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整合作用的影响及对策

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整合作用的影响及对策

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整合作用的影响及对策
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整合作用的影响及对策

理论界

2007.1【争鸣与探讨】

□党胜利

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整合作用的影响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开始重新分化组合,导致了社会阶层多元化的出现。社会阶层多元化又必将导致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矛盾和冲突更多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国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社会阶层分化、社会整合与统一战线

社会分层是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对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和差异现象,是以对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使得社会阶层发生了新的分化,从而引起社会结构的调整,孕育新的社会结构模式,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在这种过程中,传统的社会结构必须消解原有的僵化、停滞结构,孕育并催生活跃的、前进的、新的结构,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已经分化的各种社会结构进行整合。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经济制度改革的发展,贫富差距正在逐渐加大。因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不同,社会被分化为不同阶层,具有高收入而拥有强势发言权的精英阶层与低收入的弱势群体阶层已形成了强烈对比,社会整合的需要更加迫切。

社会整合是将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各要素、各部分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共同体,是

“调整和协调社会中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和纠葛,使之成为统一的体系的过程或结果”。〔1〕是一种排除分离趋势的机制,亦称社会一体化。社会整合的基本功能是保持社会的秩序化、规范化,其目的是防止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因缺乏亲和力而导致发展失控,引起整个社会的混乱、无序。

统一战线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整合。我国的统一战线是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社会各阶级、阶层、民族、党派、团体,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整合中国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政治法宝。〔2〕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无论是在价值整合,制度整合还是文化整合方面,对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利用社会资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3〕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整合作用,在社会各界中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和凝聚起来,至关重要”。〔4〕这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统一战线根本任务的新要求,这个阶段也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整合作用的最关键时期。

二、社会阶层分化对统一战线社会整合作用的影响一般说来,社会阶层分化对我国统一战线的整合作用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阶层分化对统一战线功能性整合作用的冲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国企改革逐步开始。统一战线中工人阶级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经过教育和培训进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一部分由于减员增效等政策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传统型农民的相对数量急剧减少,进城的农民工大批涌入产业工人阶级队伍,成为产业工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兴阶层。工人阶级人员构成的变化、农民阶级的变迁、新兴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发展,使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的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宽度,也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功能性整合增添了全新的课题。

2.社会阶层分化对统一战线价值整合作用的冲击

统一战线价值整合也叫认同性整合或者意识形态整合,是在意识形态内的思想性整合,目的是让人们社会的互动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党委组织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要:社会阶层的分化给统一战线的社会整合作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具体分析此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统一战线社会整合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阶层;统一战线;社会整合;对策〔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07)01-0143-02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0602029)

143

程中达到认识上的一致,是社会整合的一种形式。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由此产生了多元的价值观念。在多元利益格局中,要调动各种分散的利益群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就必须要在认识上形成一个共识,即在多元价值观中寻求一个各种利益群体都认同的一元价值。寻求这种一元价值是统一战线发挥价值整合功能必要前提,也是统一战线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社会阶层分化对统一战线制度整合作用的冲击

统一战线制度整合是指统一战线运用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和法律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条理化和合法化梳理,使其纳入统一管理和控制轨道的整合。统一战线包含了多种制度,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民族宗教政策等,如何在新形势下运用这些制度,兼顾每一阶层的利益需求,也是发挥统一战线整合作用面临的一个课题。

出于自身的现实利益和未来的利益预期,各个阶层都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利,以表达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不同阶级、阶层间经济利益和政治、社会地位变动带来的摩擦与激荡给统一战线整合功能的带来了冲击。

4.社会阶层分化对统一战线文化整合作用的冲击

改革开放给社会精神生活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思想观念,但是也出现一些消极现象,腐朽思想泛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给统一战线工作的文化整合带来了新的难题。

三、加强统一战线整合作用的对策

1.开拓统一战线空间,增强统一战线的整合作用

在范围上要突破传统的工作对象,加强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社会阶层的联系。以团结、教育、保护和引导为方针,做好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使这个阶层的广大群众在政治上能够与党同心同德,在经济上能够与国家同舟共济,在社会上能够与各族各界团结协调,在国家竞争的大潮中能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真正成为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综合国力和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适应阶层构成新变化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江泽民同志说:“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5〕当前社会阶层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发挥统一战线的整合作用,可以通过劳动立法和经济法规以及改革措施,以保障各阶层的各种权益。对于弱势阶层,国家要制定政策和措施,妥善解决企业富余职工和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解决生活困难职工的救济和基本生活保障,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消除人为藩篱,允许城乡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合理有序地竞争,改革现行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工真正意义上的进城,建立起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给所有公民以迁徙的自由,建立一个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均等、享有同等待遇和福利保障的社会。对于强势群体,一方面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承认保障合法取得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处理好私营企业主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的矛盾,调整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对那些超高收入的私营企业主、高级管理

人员等,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特别是通过税收政策,进行必要的调节和限制,避免社会出现过大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

3.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提高统一战线的利益整合功能

多党合作制度对于整合多元利益格局,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多党合作制度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功能在更广范围内的扩大和延伸,对于兼顾各种利益群体,提高利益表达和社会整合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能涵盖社会结构中的各个阶层的群体,为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与反映社情民意提供渠道与场所。应当在政协中适当扩大新的社会阶层的差别和人员比例。允许民主党派在不突破“三个为主”发展方针的前提下,适当地发展非公有制阶层的人士进入民主党派,从而把这些阶层的政治诉求纳入到现行的政治框架和体制中来。

4.在统一战线中发挥社区整合功能

当统一战线的制度性整合具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微观的统一战线整合就应该从连结点社区开始。社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地域单位和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将是统一战线社会整合的载体。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单位体制的衰落促使“单位人”向“社区人”、“社会人”转变,从而要求社区进一步发挥整合、服务和管理功能。统一战线作为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可以充分运用社区促进社会整合网络的完善。这是解决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一个主要途径。

5.顺应主流价值与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的文化整合作用

社会阶层的分化使不同阶层和群体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这就需要做到:(1)在统一战线成员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把各个阶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共产党的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共产党团结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的桥梁和协助做群众工作的纽带。(2)加强文化创新,在坚持主体文化的基础上,鼓励不同观点流派的争鸣与切磋,创造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3)统一战线内部要尊重各阶层信念、理想、意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允许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合理存在,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整合社会作用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社会学简明词典[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257.

[2]2003年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蓝皮书[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6.

[3]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资料汇编暨有关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学习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

[4]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3.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党胜利(1972-),男,陕西渭南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科长,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政工师,主要从事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研究。

责任编辑:邱枫

【争鸣与探讨】

144

理论界2007.1

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

摘要:自新中国建国以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不断变化发展,原本 延续了几千年的固有的政治、社会分层不断分化、重组,使得原有的分层结构迅速的变得纷繁复杂。而准确的把握社会的分层,并把分层的趋势引导向有利于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当今政府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关键字:社会分层政治分层政治力量 什么是分层?一提到分层,特别是社会分层,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划阶级,订成分”,就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段以阶级成分划人等级的时代。确实,以出身论阶级古来有之,《汉书·食贷志》曰:“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其实,社会分层并没有那么多的功利主义在里面,就像我们学习要分清难易一样,社会分层只不过是我们认识人类复杂的社会结构的一种简便方法,只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罢了。 一就建国以来的社会分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建国初期到三大改造完成时期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 解放初期。中国取得独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当时的社会阶层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当时的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知识分子,则被划入小资产阶级,即中国形成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四大阶级并存的局面当时的经济,在城市以国营企业为主,个体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并存,在农村则依然以小农经济为主。 (二)三大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之前发展时期的社会阶层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关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私营企业实行"国有化",在农村实行“农村社会化”的表述1954年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名义载入宪法。总路线规定要在相当长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大改造于1956年完成,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基调。 但是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社会却开始走向混乱,在农村,农村合作社出现,集体公社的生活造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局面,严重挫伤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城市经济出现了“以钢为纲”错误思想。在社会阶级划分方面,出现了"文革"这一历史的倒退,"文革"中许多知识分子,许多的正派人生被以阶级定罪,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冤假错案,使共和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阶层及特点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单纯的公有制经济逐渐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转变,原来的三大职业体系——干部、工人、农民,受到根本性的冲击,1985年以后,政府放松了对农村居民的限制允许进城经商等,而几大阶级也开始分化与重组 1、工人阶级的分化重组。改革前,工人阶级成分十分纯粹,基本上是国有及集体企业工人,而改革后,“三资企业”兴起和壮大,逐渐形成了私营企业工人、外资企业工人、合资企业工人、乡镇企业工人等扩充,而且工人也不再单指原来的产业工人,工人开始分为了企业家阶层,“白领”阶层,普通工人,低收入工人。 2、农民阶级的分化与重组。在中国,农民是一个很不确定的概念,它具有三重涵义。一是职业的农民,二是阶级的农民,三是户籍的农民。职业的农民是

阶级阶层的分化与社会的好处矛盾

三、阶级阶层的分化与社会的利益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的单一性被打破了,出现了“四个多样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社会结构模式被打破,出现了阶级阶层的分化,包括原有的阶级阶层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以及若干利益群体的形成。 原有的阶级阶层的变化。首先是表现为工人阶级的变化,从传统的产业工人转变成为了企业家阶层、白领阶层、普通工人以及低收入阶层等四个阶层。其次表现为农民阶级的变化,市场经济打破了城乡二元对立的结构,社会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有的农民成为了企业的工人,有的农民成为了城市打工一族,有的农民成为了私营主或个体劳动者,出现了巨大的分化。最后体现在知识分子的变化上,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日益显著,一部分知识分子下海经商,成为企业家、白领阶层或私营企业主,这部分人已经脱离了知识分子阶层,转变为了社会的其他阶层,剩余的部分又分化成为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知识分子”、“从事精神生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分子”、“从事社会管理的知识分子”和“大专院校的学生群体”等四个群体。 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当代中国最为显著的要数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个体劳动者阶层。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迅速崛起,截至2003年5月底,全国私营企业户数为262.5万户,注册资本为26571.10亿元【11】。私营企业主,私人拥有生产资料和雇工来实现资本增值和企业的发展,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政治欲求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群体独特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种所有制类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共有个体户数2353.2万户,个体就业人数为4636.5万人【12】。个体经济成为了

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及其思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及其思考 作者:李裕平, LI Yu-ping 作者单位: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741000 刊名: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10,24(4) 参考文献(23条) 1.张宛丽中国社会阶层研究二十年 2000(01) 2.李路路制度转型与阶层化机制的变迁--从"从间接再生产"到"间接与直接再生产"并存 2003(05) 3.仇立平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期刊论文]-社会 2006(04) 4.海勒论社会分层 2005 5.沃特斯;杨善华现代社会学理论 2000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2003 7.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08(01) 8.怀默霆中国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 2002 9.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 2010(04) 10.薛涌市场经济的历史面向 2008(05) 11.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 2006 12.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2003 13.易锋杰"基尼系数"质疑 2002(02) 14.仇立平;顾辉社会结构与阶级的生产--结构紧张与分层研究的阶级转向[期刊论文]-社会 2007(02) 15.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2007 16.弗雷德·布洛克导言 2007 17.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前言 2007 18.乔纳森·特纳;邱泽奇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2001 19.戴维·波普诺;李强社会学 1999 20.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期刊论文]-社会学研究 2005(02) 21.张艺;侯慧丽中国各阶层人口的数量及阶层结构--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做的估计[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4(06) 2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2002 23.孙立平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02(0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d14566424.html,/Periodical_jlzydxxb201004004.aspx

我国近年来社会阶层的划分情况

我国近年来社会阶层的划分情况 我们对社会阶层的分析和定位,其目的是要反映社会现状、阶层结构,使其成为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的依据。因此,对当前社会阶层的分析,应当尽可能地综合反映出各阶层具有的不同的共性、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各阶层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以此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化解这些冲突、解决这些矛盾提供必要的依据。要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就要正视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化解这些矛盾。 一、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阶级基础和构成特点 社会阶层是对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群体的称谓,阶层不同于阶级,但是和阶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同一阶级内部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基层,不同阶级的成员也可以组成同一个阶层。 建国以来,我国曾存在四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剥削制度也自此消失。由此我国只存在着两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也属于工人阶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变化。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分配方式的变化,一部分生产资料占有者逐渐脱离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基本阶级。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且符合我国现实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阶级消亡创造条件,必须废除某些制度,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刺激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部分的保留某些阶级和制度,或者说,在新制度的绝对控制下容许旧制度的某些因素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以使和它能满足其要求的那部分生产力相适应。”[1]对这部分脱离基本阶级的人来说,尽管他们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剥削阶级、没有形成新的资产阶级,但是他们毕竟是现阶段保留下来的旧制度和旧阶级因素的集合与体现,相别于社会基本阶级。 因此,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再只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或者说,我国当前社会各阶层再不会只来自于这两个基本阶级,而必须考虑到发生的新的变化。但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近年来发生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特点为: 1,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内部,阶层分化日益加大。在同一阶级内出现了具有相异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利益归属、价值取向、认同感的不同社会阶层。 2,分属不同阶级的成员因为其相近的经济景况、社会地位、共同的利益诉求等而可以成为同一阶层的成员;同一阶层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阶级。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与多样化。 3,出现了不是来自于社会基本阶级的新的社会阶层。其成员构成包括如我国现在的各私营企业主等。这一类社会阶层和阶层成员是游离于我国社会基本阶级之外的。

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流动

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流动 理实-赵权 1840-1905年,中国社会阶层流动仍以科举制度为主,但此时由于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大量传播,科举制度的僵化和不公引起了绝大部分人们的不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很大程度就是由于洪秀全4次科举考试失败导致的。为了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统治阶级中的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引进西学,建立新型学校,改变以儒家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在此期间,清政府开始创立京师大学堂,并规定全国建立的各小学、中学、大学,以学习西学为主。逐步改革科举制度。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如果读书人只有科举一条单一的出路,显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只能说是一个依附于权力的阶层,无法成为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19世纪末之后,由于新式企业的出现,特别是那些文化企业的出现,大学、中小学等新式学堂的出现,一个读书人可以不再去寻求做官、做记者、做编辑、做教师照样能生活下来。此时,科举制度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直到1905年9月2日,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光绪皇帝的一纸谕令所终结。 统治阶级废科举是为了加快现代化进程,维持清王朝统治。但废科举也等于卸掉了传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动机。知识分子的产生是要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经济上的相对独立,独立于权力之外的一些新生事物——银行、书局、报馆、工厂、学校……的出现,他们才有生存空间。在未创立替代制度的情况下仓促废除科举,对准备科举者的士人出路缺乏妥善安排,教育与考选体制的衔接不畅,直接导致人心急速涣散。传统士大夫阶层分崩离析,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导致了社会势力的重组,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土崩瓦解。 而此时的中国,仍以农民阶层为主,同时工人阶级开始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期,由于新兴的军阀、官僚地主和工商地主的大批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大量的土地被兼并。于是自耕农迅速减少,无地农民迅速增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的双重压迫下,广大农民在农村无以为生,被迫离乡背井。其中,一部分进入城市或矿山,转为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在华企业中。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以及70年代以后的中国民族企业中,又雇佣了一批工人。到194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总数达到200万人左右。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崛起提供了基础。此时的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doc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 “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阶层分化的积极效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阶层新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第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社会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是停滞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地钳制着社会阶层的先天性分布,使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基本上不可能。这样必然妨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国家。所有制变革后,阶层的流动很快出现社会结构的改观。有资料显示,1997年从农村分流出来进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形式经济组织工作的农民达 1.35亿人,此后农村的分流愈加加快,1999年全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89.7%降到46.6%。这样的阶层分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社会阶层分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出了一个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时代。传统的“大锅饭”、“铁饭碗”制度和意识随着体制性的改革而被冲破和抛弃。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发展思路,实际上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同时对社会成员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比如,实践中在坚持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前提下,适当地采取“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高能高薪”、“合同制”、“聘任制”等措施,淡化干部与工人的界限,给予高才能者以优厚待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保持一个适当规模的待业面,对于刺激劳动者的进取心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过去人们以为,分化只能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知道,社会分化如果是简单的两极分化,那当然会有不好的结果,但如果社会分化是利益的“碎片化”,人民利益的多元化,那样,反而不容易发生利益纠纷。比如,过去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就业于全国统一工资标准的国营、集体企业中,涨工资都需要中央颁布全国涨工资的命令。如今,绝大多数劳动者就业于各种类型的公司、企业之中,涨工资是千

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整合作用的影响及对策

理论界 2007.1【争鸣与探讨】 □党胜利 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整合作用的影响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开始重新分化组合,导致了社会阶层多元化的出现。社会阶层多元化又必将导致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矛盾和冲突更多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国统一战线的整合功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社会阶层分化、社会整合与统一战线 社会分层是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对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和差异现象,是以对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使得社会阶层发生了新的分化,从而引起社会结构的调整,孕育新的社会结构模式,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在这种过程中,传统的社会结构必须消解原有的僵化、停滞结构,孕育并催生活跃的、前进的、新的结构,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已经分化的各种社会结构进行整合。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经济制度改革的发展,贫富差距正在逐渐加大。因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不同,社会被分化为不同阶层,具有高收入而拥有强势发言权的精英阶层与低收入的弱势群体阶层已形成了强烈对比,社会整合的需要更加迫切。 社会整合是将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各要素、各部分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共同体,是 “调整和协调社会中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和纠葛,使之成为统一的体系的过程或结果”。〔1〕是一种排除分离趋势的机制,亦称社会一体化。社会整合的基本功能是保持社会的秩序化、规范化,其目的是防止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因缺乏亲和力而导致发展失控,引起整个社会的混乱、无序。 统一战线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整合。我国的统一战线是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社会各阶级、阶层、民族、党派、团体,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整合中国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政治法宝。〔2〕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无论是在价值整合,制度整合还是文化整合方面,对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利用社会资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3〕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整合作用,在社会各界中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和凝聚起来,至关重要”。〔4〕这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统一战线根本任务的新要求,这个阶段也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整合作用的最关键时期。 二、社会阶层分化对统一战线社会整合作用的影响一般说来,社会阶层分化对我国统一战线的整合作用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阶层分化对统一战线功能性整合作用的冲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国企改革逐步开始。统一战线中工人阶级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经过教育和培训进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一部分由于减员增效等政策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传统型农民的相对数量急剧减少,进城的农民工大批涌入产业工人阶级队伍,成为产业工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兴阶层。工人阶级人员构成的变化、农民阶级的变迁、新兴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发展,使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的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宽度,也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功能性整合增添了全新的课题。 2.社会阶层分化对统一战线价值整合作用的冲击 统一战线价值整合也叫认同性整合或者意识形态整合,是在意识形态内的思想性整合,目的是让人们社会的互动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党委组织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要:社会阶层的分化给统一战线的社会整合作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具体分析此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统一战线社会整合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阶层;统一战线;社会整合;对策〔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07)01-0143-02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0602029) 143

英国社会阶层分类

英国社会阶层的演变(一) 英国的社会阶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和其他的国家(比如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阶层除了钱以外,还和口音、所用词汇,礼仪,服饰类型,以及品味有关。 一般用级别符号代表相应的阶层,比如20世纪的时候,A\B\C1\C2\D\E; 21世纪12345678。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Britain has clearly changed with the centuri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dequately discuss the topic in a single article. However, there are specific class names, castes, and categories that are helpful to define. General Social Castes Some basic categories covering most of the population of Britain around the 17th century and arguably well before and after are as follows: British Caste社会地位Characteristics Cottagers佃农and labourers劳工were a step below husbandmen in that they had to work for others for wages. May also include villein农奴佃农Lowest order of the working castes; perhaps vagabonds流浪者, drifters流浪者, criminals or other outcasts放逐者would be lower. Husbandman农夫;百姓tradesman手艺人or farmer who either rented a home or held very little land. Some sources suggest the landholdings占有土地of a husbandman were about 30 acres. Yeoman小地主The yeoman class generally included small farmers who held a reasonable amount of land and were able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neighboring lords庄园主et cetera. They played a military role as longbowmen长弓兵(红制服高头盔)帝国时代游戏, et cetera. Gentry贵族们 /Gentleman缙绅绅士The gentry class generally held enough assets资产to live on rents without working. If they worked it was in law, as priests神父;教士, in politics, or in various other pursuits. The term Esquire绅士was used for gentry who were not knighted骑士,武士;爵士. Sometimes Merchant citizens are placed between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固化危局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固化危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中国人都有往高处走的平等权利。如果一个社会能比较通畅地让所有阶层都有往高处走的平等权利,而且还能比较顺利地实现其权利,这样的社会就会让人觉得有希望,有盼头。如果一个社会总是大量地出现“官二代”、“富二代”、“农民工二代”、“穷二代”现象,特别是让下层的人们看不到上升的希望,不满情绪就会增加,就会产生一种社会张力,张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社会震荡。当代的中国正遭遇这样一种让下层的人看不到上升希望的社会阶层固化的危局?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破解的途径? 一、社会阶层固化的社会最终没有赢家 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承受着严重的社会不公 农民工对打工地区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有着重要贡献。据估算,外来民工对广东GDP 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粗略估计,2005年农民工提供给国家的财政收入为3300多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0%左右。北京市的财政收入至少有五分之一是农民工创造的。如今,在一些大城市,离开了农民工,社会生活就要停顿。农民工成了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不能融入城市主流,被迫处于边缘地位,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原来的城乡差别非但没有因农民进城务工而消失,还被带进了城里。不仅在职业选择方面,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地位,而且在住房、医疗、劳动保险、就业稳定性、孩子入托上学等一系列方面,都无法和城市居民相比。每逢重要节日或重大活动,还要粗暴地侵犯农民工的人权:将他们强制收容劳动或遣送回乡。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同在城市的屋檐下,而且很不公正地处于极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在这个屋檐下是很不安全的,更不可能奢谈和谐。

现在的农民工基本队伍是“农二代”。他们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眼界也比较开阔,他们遇到难以忍受的不公正,就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或采取行动。城乡差别被农民工带进了城市,社会矛盾的焦点也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过去担心农村不安定,现在忧虑城市不安定。现在中小城市群体事件较多,如果群体事件出现在大城市,麻烦就大了。除了农民工二代以外,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在郊区立足的蚁族,受公司过度盘剥的出租车司机,都会成为群体事件的积极参与者。[详细] 相亲角、“通婚圈”内的阶层固化 一个周末,年轻漂亮的李菲被妈妈“连拽带求”,带到了上海的人民公园。在这里,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月薪、房产和户口变成了一张“小广告”,在广告栏里“待售”。如今,在北京、上海、杭州、鞍山等城市,都有这样的特殊公园,承载着两代人的“人生大事”。这里就是白发相亲角,50后、60后的父母为主体的“交易市场”,他们的“商品”则是自己的儿女--70后、80后和90后。爱情是一场买卖? 实际上,相亲角的择偶标准,正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面镜子。“来到这里的,都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孙沛东说。她发现,从相亲家长所处的社会阶层来看,断然没有“富一代”、“权一代”的身影。他们都是相对小康的城市中产阶级或者普通市民。而在他们面前,城市贫民和在城市的农村人口被彻底排斥在“通婚圈”之外。“从相亲角的阶级分层,我们能够清晰看到阶层固化的结果。”这些家长为子女筛选的“结婚候选人”,都是在同一社会阶层、经济水平下的,形成了同一社会阶层、经济阶层的“通婚圈”。这被称为“阶层内婚”。“相亲角以阶层内婚为目标的择偶标准,表明中国整个社会结构的开放性进一步降低,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社会转型期,阶层壁垒正在强化,社会结构也在固化。”孙沛东说。西方学者发表在《美国社会学研究》上的研究认为,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阶层内婚会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人们通过婚姻保持和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动机逐渐下降,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才会随之下降,以爱情为基础、跨越社会阶层的的婚姻才会增长。[详细] 阶层的固化比贫富差距对国家的伤害更严重 我国的腐败现象,一个是吏治腐败,一个是司法腐败,一个是舆论腐败,显然比经济领域腐败更严重,是与政治体制弊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体制性的腐败,值得引起关注。在转型期由于腐败就形成一种特殊利益集团。这些年的改革由于政治体制存在问题,导致权力精英和资本精英勾结,形成特殊利益集团,使阶层出现“世袭”,造成官二代、富二代和贫二代、农二代的利益固化。这种社会阶层的分化对立日益严重,造成草根阶层失去向上流动的可能、中等收入阶层产生严重的被剥夺感、新富阶层则出现严重的移民倾向。我认为阶层的固化比贫富差距对国家的伤害更严重。 此外,社会上弥漫着浮躁情绪和不满情绪,幸福感减弱,失落感增加,道德感衰落。多年积累的不满、怀疑、怨恨,到了释放期,一方面督促当局推进改革;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不信任当局,越来越偏激,越来越不耐烦。这就导致民粹主义思潮兴起,仇官、仇富、仇警情绪到处宣泄,追求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成为社会普遍现象。金钱至上的观

社会阶层的划分

社会阶层的划分 所谓中产阶级,总是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让人摸不着头脑。首先,这一提法的动机是什么;其次,划分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再次,除了中产阶级之外,还有哪些阶级。 人类社会,应该按阶级划分,还是按阶层划分,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个人感觉,阶级之间过于割裂,而阶层之间似乎联系的更紧密一些,更符合人性。同是天涯沦落人,人与人之间,何必搞得那么对立,非要弄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不可。大爱无疆,慈悲为怀,所谓阶级之间的争斗,应该会一去不复返了。发展、和谐和以人为本才是真谛,才是永恒。 人生而平等只是人权概念上的平等,受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人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在经济处境和政治处境上都有所体现。人的社会地位应该由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构成,经济地位根据经济状况划分,政治地位根据话语权划分。 经济地位重于政治地位,因为要生存,首先得填饱肚子。当一地位较高时,就会在意另一地位的提升问题,即有钱就会谋权,有权也会想钱,所以二者要相互适应,否则会生乱子。 经济地位反映的是对社会财产的享有程度,可划分为超富阶层、富裕阶层、充足阶层、贫穷阶层和贫困阶层五个等级。 1、超富阶层:实现了经济自由; 2、富裕阶层:有能力拥有和消费奢侈品,生活品质较为高级; 3、充足阶层:有能力拥有全部的生活必需品,生活无忧; 4、贫穷阶层:可拥有部分生活必需品,生活中存在困难,但尚可做到衣食无忧; 5、贫困阶层:没有或极少拥有生活必需品,经常缺衣少食,食不果腹。

政治地位反映的是对社会决策的影响程度,有什么样的政治地位,就有什么样的政治权利,就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而政治权利的大小,可以用话语权的份量来衡量。政治权利具有专属性,只能本人(或机构)行使,其他人(或机构)无权干预。 社会决策包括很多方面,有行政上的、技术上的、经济上的、行业上的、…,一个人可以同时在若干方面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只是程度不同。按话语权从大到小,可有如下划分: 1、按国家机构等级划分:中央、省部、市县、乡镇、…; 2、按单位行政职位划分:高层正副职、中层正副职、下层正副职、一般职工; 3、按专业技术等级划分: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一般技术人员。 要想综合各个方面,给政治地位划分出合理的层次,实属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所谓政治,其实就是影响社会决策的行为,政治地位则预示着行为的份量,地位越高,分量越重,影响越大。政治存在于各个层面,任何社会形态都自己的政治体系,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无论单位还是家庭,政治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从民主的观念出发,无论职位高低,政治权利应该是平等的,所具有的政治地位也应该是相同的。但是,各社会中的人都承担着自己的角色,角色的不同,代表的份量不尽相同,国家代表一国之民,高层比低层代表更多人的利益,高级职称预示着比低级职称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代表更多的可信成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政治地位是应该有所差异的。 如果非要给政治地位划分出一个层次的话,可分为无话语权、有话语权和最终话语权三个等级。任何决定,即使经过投票表决,也需要最终拍板,一锤定音,如果最终话语权人持反对意见,可以行使否决权(如果有的话)。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分层:依据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或现象。 2、社会地位:指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具体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阶层、阶级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具体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权力、财富、声望、受教育机会等)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4、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也称作社会流动。 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 狭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职业地位的改变。 5、官本位制:在改革开放前的身份制分层体系中,干部的分层是一个核心内容,人们常把它称为官本位制。以干部和官员级别的垂直分层作为大陆社会的分成体系的基础,并由此派生出全社会的分层体系。 二、简答题 1、社会学家考察社会不平等的两种范畴 1)第一对范畴: ①法律上的不平等:直接与社会地位相联系,具体指各个层次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这些相互区别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社会的公认。 ②事实上的不平等:涉及具体人群间的关系,指尽管各个地位群体和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各自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手段上存在差异,从

而导致实际行使权利的差异。 2)第二对范畴: ① 稳定性不平等:指社会分层地位和处于这种分层地位上的成员具有长期固定的联系,以及社会成员长时期停留在同一阶层当中。 ② 暂时性不平等:指社会分层地位和处于这种分层地位上的成员具有短暂的、临时性的联系,社会成员有可能或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地位层次或自动跨越地位层次。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的影响 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对西方的分层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现在西方对于分层的研究名目繁多,但都溯源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特点有: 1) 都采用多元的分层标准。常用的有收入、职业、教育、技术、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 2) 都采用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权力、声望等都是可以量化的标准。 3) 引进了主观分层的标准,声望、地位的划分都直接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评价。主观法、声誉法等都受韦伯理论的影响。 3、帕累托精英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英 非精英 执政 ↑ ↓ 非执政 解读:箭头指向即精英的循环路线。 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个社会,只有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的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才是稳定的。要保持这一点必须借助于精英循环,即非执政阶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到执政层,执政层中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层。A 执政精英 C 非执政精英 B 执政层的庸才 D 芸芸众生

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因素分析

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因素分析 社会阶层是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即社会按一种或多种因素判定的一个人相对于他人所处的地位。社会阶层是依据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所划分的相对稳定的社会集团和同类人群。社会阶层还不同于社会阶级,其划分测量的标准不仅仅是经济因素,还有其他各种社会因素,如议会分工、知识水平、职务、权力、声望等。 划分社会阶层因素的方法很多,一般有客观法和主观法两类。客观法主要考虑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经济收入等方面,主观法主要考虑个体的个人感受和认同层次。本文试采用客观法分析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因素,并对所熟悉的社会阶层所具有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进行具体分析。 1、教育程度。文化技术资源在现今社会仍然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其拥有者相对于非拥有者来说,具有一种类似于资本的排他性优势。个体对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以及社会的认可,除了可能有极小部分的先天性因素发挥作用之外,其根本还是取决于个体在社会中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外的中高层次教育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况且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个体对中高层次教育资源的占有程度千差万别,这就直接导致了个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不同位臵。

2、职业因素。职业因素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扩大,二是管理者与非管理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扩大,这两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工业社会的技术进步和阶层组织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3、智力因素。人在社会中所获得的地位和财富将越来越取决于他的智慧。智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智慧,但不等于智慧。在我们这个时代,智力——准确地说是认知能力——越来越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重要 因素。在美国,一个人的智商越高,他的收入和地位就越高,智力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出身、性别、族群和信仰等传统的阶层分界线。聪明人吸收知识的能力强,从事技术工作也更出色,所以他们会在教育和工作体系中脱颖而出,形成统治整个社会的高智商阶层。 4、收入因素。不同的收入指标决定了不同的消费心理和实际消费能力。但个人的收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部分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会逐渐提高,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人因为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下降而落入社会低层;另外,在过渡时期还会出现阶层位臵不确定的边缘性群体。 根据这种分层原则,我初步勾画出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由十个社会阶层组成: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 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大学生阶层●城乡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分析

结合父母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试述你对社会流动的理解,并分析我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班级:2012春社工课程:社会学概论(本)姓名:张华学号:123100120179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流动也随之不断的变化着。在现代社会之前,个体在社会层级中的位置主要是有先赋性因素决定的。直到现在社会,个体的社会阶层位置才是获致的,而不是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与社会流动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阶层也发生着变化。对于社会阶层的研究,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社会阶层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内容、形式、形成的层次和分布形态,其目的是研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质变过程。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根据其流动的方向可分为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根据不同的参照基点可分为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根据流动原因可分为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当代中国社会可分为三大阶层,分别为精英阶层,中间阶层以及弱势阶层。国家制度、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因素等影响着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而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征表现,从流动的方向、流动的机会、流动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当代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社会分层逐渐明晰、社会流动逐渐加的趋势,其中,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同一类社会现象从两种不同的视角所做的描述。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创建体现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2001年的调查表明,当代中国属于弱势阶层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占总就业人员的42.9%,社会中间阶层只占其中的18%,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一个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明显具有自发性、过渡性和半封闭性。比例应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没有小下去,而应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却没有大起来。就目前中国社会阶层流程的形态而言,虽然己经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形,但还是个中下级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形。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讲,合理的阶层结构应该是社会中间阶层占大多数的橄榄形结构。我国目前的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科院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前言 关于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向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制定路线、方针与政策的重要依据。《毛泽东选集》的第一篇文章,就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在这篇纲领性的文献中,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当时中国阶级阶层形势分析,指出了在进行民主革命时期要"依靠谁,团结谁,打倒谁"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为我们党进行革命并取得胜利奠定了阶级路线基础。经过20多年的革命斗争,我们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践证明,这条阶级路线就是完全正确的。 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以后,经过土地改革,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经过国家工业化建设,我们国家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大变化,逐步形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这就是同前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类似的,并没有形成现代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些阶层新生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分化与流动的机制变化了,社会流动普遍加快。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 正确认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她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从中得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结论,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实事求就是地认识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我们党与政府实行的政策与管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并据以形成新的理论与新的经济社会政策,用以协调好党与政府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应当指出,现阶段我们研究社会阶层结构的目的与革命时期不同,已经不再就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去分清敌我友,而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安排好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地位与关系,以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 199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

阶层分化

有关阶层分化的消极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是一次巨大的历史变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肯定其积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否认阶层分化可能产生的弊端。事实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潜伏的矛盾很多,面临的问题也是很棘手的。 当代中国阶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由许多具体矛盾构成的复杂体系,它们分别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领域表现出来。其中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是一切矛盾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中国当代的阶层分化促使了社会个体自主意识的复苏,使公民自愿参与政治以保护自身利益的趋势不断增强,但不同阶层的政治参与水平都参差不齐,表现为政治参与的不均衡性。而各阶层政治参与的不平衡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中国现有阶层结构不合理,存在引发社会危机的结构性因素。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社会中间层的规模过小,而像农业劳动者这样的构成社会中下层的阶层规模还过大。 尤其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是,从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来看,阶层结构比例失调往往是引发经济--社会危机的深层次因素,或者会使一个社会难以应对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经济一社会危机,难以迅速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一是导致农业劳动者的收人得不到较快的增长。大幅度

地缩小农业劳动者阶层,乃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收入水平的治本之道,舍此而外,任何其他增加农业劳动者收人的措施,都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甚至根本无法实施。例如,中央政府每次提出使农民增收减负的措施,几乎都会遇到力度极大的反弹;再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例,尽管中央政府决心很大,也只落得中途搁浅的结局。 二是低收人制约了农业劳动者的消费需求,从而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所采取的种种扩大内需的措施终究难以十分奏效,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存在一个大规模、低收人的农业劳动者阶层,他们没有钱用于更多地消费工业品和服务产品。 三是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收入水平长期低下,潜藏着引发社会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正是由于广大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收人水平过于低下,目前,中国已出现生产相对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这不仅造成了对国外市场的高达30%以上的依存度,而且还潜藏着引发经济一社会危机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国际的经验值得注意。 此外,我们还应当警惕的是,在中国目前的这种社会阶层结构特征与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经济格局之间,也不难发现某种相似性,而欧美的这些国家恰恰就在那个年代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社会一经济危机。 其次,农业劳动者阶层的观念和文化素质不适应社会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