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阅览室智能化建设研究

图书馆阅览室智能化建设研究

图书馆阅览室智能化建设研究
图书馆阅览室智能化建设研究

图书馆阅览室智能化建设研究

摘要:针对我院图书馆阅览室几年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碰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阅览室智能化建设的一些设计方案,提出了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统计进阅览室学生人数、自动显示当前阅览室学生人数、自动显示当前阅览室剩余位置数、以及根据学生人数和天气情况实现日光灯智能控制等功能。实现一个智能化的图书馆阅览室建设。

关键词:阅览室智能化数字化

引言

图书馆、高等院校都有不少阅览室和教室,为了保证阅览室和教室的光照、温度、人数等适合学习、查阅资料、阅读图书,阅览室或教室需要安排值班人员管理,灯、风扇等有关设备不能及时开启影响阅览室和教室的使用,不能及时关闭则浪费能源。因此需要的大量阅览室和教室的管理人员,很不适应当前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化高校的发展趋势。

1整体方案设计

本设计具有对图书馆阅览室内的人数进行统计和对光照情况进行鉴定的功能,并对灯光进行实时控制,达到方便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当环境光照充足时且图书馆阅览室光照强度大于设定值时,不管

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方案V2

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方案V2.3 目录 一.方案概述 (2) 1.1引言 (3)

1.1.2.2 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3) 1.1.3 建设重点 (4) 二.设计原则 (6) 2.1运行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可选择 (6) 2.2健壮性 (6) 2.3易用性 (7) 2.4扩展性 (7) 三.技术路线 (7) 3.1管理系统技术 (7) 3.2系统化的业务流 (8) 四.系统特点和创新点分析 (8) 4.1特点和创新点概述 (8) 4.2系统网络结构图 (10) 五.模块功能介绍 (10) 5.3 标签转换系统 (12) 5.4 图书电子标签 (13) 5.5 RFID安全防盗门 (14) 一.方案概述

1.1引言 图书管理系统,能进行图书馆管理系统能实测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管理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图书馆管理系统合运用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可以通俗的简化的描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三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应用。 图书管理系统方便图书管理员的操作,减少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并使其能够更有效的管理书库中的图书,实现了传统的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建设目标 提高服务水平 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体现:1)在馆图书实现快速定位,快速查找文献。2)具备图书文献引导标识系统科学、简明。 3) 简化借还书流程。实现智能化的图书借还流程,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信息读写的可靠性、借还书的高速快捷。4)提高借阅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把图书馆工作人员从日常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1.1. 2.2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有效降低一线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馆藏管理能力。1)还书归架。借助自助设计研发的智能书车,使得还书归架工作效率大增。 2)巡架工作。便携式RFID阅读器容易查找不在架上或者乱架的图书,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摘要】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要求物质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的追求,而作为精神载体的图书馆也应不断创新、发展,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渴望求知的人们。本文以数字化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阐释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现阶段发展状况,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素质教育中的趋势,并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意见与相应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制度;管理 1 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念 数字化图书馆,在英文中译作digital library,意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将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图书和文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通过互联网成为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和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数字图书馆特征 2.1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文献信息给予数字化处理,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个体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还包括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它需要采用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保护技术等。 2.2 资源共享性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范围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几间图书馆之间的数字化,而是涉及整个文化资源领域,主要是实现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全社会的信息文化的普及,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 2.3 以网络为载体 在传统媒体逐渐被淘汰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搭上网络的快车,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以网络为基本载体,广泛传播信息文化,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传播,数字化也就失去了其依托和本来意义。 2.4 信息的虚拟性 原本以进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进行资源搜索的方式,会因为数字化图书馆

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 数字图书馆不是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种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及阶段性成果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较国外相比相对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追踪调研国际上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国政府务实地看到存在的差距,非常重视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国家级大型项目规划、建设方面;1998年8月文化部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领导小组,2000年4月5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和2001年9月4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有规划、有组织、科学有序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该工程在总体技术上与国际主流并轨。力求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完成中国特色数字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的开发,向全球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知识服务。 中国国家图书馆,从1995年就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相关项目的研究,1999年3月开发研制成功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实现了跨平台、跨库检索和对象数据的跨系统传输控制。此外,国内一直行业内的和省、市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也如火如荼的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北京图书馆与北京曙光天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国家863攻关项目“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项目”,国家教育部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建设,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等升级数字图书馆项目实施,超星数字图书馆、数字方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大型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开通,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在体系结构、检索机制、规范标准及资源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检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现实技术支持。 二、数字图书馆开发中的技术问题 1.知识信息的表达。知识的表达可简单地分为人类表达、机器表达和多模式或多媒体表达。如何让机器尽可能地实现人类的所有表达方式、并以多模式或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2.可交互性。人与信息系统的可交互性是最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思路之一。这将涉及到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数据库查询模式与方法等,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论述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性和馆藏特色资源建设,阐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外界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指出了提高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以及硬件和软件建设途径,从资源、人才和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障碍与原因分析》一文中,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些障碍,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清除这些障碍才能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其数字化建设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策略。 1 资源是图书建设的核心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数字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将文本、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存储到数据库、光盘等载体中,最终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检索的这类信息资源,它是相对传统的非数字化信息资源来说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结合自身院校的专业特点、资源需求和学科发展,注重资源结构体系的合理化,以保证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归纳起来,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1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方便读者检索利用为目的。因此,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数据库。 1.1.1 自建数据库(传统馆藏数字化)自建数据库主要是指将本馆所拥有的传统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如保存的报纸期刊、古籍、特色书籍、教师教材与课件、精品课程录像等。自建数据库需要注意的几点是:以方便读者使用为基本前提,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遵循一定的规范。 1.1.2 购买数据库购买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保证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购买时需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需求来购买。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本院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持续的潜力;数据库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尽量少;数据资源质量好,便于读者阅览、查找、下载和打印[2]。较常见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涵盖的信息知识面广且全,质量相对有保障。此外,一些特殊院校,如医学院,也需要

基于高校信息智能化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基于高校信息智能化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08T09:08:59.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作者:王洪海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要适应信息化智能时代的发展,以往图书馆的运行和管理模式都是以人为主,几乎不存在智能化的应用,无论是读者借阅图书、还是图书管理者的管理都是纯人工进行,这样工作不仅繁杂而且效率低下,很明显,现代化的今天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现在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要结合当代信息化的趋势进行建设,本文从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必然性出发,对高校图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德州 25303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要适应信息化智能时代的发展,以往图书馆的运行和管理模式都是以人为主,几乎不存在智能化的应用,无论是读者借阅图书、还是图书管理者的管理都是纯人工进行,这样工作不仅繁杂而且效率低下,很明显,现代化的今天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现在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要结合当代信息化的趋势进行建设,本文从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必然性出发,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智能化建设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能化 引言:处在网络全覆盖的时代,高校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随处可见,生活被信息智能化的工具所包围,图书馆作为学生用来增进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场所,也因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广大高校学生的需求。本文主要是对各个高校图书馆信息智能化的建设进行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利用高校资源。 一、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必然性 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坚持大势所趋,积极树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理念,智能服务的应用与建设已成为高校的首选不可避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图书馆作为教育科研的基本工具,必须尽快进行改革,现代高校图书馆必须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支撑,以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平台的建设为支撑,为师生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自身在高校教育服务中的重要地位,主动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机遇,进一步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效益,创新服务方式,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应用与教育服务中,而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的大背景下,适应科学,为新时期人才选拔培养带来更多科学有效的帮助,这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重要职责。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和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必须以服务为核心,借助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和创新,使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真正发挥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价值,为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和建筑发展服务。 二、智能化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智能化建设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为了适应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实现现代和智能化改造。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不断完善,才能把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智能化信息图书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以下是我们对当前形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一)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不足 许多影响智能管理的地方缺乏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相应培训,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在智能图书馆的管理中,对图书管理领导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图书馆理员不懂计算机知识,有的也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也没有对他们进行过一定的培训,所以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些因素将影响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 图书馆智能化的建设也对图书馆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建设是为了改变和拓展图书馆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而设计的。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毕业于文献信息专业,在高校等各大图书馆,信息技术水平远不够。再者,由于以前的高校图书馆员主要聘用的是家庭成员,他们对于智能化的使用普遍不高,影响了新型智能技术和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二)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模式落后 一些图书馆管理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对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相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加强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有能力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很多建议,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对智能化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限制了智能化的发展。面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我们应该积极对待,而不是全盘否定,因为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也有一些优势,比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图书借阅量,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实施智能化管理,突出智能化管理的效益。传统的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方式,在传统的建设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图书馆理念的变革和创新,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智能化建设和应用,继续探索适应信息智能时代特点的图书馆建设的新模式, 三、智能化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 为了建设一个智能图书馆,图书馆员必须扮演多重角色。主要角色是:管理者,负责收集和管理自动记录的信息;传播者,使用收集到的信息回答用户的问题;教育者,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提高用户理解和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可见,智能图书馆的发展对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队伍建设必须适应智能图书馆的需要。考虑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信息技术的不足,图书馆在未来增加人员时,应着重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高水平的计算机基础和完备的图书情报等能力,搭建图书馆发挥信息平台的平台,使引进的技术人才能够参与到今天的智能图书馆建设中来,将成为未来智能图书馆建设的中坚力量,并将建设一支一流的智能图书馆服务团队。高校图书馆要做好馆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实行人才队伍的长效培养机制。同时馆员在工作中要自觉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支具有一定信息水平和专业水平的高素质队伍,能够在科学管理、规范高效的图书馆业务中开展工作,对深入推进和发展智能图书馆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优化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就智能图书馆管理与建设系统而言,不应沿袭传统的管理方法,而应不断创新变革,与时俱进,向不同层次进行发展式跨越,这体现了图书馆的信息智能化管理,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在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管理者要有独具一格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想象,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方便广大读者使用,体现一定的公共性,同时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也要有一定的

某图书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说明书

某图书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某市级图书馆智能化系统建设项目,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图书馆智能化系统规划与设计,阐述了图书馆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系统的系统配置、体系结构、集成方式。【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 1.引言 当今国际上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可以供选择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案、设备配置以及应用软件种类繁多。使用单位通常较难对智能化智能化系统的系统配置、体系结构、集成方式和对新技术产品的选型作出快速地决断和得到最优化的实施方案。 因此,如何运用系统工程的环境与制约条件来一体化综合集成智能化智能化各子系统,集国内外各制造厂家产品之长,采用好各种先进技术,把握住合理的设备配置,让整个图书馆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设备在总体上发挥最大的运行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2.工程概况 某市级图书馆建筑总面积约2.6056万m2,地上4层(面积约1.9131万m2)、地下1层(面积约0.6925万m2)。建筑物的主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防火分类等级(一)类,防火等级(一)级。 3.设计思想 设计所按照的原则 公共图书馆是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是实现和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众知识和信息基本需求的建筑之一,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的框架理念 智能化系统设计中应依据图书馆建筑的特点进行定位,并按建筑的绿色、节能、环保等为设计宗旨,完善其智能化智能化功能,将本建筑物建设成为江苏省宜兴市文化中心的一个亮点,同时让图书馆成为体现社会全面文明进步的窗口之一。 设计的目标 将某市级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集智能化、数字化、绿色环保化及数字城市信息节点于一身的文化建筑。 设计的基础平台

活动方案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篇一: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一、系统简介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内的阅读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 通讯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处理、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实现资料的查询和阅览。人们的需求是科技发 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是现代化的视听阅览室,它也是学校教育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阅览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阅览室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阅览室的标志和归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将逐步 淘汰纯粹的文字阅览和音像资料阅览,建立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已成 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一大趋势。 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集中教学的环境,又要重视创设学生个别化学 习环境。如果说课堂作为学生集中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存在,那么 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场所也是不可缺少的。 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字化视听 阅览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对学生信息获取、传输和加工 处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而终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要培养具 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学习。为学生建设 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正是数字 化图书馆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 二、系统功能 1.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里,要获得大量信息与知识, 在传统阅读、学习模式可望不可及。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大量的传统、现代信息资源,象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 料等,教师与学生可同时获取大量信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视听阅览 传统图书馆借书,一般要先查书名索引卡,填索书单,由图书馆工 作人员进书库找书。不过经过这些手续,也可能因书已借出而借不

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方案三篇.doc

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方案三篇 第1条 目前,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图书馆自助借还设备、24小时还书机、室内自助还书机、充电、取消、检查一体机、射频识别自助借还设备、智能库存、定位等智能自助设备。这种设备是由公司独立开发的,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其中,自助借还图书设备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授权,并通过了国家CCC认证和欧洲ce技术认证。 本发明的电子智能图书馆设备不仅基于条形码磁条技术、简单的射频识别技术,而且创新性地实现了条形码和射频识别智能识别的双标签智能产品,使用户享受到射频识别的便捷和磁条条形码的安全。 自助设备的使用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使工作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其他高级服务,符合当前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2 、方案概述1.简介1.1当前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图书流通管理采用磁条和条形码系统。磁条是一种安全功能,条形码是一种收藏识别功能。 磁条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动化程度低,手工处理图书借阅或归还、书架、排架困难,藏书清点繁琐耗时,劳动强度大,服务时间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1 .2 FID在图书馆流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射频识别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速度。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它实现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信息读取和存储,

并具有信息载体身份的唯一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表显示了射频识别和条形码之间的比较功能。射频识别标签条码一次读取多个目标√X读取移动目标√X可写√X是否需要激光扫描X√使用寿命(10万次√在恶劣环境下使用√X防水功能√X内置防盗位置识别功能√X收集工具√X移动库存功能√X阅读器自助多借多还系统√X自助还书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表1射频识别标签与与条形码相比,图书馆具有以下优势:1简化图书借阅和归还流程,提高流通效率。条形码的图书借阅和归还过程仍然需要在扫描条形码之前手动打开图书的标题页和条形码的位置。 这种操作过程既繁琐又低效。 同时,条形码容易磨损或脱落,影响借书和还书的效率,也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射频识别可以在阅读器的读写范围内随机放置多本书,实现一次借阅或归还操作,是条形码操作效率的几倍,大大提高了效率。 2与复合磁条和永久磁条兼容无论它们最初是复合磁条还是永久磁条,射频识别都可以与它们兼容。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可以直接粘贴到书籍中,而无需去除书籍中的磁条,可以大大减少更换工作量和对书籍的损坏。 3 .大大减少图书清点和检索的工作量,依靠手工清点图书,尤其是书柜图书的清点过于繁重和低效。 图书馆员在检查书架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记忆对书籍进行分

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讨

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讨 摘要:文中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目的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储存和媒体多样化,对不同的媒体采用不同的存储与压缩方式,根据不同的读者拥有多种语言检索,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导航式和个性化服务,分析了数字图书馆模式的组成即:网络和通讯;信息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检索系统以及附加的咨询系统。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和规X,采用不同的元数据格式,利用网络接口等功能全文检索信息资源。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读者信息资源数据库 每个读者都有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刊,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经历,但是数字图书馆却是内容无限、图文并茂、无边无界的数字化的空间。对数字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或者仅仅建立一个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怎样才是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含义呢?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一种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分布的大规模和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并获取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资料。 一、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海量存蓄和媒体多样化 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由于社会的进步促使信息产量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

电子出版物等及科技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式对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量,处理量和储存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大。从图书馆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cb、tb甚至pb 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需要拥有海量存储的极好例子。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体、虚拟空间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媒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目前,常见的在电子图书采用的文件格式txt、doc、pdf、html、sgml、xml、wav、mp2、gif、jpeg、mpeg等。这些媒体信息仅仅对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对信息内容加以再加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性进行标引、数据加工、限制、缩放等。 2.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管理方法 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已经突破了数字信息存放的地点的限制,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还是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必须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在数字图书馆中也应根据各种应用本身的需要来划分不同的层次,网上用户的使用层次也根据各馆的政策和规定检索不同层次的信息。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无法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有

数字人文时代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开题报告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主要参考文献 [1]https://www.doczj.com/doc/6d12594838.html,puter science and humanities[M].Digital Cognitive Technologies:Epistemology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2013. [2]王晓光.数字人文与智慧数据[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02):32-33. [3]赵生辉.国外档案领域数字人文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档案.2015(9):14-17. [4]周谦豪,戴泽钒,朱奕帆,等.inBooks数字人文工具的设计与实现——基于上海图书馆 开放数据的微信小程序[J].图书馆杂志,2019,38(02):47-54. [5]董聪颖.穿梭千年:数字人文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J].档案管理,2018(2):45-47. [6]Angela Repanovici,Mihai Turcanu,Luciana Cristea,等.Smart library:RFID implementation in libraries[C].Proceedings of the 8th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data bases.2009. [7]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7-11. [8]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Smarter Library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J].图书馆 学刊,2010,032(007):8-10. [9]吴加琪.数字人文兴起及档案工作的参与机制[J].档案与建设,2017(12):12-15. [10]孙琴.数字人文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7(04):66-68. [11]周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J].图书馆工作与研 究,2018,No.268(06):52-55. [12]袁爱莲.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特色学科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J].智库时 代,2019,000(016):P.271-272. [13]马茂华,陈倩.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J].河北科技图 苑,2017,030(004):9-13. [14]张宸,吴廷照,戴平,等.大数据智能可视化在北美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建 设,2017(8). [15]杨鹤林,李宾,朱前东.从创客空间到数字人文场所: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iSpace建设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8,000(003):56-62. [16]温旭.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理念下的校史建构[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 [17]孙显斌.数字人文与数字图书馆建设[J].2017. [18]董园园.基于智慧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J].齐鲁师范学院学 报,2019,034(001):P.99-103. [19]刘倩,付方方.智慧时代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探析\r——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J].科技资讯,2019,017(006):191-192. [20]滕斌.新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贵图学苑,2018. [21]谭璐.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信息生态模式研究%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Ecological Model of Intelligent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000(006):120-123. [22]李若,邓学军,张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实施对策研究[J].情报科 学,2019,037(007):113-117. [23]赵冉.数字人文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9(12). [24]曾蕾,王晓光,范炜.图档博领域的智慧数据及其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 报,2018,044(001):17-34. [25]杨鹤林,李宾,朱前东.从创客空间到数字人文场所: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iSpace建设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8(3):56-62. [26]高媛.数字人文时代高校人文社科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 刊,2019,039(007):42-43,46.

校园RFID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校园RFID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目录 一、方案概述.......................................................................... - 3 - 1.引言................................................................................ - 3 - 2. RFID图书馆解决方案.................................................... - 8 - 3. RFID图书馆系统组成.................................................... - 9 - 二、项目实施方案................................................................. - 21 -

一、方案概述 1.引言 1.1 目前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图书流通管理采用磁条和条码系统,磁条为安全防盗功能,条码为馆藏标识功能。磁条(EM)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自动化程度低,借阅或归还均需人工处理 ●图书查找、顺架、排架困难

●馆藏清点繁琐耗时,劳动强度高 ●服务时间受限,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 1.2RFID在图书馆流通管理中的应用 RFID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采集数据的速度,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信息识读和存储,而且具有信息载体身份的唯一性,这些特性决定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表是RFID与条码的比较: 表一RFID标签和条形码的比较 图书馆在应用RFID后,跟条形码比较具有如下一些优势: (1)简化借还书流程,提高流通效率 条码的借还书流程仍然需要人工打开图书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后才能扫描条码。这样的操作流程繁琐,效率很低。同时,由于条码容易磨损或脱落,更影响借还书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数字一词已经走进了社会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由数字、网络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现在数字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信息存取实现了自由化,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化,知识传播范围拓展了,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了,信息资源价值也提升了。那么如何构建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供给用户一个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平衡、融合的信息保障环境,是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影响 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影响,就是“馆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馆藏不再仅仅是对文献的物质拥有和物权占有,馆藏概念的核心已超越了文献的承载者——物,而更加贴近文献的本质,即实物所承载的对象——信息。数字化文献在网络的交流平台上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作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的基于物权转移的实体资源,又包括在使用中不发生物权转移,图书馆只具有使用权的虚拟馆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了馆藏中未数字化的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文献、单机版电子文献和馆藏中已数字化的电子信息等实体资源,以及图书馆通过网络途径以协议或授权服务方式获得的网络数据库或网络信息等虚拟资源。即图书馆本馆的实体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内的资源以及网上免费资源等各种类型,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可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具有雄厚基础的传统实体文献资源和强有力的信息组织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决定了二者不可能一支独秀,而要协同共建。因为对图书馆的用户来说,更关注的是所需信息的可获取性,而不是资源类型和信息存放的位置,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不断探索寻求网络环境下两种资源的最佳结合点。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特点 信息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对图书馆来说,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筛选、整序、组织,使信息更好地成为传播给用户利用的资源,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无障碍地获取。就是说,这些资源的类型可以多元化,获取渠道可以多元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 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谁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资本,谁的经济就能快速发展。而知识的进步又依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难以计数的项目和成果,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应用逐渐地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王建文,2005)[1]。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师生们的需求,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正在走数字化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至今,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完整的定义,对其称谓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图书馆( Electronic Library)、无墙图书馆( No wall Library)、网络图书馆( Net Library)、虚拟图书馆( Virtual Library) 等(周发容,2006)[2]。那到底数字化图书馆的目前的现状如何?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对高校有什么重要意义?各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数字图书馆的前期,称为电子图书馆,它包含有电子模拟信息和资料,此外,数字图书馆又称虚拟图书馆、网上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中心(倪晓仑,2009)[3]。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来源包括艺术、科学和第二手资料(记录和传播发展学术活动)等开放式学术,它的使命是开发、储存、提供、获取和用电子方式收集那些可以用来学习艺术、建筑以及人类其他领域的高品质的数字图像及相关材料(Donald Waters,2001)[4]。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较晚,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各不相同。从整体上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已迈开数字化步伐,正在实施“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计划”,该计划是国务院文化部倡议,以国家图书馆、北图、上图、南图、深图等国内主要公共图书馆为参与主体的试验示范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内容上和技术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字图书馆原型,通过遍布全国的数字通讯网,依托即将建成的“金图工程”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网络服务,并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样板(丛淑丽,2003)[5]。

高校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某高校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的依据与目标 (一)规划的依据 1.教育部、建设部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教高 [2002]3号);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 [2004]2 1号);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明确规定: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综合性本科院校生均图书100册/生;生均年进书量4册;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明确规定:5 000学生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生;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规定: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1: 4)。 2. 我校转型发展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 3.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4. 我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二)总体目标 坚持“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将图书馆建设成资源配置合理、馆藏布局科学、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保障有力、员工素质全面、管理工作有序、阅览环境优美, 能够适应我校“应用型、综合型”办学需要的现代化图书馆。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改扩或新建图书馆馆舍,强化图书馆服务功能 1.现状:馆舍面积不达标,功能不全

图书馆大楼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我省高校图书馆相比处于居后的位置。见表一。 表一我省部分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情况 学校馆舍面积(平方米) 江西财经大学万 南昌大学6万余 江西师范大学5万 井冈山大学万(正建新馆) 九江学院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万 江西理工大学万 上饶师范学院万 新余学院万 萍乡学院万 (数据来源:2015年6月检索各高校图书馆网站) 阅览座位紧张,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状况。 书库的承受能力已饱和,导致有些图书无法上架。 教育培训、学术研究、讨论交流、展览、休闲等现代图书馆功能缺失。 2.建设目标 通过选择新址新建图书馆或在现有图书馆的左-后-右侧面扩建新馆舍万平方米,使图书馆的总馆舍面积达到4万平米以上。 3.建设内容 扩大书库藏书容量,设立密集书库,使新馆的藏书目标在200万册 以上。 增加阅览座位,设立考研阅览室等,使其总数达到5000座以上。

校园RFID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校园RFID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目录 一、方案概述 1.引言 1.1 目前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图书流通管理采用磁条和条码系统,磁条为安全防盗功能,条码为馆藏标识功能。磁条(EM)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自动化程度低,借阅或归还均需人工处理 图书查找、顺架、排架困难 馆藏清点繁琐耗时,劳动强度高 服务时间受限,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 1.2 RFID在图书馆流通管理中的应用 RFID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采集数据的速度,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信息识读和存储,而且具有信息载体身份的唯一性,这些特性决定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表是RFID与条码的比较:功能RFID标签条形码 一次性阅读多个目标√X 阅读移动目标√X 可编写√X 是否需要激光扫描X √

表一 RFID标签和条形码的比较 图书馆在应用RFID后,跟条形码比较具有如下一些优势: (1)简化借还书流程,提高流通效率 条码的借还书流程仍然需要人工打开图书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后才能扫描条码。这样的操作流程繁琐,效率很低。同时,由于条码容易磨损或脱落,更影响借还书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RFID可以将多本书随意放置在读写器读写范围一次性实现借阅或归还操作,是条码操作效率的几倍,效率大大提高。 (2)兼容复合磁条和永久磁条 无论原先是复合磁条还是永久磁条,RFID均可与之兼容工作,直接将RFID电子标签粘贴在图书中即可,无须去除书中的磁条,可以大幅降低更换工作量,减少对图书的损坏。 (3)大幅降低图书盘点和查找工作量 依靠人工的图书盘点工作,特别是书架图书的盘点工作量太大而且效率很低。图书管理员盘点书架图书要凭自身的记忆对图书进行分类放置和记录,费时劳神又很难达到目的。引入先进的RFID图书馆盘点工具和方法,可以实现图书盘点的自动化。 利用RFID非接触、远距离、快速读取多个标签的特点,结合盘点车和层架标签,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书籍盘点、顺架、查错架、缺架清查工作;同时上架时还可根据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1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计算机技术、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2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概说 【提要】文章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提出智慧图书馆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更高级阶段。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最后,文章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发展是渐进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并迅速波及全球,在图书馆界,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的智慧图书馆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自2009年IBM率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各种各样智慧的概念,如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医疗等成为人们研究和描画的重点。其中,智慧图书馆也概莫能外。 目前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描述,例如从智能建筑的角度等。检索近期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较多地与物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概念相联系。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的新型图书馆,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基础,人物互联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构成,而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提升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精髓。可以说,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即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服务;而其内在特征是在继提供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之后,提供以人为本的智慧服务,满足读者日益增长与不断变化的需求。可见,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技术提升、服务理念创新、管理形态转型的一场革命。 2、智慧图书馆的构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