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文化变迁概述

消费文化变迁概述

消费文化变迁概述
消费文化变迁概述

消费文化变迁概述

第一节消费和消费文化

一、消费

一般认为,中文词源考证中,“消费”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王符的《潜夫论·浮侈》中,“此等之俦,既不助长农工女,无有益于世,而坐食嘉谷,消费白日,毁败成功,以完为破,以牢为行,以大为小,以易为难,皆宜禁者也。”其中,“消费”是浪费、消磨之义。从字面便可知它具有一定的贬义,这与中国古代数千年的“黜奢崇俭”的传统消费观念相关。

至18世纪中期后,消费一词逐渐成为较为中性的概念,马克思将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而到了20世纪中期以来,“消费”慢慢走上了研究舞台,全新的定义和研究范式诞生,从各个学科角度来诠释消费的内涵,消费便有了更多的文化、哲学、社会、心理的意味在。可见,由消费的定义与内涵,其实已然可以小窥消费文化的变迁了。

二、消费文化

关于消费文化的内涵,学界有许多中说法,与消费的定义有褒有贬相似,在中国,学者对消费文化的界定也分褒义、贬义、中性三种主张。褒义主张学者如尹世杰认为消费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贬义主张学者如黄平则认为消费文化,或者说是“消费主义文化”,是物质丰盛的时代的产物,是不断追求被现代大众传媒和生产商联合制造出来的、被刺激起来的欲望满足。而中性主张学者则认为消费文化不同于消费主义文化,消费文化是表达某种意义或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本文亦持中性观点。

消费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文化属性。而消费文化亦包括了三个层面:表层物质文化、深层制度文化和核心消费价值观。表层物质文化表现为消费文化中的各种消费品,包括物质、精神及劳务;深层制度文化包括消费制度文化,包括环境、组织架构、行为规范等等;消费价值观则指指导消费行为的指导思想、消费价值取向、消费观念、道德评判等价值观层面。由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推断出影响消费文化的三个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影响、主观因素(消费主体观点影响)。其中广告对消费文化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后两个

因素上。

第二节消费文化变迁

本文从各时期的主流消费思想为消费文化变迁史的梳理角度,对古代消费思想进行阐述归纳,并从饮食、服饰、建筑及娱乐活动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消费文化史。

一、中国古代消费文化

(一)、先秦时期

在原始社会没有商业现象,但却有消费思想,它的原始消费规范有:共享规范、均等规范、图腾信仰仪式和禁忌规范等。其内容颇有共产意味。之后历代的思想家在论述消费问题时,都一定程度上希望回归到原始社会的理想状态。

原始社会后到阶级社会,则消费分化开始形成,开始有了贫富的对峙。在中国古代消费文化史的研究中,春秋时期是极其重要的一笔。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大家学派的消费观都各有不同。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都倡导节俭的消费观,而在此一脉相承之外,他们又各自有异处,孔子讲求“礼”,讲求等级消费;孟子讲求以民为本,讲求“天人合一”、合理消费,由此又有“制民之产”之说,主张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荀子则是博采众长,除了吸收了孔孟的思想外,他还提出了消费欲望之说,认为人的消费欲望同经济活动联系深远。

道家老庄则认为应当道法自然,崇尚节俭,泯灭消费欲望;墨家墨子的消费思想亦是提倡“节俭则昌、淫佚则亡”,他提出了一个普天一式的个人消费模型,对衣食住行都有一个详细适当的标准。

法家韩非子的消费思想具有十分先进的理念。除了奢俭消费论外,他认为人的消费需求是有层次、阶段性的,“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此外他还注意到了消费风气的传播,由上及下具有“马太效应”,如“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殍”,又如“齐桓公好紫衣,一国尽服紫”等。而管子则是在一片崇俭风中一枝独秀,他认为应当在一定的条件下,鼓励奢侈。在总体上,他仍是主张节俭的,但他认为,应当要重视“富民”,重视消费的积极反作用,鼓励奢侈。而他对消费风俗亦有专论。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真是思想上的奇迹!在无数瑰宝之中,先秦时期的消费思想亦有一定的趋向,即黜奢崇俭的总体思想走向。这一思想在中国数千年传统消费思想中绵延着。

(二)、秦代到明代

进入秦汉以后,主流消费思想更加转为节俭。崇俭逐渐成为上下一致的消费主张。汉初贾谊主张节俭,批评僭奢,认为“居莫若俭”“今去淫侈之俗,行恭俭之术”。《淮南子》中亦有“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认为黜奢崇俭是养身、治国之道。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倡自由消费的思想,这一思想具有一定的工商阶层意识,他的思想超前有远见,但显然与当时的主流消费思想“俭”不甚相符,因此在当时并未受到赞同。

东汉之后,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消费思想影响甚为深远。人们的思想从主张节俭崇尚积累代代相传开始渐渐有了施舍意识,开始有了以今世之财易来世之福的思想。

唐宋之后的消费文化在一贯的黜奢崇俭中也有许多新特点,出现了诸如白居易的“知足论”,认为应当安贫乐命、自律节俭,具有消费浪漫主义,颇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感。而王安石的《王临川集》中则点明了古人节俭却是为了积累财富以一时享受而非投资,因此“积之涓而泄之浩浩”,长期陷入节俭、浪费、贫穷、节俭的循环。

明理学大家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观点,放到消费文化上来说,就是满足人的正常需要,戒掉奢侈之风。他说,“俭谓节制”奢“有夸张侈大之意”。因此与禁欲又有不同。

(三)、明清以后

由以上可见,中国传统消费思想以“俭”为主题,而到了明末之后,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消费文化于是亦开始变化纷呈。

明后期陆楫《论崇侈黜俭》认为从大局看,奢侈可以致富而节俭导致贫穷,俗奢可以促进商业繁荣和社会富裕。他区分了个人、家庭与国家的消费概念,具有巨大的理论贡献。郭子章亦批评了传统黜奢崇俭论,认为“奢之为害也巨,俭之为害也巨”,“天地生财,非徒陈积天下,充溢委府,故将有以用之也”。认为应当寻求奢俭平衡,适当消费。李渔的消费艺术论则跳脱贫富,认为富有富的消费艺术,贫有贫的消费艺术。其思想可谓之精湛精美!

二、中国近代消费文化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与之碰撞,国民消费文化随着变化,“以依附性的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等级伦理消费价值体系,缓慢

而不可逆地想以独立为基础、自由平等的消费价值体系。”崇洋消费风气盛行,节俭消费观受到质疑,奢靡之风渐长,享乐主义来到了沿海通商口岸。传统消费文化开始逐步向现代消费文化转变,尽管这种转变带着极大的地域、社会群体的不平衡。由此,中国数千年来以节俭为主题,旁生一些波澜的消费文化开始走向了精彩纷呈不断变化的变迁舞台。而后,这一舞台又因战争而重新落幕上演。

饮食消费。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晚期,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先进知识分子都无法接受西餐。但到鸦片战争之后,20世纪初,一些大中城市开始渐渐引进西餐。1903年《大公报》报道,庚子之后,京津地区西餐馆兴起,“满清贵族,群学时髦,相率奔走于六国饭店”。而雪茄卷烟、冰激凌汽水等等也相继流行开来。崇洋消费风气逐盛。

服饰消费。在这一时期,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旗袍与洋装并行不悖。融合中西特色的服装设计更是广受欢迎。姑娘不再缠足,从封建中逐步解放,各种西洋小物件流行开来。服饰消费的变化,体现着一股自由独立开放的风气。

建筑消费。《法华乡志》描绘20世纪初的上海徐家汇,则是东有民居店楼马西天主教堂,再西有乡民老屋。当时世界流行的各种建筑风格齐聚,精彩纷呈的消费可见一斑。

娱乐消费。在此时期,赛马风行,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舞厅、酒楼、公园成为市民经常消费的休闲场所。奢靡享乐之风渐长。

一切消费现象无不体现着两种消费现象的冲突与交融,中国传统消费观念收到了西方消费观念的强烈冲击。

三、中国现代消费文化

(一)、五四运动后

中国现代的划分,有的划分方式为,始于1917年五四运动。对于当时刚刚走上现代化初期的中国来说,移植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是难以完成的,而引进生活方式就较为简单。当时的消费方式,更接近中国近代消费文化状况,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奢侈消费之风盛行,与广大民众的贫困两级分化,也激化了阶级矛盾。“五四”运动中,新型知识分子亦成为新生活方式和倡导新消费文化转变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最初的、极有影响群体。可惜由于这仅是少数人的力量且有流于口号之无力,这带来的消费文化变迁仅仅只是表层的变化,而不触及深层次改革。

(二)、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是一种大众消费,人们普遍重生产、轻消费。人们的消费思想依然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消费欲望集中在有用性上。从国家的五年规划中亦可窥见。国家的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谨慎消费,先积累后消费,而到了二五计划直至五五计划,全国陷入“左”倾,高积累、低消费甚至是抑制消费。人们在政府统筹下整体计划性消费,根本没有个性化消费可言。学者王宁曾将这一时期的消费文化比喻为“苦行者”。1953年确立了统购统销制度后,大部分消费品都纳入了凭票供应的轨道。

饮食消费。肉类很少,食用油和白糖等高热量食品一般人难以享用。

服饰消费。布票很少,“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为常态,更有甚者,一家子衣服不够穿,出门者穿。

建筑消费。多为混合结构楼房,群居生活体现明显——卫生间、厨房等多为共用。

总体而言,这个时期的一个明显消费特征为供不应求、个体消费抑制。

(三)、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居民消费生活发生了三次大变革。六五计划后,国家政策愈发鼓励引导消费,主张以刺激消费来拉动内需,以消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次大变革为1978-1984,进入了摆脱贫困实现温饱时期,新型消费生活方式出现,改革了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观念。

如下图:1978年一1985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所示,农村、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皆有提高,且从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来看,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结构改善,逐渐实现温饱时期。

图1.1 1978年一1985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

此外,家用电器开始在中国使用和推广,国民开始注重消费生活舒适程度。电视、收音机的使用也是人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型的消费方式出现了。

第二次大变革为1985-1997,精神文化消费快步增长,整体实现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消费意识由追求基本温饱的基本生存满足上升为追求物质精神双重满足。

总体而言,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改革却滞后的环境下,国民消费支出较为狭窄,居民对新兴家用电器、家具的消费需求极大,

饮食消费。对肉蛋奶的消费进一步上涨,体现了饮食消费的提升。

休闲娱乐。教育、旅游等产业开始逐渐发展。

总体而言,1985年前后,城市居民已基本解决温饱,并逐步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消费跃迁。但随着改革重心从85年由农村转向城市,农业生产的停滞和农村工业的资金密集趋势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消费水平。整个消费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愈加明显。97年,农村与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5.1%、46.6%。

第三次大变革为1998至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们的消费欲望从有用性转变为对品牌商品符号象征意义的追求,崇俭思想慢慢向消费至上的观念转变。改革开放再次带来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的扩张,国民消费生活开始慢慢向多元化发展,以住房、汽车、教育、旅游、娱乐、体育、休闲、通讯及数码电子等多样性的消费逐步变化,成为我国居民消费迈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建筑消费。住房消费攀升,需求扩大,成为拉动我国投资增长进而制约整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住房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价格虚高、质量与

服务渗假等,使得每年的房价变化都会引起唏嘘。

休闲娱乐。汽车消费成为居民现代社会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基本标识。随着家庭汽车的迅猛增长,为各种体育文娱等休闲娱乐活动带来无限可能,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584万人次,增长11.9%。其中因私出境4013万人次,增长14.9%,占出境人数的87.5%。国内出游人数达17.1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8749亿元,增长12.6%”。此外,电子消费品的迅猛发展亦是居民生活转变的一大标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手机和互联网。其中,手机用户规模,根据中国移动公布的数据,到2006年11月,用户达到4.55亿,百人手机拥有数达到34.6,平均每3人拥有手机超过1台,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大国。

总体而言,从90年代中后期到如今,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开始迈向全面小康水平的新阶段。但在当今社会,消费文化发展依然问题多多。

首先便是消费文化的不平衡发展,部分地区已然跨入了消费社会,存在着过度超前消费文化和一定的合理消费文化,但大多地区仍然处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时期。

其次是消费主义文化大程度渗透进了中国的消费生活中。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今的消费文化进入了以消费主义为主的混沌多元的消费文化,而其中利弊优劣兼而有之。一方面,在现今社会环境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传媒、外来影响、意识形态等等的影响下,消费文化意义依然超过实用意义,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而在这些差异性之外,中国消费文化还具有一定趋同性,大众消费文化蓬勃发展,符号价值文化消费成为消费主题,消费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丰富了中国国民消费生活,为人们创造了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消费范式。但另一方面,也就是问题所在——在这种环境下,消费文化中的不利部分以难以控制的方向正在延伸发展。诸如掠夺式消费破坏生态环境;享乐消费主义横行,公款吃喝情况严重;面子消费主义无法控制,中国由来已久的陋习在这种宽泛的环境下愈发滋长;迷信、黄色等畸形或肤浅的消费文化愈加猖狂;消费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消费不足;等等。可以说,社会资源被浪费,可持续发展收到了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利弊兼有,如何驱弊就利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题。如何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消费文化成为许多学者重视的问题。现今,有许多这样的观点,诸如可持续绿色消费观,提倡人们消费时尽可能减少对社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传统消费文化为主体,重构社会消费文化;以人为本,加强消费教育,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等等。今年来,这些观点逐渐盛行,也带来了一个逐步明朗清晰进入正轨的消费环境。

四、后现代消费文化观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消费文化呈以消费主义文化为主的多元化格局,而在此格局之中,后现代消费文化发展呈现上升势头。目前,我国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研究还处于引介阶段,后现代消费文化是指,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随着社会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消费文化从以享乐主义为核心的消费文化开始向以符号化、个性化、风格化为核心的消费文化转变,它突出了大众传媒在消费文化扩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后现代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从消费文化、符号化消费、象征性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后现代传媒观等几个方面加以梳理。

消费社会指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主导的社会,消费社会中物品符号化,影像、记号充斥了社会。消费由使用价值的消费转向符号价值的消费。符号的象征功能表现明显,品味、个性、地位成为消费重点。日常生活审美化,美开始融入生活角落而不再是艺术家专属。文化、传媒、资本共同操纵社会的消费逻辑。媒介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成为消费符号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它通过对世界进行剪辑,将信息进行赋值,对作为符号的内容进行颂扬,在消费文化的传播中发扬了一种包装与曲解的功能。”《消费文化理论研究—基于全球化的视野和历史的维度》后现代消费文化观立足现实具有合理性,率先用符号学方法进行反思具有创新性。但它缺乏规范基础及科学建构。认识寥寥,不再赘述。

到此,已简要概述了中国消费文化的变迁发展。消费文化的变迁发展主体框架为:数千年的传统,黜奢崇俭为主--资本主义萌芽,消费文化多元发展(崇俭之风仍占主体)—计划经济,大众消费—新时期,多元混沌的消费文化(消费主义占主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 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1、关于文化的内涵 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 (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 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 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是交际工具 1、交际媒介 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2、符号功能 符号是用某种能感知的形式来代表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结合体。符号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形式,必须是人们可感知的途径,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另一个是意义,即这个形式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形式和意义结合,就成了“符号”。人类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用声音形式来表示意义,通过听觉途径来感知和理解话语。 (二)语言是思维工具 “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1)

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 传播优秀文化创造美好生活 企业宗旨: 顾客高度满意:我们以顾客的高度满意作为我们服务的标准,顾客满意的服务才是合格的服务。 公司稳健成长: 我们不断增强公司的实力,提高公司的效益,以此来满足客户和员工的需求,保证稳健的成长速度。 从业人员自我价值实现: 我们为员工提供发展自己才华的最佳平台,提供实现梦想和价值的最佳舞台。 与事业伙伴相互提携:我们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发展,通过公司的快速发展带动事业伙伴成功,回报社会,成就自我。 企业愿景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企业经营理念 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 团结实效诚信创新责任激情 企业发展理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思路决定出路,机制决定动力,理念决定发展,人才决定成功。 企业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 凝聚英才、突显团队;营造非凡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尽显才华;塑造超群的职业团队使鸣企文化传媒尽显风范。 企业核心价值观 专业解决内地企业互联网络资源共享,为客户创值服务,与员工共创辉煌。 企业文化观 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为自身发展和自我提升而学习,倡导学习的速度决定发展的速度。 创业型团队:员工团结合作,努力创造集团事业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事业。 开放型文化:以前瞻性的智慧、水一样的韧性、海一样的胸怀聚天下贤士同发展,育行业英才共辉煌。 企业人才观 以发展来吸引人:通过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空间和成就事业的平台;通过公司品牌实力、文化理念、人性化的制度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以事业来凝聚人:有钱不一定有事业,有事业一定不缺钱,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将各方优秀人才凝聚在一起。员工依托公司强有力的平台,通过自身的努力,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工作来培养人:“从基层做起、步步提升”与“破格提拔”相结合,让员工在工作中锻炼,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以结果来考核人:不谈借口和理由,注重员工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所提供的结果。 企业用人原则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从基层做起,步步高升;逐级管理与越级检查,逐级汇报与越级投诉相结合;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企业服务宣言 我们秉承“团结,实效,诚信,创新,责任,激情”的经营理念;我们坚持“真诚、热情、安全、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标准;我们追求专业化的品质,以客户的高度满意为使命;我们提供规范化的管理,与员工携手共创人生辉煌;我们相信沟通的魅力,随时倾听您的建议,了解您的需求;我们完善每一个细节,让您放心,省心是我们的承诺! 入职誓言 今天我选择挑战,道路充满艰辛,更有无限机遇。我要全力以赴,创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5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跨文化交际概论

跨文化交际概论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 (一)文化的定义 1.文化 “文化”这个词古已有之,但它的含义与现代的理解不一样,指与“武力”相对的文德教化。如汉代刘向《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又如晋代束广微《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李善注:“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以外远也。”后来“文化”一词被日语借入,到近代又被日语用来作为英语culture的对译词。再后来“文化“作为日语借词又被现代汉语吸收,于是“文化”就同英语的culture有了直接的词源关系,并衍生出“文明”、“教育”等含义。文化属于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人性具有的共性就使得人们能共享这些财富。然而正如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固然相通,但“习相远”导致了文化的差异。因此,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障碍就显得很重要,这意味着在达到有效交际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别人的文化。 在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一词通常指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全部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的产品。就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而言,它的意义是明确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专家们给的定义却五花八门。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曾搜罗并列举了西方近现代160多位学者对“文化”所下的不同定义,并从下定义的方法角度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在众多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中,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和马林索夫斯基两人的定义比较受人推崇。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符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看作一种具有满足人类某种生存需要的功能的“社会制度”,是“一群利用物质工具而固定生活于某一环境中的人们所推行的一套有组织的风俗与活动的体系。”前者着眼于文化的整合性和精神性,后者着眼于文化的功能性和制度性。 着眼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另外两位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或许更准确,更直接。社会语言学家戈德朗夫指出,文化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作为人们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有别于生物遗传的东西,文化必须由学习的终端产品“知识”组成。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这两个定义都强调了文化的民族性,前者突出了民族内部的规范,后者突出了民族之间的差异。概括地将,文化就是人们所觉、所思、所言、所为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一般认为,“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但是,精神或意识并不可能脱离人类物质生产的社会实践凭空产生或独立存在,而是在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在这一社会实践中,人类既创造了物质财富,改善了自身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条件,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形成了人类独有的意识形态,思维能力和生活方式,使自身摆脱了“自然人”状态并获得了不断进步。在使人类生活超脱动物性并区别于动物生存的一切因素中,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始终纠结为一体,互为因果,密不可

文化传媒行业发展概况

【文化传媒行业发展概况】 一、文化传媒企业改制上市的必要性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 1、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将文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 2、大型文化媒体集团通过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建立现代企业所必需的治理结构、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提升竞争力,这不仅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党和国家对文化传媒企业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提高中国文化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二)有利于规范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1、改制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有利于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产业水平,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按《公司法》、《公司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运作,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形成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 2、上市后通过履行严格的信息披露程序,有利于提高财务和经营透明度,接受证券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促使深化治理结构改革,按照国际管理标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 1、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各行各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巨大挑战——人才竞争,尤其是管理人才和核心业务骨干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必须应对的重要课题。 2、在市场化的环境下竞争,企业应逐步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机制。2006年10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颁布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实施股权激励,从而使上市公司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通过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有利于吸引大批专业人才,使国有文化媒体行业真正成为人才的聚集地和制高点,有效抵御加入WTO后进入中国的境外媒体巨头以及民营媒体对人才的争夺。 (三)是国有文化媒体企业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应对新媒体的挑战的需要 1、目前国内文化媒体行业已经由增量增长发展到了存量整合的阶段,国内市场继续扩大的空间有限,行业内的并购整合与向区域外发展将成为主题,二者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上市融资是实现区域整合的重要手段。 2、近年来,以互联网、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民营资本在新媒体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资本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国有传统媒体。通过改变体制、理顺机制、轻装上阵,适应媒体产业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民营媒体的竞争,确保国有媒体的导向力和控制力,成为国有媒体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传媒企业资本运作现状及趋势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1、我国新媒体上市公司在市值上全面超越传统国有媒体 【目前我国新媒体上市公司发展迅速,仅腾讯公司的市值就已经超过14家国有传媒上市公司市值总和的两倍】 2、中国网络和移动新媒体将快速发展 1、据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报告,截止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3.38亿人,已经远远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 2、目前网民平均上网时长是18.0小时/周,在主要的网络应用中,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达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

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

2021年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

文化传媒就是传媒业当中的一个延伸领域,用现代的传播手段,通过传媒来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下面是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欢迎参阅。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1 上海耀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前瞻性部署、专业化运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新兴文化创意企业,总部位于上海,业务涉及影视剧创作、制作、演出经纪等多方领域。公司拥有一支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核心团队,开发制作了电视剧《心术》《兰陵王》《离婚律师》《千金女贼》等影视作品,取得了优异的收视成绩及良好的社会反响;已有签约艺人张萌、魏千翔、贾景晖、田雷、陈欣予、李彧、孟丽、张雨剑、周宸佳、朱茵、姚安濂、臧洪娜等。除此以外,《三个奶爸》《女不强大天不容》《幻城》等多部重量级作品陆续制作中。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2 北京文化传媒公司,1999年,一批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过的深谙北京本土文化的优秀影视制作精英组建了影视制作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xx年4月8日正式成立北京龙恩昌德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企业宣传片宣传片拍摄影视制作广告片拍摄广告片 制作风光片制作风光片拍摄动画制作,公司成立至今已为数十家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策划拍摄编辑制作了宣传片广告片,专题片一经播出为客户提升企业形象助推业绩,制作精良的宣传片形象片广告片成为客户与同行拉开距离的催化剂! 2xx年2月5日,承蒙广大客户的厚爱与支持,公司规模扩大和创作团队得到优化,北京龙恩昌德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千影神韵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千影神韵拥有一流的前期拍摄后期编辑制作设备、专业的制作团队、电视台策划编导,新公司秉承客户为先为的原则,充满激情的继续服务于新老客户! 北京有千百家影视制作公司,但千影神韵只有一家。集影视前期策划、拍摄、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为一体,作为专业的宣传片、专题片、风光片、广告片、电视栏目等的优质“智造商”,千影神韵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对动态市场的强大把控力,帮助一个个知名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推动着北京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多年来,成就了一支视角独特,技术精湛,思路开阔,反应迅速的专业精英制作团队。千影神韵现有员工36人,其中导演、编导、影视策划、摄像师、剪辑师、动画设计师、音效师、化妆师等2余名专业人员,本着技术上追求卓越,服务上精益求精的宗旨,他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责,追求完美,以确保每个项目准确高效的达成。 文化传媒公司简介范文3 中国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热衷于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尤其民族音乐是其致力推广的主要对象。中国国际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是文化艺术的成功推广者,是沟通、运作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地区文化娱乐及影视项目的金色桥梁。携手诸多国内外名流艺术家给观众献上数不尽的饕餮盛宴,赢得无数的掌声和赞扬。中国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优秀规模的策划执行团队;先进的制作设备、强大的海内外演员资源和整体运作能力,保障了各类大型项目策划执行的成功高效,在国际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用专业全部开课学期 1 学分 2 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语言文化课程,有利于学生文化历史知识的拓展,提高和其他国家人士交往的能力。 建议教材《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胡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 主要参考书[1] 《跨文化交际》,顾日国. 北京: 外国语言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胡文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 《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许力生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 《跨文化交际研究》林大津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型课程,通过跨文化交际失误案例分析、生活中出现的英汉商标、广告翻译失误分析等形式,深入浅出,生动但系统地讲授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规约、社交礼仪、体势语言、词语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必备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懂得和英语国家的人交往时应该如何遵守相应的社交规约、如何准确使用得体的体势语言、如何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开启学生新的思维方式,学会以跨文化的视角来看待文化现象及其内涵,扩展语言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面,并帮助学生学会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他者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异域习俗。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实践合计 1 Chapter 1: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4 4 2 Chapter :2:The Hidden Core of Culture 4 4 3 Chapter 3:Verbal Communication 4 4 4 Chapter 4:Nonverbal Communication 4 4 5 Chapter 5: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4 4 6 Chapter 6:Social Interaction Custom 4 4 7 Chapter 7:Cultural Influences on Educational Context 4 4

文化传播与文化传媒的区别

文化传播公司与文化传媒公司的区别 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文化传播公司 主要是面向广告业务为主,而文化传媒公司则主要是面向电视剧和电影等传媒事业为主,二者的主要区别还请参照以下相关资料介绍,也许对于二者的区分你会有个系统的了解的 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市场营销策划,企业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不得从事社会调查、社会调研、民意调查、民意测验),会务服务,礼仪服务,婚庆服务,翻译服务,展览展示服务,搬运服务,包装服务,体育赛事策划,法律咨询(不得从事法律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各类广告(注: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必须含有“广告”或“文化传播”字样,方可从事广告代理和发布行业),设计制作各类广告,利用自有媒体发布广告,税率,营业税交5%,所得税2.5%(核定征收) 文化传播公司的经营范围参考:文化艺术交流策划、企业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除经纪),会展服务,图文设计制作,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各类广告,销售文化办公用品、工艺品、日用百货。 下边给出几个文化传播公司经营范围范例参考: 1、文化艺术交流策划(除经纪),舞台艺术造型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设计、制作各类广告 2、文化艺术交流策划、管理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除经纪),舞台艺术造型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图文设计制作,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礼仪服务,摄影服务,销售服装鞋帽、家具、玩具、日用百货、模具制品、塑料制品。 3、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各类广告,文化艺术交流策划(除经纪),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图文设计制作,销售玩具、工艺礼品、电子产品。 4、文化艺术交流策划、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除经纪),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企业形象策划,舞台艺术造型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图文设计制作,制作、设计各类广告。(太过空洞,做个对比把他们本质的营业范围的区别弄清楚) 二、文化传媒类公司要注册有广播、电影、电视剧制作等必须根据经营范围,到省级广播电视管理机关办理批准文件或取得行政审批许可证;而且注册资本必须是300万以上的。办文化传播类公司,经营范围中如果没有电视剧、电影、广播制作等等,则无需办理注册登记前置审批,也就是说登记门槛低了很多。(那么文化传播公司既然门槛低,能够拍摄电视剧或者电影吗?如果能的话采用那种合作方式?不能的话能否参与其他种类的合作方式?请调查清楚,要考虑周全。) 三、传媒公司:通常指的是像广播、电视这类,带有新闻传播的性质。也就是说这是这类公司面对大众的主要形式。当然这种公司通常需要广告收入来生存的,所以他们下面可能会有广告部门。他们需要广告部的营利,却并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有时候我们会感觉看到更多的是他们为大众提供健康、有意义的精神食粮为宗旨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谈家乡文化—豫剧 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河南梆子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河南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 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鼎盛时期,除河南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台湾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

2018年文化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文化传媒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目录 一、整体看2018上半年营收、净利润整体增速下滑 (6) 1、2018上半年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速下滑,商誉减少,但细分板块各有特色 (6) 二、游戏:内忧外患进入洗牌期 (8) 1、2018年1-6月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5.2% (9) 2、移动游戏用户规模4.6亿人,同比增长5.4%,用户增速放缓 (10) 3、游戏总量调控,中长期促游戏精品化发展 (12) 三、影视:净利润同比增速拐点向上 (12) 1、2018上半年光线传媒出售新丽拉高影视内容板块净利润增速 (12) 2、影视剧行业资本退潮及行业洗牌加速头部影视内容公司优势逐步提升 .. 13 四、广告:呈现一九现象头部效应显著 (15) 1、2018年上半年全媒体广告刊例花费同比增幅9.3% (16) 五、院线:渠道下沉增量市场集中度提升 (17) 1、2018上半年电影分账票房299.68亿元,同比增加17.6% 三四线拉动显著 (18) 2、政策层面支持中西部影院建设 (20) 六、广电:有线电视用户2.34亿环比下降2.15% (21) 1、借助IPTV OTT以及新媒体延申与融合下的芒果超媒模式,可借鉴难复制 (21) 2、新媒体冲击,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下滑,收视份额下降 (23) 七、出版:借助阅读发新芽 (24)

八、政策层面 (25) 九、2018下半年文化传媒行业展望 (28) 1、自上而下看政策:鼓励书店、中西部数字影院建设 (28) 2、自下而上看用户:Z世代、小镇青年的需求 (29) 十、重点企业简况 (30) 1、新经典 (30) 2、光线传媒 (31) 3、横店影视 (31) 4、芒果超媒 (31) 5、奥飞娱乐 (32)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画到篆刻、印章、太极图;从汉字、甲骨文、钟鼎文到汉代竹简、木版水印,还是到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易经》、《诗经》、《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华经典诗文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代表民族文化先进性和发展方向的,是和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传统

跨文化交际概论

跨文化交际概论 第一章 1.文化的定义: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着眼 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广义的理解,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即指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特征:1.交际的符号性。2.民族的选择性。 3.观念的整合性。 4.动态的 可变性。 3.信息传播系统构成的七个环节:传播者,编码,信息,通道,接受者,解码, 反馈。 4.语言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5.跨文化交际: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 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口语交际。它包含以下几点: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4.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 6.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7.交际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交际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方面理解:1.有意识行为 和无意识行为。在交际过程中,任何性质的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人们交流除了语言符号外,更多的是非语言符号,包括各类行为。人们的行为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当这些行为一旦被注意到,客观上传递了信息,交际也就发生了。2.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信息交流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心理活动。有效的沟通,只有在发出信息的人和接受信息的人共享一个或相似的语码系统时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交际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说话。3.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某些规则,除了固定词法句法等语法规则外,还有具体的文化规范及其制约下的语用规则。 8.为什么说任何交际都是文化的交流或碰撞?“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两 者是相通的。符号专家将两者的关系概括为:文化是冻结了的交际,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没有交际就难以形成文化,而文化就是在交际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同一文化的人们在行为规范方面具有共性,或交际双方共享某一文化规范,才能有效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主流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当然要求双方互相理解或遵循对方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际达到预期目标。 9.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与跨文化交际学科有什么关系?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 快,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无论哪种类型的交往,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大家必须沟通,这就是外交舞台特别精彩的原因。这些外交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因为尽管科技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但并未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社会习俗,形成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文化背景又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这些因素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潜在的障碍以及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都给人类带来了不必要的交往。跨文化交际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这个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日益发达的跨文化国际交往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讲稿

文化的含义 (1)中国古代文化的定义 从文献记载看,“文化”这个词的意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已经出现了。《周易·贲》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但“文化”二字还没有连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现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汉代出现“文化”一词,但其含义,人们的理解并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 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都指的是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唐代的孔颖达则别有见地,他在解释前引《周易》中的那段话时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古人对“文 化”概念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明清。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部属于“文化”的范畴,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2)西方文化的定义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可见,西方“文化”的含义比我国古代“文化”的含义要宽泛得多。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这祥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一观点影响巨大,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开先河的作用。直到现在,还可以做为我们了解和认 识“文化”的参考。后来,人们纷纷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给“文 化”下界定。其中.有的侧重于历史性,有的侧重于规范性,有的侧重于心理性,有的侧重于结构性,有的侧重于遗传性,等等。迄今为止,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可以说,有多少位文化学家就有多少种文化定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化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 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 洋。 ●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 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Marshall Singer认为: 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 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 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许多学者把E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 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 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

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 传播学。 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 A.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 典之作。 ●Ruth 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 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 心理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Richard Brislin《跨文化交往》 ●Geert 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 ●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 第三章文化的定义和特性 一、文化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文化定义为“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包括合 理的、不合理的以及太不上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二、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的文化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是取决 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 美国人喜欢耸肩,不习惯蹲,认为蹲的姿势不雅; 生理现象的外面也会裹着一层文化的外衣,如打喷嚏英美人认为是God bless you 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喜欢自由地谈论和抱怨他们的疼痛,毫无顾忌地呻吟、呜咽、哭叫文化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关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