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安管理学考试重点

治安管理学考试重点

治安管理学考试重点
治安管理学考试重点

治安管理学考试重点

P1 古代治安的含义(多看)

(1)“治安”最早见于韩非子,《韩非子·显学篇》

(2)古代的治安,是指治理国家、统治民众,管理社会,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P2 治安管理的含义

(1)治安管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

(2)治安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

(3)维护治安秩序是治安管理的重要职能

(4)公安机关是治安管理的实施主体

(5)依法公开是治安管理的主要方式

P19 治安管理的任务

(1)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2)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

(3)查处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处置群体性事件

(4)协助国家其他行政管理

(5)为民排忧解难

P23 治安管理的原则

(1)依法行政的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3)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

(4)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

(5)专门机关管理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6)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7)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P31 治安管理政府组织的特征

(1)基于公共责任而提供治安服务

(2)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管理治安

(3)提供的是公共治安服务

(4)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治安管理

(5)以垄断的方式提供公共治安服务

P32 治安管理政府组织的种类(看书理解)

P34 公安派出所性质

(1)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

(2)公安机关最基层的组织

(3)综合性的战斗实体

P39 治安管理市场组织的种类

保安服务公司的性质:特殊企业

特殊企业:1.业务的行政性社会效益(第一)

2.管理体制的行政性经济效益(第二)

申请设立保安服务公司,应当向设区市的公安机关提交相关材料。

P42 治安管理社会组织的特征

(1)基于非营利目的提供治安服务

(2)以行使公民的自卫权为限度

(3)提供的是准公共治安服务

(4)实行自律管理

(5)以自主的方式提供准公共治安服务

P43 治安管理社会组织的种类

(1)单位内部保卫组织(由单位组织,不属于群众性自治组织)

(2)治安保卫委员会

(3)治安管理行业协会

(4)治安志愿者服务

P52 治安行政确认

含义:是指治安管理主体依法对治安管理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1)治安行政确认的主体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

(2)治安行政确认是要式的行政行为

(3)治安行政确认是对治安管理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的认定

(4)治安行政确认是羁束性行行为

主要形式:(1)确定 (2)认证 (3)证明 (4)登记(户口出生登记)

(5)行政鉴定(伤情的等级鉴定) (6)签证

范围:(1)对身份的确认,如颁发居民身份证、对公民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的证明等

(2)对能力的确认,如治安管理部门对从事爆破作业人员的资格确认

(3)对法律事实的确认,如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现场的结论

(4)对法律关系状态的确认,如公安派出所对辖区居民亲属关系的确认

P59 治安强制措施

含义:是指治安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治安管理目的,依法对治安管理相对人的人身、财产行为(资格)予以暂时性限制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般性强制措施和治安强制执行措施。

P60 常用一般性治安强制措施

(1)保护性约束,简称“约束”。

对象:1.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 2.醉酒的人

注意:1.只能由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实施 2.约束应当以不伤害被约束人为原则,适用中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可以使用警绳或约束带。

(2)强制带离 (3)强行驱散 (4)交通管制 (5)现场管制

(6)立即拘留 (7)紧急征用 (8)扣押

P62 常用的治安强制执行措施

(1)强制传唤 (2)收容教育

(3)强制隔离戒毒(期限:2年,自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之日起计算。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在公安机关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3个月至6个月后,转至司法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4)强制铲除 (5)责令改正 (6)责令停止活动

(7)责令禁止进入(对因扰乱体育场所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

12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

(8)限期整改 (9)取缔 (10)停业整顿

P64 治安处罚措施

含义:是指法定的治安管理主体或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治安管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人予以治安行政制裁的措施。

P65 治安处罚的种类

(1)人身自由罚

①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只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适用,派出所无权决定对行为人的拘留。派出所只能处以警告和500元以下的罚款)

②限期出境、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取的是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离开中国国境的处罚)

(2)财产罚

(3)行为罚

注意:公安机关只能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如公安机关发给典当行业的特种行业许可证等(谁发的谁吊销)。

(4)声誉罚

警告,只能书面。最轻的,既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

P69 治安勤务的方式

主要包括:值班、备勤、接处警、巡逻、守望、截堵、治安检查、治安清查、走访调查、盘查、守卫、警卫

P73 巡逻的基本形式

(1)徒步巡逻(最古老的) (2)机动车巡逻 (3)自行车(电瓶车)巡逻

(4)飞行器巡逻 (5)船、艇巡逻

P74 巡逻勤务的基本职责(16条)

(1)维护警区内的治安秩序

(2)预防和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3)预防和制止犯罪行为

(4)警戒突发治安事件现场,疏导群众,维持秩序

(5)参加处置灾害事故,维持秩序,抢救人员和财物

(6)参加处理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7)维护交通秩序

(8)制止妨碍国家公务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

(9)接受公民报警

(10)劝解、制止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民间纠纷

(11)制止精神病人、醉酒人的肇事行为

(12)为行人指路,救助突然受伤、患病、遇险等处于无援状态的人,帮助遇到困难的

残疾人、老人和儿童

(13)受理拾遗物品,设法送还失主或送交失物招领部门

(14)巡查警区安全防范情况,提示沿街有关单位、居民消除隐患

(15)纠察人民警察警容风纪

(16)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由人民警察执行的其他任务

P81 继续盘问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条件:(1)有犯罪行为的

(2)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

(3)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

(4)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

注意事项:(1)继续盘问的时限为12小时—24小时—48小时。

(2)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必须在4小时以内盘问完毕:

①怀孕的妇女

②正在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

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④已满70周岁的老年人

P89 常住人口登记的含义、机关、原则和内容

含义:是指公民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由户口登记机关依法注册登记,取得正式户口的人口。法律规定,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一个常住人口。

机关:(1)各级公安机关主管,公安派出所和未设立公安派出所的乡、镇人民政府。

(2)现役军人(包括武警)的户口,由军事(武警)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

关规定进行登记,地方户口登记机关对他们不作登记。

原则:(1)家庭户立户。家庭户,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集体户立户。集体户,是指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或者外部

集体宿舍居住的单身职工、学生以及居住在军事机关和军人宿舍的非现役军人的户口。

内容(几个重点):(1)户别(集体户是非亲属) (2)出生登记,是指户口登记机关根据公民申报,为新生婴儿登记户口的活动。(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

P96 特殊人群治安管控

(1)监外罪犯的管控

(2)治安重点人员的管控(重点)

①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嫌疑人员

②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嫌疑人员

③因矛盾纠纷激化、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人员

④因故意犯罪刑满释放不满5年的人员

⑤吸毒人员

(3)分类管控

①重点控制有重大现实危害的嫌疑人员

②积极疏导因民事纠纷矛盾激化,有行凶闹事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人员

③帮助教育刑满释放不满5年的人员和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

④监督帮助吸毒人员进行社区戒毒治疗

P100 居民身份证

(1)签发机关:由本人长期固定住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

(2)有效期限:5年(16周岁以下) 10年(16周岁~25周岁)

20年(26周岁~45周岁) 长期(46周岁以上)

(3)公民应当自年满16周岁之日起3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领身份证

(4)

(4)收缴。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和被羁押的人,已领居民身份证的,由

执行机关按规定收缴居民身份证。伪造、变造的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5)收回。公民死亡后在办理注销户口的同时,由公安机关收回居民身份证。

(6)临时身份证,有效期为3个月。

P112 公共场所治安管理

含义: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治安管理法规,对公共场所进行的审批、组织、监督、检查、指导、查处活动的总称。

原则:“谁主管,谁负责”。

方式: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P113 娱乐场所(必考)

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的、消费者自娱自乐的营业性歌舞厅、游艺等场所。

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室内场所):网吧、酒吧不算

(1)演出、放映场所,如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

(2)歌舞娱乐场所,如舞厅、卡拉OK厅等,以及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

座和餐饮场所

(3)室内游艺、游乐场所,如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

(4)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如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

检查内容:(重点)

四大类(人、事、物、制度)详见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娱乐场所管理办法

检查要求:

(1)公开检查必须经领导批准

(2)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检查人员应携带钢笔、印油、笔录头、笔录纸、物品暂扣清单、安全检查纪录等用

(4)对发现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并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

(5)严守工作纪律,保守工作秘密;不准“吃、拿、卡、要”,严禁打、骂、侮辱他人

(6)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和物品的盘查,必须有两名检查人员同时在场,统一进行;对

女性检查必须由女民警进行

P131 林区治安管理

就记这一句话:森林公安,双重领导,条块结合

P141 需要公安机关行政许可的特种行业

(1)旅馆业(含提供住宿服务的洗浴业) (2)公章刻字业 (3)典当业

P141 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的基本方法

(1)落实审批备案制度

(2)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3)依托行业,实现自律

(4)加强从业人员教育

(5)强化监督检查

(6)推进信息化管理

P145 旅馆业治安管理的基本要求/基本制度(多选)

(1)开业审批制度

(2)验证登记制度

(3)旅客财物保管制度

(4)门卫值班制度

(5)情况报告与协查制度

(6)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P176承办者具体负责的安全事项与 P177场所管理者具体负责的安全事项(区分,多选) P177 公安机关的监管责任(背)

(1)审核承办者提交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申请材料,实施安全许可

(2)制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监督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3)指导对安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4)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对活动场所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改正

(5)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过程中,对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

患及时责令改正

(6)依法查处大型群众性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置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P178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

分级管理:(1)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许可 (2)参加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直辖市

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许可

(3)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许可

记: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门直接举办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由举办活动的人民政府、国务院部门负责,不实行安全许可制度,其他都须经公安机关安全许可。

P179 许可程序

申请受理审查变更

1.申请。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在活动举办日的20日前向相关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2.审查和查验。对受理的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进行审查

3.决定。经审查和查验,公安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做出决定。

4.变更。承办者不得擅自变更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或者扩大举办规模。

(1)承办者变更大型群众性活动时间的,应当在原定举办活动时间之前向做出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变更,经公安机关同意方可变更。

(2)承办者变更大型群众性活动地点、内容以及扩大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规模的,应当依照规定重新申请安全许可。

P188 公安机关危险物品管理的主要职责(背)

(1)审批许可,登记备案

(2)监督指导,安全检查

(3)收缴散失的危险物品

(4)查处涉及危险物品的事故和事件

(5)审查、培训和考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

(6)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

P189 枪支、弹药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枪支,除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装备的枪支外,枪支制造、销售、运输、储存、使用和销毁的各个环节,一律纳入公安机关的管理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务用枪 (2)民用枪 (3)展览枪 (4)道具枪

(5)教学、科研用枪 (6)各种非制式枪

公务用枪的配备范围: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枪支的携带:

(1)携带枪支时必须同时携带持枪证件。(对于公务用枪来讲,不仅包括持枪证,还包

括枪证。)

(2)不得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

(3)枪支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枪支的运输:

(1)需要运输枪支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提前向公安机关申领运输许可证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公安机关许可,不得运输枪支。

(2)申领枪支运输许可证件,必须向公安机关如实申报运输枪支的品种、数量和运输的路线、方式,并根据公安机关要求制定运输安全保卫预案。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运输的,向运往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领取枪支许可证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的,向运往地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领取枪支运输许可证件。

P193 管制刀具的认定标准

一是匕首:带有刀柄、刀格和血槽,刀尖角度小于60度的单刃、双刃或多刃尖刀。

二是三棱刮刀:具有三个刀刃的机械加工用刀具。

三是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跳刀):刀身展开或弹出后,可被刀柄内的弹簧或卡锁固定自锁的折叠刀具。

四是其他相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刀尖角度小于60度,刀身长度超过150毫米的各类单刃、双刃或多刃刀具。

五是其他刀尖角度大于60度,刀身长度超过220毫米的各类单刃、双刃或多刃刀具。

东洋武士刀属于管制刀具。

P194 民用爆炸物品的储存管理

许可证:生产、销售、运输、使用都需要许可证,储存不需要许可证。

五双制度: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本账目和双锁锁门。

P197 爆炸物品使用的审批

申请非营利性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单位,应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非营利性)申请表及相关材料。申请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单位,应向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营业性)申请表及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放《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P244 治安案件查处

管辖:(1)地域管辖(为主)

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

(2)级别管辖 (3)特殊管辖

(特殊管辖:共同管辖,指定管辖,转移管辖,专门管辖,军、地互涉行政案件的管辖)P248 不予处罚的情形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必须是因生理缺陷原因(无法听到或看到)导致了违反治安

管理行为的发生,才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

(1)情节特别轻微的

(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3)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4)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5)有立功表现的

P253 当场缴纳罚款的执行

(1)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处50元以下罚款和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

车驾驶人处罚款,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

(2)对违反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以外的违法行为当场处以20元以下罚款的

(3)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以及旅客列车上或者口岸,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

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

(4)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P254 暂缓行政拘留的执行

条件: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且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200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的,应当作

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决定。

P257 传唤

(1)口头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 (2)书面传唤 (3)强制传唤

P258 询问

(1)询问的时间规定:8小时--24小时。证人没有年龄规定。

(2)告知义务:询问时,应当告知被询问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故意作伪证或者

隐匿证据应负的法律责任,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3)询问未成年人时(未满16周岁),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其父母或

者其他监护人不能到场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

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P260 辨认

(1)辨认违法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

(2)对违法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

(3)辨认每一件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

P261 治安调解

含义: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毁损他人财物等情节轻微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损害后果,在自愿的基础上,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当事

人互谅互让,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处理治安案件的方式。

适用条件:(1)案件的起因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

(2)符合治安调解的范围,即引发的违法行为是殴打他人或故意损毁他人财

物以及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已构成应受治安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4)符合特定情形条件。

①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

②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引起的

③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

(6)必须是双方当事人愿意调解 (7)公安机关认为可以调解处理的

治安管理学习题集

治安管理学习题集 第一部分填空题 一、填空题 1、一般的治安行政处罚种类包括三种:警告、__________________和拘留。 2、目前公安机关管理的危险物品主要有:(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用爆炸物品、(4)剧毒物品、(5)易燃化学物品、(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必须经_________________批准。 4、收容教育是指公安机关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违法人员实施的集中在特定的场所、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教育的方法,其期限为___________至_________。 5、依照法律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年满___________的中国公民,应当申领居民身份证。 6、重点人口的列管与撤管,由___________逐人整理列管或撤管材料,填写《列(撤)管重点人口呈报表》,经派出所领导集体审核后,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 7、治安管理的权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有宣传教育权、监督检查权、行政管理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民警察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治安管理本质的科学理论根据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 C.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 D.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警察机关“巡警部”建立的时间是( ) A. 1902年 B. 1905年 C. 1907年 D. 1908年 3.治安管理本质的外在表现是( ) A.治安管理特征 B. 治安管理手段 C.治安管理功能 D.治安管理职权 4.治安管理部门现实开展的“四防”宣传教育中的“四防”是指( ) A.防火、防盗、防特、防破坏 B.防火、防特、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 C.防火、防盗、防特、防治安灾害事故 D.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 5.我国治安管理原则体系中的根本原则是( ) A.“服从、服务”原则 B.“专群结合”原则 C.“依法管理”原则 D.“公秘结合”原则 6.治安行政执法的基础是( ) A.保证治安行政执法公正 B.依照法定程序严格执法 C.依法认定治安行政法律关系 D.在治安管理过程中做到执法守法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全国历年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

全国2008年4月历年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全国2008年4月历年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历年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任何社会治安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与范围来看,治安这一概念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具有一定的( ) A.时空变异性 B.广泛性 C.特殊强制性 D.复杂性 2.在我国古代,治安管理职能开始趋向专门化、制度化的时期是( ) A.夏王朝 B.商王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3.治安管理的具体业务管理是对特定社会关系的定向调整,同时也影响到其它社会关系,这就是治安管理的( ) A.一般功能与具体功能B.直接功能与间接功能 C.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 D.规范功能与社会功能

4.主要发挥公安、检察、法院、行政司法等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预防犯罪工作的防范机制是( ) A.一般预防 B.重点预防 C.专业预防 D.特殊预防 5.按照调整对象的不同对公安行政法进行分类,《人民警察法》属于( ) A.治安管理业务规范 B.治安管理组织规范 C.治安管理处罚规范 D.治安行政监督规范 6.被西方警界称为“主动预防式巡逻”的巡逻勤务方式是( ) A.机动车巡逻和空巡 B.徒步带犬巡逻 C.徒步和自行车巡逻 D.骑马和舟巡 7.布置力量在犯罪嫌疑人逃跑方向和路线上进行堵截的形式是( ) A.定点堵截 B.伏击堵截 C.秘密堵截 D.设卡堵截 8.死后申报,市镇在葬前进行,农村在( ) A.死后三个月内进行 B.死后两个月内进行 C.死后一个月内进行 D.死后15日内进行 9.现役军人因退役而发生的户口迁移,其类型属于( ) A.计划迁移 B.调动迁移 C.安置迁移 D.投亲迁移

2019年自考《治安管理学》复习题

2019年自考《治安管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治安管理: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治安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的重要方面。 治安耳目:是公安机关物建、使用的秘密力量的一种,是为收集难于公开收集的特殊治安信息、实施公开管理无法替代的特殊控制而建立的,专门用于治安管理领域的一种秘密控制力量。 户口管理:也称户政、户政管理、户口行政管理,是依法收集、确认、提供本国住户居民身份、住址、亲属关系等人口基本信息的国家行政管理。重点人口:是指有危害国家安全或危害社会治安嫌疑,需要纳入工作范围由公安机关实施重点管理的人员。 特种行业:是公安机关的专业用语,是指在社会服务行业中由于业务中由于业务和经营方式同社会治安密切相关,根据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公安机关实行特种治安行政管理行业。 治安的重点地区:一般是指地域形成相对特殊,人、车、物流量较大,人员成分复杂,刑事、治安案件多发,治安问题突出,秩序长期较乱,社会影响较大,需要重点整治的地区。 堵截:堵截是公安机关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在交通要道、省际交界处设立关卡,对可疑车辆、行人进行盘问、检查,以发现和截获违法犯罪分子、违禁

品和赃物的勤务活动。 户口登记:是依法记载住户居民人口基本信息并及时反映有关变化情况的户口管理业务。常住户口具有普遍性和唯一性,做好包括常住户口登记在内的户口登记工作,对于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都具有重要意义。 治安案件:是指违反治安管理,依据治安管理法律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而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受案调查的法律事实。群体性治安案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法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专项斗争:治安整顿又称“专项治理”或者“专项斗争”,是治安管控措施之一,是公安机关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对集中警力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些区域出现的、相对突出的某些治安问题,依法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治安管理行为和治安工作过程。 流动人口:是指未依法改变法定住址而在常住地市区或乡镇之外滞留过夜的移动人口。 简答 治安管理任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治安管理机关及其人员所担负的治安管理责任的总和和概括,是治安管理职能的具体化。其内容包括:(1)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3)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故,处臵治安事件;(4)协助国家其他行政管理;(5)救助群众危难,提供社会服务。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B)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B)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C)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D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A)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D)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D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C)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C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B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C)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B)A.社区 B.群体 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B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B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2020年7月全国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试卷及答案解析真题

浙江省201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治安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公安法规所规范的是()。 A.社会治安 B.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C.社会治安秩序 D.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安全、公民的人身安全 2.治安管理任务的核心是()。 A.预防和制止犯罪 B.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C.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D.预防违法犯罪 3.治安管理的职权指治安管理部门和治安管理人员的()。 A.职务、责任和权限 B.职责、任务和权力 C.职务、级别和权力 D.职能、责任和职权 4.收容教育的对象是()。 A.乞讨人员 B.卖淫、嫖娼人员 C.精神病人 D.在居住地以外城市发动、组织集会游行、示威的人 5.公安机关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和单位发出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通知的命令属于 ()。 A.普通指令 B.特定指令 C.强制指令 D.有效指令 6.留置盘问的时间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7.制定发布治安行政规章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公安部 8.法律上称娱乐场所的经营地点为()。 A.场所 B.营业场 C.住所 D.公共场所 9.禁止在中小学校周围开办游戏机房和游艺机房的范围是()。 A.周围200米的范围内 B.周围30米的范围内 1

C.周围100米的范围内 D.周围500米的范围内 10.属于重大政治事件的群众性纠纷、械斗、封建迷信活动人数为()。 A.30人以上 B.50人以上 C.100人以上 D.200人以上 11.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有权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作出驱逐出境和限期出境决定的 是()。 A.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 B.省级公安机关和安全机关 C.地级公安机关和安全机关 D.县级公安机关 12.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应由()。 A.县(市)公安局 B.城市公安分局 C.现住地公安派出所 D.户政部门 13.集会、游行、示威负责人对主管机关不许可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复议的机关 是()。 A.主管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 B.主管机关的上级人民政府 C.主管机关 D.主管机关的上级公安机关 14.对25岁以下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不满5年的人员, 要贯彻()。 A.“教育、改造、感化”的方针 B.“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C.“批评、教育、挽救”的方针 D.“帮助、教育、感化”的方针 15.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A.免予处罚 B.不予处罚 C.从轻处罚 D.训诫 16.典当行办理变更、注销手续的申请机关是()。 A.所在地派出所 B.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C.所在地任何一级公安机关 D.原发证机关 17.参加人数2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审批机关是()。 A.活动地派出所 B.县级公安机关 C.市级公安机关 D.组织者或单位所在地公安机关 18.被裁决拘留的人提出申诉时应每日交纳保证金()。 A.1-5元 B.20-50元 C.100元 D.200元 19.当前治理道路交通的根本途径是()。 A.综合治理 B.预防事故 C.缓解阻塞 D.安全畅通 20.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间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后的()。 A.3日 B.7日 C.15日 D.5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 2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全国历年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

全国2008年4月历年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 全国2008年4月历年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历年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L ?从任何社会治安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与范围来看,治安这一概念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具有一定的() A.时空变异性 B.广泛性 C.特殊强制性 D.复杂性 2?在我国古代,治安管理职能开始趋向专门化、制度化的时 期是() A.夏王朝 B.商王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3 ?治安管理的具体业务管理是对特定社会关系的定向调整,同时也影响到其它社会关系,这就是治安管理的()A.—般功能与具体功能B.直接功能与间接功能 C.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 D.规范功能与社会功能

4?主要发挥公安、检察、法院、行政司法等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预防犯罪工作的防范机制是() A.—般预防 B.重点预防 C.专业预防 D.特殊预防 5?按照调整对彖的不同对公安行政法进行分类,《人民警察法》属于() A.治安管理业务规范 B.治安管理组织规范 C.治安管理处罚规范 D.治安行政监督规范 6?被西方警界称为〃主动预防式巡逻〃的巡逻勤务方式是() A.机动车巡逻和空巡 B.徒步带犬巡逻 C.徒步和自行车巡逻 D.骑马和舟巡 7?布置力量在犯罪嫌疑人逃跑方向和路线上进行堵截的形式是() A.定点堵截 B.伏击堵截 C.秘密堵截 D.设卡堵截 8?死后申报,市镇在葬前进行,农村在() A.死后三个月内进行 B.死后两个月内进行 C.死后一个月内进行 D.死后15日内进行

治安学概论复习大纲

《治安学概论复习大纲》 编写者:治安2012级梁家曦呕心沥血之作

第一编治安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治安学概述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及相关概念 要点如下: 1、治安的含义及其实质; 古代治安的含义 (1)稳定局势、没有内讧 (2)安定民心、防止动乱 近代治安的含义 (1)广义的治安:有四个层次的涵义 第一,社会治安问题 第二,社会治安秩序 第三,社会治安状况 第四,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 (2)狭义的治安:有两个层次的涵义,即 1,社会治安秩序 2,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 2、现代治安的属性和特征; 属性:在阶级社会符合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并由国家宪法、刑事法律和治安行政法律所规范的有关国家和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公民人身或民主权利的一种社会状况。

特征:(1)社会治安是一个法律概念 (2)社会治安是一个政治概念 (3)社会治安有特定的内容和范围 3、治安管理的概念; 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依靠群众,运行行政手段,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4、治安学的概念; 研究治安管理的基础理论,通过概括治安现象的一般规律,揭示治安管理的本质和功能,完善和发展治安管理的体系并指导治安实践的一门科学。 难点如下: 1、现代治安的含义及属性; 2、治安的定义所表现出来治安的特征。 第二节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1、治安学的研究对象;(两个方面) (1)宏观治安管理活动及其一般规律 (2)一般治安问题及其对策 2、治安学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经历了五个阶段 3、治安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4、治安学的课程结构。 难点如下: 1、治安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 2、治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治安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中有关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行为、行政法律监督,以及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等方面的理论,对治安管理学具有指导作用。 (2)治安学与刑法学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2020年7月全国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治安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治安管理作为国家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具,决定其本质的是()A.其内容与范围B.统治阶级的权力机关 C.国家的社会状态D.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性质 2.在我国古代,出现了一些治安管理职能的分工,并设置了相应的官吏的时期是()A.夏王朝B.商王朝 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 3.按照治安管理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别,可以将治安管理的功能分为() A.规范功能与社会功能B.整体功能与局部功能 C.一般功能与具体功能D.直接功能与间接功能 4.治安管理基本原则的本质属性是() A.阶级性B.文化共同性 C.社会性D.共同意志性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从分类来看属于() A.治安管理组织规范B.治安管理业务规范 C.治安管理处罚规范D.治安行政监督规范 6.治安管理手段区别于其它公安专业手段的重要特征是() A.辅以秘密手段B.立足于预防 1

C.有同一目的性D.依托警察权 7.巡逻勤务的基本原则是() A.快速反应B.全时空控制 C.主动预防D.科学规划巡逻任务 8.实施盘查的人民警察与盘查对象应保持的距离约为() A.1米~1.2米之间B.1.2米~1.5米之间 C.1.5米~2米之间D.1.8米~2米之间 9.民警化装守候在犯罪嫌疑人可能落脚的地点的堵截形式是() A.伏击堵截B.设卡堵截 C.固定堵卡D.定点堵截 10.公安派出所民警上门办户口所体现的户口登记工作原则是() A.惟一常住B.户为单位 C.因地制宜D.既方便群众,又严密管理 11.在公安派出所,负责研究户口档案资料,为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是()A.所长B.教导员 C.外勤民警D.内勤民警 12.因调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配备人员而产生的户口迁移,其类型属于() A.调动迁移B.计划迁移 C.安置迁移D.投亲迁移 13.公安派出所对重点人口进行清理考察,至少应当() A.每年进行一次B.每6个月进行一次 C.每季度进行一次D.每个月进行一次 14.张某(女,47岁),2018年5月被解除劳动教养,现住地公安派出所民警将其列为重点人口进行管理,其主要管理方法应是() A.调查了解B.重点控制 C.积极疏导D.帮助教育 2

2021年自考《治安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1年自考《治安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五) 一、判断题(共4题): 职责责任: 1、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 2、检查、指导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发现单位有治安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是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应当履行的职责。(√) 3、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应当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设置治安保卫机构,并由当地公安派出所配备专职的治安保卫人员。(×) 4、公安机关应当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制定、完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指导治安保卫人员队伍建设和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治安保卫机构建设。(√)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 职责责任 1、单位应当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者配备()治安保卫人员。(C) A、专职 B、兼职 C、专职或兼职 D、专职和兼职 2、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应当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情况报主管公安机关()。(D) A、批准 B、审核

C、许可 D、备案 3、在()范围内的人员,应当遵守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A) A、单位管理 B、在职 C、单位场所 D、单位区域 概念范围 4、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由()确定。(C)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B、市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市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下列单位中,属于治安保卫重点单位范围的有()。①大型能源动力设施、水利设施和城市水、电、燃气、热力供应设施②大型物资储备单位和大型商贸中心③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和大型文化、体育场所④博物馆、档案馆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⑤研制、生产、销售储存危险物品或者试验保藏传染性菌种、毒种的单位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单位。(D)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三、多选题(共6题) 职责制度 1、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要求是()。(ABCD) A、有适应单位具体情况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措施和必要的治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9) 学院专业级班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最系统的冲突论。它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雷克斯 C、霍曼斯 D、帕森斯 2.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 )。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涂尔干 D、马克思?韦伯 3.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称(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4.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5.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是(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预测性功能 6. 孙本文认为社会的四大要素是:地理要素、生物要素、( )和心理要素。 A.经济要素

B.政治要素 C.文化要素 D.社会要素 7. 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一般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这是指( )。 A.户籍 B.身份 C.单位 D.契约 8.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9.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学中称之为( )。 A. 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 大众 D.公众 10.马克思主义群体动力观认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是( )。 A.组织环境 B.经济关系 C.群体利益 D.群体凝聚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 1、社会学: 2、生活方式: 3、参照群体: 4、社区行动: 5、社会现代化:

(精选)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_30-40_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_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_综合性_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_描述功能_、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8、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_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_初级群体_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_婚姻_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_社会成员_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_农村_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_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 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 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 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 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 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 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 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