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与沉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与沉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与沉》教学设计

1.教材学情分析

浮力的知识,是对前面力、力与运动、压强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能力检测,又是这些知识的升华。而第四节《浮与沉》更是这一章内容的综合,所以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2.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课题理念指导下的《浮与沉》一节新课,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先对物体的浮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通过问题设计,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去感受,去发现、去积极参与、去实验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水平。

运用“师导生探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通过竞赛和当堂训练检测学生学习

成果,提升能力。

4.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浮沉的影响因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

5.教学设计

改变物体浮沉情况

合作学习: 实验及方案

的探究归纳总结

【做一做2】

提出:能否改变物体的浮沉情以气球夹和塑料盒为研

况问题?

让学生动手去操作

从受力角度分析学生所使用的

方法所蕴含的道理。

【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

计,并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即物

体下沉时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大

小关系

2.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

【知识小节】

组织学生归纳改变物体浮沉情

况的方法及途径:改变物体质

量、改变液体密度、改变物体

排开液体体积

根据学生总结处的要点知识,

究对象,想办法让塑料盒

下沉,气球夹上浮。

学生按要求进行,动手实

践,积极思考,小组合作

交流,解决老师提出的问

学生小组讨论两个实验

的方案,动手实验,得到

数据并归纳出物体下沉

和上浮的条件

学生结合前面实验的过

程和结果,积极思考老师

的问题,并回答改变物体

浮沉情况方法或途径。

分析浮沉子实验中的物

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

更重要,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按着设计要求,层层深

入,指导学生有步骤的探

通过亲身体验,动手

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所使

用的方法

从受力角度分析学生

所使用的方法所蕴含

的道理,把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

和探究方案的设计,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

及科学探究的方法。

分组动手实验,激发学

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

生有充分时间进行思

考察学生归纳总结、观

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浮与沉

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1.物重

浮力

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认识物体的上浮和下沉的状态,

然后用“如何让原本上浮的物体下沉,

下沉的物体上浮”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由此让学生知道,想要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要从改变 浮力和重力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至少知道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这两种方法,来使物 体上浮或下沉,为后面的实验二: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中,使塑料盒浸没做准备。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 让学生知道上浮和下沉的条件。

本节课最初一共设计了 3个实验,分别是上浮、下沉以及漂浮条件。在另个班试讲后,发现学生的动 手能力还很有限,让最好的学生去做,发现学生对实验顺序也比较混乱,为了在上课的时候能顺利完成, 删掉了物体漂浮条件的探究这个实验。但是在最终上课的时候,感觉学生在测量浸没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 时候还是很混乱,不清楚实验步骤,导致第2个实验完成情况不理想。 现在回想这节课,在实验二的时候, 应该多给学生时间,认真思考实验方案,而不应该让学生没想清楚就去做,也许学生再做的时候,思路会 清晰一些。

本节课,按照教学模式,设计了 3个反馈练习题,但也因为学生实验进行的慢,只解释了浮沉子的现

象,而没有时间做对应的习题。 同时,在前面让学生做影响物体浮沉因素的实验时,

用的时间也多了一些,

使后面时间显得仓促。

在本节课的课件上,设计的表格,打算用电子白板笔画图和记录学生实验数据,但是课件准备时比较 匆忙,没找到白板笔,导致上课时候的一些不方便。

另外,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能力,也需要锻炼,如果提前意识到,学生在做方案设计的时候,有可能会 在没有得到方案的情况下就开始动手做,那么之前提出要求“让做再动手” ,估计可以让学生全心沉浸思

考,然后再开始做

这节课的整体设计环节,受到全国青年物理教师大赛的启发,借鉴了比赛老师的想法,但是在实际应 用到自己的课堂中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曾侧和能力。当前的初三的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量筒 的使用,还存在不熟悉的地方,在赛课视频中,学生没有遇到的问题,在对我们自己的孩子讲授时,就可 能会出现问题。过于理想地估计了我们的学生。

从这节课,我也感觉到,学生把纸面上的知识或文字,变成手上的动作时,需要控制的信息量太大, 他们的注意力不能兼顾手、

眼、脑收集信息的整合,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们动手能力有限,

实验能力不足,

其中,很少动手进行实验,主要靠感觉、靠想,这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所以,下一步,我也会尽量做一 些简单的、能够很容易的就放到课堂中来的实验,让学生经常动手,练习手脑眼并用,尽力来提高他们的 实验能力。

2.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1.下沉F 浮<G

2.

上浮F 浮>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