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洛阳市生态功能区划结果,见表4一1、4一2

2.洛阳市生态现状

(1)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截至2002年底,洛阳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目标为维护该区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稀有动植物保护,保护区面积157.66平方公里,省级自然保护区5 个,分别为孟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系统和水禽及候鸟,面积62.06平方公里;吉利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面积35平方公里;青要山自然保护区,面积82平方公里,保护生态系统;龙池漫自然保护区,面积81.61平方公里,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也是保护生态系统,面积23.26平方公里。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分别为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而积48.1平方公里,郁山国家森林公园,而积20.8 平方公里,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面积68.1平方公里;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27.2km2;五马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86.87km2;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而积25.87km2;其它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共计14个,详见表4-3。

截至2002年底,我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总面积1392.78 平方公里,覆盖率为9.2%。

(2) 生态示范区建设

我市2002年底前,栾川、嵩县和伊川都是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 生态示范县,总面积647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3个县的 生态建设规划都己通过国家局的评审,正按部就班的按照规划进行生 态建设,预计2005年底前可以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

表4-1洛阳市生态功能区一级区分区命名表

分区代号

地名 功能 生态功能区 L

孟津 黄河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新安

森林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3

新安 森林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I. 洛宁、 森林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15

洛宁

森林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6

森林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栾川、嵩县、汝阳、伊川 森林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II X 吉利 黄河水源涵养区 水源涵养区 II 2 孟津 黄河水源涵养区 水源涵养区 II 3 市区 洛河水源涵养区

水源涵养区 II 4 偃师、伊川

伊河水源涵养区 水源涵养区 II 5 伊川 伊河水源涵养区 水源涵养区 II 6 伊川、汝阳 伊河水源涵养区 水源涵养区 II ; 、嵩县 伊河、洛河水源涵养区

水源涵养区 II 8

嵩县

伊河水源涵养区

水源涵养区

续表4-1 洛阳市生态功能区一级区分区命名表

III: 孟津、偃师洛河土壤保持区土壤保持区山3 洛宁洛河土壤保持区土壤保持区III, 洛宁洛河土壤保持区土壤保持区山5 洛宁、洛河土壤保持区土壤保持区Ilk 偃师、伊川伊河土壤保持区土壤保持区1IL 伊川伊河土壤保持区土壤保持区Ills 嵩县伊河土壤保持区土壤保持区1【【9 嵩县伊河土壤保持区土壤保持区

V t孟津黄河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营养物质循环功能

V:新安、洛河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营养物质循环功能

V3洛宁、栾川伊河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营养物质循环功能

v..嵩县伊河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营养物质循环功能

v5嵩县伊河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营养物质循环功能

VL 栾川伊河源头矿产开发区

VI3尚且伊河矿产开发区

VI3汝阳汝河矿产开发区VI, 洛宁洛河源头矿产开发区

VI5洛河矿产开发区

VI6伊川伊河矿产开发区

VI7偃师伊河、洛河矿产开发区

Vis 新安黄河矿产开发区

V II 9 孟津黄河生态旅游区

V[Ix 栾川森林生态旅游区

VII 2 嵩县森林生态旅游区

vn3洛宁森林生态旅游区vn.,森林生态旅游区

vn5新安森林生态旅游区

vn6孟津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区VII;吉利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区表4-2 洛阳市生态功能“三区”划分命名表

功II3 嵩县陆浑水库水源涵养区、土壤保持区能II,洛宁故县水库水源涵养区、土壤保持区区IIIx伊洛河沿岸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区IV,

wja

白云山森林公园

栾川龙峪湾森林公园

生花果山森林公园

态嵩县龙池曼自然保护区

良栾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好新安青要山自然保护区

功孟津、吉利孟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能Vi 伊川伊川县农工商一体化示范区

区V:栾川栾川县农业生态示范县v3新安新安县生态防护林示范区

V. 汝阳汝阳县生态示范区

VI:栾川矿产开发区

VL 嵩县矿产开发区

VI3汝阳矿产开发区

重VI, 洛宁矿产开发区

点Vis 矿产开发区

资VL 伊川矿产开发区

源VI7偃师矿产开发区

开Vis 新安矿产开发区

发VI9 孟津矿产开发区

4X. lx Vx 孟津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V:新安、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v3洛宁、栾川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V. 嵩县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v5翌且营养物质循环功能区

表4-3 2002年洛阳市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的主要任务 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按照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和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与长

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建设工程为先导,实施生态战略,推进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全县人民群众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促进全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农艺、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封山育林与发展农村新能源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发展养殖相结合,重点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实用技术。 3、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在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科学安排整治措施和建设内容的同时,依法对资源和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 5、坚持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行业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的技术水平。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特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与传统规划思维的不同点: (1)以人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基础;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有什么异同?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检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或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1 / 1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1)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体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3)是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4)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报批?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 (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2)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3)项目区概况; (4)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 (5)技术支持; (6)项目实施; (7)项目组织管理;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 15

关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一、城市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1、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中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工业废水大都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是水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工业企业,废水的排放量以及废水的成分也各不相同。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酚、氰、重金属、石油类、酸碱盐类和各种有机物等。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不少老企业废水排放还相当严重,并且无力治理;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相对于城市工业废水污染压力的日趋缓解,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和负荷,却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 就工业废水而言,有些企业宁愿被罚款,也不愿花资金去治理。因为他们治理的花销远比罚款多得多,在这种利益差的驱使下,他们宁愿去污染,然后交点小额罚款,让政府替他们“买单”。鉴于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政策,坚决杜绝这种情况。让他们“谁污染、谁治理”,政府加以调控协助,共同来环保。 现在,生活污水已演变成城市水污染的重头戏。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的地区变成了中小型城市,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这种扩大、超负荷的运转,给城市水污染治理提出了难题。再者,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来规范城市生活污水这一块。我认为首先我们可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其次,可以考虑征收适当的环境税来支持水污染治理;寻求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来治理水污染。 2、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现在,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严重超标,北京和广州氮氧化物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四级,已成为大气环境中首要的污染因子,这与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密切相关。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负荷的60%以上,其中,排放的一氧化碳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80%,氮氧化物达到40%,这表明我国特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第一代煤烟型污染向第二代汽车型污染转变。我国也已成立专家组专门研究如何治理汽车尾气。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鼓励搭公交、骑自行车等,来减少机动车辆。还有就是绿化城市,多种点树、花等。 3、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有(1)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叶等食品类废物(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不难看出,这些都可以称为生活垃圾,我们不可能消除它,而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填埋、焚烧,显然这两种方法都很有局限性。对于这个大的工程——分类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现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2021年县沿海 ___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县沿海 ___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与 ___隔海相望,南距盐城5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不足100公里,全县总 ___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44.6公里,人口107万。 随着沿海地区的逐步开放,##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___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滨海的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凸现,所以,必须寻求一套科学、系统、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来指导其在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苏东沿海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使滨海成为苏东沿海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热点,就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资源环境支撑,全面参与“海上江苏”一体化进程,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新休系,不断增强滨海县的综合竞争力。 一、滨海生态环境的现状

1生态环境 (1)沿海滩涂 县境海岸线南至扁担港,北至中山河口,经二罾、振东、淤尖、临淮、樊集5个乡和新滩盐场。全长44.6公里,达标堤长70公里。有滩涂28.12万亩,其中潮上带21.02万亩,潮间带19.07万亩,未围1.95万亩。县境海岸由于海区内强劲的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逐步形成了侵蚀性海岸,滩面刷深严重,年均刷深15cm,蚀退15m左右,最大纵深3.2km,最小纵深为0,滩地高程一般在 1~1.8m,土质为粉沙泥质,潮间带浅滩平均1.58km,坡度2~2.6%。(2)生物资源 滨海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水产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虾、蚌、蟹等71种,林木主要有水杉、意杨、刺槐、银杏、柳树、桃李、梨、杞柳等100余种,草本植物有200余种,中药材1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稻、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200余种,另有党参、太子参、白术、何首乌、半夏等100余种中药材植物。野生动物资源120多种。动物资源丰富,人工养殖畜禽有黄牛、马、长毛兔、鸭、鹅等多种,有鱼类等水产品71种,有鸟类120多种,其中

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体系研究

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9T16:44:36.30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5期作者:王晓宇杨道军芦昱钟稚昉 [导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自然条件恶劣程度加深,人们保护湿地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自然条件恶劣程度加深,人们保护湿地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湿地资源在我国的自然环境中占有极大的比例,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储备基地,这进一步提升了湿地资源的重要性。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态系统;环境损害评估体系;研究 1.引言 湿地是指有水生植物或者湿生植物生长的区域,湿地对于防洪、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周边水质都有很大帮助,因而各国也纷纷通过立法方式来保护湿地,力求发挥出湿地价值。但纵观我国对于沿海湿地的相关立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2.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选取 2.1指标体系的构建 主要从事湿地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景观生态学、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资源生态、环境评价与规划、区域环境等领域研究)进行评判,采用专家咨询法,将问卷资料整理后,使用Excel统计软件计算各项指标重要度的平均数及众数百分比,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经过两轮评判,建立指标体系框架,准则层从湿地功能整合性、湿地生态特征、湿地社会环境三方面着手,指标层共选26个具体的指标。 2.2指标相关性分析 降水量、水质、生物多样性、土壤性状、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洪水调控、水文调节、侵蚀控制、净化能力、物质生产、周边人口素质、环保投资指数、污水处理指数、湿地保护意识、湿地管理水平,这些指标的数值越大,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越好。以上指标为正相关性。蒸发量、湿地面积变化、湿地受胁状况、自然灾害、斑块个数、人类活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这些指标的数值越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越好,为负相关性。 物质生活指数(人均GDP指标)数值的高低不能简单地说明生态健康状况好坏。人均GDP高,如果人们在环境方面的投入多了,对生态环境有好处,对生态安全状况有益;另外一种情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能追求的一些活动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对生态健康状况有危害。这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待,与一定的人口规模、人口素质、当地政策等有关。观光旅游功能指标的大小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待,与一定的人口规模、人口素质、当地政策等有关。所以说,生态健康指标具有动态性、地域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考虑。因此以上指标具有不确定性。 3.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3.1生物技术 湿地中原本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但是由于人类对湿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动、植物的数量下降。若要利用生物手段恢复受到破坏的湿地资源,则需要合理保护这些动物和植物,将它们投放在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中,给予它们一定的生存空间,同时为它们提供必要的生存资源,随后再进行一定的人工干预,经过一段时间后,便能起到很好的修复湿地生态环境的效果。 3.2改善土壤环境和水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中之所以能够生存大量的动物和植物,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当中除了有光照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即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水资源,这两个因素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善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水资源的方式,恢复湿地生态环境。 3.3利用生态重建技术,人工构建生态环境 湿地资源在我国的自然环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想要恢复湿地生态环境,还可以采用生态重建技术。对于那些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资源,可以通过人工构建的方式实现资源再生,同时也可以人工种植湿地环境中原本存在的植物,而濒临灭绝的动物则需要进行人工干预,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区。生态重建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修复湿地的作用。 4.保护湿地的措施 4.1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目前,湿地面积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对湿地环境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便是一项重要措施。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可以参考动物保护区,将需要保护的湿地资源进行圈地保护,避免其进一步受到破坏。我国目前对湿地的保护是以绿皮书的方式明确,随着立法技术的发展以及湿地重要性的凸显,对于沿海湿地保护可以出台统一的保护条例,对该生态系统的保护进行统一规定。 4.2立法原则 首先应以制定法为主,同时还需要尊重习惯法内容。虽然国家有出台统一的立法,但是由于各地区自然情况、民俗风情、生活理念不同,在对湿地进行国家统一立法的同时,也允许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习惯出台地方性法律,这种方法可以在尊重各地区风俗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法律的实施。其次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当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时,应适用“生态优先”的原则,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保护为代价,应推进两者并行。最后是整体保护原则。生态系统是内部平衡的生态圈,内部各个整体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而在立法中应当将各个部分都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之内,不可追求某个部分发展而破坏了湿地系统整体性。 4.3相关规范 在具体规范制定的过程中,责任制度是关键要素,明确不同违法行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一方面可以督促公民积极遵守法律内容,另一方面也为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具体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引。一是行政责任。该责任是指违法者虽然有破坏沿海湿地的行为,但该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未上升到刑法的层面,此时需要追究行为人的行政责任。在行政责任立法中,立法者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沿海湿地系统的稀缺性、脆弱性,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划分不同的行政责任,实现责任程度的递进,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其次是民事责任。破坏湿地

汉寿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汉寿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汉寿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常德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 过去的五年,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改善县域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城镇兴县、旅游活县、幸福汉寿”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推进节能减排,突出生态创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力改善,较好地实现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污染得到集中整治。 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实施总量控制,对于不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不能实现达标排放、不符合产业政策或不符合规划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五年来,全县共审批工业建设项目137个,否决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8个。强化污染源日常监管。采取计划执法、突击检查、重点抽查、明查暗访和夜间巡查等形式,结合每年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偷排或超标排污行为,确保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539人次,检查企业530家次,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325件,关停违法排污企业11家。大力开展了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工业污染治理资金2.5亿多元,完成了医药、化工、苎麻脱胶、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通过重拳治污,全县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2、农村环境面貌大力改观。 ①实施了一批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从生态建设,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口子上积极争取上级环保投资1500多万元,开展了两个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及10个重点村的集中整治,其中东岳庙乡綦桥村、朱家铺镇白马村、毓德铺镇相公山村、太子庙镇永兴村、缸儿口村、大南湖乡五竺山村、新兴乡杨李村、周文庙乡南台村、洲口乡猴王村分别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30-50万元开展了农村环境专项整治。 2011年,实施了岩汪湖镇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项目总投入73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57万元,省财政投入14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30万元。在岩汪湖镇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地污染治理,对内江水体清障、清淤、清废;建设了一座日处理80吨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在主干道旁修建了300个垃圾收集池,配套了垃圾清运车、可回收型垃圾桶;建成了一座日处理能力5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 2012年,实施了太子庙镇环境连片示范区整治项目,对太子庙镇沙洋坪、排形、倒流坪、黄福、天星、镇居委会开展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7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48万元,省财政投入142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15万元。 ②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县环保局会同县畜牧局及乡镇政府对全县畜禽养殖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加强了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养殖业主的环保法律意识,引导养殖业主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全县共有大小畜禽养殖场212家,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7、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加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房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力求将房山区建成环境优美、城镇居民、农民富足和社会稳定的新郊区。(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房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筹安排,围绕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环境建设的总任务,积极组织全区人民,运用政策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促进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融合,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明确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的任务、程序、内容和成果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市级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 2 术语和定义 2.1三区三线 “三区”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1。 2.1.1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是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包括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园区2。 2.1.2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是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村庄。农业空间包括耕地、基本农田、园地、畜牧与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空间,以及农村居民点等生活空间3。 2.1.3生态空间 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4。 1《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

2.1.4城镇开发边界 是指为防止城镇无序扩张和无序蔓延、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划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集中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空间边界5。 2.1.5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6。 2.1.6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7。 2.2资源承载力 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8。 2.3环境承载力 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9。 2.4生态安全格局 指由事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保护地构成的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分布连续的生态空间布局10。 2.5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5《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19年6月稿) 6《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19年6月稿) 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9王金南,蒋洪强等. 环境规划学[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4.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县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 1.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2.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正确认识滦县的生态条件、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治理措施,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生态环境同社会、经济、生活一起融入城市可持续发展之中,建成“生态滦县”、“和谐滦县”、“宜居城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绿色空间;滦县 中图分类号: tu984.1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human being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ba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know the luan county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existed problem, and ascertaining the strategic goa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orking out the measure suiting the actual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and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i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mel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摘要: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生态环境分为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找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找到两者面临的生态问题,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更好的解决好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环境、区别、联系 一、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 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环境的区别主要在定义、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政策以及解决措施。 (一)定义的区别 1、城市生态系统因为科学重点、研究方向等不同,有着一定差 异,以下略举两种: (1)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改造和营 建的人工生态环境。 2、乡村生态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 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该区域范围内的 土地、大气、动植物、交通、道路、构筑物等。农村生态环 境包括资源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资源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

们的生活需求,反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也会 影响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为生活消费提供了经济收 入,但没有生活消费需求,生活活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 础。 (二)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 1、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工业发展、尾气排放以及绿色植被的数量锐减,都直接导致了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发展。 (2)水污染。淡水资源是地球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数量逐年加大,再加上人类本身节水观念淡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加上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待节水资源的工程建设尚缺乏重视,因此,淡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已经是日益严重。 (3)土地占用问题。城市交通和城市住房的发展都要求占用大量的土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促使过多依赖机动车辆的城市交通建设疾速发展,道路建设逐渐向外蔓延,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占用农田用地的速度;另外,一部分人的居住理想逐渐从市区高层建筑住房转变为到低层的带有园地的宅院里居住,此举同样会占去大量土地。 2、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 (1)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水、禽畜养殖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

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

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 摘要:良好的生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是关系民生福祉和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主要对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进 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是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对策 引言 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错带, 独特的水文条件和植被土壤特征,使得滨海湿地具有特殊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在 维持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同时,作为典型的脆弱生态敏感区,人类活动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导致滨海湿地面 积日趋下降,生态系统功能也逐渐退化。相比其他生态系统,受周期性淹水与土 壤高盐度的双重胁迫,加上径流输沙淤积或海浪冲蚀的干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植被结构较为简单,极易遭受生物入侵。因此对其修复和保护被提上日程。 1滨海湿地公园生态设计原则 滨海湿地公园生态设计原则主要涉及到地方性和小干预性两个方面:一是地 方性原则。在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依据地方 性原则,考量地域文化和当地环境的特征,遵照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等特征,因 地制宜、合理地使用植物材料开展设计,同时对当地植物进行有效保护与利用。 人文元素是特有的内容,和当地人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当地的花草水木都具 备生态含义,所有湿地公园的设计中,都要基于当地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指导,这 样才能对场所进行合理设计。针对自然生态来讲,其具有更新、演变的规律,有 良好的自我恢复能力,在生态设计中要把当地湿地的自然机理当成是系统搭建的 关键性要素,对既有植被进行有效保留,全面梳理湿地景观并对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制定完善而合理的景观方案,构建现代化的生态廊道,把自然生态系统和湿 地景观进行有机融合。二是小干预性原则。针对小干预来讲,基于最小的外部干 预来强化景观设计成效,降低人类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设计工作者一定要使用正确有效的设计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当中的物质进 行有效应用,实现循环利用的目标。同时,设计过程当中要依据覆绿性、植物补 植性等诸多原则,对既有植物进行有效保护,减少外界对其的干预性,更能够强 化设计工作的成效。 2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意义 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还原性和生 物栖息地的建设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系统的原真性。生态系统的原真性是强调 原生态的自然区域,未受到明显人为干扰,保持着自然和原生的生长和演化状态。江滩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尊重现有江滩湿地的生态特征,保留现状特色区 域和特色植物,如江滩芦苇荡。同时建设避免大量公园活动广场和附属设施的设 置以及过度城市景观植物的引入,保护滨江湿地自然野趣的典型特征不被改变, 使游客能感受到原生态的气息和大自然的味道。其次是生物栖息地。江滩湿地内 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水鸟栖息觅食,尤其是食肉类的鹭 科和鹬科水鸟。江滩芦苇茂密繁盛,是许多野生动物、水禽、鸟类、鱼虾和蟹类 觅食、栖息、繁衍的家园。江滩湿地由于兴林抑螺工程,成乔的林木引来更多样 化的陆鸟群落栖息。江滩湿地公园在设计前需要梳理湿地内的重要生物资源及其 栖息空间,注意保护生物栖息地。同时湿地公园应发挥自然教育的作用,通过展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XX。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一、增强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由于耕地质量退化、农业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递减等不利因素影响,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系统退化与农产品供给要求提升的双重压力。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农业源与工业源污染迭加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农业生态资源利用率低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供销社是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扎根农村,与“三农”息息相关,必须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二、重点工作任务(一)加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养殖企业发展生态化畜禽养殖产业,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促进源头减量。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改进设施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二)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拓宽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途径,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主要利用方式,宣传引导农民和多部门协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较为完善的秸秆还田、收集、储存、运输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可持续运行的综合利用格局。(三)推行化肥减量使用。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推广高产、高效、环保施肥技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施肥

第十九章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九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认识角度上讲,大体上经历了从缺乏环境保护的知识,未能自觉地采取措施保护人类环境,到统一领导环境保护工作,有计划地治理污染;进而把保护环境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经过10年左右的实践,到1983年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时,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同时,提出了总战略,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境监测系统、科研系统逐步建立了起来,形成了几万人的工作队伍,为发展环境保护事业打下了基础。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概括地说,在立法上、制定标准上、污染防治上以及监督管理上都有新的进展。 一、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状况 在防治工业污染方面,国家把防治新污染作为一项战略措施。1981年底,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原国家建委、原国务院环办颁布了《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坚持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前完成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且在立项后,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同时,抓紧了对老污染的治理。 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城市是环境污染的集中地,改善城市环境是一项紧迫的任务。1985年召开了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推动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能源消耗量增长、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8%的情况下,城市环境污染基本控制在“五五”时期的水平,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对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和作法。通常需要集中解决的有3个主要问题:

湿地公园建设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湿地公园建设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生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拉姆萨国际湿地公约的缔约之时。简单的说,湿地是一类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过渡的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它的特点是湿地景观典型,自然风景优美,可供人们观赏、旅游、娱乐、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湿地公园的宗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游憩和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场所。 目前,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处于初始阶段。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是一项新的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我们既要大胆实践,又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使之统筹有序,积极健康的发展。 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比如拟规划建设的崇明东滩湿地国际公园位于崇明东滩保护区境内的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交界处,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间的东旺沙B滩,面积为3万亩。建成后的湿地国际公园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是建设中的上海实现代农业园区和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区域整体功能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如香港的米埔国际重要湿地(面积380公顷),澳洲的Moreton BayMarine Park和维多利亚公园、日本的铳路湿地国际公园(保护区),都是利用典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和该地在流域或河口区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亚太迁徙水鸟通道的独特性,在保护区内的缓冲区或实验区内规划了不同意义上的湿地公园,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景观资源的平衡点。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