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22章 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22章 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22章 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22章 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第22章四边形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度,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6 B.7 C.8 D.10

2.课外活动时,王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形状的风筝,其面积为

cm,则两条对角线所用的竹条至少需( )

4502

A.302cm

B.30cm

C.60cm

D.602cm

3.若等腰梯形两底之差等于一腰的3倍,则这个梯形的一个底角为( ) A.10°B.15°C.30°D.60°

4. 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 AD∥BC,∠BCD=90°, BC=CD=2AD , E、F分别是BC、CD

边的中点,连结BF、DE交于点P,连结CP并延长交AB于点Q,连结A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CP 平分∠BCD

B. 四边形 ABED 为平行四边形

C. CQ将直角梯形 ABCD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D. △ABF为等腰三角形

5. 如图是一块矩形ABCD的场地,长AB=102m,宽AD=51m,从A、B两处入口的中路宽都为1m,两小路会合处路宽为2m,其余部分为草坪,则草坪面积为 ( )

m B.4 9002m C.5 0002m D.4 9982m

A.5 0502

6. 如图,矩形ABCD的周长是20cm,以AB、CD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EF和正方形ADGH,

cm,那么矩形ABCD的面积是)若正方形ABEF和ADGH的面积之和682

A .212cm

B .162cm

C .242cm

D .92cm

7. 正方形内有一点A ,到各边的距离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则正方形的周长是( ) A.10 B.20 C.24 D.25

8.梯形ABCD 中AB∥CD,∠ADC+∠BCD=90°,以AD 、AB 、BC 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123S S S 、、,且1324S S S +=,则CD =( )

A. 2.5AB

B. 3AB

C. 3.5AB

D. 4AB

二.填空题

9. 如图,AM 是△ABC 的中线,设向量,,AB a BC b ==u u u r r u u u r r 那么向量AM =u u u u r ______.(结果用,a b r r

表示)

10.在正方形ABCD 中,E 在AB 上,BE =2,AE =1,P 是BD 上的动点,则PE 和PA 的长度之和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1.如图,矩形ABCD 的面积为5,它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 1,以AB ,AO 1为两邻边作平行四

边形ABC 1O 1,平行四边形ABC 1O 1的对角线交于点O 2,同样以AB ,AO 2为两邻边平行四边形ABC 2O 2……依此类推,则平行边形n n ABC O 的面积为___________.

12. 如图所示,在Y 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AC 分别交BE 、DF 于点M 、N .给

出下列结论:①△ABM ≌△CDN ;②AM =13AC ;③DN =2NF ;④12AMB ABC S S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只填序号)

13. 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B ∥CD ,∠C =90°,AB =25,BC =24,将该梯形折叠,点

A 恰好与点D 重合,BE 为折痕,那么AD 的长度为________.

14.如图,在Rt△ABC 中,∠BAC=90°,AB=6,AC=8,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AB 于E ,PF⊥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是 .

15.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以BE 为折痕,将△ABE 向上翻折,

点A 正好落在CD 上的F 处,若△FDE 的周长为8,△FCB 的周长为22,则FC 的长为________.

16. 如图,P 是矩形ABCD 内的任意一点,连接PA 、PB 、PC 、PD ,得到△PAB 、△PBC 、△PCD 、

△PDA ,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1234S S S S 、、、,给出如下结论:

①1234S S S S +=+ ②1324S S S S +=+

③若31S S =2,则42S S =2

④若12S S =,则P 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三.解答题

17.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C =90°.CD ⊥AD ,2222AD CD AB +=.

(1)求证:AB =BC .

(2)当BE ⊥AD 于E 时,试证明BE =AE +CD .

18.在△ABC 中,∠BAC=90°,AD⊥BC 于D ,BG 平分∠ABC 交AD 于E ,交AC 于G ,GF⊥BC 于F ,连接EF .

(1)如图1,求证:四边形AEFG 是菱形;

(2)如图2,若E 为BG 的中点,过点E 作EM∥BC 交AC 于M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是CM 长倍的所有线段.

19. 探究问题:

(1)方法感悟:

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DC ,BC 边上的点,且满足∠BAF =45°,连接EF ,求证DE +BF =EF .感悟解题方法,并完成下列填空:将△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此时AB 与AD 重合,由旋转可得:AB =AD ,BG =DE ,∠1=∠2,∠ABG =∠D =90°,∴ ∠ABG +∠ABF =90°+90°=180°,因此,点G ,B ,F 在同一条直线上.

∵ ∠EAF =45°∴ ∠2+∠3=∠BAD -∠EAF =90°-45°=45°.

∵ ∠1=∠2,∠1+∠3=45°.

即∠GAF =∠________.

又AG =AE ,AF =AE

∴△GAF≌△________.

∴ _________=EF,故DE+BF=EF.

(2)方法迁移:

如图②,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

=1

2

∠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0.在Y 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

(1)在图①中证明CE=CF;

(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②),直接写出∠BDG的度数;

(3)若∠ABC=120°,FG∥CE,FG=CE,分别连接DB、DG(如图③),求∠BDG的度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

【解析】解:根据n 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得

(n ﹣2)?180=1080,

解得n=8.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

故选:C .

2.【答案】C ;

【解析】设梯形的对角线长为a ,平移对角线,所得三角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三角形

面积211450,30222a a =

?===. 3.【答案】C ;

【解析】平移一腰,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作这个三角形的高,设腰长为x ,高为12

x ,故底角为30°.

4.【答案】C ;

【解析】通过证△BCF ≌△DCE ,△BEP ≌△DFP ,△CEP ≌△CFP ,从而得到CP 平分∠BCD ;

AD ∥BE ,且AD =BE ,所以四边形 ABED 为平行四边形;AB =DE =BF ,所以△ABF

为等腰三角形.

5.【答案】C ;

【解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本题可将两侧的草坪分别向中间平移

1m ,向下平移1m ,三块草坪拼成了一个长为100m ,宽为50m 的矩形,因

此草坪的面积为100×50=5 0002m .

6.【答案】B ;

【解析】设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x y ,,根据题意得:?

??=+=+106822y x y x , 则22

2100,x y xy ++=,解得16xy =.

7.【答案】B ;

【解析】1+2+3+4=周长的一半.

8.【答案】B ;

【解析】作BE//AD 交DC 于E ,因,∠ADC +∠BCD =90°,故∠EBC =90°, 214AD S =,234BC S =,2

24

BC S = , 1324S S S +=,即2224AD BC AB +=,

又.

二.填空题

9.【答案】12a b +r r ; 【解析】首先由AM 是△ABC 的中线,即可求得12

BM b =u u u u r r ,又由AM AB BM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即可求得答案.

10.【答案】13;

【解析】连接CE ,因为A ,C 关于BD 对称,所以CE 为所求最小值13.

11.【答案】?n

25; 【解析】 每一次变化,面积都变为原来的

12. 12.【答案】①②③;

【解析】易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ABM ≌△CDN .∴ ①正确.

由Y

BEDF 可得∠BED =∠BFD ,∴∠AEM =∠NFC .又∵AD ∥BC .∴∠EAM =∠NCF , 又AE =CF ∴ △AME ≌△CNF ,∴AM =CN .由FN ∥BM ,FC =BF ,得CN =MN ,∴CN =MN =AM ,AM =

13

AC .∴ ②正确. ∵ AM =13AC ,∴ 13AMB ABC S S =△△,∴④不正确. FN 为△BMC 的中位线,BM =2NF ,△ABM ≌△CDN ,则BM =DN ,∴DN =2NF ,

∴③正确.

13. 【答案】30;

【解析】∵BD 是AB 沿BE 折叠得到的,∴BD =AB =25,

∵∠C =90°,∴227CD BD BC =-=.过点D 作DF ⊥AB ,垂足为F . ∵DC ∥AB ,∴ DF =BC =24,FB =DC =7,

∴AF =AB -FB =18,

∴2230AD DF AF =

+=.

14.【答案】; 【解析】解:∵PE⊥AB,PF⊥AC,∠BAC=90°,

∴∠EAF=∠AEP=∠AFP=90°,

∴四边形AEPF 是矩形,

∴EF,AP 互相平分.且EF=AP ,

∴EF,AP 的交点就是M 点,

∵当AP 的值最小时,AM 的值就最小,

∴当AP⊥BC 时,AP 的值最小,即AM 的值最小. ∵AP×BC=AB×AC,

∴AP×BC=AB×AC,

在Rt△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10, ∵AB=6,AC=8,

∴10AP=6×8, ∴AP=

∴AM=, 故答案为:

. 15.【答案】7;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B =CD . 又∵ 以BE 为折痕,

将△ABE 向上翻折到△FBE 的位置,∴ AE =EF ,AB =BF .已知DE +DF +EF =8,即AD +DF =8,AD +DC -FC =8.∴ BC +AB -FC =8.① 又∵ BF +BC +FC =22,即AB +BC +FC =22.②,两式联立可得FC =7.

16.【答案】②④;

【解析】13S S +与24S S +的面积均为矩形面积的一半,故②正确;12S S =,说明这两个

三角形的高相等,(底边均为AP ),则P 点满足在矩形的对角线上.

三.解答题

17.【解析】

(1)证明:连接AC

∵ ∠ABC =90°,∴ 222AB BC AC +=.

∴ CD ⊥AD ,∴ 222AD CD AC +=.

∵ 2222AD CD AB +=,

∴ 2222AB BC AB +=.

∴ AB =BC .

(2)证明:过C 作CF ⊥BE 于F .

∵ BE ⊥AD ,

∴ 四边形CDEF 是矩形.

∴ CD =EF .

∵∠ABE+∠BAE=90°,∠ABE+∠CBF=90°,

∴∠BAE=∠CBF,

∴△BAE≌△CBF.

∴ AE=BF.

∴ BE=BF+EF=AE+CD.

18.【解析】

(1)证明:∵AD⊥BC,GF⊥BC,

∴∠ADF=∠GFC=90°,

∴AE∥GF,

在△ABG和△FBG中,

∴△ABG≌△FBG,

∴AG=FG,

∵∠FBG+∠BED=90°,

∵∠BED=∠AEG,

∴∠FBG+∠AEG=90°,

∵∠ABG+∠AGE=90°,

∵∠ABG=∠FBG,

∴∠AEG=∠AGE,

∴AE=AG,

∴AE=FG,

∴四边形AEFG是平行四边形,

∵AE=AG∴四边形AEFG是菱形.

(2)解:∵四边形AEFG是菱形,

∴AE=AG,

∵BE=EG,∠BAG=90°,

∴AE=BE=EG,

∴△AEG是等边三角形,

∴∠AGE=60°,

在RT△ABG中,∵∠ABG=30°,

∴AB=AG,

∵∠C=30°,∴BC=2AB,

∴BE=GE,EF∥AC,EM∥BC,

∴BF=FC,CM=GM,

在RT△A EM中,∵∠AME=∠C=30°,∠GEM+∠GME=60°,∴∠GEM=∠GME=30°,

∴EG=AG=GM=CM,

∵EM∥FC,EF∥CM,

∴四边形EFCM是平行四边形,

∴AB=BF=CF=EM=CM,

∴是CM长倍的所有线段有AB、BF、CF、EM.

19. 解:(1)EAF、△EAF、GF.

(2)DE+BF=EF,理由如下:

假设∠BAD的度数为m,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m°得到△ABG,如图,此时AB与AD重合,由旋转可得:

AB=AD,BG=DE,∠1=∠2,∠ABG=∠D=90°,

∴∠ABG+∠ABF=90°+90°=180°,

因此,点G,B,F在同一条直线上.

1

2 EAF m

∠=°,

11

23

22

BAD EAF m m m

∠+∠=∠-∠=-=

°°°.

∵∠1=∠2,∴∠1+∠3=1

2 m°.

即∠GAF=∠EAF.

又AG=AE,AF=AF.

∴△GAF≌△EAF.

∴ GF=EF.

又∵ GF=BG+BF=DE+BF,

∴ DE+BF=EF.

20. 【解析】

(1)证明:如图①

∵ AF平分∠BAD,

∴∠BAF=∠DA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D∥BC,AB∥CD.

∴∠DAF=∠CEF,∠BAF=∠F.

∴∠CEF=∠F.

∴ CE=CF

(2)∠BDG=45°

(3)解:分别连接GB、GE、GC(如图③)

∵ AB∥DC,∠ABC=120°

∴∠ECF=∠ABC=120°

∵ FG∥CE且FG=CE.

∴四边形CEGF是平行四边形.由(1)得CE=CF,

平行四边形CEGF是菱形.

∴ EG=EC,∠GCF=∠GCE=1

2

∠ECF=60°

∴△ECG是等边三角形

∴ EG=CG,①

∠GEC=∠EGC=60°

∴∠GEC=∠GCF.

∴∠BEG=∠DCG.②

由AD∥BC及AF平分∠BAD可得∠BAE=∠AEB.∴ AB=BE.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DC.

∴ BE=DC.③

由①②③得△BEG≌△DCG.

∴ BG=DG.∠1=∠2.

∴ BGD=∠1+∠3=∠2+∠3=∠EGC=60°

180

60

2

BGD BDG

∠==

°-

°

(完整word版)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a(a 0)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2 a(a 0) ① a a ;a(a 0) ②( a)2 a(a 0) ③ab a b(a 0,b 0) ; ④ a a (a 0,b 0) bb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1. 二次根式的加减: 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 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a b ab(a 0,b 0). 3. 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 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 或分子、分母约分) .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a c + b c =(a+b) c (c 0) a b ab(a 0,b 0). aa ) b b(a 0,b>0 ( a)n a n( a 0)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b 2 4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2 1.一元二次方程 ax bx c 0(a 0) :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17.4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 b 2 4ac ≥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2 如果 b 2 4ac <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8.1.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 做常量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 x 和 y ,如果在变量 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 y 随变量 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 y 叫做变量 x 的函数, x 叫做自变量 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 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如果变量 y 是自变量 x 的函数, 那么对于 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 a ,变量 y 的对应值叫做当 x=a 时的函数值 18.2 正比例函数 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 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2.正比例函数 :解析式形如 y=kx (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 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 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般形式 y=ax2+bx+c (a ≠ 0),称为 次项系数; 2. 系数; bx 叫做一次项, b 是一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 的整式方程叫 做 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c 叫做常数项 元二次方程 ax 叫做二次项 ,a 是二次 项 开平方法, 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分解因式法 2 b b 2 4ac 3.求根公式 x : x 1 b b 2 4ac 2a x 2 b b 2 4ac 2a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 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 ax 2 bx c 0) 过因 式分解 2 ax bx c = a(x x 1)(x x 2) ; x 1、 x 2 是一元二 次方程 2 ax bx 0(a 0) 的根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正方形(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正方形(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与正方形的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正方形的定义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要点诠释: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更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还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要点二、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1.边——四边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 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①相等,②互相垂直平分,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要点诠释: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其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要点三、正方形的判定 正方形的判定除定义外,判定思路有两条:或先证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即矩形);或先证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 要点四、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或者可表示为: 【典型例题】

类型一、正方形的性质 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在OD 、OC 上,且 DE =CF ,连接DF 、AE ,AE 的延长线交DF 于点M . 求证:AM⊥DF. 【思路点拨】根据DE =CF ,可得出OE =OF ,继而证明△AOE≌△DOF,得出∠OAE=∠ODF,然后利用等角代换可得出∠DME=90°,即得出了结论. 【答案与解析】 证明:∵ABCD 是正方形, ∴OD=OC , 又∵DE=CF , ∴OD-DE =OC -CF ,即OE =OF , 在Rt △AO E 和Rt △DOF 中, AO DO AOD DOF OE OF =??∠=∠??=? , ∴△AOE≌△DOF, ∴∠OAE=∠ODF, ∵∠OAE+∠AEO=90°,∠AEO=∠DEM, ∴∠ODF+∠DEM=90°, 即可得AM⊥DF.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全等的证明得出∠OAE=∠ODF,利用等角代换解题.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K 分别在BC ,AB 上,点G 在BA 的延长线上, 且CE =BK =AG .以线段DE 、DG 为边作DEFG . (1)求证:DE =DG ,且DE ⊥DG . (2)连接KF ,猜想四边形CEFK 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 证明:(1)∵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正方形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正方形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 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讨论的团队精神; 3、通过正方形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 重点难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堂引入 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在动手做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 .....叫做正方形. 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大前提下定义的,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2.【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教师个性化设计)

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三、例题分析 例1(教材P111的例4)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 O(如图). 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C=BD,AC⊥BD, AO=CO=BO=DO(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并且△ABO ≌△BCO≌△CDO≌△DAO. 例2 (补充)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 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 于F. 求证:OE=OF. 分析:要证明OE=OF,只需证明△AEO≌△DFO, 由于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可以得到∠AOE= ∠DOF=90°,AO=DO,再由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 得到∠EAO=∠FDO,根据ASA可以得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结论可得.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OE=∠DOF=90°,AO=DO(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又DG⊥AE,∴∠EAO+∠AEO=∠EDG+∠AEO=90°. ∴∠EAO=∠FDO. ∴△AEO ≌△DFO. ∴OE=OF. 例3 (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C两点作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知识点: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 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等是二次根式,而,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 1.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 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是一个非负数,即0()。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 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若,则a=0,b=0;若,则a=0,b=0。知识点四:二次根式()的性质 ()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 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则,如:,.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本身,即;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 2、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取何值,一定有意义; 3、化简时,先将它化成,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与的异同点 1、不同点:与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中,而中a可以是正实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正方形(基础)典型例题讲解+练习及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正方形(基础)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与正方形的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要点梳理】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知识要点】 要点一、正方形的定义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要点诠释: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更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还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要点二、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1.边——四边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 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①相等,②互相垂直平分,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要点诠释: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其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要点三、正方形的判定 正方形的判定除定义外,判定思路有两条:或先证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即矩形);或先证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 要点四、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或者可表示为: 要点五、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 (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18.2.3 正方形 同步练习题

,, 18.2.3正方形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正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任意取点E、F、G、H.这样得到的四边形EFGH 中,是正方形的有() A.1个B.2个C.4个D.无穷多个 2.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当∠B=90°时(如图甲)测得对角线BD的长为 对角线BD的长为() .当∠B=60°时(如图乙)则 A. B. C.2 D.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在AB边上.四边形EFGB也为正方形,设△AFC的 面积为S,则() A.S=2B.S=2.4C.S=4D.S与BE长度有关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 A.3B.4C.5D.6 5.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S, 12 则S 1 S的值为() 2 A.16 B.17 C.18 D.19

6.如图,四边形ABCD中,AD=DC,∠ADC=∠ABC=90°,DE⊥AB,若四边形ABCD面积为 16,则DE的长为() A.3B.2C.4D.8 二.填空题 7.延长正方形ABCD的BC边至点E,使CE=AC,连结AE,交CD于F,那么∠AFC的度数为______,若BC=4cm,则△ACE的面积等于______. 8.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EF⊥AC,EG⊥BD,垂足分别为F、G,如果AB52cm, 那么EF+EG的长为______. 9.已知:如图,△ABC中,∠ACB=90°,点O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BC,OE⊥AC,OF⊥AB,点D,E,F分别是垂足,且BC=8cm,CA=6cm,则点O到三边AB,AC和BC的距离分别等于______cm. 10.如图所示,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顶点B、D作DE⊥a于点E、BF⊥a 于点F,若DE=4,BF=3,则EF的长为_____. 11.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则菱形的边长为cm.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 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 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bx+c=0 (a ≠0)时,Δ=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 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 c x x a b x x )2(a 2ac 4b b x ) 1(212122 ,1= -=+-±-=, ; 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也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 ①2(0)x a a =≥ 解为:x = ②2()(0)x a b b +=≥ 解为:x a += ③2()(0)ax b c c +=≥ 解为:ax b +=④22()()()ax b cx d a c +=+≠ 解为:()ax b cx d +=±+ (2) 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分,平方公式,平方差,十字相乘法 如:20(,0)()0ax bx a b x ax b +=≠?+= 此类方程适合用提公因式,而且其中一根为0 290(3)(3)0x x x -=?+-= 230(3)0x x x x -=?-= 22694(3)4x x x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全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汇总 第16章达标检测卷 (150分, 90分钟) 题号一二 三[来源:Z. xx. https://www.doczj.com/doc/6d13893181.html,]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 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m 3B.18m C.3m 2D.(2m)2+1 2.若要使代数式 -x x+1 有意义, 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1 C.x≤0且x≠-1 D.x>-1 3.二次根式-a3化简的结果是() A.-a-a B.a-a C.-a a D.a a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2=2 B.20 2=10 C.2×3= 6 D. () -32=-3 5.设a=6-2, b=3-1, c= 2 3+1 , 则a, b, 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c>b>a B.a>c>b C.b>a>c D.a>b>c 6.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 ①16a4=4a2;②3a-2a=a;③a 1 a=a 2· 1 a=a;④5a×10a=5 2a, 其 中做错的题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表示实数a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化简(a -4)2+(a -11)2的结果为( ) (第8题) A .7 B .-7 C .2a -15 D .无法确定 8.若3的整数部分为x , 小数部分为y , 则3x -y 的值是( ) A .3 3-3 B. 3 C .1 D .3 9.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 一条边的长为2+1, 则这条边上的高为( ) A .12 2+12 B .24 2-24 C .12 2-12 D .24 2+24 10.观察下列等式:①1+112+122=1+11-11+1=112 ;②1+122+132=1+12-1 2+1 =11 6 ;③ 1+132+142=1+13-13+1=11 12 .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 请猜想1+142+1 52的结果为( ) A .114 B .115 C .119 D .1120 二、填空题(每题5分, 共20分) 11.不等式(1-3)x >1+3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 12.计算:(2+3)2-24=________. 13.一个底面为30 cm ×30 cm 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 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 cm 的长方体铁槽中, 当铁槽装满水时, 玻璃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 cm, 则铁槽的底面边长是________cm . 14.若x >0, y >0, 且x -xy -2y =0, 则 2x -xy y +2 xy 的值是________.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总结

八年级数学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 只能是正数或O .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c c c≥0) ?b a b a ab = ≥ ).0 ,0 (≥ a a =a≥0,b>0) b b =( a≥0) ()n n a a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 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24b b ac x -±-=:221244b b ac b b ac x x -+----= , = ; △=24b ac -≥0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_正方形的性质同步练习

18.2.3 正方形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 一、填空题 1、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E=BC,则∠ACE =°. 2、如图,四边形 ABDC是正方形,延长 CD到点E,使CE=CB,则∠AEC =°. 3、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E平分∠DAC,则下列结论: ①∠E= 22.5°;②∠AFC=112.5°;③∠ACE=135°;④AC=CE;⑤AD∶CE=1∶ 2. 其中正确的有个. 4、如图,等边△EDC在正方形ABCD内,连结EA、EB,则∠AEB=°;∠ACE =°. 5、已知正方形ABCD,以CD为边作等边△CDE,则∠AED的度数是°. 6、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是边CD上一点,若△AFB经过逆时针旋转角θ(0°<θ<180°)后,与△AED重合,则θ值为° 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 7、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 = 2,EC = 1,把线段AE绕点A旋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

转,使点E 落在直线BC 上的点F 处,则F 、C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 8、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 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9、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 CD 边上的B '处,点A 对应点为A ',且C B '=3,则CN= ;AM 的长 是 . 10、正方形的面积是3 1,则其对角线长是________. 11如图,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 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2、如图,将n 个边长都为1cm 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n 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n 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 13、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30°得到正方形AB ′′D ′,两 图叠成一个“蝶形风筝”(如图所示重叠部分),则这个风筝的面积 是 . 14、如图,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度后得到正方形 AB ′C ′D ′,边B ′C ′与DC 交于点O ,则四边形AB ′OD 的周长是 . 15、如右图,正方形ABCD 中,AB =6,点E 在边CD 上,且CD =3DE . 将△ADE 沿AE 对折至△AFE ,长EF 交边BC 于点G 连结AG 、CF . 下列结论:①△ABG ≌△AFG ;②BG =GC ;③AG ∥CF ;④S △FGC =3.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序号) O 2 O 1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8.2.3正方形

正方形 【总结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知识汇总】 1.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所以它既具有矩形的性质,又有菱形的性质. 2.正方形的性质: ①正方形四个角都是90°,四条边相等; 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判定:①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④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考点一:正方形的性质 【基础夯实】 1.下列四边形:①正方形、②矩形、③菱形,对角线一定相等的是()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2.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互相平分D.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3.正方形面积为36,则对角线的长为() A.6 B.C.9 D. 4.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8 B.4C.8D.16 5.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BC,则∠ACP度数是()

A.45°B.22.5°C.67.5°D.75° 6.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 则∠BFC为() A.75°B.60°C.55°D.45° 7.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M为边AD的中点,延长MD至点E, 使ME=MC,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点G在边CD上,则DG的长为() A.B.C.D. 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 折痕为GH.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 A.3 B.4 C.5 D.6 9.如图.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互相重合,按住其中一个不动,将另一个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45°,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A.B. C.D.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E为BC上一点,CE=5, F为DE的中点.若△CEF的周长为18,则OF的长为() A.3 B.4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教案 好的教案还可以给八年级数学教师带来更多的反思,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仅供参考。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7.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够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2.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确定a,b,c的值. 二、(重)难点预见 重点:知道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能够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确定a,b,c的值. 三、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对子之间进行帮扶,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开场白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什么形式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方程怎么解答呢?它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课,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新的收获. 1、忆一忆 在前面我们曾经学习了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指的是什么含义?一次呢?你能猜想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吗? 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先让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四边形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学习四边形的边、角、顶点,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边、角、顶点,则可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想一想 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只列出方程,不进行解答: (1)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cm,矩形的面积是15cm,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 (2)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和是313,求这两个正整数. (3)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都是整数,它的斜边长为13cm,两条直角边的差为7cm,求两条直角边的长. 预习困难预见: (1)学生在列方程时没有搞清楚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的区别,以至于把方程列错了. (2)学生在解答第(3)题时,设未知数时忘记带单位. (3)还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只列方程,以至于学生列出方程后尝试着解方程,导致耽误了一些时间.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也是数学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具体函数实例;建立和理解一次函数概念。 (2)理解一次函数与特殊函数如正比例函数、常值函数的关系。 (3)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一次函数;能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4)在判断一次函数的过程中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关系;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问题1:汽车油箱里原有汽油120升,已知每行驶10千米耗油2升,如果汽车油箱的剩余是y(升)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千米),试用解析式表示y 与x的关系. 分析:每行驶10千米耗油2升,那么每行驶1千米耗油0.2升,因此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20-0.2x (0x600) 说明当一个函数以解析式表示时,如果对函数的定义域未加说明,那么定义域由这个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否则,应指明函数的定义域. 这个函数是不是我们所学的正比例函数?它与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像又具备什么特征?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讨论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概念辨析 问题2:某人驾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汽车行驶到离甲地80千米的A 处发生故障,修好后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继续行驶.以汽车从A处驶出的时刻开始计时,设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某人离开甲地所走的路程为s(千米),那么s与t的函数解析式是什么? 类似问题1:这个函数解析式是 S=60t+80 思考:这个解析式和y=-0.2x+120有什么共同特点? 说明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从它们的函数表达式得出表示函数的式子都是自变量的一次整式. 如果我们用k表示自变量的系数,b表示常数.这些函数就可以写成:y=kx+b(k0)的形式.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 函数(linear function).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当b=0时,y=kx+b即y=kx(k是常数,且k0).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正方形练习精选

正方形基础导练 1.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相等 C.内角和为360o D.对角线平分内角 2.正方形具备而矩形不一定具备的性质是() A.四个角都是直角 B.四条边相等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B.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 C.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D.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4.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A.AC=BD,AB∥CD,AB=CD B.AD∥BC,∠A=∠C C.AO=BO=CO=DO,AC⊥BD D.AO=CO,BO=DO,AB=BC 5.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为AB、BC、CD、DA的中点. a.原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满足________时,四边形EFGH是矩形. b.原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满足________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 c.原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满足________时,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能力提升 7.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P 在DC 边上,且DP =1,点Q 是 AC 上一动点,则DQ +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点,AF 平分∠DAE ,求证:BE +DF =AE . A B C D E F 9.如图,BF 平行于正方形ADCD 的对角线AC ,点E 在BF 上,且AE =AC ,CF ∥AE ,求∠BCF . A C D E F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

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c ≥0) =a ≥0,b>0) n =≥0)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2b x a -±=:1222b b x x a a -+--= , = ; △=24b ac -≥0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 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2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八年级下册数学正方形教学设计

18.2.3 正方形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及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内容解析 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一般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作为一种特殊的矩形和菱形,正方形还具有一般矩形和一般菱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正方形的研究突出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从动态的角度看,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当一个角变为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就变形成矩形,当矩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时,矩形就变形成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当一组邻边相等时,平行四边形就变形成菱形,当菱形的一个角变为直角时,菱形就变形成正方形.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演变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类比矩形和菱形的定义,得出正方形的定义,帮助学生理清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定义以及正方形与菱形、矩形的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证明和计算.

(3)理解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目标解析 目标(1)的具体要求是:理解正方形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 目标(2)的具体要求是:经历对正方形性质的整理归纳过程,形成对正方形性质的完整认识,通过分析得出正方形的判定.综合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目标(3)的具体要求是:结合框架图与集合图理清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目标(4)的具体要求是: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正方形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所以学生从小就有对正方形的整体感知.在小学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些都是在直观感知基础上的归纳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要想掌握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还需要理清正方形与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但是学生在理清正方形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时仍有一定的困难.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难点是:从正方形的定义出发,理清正方形与菱形、矩形的关系,探究得出正方

2017-2018学年沪教版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性质中,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四条边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2.一个凸n边形,其每个内角都是140°,则n的值为() A. 6 B. 7 C. 8 D. 9 3.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其他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三角形个数是() A. 3个 B. (n﹣1)个 C. 5个 D. (n﹣2)个 4.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 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 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5.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BC 上从点B向点C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的长不变 D. 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6.如图,两直线y2=﹣x+3与y1=2x相交于点A,下列错误的是() A. x<3时,y1﹣y2>3 B. 当y1>y2时,x>1 C. y1>0且y2>0时,0<x<3 D. x<0时,y1<0且y2>3 7.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若直线满足:(1)点D到直线的距离为1;(2)A、C 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符合题意的直线的条数为() A. 2 B. 3 C. 4 D. 6 8.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BD并延长至点E,连接CE,F、G分别为BE,CE的中点,连接FG.若AB=6,则FG的长度为() A. 3 B. 4 C. 5 D. 6 9.为保证达万高速公路在2012年底全线顺利通车,某路段规定在若干天内完成修建任务.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1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40天,如果甲、乙两队合作,可比规定时间提前14天完成任务.若设规定的时间为x天,由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B. C. D.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解

“金榜名师苑一对一辅导”内部培训资料 八年级数学辅导讲义 (下册) 主 编: 李启勇 审 定:金榜教育中学数学教研室 六安金榜辅导学校中学数学教研室 组编 2014年2月 第16章 二次根式 【知识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形如)0(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实质是一个

非负数数a 的算数平方根。 【注】二次根式的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从形式上看,应含有二次根号;二是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有限制: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例1 下列各式1) 22211 ,2)5,3)2,4)4,5)(),6)1,7)2153 x a a a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_________(填序号). 例2 使x + 1 x-2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2 C .x>2 D .x ≥0且x ≠2.[来源:学*科*网Z*X*X*K] 例3 若y=5-x +x -5+2009,则x+y= 练习1使代数式 4 3--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3 B 、x ≥3 C 、 x>4 D 、x ≥3且x ≠4 练习2若11x x ---2 ()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例4 若230a b -+-=,则 2 a b -= 。 例5 在实数的范围内分解因式:X 4 - 4X 2 + 4= ________ 例6 若a 、b 为正实数,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a 2 +b 2 =a 2+b 2 ; B 、(a 2+b 2)2 =a 2+b 2; C 、( a + b )2= a 2+b 2; D 、(a —b )2 =a —b ; 【知识点2】二次根式的性质:(1)二次根式的非负性,)0(0≥≥a a 的最小值是0;也就是说( ) 是一个非负数,即 0( )。 注:因为二次根式()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 非负数( )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 0( ),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 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则a=0,b=0;若 ,则 a=0,b=0;若 ,则a=0,b=0。 (2)()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