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表实证

伤寒表实证

伤寒表实证
伤寒表实证

伤寒表实证

刘××,男,50岁。

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邪气。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伤寒论》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皆紧者,名为伤寒”。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方用麻黄汤。

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炙甘草3g,一剂。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按语]麻黄汤为太阳表实证而设。其病机是因风寒之邪客于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因此临床症状表现为无汗而喘,和恶寒,头身疼痛的表实证候。本方能发汗解表,宣通肺卫,畅达营阴,使寒邪从汗外出。

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用之不当,易生它变。不少临床医生畏惧麻、桂,不敢投用。一见发热,便认为是温热之证,滥用辛凉之品,反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或致久咳不止;或致低烧不退;或致咽喉不利等,不一而足。盖表实证之“发热”,乃由卫阳闭郁,正邪交争所致,故发热必伴有恶寒。这与温热病的发热不恶寒,并伴有口渴伤津之候,有其本质的区别。

风寒闭郁卫阳,故直须辛温发汗,寒随汗出,卫气一通,则发热自退。即《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也。

使用麻黄汤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麻黄剂量应大于桂枝、甘草,否则将起不到发汗解表的作用。这是因为桂枝、甘草能监制麻黄之发散。若麻黄量小,则失去发汗解表之意义。二是应先煎麻黄,去上沫,一面使人服后发生心烦。

12-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永康市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前言 伤寒、副伤寒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重。我市是伤寒、副伤寒的高发区,多年来发病率一直持续在10/10万以上,局部地区常有小范围的暴发流行。由于该病存在着健康带菌及病后带菌的特点,在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环境卫生差、饮水卫生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未改善的条件下,很容易引起暴发流行。为提高对伤寒、副伤寒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及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疫情分级标准 根据伤寒、副伤寒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等为依据将疫情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 我市范围7天内出现1个暴发点(暴发点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企业、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天7内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3.2较大疫情(III级) 我市范围7天内出现2个暴发点,或县(市、区)范围7天内发病10-19例。 3.3重大疫情(II级) 我市范围7天内出现3个暴发点,或县(市、区)范围7天内发现20-49例。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 我市范围7天内出现5个以上暴发点,或县(市、区)范围7天内发现50例以上病例。 4.应急措施 按照《永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 原文1Original Text「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汤洗)细辛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加减法:若渴者,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水若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词解】①心下有水气:心下,指上腹部、胃脘部。水气,即水饮之邪,病理概念。②噎:烦,《周礼》郑玄注“烦犹剧也”。即因疼痛而烦不得宁。③少腹满:指下腹部胀满。 ④熬:《说文·火部》:“熬,干煎也”,与烘、炒、焙近意。

【讲解】本条论述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的证治。 “伤寒表不解”说明本证以太阳伤寒证为基本证候,诸如恶寒、无汗、发热、脉浮紧等伤寒表实证的表现应该具备。“心下有水气”说明本证有寒饮内停的病机。结合此两点,小青龙汤证应为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证,也就是表寒里饮之证。寒饮停留于胃,胃气上逆,故见干呕。此外,文中还列出了几个或然证,即渴、利、噎、小便不利、小腹满。由于寒饮阻遏气机,机体气化不利,津不上承,故见口渴;寒饮走于肠道,影响到大肠传导,小肠的分清泌浊,故见下利;饮停气逆,阻于喉间,故见噎;饮停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小腹满。总的来讲,这是一个外感寒邪,内有寒饮的证候。治疗当辛温解表,温化寒饮,张仲景立小青龙汤治疗。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兼利水饮,桂枝助麻黄解表,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防止诸温药温燥太过;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常并用以温化寒饮,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中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是温化寒饮,尤其是治疗肺、胃寒饮时常联合使用的药物。《神农本草经》载“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名医别录》亦载“细辛,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痰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神农本草经》载“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

伤寒学复习(整理版)

伤寒学复习题 1.伤寒的含义是什么?六经辨证体系有何特点?《伤寒论》学术成就如何? 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六经辨证特点:六经辨证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疾病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供以判断病变的部位,症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定立法处方等基本原则。 《伤寒论》学术成就: 1)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2)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运用《内经》以来的有关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病因病机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创造性地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 3)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确立,不仅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使外感病的治疗有规律可循,也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4)制定了诸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等若干基本治则,并首次全面系统地运用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范例。 5)创制与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 6)记载了汤剂、丸剂、散剂、含咽剂、灌肠剂、肛门栓剂等不同的剂型,为中医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传经、并病、合病、兼证、变证的概念怎样? 传经:由于脏腑经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常常涉及到另一经,从而出现六经间的相互传变,称为传经。 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并病”。 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合病”。 兼证:以指某经的症状为主,又兼有某证者,称为“兼证”。 变证:如因误治失治,或由疾病自身发展而病情发生了变化,其证候又不属六经病之范畴,称为变证。 3.太阳病的辨证提纲是什么?试言其病因病机。 辨证纲领: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外感风寒。 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利。 4.太阳中风的证候、病机、治则、方药是什么? 证候: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 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 )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 2、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低 C.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但阳性者不一定都是现症病人 D.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E.胆汁培养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3、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4、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 )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5、伤寒极期临床表现不会出现那个表现? A持续发热。B.神经系统中毒症状。C.相对缓脉,玫瑰疹。D.皮肤瘀斑。E.肝脾肿大。 6、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 ) A.普通型伤寒患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7、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 )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D.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E.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8、伤寒患者临床类型除了典型外,其他类型那种是错误的? A.轻型 B.暴发型 C.出血穿孔型 D.迁延型 E.逍遥型。 9、伤寒传染源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带菌者或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伤寒患者从潜伏期已经排菌为潜伏期带菌者。 C.恢复期任然排菌但在6月内停止者为暂时带菌者,超过者为慢性带菌者。 D.有胆石症或慢性胆囊炎者可终身排菌。 E.典型伤寒病程2-4周排菌量最大。 10、伤寒极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没有: A.持续发热 B.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C.荨麻疹 D. 相对缓脉 E.肝脾大 11、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 )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12、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 )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1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伤寒和副伤寒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伤寒和副伤寒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是常见的传染病,一旦暴发流行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提高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成立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防疫科的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防疫科科长、消杀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应急办主任。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照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要求,组织、指挥中心有关人员参加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和完善本中心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二、应急处置队伍及职责 成立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置队,分管副主任任队长。应急队伍成员主要由以下科室科长及专业人员组成:防疫科、检验科、消杀科、办公室、健康教育科、应急办。各科室的职责是:

免疫规划科:负责流脑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处理方案;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消杀科:根据免疫规划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疫点疫区的消杀灭工作进行指导;对消杀灭效果进行评价。 检验科:负责采样,进行病原监测。 健康教育科: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办公室:负责应急车辆安排、通信联络等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办:协助带队领导及有关科室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以上科室人员不足时,中心可根据工作需要从其它科室抽调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三、判定标准 (一)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地区,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3 天或以上,体温≥38℃,伴头痛、乏力、腹部不适等症状,但实验室检验结果尚未明确的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以下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的病例作为临床诊断病例: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 5 天或以上,体温≥39℃,头痛、全身乏力、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伴消化道症状或皮肤充血或多系统受累表现,白细胞总数低或正常。 3.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 (1)从血、骨髓、粪便、尿等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

伤寒

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分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卖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辩阴阳:病友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中风表虚证:桂枝汤: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禁例:发热无汗脉浮紧。桂枝加葛根汤: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桂枝加附子汤:恶风发热,头痛,汗出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桂枝去芍药汤:胸满,脉促,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胸阳不振表邪未解。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太阳表证兼胸阳亏虚:脉微,恶寒,胸满。表邪不解胸阳损伤。桂枝新加汤:身疼痛,汗后身痛不减,甚或加重,脉沉迟,可伴有恶风寒,发热,汗出。营卫不和气营不足经脉失养。伤寒表实证:麻黄汤:太阳伤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周身疼痛脉浮紧。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失宣。汗法禁例:阴虚咽燥,淋家禁用,疮家气血两虚,纽家阴血不足,亡家气血虚弱,平素多汗,中焦虚寒。葛根汤:项背拘急不舒,恶寒,无汗,脉浮紧,或下利为水粪杂下,恶热象或兼下利。风寒外束太阳经输不利,或内迫大肠。葛根加半夏汤: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项背强,呕逆,舌苔白,脉浮紧。外邪内迫阳明,胃气上逆。大青龙汤:伤寒表实兼阳热内郁:恶寒发热,身痛或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或浮缓。小青龙汤:太阳伤寒表实兼水饮内停:寒热咳喘,痰稀色白,舌苔白滑,脉弦紧。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表郁轻证:桂枝麻黄各半汤: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或伴面红,身痒。表郁日久邪轻证轻。桂枝二麻一黄汤:恶寒发热如疟状,一日发作两次迷惑伴汗出,身痒。表郁日久证微邪微。桂枝二越婢一汤:发热恶寒如疟状,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表郁邪轻外寒内热。太阳病变证:治则: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辩真寒假热: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胃,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胃,热在骨髓。热证:栀子豉汤类证: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心烦不得眠,心中懊恼,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苔黄。热郁胸膈。栀子厚朴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邪热留扰胸膈气机阻滞于腹。栀子干姜汤:身热不去,微有心烦,或有腹满时痛,食少下利。胸膈有热中焦有寒。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而不恶寒,尚有口渴,脉数。邪热壅肺。白虎加人参汤:身大热,汗打出,大烦渴不解,舌苔黄燥,脉好洪大。阳明里热枳盛津气两伤。葛根芩连汤: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稠粘,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舌红,苔黄,脉数。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虚证:(枝甘草汤:心悸,欲得按。心阳不足心失所养。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心悸,烦躁,舌淡,苔白。心阳虚弱心神不敛。桂枝加桂汤:阵法性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伴心悸。心阳虚下焦阴寒之气乘虚上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心阳不足下焦寒饮欲逆。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脾虚水停水汽上冲。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腹胀满,午后为甚,食入增剧,食消则减,舌淡苔白腻。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气机阻滞。小建中汤: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喜温喜按,或伴轻微恶寒发热。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桂枝人参汤: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脉不浮。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干姜附子人参汤: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阳气暴虚阴寒内盛。茯苓四逆汤:烦躁,肢厥,脉微细。少阴阳虚阴液不继。真武汤: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少阴阳虚水气泛溢。甘草干姜汤:肢厥,烦躁,呕吐。中阳不足。芍药甘草汤:脚挛急,经脉挛急。阴液不足筋脉失养。芍药甘草附子汤:恶寒,脉微细,脚挛急。阴阳两虚肌肤失温筋脉失养。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心阴阳两虚。太阳蓄水证:五苓散:小便不利,小腹硬满或胀满,渴欲饮水后欲吐。或兼发热恶寒,苔白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测考试题(最新版)_0.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测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肥达反应呈假阴性的原因有哪些? 本题答案: 2、多项选择题 关于伤寒传染源以下哪项正确( )A .患者和带菌者都是传染源 B .患者从潜伏期起即可从粪便排菌 C .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 D .排菌期限在3个月以内称为暂性带菌者 E .排菌期限在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带菌者 本题答案: 3、判断题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本题答案: 4、判断题 伤寒带菌者持续时间超过2月称慢性带菌者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老年伤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通常发热较高,易出现虚脱 B .常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C.持续胃肠功能紊乱 D.病程迁延,恢复慢 E.病死率较高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伤寒持续发热和毒血症状主要是由什么所致( )A.伤寒沙门菌在局部繁殖,大量、持续侵入血流 B.伤寒沙门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 C.伤寒沙门菌释放的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D.迟发型超敏反应 E.内毒素激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细胞因子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关于伤寒杆菌,说法错误的是( )A.革兰染色阴性 B.属于沙门菌属的C群 C.不形成芽孢 D.不产生外毒素 E.菌体裂解产生内毒素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关于伤寒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第2周出现阳性 B.第4周阳性率可达90% C.第6周效价达高峰 D.病愈后可持续数月之久 E.有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始终阴性 本题答案: 9、单项选择题 人体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有利于伤寒沙门菌的定位和繁殖,但除外( )A.胃酸分泌增多 B.口服碱性药物 C.使用H受体拮抗药或H泵抑制剂

伤寒论表解

1 傷 寒 論 表 解 一、太陽病篇 性質-三陽皆屬熱證,太陽為三陽之表,故為表熱證。 提綱-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表虛-發熱汗出,惡風,脈緩-中風。 經證 表實-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傷寒。 溫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蓄水-發熱汗出,脈浮,小便不利-熱與水結。 蓄血-如狂發狂,少腹急結或鞕滿,小便自利-熱與血結。 表虛:解肌、調和榮衛 -桂枝湯。 表實:開腠、發汗散寒-麻黃湯。 蓄水-熱結膀胱,小便小利-五苓散。 如狂,少腹急結-桃仁承氣湯。 蓄血 發狂,少腹鞕滿-抵當湯。 少腹滿,證較緩-抵當丸。 1.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表實證不可用。 桂枝湯 2.酒客病-內有濕熱,不喜甘,得之則嘔。 3.服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以辛甘之品益助其熱。 麻黃湯-血弱,津虧,中寒,裏虛等證。 表閉-汗而不解,發熱惡寒,熱多寒少 不得小汗出,身必癢-桂枝麻黃各半湯。 形似瘧,日再發-桂枝二麻黃一湯。 府證 證候分類 治 禁

脈洪大,裏有熱-白虎湯。 汗出口燥,渴欲飲水-白虎加人參湯。 氣陰兩虛,身疼痛,脈沉遲-桂枝新加湯。 表未解而正氣傷 陽虛陰盛,晝日煩躁,夜而安靜,脈沉微-乾薑附子湯。 陽虛液傷,煩躁-茯苓四逆湯。 心陽虛,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桂枝甘草湯。 心陽虛,腎水上逆,臍下悸,欲作奔豚-苓桂甘棗湯。 陰陽兩虛,腳攣急,汗出惡寒-芍藥甘草附子湯。 陽虛水泛,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 胃中燥實,不惡寒,但熱-調胃承氣湯。 熱邪迫肺,汗出而喘,無大熱-麻杏甘石湯。 過汗傷津,內傳陽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白虎加參湯。 脾虛氣滯,腹脹滿-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2

伤寒表解太阴药方解说

傷寒表解太陰藥方解說 ★太陰方 屬性:論雲: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心下結硬。此總論太陰氣之為病也。湯。 論雲:白利不渴者,屬太陰也。其髒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此二節,言太陰病在外者宜桂枝以解肌;在內者不渴,無中見之燥化,屬本髒有寒,宜四逆輩。曰“輩”者,理中湯、丸等溫劑俱在其中也。 論雲;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此言太陰寒證外亦有熱證也。經雲;太陰之上,濕氣主之,中見陽明。若不得中見之化,則為髒寒之病;若中見太過,濕熱相並,又為發黃之證。小便自利者不發黃。至七八日,驟得陽熱之化故暴煩,陰濕在內故下利,然下利雖甚亦當自止。所以然者,乙太陰中見熱化,脾家實,倉廩之腐穢,當自去也。 淪雲: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以腹滿時痛者,屆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桂枝加大黃主之。此言誤下轉屬之證也。又雲,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弱易動故也。此承上節脾家實宜芍藥、大黃以行腐穢,而脈弱者,大便陸續而利出,宜減芍藥、大黃以存胃氣。甚矣!傷寒之治,首重在胃氣。 太陰…本證 ★四逆輩 太陰…兼變證…太陰兼表證 ★桂枝湯 治自汗惡風,頭疼體痛,發熱,脈浮緩,名曰中風。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症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傷寒表解太陰藥方解說 1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预防伤寒与副伤寒》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预防伤寒与副伤寒》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伤寒、副伤寒? 2、知道伤寒、副伤寒的症状。 3、了解伤寒、副伤寒的传播方式、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伤寒、副伤寒的症状表现、传播方式、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难点: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表现判断。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讨论为辅。 【学习方法】交流倾听讨论检测 【课前准备】 1、收集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调查问卷”(课前)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伤寒、副伤寒防治相关知识,老师在课前布置同学们下去收集。现在,请收集到的同学介绍一下。 二、交流收集资料。 1、指名说。 2、过渡: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伤寒、副伤寒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 三、学习了解伤寒、副伤寒。 (一)什么是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二)伤寒、副伤寒的传播方式: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也可经小便排出体外。患者自潜伏期末就可以从粪便中排菌,在病程3-4周时传染性最强,仍有半数病

人在进入恢复期2周内排菌。 2、传播途经:粪口途经。病菌从大小便中排出后,可以经过污染的手、餐具、饮料、食物、苍蝇及蟑螂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可引起散发流行往往是水源受污染的结果。 3、易感人群: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老年人少见。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季节:多发于夏秋季,卫生条件差的温带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三)伤寒、副伤寒的主要症状: 1、特点:主要以发热为主,有的患者仅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四肢酸痛、咳嗽或类似感冒症状,成年人偶有便秘或腹泻。 2、伤寒潜伏期3-35天,平均10-14天。一旦发热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14天。 3、不典型伤寒:轻型1-2周可愈;逍遥型:病情轻微,可坚持工作,但常突发肠出血及肠穿孔。 4、伤寒引起病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小学教学设计网伤寒肝炎、心肌炎、支气管炎咳嗽、肾炎、尿毒综合症。 (四)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主要原因:居民对伤寒副伤寒防治知晓率不高,经常在外就餐,吃生芫荽、生薄荷、生韭菜等佐料是发病的高危因素;餐馆洗净待用生菜大肠菌群偏高,病例治疗不规范,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偏低等。 (五)伤寒、副伤寒的预防。 1、小组讨论:怎样预防伤寒、副伤寒? 2、交流并小结: (1)不吃生芫荽、生薄荷、生韭菜。 (2)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瓜果要洗净,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隔夜饭菜要煮熟,生熟刀板容器要分开。 (3)不用污水或沟塘水洗菜、泡菜。 (4)一旦发热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四、课堂小结: 伤寒、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通过粪口途经传播,患者和带菌者是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所以,我们要做好饮食、饮水、粪便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菜,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一、完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调查问卷”(课后)

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 篇一: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个案相关信息报告卡 附件1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个案相关信息报告卡 附件2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卡片编号: 次) 1 篇二:化工煤气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20xx年5月20日23时许,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煤气化厂造气车间更换蒸汽缓冲罐过程中,发生了一起煤气中毒事故,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1人轻微中毒。作业中,一名维修清理人员在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中毒晕倒,随后一名管理人员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进行施救并中毒晕倒,工厂随即组织相关人员将两人施救后送往医院,该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一名救援人员受到轻微中毒伤害,经救治已出院。事故暴露出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检修作业

未严格落实安全措施、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 1、问:《有限空间作业五条规定》有哪些内容? 答: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2、煤气的主要含量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可容许的安全浓度是多少?燃烧爆炸限值是多少? 答:煤气的主要含量是co。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因此,一

伤寒论学习心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少腹满或喘,小青龙汤主之

首先来看一下原文: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 小青龙汤主之。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条文理解: 这实际上是两个条文,是伤寒论中辩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的最后二个条文,都是关于小青 龙汤证的。这两个条文是基于不现的条件下讲的,前面一个是基于”伤寒表不解“,另一个条 文则是基于”伤寒“,实际上伤寒表不解与伤寒本质上都是伤寒,但都讲到了”心下有水气“, 都讲到了咳,这是小青龙汤证不同情况下的共证。 伤寒表不解,指的是表证还在,如发热、脉浮,怕冷、身体四肢酸软且痛等。 心下有水气,这是主证。这里是指心脏的下方有水,这个”心下“指胃脘部,因胃在心脏的下面,所以古人称“胃”为“心下”,水气则是指积水、痰饮,积液、组织渗出液等,反正是水。 为什么会心下有水气,显然是由于伤寒表不解引起的,表不解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发汗而表不 解不够透彻或误治导致的寒邪去不尽,进而入里。如用有人用麻黄汤因剂量不够,发汗而表 不解,出现心下有水气,就是由麻黄汤证转变成小青龙汤证了。因此,心下有水气是伤寒表 证进一步传入体内的一种表现,是太阳病的一种传变。显然,这是表里双寒的一种症状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身体里虚造成。倪海夏在讲到小青龙汤时说到,身体向来虚 弱的人得了伤寒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么,寒邪入里会传到哪里呢,显然会传入阳明、少阳或太阴这三个体层,因为伤寒病,肺(太阴)最易受累,也会多路并进,攻入阳明与少阳层面。因此再往下看条文列出的症状, 会出现咳、呕、渴、利、噎等就是传入太阴、阳明、少阳的不同反应。 干呕,这是兼证。是寒邪攻入阳明,但未化热或化不了热的一个症状。伤寒后可能会因为发 汗药的刺激,也可能是由于胃阳的抵抗,使身体阳气会激动里面的水而出现里水涌动,出现 上逆,“干呕”是水饮逆于上的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体内排水的反应。我们此时如果来帮助身 体来去水,那么干呕现象就会消失。所以,出现干呕往往心下有水的现象。 发热而咳,这是表不解就会发热,里有痰饮充逆于肺他就咳。 或渴。这是或症。这里会使用人感到不解,明明身体里有水气,按理说不会渴的,为什么还 会有的人出现渴?根据胡希恕的讲解,小青龙汤证的人里面有水饮一般是不渴的。这里的渴 显然这是指水循环水代谢不通畅的人,旧的水不去,新的水不吸收,新的水不吸收,全身的 组织都缺少水的营养,就会表现出渴的现象。这里并不是身体里有热导致。说简单点就是水 不化气,水停不化气,喝到里头的水无法供给其他需要的地方,不解渴,甚至于消渴。能区 分出是因为水气不化导致的渴还是因为身体有热导致的渴非常重要,就是因为有的人区分不了,对于表里双寒证使用了清热解毒的药物,结果导致更严重的心下有积水。有的人将阳明 有渴证的说法全归于阳明有热是不妥的。很典型的就是消渴病,明明身体有积水,却总是渴,就是水无法化气,无法通过身体种处带来的渴。 或利。这是或症。就是水在里头,小便不走,水谷不别,下利。 或噎,这是或症。这个气往上撞,再有水,水气充逆,吃东西咽不下去,噎。

伤寒表解阳明药方解说

傷寒表解陽明藥方解說 陽明…本證…熱證 ★ 梔子豉湯屬性: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反復顛倒,心中懊儂者。 梔子(十四枚,生用,擘),香豉(四合,綿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從張本,刪此二句)歌曰:山梔香豉治何為,煩惱難眠胸窒宜,十四枚梔四合豉,先梔後豉法煎奇。 男元犀按拉:此湯舊本有得吐止後服等字。故相傳為湧吐之方。高明如柯韻伯,亦因其說。惟張隱庵、張令韶極辨其訛曰:瓜蒂散二條,本經必曰吐之;梔于湯六節,並不言一“吐”字。且吐下後虛煩,豈有複吐之理乎?此因瓜蒂散內用香豉二合,而誤傳之也。愚每用此方,服之不吐者多,亦或有時而吐。要之,吐與不吐,皆藥力勝病之效也。其不吐者,所過者化,即雨露之用也;一服即葉者,戰則必勝,即雷霆之用也。方非吐劑,而病間有因吐而愈者,所以為方之神妙。梔於色赤象心,味苦屬火,性寒導火熱之下行;豆形象腎,色黑人腎,製造為豉,輕浮引水液之上升。陰陽和,水火濟,而煩熱、懊儂、結痛等證俱解矣。原本列於“太陽” ,主解煩,非吐劑,而有時亦能湧吐也。韻伯移入“陽明” ,只知為吐劑,泄陽明之煩熱。即此,為仁者見仁,知者見知也。 ★ 白虎湯 屬性:治發汗後大熱不解,多汗出,不惡寒,大渴能飲水者,此方主之。(按:此條從《內台方》原文,與《傷寒論》稍異。)知母(二兩),石膏(一斤,碎,綿裹),甘草(二兩,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鬥,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二服。 歌曰:陽明白虎(證)辨非難(大熱多汗,大渴飲水等為陽明證,易辨),難在陽邪背惡寒(論中“背惡寒”三字兩見:一見於少陰證附子湯,一見於此湯。一寒一熱,須辨於毫釐之間,為死生大關頭),知六膏斤甘二兩曲,米加六合服之安。 蔚按白虎湯,《傷寒論》凡三見:太陽條治脈浮滑;厥陰條治脈滑而厥;又治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等證。而原本此方列於太陽條“甘草附子湯”之下者,言外見風寒濕燥火之氣。俱括於太陽之內,且下一條“炙甘草湯” ,亦即潤燥之劑,可知《傷寒論》非止治風寒二氣也。 柯韻伯曰:陽明邪從熱化,故不惡寒而惡熱;熱蒸外越,故熱汗自出;熱灼胃中,故渴欲飲水;邪盛而實,故脈滑,然猶在經,

伤寒习题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09级中医学文科班《伤寒学》期中考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18分) 1、并病: 2、不了了: 3、解肌: 4、噎: 5、虚烦: 6、消渴: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22分) 1、太阳病,发热,,恶风,,名为中风。 2、太阳中风,,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3、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4、服桂枝汤,大汗出,,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汤。 5、伤寒,,咳而微喘,。服汤已,渴者,,小青龙汤主之。 6、太阳病,,无汗,,葛根汤主之。 7、发汗吐下后,,若剧者,必,,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主之;若呕者,主之。 8、伤寒,,炙甘草汤主之。 三、单选题:(每题2分,计30分) 1 《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D ) A 、春秋时代 B 、西汉末年 C 、战国时代 D 、晋代 E 、东汉末年() 2、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 ) 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 3、太阳病的头痛是( B ) A、头项强痛 B、头顶胀痛 C、偏头痛 D、两侧头痛 E、前额刺痛 4、下列汤证中不是心阳虚证的是( B ) A、桂枝甘草汤证 B、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D、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太阳伤寒表实证“或未发热”的原因是( A ) A、卫阳不足,无力与邪抗争 B、感邪较轻 C、邪热内郁,不能外发 D、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E、以上均不对 6、干姜附子汤证“烦躁”的病机是( B ) A、阴阳俱虚,阳无所敛 B、阴盛格阳,虚阳外扰 C、阴盛阳脱,下虚上盛 D、虚阳得天阳之助,与邪相争 E、虚阳外浮 7、下列证候,可以考虑用栀子豉汤的是( E ) A、心烦不得眠,小便不利 B、烦热,胸中窒 C、心中烦,不得卧,脉沉细数

伤寒、副伤寒个案调查表

+伤寒、副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病学 个案调查表 地区国标编码□□□□□□□□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 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 1.2性别⑴男⑵女□ 1.3年龄(岁、月)□□ 1.4职业□□ 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员⑹餐饮食品人员⑺公共场所服务员⑻商务人员⑼医务人员⑽工人⑾民工⑿农民⒀牧民⒁渔(船)民(15)海员及长途驾驶员(16)公务人员及职员⒄离退人员(18)家政、家务及待业(19)不详(20)其他 1.5文化程度□ ⑴学龄前儿童⑵文盲⑶小学⑷初中⑸高中⑹大学及以上⑺不详 1.6 现住址 户口地 1.7工作(学习)单位 1.8联系人联系电话(办)(宅)(手机) 2.发病情况 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2.2发病地点 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2.4首诊单位 2.5诊断医院 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2.7是否住院①是②否□2.7.1住院时间年月日时□□□□□□□2.7.2出院时间年月日时□□□□□□□3.临床资料 3.1临床表现 3.1.1发热⑴有⑵无□ 3.1.1.1发热持续天□□ 3.1.1.2最高体温℃□□.□ 3.1.1.3热型⑴稽留热⑵驰张热⑶不规则□3.1.2畏寒⑴有⑵无□3.1.3头痛⑴有⑵无□3.1.4头晕⑴有⑵无□3.1.5腹痛⑴有⑵无□3.1.6腹胀⑴有⑵无□3.1.7便秘⑴有⑵无□3.1.8腹泻⑴有⑵无□3.1.9便血⑴有⑵无□3.1.10恶心⑴有⑵无□3.1.11呕吐⑴有⑵无□3.1.12表清淡漠⑴有⑵无□3.1.13谵妄⑴有⑵无□

3.1.14昏迷⑴有⑵无□3.1.15相对缓脉⑴有⑵无□3.1.16玫瑰疹⑴有⑵无□3.1.17脾大⑴有⑵无□3.1.18肝大⑴有⑵无□3.2有无下列并发症?□ 3.2.1肠出血⑴有⑵无□ 3.2.2肠穿孔⑴有⑵无□ 3.2.3其它(注明) 3.3病人转归⑴痊愈⑵带菌⑶死亡□3.4诊断依据 3.4.1确诊依据⑴临床⑵病原学⑶血清学□3.4.2检验结果 ( ( 4.流行病学调查 4.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1个月): 4.1.1外出史⑴有⑵无□ 4.1.1.1去过何地 4.1.1.2在该地有无下列活动 (1)住宿⑴有⑵无□(2)用餐⑴有⑵无□(3)带回食品⑴有⑵无□食品名称: 4.1.1.2.4该地同样疾病⑴有⑵无□4.1.2外人来家⑴有⑵无□ 4.1.2.1来自何地 4.1.2.2该地同样疾病⑴有⑵无□ 4.1.2.3来后有无下列活动 (1)在家住宿⑴有⑵无□(2)在家用餐⑴有⑵无□(3)带来食品⑴有⑵无□食品名称: 4.1.3接触过同样病人⑴有⑵无□ 4.1.3.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

伤寒试题(广中医)

本科伤寒试卷(一) 一、词语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 2.热色 3.纯阴结 4.四逆辈 5.蛔厥 6.追虚逐实 7.口不仁 8.往来寒热 9.合病 10.面垢 二、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者,麻黄汤主之。(35) 3.伤寒,医下之,,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微呕,,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汗自出,不恶寒,也。(182) 7.太阴之为病,,食不下,,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便为厥。厥者,。(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五苓散主之;,理中丸主之。(386)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则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阳明病初起,可能有不发热而恶寒的情况。 2.茯苓甘草汤方的药物组成是:茯苓、甘草、桂枝、生姜。 3.苓桂术甘汤可用于痰饮病。 4.白虎加人参汤证有背微恶寒一症。 5.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宜用当归四逆汤。 6.桂枝人参汤由桂枝汤加人参组成,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自汗,脉浮缓,神疲乏力,四肢倦怠。 7.悬饮兼表证的治疗原则是先治表后治里。 8.“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是针对热厥证而言。 9.在《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0.少阴病根据寒化和热化的不同情形,可以选用“急温”或“急下”之法。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A.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B.恶寒与否 C.恶风与否 D.汗出与否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考试考试题(最新版).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考试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什么是伤寒第一次菌血症?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伤寒患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________内传染性最大。 本题答案: 3、多项选择题 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治疗手段有( )A .应用氨苄西林与丙磺舒联合治疗 B .氨苄西林3~6g 分次口服,丙磺舒1~1.5g/天,连用4~6周 C .也可用SMZ2/天,每次2片,疗程1~3个月 D .亦可用喹诺酮类治疗,氧氟沙星每次300mg ,2/天,疗程6周 E .内科治疗不佳时,合并胆道炎症,胆石症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胆囊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男,15岁,学生,不规则发热半个月,体温38~40℃,无畏寒、寒战,伴食欲不振、腹胀,近日出现精神恍惚,谵妄,听力下降,在当地不规则用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体查:体温40℃,脉搏80次/分,血压:98/69mmHg ,表情呆滞,心肺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右肋下0.5cm ,脾左肋下1cm ,血象:WBC4.0109/L ,N0.65,L0.35。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新津县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新津县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伤寒、副伤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为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的突发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伤寒、副伤寒疫情判定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 (1)持续性高热(可达40-41℃)为时1-2周以上。 (2)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诊,肝脾肿大。 (3)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1)、(2)和(3)可作临床诊断。 2、确诊病例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下列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副伤寒鞭毛抗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3、暴发疫情标准 在一个县(区)五天内发生10例(包括10例)以上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 二、防治工作机构 为做好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工作,县政府成立伤寒、副伤寒防治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我县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辖区内的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 县卫生局要加强伤寒、副伤寒防治工作的协调指导,落实防治措施、疫情调查处理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等工作,并积极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要成立由卫生执法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紧急疫情应急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