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DOC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为贯彻落实省课程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体育特色建设,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确保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落实到位,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体育特色优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推动我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实现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基地建设主要目标

我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牢固确立“从体育强校向体育名校迈进,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一体两翼”(一体:群众体育,两翼:篮球和田径)的体育发展框架,以篮球运动为引擎,篮球和田径双轮驱动,带动全校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和竞赛的双丰收,通过“育体——育德——育智”的三者结合,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标。

课程基地建设要体现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学练结合的多元模式,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坚持掌握技能与健身习惯相结合,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体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体现行政推动和学校主动结合,构筑体育与健康课程新高地。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实现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由统一向多元、由普遍向个性转变提供经典样板。

三、课程基地建设内容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我们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营造校园体育特色环境

我校篮球、田径项目盛名远扬,曾向国家、省、市专业队和知名

高等体育院校输送500余名运动员,学校将充分利用深厚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体育文化。

1.加强课程文化展示,主要做法有:

⑴建立我校历届优秀运动员荣誉长廊。

⑵利用校园报刊栏、路灯栏、奥运百科知识室、篮球馆、乒乓球馆的墙壁展示我国体育及优秀运动员的骄人成绩。

⑶利用电子屏、田径场护栏、各班黑板报普及各种体育赛会、体育赛制、比赛规则等知识。

⑷邀请原国家女子篮球队主教练马跃南、国家青年女篮主教练宫鲁明、新疆男篮主教练崔万军、原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朱建华、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到我校讲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关注体育、重视体育,更喜欢体育运动,在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感化。

⑸邀请健康保健专家对我校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健康行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医务监督、锻炼效果评价、饮食与营养、安全急救等方面讲座,增进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2.扩充校园文化内涵

始终贯穿“体育是健康、体育是素质、体育是艺术、体育是品质”的指导思想,始终强化以运动态度、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为主导的文化建设,加强多学科、多层次渗透,把不畏艰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渗透到师生日常行为中,让体育的文化和精神成为助推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优化的引擎。

操作流程为:

⑴召集相关人员制定校园体育文化实施方案。

⑵通过各种渠道(电话、网络、报纸等)获取我校输送到专业队、体育院校的运动员的信息资料,筹建历届优秀运动员荣誉长廊。

⑶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了解退休教师,搜集建校以来曾在灌云高中工作过的体育教师、运动员、比赛成绩等。

⑷体育组编制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⑸邀请体育名人、合作单位的专家来校讲学。

⑹联系装潢公司准备制作展板、展廊等。

⑺建设体育与健康学科基地网站。

⑻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教师间球类对抗赛、师生篮球对抗赛、年级体育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专题征文等活动。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1.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

包括构建满足国标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体育知识、健身指导、体育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信息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网络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

网站由以下版块构成:基地信息、课程改革、专家讲坛、教学研究、课外体育、教师成长、资源共享、奥运百科知识、学科图片、他山之石、体育BBS等版块。

操作流程为:

⑴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方案。

⑵组织电教中心、体育组研发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

⑶网站各个版块管理员每天更新相关信息和负责答疑。

2.创设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

开展“循环式协同教学”课堂选项教学、学生社团等。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全组体育教师学习国内新课程改革有关选项教学开展的经验介绍,初步制定适合各个年级的选项教学方案。

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循环式协同教学,循环式协同教学主要是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生生协同、生自协同”及他们之间的关联运动等组织形式。

⑶学生会制定好体育社团活动方案,并成立体育社团工作实施小组,负责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开展各项活动,体育教师定期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知名教练、运动员参与社团活动中。

3.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活动平台,促进拔尖人才的成长。组建学生体育社团、学校运动队,开展假期学生实践活动

等。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⑵学生会制定好体育社团活动方案,并成立体育社团工作实施小组,负责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开展各项活动。体育教师定期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知名教练、运动员参与社团活动中。

⑶体育组每学期都会根据学生的特长组建运动队,如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健美操队、无线电测向队等。

⑷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假期社会实践方案,每一个同学完成好假期体育实践报告。

⑸通过校课程基地网站交流平台、QQ群进行体育社团、假期社会实践跟踪指导。

⑹体育组、电教中心及时更新网络交流平台中的体育资料。

⑺组织好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校医室、体育器材室等做好管理和后勤工作。

(三)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1.基于国家、地方和校本的三级课程已具雏形

必修模块:《健康教育》《田径》《篮球》;选修模块:《健美操》、《乒乓球》、《板羽球》、《足球》等;校本教材:《灌中篮球》、《灌中瑜伽》、《灌中武术》、《无线电测向》、《力与美》等。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课程理论。

⑵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⑶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集全组力量编制适合我校的必修模块、选项模块、校本教材等。

⑷全校所有班级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瑜伽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做到课程主体性与项目多样性相结合。

⑸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⑹以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前提,做到素质训练“课课练”,同时在特有的选项教学之中,穿插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

⑺组织班主任学习我校建设课程基地的意义,让班主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有利于我们开展课程基地相关工作。

⑻聘请南工大、江苏师大、南体等教授组成专家组引领团队。

⑼邀请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2.建设篮球主题公园

我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借助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大力的加强篮球人才的培养,普及篮球运动,形成了学校有校队、年级有大队,班班有小队的局面,学生自发组建各种篮球俱乐部,自己培养裁判员梯队、啦啦队,将篮球精神及篮球文化要渗透到所有学科,渗透到每一个师生的日常行为中,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身、休闲为主的篮球公园。

(1)建造灌云高中篮球博物馆,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①篮球的起源及延革历史:篮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篮球在我国的发展等。

②篮球名人堂:国内外著名篮球运动员介绍,展示为我县篮球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如武心慈、张六如、朱莉莉、薛雨平、薛亚平、张晓磊等。

③经典赛事回顾:国内外重大赛事、经典赛事回顾研究,篮球技战术系列介绍。

④篮球相关实物收藏与展览:收集各个阶段的篮球,NBA和CBA 球队篮球、纪念品、比赛球票、海报、队歌等,各个国家与篮球相关的邮票,我校篮球队与其他球队比赛用球、纪念品、球衣等,把校园

打造成学生的“篮球公园”。

⑤篮球轶事:介绍篮球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故事,篮球精神对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

⑥铭记闪光时刻:记录我校篮球发展历史,为我校篮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和队员,将配以图片和视频,按时间或类别分别展出。

(2)建设校园篮球活动休闲娱乐中心,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①将学校部分室外水泥篮球场改造为塑胶篮球场,篮球场周围建围栏。

②篮球场周围建设篮球文化墙,对学生普及篮球知识、篮球赛事信息、篮球活动计划等。

③设立篮球技巧挑战擂台,每学期组织学生和篮球特长生篮球技巧挑战赛,将各项比赛成绩纪录公布于篮球文化墙中。

④建设篮球休闲区,在篮球场周围建设若干座椅方便学生休息及观看比赛。

⑤娱乐篮球区,包括篮球表演、篮球游艺、体验扣篮、摸高计算器、姚明臂展模型等。

(3)定期举行篮球比赛月活动,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①学校每月以年级为单位举行班级之间篮球对抗赛,加强“学校校队、年级大队,班班小队”的建设。

②开展班级间篮球啦啦队比赛。

③举办学生篮球裁判培训班。

④举办篮球知识竞赛、征文。

(4)打造灌中特色的篮球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把竞技篮球创编为大众篮球、教材篮球、课堂篮球、篮球啦啦操、篮球裁判等校本课程,形成全校性篮球特色群众体育活动。

操作流程为:

①召集相关人员制定篮球公园实建设方案。

②篮球公园建设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建校以来灌云高中篮球运动员资料、比赛成绩等。

④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篮球方面素材,为篮球博物馆做好前期工作。

⑤邀请篮球体育名人、专家来校讲学。

⑥建设体育与健康学科基地网站篮球公园版块。

⑦进一步发挥篮球运动的优势和影响,打造“篮球公园”氛围,把竞技篮球创编为大众篮球、教材篮球、课堂篮球、篮球啦啦操、篮球裁判等校本特色,形成全校性篮球特色群众体育活动。

⑧举办校园篮球比赛月、教师间篮球对抗赛、师生篮球对抗赛、年级篮球联赛、篮球知识竞赛、篮球主题征文、啦啦队选拔、篮球宝贝评比、学生篮球裁判员培训等活动。

3.建设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

我校拥有高水平田径队、高考体育考生训练队,借助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

包含田径教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等。

操作流程为:

⑴召集相关人员制定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实建设方案。

⑵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建设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

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⑶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田径教学和训练理论。

⑷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编制适合我校学生的田径教学、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知识模块。

⑸以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前提,做到身体素质训练“课课练”,同时在特有的选项教学之中,穿插带有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知识介绍。

⑹通过校课程基地网站交流平台、QQ群进行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指导。

⑺建全学生档案袋,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候就要全面掌握学生身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开出运动处方,通过三年的跟踪促使他们在身体、运动技能、心理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⑻邀请知名田径教练、运动损伤与急救和运动营养与恢复专家来校教学。

⑼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开展体育沙龙、网络教研、草根论坛等活动。

⑽组织体育教师撰写田径方面的教科研论文和申报国家、省、市、县级课题。

4.建设科技体育体验活动中心

我县去年8月举办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四项大赛,本次赛事也是推进我县青少年科普、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举措,我校抓住这次比赛契机全面开展我校科技体育工作。我校将逐步建成科技体育体验中心,科技体育体验中心将包括模型运动、定向运动和无线电运动三类。通过科技体育项目渗透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⑴模型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航空模型、校园航海模型、纸飞机模型。

⑵定向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百米定向、校园障碍定向、迷宫定向和寻宝定向。

⑶无线电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无线电测向、校园无线电制作等。

操作流程为:

①制定科技体育体验中心建设方案。

②科技体育体验中心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

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组织教师参加无线电、定向运动、模型运动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④制定无线电、定向运动、模型运动校本课程。

⑤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暑期实践等时间开展科技体育活动。

⑥组织学生暑期观看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和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主办的“2013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以及由国家体

育总局牵头主办的“ 2013年全国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演练赛”和中国无线电文化宣传巡展活动、中国业余无线电公益大讲堂等活动。

5.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校园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是最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价值。训练时,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因此,拓展训练注重对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

⑴利用我校现有资源(小树林、空地、小河),合理化利用体育器械,合理规划,建设一个包括攀岩、浮桥、小树林、梅花桩、障阻独木桥等设施的户外训练营。

⑵利用我县“潮河湾”生态园,推出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活动。

⑶利用我县岗岭地区,开展户外拓展、定向运动、团队竞赛等活动。

操作流程为:

①制定我校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建设方案。

②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组织教师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培训。

④制定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校本课程。

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暑期实践、军训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

6.建设“球世界”

球世界分为:奥运会比赛球类、亚运会比赛特有球类、民族民间球类。

操作流程为:

⑴制定“球世界”建设方案。

⑵球世界建设方案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

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四)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

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设工程:教师培训基地、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草根论坛、体育沙龙、基地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

具体措施为:

1.制定我校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2.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

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3.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课程理论。

4.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5.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建立完善的学生反馈体系。

6.全校所有班级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瑜伽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做到课程主体性与项目多样性相结合。

7.聘请南师大、南工大、江苏师大、南体等教授组成名师团队。

8.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开展体育沙龙、网络教研、草根论坛等活动。

9.组织体育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和申报国家、省、市、县级课题。

10.组织中青年体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基本功和优质课比赛。

11.体育组教师参与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每个人都有具体任务。

12.邀请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五)重点建设一园二馆五室

通过体育多功能室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开设体育健身选修课,让学生学习健身知识,提高健身技能。通过这些平台和体育功能室的搭建,把教学中的抽象内容直观化,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操作,亲身感受,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一园,即篮球公园

2.二馆,即健身馆、篮球博物馆

⑴篮球博物馆:购置各类篮球书籍、触摸屏电脑;收集国内外知名俱乐部、运动员的图片、服装、篮球相关实物;展出我校篮球发展历史以及为我校篮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和队员。

⑵健身馆:购置“飞鸟”健身器械、健身车、跑步机、“三人站”组合器械、伸腿机、“十人站”组合器械、“史密斯”机、手铃组合、腿举、卧推架、“五人站”组合器械仰卧起坐板等。

3.五室即科技体育功能室、形体教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田径教学与训练研究室。

学校初步建成形体教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等功能室,学校计划从2014年继续加大以上体育多功能室经济投入,并逐步建成科技体育多功能室、多媒体功放室、自制体育器材展示室、体育资料室、体育实验室。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现代化体育课程。

⑵负责各个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教师拿出具体建设方案后经体育组初审,校行政会、党委会研究后决定建设方案。

⑶体育功能室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各个功能室的建设。

⑸组织师生使用已经建成的体育功能室并收集师生反馈意见,有利于下一阶段对体育功能室整改。

⑹组织体育组、电教中心、物理组、生物组、化学组共同学习省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的材料。

⑺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搭建体育健身互动交流平台。

四、课程基地建设实施的组织领导

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思路,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分年度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为了确保省课程基地建设顺利的进行,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建立相关职能组,主要负责规划制定、

方案申报、经费争取、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跟踪服务、规范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一)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海军

副组长:陈克志(具体分管基地建设工作)

徐永生邵剑平刘洪军

成员:张惠庆耿恒文黄以松卞云鲲夏兴明

职责:负责对学校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规划和工作管理制度,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二)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办公室

主任:张惠庆

副主任:卞云鲲黄以松卞海生夏兴明

成员:孙纯良彭福亚马丙国王学明赵庆善

徐捷叶丽林艳胡玲玲赵云杰职责:负责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组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指导课程基地建设的教学和教研活动,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分工负责专题研究工作,对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工作实施测评、分析、鉴定和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五、课程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分年度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

1.组织保障

省市县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了确保省课程基地建设顺利的进行,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建立相关职能组,主要负责规划制定、方案申报、经费争取、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跟踪服务、规范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2.制度保障

学校根据课程基地建设制订了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体育馆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运动俱乐部管理制度等,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管理体制。我校还把体育工作目标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每年度的工作计划,并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学校年终考核。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待遇一样,每年都有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激励我们全身心投入课程基地建设,构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3.队伍保障

学校牵头成立以教育局领导,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为高级顾问的课程团队,保障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

4.经费保障

⑴财政支持

市、县财政部门对课程基地给予最大资金支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严格按照省里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最大程度上最好物质保障。

⑵社会支持

①校友基金会

学校积极与各届知名校友建立联系,筹建校友基金会;另外邀请校友为我校发展和课程基地建设献计献策。

②社会资金支持

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对我校常规教学工作、学校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市县教育(厅)局、体育局对我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工作给予大力指导。课程基地建设也获得了学生家长和企事业单位的全力支持,如上海皓科有限公司夏兴全董事长对我校体育基础建设进行资金扶持。

六、时序进度

1.起步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⑴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成立省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明确职责,层层落实,稳步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⑵组建课程专家小组。争取外聘专家,完善体育名师工作室。定期邀请省内外体育课程专家来我校作专题讲座,指导我校课程基地建设。

2.推进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月)

⑴明确创建目标。经过专家调研和指导,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体系,构建特色体育课外活动模型,完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扇、棍术、刀术、跆拳道、无线电测向、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等校本课程。

⑵调整课程活动场所。对多功能体育馆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多功能体育馆将拥有: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健身馆、力量馆、形体教室、运动器材室、奥运百科知识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科技体育多功能室等。

⑶构建课外活动三层面的发展模式。构建学生发展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构建体育特色办学体系,形成以体育为龙头,全方面促进我校发展的办学特色。

⑷丰富课程活动项目。建立课程基地办公室、学术报告厅、教研组沙龙会所、网络教研活动室。打造教师与专家相互交流的平台,教研组教师实行本组、网络教研;展示学生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成果和播放专家讲座培训的平台;定期播放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体育社团等实践活动记录,探索有效开展相关活动的方式方法。

⑸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如现代舞、瑜伽、校园定向、无线电测向等;开发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将原生态体育有效融入体育教学中。如竹竿舞、打陀螺、毽球等。

⑹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原有的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基础上进行改革,如延长课间操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增加民族民间体育类活动项目等等。完善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

动竞赛、乡镇体育活动竞赛、业余体校训练、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竞赛等,开发校外体育资源。

⑺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体育场地、器材是完成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各项运动器材,并对原有的体育器材进行创新,如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以橡皮筋替代栏杆、跳高横竿;并对身边废弃物品进行开发,如废弃球巧利用等,我们还可以对塑料瓶、布条、套袖、旧轮胎、旧报纸等进行开发,发动学生及家长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

3.提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7月)

⑴完善体育场所的活动项目。搭建体育学科基地网站,及时更新体育特色网页,能够实行网络教研。进一步完善各相关场所功能,保证各个场所活动项目有条不紊的开展。

⑵加强课外活动内容模型的建构。改造物理、生物等实验室,开设和体育课外活动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新建体育信息室,方便师生查阅资料。

⑶兴建课程实践的多功能室。建立篮球博物馆、多媒体功放室、体育保健实验室、校园户外拓展训练营、科技体育多功能室。购置相应的实训器材,并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上述功能室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⑷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利用。课程基地把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呈现,创设新型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完整word版)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 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2.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合数字化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的即时管理,达到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习者参与积极性,将网络资源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4.以先进的“学习中心”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前沿信息科技,共享优质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展现学校水平和实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划“十三 —1—

五”期间自主建设20门左右的慕课,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范围 1.在线开放课程为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在“学习中心”平台上建设的,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有特色和成效的课程。 2.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能充分利用在线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三、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 教学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能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丰富,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课程建设需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试方法改—2—

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XXXXX大学 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人文教育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体育类 所属专业名称 课程负责人XX 二〇一X年X月

一、建设的背景和基础 1、建设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和健康教育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融入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的有关内容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学校职业教育领域中,《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方面具有普通高校体育的共性,即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品质与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教育教学具有定向性、实用操作性及专业性的特点,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其个性,既要为职业特点服务。 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性文件。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互动的目标体系,并将目标体系扩展为五大领域——学生运动参与、学生运动技能、学生身体健康、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社会适应。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结合本校的特点,根据《纲要》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没有一个具体模式供大家参考、借鉴。如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职业教育,拓展与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职业教育目标,是有待于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 2、建设基础 (1)学校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是精品课程建设坚强有力的后盾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使我校的课程建设与国家、自治区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学校成立了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抓精品课程建设,教务处具体负责指导精品课程的规划、评审和验收工作;为保证此项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鼓励教师积

方案-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龙源学校 “在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课题子课题 “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与研究”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本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给了学校更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和民主化。毋庸置疑,学校课程将成为本轮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为此,我校将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目标,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家长负责的精神,努力开发和建设好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开发依据: 1.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和自主的人格。 2.以《课改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为本轮课程改革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3.以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向未来,创办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和育人目标(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科学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实践依据。

4.学校现有课程开发资源的概况: (1 )每年的恐龙公园游园活动、到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等德育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 (2)学校现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程控系统、消费网络系统、电视演播系统和学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六大系统”,有多媒体投影教室、自然实验室、音乐舞蹈室、钢琴室、二胡室、管乐器室、美术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动植物标本室等设施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 (3)我校荣获“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成立了臧克家诗社,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顽强品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我校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这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学校聘请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18位全国知名学者、专家任办学顾问,组成了强大的教育教学精英群体。 (5)我校高楼林立,绿树葱茏,繁花似锦,四季景色宜人,有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附近有恐龙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和企业,地理、环境、交通都十分便利,这为学生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发现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特长。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打下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3.探索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微课建设实施方案

一、概述 1.微课与慕课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课程。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10分钟。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音译。 微课只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或者通过各种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学习者掌握该知识点。慕课有体系化的知识架构,一般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有具体的开课时间、结课时间,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各种测验、考试都会包含。 微课是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其他教学手段根据实际需求配合才能建立起一门完整的慕课课程;微课的制作离不开慕课的框架和体系设计,二者相辅相成。 2.微课的分类 按教学类型,划分为6大类型:导入型、问题型、故事型、实验型、技能型、习题型。 按课堂教学环节,划分为5类: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知识拓展类。 按照实施技术微课又可分为6类:高清摄像机实景拍摄型、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电脑屏幕录制型、可汗学院(手写板)型、数字故事型。 由于微课时间比较短,应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微课与教学设计 1.微课是“产品级”的教学设计应用 教学设计起初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做产品来进行设计,而微课

是继文本、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形式。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讲,微课能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它也属于一种教学系统。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对微课程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显得非常必要。 2.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微课内容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微课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教学策略设计、课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发布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来开发微课,才能有效提高微课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三、微课教学设计流程 微课程的建设首选需要从整体上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根据任务和目标搭建慕课课程的内容框架,按需求对框架的每一部分进行教学设计的填充。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脚本设计,完成后根据脚本开发和制作出微课资源,并将资源和其他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反馈调整相关资源。具体设计流程如下图。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格式.doc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 格式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2018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生态乡村”和产业富民的产业基础,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以高楼村为核心,创建广西镇级现代特色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进、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根据《南宁市武鸣区2017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2017〕123号)要求,争取1-3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25%。 (二)基本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二是产业格局基本完善。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未来三年,辣木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将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目标辣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建成配套百吨规模辣木鲜叶制茶加工厂(8条生产线);建成生态循环养殖辣木鸡规模化示范基地(百亩规模,包含种鸡、蛋鸡、肉鸡养殖);建成配套辣木饲料加工厂支持循环养殖;建成辣木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集产后加工、科普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功能。三是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良好的“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专业化统一服务、统一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收购,规模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占总规模的90%以上,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四是农产品

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两门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操作能力与指导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 (二)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以应用性职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

山东省高等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化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和特色培育,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着眼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整合教育资源,突出系部特色,创新发展思路,拓展有力载体,认真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努力创建一批在校内外具有较好影响力,能突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教育品牌。 二、指导原则 (一)遵循教育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建设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又要遵守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坚持实际出发。大学生思想政治特色示范基地要着眼于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形成

长效机制,杜绝大而不实,空洞乏力,切实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突出特色创建。此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要求做到项目选题新颖,价值突出,示范性好,抓特色,树品牌,立效应,逐步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品牌进行推广宣传。 三、目标任务 (一)通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努力建成校内特色示范基地6个,充分发挥特色示范基地的育人功能、引导功能和服务功能,把特色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力补充。 (二)有针对性选报申请省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各1项,继续加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培育和推广,形成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 四、组织机构 结合实际,学校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委员会”,具体名单如下: 主任:赵莉 副主任:杨建华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普通话口才训练》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普通话口才训练》课被确定为学院的精品课程。为了完成好这项工作,使精品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促进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拟制定本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普通话口才训练》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普通话口才训练》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将本课程教育教学的一般要求与高职教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起来,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课程建设成为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教学原则,理论知识的讲解简明精要,达到为训练、为实践服务的宗旨即可,主要加强学生的实训。所以在课程安排上,我们把握本课程的应用型教学要求,充分使用教材中的训练材料,教学中做到“不讲为什么,少讲是什么,专练怎么做”,努力将课堂变成学生今后工作的“第一现场”。以精讲多练、上口为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能够使用比较标准普通话进行人际交流。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普通话口才训练》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标准流利、纯正娴熟的普通话交流思想,具备一定的普通话水平素养,能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普通话口才训练》精品课教学方法建设: 教学方法建设是贯穿始终的建设内容。 本课程是训练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实践性课程,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示范和自我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导。教学手段尽可能多样化,在示范、训练、模拟等常规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 具体教学方法设计:

白城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XX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实现《XX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的任务目标,不断提高学院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组织与职责 课程建设的组织纵向分为三个层次,即教务处、教学单位和教研室,具体职责如下: 教务处负责对学院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制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管理与监督;审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计划并划拨经费;负责课程建设质量评估验收等。 教学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课程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学年计划,对各门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组织本单位合格、良好课程的评选和优质课程的推荐工作等。 教研室负责定期开展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制定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教学进度等教学基本文件,确定选用教材,讨论和制定相关课程改革方案,交流教学经验,以及其他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规划 (一)各单位要统筹安排课程建设工作,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保证课程建设工作有的放矢、成效显著。教务处要制定五年的学院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各系(部)要根据学院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学年计划,学年计划中要明确拟建设课程的名称;各门必修课程也要求制定本门课程的学年建设计划。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内容

1.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2.课程建设的近期规划,包括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验条件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规划等; 3.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4.需要学院提供的条件(含经费)。 (三)各系(部)的课程建设规划和学年计划要上报教务处,以便教务处根据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规划和计划,合理、有效地分配教学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课程建设工作;各门课程建设计划上报本单位存档备查。 三、课程建设的实施 (一)课程建设的程序 1.各系(部)自行组织合格课程、良好课程的建设和评审工作,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组织专家抽查。 2.各系(部)在良好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优秀课程评审,在优秀课程基础上组织精品课程的评审,报学院审批。 3.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院级优秀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4.学院择优推荐院级优秀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参评省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二)课程建设的管理 1.检查与评审 各教学单位要定期组织课程建设自查和对上一轮评出课程的复查评估工作。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自查和复查的结果要归入课程建设档案并报教务处备案。检查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停拨后续建设经费,但保留其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着力提升我公司科技创新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增强酉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良种培育和生产技术水平,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助推青花椒种植产业化建设,促进酉阳县域经济进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强基础、提能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下简称标准化基地),引导科技要素和现代生产经营要素向农村一线集聚,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功能定位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围绕特色农作物、林业、畜禽、水产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繁育技术研究,建立新品种中试与示范基地,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突出新品种、新组合的应用,配套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标准化示范,促进农业产业生产技术的升级。(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粮食、甘蔗、桑蚕、木薯、香蕉、柑橘、葡萄、油茶、罗非鱼、奶水牛等农业产业,建立30家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5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增强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良种培育中心:扶持一批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农业企业,建设良种培育中心,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和推广一批优良新品种。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示范带动性强的种、养以及加工标准化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快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要加强在政府引导推动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协调和管理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形成合力。 (二)坚持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既要根据产业的特点和科技需求进行统筹设计,统一规划,分期、分批组织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也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建设。

优质课程建设工作方案

西安外国语大学全面打造本科教学“一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工作方案 为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和《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文件精神,立足课程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全面开展打造本科教学“一流课程(金课)”和“优质课程(优课)”建设工作,切实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做到“四个回归”,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为核心,以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设立“课程建设”专项计划,面向全体教师征集优质课程(优课),培育建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课程(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助力“双一流”建设。 二、工作目标 以“学院主体、专业主导、团队共建、项目引领”为原则,每位教师以自己承担的本科课程申报一门“优课”建设项目,计划建成800门以上的“优课”,通过进一步优化课程团队、梳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完善课程评价、改革教学模式等方式,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全面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以建设基础好的课程为重点,择优立项支持200门“一流课程(金课)”建设项目,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推进

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实现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课程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突出优质、开放、共享,打造学校慕课品牌,构建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类别更加全面的校级精品慕课体系。 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大力倡导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应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申报条件 1. 课程负责人是我校在职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格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20**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生态乡村”和产业富民的产业基础,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以高楼村为核心,创建广西镇级现代特色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进、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根据《南宁市武鸣区20**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20**〕123号)要求,争取1-3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25%。 (二)基本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二是产业格局基本完善。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未来三年,辣木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将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目标辣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建成配套百吨规模辣木鲜叶制茶加工厂(8条生产线);建成生态循环养殖辣木鸡规模化示范基地(百亩规模,包含种鸡、蛋鸡、肉鸡养殖);建成配套辣木饲料加工厂支持循环养殖;建成辣木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集产后加工、科普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功能。三是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良好的 “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专业化统一服务、统一投入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文件精神,促进我校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院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高起点、大手笔的改革举措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我院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我院拟在2012—2015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5-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 精品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基础,组成院、系、室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机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务处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精品课建设会议,讨论新申报院级精品课的评审立项,在建精品课的检查、验收以及省、国家级精品课的选择立项、申报组织等事宜。 各系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本系精品课程的布点、规划、实施等工作。 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学院精品课建设实行学院立项、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等工作。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我院精品课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学院负责统一管理及指导,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按一定比

山东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 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北山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北山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按照县农业局关于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要求,结合基地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基地基本情况: 北山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选址在北山镇荣合桥社区,香田湾组, 面积100亩(含北山农技站有自有产权基地面积15亩)。基地地位白溪冲水库支流陈功桥南边,建有提水机台,灌溉条件好;长青公路紧邻基地, 交通通讯条件优越;当地农户接受参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觉悟高,能有效地 提高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 、基地技术责任人安排与职责: 技术负责单位: 长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北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指导专家:王金辉负责病虫害技术指导 技术指导员:肖永生负责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张国玉负责规划与管理 陈亮辉负责技术实施与资料总结 余伟云负责图片资料与人员培训 陈丙坤负责技术实施与田间记载 三、基地实施试验示范安排: 1、新品种引进示范2个:星二号、玉针香 拟通过高产示范栽培,实现在单产持平下,以优质优价提高种粮效益,按比平均粮价高15%计算,达到亩增效益165元目标。 2、栽培管理技术示范3个:轻简节本栽培配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

专业化防治 重点实施轻简节本栽培配套技术,做好免耕、机耕、粗耕,移栽、机插、抛植示范丘对比试验,总结现行最优栽培方式。推广稻草还田提升田间有机质,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产出率。实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广无害化生物防控技术,实现综合统防统治。 四、开展培训,组织观摩: 1、在水稻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采用 现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方式,计划组织培训2-3期,参加培训农民 不少于200人次,并建立完善培训档案。 2、组织现场观摩2场。一是组织全镇村、社区主管农业村干部 观摩,推介种植新品种,农业新技术。二是组织全镇种粮大户(10亩以上)现场观摩,学习栽培技术,树立轻简节本理念,掌握种粮增值点,提高他们种粮积极性。 五、总结与分析: 认真搞好田间记载,做到数据准确,思路清晰。单项试验示范项目有方案,有记载,有分析,有总结。所有材料在10月28日前 完成。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XX科技工程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的精神,推动我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决定开展我校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保证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和资源、一流教学效果等特点的示X 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指在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指导下, 职业学校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支撑,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建设一批能够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特色鲜明,具有示

X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的系列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推动我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基本原则 学校建设精品课程要坚持做好以下几个结合的原则: (一)与示X专业、骨干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示X专业、骨干专业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精品课程建设应从示X 专业、骨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入手,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密切结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校骨干专业的发展,并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方向相结合的原则。精品课程建设突出课程设计的职业性,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课程结构的模块性,建立体现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三)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师进行多渠道培训,吸收来自企业的专家、技师共建课程,进而建设一支素质高、教学技能过硬的“双师型”精品课程师资团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