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交通运输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公路运输类

所属专业名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课程负责人孔七一

2007年6月20日

(一)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交通行业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施工企业各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交通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工程力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力学教学资源库。经过2年建设,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施工现场工程师、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实践为先特色并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基础精品课程。

二、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与经费预算一览表

三、建设流程

(二)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措施

1、建设内容与目标

*1-1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规划

(1)在院长为组长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2)拟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与具体措施;

(3)在已实质性启动的院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地建设省级精品课程。

1-2课程建设经费

(1)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设立配套的专项建设经费;

(2)经费必须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作到专款专用;

(3)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团队要科学规划经费使用方案,保证经费能合理使用,建设效率高。

2、建设的具体措施

(1)由院长牵头,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拟订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动态管理的系列制度,建立起良好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

(2)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企业工程师共同研究与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问题。

(3)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预算、使用、效益,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使用效率高。

二、课程目标

1、建设内容与目标

*2-1课程地位与作用

(1)通过2年建设使《工程力学》课程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专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中起到基础和桥梁的作用。

(2)对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土质与土力学》《公路设计与施工》《桥涵设计与施工》《道路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述专业课程群的学习所需要的力学知识点、技能点。

*2-2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1)《工程力学》课程目标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要更加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素质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

(2)《工程力学》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

(3)课程目标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建设措施

(1)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设计调研提纲与调查问卷。

(2)面向路桥建设施工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典型岗位调研和调查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3)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分析表。

(4)根据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分析设计《工程力学》课程目标:职业技能目标与职业素质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结构

1、建设内容与目标

*3-1课程内容

(1)《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必须充分体现交通土建类专业的职业标准的要求;

(2)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吸纳进入《工程力学》课程内容。

(3)课程内容必须充分反映交通土建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力学素养要求、常规安全规范工作方面的要求。

*3-2课程结构

(1)按照交通土建行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梳理、整合力学教学内容,形成能力-知识相对应的模块式课程结构;

(2)课程内容模块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

3-3课程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能力的关系明确;

(2)实践教学内容达到50%以上(文科类专业的课程不低于30%);

2、建设措施

(1)分析专业相关课程群知识与技能点,细分相关课程群的工程力学知识点、技能点。(2)定期召开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骨干教师的研讨会议,分解各岗位(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素质、力学知识的关联性。

(3)以土建工程结构为案例引导重组相关的学习内容,根据专业相关课程群知识与技能点的分析,形成课程内容分析报表。

(4)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按照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等一定顺序排序,设计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制定课程内容排序表。

(5)根据能力、素质、力学知识的关联度分析,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6)基于应用主旨、实践导向的原则,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关系明确,实践教学内容达50%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建设目标

*4-1课程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将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设计成教学-学习-练习-实践。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工程案例教学、项目任务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施工现场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2)以工程案例或真实的试验、施工任务为实践项目,将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结合起来。(3)采用问题中心法、任务驱动法、工程案例法、现场体验法、小组研讨法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4-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2)进一步充实课程相关教学资料,利用校园网在《工程力学》课程网站上公布。

(3)建成一个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将所有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公布,使精品课程网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并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

2、建设措施

(1)坚持教研室教学研究会议制度,专题研讨“教学做合一”在力学课程中的体现形式与应用,总结教学-学习-练习-实践的教学方式。

(2)针对学生学习方式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需求。按照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设计采取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建议。

(3)完善现有《工程力学》精品课程网页,增加工程结构案例库与动画教学课件;充实试题试卷库与实践项目库;实现网上在线测试。

(4)将现有验证性力学实验设计为动画模拟软件,通过网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模拟仿真的力学实验项目。

(5)为道路桥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共享的有效课程资源。

五、课程团队

1、建设目标

*5-1课程团队结构

(1)经过两年建设使课程团队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

(2)课程团队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30%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5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实验实训教师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

(3)高职学院课程团队的本科学历教师达到100%、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达到35% ;中职学校课程团队80%以上教师达本科学历以上,45岁以上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4)教师团队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或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

(5)课程团队中聘请1-3位企业技术人员。

5-2课程主讲教师

(1)通过建设,课程主讲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学研究水平得到提高,进一步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对本门课程的整体认识比较深刻。

(2)课程主讲教师的主体必须为“双师型”在职教师。

(3)必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5-3课程负责人

(1)经两年建设课程负责人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在职教师。

(2)2009年之前获取正高职称。

(3)课程负责人能够对本课程的标准、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团队建设起到把关和带头作用。

(4)主持院级以上教改课题1项。

(5)公开发表2篇论文,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工程力学》及其配套教学指导书、实践学习指导书;

(6)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术造诣,并在同层次院校中相关专业领域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5-4课程团队建设计划

(1)进一步完善课程团队建设计划;

(2)高水平的课程团队建设计划,有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

(3)在已经启动的建设计划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启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建设措施

(1)通过与校外企业、校办产业合作培训力学教师,每年选送1-2名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去企业培养锻炼,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以增加力学理论水平。

(3)聘请系办产业湖南交通职院试验检测中心技术人员作为力学试验项目开发和实施工作人员,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4)聘请大学知名教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及时跟踪力学理论和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将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吸纳到教学内容中来。

(5)为要求本专业全体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6)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

六、课程研究

1、建设目标

6-1 教学研究与推广

(1)在已有3项在研课题基础上,增加院级以上教研课题1项;

(2)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创新;(3)在已有院级精品课程教研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在校内外推广力学课程改革成果,并取得较好效果。

6-2 应用技术开发与服务

(1)围绕系企一体专业建设模式和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的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咨询和服务,并在当地取得较好的效果。

(2)在力学课程的相关专业领域开展建筑材料试验技术研究工作,继续申报纵向课题和参与横向课题。

2、建设措施

(1)课程负责人主持院级课题1项以上,完成立项课题共2项;

(2)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3)主讲教师参与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

(4)结合力学教学改革实践,开展教学研究,申报院级以上课题1-2项;

(5)设计调查问卷并分别对在校生、实习学生、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试点、考核、总结经验

七、课程资源

1、建设目标

7-1课程教材与指导书

(1)课程团队与三所高职学校教师及现场专家一起编写完成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十一五《工程力学》教规划材;

(2)编写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和教学指导书等。

7-2课程教学资源库

(1)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充实内容、完善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2)教学资源库集纸质、电子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于一体;

(3)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指导和学习评价方案等要素。

7-3课程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1)校内实验实训室的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在学院试验检测中心建立了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2)实验实训项目达标率与开出率100%;

(3)设备价值达标率80%以上;

(4)设备完好率90%以上;

(5)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管理规范。

7-4课程校外实践条件

(1)与2-3家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建立符合力学课程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与相关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工学结合合作教育机制,在实习内容、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2、建设措施

(1)建立虚拟力学实验室设计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2)建立仿真力学实验室利,课程与材料检测中心相结合开发出真实的实验项目。

(3)建立校外试验、见习基地2-3个。

八、课程考核

1、建设目标

8-1 考核标准与内容

(1)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2)按课程模块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

8-2 考核方式与主体

(1)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笔试、论文+答辩、课件+答辩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开卷、闭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根据力学课程特点,采用校内老师、现场专家、学生考核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学校、企业与社会考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2、建设措施

(1)设计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相结合的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制定新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标准;

(2)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技能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九、教学效果

1、建设目标

9-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

(2)100%掌握课程中包涵的技能;

(3)能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完成相应的涵盖课程内容的力学试验;

9-2 学习目的与兴趣

(1)学完本课程后能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2)专业学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3)积极参加校内与力学课程相关的力学模型、弯矩图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

9-3 职业素质与创新

(1)学完本课程后能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与协作精神;

(2)能够与人合作完成小组学习项目;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个人+小组形式的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2、建设措施

(1)设计考核标准;按模块化内容进行考核(力系平衡条件,杆件承载能力,力学课外学习项目,小组学习活动,力学实验,学生作品);

(2)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技能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3)设计学习过程 + 学习结果的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制定考核标准;

十、课程管理

1、建设目标

(1)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在网站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

(2)学校对精品课程资源经常性更新;

(3)课程建设水准保持先进性。

2、建设措施

(1)课程资源做到内容全面,自主学习资料丰富,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2)紧跟技术发展,做到每月更新内容。

XX小学生涯规划课程

生涯之帆从这里起航 ——小学生涯课程汇报 生涯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刚刚开始,从申报试点学校到课程如何开展,学校做了一些整体规划,现将近段我校开展的生涯教育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生涯课程的开设背景 我校地处经开区最东部,学生大多是周边村农民子女,这些家长突出表现为学历和文化修养偏低,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长期的生活不规律,造成学生在学校表现出诸多不适,主要表现在生活习惯不好,性格内向、自卑,学习能力差、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以及对前途感到迷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 面对今后的形式,看中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学生究竟怎样才能让自己全面发展呢?谁来指导这些孩子做出最好的、最科学的、最适合孩子成长的选择?我们生涯课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二、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 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通过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理想,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为将来的自己储存能量。 三、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内容: 学生进入一二年级后,利用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正确认识自己,要养成那些好的习惯;在三、四年级,会发现自己喜欢哪些活动,有什么样的爱

好,与别人怎样交往;在五六年级,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如何让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正确处理好自己成长的烦恼。 四、生涯规划课程具体实施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生涯规划课程委员会,进行课程的规划、审议可开发。 2?学校规定双周的班会时间是生涯规划课程的时间,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落实。 3.具体课程实施情况: (1)班级进行的课程: ①一年级学生刚刚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急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因此我校一年级开展了认识我自己》的课程。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不应该因缺点而怀疑自己,也不要因优点而轻视他人。要充分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认真贯彻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

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XXXXX大学 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人文教育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体育类 所属专业名称 课程负责人XX 二〇一X年X月

一、建设的背景和基础 1、建设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和健康教育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融入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的有关内容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学校职业教育领域中,《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方面具有普通高校体育的共性,即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品质与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教育教学具有定向性、实用操作性及专业性的特点,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其个性,既要为职业特点服务。 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性文件。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互动的目标体系,并将目标体系扩展为五大领域——学生运动参与、学生运动技能、学生身体健康、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社会适应。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结合本校的特点,根据《纲要》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没有一个具体模式供大家参考、借鉴。如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职业教育,拓展与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职业教育目标,是有待于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 2、建设基础 (1)学校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是精品课程建设坚强有力的后盾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使我校的课程建设与国家、自治区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学校成立了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抓精品课程建设,教务处具体负责指导精品课程的规划、评审和验收工作;为保证此项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鼓励教师积

[精品]江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精品]江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江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为贯彻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切实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特制订本办法。 一、精品课程建设内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方法、技术、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通过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二、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要有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 精品课程要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主持建设工作并主讲该课程?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老师和实验教师?鼓励惮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二,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优秀教改成果?并能和本领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精品课程内容建设要和本学科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 ,三,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精品课程要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手段?改革传统的教

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模式。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H录等必须上网开放?鼓励双语教学?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四,要建设和使用高水平教材 精品课程要建设和使用高水平、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鼓励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有机结合 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参与实践实验教学设讣?大力改革实践实验教学的形式、内容、方法?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研究型实验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课外科技活动等创新活动?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要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和管理文档 精品课程要制定科学现代的教学规范?要建立完整的教学和管理文档?为数据统计分析、不断总结教学改革成果积累原始依据和素材?以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七,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应从机制和投入上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等检查评估制度?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三、精品课程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项U的管理实行项U责任制。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对项U建设全面负责?包括建立课程建设小组、制定建设规划、实施建设方案、接受验收评估等, 学院主要负责督促、检查项U建设的进展并为项U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等,学校对精品课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1)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餐饮服务与管理 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管理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酒店管理类 所属专业名称酒店管理 课程负责人余璇 2012年5月10日

(一)餐饮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酒店行业的不断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酒胆管理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出发点,构建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力学教学资源库。经过2年建设,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经理、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实践为先特色并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基础精品课程。 二、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与经费预算一览表

三、建设流程

(二)酒店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措施 1、建设内容与目标 *1-1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规划 (1)在院长为组长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 (2)拟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与具体措施; (3)在已实质性启动的院级精品课程《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地建设省级精品课程。 1-2课程建设经费 (1)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设立配套的专项建设经费; (2)经费必须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作到专款专用; (3)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团队要科学规划经费使用方案,保证经费能合理使用,建设效率高。 2、建设的具体措施 (1)由院长牵头,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拟订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动态管理的系列制度,建立起良好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 (2)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企业工程师共同研究与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问题。 (3)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预算、使用、效益,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使用效率高。 二、课程目标 1、建设内容与目标 2-1课程地位与作用 (1)通过2年建设使《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在酒店管理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专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中起到基础和桥梁的作用。 (2)对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酒水服务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酒店心理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述专业课程群的学习所需要的力学知识点、技能点。 2-2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1)《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目标与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要更加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素质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2)《酒店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 (3)课程目标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建设措施 (1)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两门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操作能力与指导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 (二)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以应用性职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文件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先后开展了国家、广东省精品课程评选工作,对当选的精品课程给予重点资助,并进行定期检查。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同时避免申报和评选工作的重复以及称号上的繁杂,学院在原有的重点课程建设暂行条例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原有重点课程和已获广东省精品课程称号课程的梳理和认定: 凡已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或“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自动成为当年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 90年代认定的省级重点课程,但未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需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如不申报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则取消原有的“重点课程”称号;经评审合格的课程,授予“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称号,这批课程应积极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教学单位可以推荐成绩特别突出的新课程,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 二、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以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为目标,根据学院的学科及专业定位与特色,整合各专业主干课程及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的教学成果,在今后几年中,每年建设5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2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5门左右的课程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1~2门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与评审标准,积极推进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普通话口才训练》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普通话口才训练》课被确定为学院的精品课程。为了完成好这项工作,使精品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促进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拟制定本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普通话口才训练》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普通话口才训练》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将本课程教育教学的一般要求与高职教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起来,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课程建设成为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教学原则,理论知识的讲解简明精要,达到为训练、为实践服务的宗旨即可,主要加强学生的实训。所以在课程安排上,我们把握本课程的应用型教学要求,充分使用教材中的训练材料,教学中做到“不讲为什么,少讲是什么,专练怎么做”,努力将课堂变成学生今后工作的“第一现场”。以精讲多练、上口为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能够使用比较标准普通话进行人际交流。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普通话口才训练》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标准流利、纯正娴熟的普通话交流思想,具备一定的普通话水平素养,能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普通话口才训练》精品课教学方法建设: 教学方法建设是贯穿始终的建设内容。 本课程是训练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实践性课程,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示范和自我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导。教学手段尽可能多样化,在示范、训练、模拟等常规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 具体教学方法设计:

“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宗旨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网络协议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对各种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技术有所了解,能够开发网络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伴随计算机学院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的不断推进而发展。80年代初,为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卢锡城、窦文华、龚正虎等几位青年教师被学校派往国外一流计算机系作访问学者,主攻计算机网络。他们回国以后,立即参与银河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以及高速交换机的研制工作,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大奖。与此同时,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从1986年开始,计算机网络作为主干课列入本科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实验内容都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建设,课程质量全面提升。90年代中期,网络就是计算机成为共识,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强大应用需求与自身一系列重大教学与科研工程的成功实施,使计算机网络学科方向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计算机学院最主要的学科方向之一。 1997年启动的“211工程”项目“军用网络与分布计算技术实验室”建设,对提升本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985工程”、“211工程”二期建设计划的推进,该专业方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整体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成为全国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与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2002年,我们重新修订了本科教学计划,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实验等得到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2004年,我们率先在国内成立网络工程系,设置网络工程专业,使得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及教学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该专业首批本科学员已于2006年毕业。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形成以高水平科研作支撑,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稳定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奠定逐步进入国际一流的坚实基础;优秀的教学团队,为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人才支持的鲜明特色。2007年,计算机网络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 (1) 以科研促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水平人才 我们将科研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性途径,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员申请国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教高厅[2003]3号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保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将建立“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并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网上公开精品课程等工作。 一、申报方式 1.申报条件。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含高职高专院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放宽条件)。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还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2.申报步骤。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公文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不再附申请表格和说明材料。另由申报课程所在学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提交课程的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包括进入密码)等。教育部不直接受理高等学校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申请。 3.申报时间及受理机构。国家精品课程自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5日(2003年将根据情况适当延期)。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邮政编码:100816,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二、评审方式 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学校举证、审看录像、网上学生评价)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源、学校举证、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意见)30天。情况特殊的也可委托专家到校现场复审。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三、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确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必须在“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中注明原因。所在学校和课程人员应及时排除问题,尽快恢复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 2.年度检查。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

高中生生涯规划

《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标题:《高中生生涯规划》 2、主讲教师:王静丽谢文婷 3、教学材料:编著 4、课程类型:职业技能类 5、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两节) 6、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背景介绍 我是谁?我要到哪去?我如何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的问题。当我们拥有这样的意识的同时,也就开始懂得了如何规划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预则立,不预则废”。凡是成大事者,一定是心中有目标之人。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项目研究,一方面源于学生临到高考时,对于如何填报志愿,一片茫然;另一方面还源于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许多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寒窗苦读十年,换来的是在家待业,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巨大的损失。那么,作为一名青年学子,如何才能使自己在中学阶段做到“未雨绸缪”。这就需要从现在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为出发点,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通过四结合:1、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行为养成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课堂教学与学校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4、“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让学生形成就业主题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目标。(三)课程目标 1、总目标:引导中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生,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 2、具体目标: (1)认知方面:了解个人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与职业、掌握获取职业信息的方法,制定出短期的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行动方案。 (2)情感方面:培养积极、主动的生涯态度与信念,培养生涯规划的自主责任意识。(3)能力方面:统合生涯发展资源、整合信息完成生涯评估、运用生涯决策方法确立生涯标,落实生涯行动。 (四)课程简介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生涯规划课的内容主要应包含以下五个内容: 本课程分为五大主题,共24课时,简介如下(具体课程教案设计见附件1): 第一章职业生涯自我探索(5课时) 第一节中学生职业生活规划概述 第二节了解自己——性格与职业

白城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XX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实现《XX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的任务目标,不断提高学院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组织与职责 课程建设的组织纵向分为三个层次,即教务处、教学单位和教研室,具体职责如下: 教务处负责对学院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制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管理与监督;审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计划并划拨经费;负责课程建设质量评估验收等。 教学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课程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学年计划,对各门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组织本单位合格、良好课程的评选和优质课程的推荐工作等。 教研室负责定期开展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制定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教学进度等教学基本文件,确定选用教材,讨论和制定相关课程改革方案,交流教学经验,以及其他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规划 (一)各单位要统筹安排课程建设工作,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保证课程建设工作有的放矢、成效显著。教务处要制定五年的学院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各系(部)要根据学院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学年计划,学年计划中要明确拟建设课程的名称;各门必修课程也要求制定本门课程的学年建设计划。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内容

1.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2.课程建设的近期规划,包括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验条件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规划等; 3.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4.需要学院提供的条件(含经费)。 (三)各系(部)的课程建设规划和学年计划要上报教务处,以便教务处根据各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规划和计划,合理、有效地分配教学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课程建设工作;各门课程建设计划上报本单位存档备查。 三、课程建设的实施 (一)课程建设的程序 1.各系(部)自行组织合格课程、良好课程的建设和评审工作,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组织专家抽查。 2.各系(部)在良好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优秀课程评审,在优秀课程基础上组织精品课程的评审,报学院审批。 3.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院级优秀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4.学院择优推荐院级优秀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参评省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二)课程建设的管理 1.检查与评审 各教学单位要定期组织课程建设自查和对上一轮评出课程的复查评估工作。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自查和复查的结果要归入课程建设档案并报教务处备案。检查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停拨后续建设经费,但保留其

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加大力度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2、适用范围: 此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 3、职责: 3.1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 3.2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检查及指导工作。 3.3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 3.4计划财务处负责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3.5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的建设和维护,负责课程的教学课件及教学录像等资料的制作工作。 4、工作要求: 4.1总则 1、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包括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院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并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3、精品课程建设要制定科学的建设计划,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4、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要求,在贯彻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基础上,注重课程职业性和实用性,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4.2管理与职责 1、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实行教务处、教学单位、课程负责人三级管理的

方式; 2、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提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提交院长办公会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实施院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立项、验收工作; (3)负责组织定期检查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 (4)负责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 (5)负责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运行管理,负责组织年度检查、复查和评奖工作; (6)负责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 3、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检查及指导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根据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负责制订本单位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2)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3)负责本单位的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工作; (4)协助做好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 (5)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网上的运行和升级; (6)协助做好本单位的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年度检查和复查工作。 4、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研究并制定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计划; (2)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提出任课教师聘用建议,并组织任课教师实施课程建设计划; (3)负责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确保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负责培养本课程的青年骨干教师,协助做好本课程的教学队伍建设; (5)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法等改革的研究和实施; (6)具体负责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做好本课程的上网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文件精神,促进我校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院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高起点、大手笔的改革举措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我院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我院拟在2012—2015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5-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 精品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基础,组成院、系、室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机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务处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精品课建设会议,讨论新申报院级精品课的评审立项,在建精品课的检查、验收以及省、国家级精品课的选择立项、申报组织等事宜。 各系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本系精品课程的布点、规划、实施等工作。 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学院精品课建设实行学院立项、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等工作。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我院精品课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学院负责统一管理及指导,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按一定比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我院教学基本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在我院深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科学、规范、合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精品课程建设要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共同来做,把它作为专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学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我院高职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系(部)要积极实施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学院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学院公共课和各专业大类公共课为主,兼顾各专业中具有辐射推动作用的核心课程,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课程建设的目标 第四条力争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设,在我院建立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精品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建设30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到能力培养都能代表我院教学水平并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要加大建设投入力度,使之成为提高我院整体教学水平的催化剂。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精品课程实施规划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系部电建系 总负责王建锋 编写薛文利 二〇一二年九月

《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一、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规划方案》精神,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以课程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我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神木职教中心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1、总体目标 以本地区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 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用3-5年时间将《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打造成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深受企业欢迎,适应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品牌课程,初步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具有实用性、在榆林市中等职业类型学校中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精品课程。 2、具体目标 (1)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一年的基本素质教育、一年半的基本专业能力教育和半年的岗位综合素质培养实习,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 (2)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预算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岗位的职业面向,构建以综合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3)与企业合作,以项目或任务引领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应用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课程重点建设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装饰工程、防水工程6个学习模块。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XX科技工程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的精神,推动我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决定开展我校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保证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和资源、一流教学效果等特点的示X 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指在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指导下, 职业学校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支撑,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建设一批能够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特色鲜明,具有示

X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的系列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推动我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基本原则 学校建设精品课程要坚持做好以下几个结合的原则: (一)与示X专业、骨干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示X专业、骨干专业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精品课程建设应从示X 专业、骨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入手,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密切结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校骨干专业的发展,并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方向相结合的原则。精品课程建设突出课程设计的职业性,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课程结构的模块性,建立体现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三)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师进行多渠道培训,吸收来自企业的专家、技师共建课程,进而建设一支素质高、教学技能过硬的“双师型”精品课程师资团队。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天一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为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院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变上。通过课程建设,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建设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课程要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突出高级技工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要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与一般、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合适。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在建设中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批量合格课程建设与部分较高水平的优秀课程

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从所有课程抓起,以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课程为先导,建成一批院级乃至省、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3—5年的建设,建立150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3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 教学文件与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课程标准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实验课程标准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有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标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教材。要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含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自学指导书、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及有关参考图书。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 2.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备状况:实验设备套数能保证本课程实验的开出,具有开出基本实验的全部设备,且设备完好率≥95%;设备使用率≥95%。 (2)实验数量及水平:能开出全部基本实验;能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或研究性实验。 (3)实践教学设备能基本满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 (4)要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幻灯、投影仪、声像资料等,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