。奶粉中,全脂奶粉占23.5%,加糖奶粉占22.3%,婴儿配方奶粉占 28%,其他奶粉占26.2%。2006年液态奶产量1400多万t , 在产品结构上,液态奶生产以消毒奶为主,约占43%,灭菌奶占35.4%,酸奶约占14.3%,其他奶占7%。 1.3乳制品消费现状 中国目前乳业人均占有量水平很低,全国人均仅 为18kg ,与世界人均占有104kg ,发达国家人均320kg 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郑秋鹛1,张兰威2 (1.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 摘要:从中国乳业完整产业链出发,分析了原料奶、乳品加工、乳制品消费乃至技术研发的现状,并与世界发达国家对比,找出差距,提出了中国乳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乳业;现状;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230(2008)10-0047-05 China's dairy industr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 ZHENG Qiu-Mei 1,ZHANG Lan-Wei 2 (1.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2.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From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based ,analyzed the raw milk ,dairy processing ,dairy products and con -sum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and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dentified gaps ,to advice how the Chinese dairy industry developing. Key words:Dairy industry ;situation ;development proposals 收稿日期:2008-06-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SZH-04099);黑龙江省海外学人项 目基金(1054HZ025)。 作者简介:郑秋鹛(1963-),女,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技术经济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6d17138232.html, rpgy@https://www.doczj.com/doc/6d17138232.html, 中国乳品工业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概况 1、乳制品制造行业概况 乳制品制造的产业链较长,涵盖饲草饲料、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一体化程度要求很高,实现了第一产业(农牧业)向第二产业(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分销、物流)纵向延伸。产业链示意如下: 奶牛养殖是世界公认的节粮高效型畜牧业,是奶业的基础。奶牛养殖的产品牛奶是乳制品制造的重要原料,奶牛养殖是乳制品制造行业的上游环节。 乳制品制造行业是奶业的重要子行业,是奶业发展的关键。它上连奶牛养殖业,下连消费市场,是奶业的中轴和龙头。根据《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 年修订)及《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 版),结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乳制品的定义和分类如下:乳制品是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

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2、全球2015 年国际奶业形势分析 (1)大部分主要奶业出口国家(地区)产量增长 截至2014年底,全球奶牛存栏2.72亿头,原料奶产量首次突破8亿吨大关,达到8.02 亿吨,同比增幅为 3.3%,高于前期历史水平,而同期国际乳制品贸易量稳步增长,达到6650万吨,增幅6%,接近全球总产量9%。但是,整体上看仍然是绝大多数的乳制品为本地消费,因此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少量的变动对整个国际市场价格都不能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在目前全球奶业贸易中,主要的出口国家(地区)有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地区)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2015 年,这四个国家(地区)的原料奶产量(加工量)有涨有跌,美国增长 1.26%,欧盟增长3.03%,澳大利亚增长3.73%,新西兰下跌1.42%,合计产量增长为570.2 万吨,大幅低于2014 年的1062.9 万吨。

中国奶业标准

目录 一、引言 (2) 二、我国生乳标准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2) 2.1生乳中菌落数指标 (2) 2.2生乳中蛋白指标 (3) 2.3生乳中体细胞数指标 (4) 三、我国奶业标准现状 (4) 四、生乳标准变化背后我国奶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5) 4.1奶业标准结构不合理 (5) 4.2我国奶制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5) 4.3现行标准重奶制品,轻生产过程 (5) 4.4 相当一部分标准陈旧,不能适应现阶段需要 (6) 4.5 标准被少数大企业控制 (6) 4.6 行业协会组织结构不明确,政府缺少监管 (7) 五、标准背后奶业标准利益人的博弈 (7) 5.1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简述 (7) 5.2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静态博弈模型 (8) 5.2.1 模型假设 (8) 5.2.2 模型分析 (9) 六、促进我国奶业标准改进的对策建议 (9) 6.1政府方面 (9) 6.1.1建立国家级奶业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9) 6.1.2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出我国的奶业质量标准体系 (10) 6.1.3加快对奶业生产环节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规范企业行为 (10) 6.1.4建立和完善奶制品检验检测体系 (10) 6.2 企业自身方面——借鉴国外经验 (11) 6.3 消费者方面 (12) 七、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从《生乳》标准变化看中国奶业标准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近年来由于奶业标准混乱所导致的问题比比皆是,进而引发了人们的持续关注。为此本文主要以生乳标准变化引出对中国奶业标准现状的分析,提出奶业标准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奶业标准涉及的各方利益较量,最后针对奶业标准改进给出意见建议。 关键字:奶业标准、博弈模型、奶业发展 一、引言 日前,在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直斥中国牛奶标准“全球最差”,“是世界乳业之耻”!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业标准混乱之弊屡被提及,中国牛奶消费信心至今未愈。在乳业“新国标”诞生时,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引起行业震动,公布的新版《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将生乳中细菌总数规定为每毫升低于200万个,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8克,都比原有标准降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生乳蛋白质含量为每100克3.0克以上。菌落总数普遍为每毫升20万个以下,标准最高的为美国,每毫升10万个以下。有人说“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奶业标准越调越低。因此,下文中具体给出我国生乳标准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二、我国生乳标准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由 1986 年“升级”为新《生乳》标准,该项标准究竟如何,有哪些变化?又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怎样的差距?三聚氰氨事件发生后,我国做的第一个安全标准就是乳标准,有66项安全标准。此次《生乳》标准中数值方面的变化引起了较大的争议,突出的是蛋白质和菌落总数指标。我国的《生乳》标准究竟与其他国家标准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2.1生乳中菌落数指标 在我国1986年制定的《生乳》标准中,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4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CFU/mL,Ⅱ级低于100万CFU/mL,Ⅲ级低于200万CFU/mL,Ⅳ级低于 400万CFU/mL,按照该标准,菌落总数小于等于400万CFU/mL的生乳都符合收购要求。菌落总数指标是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运输质量控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1

乳制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同时,中国人均奶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还十分悬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快速增长期。奶类生产始终着高速增长势头。 我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其它种类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有全脂和脱脂奶粉,但是黄油、干酪和炼乳产量很少。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初步改变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乳业资源日趋合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乳和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但是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为100 kg 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250 kg。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比例是0.4: 0.06:1,乳制品消费比例高,而中国的比例是6.7: 2. 8: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低。 令人鼓舞的是,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乳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 中国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但目前成规模的消费市场还远没有形成。中国许多人还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因经济条件所限消费不起,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乳企须研究中国乳业发展的规律,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强乳业发展的计划性。 纵观以往喧嚣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其焦点一直围绕在价格战、奶源战、资本战、圈地战、广告战、口水战等方面,但2007年竞争的话题显然已转移到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代表的研发大战。各个乳制品企业推出的新品无一不注重科技

中国乳业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乳业市场调查报告 前段时间发表一份对中国乳业市场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20xx 年中国乳品市场将翻番,达到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乳业市场的调查报告。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口味的变化,零售业态的现代化以及不断增加的富裕人口,将改变这个新兴市场的竞争态势,并且像国内其他行业一样,乳品业有可能出现整合风潮。 而在其中,凭借在产品开发、品牌和渠道管理方面的优势,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可以有所作为。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乳品市场,在对150多个中国城镇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喜好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麦肯锡认为:首先,中国消费者和亚洲邻国的购买习惯越来越相似,对牛奶饮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强烈。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中国整个乳品消费市场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类产品约占60%的市场份额。这一比重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我们预测未来5年牛奶饮品、奶酪和甜点、酸奶这三类产品将以每年22%、38%和31%的速度增长。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此类产品的利润率比液态奶高出2到3倍。 其次,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中等规模城市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一情况不同程度上可见于其他的包装食品产业,调查报告《乳业市场的调查报告》。以20xx年为例,中国前三大城市占整个乳品行业收入的14%;到20xx年,它们的份额将跌至11%。从现在到20xx年,70%的收入将位居其后的xx0个二、三级城市。

再有,麦肯锡认为中国的乳品分销渠道和分销方式将出现迁移。2000年时中国包装食品产业在城镇地区销售额中有五分之一于现代零售业态(如超市及大卖场),20xx年则上升至三分之一。20xx年对外资零售管制的放松,意味着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可以继续在中国大举拓展。零售业态的变迁将给乳品制造商带来巨大变革。1998年40%的乳品通过现代业态分销,而到20xx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 然而对中国乳品业来说,现代业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业态使乳品制造商得以借助更为有效的供应链运送产品至销售点,同时也得以借助更便利和友好的环境销售产品,因为超市提供了专业的营销和展示支持。但另一方面,在进场费和上架费方面,现代零售商比小型杂货店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某些现代零售商甚至推出了自有品牌的乳制品。 要取得成功,国内乳制品企业必须培养自己在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客户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能力。以牛奶饮品和酸奶为例,此类产品多以创新取胜,要求企业有强大的研发配方和市场细分技能,而许多国内企业在这两方面都力量薄弱。国内前五乳品制造商的研发投资仅占销售收入的1%,而西方企业的研发投资占总收入的3%~4%。以牛奶饮品为例,国内企业经常通过不同口味和包装来区分产品,却很少考虑这样做的理由。而亚洲其他顶级乳品商多锁定特定消费者群和饮用场合。例如,某一日本乳品企业针对白领推出了高级咖啡纸杯包装的咖啡口味牛奶,供消费者工间休息饮用。

中国奶业发展的新问题和对策及未来趋势

1奶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央和地方扶持奶业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奶业形势出现明显好转。鲜奶收购价格上涨,奶农养殖效益得到提高。但奶源趋紧导致企业争抢奶源现象严重;终端产品销售价格过低,以及原奶、运输等成本大幅上升,严重挤压乳品企业的利润空间,部分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奶业价值链各环节利益分配失衡,抑制了奶业的健康发展。 1.1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上扬,奶牛价格有所恢复,奶农养殖效益逐步提高 从2007年年初开始,内蒙古原奶价格连续上涨3次,平均收购价为2.00元/kg。目前,呼和浩特市原奶价格已由年初的1.76元/kg涨到2.3元/kg。养牛小区内的原奶价格涨到2.6元/kg。在一些地区,乳品企业用现金一家一户上门收取原奶,人为推高了原奶价格。目前,内蒙古原奶价格最高的地区已涨到3.1元/kg。在原奶价格上涨的同时,奶牛价格也开始上涨,一头产奶量在5t左右的奶牛的价格涨到6000 ̄7000元,有些地区涨到近万元,较年初涨了1000 ̄2000元甚至1倍。小牛犊的价格同样看涨,一头刚出生的小母牛年初300元左右,现在涨到600元左右。随着原奶收购价格回升,内蒙古奶牛养殖效益开始好转,奶农养殖积极性有所恢复。据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奶农测算,按照目前2.3元/kg的奶价,每头单产5t的奶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效益,较上半年增加1500元。 2007年黑龙江省牛奶平均收购价为1.82元/kg,同比增长8.55%,12月份黑龙江省中西部许多奶区原奶价格已突破3元/kg,创历史新高。目前,全省牛奶平均价格为2.5元/kg。奶牛价格有所恢复,目前,品质较好的成母牛价格10000 ̄12000元,较差的8000元左右。6月龄以内牛犊价格2000元左右,断奶犊牛价格3000元左右。随着原奶价格上涨和奶牛价格的回升,2007年下半年以来,单产5t的奶牛年纯收益可达2500元/头,与2007年上半年的850元/ 中国奶业发展的新问题和对策及未来趋势 钱贵霞1郭建军2 (1.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北京100010) 摘要:为了解2007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后的效果,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的奶牛养殖户、乳制品加工企业、奶站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访谈,了解了奶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上扬,奶牛价格有所恢复,奶农养殖效益逐步提高;奶牛存栏数量下降,奶源紧张,企业争抢奶源情况严重;奶制品价格上涨,但涨幅较小,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奶业价值链各环节利益分配失衡,抑制了奶业的健康发展。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快《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落实;按照《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合理布局乳制品加工企业,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整合奶业价值链,保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使得奶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扶持奶业合作社、奶农协会和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示范与推广力度以及对养殖小区的扶持;加强奶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最后对中国奶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奶业;政策;涨价;奶源紧张;对策;展望 收稿日期:2008-03-08 作者简介:钱贵霞(1971~),女,内蒙古扎兰屯人,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gxq1021@yahoo.com.cn

(发展战略)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及变化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 2006 年的中国乳业可谓风起云涌,作为时刻关注着乳品行业发展、并与广大乳品企业一起成长的原料供应商,我们将对乳品行业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一下浅述和交流。 行业结构的变化 集团化、规模化。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大约有1500 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整合的需要,乳品企业的数量将急剧下降,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鹿等乳业巨头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也会持续增长。三元、均瑶、古城、银桥、黑龙江奶业集团、南京奶业集团等十大乳品企业也将迅速扩张。 行业外资本侵入。从2002 年甚至更早开始,新希望、维维、统一、康师傅、北亚等行业外资本大鳄挥舞资本大棒来势汹汹的介入乳品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随心所欲的,如新希望由饲料产业进攻金融、房地产,无不高奏凯歌;统一、康师傅凭方便面起家,如今却也在饮料行业呼风唤雨、傲视群雄。任何行业内人士都不能低估这些资本大鳄的力量,他们的进入必将给整个乳品行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也必将推动乳品行业更快的朝前发展。 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乳品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像完达山、光明、伊利、蒙牛等 著名企业均投巨资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纷纷引进ERP 系统

科技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内乳品巨头均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有的科研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研中心。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线、最先进生产工艺,大力投入科研开发,成为乳品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外资、民营经济逐渐涉入乳品行业,这些经济体的介入将给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活力。 产品的差异化 乳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仍旧是产品本身,产品差异化是应对乳品行业激烈竞争的最有效手段。产品的差异化无非体现在功能上、口感上、品质上、概念上。如何开发功能更新更完美、概念更创新、口感更好的乳制品是每个乳品生产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果葡糖浆、果糖等甜味剂,维生素族、氨基酸系列、矿物元素、低聚糖系列、活性益生菌、膳食纤维、核苷酸、ARA 、 DHA 、CPP、牛磺酸、卵磷脂等功能性配料为乳品企业开发产品提供了很好的选择。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健康、优质的原料也逐渐成为乳品研发人员的首选。原料的不同是产品差异化的最大体现:如包括十大乳品企业在内的广大乳品企业纷纷尝试用果葡糖浆代替白砂糖等甜味剂生产乳制品;雀巢的能恩系列婴幼儿奶粉特别添加活性益生双歧杆菌;伊利的托菲尔、其乐系列婴幼儿奶粉特别添加活性双歧杆菌或低聚果糖;英特尔多美滋、明治乳业系列婴幼儿奶粉全部添加了低聚糖;摇篮钙维健奶粉特别添加核苷酸、蜂蜜和双歧因子;圣元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别添加AA ;贝因美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别添加低聚糖;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别添加低聚异麦芽糖;三鹿和东方乳品酸奶系列特别添加低聚异麦芽糖;乐百氏、娃哈哈乳饮料特别添加低聚糖等等。食品配料种类丰富、且层出不穷,乳品企业在保留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及自身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搭配原料对开发差异化产品最为

中国乳业发展UHT奶的现实意义

中国乳业发展UHT奶的现实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后的产业调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奶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也已基本解决了中国人饮奶难的问题,但相比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当前人均饮奶量仍有较大差距,且中国奶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总体仍不强。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多位国内外乳业专家给出意见:不论中国还是世界,都需要合理发展常温奶。 一、人类饮奶的历史源远流长 约10000年前,中东地区的原始农牧业开始形成,饮用“家畜奶”成为可能;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史料《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约1000年前,北宋出现了“牛羊司乳酪院”,同时期的欧洲,也因为没有保存的手段,只有养牛(马)的人才能喝上液体乳;到19世纪中期,巴氏杀菌法的发明,让养殖牛(马)的农场及周边一些的人喝到了液态乳品,但距产地较远的人却无法喝到;直到20世纪中期,UHT杀菌法和无菌灌装技术的出现才解决了全人类喝奶的技术难题。 UHT杀菌法,即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是将生鲜乳置于130~145摄氏度下加热2~8秒,在完美保留牛奶营养的基础上,杀死牛奶中的细菌和芽孢,达到商业无菌的安全状态。经这种杀菌方式处理的牛奶再用6层纸铝塑复合无菌材料进行无菌密封灌装,通过包装材料,完全阻绝了外界阳光、水分、细菌、空气对于牛奶的污染威胁,因此无

需冷藏,即可安全、营养地保存6个月,所以也被称为“常温奶”。 我国自上世纪末引进该技术,使国民平均饮奶量从1999年的1.2升跃升为2014年14.3升,同时整个乳业也逐步进行了产业化调整,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也使中国乳制品产量从2004年不足千万吨跃升为2015年突破2000多万吨,其中常温奶更是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占据70%的市场份额,赢得了消费者普遍欢迎和信赖。乳业史无前例地成为了拉动国家GDP增长和解决亿万就业岗位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常温奶的全球市场份额依然是头位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常温奶在全球各国均有分布。著名国际市调机构Euromonitor(欧睿)公司关于世界各国的牛奶调研数据显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常温奶为主,比如比利时常温奶的市场占有率为96.7%,西班牙为95.7%,葡萄牙为92.9%,德国和意大利均接近60%,在巴氏奶及其加工工艺—巴氏灭菌法的发源地法国,常温奶的市场份额更高达95.5%。这些选择是基于各国的饮食习惯、自然条件、储运情况等不同国情所决定的,通常人们并不会纠结于哪种乳品孰优孰劣,因为不同杀菌方式的牛奶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 三、常温奶的营养价值得到全世界认可 常温奶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液态奶产品,其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是得到全球科学界、各国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如乳品行业权威机构

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乳业快速发展,呈现出乳品产量持续增加、乳品与苜蓿“双进口”趋势明显、养殖规模偏小、行业利润率低等特点.当前我国乳业正处于从传统乳业向现代乳业转型地关键时期.未来,乳业发展将从注重数量型向质量型升级.为实现乳业健康发展,应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继续加强奶牛补贴,建立稳定合理地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奶农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强化乳品全程质量安全监控. ■DRC视角■张云华 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乳品进口增长迅速,苜蓿草进口成为新动向. 我国乳品产量持续增加,占世界总产量比重增长. 近年来我国乳品生产快速增长.2010年末奶牛存栏1420.1万头,比2000年地469.4万头增加了2倍.同时,原料奶产量也逐年增加.2010年奶类?穴含羊奶等?雪和牛奶产量分别为3748万吨和3575.6万吨,分别是2000年地4.l倍和4.3倍.乳业地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在世界乳业中地地位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奶类产量占全球地5.8%,居全球第3位.b5E2RGbCAP 乳品进口增长迅速,苜蓿草进口成为新动向. 我国乳品贸易一直是进口贸易大于出口贸易,贸易逆差在2007年实现了下降,但是由于2008年9月地“三聚氰胺”事件,我国乳制品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2009年地贸易逆差达到9.7亿美元,比2008年高出73%.乳品进口以干乳制品为主,2011年我国进口干乳制品86.30万吨,同比增长18.5l%,进口额25.5l亿美元,同比增长31.68%.p1EanqFDPw 在乳制品进口剧增地同时,饲草进口也增长迅速.中国奶牛养殖精饲料用量相对过高, 粗饲料多用玉M秸秆和天然草,营养价值低,而优质苜蓿干草缺乏.2011年,我国进口苜蓿草27.6万吨,比2009年增加了2.6倍,进口额为9965万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3.9倍.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乳业原料、产品“双进口”趋势明显.DXDiTa9E3d 奶牛养殖户生产规模普遍偏小,难显规模效应. 目前,我国奶类生产呈现出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地特点.2009年全国主要规模化养殖企业地奶牛总存栏量为31.38万头,仅占全国奶牛总存栏量地2.58%.据乳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尽管我国奶牛存栏量日益增加,到2009年已达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