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业务经营后骨干队伍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全业务经营后骨干队伍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全业务经营后骨干队伍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全业务经营后骨干队伍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全业务经营后骨干队伍面临的机遇、挑战及

对策

【内容概述】本调研报告采取调查问卷和到各单位现场访谈的形式,在对公司28个部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进入全业务经营后公司在加强员工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以及营造良好环境方面的经验,同时对目前员工队伍建设中面临的观念滞后、人才流动渠道不畅、缺乏科学评价方式、基层员工待遇偏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加快培养“领军型”高级专家、建立促进和规范技术人才流动相关政策、完善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激励力度、增加投入的建议。本调研报告全面系统的展示了太原电信队伍建设情况,其中一些建议措施已经作为加强公司队伍建设的办法在公司各单位施行。

【主题词】员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问卷调查为配合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2010年公司人力资源调整优化队伍结构的有关准备工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公司队伍建设方面的情况,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按照公司党委的统一安排,由靳建勇总经理和综合部、服务督察部组成调研组,先后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形式对公司6个职能部门和22个生产单位,就公司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认真听取中心组学习讨论,各单位汇报,召开中高级主管、班组长座谈会,公司领导和中层干部解放思想大讨论,同部分干部、员工进行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公司队伍建设的现状、公司在

队伍建设培养、选用、评价、激励、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在吸引、留住技术人才方面采取的措施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

目录

一、员工队伍现状 ........................................................... - 3 -

二、员工满意度调查情况及简析 .................................. - 3 -

三、骨干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10 -

四、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的对策之环境建设................ - 13 -

五、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的对策之人才培养................ - 18 -

六、几点启示.................................................................. - 20 -

一、员工队伍现状。

公司成立以来,尤其进入全业务经营后,随着业务发展规模的扩大,公司员工队伍也迅速扩增。截至2010年7月底,员工总计1238人,其中劳动合同制员工214人,派遣及外包员工1024人,员工平均年龄26.1岁。派遣及外包人员主要从事市场营销、营业及运行维护工作。目前太原市分公司管控人员、后端人员和前端人员的比例为1:6.97:23.1。

二、员工满意度调查情况及简析。

为了了解全业务经营形势下员工的思想状况,2009年8月,太原分公司利用网上大学平台在员工中组织开展了员工满意度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公司6个职能部门和22个生产单位的831名合同制员工和派遣制员工开展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4%。问卷内容/结构:本次调查问卷共计20道题目,涉及公司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发展、沟通协作等四个方面,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型,每题5分,满分100分。问卷备选项为5项的,分别对应1-5分;备选项为3项的,分别对应1分,3分和5分。下表为问卷调查样表:

1、满意度指数情况汇总。

满意度分值用来评估公司员工总体的满意度水准。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总体满意度指数在20分以下,则表示员工满意度处在“非常不满意”;20-39分之间,则表示员工总体满意度处在“抱怨”水准;总体满意度指数在40-69分之间,则表示员工总体满意度处在“中立”水准;而总体满意度指数若在70-100分之间,表示员工总体满意度处在“满意”水准。

下表为满意度分值分段汇总。

根据上表可看出我公司员工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中立”偏上水准。

2、强项和弱项分析。

根据网上大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明细,对各题项的满意度和抱怨度排序,并对各题项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处理,以此归纳出公司目前存在的强项和弱项。强项即员工目前对公司比较满意的地方,我们可以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弱项即员工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地方,我们需要在今后考虑做一些改进工作,重点对单项满意度分值在4分以上和2分以下的项目进行分析。

强项分析(单项满意度分值在3分以上的项目):

序号问卷内容满意度

分值

分类

1 您对公司的管理感到满意吗? 3.95 企业管理

2 您对太原电信的发展前景有信

心吗?

3.86 社会形象

3 您是否感受到公司的尊重与关

怀?

3.75 企业管理

4 您是否感到工作有成就感? 3.68 工作本身

5 您对公司有认同感及归属感

吗?

3.64 企业管理

6 您对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

是否感到满意?

3.52 工作群体

7 您对同事间的工作配合与协作

是否感到满意?

3.11 工作群体

从上表可看出,大多数员工对企业现行的管理方式比较满意,而且与之相应的是公司对员工的尊重与关怀满意程度较高,这主要和公司的季节福利、劳保福利、以及开展多种培训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公司发展前景这一项,有85%的员工都表示有信心,说明我们公司的企业社会形象在逐步提高,这与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及我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新闻联播以国企典型对电信进行了报道)。今年的公司组织的活动诸如“”值得注意的是,员工间的配合协作分值较低,这体现出基层员工的“自我意识”,即认为自己很重要。如果这种自我意识融入具体的岗位工作之中,可以称为敬业,有利于管理,但如果脱离了岗位而自视甚高,则不是优势的体现而是对管理的威胁了。部分员工尤其是新员工(集中于营业员与外线人员)工作感觉不爽时,不打招呼就离开公司,与“85后”、“90后”员工(所谓的“奔奔族”)的这种特点不无关系,所以造成新员工流失较多(截止7月底,试用期内员工离职率为12%)。另外,团队协作现在也出现一些隐患,主要表现为个别人员多的部门管理呈“金字塔”,部门领导与一些员工交流较少,班组长自身忙于事务性工作,对于人员管理较为“简单粗暴”,对人员待岗、辞退有些随意,导致班组成员团队凝聚力不强。建议部门主任加强对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关心。

弱项分析(单项满意度分值在3分以下的项目):

序号问卷内容满意度

分值

分类

1 公司的薪酬制度有助于激励我

提高工作绩效。

2.6 薪酬

2 您对您的薪酬收入是否感到满

意?

2.05 薪酬

从上表可看出,受移动业务发展影响,部门打分低,员工KPI分数较低,导致绩效较2008年相对减少,所以大多数员工对薪酬不满意。对此问题,公司在任务完成率低,人工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仍然给大家发放冲刺奖,周年奖等,员工实际收入并没有减少非常多。从具体数据分析来看,老员工(含劳动员工)对薪酬不满意的人数要比新员工(入职不满半年的员工)多,这里有两个原因:1、新员工登陆网上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的人数偏少(276份问卷中,新员工占比为39%)。2、新员工为企业付出少,还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而且在岗前培训中也非常清楚的将公司薪酬及个人发展进行宣贯,所以新员工对薪酬要求不高。3、2009年公司薪酬体系总体原则仍然向一线倾斜,从实际情况看,业务发展较好的营业厅,所属营业员绩效都有所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新员工的满意度。4、老员工对公司比较了解,工作较多,压力较大,所以对薪酬情况

较为抱怨。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看出,选择“非常不满意”只有30人,占比12%,说明“抱怨”员工是停留在“发牢骚”的基础上。

三、骨干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太原电信虽然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干部观念滞后、激励力度不够、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等五个方面。

一是干部观念滞后。由于公司成立较晚,干部普遍较为年轻(平均年龄为37.6岁,35岁以下的干部占比29.6%)、缺乏实践管理能力,部分干部观念更新缓慢,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在员工队伍建设上思想不够解放,措施不够得力。具体表现在固有的重岗轻人的传统思维定势没有从根本上破除;对公司关于员工队伍建设的政策没有抓具体落实,一些单位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还存在等政策、靠上级的思想;部分单位“本位”思想,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等观念仍较为严重;其次,部分单位干部没有将自己定位为直线人力资源干部,没有将“以人为本”与公司实践结合起来等。

二是技术人才引进难。在调研中,一些单位提出在引进技术人才的过程中,由于政策方面不配套,还存在着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引不进:在引进技术人才时,受劳动

合同指标限制,审批论证缓慢,一时无法及时引进所需要的人才。如太原公司引进技术人才,要向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申请指标(劳动员工),但分到公司的指标十分有限,限制了所需要技术人才的及时引进。而公司目前急需的网络优化人员由于薪酬水平及劳动合同员工聘用程序的限制,至今仍未招聘到合适的人员,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另一方面是用不起:技术人才往往属于通信行业企业争夺的目标,他们的薪酬也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但公司属于创业型企业,市场份额和公司规模与其他通信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相比,薪酬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满足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技术人才的要求,这也大大削弱了公司的吸引力。据统计,2009年至2010年7月,成功吸引同行业人才员工仅有5人,其中1人已离职。

三是对员工队伍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目前公司还是用工作态度和工作量做为评价员工队伍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在公司创业初期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公司改革发展,此方式越来越难以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和实际水平,在质量评价方面吃“大锅饭”、论资排辈等现象在部分单位仍比较严重。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有些单位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员工队伍进行评价,但具体到待遇、奖励等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求平衡,不能真正依据质量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别的员工进行奖励和选用,这使得一些员工感到不公平、不公正。

四是员工技能素质普遍较低,不能完全满足全业务经营需求。公司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但员工培养未能和业务发展同步,员工技能素质普遍较低,新员工上手较

慢,且新员工均为85后,甚至90后,其较难融入公司“协作、奉献”的企业文化;老员工传帮带、解决问题能力较差。今年又是公司全业务经营的关键一年,员工队伍素质不能满足全业务经营需求,队伍压力较大。在实际调研中,各单位也反映希望公司为各单位设专职培训主管。目前,各单位员工都需要定期开展技术、业务和服务培训,定期考试,提高业务和服务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并且在工作中加入和服务相关联的内容,以服务促发展。但是大部分综合管理人员不具备此项素质,同时自身工作重点及工作量也不支持;同时,认为公司组织的培训,基本停留在宣讲层面,培训内容和实际操作结合不紧密,缺乏实战性案例,培训效果不理想。

五是员工队伍待遇普遍偏低,缺乏中长期激励。近年来,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稳步提高,在公司领导的重视下,普遍加大了对一线员工的激励力度,基层员工与社会一般企业基本持平,但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总体上仍有差距,一些技术人才的待遇,尤其是网络优化、机房监控、设备维护等人才,与同行业人员相比,差距就更加明显。公司由于受工资总额和分配制度的限制,不能及时对公司基层员工和技术骨干进行同步的激励,使得基层员工的收入增长缓慢。据统计到2009年底,公司70 %基层员工(职务为主办以下人员)的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骨干队伍仅为23%。为了引导员工重长远、轻眼前利益,根据公司一系列的调整,劳务转劳动已经成为公司基层员工中长期激励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名额少,周期长,见效

慢,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对整个基层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影响,08、09年公司的员工流失率分别达到14.17%和

15.1%,。

四、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的对策之环境建设。

一是强化对骨干队伍的培养。公司根据干部队伍综合素质高、重视事业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特点,从公司实际出发,以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并通过采取岗位实践、岗位互换、培训交流、网上大学等方法,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公司立足自主培养,专门制定了《干部行为规范》,确定部分单位为试点,通过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试点单位传帮带,发挥干部队伍培养的“裂变”效应,探索干部队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从自主培养、自我发展到人才辐射”的干部队伍培养道路。通过此方式,太原电信在6年中共自主培养中层管理干部36人,占目前中层管理干部总数的60%。

二是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目前公司岗前培训课程涵盖职场教育、公司企业文化、以及公司各项业务、政策、服务规范和固网、移动网基础知识,内训师大都为公司一线单位的专家和骨干,不仅适用于新员工,老员工也可以得到巩固和提高;吸纳各岗位的骨干员工加入到内训师队伍中来。目前各分局只有城南分局谢帅被评为公司内训师,负责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的课程讲授,课程内容为“移动及增值业务知识”;网上大学目前课件有近5000个,课程涉及电信行业的方方

面面,建议分局利用好这个平台,在学习好公司组织的课程同时也能主动地学习其他课程。好的培训都是源于生活,源于基层的。目前公司的培训需求是由年初各基层单位上报,综合办汇总的,培训内容以高效团队、有效沟通、通信技术为主,并且大部分内训师都是从基层做起的,所以培训内容可以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但是,部分单位确实存在培训“空白”情况,一是受地理位置和人员紧缺情况影响,各单位不能保证所有人员尤其是骨干参加培训。公司内训师队伍建立时间较短,内训师大多为一线骨干,授课经验有待提高,需要内训师和培训管理人员“走出去”,深入到基层部门真正了解员工实际工作情况,知道大家想学什么。同时,外聘一些长期从事电信行业培训的资深讲师来我公司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综合办努力使培训工作呈现多元化,诸如“技能比武”、“知识竞赛”、“拓展训练”等等,使员工真正体会到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三是探索建立骨干队伍选用新机制。公司在员工骨干队伍建设过程中,积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改进骨干选拔方式,对内推行竞争上岗,对外实行公开招聘,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骨干的标准,通过层层选拔初步建立了一支以120个班组长和103名中高级骨干为领头人,精干高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骨干队伍。在技术骨干的使用上,公司积极探索技术骨干成长新通道,初步改变了挤行政管理“独木桥”的状况。公司结合技

术骨干年龄普遍较轻,主要从事专业不同的特点,尝试在公司内部设置技术、服务专业序列和管理序列三条骨干职业发展途径。这些举措有效地调动了骨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四是建立科学的员工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公司积极探索以业绩考核为重点、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的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全员KPI覆盖,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同时重点关注各单位绩效沟通工作,每月均为员工提供有效的绩效反馈及指导,并为劳动劳务及职务技术序列转换提供数据依据。通过评估赋予量化分值,进行累计和排名,并定期进行公布,为科学评价员工的贡献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公司又建立了劳动、劳务转换机制,真正地在劳动、劳务不同身份的员工间建立起正常稳定地流动通道,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03年以来,公司共淘汰了6位绩效考评不合格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同时通过竞争上岗将22位表现优秀的劳务员工吸纳到劳动合同制员工队伍中。

五是为员工队伍充分发挥才能营造良好环境。公司通过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在创业期实践中形成的企业精神、精神理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凝聚成为广大员工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行为准则。为让员工队伍充分发挥才能营造良好环境,公司首先规范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2008公司荣获了“太原市劳动和谐关系单位”荣誉称号。其次完

善了劳动保护安全检查制度。制定了各专业安全应急预案,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培训、消防培训、安全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为员工安全工作提供了保障,并且在2008年公司荣获“北京奥运通信保障金奖单位”荣誉称号。第三,公司工会建立健全了兴趣协会及工会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为公司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而且丰富了广大员工的文化生活,在2009年公司荣获太原市建管委颁发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在2010年荣获太原市政府颁发的“模范单位”称号。公司在更多的细节上为员工提供了人性化服务。例如:修订了员工慰问制度,在原生日祝福的基础上增加了员工新婚祝福、患病慰问,员工家庭困难慰问,员工直系亲属悼念慰问等。每年的职代会,工会员工代表都能积极参与了公司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等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政策的讨论,会上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太原电信报》上开辟了回音壁栏目,解答员工在职代会上提出的问题。公司领导每半年与干部、骨干至少谈心1次,开3-5次座谈会,及时了解员工队伍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这些举措,为员工队伍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六是营造班组良好氛围。在进行班组长座谈交流会时,

经常听到班组长抱怨:“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太差了,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问题漠视不管、不创新、不改善……所有的班组管理任务全都落在班组长一个人身上”。丰田生产方式之所以被全球生产制造企业顶礼膜拜,其成功的根本在于打造了全员自动自发、持续改善机制。只要员工的潜能被激活,能力被释放,集体的创造力将是惊人的。因此,如何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全员的潜能一直是班组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例如采取班组之星评选机制:一是根据班组的经营目标、业务特点等设置相应的标杆之星,如“业绩之星”、“安全之星”、“质量之星”、“改善之星”、“协作之星”等等,并未标杆之星的评选设计相应的评选标准;二是每月月底利用例会时间进行评选。一些标杆之星的评选依据是客观数据,如“业绩之星”,可根据事实数据直接产生;对于一些无客观数据标准的星星评选,最佳的方法是全员选举产生,以保证公平、公正。推荐人阐释被推荐人的优秀事迹,再由全体组员举手选择。,并对获选者进行全组嘉许;三是对于评选上的标杆之星,将其姓名、照片、事迹以及领导评价等展示于班组天地、公司网站、内刊等处,予以激励。另外,班组文化环境建设也同样重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着装、礼仪、工作现场的布置等等均达到公司或班组的相关要求,体现出班组规范化、标准化的做事方式和高度职业化的精神面貌;二是专有环境布置、专有宣传

陈列等,充分利用班组作业环境展示出班组的文化理念与特色。班组文化墙就是各班组开辟的展示自己独特文化的区域。在工作场所设置背景贴板,将有关班组文化建设的相关图片或文章加以粘贴进行展示。文化墙的内容一般分为多个板块,既可以展示团队风采,记录员工的成长;也可以是学习园地,分享学习心得;还可以是近期工作重点、业务竞赛活动通报等。

五、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的对策之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公司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综合调研发现的问题,我们建议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创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的一项重要措施。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公司关于人力资源工作的原则,在全公司,尤其是在干部队伍中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使干部队伍充分认识到加强队伍建设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二是淡化“劳动制员工”与“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概念。公司建立了劳动、劳务转换机制,但毕竟覆盖面较少,因此淡化“身份”问题是公司稳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公司的具体措施也受到成效:如从事同类工作岗位,绩效分配一致,即“同工同酬”;又如一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劳务员工被调到关键岗位,增加了基层员工的信

心;这对于稳定企业“军心”,保障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是培养一批“领军型”专业技术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是公司的重要人才资源,有着数量少、流动率低的特点。因此公司要拥有自己的“领军型”专业技术专家,必须立足自主培养。首先,在经费预算中允许列支聘请和培养专业技术员工所需的费用。通过设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有计划的选送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其次,通过设备供应商技术人才的“柔性使用”,在项目合作中培养公司的技术员工。要坚持引进技术与培养人才相统一,引进设备与培养人才相统一,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再次,通过建立技术人才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机制,建立促进和规范专业人才流动的相关政策。打破技术骨干能上不易下的终身制思想,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积分考核办法,重点选拔一批成绩突出,目前正在从事前沿技术工作的人才担任专家。在调研中,大家普遍建议,公司要建立有利于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如通过明确一些具体办法,加快建立优秀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绿色通道,使公司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快速及时上岗。四是建立科学的员工队伍考核评价体系。要把质与量紧密结合,并与岗位、薪酬待遇等直接挂钩。通过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现持证上岗,对从事网络技术、客户服务、管理支撑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员工队伍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各类技术员工特点的评价体系。将能力、业绩和贡献作为要素参与到分配中。要尽快研究制定对员工队伍实行中长期激励的具体政策,明确标准和操作程序。要向省公司积极建议在完成相应经营指标的前提下,给予公司更大的分配自主权,从而能对员工队伍进行更加有效的激励。要建立优秀专业骨干荣誉奖励制度,

对为公司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骨干,给予与其贡献相当的荣誉奖励,激励他们为公司的改革发展不断创新。

六、几点启示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加强太原分公司队伍建设必须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干部的高度重视是建设好员工队伍的前提。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那些队伍建设抓的比较好的单位,他们的干部,真正认识到了骨干队伍是提升部门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的中坚力量,因此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也是针对性很强、具体而有力的。而那些员工意见较多、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的单位,干部往往对队伍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说得多、做的少。二是良好的事业平台是吸引、留住骨干人才的根本。在座谈时,许多骨干都表示,在有适当待遇和保障的基础上,公司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是个人去留主要考虑的因素。这是许多骨干在高薪面前不为所动、安心公司的重要原因。三是客观公正的选用评价机制是建设好骨干队伍的关键。创业期的公司具有工作压力周期长、成果见效慢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对骨干队伍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公正。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真正把业绩、能力和水平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地调动骨干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增强他们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是强化激励、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建设好员工队伍的保证。对优秀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是对其贡献和创造的承认和尊重。适当的激励对于稳定骨干队伍,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他们的

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技术学关于教学技术AECT1994这样定义:“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与实践。”其中的设计与开发就是教育的创新。笔者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结合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首先要教师本身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的动机需要终身激励,所以说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取代了工业社会的能源,成为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的要素。在知识成为生产力的要素的社会环境下,教育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竞价水平和综合国力将更多的体现在创造、加工、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效率和水平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丝毫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而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践行者──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个性化、创造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点。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亚洲的崛起》)。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训。目前我们对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研究不应当停留在解体的原因等一般性研究。我们应十分注意苏联解体前苏共党内利益集团的构成、他们对苏联解体的作用以及苏联解体后他们蜕变为俄罗斯新贵集团的过程。分析这个集团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目前面临的腐败现象同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存在相关。铲除这种利益集团产生的土壤和基础,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崛起才能成为全国人民的信心所在。 中国崛起需要软力量的建构 软力量是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根据“软力量”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硬力量和软力量相互作用并相互加强。中国崛起的硬力量部分比软力量部分较早较快提升,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软力量的滞后可能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被疏忽的重要内容。在软力量中,制度因素又比文化因素更易于引起注意。因此,在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中,应当形成硬力量和软力量、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平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中国文化应当成为中国崛起的软力量的重要构成。这种软力量的作用在于对全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它对全世界文化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改善和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确实可以在国际关系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如“中庸”、“仁政”、“王道”等等。道家的哲学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亚洲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天然崇拜正在发生深刻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点使中国崛起具有某种亲和力。 由于中国崛起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奋斗,中国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无须讳言,年轻一代(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的一代)在传统文化承

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问题,教育面临的两个机遇,也是两个挑战; 第二个问题,创新教育; 第三个问题,文化复兴; 第四个问题,如何把握两个机遇,迎接两个挑战。 一、教育面临的两个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机遇,就是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在科技创新这样一个明确有力的口号提出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科教兴国”四个字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不妨回想一下在十几年前提“科教兴国”的时候社会舆论是什么情况。当时谈科教兴国,科研经费不足;西部地区的普九困难重重。就是在大中城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也相对地、相当地不平衡和不足。在一些人心里似乎科教兴国就只是一个空的口号。现在是什么感觉?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教育部门的同志比十几年前更清晰地感觉到,科教兴国的步伐是实实在在的,十几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国家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更高了,而我们教育界自身更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战略,而且在落实,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正是我们施展才华、实现一个教育工作者抱负的时候,这是机遇。而挑战呢?就是挑战我们主观的条件。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因为创新人才的大批出现,需要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环境的支撑,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一个环境条件。单单要求教育工作者做到这一点,不可能。反过来说,社会环境又需要教育系统尤其是学校系统去影响、去打造,这本身是一而二,二而一,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还缺少一个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环境呢?要知道,中央的号召需要社会的呼应。举一个相当普遍的例子。家长看孩子看什么?看他们每次考试的成绩。家长已经有个潜在的目标:孩子上完好的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要上好的高中,而重点高中是不考创新的,只考课内的东西,很现实。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去鼓捣一点新的东西时,家长就要干预:你为什么不先把作业做了?作业做了,学生去玩去鼓捣一些新的东西,也要干预:做完作业就完了?你不会把书再温一温吗?为什么美国学生毕业后有的在商业上成功,有的在办公司上成功,有的成为高新技术能手,有的发明专利销往全世界,有的拿诺贝尔奖?那就是因为他们在小的时候不做与别人同样的事情,而是追求新、追求奇。在孩子们追求新、追求奇的时候当然会有很多荒唐的事情,但是思维、习惯就这么养成了。我们不具备这个环境。为什么?不是中华民族从骨子里就不是创新的民族,而是这三百多年,封建帝制把我们的思想禁锢了。 我们的先辈们,意识到要想国富民强,就要把西方的东西拿来。从洋务运动一直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引进中国。国家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可以团结起来好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了。而与此同时,我们的思想禁锢并没有解除,有时甚至又加强了,加强到最顶尖就是文化大革命。小平同志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就是一次最大的思想解放。在经济上,我们解放了,尽管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毕竟谁也不再争论姓“社”姓“资”这类问题了。但是,在学术上、在教育上,我们仍然受到禁锢:一是自己传统的禁锢,二是美国教育的禁锢。科教兴国、创新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个机遇,但是挑战大于机遇。如果我们不能培养成千上万、上十万、上百万的创新人才,我们国家就不能真正强大,我们的发展也不可能持久。需要创新的不只是产品,而是各项工作的创新。应该形成一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创新习惯与创新规矩。 第二个机遇与挑战:文化复兴。其实,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创新环境不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科学技术问题,而是文化问题。给人创新灵感的,不是数学,不是化学,是文化。从大的方面讲,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对于突发奇想,或者说不同凡响的思维给以容忍,给以支持,就是一种文化。从小处讲,一个学生,看到一个东西,能够勾起他过去所遇到的别的东西,把二者联起来,然后想像,所想像的是世界上没有的,这也是文化问题。国家的文化复兴,不仅仅是构成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素。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最主要的任务。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这是一个人受教育最系统、最完备、最全面的场合。除了学校还有社会,但社会给人的教育是无序的,家庭教育也不成系统。唯有学校是最系统、最有计划、最全面的培养场所,因此也是民族文化保存、延续和创造的主体。学校主要靠什么?当然靠教师,所以每一科的教师,包括音体美的教师,都承担着复兴中华文化的重任,但是广大教师目前都没有精力顾及。这既有外部的多种原因,同时,教师在自己业务水平上也没有做好准备。 二、教育的创新 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超常的思维。例如,孩子堆积木,本来应底下宽上面窄,有的孩子却要挑战底下窄上面宽,这就是创新,至于他能不能搭起来,倒不倒掉,那是另外一回事。创新不一定成功,科学允许失败。创新是一种超常,但不一定都是新的,有的时候重复就是创新。何谓重复就是创新?就是.把前人已经有结论的东西再经过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解决发现的新问题,就出现新的东西。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就应该从体制创新到机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规划,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以及相关国 家的高度關注。一带一路涉及我国的许多地区,本文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甘肃经济发展。 關键词:一带一路甘肃机遇挑战 引言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其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国家、众多产业,需要对各种生产元素进行调配,从宏观角度加强规划与管理。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的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发生了改变。甘肃省处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范围内,新战略的提出,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甘肃省必须要加强对各种机遇的把握,并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提高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转变的标志,这个构想的提出,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水平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满足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经济特区、新区的建设,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有了很大提升,但纵观当前我国的经济格局,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导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阻,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一带一路战略正好满足此要求。其次,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水平较低,必须要大量的资本、技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资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可以实现要素输出。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好顺应了我国生产要素流动的趋势。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一带一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一带一路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沿线的省市,将面临更大的机遇。 以甘肃省为例,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省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经济平台、经贸平台和文化平台。兰州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定位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

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会计工作面临 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除反映和监督外,还担负起了参与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任务,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为企业谋求更大经济效益。长期实践证明,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因此,加强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会计、机遇、挑战、建议、一、会计的内涵及特点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是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一)会计的一般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二、会计工作的现状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以促进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一)会计信息失真一些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不认真履行会计工作原则,私自更改会计数据,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导致企业不同程度的亏损,这样,不法人员就可以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一些不法人员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和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正在逐步得以确立。与过去相比,这个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之处,问题,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教学校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呢? 一、机遇 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的制定,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的重视。 2 、国家经济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长。教育不仅肩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有力支持,相信我国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 3 、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并践之以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需要经济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支撑,国力强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就相应增大。民众日益富裕,步入小康后,人民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日趋增长,占家庭消费支出非常大的份额。据2011年度《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教育消费支出迅速增长反映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二、面临挑战:1、城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及教师待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区,给城乡教育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城区在未做好教育规划与布局之际,进城上学的学生急剧增加,出现师资紧缺,校舍紧张,大班额等现象,于是,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从乡村学校选调优秀骨干教师,也不得不把本应用于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经费侧重于投入到城区学校的改建和扩建上。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生源大量减少,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加剧学生的流失。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先的经费投入,优越的城市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攀比心理和“要求上好学”的优秀生源的输入,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越均越不平衡了。 2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师资配备不到位,体美音等艺术专业教师紧缺。“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这一现象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青春的事业,可由那些并不青春的教师来勉强维持,对学生的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地球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也都连在了一起。那种独立关门搞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既面临很多机遇,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赶超发达国家、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一个性的机遇。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动荡。该文结合当前实际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机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基本上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有高端的技术与雄厚的资金,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与人才,经济利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当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直处于弱势,并且还会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所谓的“制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同时也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可以说是赢家之一。我国的经济持续保持中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对于对外开放的中国明显得益,但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更加尖锐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利用这些条件,就能加快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逐步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面貌。 (2)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世界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各国优势在全球密切交往中实现互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有利于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利于中国克服国内资源和市场的约束,有效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3)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将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有关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中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引进人才的力度和数量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优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校长,你将如何应对? 我校是农村小学,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国家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现代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都慢慢走向农村学校。国家也对农村教师实行各种免费培训。如非学历远程培训、国培、新课程培训等。为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创建了不少平台。为教师更好地优质服务于学生创造了不少条件。 但当前小学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少挑战: (一)农村小学教师业务素质较低,急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县城学校的扩大,农村小学大部分较优秀的教师被县城小学挖走,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则大部分为年纪较大,业务素质一般的教师,明显缺乏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 (2)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和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教学长期处于简单机械的重复状态。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3)近几年虽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来到农村小学任教,他们虽然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和正规的引导,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学业绩平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校长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鼓励县城小学的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支教。或每年派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师到县城小学跟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2)积极创造机会让农村的教师到城市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3)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4)举行多样化的业务和政治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 (二)确实推行中心小学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要想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然而,目前在农村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被认为是杂科,往往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而有的语文或数学老师则把这些“杂科”课占用来上语文或数学,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也只好草草应付一下,更不要说上好这些学科了,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其实,在我们农村中心小学音体美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就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其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根据每位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和发展基础,坚持扬己所长,扬己所能的原则来安排课程,促进课程任教教师专业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确保农村小学教师任教学校的相对稳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农村小学任教,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教师在全镇范围内频繁调动,没有相对的稳定性,导致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堂教学没有延续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年段知识没有过好关,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使老师教的叫苦,家长不满意。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相对稳定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让教师们安心教学,努力提高自己所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不良风气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挑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的阶段,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社会行为方式等方面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特别是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在社会上某些人心中滋生蔓延,崇尚“等价交换,按照市场法则做人”,人格商品化扭曲,重金钱、轻道德修养,人生追求庸俗化,跟着个人欲望和流行时尚走。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淡化,自私自利和享乐思想蔓延,自我观念增强,纪律观、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意识弱化,这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 首先,高校收费和分配制度改革使学生和学校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和无条件地接受学校的教育服务,而对学校、专业、师资、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和更高的要求。为此,学生管理者必须由单纯的重教育和管理,转变为服务、教育和管理三者并重。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连续几年扩招,加上取消对考生的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允许

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工作新局面。 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要遵循教育规律,必须把握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人,是“育人”而非“制器”;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主体,以精神提升人,高度重视人的创造性;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学生思想、灵魂、智慧的培育和塑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 适应时代变化要在不断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的同时,从内外两方面做好“功课”。外部环境上,要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工作,用国际化、时代化、现代化的视野审视工作。内部环境上,要认真分析总结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变化特点,包括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特点、生活特点、业余爱好、兴趣专长等,确切把握工作对象的特性,并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设计工作,制定措施,落实任务,实现目标。 注重思想引领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尤其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理论辨析社会现象,夯实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找准统一大学生思想、凝聚大学生力量的着力点。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机遇与挑战 易秋霖(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本文将刊载于《金融博览》2014年第3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从现在开始往后约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前三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未来十年,改革仍然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红利,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战略机遇。具体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迎来以下重要战略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过程也是创造新的经济需求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为51%(城镇户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后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0%,则城镇人口将比现在增加约1.3亿人。如果一半新增城镇人口进入现有城镇,一半进入新建城镇,每个新城镇人口平均10万人,则将增加650个新城镇。相应地,已有城镇扩大规模及建设新城镇均需要新增厂房、住房、道路、学校、医院、生活设施等,将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资需求。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将扩大和升级。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非公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非公有经济创造了中国绝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70%以上,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额近70%,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非公有经济在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城镇就业、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10年,非公有经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逐步推进,非公有经济将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获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种隐性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

在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在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在当今的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变得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线教育就是网络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一个典型实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在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地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线教育也不只是局限于学校的教育,也适用于各个行业对员工的培养.根据调查,在线教育这种方式的使用逐年增长,人们感受到了在线教育带来的方便。 在线教育有着它独特的优势,这也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机遇.在线教育这种以网络为传输媒体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中距离的限制,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吸引的。 对于学生来说,在线教育可以让他们呆在家里就能享受高等的教育,通过网络的方式,老师也可以讲授学生所需的知识,而且由于是通过网络的原因,老师所掌握的资源更加丰富,对信息的变化也能时刻注意到,给学生的知识更具实时性。在线教育的方式也简化了教育方式,通过网络课件就可以传达知识。同时学生可以省去去学校所花的时间,用节省的时间做更多有价值的事。 现在的各行各业对于自己员工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为了使企业得到发展,对于员工的深入培养教育也是不可避免的。就企业来讲,做事效率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员工的教育培养,大部分的企业也会用更加有效地方式进行,而在线教育正符合这点.在线教育不需要员工专门跑到公司,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接受教育,并且可以很好的交流,为企业,为员工剩下了宝贵的时间。在线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可以多人同时在线,对于人数的多少,几乎没有限制。 虽然在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它面前还是有不少的挑战。即使在线教育很方便,但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对于这种基于网络的新的教育方式,很多人并不习惯,相对于新的方式,人们更习惯传统的方式。而且,网络虽然在我国每年都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但对于人口众多的我们来说,网络还不是很普及,这样就对在线教育的发展及推广带来了不便。 其次,大部分的教师对于在线教育并不是十分有信心.在线教育离不开教师,无论哪种教育方式,教师都是主要因素。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在线教师的人数也在增加.教师们对在线教育都给与一定的认同,但对于它在教育中的地位仍然没有信心。 对于学生来说,在线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人监督,所以,这就要求在线教育的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只有自觉的学生,才能完整的发挥出在线教育优势。大部分的学生并不能自觉的完成在线教育,所以人们对这种教育方式也有担心的理由。 在线教育的建立是应该由学校还是由第三方这也是一个问题。如果由学校建立的话会更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

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