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溉水利用系数IWUE汇总(20091011)

灌溉水利用系数IWUE汇总(20091011)

灌溉水利用系数IWUE汇总(20091011)
灌溉水利用系数IWUE汇总(20091011)

1、项目研究背景

农业是江苏省第一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60%以上。农业用水中,90%以上用于农田灌溉,因此灌溉用水量是水资源规划与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灌溉用水量的多少,一是取决于净灌溉用水量,二是灌溉水利用系数(Irrigation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IWUE)。因此,IWUE是灌区规划、设计和水资源调配的最基础数据之一。大型水利工程规模的确定,区域水资源的配置,乃至一般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无不需要IWUE作为基础资料,因此,合理确定IWUE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它反映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此外,IWUE还是节水潜力评价的依据,可为水资源宏观调配决策提供依据。

IWUE与工程类型、管理水平和灌溉技术有关。江苏省南北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差异很大,IWUE必然有所差别。目前我省虽然开展过零星的IWUE测试工作,但规模小,测点少,缺少对不同地区、不同水源类型、不同规模等灌区的系统测定工作,所得资料不多,且代表性较差,难以满足目前水资源规划、灌区规划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为适应我省节水灌溉发展的新

形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摸清全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现状,需要全面开展农业IWUE测算分析工作,以评估灌区节水潜力,并为全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数据,同时也为全国农业IWUE测算分析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2、国内外研究现状

IWUE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也是灌区规划设计、水资源分配的基础数据。我国目前各地和各灌区所给出的IWUE,由于分析方法和测定技术的差异,可比性较差。大部分文献资料认为,我国IWUE总体在0.45左右(其中渠系水利用系数0.5左右,田间水利用系数0.9左右),而发达国家,如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一般在0.7-0.8之间。与其相比,我国IWUE明显偏低,尚有较大节水潜力。

从我国目前各地区来测试资料分析,统计出的IWUE差异极大,有的灌区仅有0.2,而有的高达0.78,很多数据明显地存在错误。在这种模糊的数字指导下,显然难以正确地制定各地区的水资源发展规划,也无法对灌溉用水的节水潜力做出合理的评估,难以有针对性地指导节水灌溉的发展。

影响IWUE测定精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灌区测定样点数据不足,样本代表性差。IWUE测试工作消耗的人力、财力耗费巨大,以目前的科研组织体制和资金来源难以全面实施,只能通过样点测量,然后进行统计。目前IWUE的零星测

定工作主要由科研院所承担,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开展。在科研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国内尚无大规模灌区IWUE测定的先例。取点较少造成数据代表性差,难以获得足够的统计精度。

二是测定条件难以保证,测试设备精度不足,造成测试精度较低。在缺少量水设备的情况下,我国主要采用水工建筑物量水或者流速仪量水,当出现淹没流时,或者渠道断面不够规则(尤其是南方地区,多采用河道输水)、流速较小时,量水精度便会降低。另外,由于绝大部分灌区渠道缺少足够的专门量水建筑物,渠道量水一般只能测量到干支渠,斗渠及其以下量水较少。采用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估算IWUE较为粗糙。

三是灌区普遍存在渠道越级取水现象,如干渠上直接连接斗渠,支渠连接农渠等,即使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灌区某一级渠道的水利用系数,但如何合理确定全灌区的IWUE仍然较为困难。

四是目前的测试方法尚不统一,测试原理和方法各有不同,测试结果可比性差。有的灌区采用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之积作为IWUE,这样就忽略了灌溉回归水的再利用,计算出的数值可能偏小;有些灌区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考虑了回归水循环利用,测试数值明显偏高(如漳河灌区,按照两种方法测试的节水可相差20%以上)。

江苏省共有大中小型灌区26872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4680多万亩,承担了江苏省三分之二以上耕地面积的灌溉任务,是本省粮油棉生产的主要来源。灌溉用水,除少量城区绿化用水外,绝大部分是

灌区灌溉用水,灌区IWUE的高低,基本代表了江苏省灌溉用水技术与管理的总体水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结合防渗渠道建设,江苏省曾经在苏北一些灌区进行过渠道水利用系数的测算,并对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了测试。但由于缺少农田净灌溉定额的合理估算,难以对IWUE进行合理估算。如沿运河两岸的灌区,由于水稻超量灌水,田间水利用系数很低,但渠系水利用系数较高,若采用其他节水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将导致IWUE的虚高。另外由于缺少足够的测点和连续资料,数据的可靠性、代表性均不高。目前工程规划设计所用的IWUE,通常采用专家估计或借鉴临近地区的数字,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和争议性。农业作为江苏省的第一用水大户,该数值的不准确将直接影响灌区规划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江苏省淮北地区,水质性缺水较为严重,需要从长江远距离提水北送。IWUE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规模和投资。但直到项目开始为止,江苏省IWUE的全面测定仍未开展,给水利工程,尤其是灌溉过程的规划设计带来很大不便,水资源配置和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不足。

3、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

3.1样点灌区的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3.1.1江苏省灌区概况

江苏省共有以地面水位水源的大中小型灌区26872个,其中大型灌区共29个,有效灌溉面积1162.32万亩,其中提水灌区12个,有效灌溉面积495.01万亩、自流灌区17个,有效灌溉面积667.31万亩;中型灌区228个,有效灌溉面积1353.54万亩,其中提水灌区145个,有效灌溉面积980.02万亩、自流灌区83个,有效灌溉面积373.52万亩;小型灌区26615个,有效灌溉面积2094.29万亩,其中提水灌区21894个,有效灌溉面积1978.64万亩、自流灌区4721个,有效灌溉面积115.65万亩。

江苏省共有纯井灌区13719个,有效灌溉面积71.72万亩。其中采用土渠+地面灌溉形式的有8906个,有效灌溉面积56.1万亩、渠道防渗形式的有5个,有效灌溉面积0.04万亩、低压管道灌区647个,有效灌溉面积3.48万亩、喷灌区4150个,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微灌区11个,有效灌溉面积0.1万亩(2008年统计数据)。3.1.2影响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分析

IWU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二者之间的差值,包括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主

要是灌溉技术不佳造成的田间深层渗漏、超量灌溉导致的无效腾发等)。影响水量损失的因素,在自然条件方面,主要受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作物类型等因素一项;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上,主要受渠道衬砌状况、建筑物配套、灌区运行管理水平和灌溉实施者的灌水习惯有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水价的高低有关。因此,IWUE受到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管理因素的多重影响。在选择样点灌区时,应考虑上述因素。选取的样点,应能够代表不同条件的灌区。

3.1.3样点灌区的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江苏省灌区数量超过4万个,数量巨大。IWUE测定人力、财力耗费巨大,难以也无需对所有灌区全面展开测定。因此,本次测定主要采用抽样法进行。

抽样法的核心是样本特征能代表总体特征。根据灌区IWUE的影响因素,本次测定样点灌区的选择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保证所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即样本的特征能够反映总体特征。这是开展IWUE量测的必备条件,必须加以保证。

对于样点的代表性,根据IWUE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次样点灌区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灌区所在区域的代表性

区域代表性主要影响灌区降雨量、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进而影响作物的种植比例、灌水习惯。另外,江苏省经济水平呈现明显的南

北地域特征差异,即从苏南向苏中和苏北,经济水平逐渐下降,对节水灌溉的投入也逐渐减少。因此,在样点灌区选择时,将全省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大区,在各区内分别选点,保证地域上的代表性。

2)灌区面积的代表性

IWUE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灌区面积影响分析尺度,而且从实际管理来看,灌区面积影响到灌区管理组织的完善程度,在一定长度上反映了管理水平的高低。本次测试按照大、中、小灌区进行了分类。各规模等级内,均取一定数量的灌区作为样本。

3)灌溉水源的代表性

水作为准公共产品,其价格不完全反映其价值。灌溉水源的差异影响取水的难易程度和农民灌水习惯。对于自流取水灌区,由于目前尚未实施按量计费,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普遍偏高,对节水灌溉的投入相对较少,IWUE一般偏低。相反,对于提水灌区,由于成本较高,衬砌和其他节水灌溉的投入较大,IWUE较高。因此,在按照面积分类的基础上,本次测试按照自流灌区、提水灌区和纯井灌区进行了分类。

4)灌区管理水平的代表性

在评价灌区管理水平时,本次研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硬件的建设水平,包括渠道衬砌率、渠系建筑物配套率、节水灌溉工程覆盖面积率。

组织管理机构。包括灌区管理人员的配备、技术人员数量、规章制度、基层用水协会组织数量等。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状况。水稻为主的灌区,主要是水稻节水灌溉模式、节水模式推广面积及其比例;旱作物为主的灌区,考虑田间节水灌溉模式,沟、畦规格和灌水习惯(主要考察灌水定额)。

管理水平,按照好、中、差进行评估,每个档次均抽取一定数量的灌区进行测试,保证样本的均匀分布。

二是灌区具备良好的量测条件,以保证较高的量测精度。

IWUE测算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而且组织协调任务繁重,单独依靠科研院所力量难以完成,必须利用灌区管理单位、地方(县市)水利科研站所和水利站的技术力量。IWUE测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所选择的灌区、试验站(所)必须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相关指标和参数的测试。同时,参研站(所)需具备一定的试验场地和试验设施。流速和流量的准确测定,需要封闭的沟渠、一定数量的控制建筑物或具备适于安装量水设施的条件,才能保证量水过程的准确度。因此,对灌区的硬件条件也有一定要求。

对于IWUE量测的组织管理,主要是按照区域,在考虑代表性的前提下,选择具备一定技术力量和量测条件的灌区进行实施。

3.2样点灌区的数量与分布

3.2.1测试单位组织与分布

根据样点灌区的代表性和组织管理要求,在组织管理方面,考虑地域要求,本次从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分区中共选择8个综合实力较强的试验站(所)参与测试。其中在苏南地区布置了昆山、常熟2

个站,在苏中地区布置了如皋、东台、宝应3个站,在苏北地区布置了徐州、射阳、涟水3个站,进行课题协作研究。

上述8个水利科研站(所)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已建站,长期从事农田水利灌溉和排水的试验研究,皆承担过水利部和省重大农水科研课题,具有较强的灌溉试验技术力量和灌溉试验设施条件。8个水利科研所站共有94人,其中拥有水利、农业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有43人。

3.2.2样点灌区的数量与分布

江苏省灌区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样点灌区的选择既要以全国统一的方案要求为原则,也要结合本省的实际。根据江苏省气候、土壤、作物和管理水平,分别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选择典型样点灌区。所选择的灌区必须有独立的灌排系统,对于灌排结合的渠道,应有渠道引水量资料以及其下级渠道在该渠道放水及非放水期间的提(引)水量资料。

按不同的灌溉规模,将灌区分为大型(30万亩以上)、中型(1-30万亩)、小型(1万亩以下)和纯井灌区四种类型。根据水利部技术指南要求,研究采用逐年推进的方法进行。

2006和2007年,全省共选取了101个灌区。包括:

大型灌区8个。其中7个灌区位于淮北平原,1个位于里下河圩区,宿迁市和淮安市各3个,盐城市和南通市各1个;中型灌区16个。其中有10个位于苏中的扬州市、6个位于苏北的淮安市;小型

灌区61个,分布在全省各市;纯井灌区16个。主要分布在徐州、连云港、扬州三市。

表3-1 江苏省样点灌区分布表(2008)

序号市别灌区类型数量灌区名称

一南京市 6

1 大型灌区 1 淳东灌区

2 中型灌区 1 三岔灌区

3 小型灌区

4 高淳栏港灌区、高淳九龙水库灌区、高淳环山河一级站、高淳小涧一级站

二无锡市12

1 大型灌区 1 白屈港灌区

2 中型灌区 2 殷村港灌区、宝寿河灌区

3 小型灌区9 惠山前州镇、惠山前州诸口塘、锡山郭夹里灌区、锡山王坟头灌区、锡山杨木桥灌区、宜兴弋塍灌区、宜兴安西灌区、宜兴宜塍灌区、宜兴泉左灌区

三徐州市10

1 大型灌区 1 新沂沂北灌区

2 中型灌区 2 苗城灌区、大沙河灌区

3 小型灌区 1 铜山杨洼灌区

4 纯井灌区 6 丰县田楼村井灌区、沛县河口村井灌区、沛县毛寨村井灌区、邳州王李庄井灌区、睢宁梁集村井灌区、睢宁高作村井灌区

四常州市 3

1 小型灌区 3 金坛白龙荡灌区、金坛湟里河南分站灌区、武进漕桥杨桥灌区

根据前2年经验总结分析,认为大、中型灌区的建筑物配套较好,便于测试,而且组织机构和人员较为完备,因此2008年测试工作增加了大中型灌区的数量。共选取了29个大型灌区、19个中型灌区、56个小型灌区、11个纯井灌区作为样点灌区,开展IWUE测算分析工作。灌区基本信息详见表3-1。根据前2年经验总结分析,认为大、中型灌区的建筑物配套较好,便于测试,而且组织机构和人员较为完备,因此2008年测试工作增加了大中型灌区的数量。共选取了29个

大型灌区、19个中型灌区、56个小型灌区、11个纯井灌区作为样点灌区,开展IWUE测算分析工作。灌区基本信息详见表3-1。

续表3-1 江苏省样点灌区分布表(2008)

序号市别灌区类型数量灌区名称

五苏州市10

1 小型灌区10 常熟辛庄马分泾、常熟新裕余巷、常熟苏家坝灌区、常熟东科泾灌区、常熟杜桥灌区、常熟观智灌区、太仓沙溪直塘灌区、太仓沙溪黄桥灌区、张家港高桥灌区、张家港奚介灌区

六南通市 2

1 大型灌区 1 如海灌区

2 中型灌区 1 焦港灌区

七连云港17

1 大型灌区 4 沭新渠灌区、沭南灌区、石梁河水库灌区、小塔山水库灌区

2 中型灌区 2 柴沂灌区、灌南涟中灌区

3 小型灌区 6 东海南辰站灌区、东海中寨站灌区、东海北涧水库灌区、东海讲习水库灌区、东海张谷水库灌区、东海曲阳水库灌区

4 纯井灌区

5 东海新王村灌区、东海桃北村灌区、东海石寨村灌区、东海五联村灌区、东海小埠村灌区

八淮安市12

1 大型灌区7 楚州渠南灌区、洪金灌区、周桥灌区、竹络坝灌区、淮涟灌区、涟东灌区、涟西灌区

2 中型灌区 5 渠北灌区、运西灌区、涟水涟中灌区、顺河洞灌区、东灌区

九盐城市16

1 大型灌区 4 三层灌区、堤东灌区、阜宁渠南灌区、五岸灌区

2 中型灌区 2 大丰江界河灌区、响水大寨渠灌区

3 小型灌区10 滨海套捎村二组、大丰友谊村6组、大丰竞赛村灌区、东台通榆一站灌区、阜宁孙郑村灌区、建湖岗西农居会五组、亭湖柴坝村九组、响水张集乡程圩1组、响水张湾六组灌区、盐都楼王庆丰四组

十扬州市 6

1 大型灌区

2 高邮灌区、沿运灌区

2 中型灌区 4 庆丰灌区、泾河灌区、向阳河灌区、三垛灌区

续表3-1 江苏省样点灌区分布表(2008) 序号市别灌区类型数量灌区名称

十一镇江市10

1 小型灌区10 丹徒石马水库灌区、丹徒陈丰水库灌区、丹阳横塘六站灌区、丹阳其林灌区、丹阳岗下灌区、句容李塔灌区、句容茅山灌区、句容马埂灌区、扬中利民灌区、扬中邻丰灌区

十二泰州市 1

1 大型灌区 1 城黄灌区十三宿迁市10

1 大型灌区7 沭阳沂北灌区、柴塘灌区、运南灌区、众程灌区、船行灌区、来龙灌区、皂河灌区

2 小型灌区

3 泗洪邵庄灌区、泗洪向阳灌区、泗洪应山灌区

省合计115

3.3 样点灌区基本情况与代表性分析

灌区的选择按照树状分成选择,保证树干各分支的代表性。首先是区域选择,灌区分别位于苏南、苏中和苏北,在地域上具有代表性。在各区域内部,按照灌区灌溉规模,将灌区分为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共4个类型;每个灌区类型中,按照取水方式,又分为大、中、小型提水灌区和大、中、小型自流灌区以及井灌区共7个亚类;根据灌区管理水平(地面水为水源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井灌区按高水平管理灌区处理,按照输灌水模式,分为土渠、防渗渠道、低压管道、喷灌、微灌5个水平),对7个亚类中进行划分,又分为23个细类。如表3-21所示。为减少抽样误差,每个细类有1-10个灌区作为重复。

如此处理,保证了样点灌区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表3-2 样点灌区分类表

序号灌区规模取水方式管理水平1

大型灌区提水

2 中

3 低

4

引水高

5 中

6 低7

中型灌区提水

8 中

9 低

10

引水高

11 中

12 低

13

小型灌区提水

14 中

15 低

16

引水高

17 中

18 低

19

纯井灌区土渠

20 防渗渠道

21 低压管道

22 喷灌

23 微灌

3.4灌溉用水代表年分析

2006-2008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004.0m-1120.0mm,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大在10%以内,基本属平水年。省内降雨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河区杨集站的1722.6mm(2007),最小为通南沿江区的新港站658.8mm(2008)。年内降水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在50%到90%之间,平均为74.8%。全省平均不大于多年平均雨量的10%,可代表平水年水平。

4.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4.1样点灌区IWUE测算分析方法

4.1.1传统测算方法

传统IWUE的测算通常是通过实测获得不同级别典型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加权平均得到灌区干、支、斗、农各级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测量典型田块的田间水利用系数,采用系数连乘的方法得出IWUE。其优点是可以根据各级渠道的输水效率,判断各级渠道用水情况,反映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据此能合理确定节水措施。但是传统测算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测定工作量大

一个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都有干、支、斗、农4级,大型灌区级数更多,而每一个级别的渠道又有多条,特别是斗、农渠数量更多,计算某级渠道的加权平均渠道水利用系数时,测定工作量很大。灌溉地块自然条件和田间工程情况也存在差异,要取得较准确的田间水利用系数,需要选择众多的典型渠道和田块进行测定。可见,无论是渠系水利用系数,还是田间水利用系数,测定工作量都很大。以目前的人力和设备、资金水平,显然难以实现。

(2)测试条件要求严格

对于灌区来讲,要在面广渠多的灌溉用水情况下停止供水来进行静水测试是难以做到的.一般采用动水测试法进行全面测试。采用动

水测试法测定渠道水利用系数时,需要有稳定的流量,测渠段中间无支流,下一级渠首分水点的观测时间必须和水的流程时间相适应,这些必要条件难以做到。

(3)对测试手段和技术人员要求高

大多数灌区很少进行IWUE的测算,测流设备较少,掌握测流技术的人员也较少。对于灌区来讲,进行一次全面的IWUE测量,需要对灌区的多条干、支、斗、农渠渠道水利用系数进行测试测定,需要消耗大量的设备和人员。尤其在存在越级取水时,需要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复杂的计算过程才能保证IWUE的合理性,这对于许多灌区是难以达到的

(4)典型测量获得的IWUE的代表性差

灌区不同的水文年或不同时期的来水和用水情况不同,渠首引进的流量或水量亦不相同,灌区的实灌面积也不相同,因此IWUE每次灌水都不相同。目前灌区只用某次测定计算得出的IWUE来代替所有的情况,不能反映灌区一段时期、甚至当年的实际灌溉水利用情况。实际上,灌溉效果具有较长的滞后效应,某次超量灌溉,其多余水量可能滞留在田面或土壤深层而为后继生育阶段所利用。以一次灌水定额的高低,难以确定其无效水量的比例。因此,田间水的利用效率难以确定,导致IWUE的不确定性。扩大测定时段,将测试时段扩大到整个生育期甚至更长,可以有效消除灌溉的后效性,增加IWUE的可信度。

4.1.2 首尾测算分析法

(1)首位测算分析法原理

根据定义,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即为某时段灌区田间净灌溉用水总量与从灌溉系统取用的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a j w W W =

η

式中 w η——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j

W ——灌区净灌溉用水总量,m3; a

W ——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m3;

在实际计算中,用下式计算灌区亩均综合净灌溉定额

M :

A

A M

M N

i

i

i

∑?=

式中 i M ——灌区第i 种作物净灌溉定额,m3/亩;

i

A ——灌区第i 种作物实灌面积,亩;

N ——灌区作物种类总数;

A ——灌区实灌溉面积(不考虑复种指数情况),亩;

则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

a

w W A M ?=

综η

(2)首位测算分析法优缺点

首尾测定法,克服了传统测定方法工作量大等缺点,适用于各种布置形式的渠系,但只是单纯为了确定灌区的IWUE ,不能分别反映

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水利用的情况。

1)优点

a.由于不需要对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进行测定,大大减少了测定工作量。并且由于灌区的同级渠道的长度、土质、工作制度、防渗情况的差异,其典型性、代表性选定的工作量也可省去。

b.在灌区灌溉试验设备、田间观测资料与技术力量比较齐全的情况下,以作物净灌溉定额来计算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是可行的,大大减少了测定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工作量。

2)缺点

a.首尾测定法只是单纯为了确定灌区的IWUE, 不能分别反映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水利用的情况。即首尾测定法的成果是可以反映IWUE,而对灌区灌溉水利用的存在的主要问题还难以分析。

b.在田间观测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以作物净灌溉定额来计算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较为困难。因为深层渗漏的灌溉水,在其他阶段可以通过毛管水上升向土壤上层供水而成为有效灌水量,但该部分水量与地下水位、降雨等密切相关,需要测定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变化等诸多参数,试验站所现有的设备与技术力量难以完成。一般需要同时观测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或需要较多的气象资料和较为准确的作物系数。因此,本次测定时,采用作物整个生育期作为测定时段,以标准灌溉定额(具体确定方法见后)作为实际灌水定额(当实际灌水定额小于标准灌溉定额时,采用实际灌水定额)。通过延长测试时段,消除灌溉的后效性。

4.1.3 测试方法的选择

由于样点灌区多,测试工作量大,故本次测试采用了首尾测算分析法。对于首尾法存在的测试精度问题,本次测试采用下述方法予以修正:

(1)对于旱作物,在地下水较深的地区,通过加大取土深度,计算各层储存水量。根据试验站实测资料,分析根系分布状况,确定计划湿润层深度和储存水量。对于地下水较浅的地区,采用临近试验站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作为标准,利用入田水量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然后计算IWUE 。

(2)对于水田,灌区布置多个测点,采用当地常用节水灌溉模式进行灌溉,其灌水定额作为标准定额计算IWUE 。将实际灌溉水量与之比较后进行取舍,具体方法见后。

4.2灌区灌溉用水总量与灌溉定额计算

根据样点灌区的测试结果,统计每个细类中,

4.2.1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确定

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主要采用流量法确定,即:

11

N

n M

i i i W Q T ===?∑

∑ 式中:W-灌溉季节内总取水量; i Q --第i 灌溉时段内的平均流量;

Ti---灌溉时段内的引水持续时间;

N—干渠条数。

根据各灌区特点,灌区进口流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水工建筑物量水。主要用于自流灌区,通过测定引水闸(涵)的进、出口水位,根据建筑物尺寸和形式,选择适当的参数测定流量,然后定时测定水位变化,最后确定引水量。

(2)利用水泵用电量估算。主要用于提水灌区。其基本原理是,在外河或井动水位不变的情况下,短历时内水泵的机械效率近似不变。若能测定单位时间内的用电量、出水量之间的关系,则可利用耗电量推算出水量。

江苏省提水灌区,泵站出水口水位变化较小,但进水池水位在不同季节有所不同。由于本省灌区多为平原性灌区,泵站设计扬程较小而流量较大,进水位的变动对出水量~耗电量关系影响较大,故应考虑水位变动对出水量的影响。测试工程中,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选择不同进水位进行测定,绘制不同进水池水位下单位用电量的出水量。使用时,根据测试时段前后的电表度数、进水池水位,即可测定各时段的提水量和累计提水量。考虑泵站效率的老化,每年均对泵站的上述曲线进行一次率定。

水泵(泵站)的出水流量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于进(出)水管道较长,满足电磁流量计安装条件的水泵,采用电磁流量测定管道流速,进而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

对于管道较短,不符合电磁流量计安装条件的提水灌区,在其出

水渠道上采用量水堰或流速仪测定流量,流速,推算方法同上。

4.2.2样点灌区实际灌水定额测定方法

(1)采用水位变化法测定(水田)

i e s h h h =-

式中:i h --灌水深深度;he -灌水结束后田面水深;s h --灌水开始时的田面水深。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1)灌水前有水层田块的测定方法:

在每个田块适当的测量位置,灌水前打入木桩,其上端与起始水位相平,灌水结束20分钟后,以此木桩上端作为起点,测定水深H 1,忽略灌水过程中的入渗水量,该水深即为灌水深度。为便于寻找木桩位置,在木桩附近插入树枝、旗帜作为标识。

2)灌水前无水层田块的测定方法:

在每个田块的适当位置,灌水前打入木桩,其上端与地面相平。灌水结束20分钟后,以此木桩上端作为起点,测定水深,该水深即为不考虑入渗损失的灌水深度H 1。

灌水前另外固定某点,采用无底的铁筒或者塑料筒(上下直径必须相同),埋于地面以下20cm 以上,以防止侧渗(筒壁与土壤紧密结合)。灌水前桶内须预铺设塑料布等起到防冲作用,灌水前还需在桶内预先打入木桩,其上端水平,高出地面H (H 一般可取大田设计灌水深度)。迅速加水与木桩顶端齐平,灌水结束20分钟后,以此木桩上端作为标准,测定筒内水位,此水位与木桩顶端的差值即为灌水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与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1计算公式 (1)灌溉水利用系数:η= 式中:——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 求得。 ——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 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 =1- 土渠: = 衬砌渠:= 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 L——渠道长度(km) 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 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 ——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 (1)设计净流量: 1)干渠:Q净=q s A干=0、3682、46=0、972m3/s

2)支渠:Q净==m3/s 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 4)农渠:Q净= ==0、091 m3/s (2)渠道长度: 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 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与标准条田25块 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与标准条田7块 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 (3)m、k、的选择 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 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 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 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 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道Q L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 许建中赵竞成高峰黄修桥李英能 摘要对任何一种节水措施进行分析、评价都离不开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各地、各灌区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具备可比性,难以作为比较和衡量节水措施的标准。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而不是只测量典型渠段,并在测流断面、测量方法、测定条件、渠道数量、典型渠段长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既使得测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比较符合实际,又使得不同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具有可比性。综合测定法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需要根据渠道越级输水、渠道布置形式等情况进行修正,并用首尾测定法校核。 关键词灌溉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对任何一种节水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时都不能离开灌溉水利用系数。但是,我国目前各地和各灌区所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却难以作为比较与衡量的标准。从各地区来讲,目前统计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差异极大,很多数据明显地存在错误,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正常测定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测定方法存在测定工作量巨大、测定条件难以保证等,急需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测定计算方法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而且能反映出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为灌区今后经常性地测量符合实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指导灌区节水工程改造等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汁算方法。 一、典型渠道的选择及要求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 典型渠道应包括衬砌渠道和未衬砌渠道,其工程完好率分别接近全灌区该级衬砌和未衬砌渠道的工程完好率,过水流量接近该级渠道的平均值。典型渠段的了程完好率和过水流量应接近典型渠道的平均值。 2.测流断面的选 应选择在渠段平直、水流均匀、无旋涡或回流的地方,断面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全面、认真地检查拟测渠道,清除测水断面处及附近淤积物和石块等,保持测流断面的完整和通畅。 3.测量方法的选择

【精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及调查表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1目的及意义 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2技术路线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省(区、市)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平均值;最后,由省(区、市)数据推算全国的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21年(1980~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以上、龙~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2003年黄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平均降水量为555.6mm,折合降水总量4417.0亿m3。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看,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最大。汛期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全流域汛期降水在持续6年(1997~2002年)偏少后,转为多雨年。汛期流域总降水量全部为正距平。除兰州以上偏多1.3成外,其余地区偏多都在3成以上。其中泾渭洛河和三花区间汛期降水总量超过了1958年,为历史同期第一位。从汛期各月降水变化来看,月降水量偏多的程度(指距平值)呈递增的趋势,以8、9月份偏多最为突出,流域各分区月降水量偏多均在4成到1.5倍。 2003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684.0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75.42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08.64亿m3。分别比上年水资源总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增大69.7%和5.7%,比1980~2000年均值偏多14.9%和23.3%,比1956~2000年均值偏多10.2%和23.2%。 2003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48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44.13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39.87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各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上升者居多,仅有宁夏的银川(包括银南、银北)平原、内蒙古巴盟河套平原、三门峡河谷平原地下水位略有下降,其他平原(盆地)区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3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29.12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296.04亿m3,地下水取水量133.08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36.45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43.57亿m3,,地下水耗水量92.88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1.46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9.46亿t,第二产业为29.33 亿t,第三产业为2.67亿t,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为2.18亿t。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方法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 近十几年来,随着水文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区域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已成为水文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而在水资源评价和论证工作中,往往要用到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使有关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现根据有关书籍及有关水资源评价细则中的规定,对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简介如下: 1、渠系的组成 完整的输配水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其中,农渠以上输配水量称为渠系水,农渠以下输配水量称为田间水。 2、渠道水利用系数 某渠道的出口流量(净流量)与入口流量(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道水利用系数。换言之,某渠道下断面的流量与上断面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段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也就是说,渠道水利用系数反映的是单一的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公式表示如下: η渠道=Q净/Q毛=Q下/Q上

3、渠系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反映了从渠道到农渠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了整个渠系的水的利用率,其值等于同时工作的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渠系=η干渠×η支渠×η斗渠×η农渠 4、田间水利用系数 是指农渠以下(包括临时毛渠直至田间)的水的利用系数η田间。若在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质量良好,灌水技术合理的情况下,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90,而水田可达到0.90~0.95。 5、灌溉水利用系数 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灌溉水)为田间所需的净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或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灌溉水=Q田间净/Q渠首引=η渠系水×η田间水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effective coefficient of irrigative water utilization) 灌溉期内,灌溉面积上不包括深层渗漏与田间流失的实际有效利用水量与渠道头进水总量之比,以η水表示。它由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两部分组成。从末级固定渠道(一般为农渠)的渠尾进入毛渠的水量总和与渠首同期进入总量的比值,通常以η渠系表示,具有下列关系:η渠系=η干·η支·η斗·η农 式中:η干、η支...分别表示干渠、支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与进入毛渠的水量的比值称为田间水利用系数,通常以η田表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等于渠系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即η水=η渠系·η田。 灌溉水利用系数(又称灌溉水利用率),是指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与灌溉水源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渠系水利用系数是指各级固定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或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十五”时期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3提高到0.45。 灌溉水利用系数

2000年水资源公报

年水资源公报 一、概述 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平均值少。属枯水年。 当地水资源亿,比年减少,比多年平均减少。 全区总取用水量亿,比年亿减少,用水量减少主要是年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调整和加强了灌溉管理与节水力度,农业取用水减少。工业取用水由于石嘴山电厂由年的亿的黄河水减少到年的亿,虽然其它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工业取用水总量较年减少亿。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取用水量均有所增加。全区耗水总量亿,比年减少亿,其中农业耗水减少亿,其它耗水量均有所增加。 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亿,出境水量为亿,进出境水量差亿。农业取用黄河水量亿,较年减少亿;灌区排水量亿,减少亿;耗水量(黄河水量)亿,减少亿。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年宁夏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 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均值减少,属枯水年。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339mm,银

川市次之为172mm,吴忠市、石嘴山市相对接近,分别为154mm、140mm。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80mm,泾河次之366mm,黄河灌区仅146mm。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500mm、400mm、400mm、200mm、200mm,较往年明显偏小。年全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 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统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河、各流域减少,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减少。与去年比,各河减少,各行政分区减少。(见表、表) (二)地表水资源 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亿,折合径流深11.3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比年减少(见表)。 地区分布:年径流深分布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与去年接近;六盘山中心径流深,较去年明显偏少。总的趋势由南部减至黄河以南不足。北部黄河灌区径流深为,较去年明显偏少。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年径流深分布情况见附图。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从流域分区看:清水河最大为亿,泾河亿,葫芦河亿,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黄河左岸区间亿,折合

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天津市水务局

综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04.3毫米,比上年度偏少5.68%,比多年平均值偏多5.11%,属于平水年份。 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5.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59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2.19%;地下水资源量5.60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2%。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0.95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入境水量18.32亿立方米,出境、入海水量12.78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十四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39亿立方米。平原淡水区浅层地下水年末存储量比年初减少0.14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总供用水量2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7.21亿立方米,包含引滦水量5.76亿立方米,引黄水量1.3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01亿立方米;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回用量0.12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03亿立方米。按用水项目划分,生产用水量18.9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3.34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1.09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人均用水量190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立方米。 2009年全市自来水供水量6.28亿立方米,售水量5.21亿立方米,管网漏失率15.7%。 2009年全市用水消耗量15.65亿立方米,耗水率67%。 2009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 5.57亿吨。2009年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河长1652.8公里,其中Ⅱ类水河长69.3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Ⅲ类水32.2公里,占评价河长的2%,Ⅳ类河长68.5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V类河长92.1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劣V类河长1390.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4%,全市河流污染比较严重。 主要饮用水源地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符合Ⅲ类水标准,水质良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 一、定义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它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用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 二、影响因素灌区灌溉用水除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部分在输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损失掉。主要有:1. 渗水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通过渠底、边坡土壤空隙渗漏的水量,以及田间深层渗漏的水量;2.漏水损失,含由于地质条件、生物作用或施工不良而导致裂缝所漏出灌区的水量;3.蒸发损失。三者分别占总输水损失的81%、17%、2%。 三、利用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目前灌区平均水利用系数仅为0.45,节水仍有较大空间。另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测定方法1、首尾测定法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的损失,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和最终储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即净灌水定额),从而求得灌溉水利用系数。这样,可绕开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这个难点,减少了许多测定工作量。首尾测定法,是建立在灌区进行灌溉试验的基础上,因此,也可称灌溉试验法或净灌水定额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测定方法工作量大等缺点,适用于各种布置形式的渠系,但只是单纯为了确定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能分别反映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水利用的情况。如在任何一级渠道上防渗,降低渠道透水性,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都会收到同样的效果。2、典型渠段测量法典型渠段测量法,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及测流断面,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其次选择测量方法,测定时尽量采用流速仪表、量水建筑物测流,采用其他方法时,要用流速仪来率定。 3、综合测定方法综合测定法就是将首尾测定法、典型渠道测量法及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修正等综合考虑的一种方法,它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 五、中央文件提到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目标 1、2010年,我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左右;(十一五规划纲要) 2、2015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累计增加0.03;(十二五规划纲要) 3、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4、到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输沙量及重要水事等。水资源量分析以反映黄河干流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总面积79.5万km2(包括黄河内流区4.2万km2,下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

龙库以上16.5% 龙库~兰11.5% 兰~头 19.2% 龙~三24.0% 头~龙15.4% 三~花5.2% 内流区5.3% 花以下2.9% 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 2005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31.0mm ,折合降水总量3426.70亿m 3,比上年降水量增大2.2%;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多1.0%;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3.6%,总体上属平水年。 2005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全部增大;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唐乃亥、兰州、下河沿、高村和利津站偏大,其余各站偏小;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除唐乃亥站偏大外,其余各站均偏小。 2005年黄河主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汾河河津、大汶河陈山口、沁河武陟和北洛河氵状 头站分别减小,其余各站不同程度增大;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汾河河津、泾河张家山和北洛河氵状 头站分别偏少,大汶河陈山口、洮河红旗、沁河武陟、伊洛河黑石关、大夏河折桥、渭河华县和湟水民和站偏大,大通河享堂站基本持平;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大汶河陈山口、大夏河折桥和洮河红旗站分别偏大,汾河河津、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 头、沁河武陟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偏小,其余各站基本持平。 2005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径流量206.80亿m 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2.72亿m 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204.08亿m 3。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作者:————————————————————————————————日期: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 许建中赵竞成高峰黄修桥李英能 摘要对任何一种节水措施进行分析、评价都离不开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各地、各灌区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具备可比性,难以作为比较和衡量节水措施的标准。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而不是只测量典型渠段,并在测流断面、测量方法、测定条件、渠道数量、典型渠段长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既使得测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比较符合实际,又使得不同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具有可比性。综合测定法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需要根据渠道越级输水、渠道布置形式等情况进行修正,并用首尾测定法校核。 关键词灌溉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对任何一种节水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时都不能离开灌溉水利用系数。但是,我国目前各地和各灌区所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却难以作为比较与衡量的标准。从各地区来讲,目前统计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差异极大,很多数据明显地存在错误,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正常测定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测定方法存在测定工作量巨大、测定条件难以保证等,急需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测定计算方法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而且能反映出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为灌区今后经常性地测量符合实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指导灌区节水工程改造等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汁算方法。 一、典型渠道的选择及要求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 典型渠道应包括衬砌渠道和未衬砌渠道,其工程完好率分别接近全灌区该级衬砌和未衬砌渠道的工程完好率,过水流量接近该级渠道的平均值。典型渠段的了程完好率和过水流量应接近典型渠道的平均值。 2.测流断面的选 应选择在渠段平直、水流均匀、无旋涡或回流的地方,断面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全面、认真地检查拟测渠道,清除测水断面处及附近淤积物和石块等,保持测流断面的完整和通畅。

2010年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2010年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调查表 表1:2010年四川省(市、州)灌区统计信息调查表 表2:2010年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 表3:2010年灌区(样点)作物与田间灌溉情况调查表表4:2010年灌区(样点)净灌溉用水量分析汇总表

附表1: 2010年四川省(市、州)灌区统计信息调查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 注:本表由地市州统计填写上报。 2

附表2: 2010 年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

填表说明: 1、经纬度填写大致范围,如东经A°B′—C°D′,北纬E°F′—G°H′。也可以填写样点灌区大 致中心处或灌区管理单位所在地(必须在灌区范围内)的经纬度。 2、地下水埋深范围填写灌溉期间灌区平均最高、最低地下水埋深。 3、完成节水工程投资包括当年灌区骨干工程改造、田间工程建设等已完成工程投资。 4、灌区主要土质类型,根据分布面积大小按其所占百分比依次填写1-3种,格式如:粘土30%,沙 壤土30%,粉壤土20%。 5、由于灌区情况差别较大,渠系级别多样,各地根据典型样点灌区情况可以对样表进行补充,如 干渠级可以分为总干、分干等,以灌区实际情况分别填写; 6、当年实灌面积是与有效灌溉面积对应的实灌面积,不考虑复种指数; 7、如果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有观测或统计结果则填写,如无可不填写此项; 8、防渗率是指某一级渠道设计超高水位下的已防渗断面面积与土渠断面总面积之比,该值根据灌 区渠系资料计算分析后直接填入。 9、毛灌溉用水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项进行填写。其中渠首取水量和塘堰坝取水量等均应为考 虑弃水、退水和工业与城市、农村生活等非灌溉用水后的水量数值;其它水源取水量包括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进入渠道的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等。具体计算参见指南4.2。 10、如样点灌区的塘堰坝灌溉供水量有统计资料,则直接填写统计值,有关参数均不用填写; 如无统计资料,可在径流系数法参数和复蓄次数法参数中选择其一填写相关信息。 11、末级渠道灌溉供水总量是指在具有量水设施的末级固定渠道计量得到的实际灌溉供水量, 末级固定渠道量水点可以是斗口、农口或其它级别渠道量水点等。如果灌区只在支渠有量水设施,可以填支渠口测量值。在括号中应注明量水口级别。 12、洗碱净定额可根据灌区试验资料和生产经验科学合理确定。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 2013年12月

目录

前言 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一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鉴于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在某次或某一时间内被农作物利用的净灌溉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灌溉引水量的比值,它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 为跟踪测算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科学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与节水潜力,根据水利部的要求,自2006年起,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为统一测算分析方法,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于2007年8月下发了《全国现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技术方案》,2008年1月下发了《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规范了各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适应节水灌溉发展新形势与国家有关部门新要求,专题组在总结各地测算分析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进行了修订,重点细化完善了典型田块选取、样点灌区选择及净灌溉用水量测算等内容,同时对附表数量和内容也作了调整和补充,形成《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本《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的内容包括:前言、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样点灌区选择、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和附录等8部分。

物价局关于水资源情况与水价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812-47 物价局关于水资源情况与水价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价局关于水资源情况与水价调研 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进入以来的近十年,我国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实际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为1.1万亿立方米。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总体情况下,存在以下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中国水资源总量和水污染情况 一是人均占有量低,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平均,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2160立方米,扣除不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可供利用的人均淡水资源仅为900立方米,已成为世界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现在全国每年缺

水约400亿立方米,其中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655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又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约2.3亿亩左右。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缺水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其中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6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二是水资源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与国土面积不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约占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西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河流取水量已经远远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地下水年均超采228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已经开始引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张发阔1,谢华生2,刘红磊3,邵晓龙3,孙贻超3,檀翠玲3, 江文渊3,袁敏3,李莉3,刘琼琼3,于丹3,郁滨赫4 (1.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87;2.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300191; 3.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4.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4) 摘要:通过取样分析对天津滨海湿地水体质量与底质特征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氮磷为代表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除北大港水库和大港苏家园湿地水质较好,属Ⅳ类外,其它均属(劣)Ⅴ类;滨海湿地底质盐碱化严重,湿地pH范围为7.79 8.22,均为弱碱性;全盐量(TDS)除北大港水库为中度盐碱化(3724mg/kg)外,其它湿地TDS为4792 22980mg/kg,均为重度盐碱化;相比前人研究结果,天津滨海湿地水体TN和TP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底质变化则不明显,均存在严重的氮磷污染。 关键词:滨海湿地;环境质量;水质;沉积物;天津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K)13088(原1002-1264)(2013)01-0041-03 Sediment and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ZHANG Fa-kuo1,XIE Hua-sheng2,LIU Hong-lei3,SHAO Xiao-long3,SUN Yi-chao3,TAN Cui-ling3,JIANG Wen-yuan3,YUAN Min3,LI Li3,LIU Qiong-qiong3,YU Dan3,YU Bin-he4 (1.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2.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Tianjin300191,China;3.Tianji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ianjin300191,China; 4.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074,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both the sediment and above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ampling i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wetland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Result revealed a certain degree of eutrophication for these bodies.Water quality of Beidagang Reservoir and Sujiayuan wetland could be classified as IV water quality standards,better than the others.Sediment pH value ranged from7.79to8.22,indicating a certain degree of salinization.Sediment TDS content of Beidagang Reservoir was about3724mg/kg,less than those of the others(4792 22980mg/kg).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amelioration can be found for water quality,with sediment essentially unchanged. Key words:coastal wetland;environment quality;water quality;sediment;Tianjin 天津地处海河下游,湿地资源丰富,占天津国土总面积的20.87%[1],但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2,3];同时,由于蒸发量远高于补水量,浅层地下水盐度逐渐加重,土壤盐渍化加剧,导致滨海湿地严重退化[4],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进一步降低。湿地的急剧萎缩,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对水资源调控和水环境的净化作用,使得区域水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迅速降低,水生态环境呈现以污染型、富营养型为标志的退化现象[5]。 针对滨海湿地及其生态系统退化加速等问题,选择海河流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滨海湿地,以水质、底质采样分析为基础,分析滨海湿地水质和底质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以期为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采样点设置 采样点为海河流域下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滨海湿地:北塘水库、营城水库、北大港水库、永定新河口、独流减河口、青静黄河口、大港湿地和开发区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具体的采样区域和采样点分布见图1。 采样日期为2011年7—8月,采样时每块采样区域设置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水质和底质样品。 14 第26卷1期2013年2月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 ENVIRONMENT&URBAN ECOLOGY Vol.26No.1 Feb.2013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咸化水体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201001076)收稿日期:2012-11-30;修订日期:2012-12-28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

1.1降水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1 。 1.2实测河川径流量 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兰州站偏少25.7%,花园口站偏少59.5%,利津站偏少86.2%。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 200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年径流量46.53亿m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5.64亿m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为40.89亿m3。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天津水资源公报

天津水资源公报

————————————————————————————————作者:————————————————————————————————日期:

2003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综述 为了满足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的需要,按国家颁定的水资源分区进行水资源计算。本市分属北三河山区,面积727平方公里;北四河下游平原,面积6059.2平方公里;大清河淀东平原5133.5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2003年我市降水为平水年,年平均降水量586.0毫米,比上年度增加61.80%,比多年平均值增加1.93%。 200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0.6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1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32.43%;地下水资源量4.8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0.62%;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4.45亿立方米。 200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18亿立方米。全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普遍上升。 200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37亿立方米,包含引滦水量4.50亿立方米,引黄水量1.59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7.14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02亿立方米。按用水项目划分,生产用水量17.3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2.8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0.30亿立方米。 全市用水消耗量10.94亿立方米,耗水率53%。

2003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5.49亿吨。2003年对我市供水河道引滦沿线、引黄济津、海河,以及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北京排污河、子牙河、独流减河、南运河等进行水质监测,其各河道监测结果:为城市供水达III类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他河道污染严重均劣V类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3年为解决天津市用水危机进行了第八次引黄济津。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水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城市,实施了《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按照张立昌同志提出的装扮美化海河、让海河旧貌换新颜的指示,启动了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工程。一.来水分析 1.降水 2003年天津市平均降水量586.0毫米,折合水量69.8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61.8%,比多年平均值68.53亿立方米(1956—2000年)偏多1.93%,属于平水年份。 北三河山区、北四河下游平原、大清淀东平原降水量分别为608.7毫米、557.6毫米、616.2毫米。与上年比较分别偏多62.27%、56.51%、67.80%;与多年平均比较,北三河山区少15.13%,北四河下游平原少3.51%,大清淀东平原多11.81%。图12003年天津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