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之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作文

高考作文之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作文

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作文

【篇一:2014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

2014高考满分作文——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

文章。(∞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圈画。有人看

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

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专家解析

一、命题传承

2009年山东卷是命题作文,以“见证”为题;2010年是材料作文,

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活”为材料;2011年是命题作文,以“这个世界需要你”为题;2012年是材料作文,以“孙中山的一段箴言”为材料;2013年是材料作文,以“给莫言挑错别字”为材料。今年仍是材料作文,以“每个人看窗外都有不同的风景”为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山

东卷的命题形式基本在命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两者之间互相交替,

这不仅有利地避免了猜题押题,也能有效地增加作文的区分度。

二、试题特点

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2014年山东卷作文所给材料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引导考生自由思考,学会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观景看世、睿智生活。

三、写作构思

1.从人与画的角度立意。不同的人或一个人面对同一幅图画,角度

不同,自然会从中看到或体悟不同的意义和内涵。唯有看到了或感

受到了图画内涵之后方能揭示不同的原因,进而思考用行动改变圈嘶、创新生命。

2.从景由心生的角度立意。相由心生,一切景语即心语。窗外的图

画是自我心境的曲折反映。世界精彩,我心自知;唯有调整自我,

才能体悟美好,丰富精彩人生。

3.从“我”之心态的角度立意。着眼于透窗观景的主体,强调自我胸襟、心态是改变世界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从生活、社会改

革中的世人胸怀、心境等角度立意写作。

4.从更新观念,摆正位置的角度立意。世界所以“雅俗”不同、“静闹”有异,正在于对“自我”与“图画”位置关系的理解迥异:以“我心”

为主体还是以“图画”为

主体,反馈到写作时,即体现在时代观念更新的拐点上,提出自己

的变化,才更具备了思辨之价值。

5.从放低眼光,和谐世界的角度立意。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道

风景。放低自我,以低姿态处世观人,才能发掘别人的精彩,才能

协调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价值。

6.从妙眼观景,智慧生活的角度立意。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图画”之所以不同,在于观景人的视角不同,观景人的素养不同。画中有话,画即人生。透过画景,我们当看出世人的胸怀气度,看出世人

的见识眼光,看出世人的文化底蕴。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

这个人的见识眼光;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取决于这个民族的胸

怀气度和长远眼光。专家寄语

以下几类作文可能会导致赋分较低,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1.忽视真实感受,片面注重语言的华美、形式的创新。纵观考生作文,考生在语盲,结构上“花费”巨大,而在文章内容、思想上下的

功夫很少。书写生活真实感受,才能深厚文章思想内容,但不少考

生注重的往往是花哨的表达,滥题记,滥修辞??虚张声势;滥成段,滥小标题.滥套作??思想肤浅。毕竟,有创意的表达依赖的是朴实

真诚的文风。

2.从考生作文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作文的实际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因为审题立意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减少,偏题的考生作文较去年

有所减少,各分数段的分布比去年更为合理.出现高、中、低三个

分数段,高分段明显增多,改变了集中于中间段的现象,平均分为43.5分。

有分析论证,但是,往往前后缺乏必然的联系。专家组认为,这类

文章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中心不明确。分论点与中心油水分离;

②内容不充宴,缺少深入的分析论证;③结构不完整,思维能力欠缺。忽视中心的统一,忽视思维的严密,简单罗列素材,生搬硬套,甚至流于表面文章,这至少在发展等级上是不会给高分的。标杆样

1、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叔本华说:“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快的协奏曲;从老年

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

所看到的也不同。

窗子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这图画是

虚幻的现实。内心云白山青的人在喧闹中看到的也是寂静的美好,

内心乌云密布的人在文雅中看到的却是低俗的趣味。要从画框中望

这个世界,首先收拾好自己的心态,用冷酷的哲思与美好的遐想,

还现实这幅画本来的美好。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但他的爱坦坦荡荡,

朋友与当事人都知道,他不学心碎浪子远走他乡。也不学乡里霸王

强拆鸳鸯,而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这一守便是一生。旁人看

到的可能是金岳霖一生的孤单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识才子,其实从

金岳霖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了,他抵住了诱惑,稳稳

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守住自已的本心,你从

窗子里望见的图画,一定被涂上了最美丽的色彩。

去望这个现实,这是生活的本质。你我都去望,生活这幅画面却截

然不同。你我望孤独,望见的是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树望孤独,

它只是他熟悉的朋友。也许村上春树洞悉了人生,他并不将孤独视

作洪水猛兽,而是用一种玩味的笔调给我们望见的黑色涂上了美丽

的觏色,村上春树的眼中,生活不可变,只有心态可变。图画不可变,只有看画人的心情可变。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人生最

为瑰丽的舞步呢?

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容易在

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在无畏竞争中迷失自己,其实人生如梦,年

华似雪,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看到的窗子外的

图画,不是眼中所见,而是心中所感悟的,只有守住我们的本心,

用澄澈的心去看现实的画卷,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色彩,看破这释

厄梦境,走出这无涯雪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任世事无端变幻,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守住内心,弘一法师方能发

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感悟,三毛才能在丈夫死后仍拥抱寂寞。《菜根谭》有言:“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

自心尔。”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现实,用心灵的画笔遮住现

实中不完美的画面。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点评]这是阅卷专家组推荐的最富有哲理意蕴、结构严谨、文思飘逸的满分作文。透过生活现象发掘本质是本文立意深邃的不二法宝。“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看到的也不同。”窗与景,画与心,

文理在溯源求本的分析中自然呈现。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不仅例证

丰富,而且能够及时生发紧扣论点的议论,即如第三段考生巧用金

岳霖钟情林徽因这一素材引申发掘,在“寂寞”、“守望”的背后发掘

到“本心”的坚守,从而巧妙地论证了中心。文章首尾巧用叔本华、

弘一法师等人名言警语点扣中心:开头引用叔本华之语点明中心;

结尾则用弘一法师及《菜根谭》箴言圆合中心,言尽意永,也使得

文章见地高超,不落俗套,让考生的思想在字里行间闪光。

专组句评:文章以“我心自有云白山青”为题,以金岳霖、村上春树

等鲜活素材深入挖掘窗与

景、画与心的微妙关系,深入论证“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看

到的也不同”这一中心论点,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精警,意蕴无穷。

仿写点:追本溯源透视本质

2、窗外盛景自在心

推开一扇窗,欣赏一片景。窗外风景如何,源于内心。只要内心充

满光亮,窗外风景自是无限明媚。在心中种一簇淡菊,身入俗世,

眼中亦是优雅之景;在心中洒一树荫翳,身处樊笼,眼中是清爽之色;在心中坠一滴甘露,身处闹市,眼中亦是寂静无限。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

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放弃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是啊,保持内心的平静,方可看到寂寞恬淡之景。

打开《围城》的窗子,钱钟书先生饱览寂静学问之景。不管外界如

何吹捧,钱钟书只管在清华园那盏孤灯下,持一颗寂静之心与学问

为友,在书海中泛舟。推开窗,钱钟书看到了静,而这静,正是来

自他本心的寂静安然。

而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急于炫耀自己的一时成就,内心浮躁,推

开窗子,他看到的只能是喧闹嘈杂。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能看到

寂静恬淡的景色。

我不禁想起,三毛内心保持优雅,推开窗子,她看到的是撒哈拉的

长河落日。保持内心优雅,三毛与丈夫荷西投入沙漠的怀抱,远离

俗世,她做了她的“素人渔夫”,以内心的优雅,看到了她那灿烂的

依米小花。正如同她自己说的:“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

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保持内心的优雅,启而视之,三毛看到

了黄沙漫漫中的优雅落日,沐浴阳光。

而在民国这个乱世,阮玲玉作为一代默片之后,却没有以内心的优

雅对待流言,她从窗子里看到的只是人言可畏,遂陨落香江终入尘土。看吧,只有内心优雅的人,才能洞见窗外的优雅美景。

史铁生曾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

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是

什么让史铁生得以赏烟霞,游地坛?不正是来自他内心的寂寞与优雅吗?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窗外盛景自在心。

让我们在心中种一份寂寞与优雅,推开小窗,赏窗外明媚风光。

[点评]融说理于浓郁文化气息,把理性的思考化为形象的揭示。“推

开一扇窗,欣赏一片景……”,文章自然开篇,生动地诠释了主题。

议论文以说理为主,也要有“情感”!作者对钱钟书、三毛先生的熟

悉度几近研究的程度,其挖掘之深、论析之透,确实让人叹服。加

之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文字简洁从容,尤其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寥寥数笔,精当点题。在论证过程中,

作者结合名人事例说理,对课内外人物素材的娴熟运用,对名言警

句的恰当摘引,对文化名人的中肯评价,将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卓然超群、意蕴丰富。

名师句评:议论文以说理为主,也要有文化情感。融说理于浓郁文

化因子,或娴熟运用课内外经典素材,或恰当摘引名言警句??考生

旁征博引,深入剖析,使得文章意蕴丰富,思想卓然超群。“推开一

扇窗,欣赏一片景”,“窗外风景如何,源于内心”等妙语点题,

画龙点睛。

3、让眼睛看见美丽

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与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与美好。

从窗子中望出去,本该是相同的场景,而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有不

同的图画。究其原因,在于你所关注的东西不同,你所怀有的心境

不同,所以才有人看到俗、闹。当年怀着积极的心态,多多关注美

好的事物时,便会生活向上,人生就此绽放。让眼睛看见美丽,人

生便是美丽。不同的人看待半瓶水,会有“只剩半瓶”和“足有半瓶”

不同的感慨,前者往往眼着于悲观,便会充满忧虑;后者更加在意

美好的东西,便会有更强的动力和更大的成就。

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多一份社会的感恩,多一些前进的动力。林

清玄说:“一尘不染不是没有尘埃,而是尘埃任它飞扬,我只有我的

阳光。”现实的社会,的确存在着贪污腐败,而我们更应该看到习近

平主席的反贪改革,看到无数百姓坚守良心底线,举报并关注贪官;的确存在着干露露、郭美美之辈炫富低俗,招摇过市,而我们更应

该看到感动中国的小人物,九旬老人刘盛兰资助学子几十载,方俊

明纵身一跳,终生无悔。看得见他们,让我们心灵得到洗礼净化,

以爱对待社会,以善充盈人生。

看见美丽便有芬芳,只看见污秽,便会让人消沉堕落。川端康成的《雪国》令无数人震撼,然而在人生末段的他,被名利所累,日日

所思的不再是美丽,而是金钱地位的污秽,最终在极度压力之下选

择了自杀。老舍不堪四人帮迫害,投湖自杀,给诺奖留下遗憾。假

如川端康成如莫言一样,“我若不动,风又奈何”,那他定于世界文

坛继续绽放。假使老舍只在意文字的美丽,而不在乎身体迫害,那

诺奖之花恐怕早现于神州大地。若眼睛看不见美丽,又怎会有人生

的美丽?

让眼睛看见美丽,才能多一份信心和斗志,让人生扬帆起航。网络

现世之际,马云看到的是巨大的市场,而不是中国面临的压力,最

终让无数人为阿里巴巴喝彩鼓掌。出国无望之时,俞敏洪看到的是

学生留学的商机,而不是自己的悲哀,最终新东方集团成为国内楷模。智能手机普及让雷军看到了契机,而不是落伍,才有了小米手

机今天的辉煌。

事物总有两面,就业压力让年轻人倍感焦虑,而有些人却从中看到

希望。同是从窗子中向外观景,看得到美丽的人,其人生应会灿烂

辉煌。

让眼睛看见美丽,生活有诗和远方。

[点评]议论文的结构,散文化的语言,理趣、情趣并存是本文的特色。本文采用观彼思此、观远思近的思路,由所给写作材料浓缩出“让眼

睛看见美丽,生活有诗和远方”的中心,观点明确而深邃。同时,考

生从现实生活而及中外名人故事,视野开阔,论证全面,使得文章

思想卓然超群、内容充实丰满,具有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在表达上,考生能娴熟运用史料,恰当摘引名言警句,又娴熟地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叙事简洁晓畅,议论深刻警醒,抒情真挚

深沉,可谓笔底藏锋,用语精练、形象而新颖。

4、不同人,不同世界

多彩的世界犹如嵌在画框内的图画,静立窗前,循光望去,展现在

人们面前,映刻在人们心中的却纷繁各异,雅俗闹静、美丑明暗……每个人眼中自有一个世界。推开窗子,让我们望向正在案前

奋笔的他们……

为了搜集世界各地神奇怪异的故事,格林兄弟可谓煞费苦心,他们

想将其集结为一册,整理为一本各地奇异怪闻集。窗外日月星辰交

替流转,他们不顾艰辛仍伏案工作,但最终因工程量太大以失败告终。那本未完的书却被一位拜访的朋友偶然发现,挖掘出

其宝贵的文学价值,终于闻名遐迩的《格林童话》闻世。

面对同一本书,格林兄弟眼中凝聚着其史学价值,那朋友眼中则浮

现出文学价值。毋论对错,这都是人们心中世界的反映,不同人有

不同世界,也使世界更加多彩。透过玻璃,让我们注目工厂里辛勤

的他……

褚时健,亚洲第一卷烟厂――红塔烟厂的创立人。一开始办厂的目

的便是透过窗户与别人看见不一样的世界。面对畅销全球的万宝路

香烟,有人看到可以买来享受,有人看到外国货的品质优良,褚时

健看到中国却没有一个国产品牌可以与之抗衡,于是云南红塔诞生。面对同一个世界,人们因为望见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回应,也踏上

了不同的生命轨迹。我们不需要论谁明亮,谁黯淡,只需平静地看待,不同人,不同世界,看见自己的世界。

打开窗阀,让我们凝视那小屋内孤独的身影……

倾注毕生心血于炸药发明的诺贝尔,生命历尽艰险。危险的实验炸

死了自己亲人,镇上的人看到的是疯狂,是恐怖,是不解,危及自

己生命便不可再让他还住在镇上。诺贝尔便移于荒僻处,他从窗子

望出去,看到的是人们可以轻松方面地将山炸平,看到的是个人牺

牲于社会来说是有益的。

面对同一件事情,内心怀揣的不同,使人们看到不同的世界。

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使众多文学作品丰满灿烂。如两个囚犯望窗外,一个看见污泥,一个看见星空的故事,激励人

们希望。不同人,不同世界,不同感触。

伫立窗前,看到多彩世界,用我们看到的不同的世界丰富我们置身

的世界。

[点评]考生抓住了材料的深层意义,提出了“一人一世界”的独特观点,立意高远,不落俗套;加之文笔大气,论证严谨,亮点频出,不愧

为考场优秀应试之作。每个人眼中自有一个世界,诚然,为论证这

一中心,考生采用并列结构并巧引格林兄弟、褚时健和诺贝尔等经

典素材深入挖掘,简要中透着精练,精练中闪动优雅,点化自如,

令人浮想联翩。缘事寓理,把深化素材与抒发情感、阐述事理完美

融合。即如第十一段,考生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引出两个囚犯之素材,点语片言,却是精到的情理点化,委实是委

婉中透着张扬,浅易时又不乏深邃。

5、风景自在人心明媚的春光中,王羲之欢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李清照低吟“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见,不在春光如何,而在人的心态怎样。一如从

同一扇窗子看风景,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

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不在于窗外的风景不同,而在于人的心

境不同。

心中有美好,世界没有苦毒。家中遭遇盗贼光顾,人们都会觉得晦

气倒霉。而当罗斯福总统家里遭盗窃之后,朋友担心他心情不好,

就写信安慰他。没想到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很平静,因为,他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他偷去了

我一部分的东西而不是全部;感谢上帝,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

斯福的回信让我们深思:如果心中没有和平、恩慈的心思和意念,

怎能如此平静和淡定?如果心中没有积极美好的心态,怎能如此庆

幸和感恩?所以,朋友,持守我们心中的美好吧,这样我们的人生

便会变得美丽无比。

心中有美好圣洁,眼中就没有丑陋污秽。加尔各答贫民区的垃圾桶边,躺着濒死的穷苦人,有的竟至伤口中生满蛆虫,路人唯恐避之

不及。可是年轻美丽的特蕾莎修女推着小车,到处寻找他们,把他

们扶上简陋的推车,带他们到临终关怀医院。为他们清洗伤口,医

治疾病,喂食喂药,让这些被社会抛弃的垂死病人在平静和尊严中

走完人生的

【篇二:2014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4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高考作文

2014-07-21 1650

2014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

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

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

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题目解读】

从题目形式来看,材料作文更能激发考生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有

多角度的选择。

从题目内容来看,今年山东高考作文与2014、2014年山东作文题

目相比,延续了高考语文作文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特点;今年山

东作文题目引用莫言的材料,其材料本身较2014年孙中山先生的名

言与社会生活关联更显密切。从写作的难度来说,山东近三年的作

文都不难立意,显然都没有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但要写出

真正优秀的文章却不容易。如果没有不错的语文素养,没有较深切

的对生活、对人生的体会,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是写不

出高分作文的。

由此可见,考生要想作文分数有所突破,学习中还要把训练的重点

放在日常生活与人生感悟的表达,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上;力求抓

住生活中零星的感悟,及时表达,积少成多,努力做到词能达意、

词能悉意。当然,在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深厚生活积

淀的文学作品和高考优秀范文的品读,对于考生生活和人生感悟的

积累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山东作文题目明显地有以《咬文嚼字》专栏为代表的?读者?和

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两个角度。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这个

题目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从?读者?的角度可以写求真,写勇于质疑;从?作家?的角度可以写谦虚,写坦诚,写风度。

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不难,但要出彩,就一定要有亮点。比如?读者?的角度,可以写《做一只无畏的啄木鸟》。题目中运用比喻修辞,比?咬文嚼字??纠错?诸如此类词语更具有文学色彩;?啄木鸟?前加上?无畏?,更容易表达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好的题目有了,

作文的开头就更容易入题。

从?作家?的角度立意,考生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材料中以铁凝、莫

言为代表的作家行为的准确理解:比如敢于承认错误的坦诚与担当,

比如面对读者纠错的谦虚与大度,比如那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

却待人待己的天然本真。一定要注意,文章不能空泛地谈,要用恰

当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结构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

符合逻辑;文章结尾的升华,要结合社会生活,力争体现立意的人

文价值、现实意义。

【满分作文】

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

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

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

挑错的必要性,来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

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

谦卑。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

拜见这位剧作大师时,交流正酣,曹禺拿出黄永玉对他的批评信:?

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丢失了通灵宝玉,你为势

位所误!?如此辛辣,一针见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轻创作?的错误,曹禺硬是让翻译一字一句译给蒙特听……可见曹禺的伟大,除了对

艺术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了对挑错的理性面对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对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

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李经纬,在改革开放

后建立了?健力宝?公司,创造了可与百事可乐比肩的商业传奇。可是,面对前无古人的成功,李经纬却对别人的挑错一概拒绝,面对

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批评与阻挡,他不管不问,集巨资在广州

建造健力宝大厦,最终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

面对业界好友对他?不考虑商业规律,一味拉广告招商?的挑错,他

拒绝诚恳吸收,最终让健力宝暗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自己也身

陷囹圄。

那么,如何善待批评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对别人尖锐的挑错,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羡林所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是鼓励是批评是

鞭策,都是对我好。?其次,要学会甄别?有价值?的挑错与?一味为

了挑错而挑错?,也就是说,在面对别人挑错时,不是固定的屈从,

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码的信任。如演员于是之一辈子都在接受观众的

挑错与批评,但必须经过?审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把

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演到了人们心中……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别

人挑错的胸襟,能够带领你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名师点评】阅卷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题目拟得好——?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把善待错误上升

到人生境界的高度,这就远远高出了那些只知就事论事的考生,这

说明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活全篇。当然,在选择论据上也费了一番

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论述了?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

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李经纬一例则是反例,从反面论述了?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文章最后指出了对待批评和挑错

的正确做法。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

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著作挑错之后,这些

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

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

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

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

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

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的。?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

的必要条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

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

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

拒绝接受渐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

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然而在其穷困潦倒

之时,发动北大全体教授营救他的却正是胡适。

接受别人的指责,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态度。?文化

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正视群众的指责,及时修正错误,做

出正确决策,迎来了开放口岸的汽笛声声、交易所的铃声阵阵……

在当今中国,青年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他们敢于对混乱的现

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说,青年人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

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嗓子,选择那些有可能对现实造成危害并要继续

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为促进社会的调整和改变发声。而

我们的国家,只有正视来自各方的指责,才会让这个几千年来以智慧、谦和而著称的国家,不失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

正视批评,让我们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谦谦君子之风,消除谬误和

浮躁之气。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意蕴深厚、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直接截取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指正与

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

谦和的君子之风。这样入题迅速,点题明确,又能避免偏题,使文

章干净利落。结构严谨、清晰,由材料起,引出话题和中心,再到

选取胡适、陈独秀一正一反的例证,相互对照,同时例证之间又相

互关联,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深化了主题。最后一部风,表达对国

家之关怀,结尾处从青年人的角度发出号召,有气度,有担当,情

深意切。首尾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素材的娴熟运用,对文化名

人的中肯评价,将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

卓然不群,意蕴丰富,具有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

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

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

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

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

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

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

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

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

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

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今仍在。

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便欣然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如天地广。

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面对。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以年华为桨,涉万里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铿锵前行,因为——

腹有雅量气自华!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先咏他物,然后引出所咏之物?的起兴手法。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入,结构紧凑,过渡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这也是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此文题目?腹有雅量气自宽?很有特色,使得文章主旨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可见考生无论是在对文题的理解上还是在选材上都高人一【篇三:2014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精选】

2014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

明月清泉自在怀

内容:19分;表达:20分;结构19分,共58分

“掬水月在寺,弄花香满衣。”这是如此洒脱的情怀,人道茫茫,生

如寄旅,有人将人生比喻有窗子,不同人通过窗子看世界,有雅有

俗有闹有静,其实这不在于眼睛,而在于人心,明月清泉自在怀,

为心灵恪守一份雅静,远离俗闹,内心自会有清泉流淌。

“明镜止水以定身,青年白日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待人。”弘一法师

通过窗子看到了静,于是他遁入空门,斩尽俗丝,此举令多少羡慕

其才华的人唏嘘不已,然而他却无悔无怨地从心而行。“长亭外,古

道边,芳草碧连天。”而李叔同也伴着他的人生旋律,来到古寺间,

与明月为伴,与清风为友,忘却尘世纷扰,在朝夕岁月,一花一世界,落崖悚风,一叶一菩提中独守内心,恪守一份宁静,人生本无常,心静则物定。如果当初李叔同没有跟从内心,又何来他圆寂前

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他的窗子,即是他真正的人生,于纷杂

乱世中,看到明月清泉。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面对徐志摩如潮水般的爱恋,她决然地拒绝了,他在内心深处

为自己画了一扇窗,于静谧中得以安然。而后她又投入到中国古建

筑的考察中,与梁思成结为伉俪。一起都静然而不乏美好,就是这

样一个美貌与才华并存的女子,在那个时代独守清欢,而今看到他

的照片,温润美好,嘴角的浅美氤氲开来。这是爱,是暖,是希望,正是人间的四月天。

王永斌在《围炉夜话》中说,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静默之人颠扑

不破。晋有陶潜,桂枝归田,于南山之间自在悠然,世间最美情郎

仓尖嘉描因多少静谧之诗让人折服,只为触及他指尖的轻灵;还有

那轻夜缓常,不鞋而屐的魏晋名士,轻轻的外表下自有雅静情怀。

他们都处于纷乱事世间,在他人看到满间的繁杂俗媚之时,他们却

看到了雅静的情趣。记得印象派创始人莫奈在卢浮宫的窗口作画,

旁边立着一张牌子,不要吵到我的天室。我想他们的天空,必定阳

光明丽,碧蓝澄澈,他们的内心,自然流淌着潺潺清泉,他们于同

一扇窗,看到不同的景,因为他们懂得,明月清泉自在怀。

清晨,于紫藤花开时,斟一杯佳酿,浅浅醉,于月冷风清处,捧一

杯清茗,缓缓归。

【现场点评】

立意准确,内容充实,围绕静的话题展开,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对材料的运用恰当到位,结构清晰。

角度人生

内容:18分;表达:20分;结构19分,共57分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颗有思想的芦苇。“这也就是表明

了人类拥有思想,拥有了思想就拥有了角度不同的火花碰撞。

一部红楼,恩怨了几代人,缠绵了几代心。心境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让红楼一梦碰撞的火花更耀眼,对于失败者来说,红楼是黛玉

的泪水;对于成功者来说,红楼是一部政治史书;对于文学家来说,红楼的诗词精彩的很……一部红楼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同的,无关

乎外界的一切,只是红楼梦不同源自角度的不同。苏轼有云:“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解释了一个事实:角度不同,人

生不同。

王国维大师曾经说过人生三境界,人生经历的不同,境界也必然不同。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

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有的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静……是什么让这个窗外如此丰富多彩?是心境。心境的不同,使人生变得如此绚丽。陈寅恪,这位被称为“大师中的

大师”,“三百年来无人超越,三百年后也无人超越”的教授,演绎一

出的心境不同,角度不同的人生,面对荣耀,不低头,面对强权,

不低头,只是以知识为首要。梅汝镦如此,博斯年亦如此。

魏晋的女子,是幽幽空谷无声盛放的兰,一不与百花争艳,却又不

朽的芬芳,谢道韫如实,面对人生的飘零,心境使然,让谢道韫穿

越千年。

面对赤壁,周瑜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而苏东坡确实早生如梦,早生白发的叹息;面对送别,董大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识君的好慢;而李白却是桃花不及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申请。丰子恺说:“不乱于心,不畏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人生境界的不同,皆是角度的不同,角度人生,全权由自己来

选择,而面对不同的选择,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内心,如同帕斯卡尔那样,做一颗有思想的芦苇。

【现场点评】

文章切入准确,立意符合要求,论据充分,材料使用到位,语言逻

辑性强,结构合理,考生语文功底较深厚。

高山流水心自知

内容:20分;表达:20分;结构19分,共59分

曾国藩曾言:“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我们的心灵恰似

一扇镜子,窗外的风景如何,正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写照。

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只有将心灵的窗子推开更多,世界也便才

会予以我们更多阳光映照,心灵的视野才能无限开阔,才能拥有一

个知喜乐,观自在的人生。

让心灵的窗子纳进真理的光辉,即使身居一隅也能容纳整个世界。

康德一生从未离开家乡太远,可这位哲学巨匠的思想足以容纳世界。在别人从心灵的窗子里看见金钱名利和黑暗时,他去看见了理性的

光辉照映着头顶的星空。荣华富贵是挥之不去的阴霾,遮挡住心灵

的窗子,于是有人再也看不见窗外的光明,剩下的只有利益熏心的

黑暗,而康德,从窗子中看到了“人非工具”的昭昭隽永的呐喊。

让心灵的窗子纳进希望的星光,即使跌足深渊也能拥有清冽明月。

台湾作家几米37岁罹患血癌,在别人从心灵的窗子中窥见绝望与痛

苦是,他却说:“我总在最绝望的深渊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我在

夜半醒来,蓦然瞥见最绝美的星光。”即使病魔缠身,他依旧从心灵

的窗子中看见了温暖的人间之美,依旧用手中的笔描绘世间最质朴

的感动,他的画依旧充满了乐观与希望,想葵花朵朵向日倾,永远

开出蓬勃的花朵。

放下窗外的浮躁与喧嚣把,放下那些名利与欲望吧,那些只是过眼

的风景,繁华未曾入眼,心灵也便自在从容。窗外还有希望的日光,还有宁静的日光,哪些才是永恒的风景,才能沉淀出生命的气度。

郑板桥曾言:“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其中真意,大概便是从容与

平静吧,也只有从心灵的窗子中看见“倚天照海花无数”这样的清明

之景,内心才会拥有高山流水般的疏高洁。

【现场点评】

文章以曾国藩的名言拟题,立意准确,内容丰富,语言逻辑性较强,富有文采,结构合理,材料新鲜,运用恰当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