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主要概念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参考教材P74)

生产函数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材P75)

显成本

是指厂商在生产经营中购买或租用所用生产要素的实际货币支出,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借入资本的利息、租用土地的地租、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运输等方面的支出。一般称显成本为会计成本。(参考教材P76)

隐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但不直接表现为现期货币支出的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应得的报酬。第二,固定设备折旧费。(参考教材P76)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参考教材P76)

会计成本----是指作为成本项目记入会计账的费用。(参考教材P77)

总成本(TC)----是指厂商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即上述的经济成本。TC=f (Q)(参考教材P77)

平均成本(AC)------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成本,它等于总成本与产量

之比。(参考教材P77)

边际成本(M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参考教材P77)

不变成本(FC)----又称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的成本。包括折旧费、保险费和财产税等。(参考教材P77)

可变成本(VC)

是指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电费、直接工人工资及营业税等。(参考教材P77)

收益----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包括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参考教材P77)

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TR=P?Q(参考P77)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的收入。(参考教材P78)

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参考P78)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参考教材P78)

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TQ=f(L,K)。(参考教材P79)

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参考教材P80)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参考教材P80)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参考教材P83)

等产量曲线

若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参考教材P93)

规模报酬固定

若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固定。(参考教材P93)

规模报酬递减

若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参考教材P94)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参考教材P95)

长期总成本(LTC)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LTC=f(Q)(参考教材P99)

长期平均成本(LAC)是指长期中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参考P101)长期边际成本(LMC)

是指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参考教材P103)

二、重难点辅导

1.生产要素

第一,劳动,即人的体力与智力。

第二,资本,指土地以外的生产资料,包括实物形态与货币形态。

第三,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及地上、地下的一切资源。

第四,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与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2.生产函数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f(X1,X2,....Xn)

Q= f(L,K,N,E)

Q= f(L,K)

三种常见的生产函数:

线性生产函数只考虑劳动和资本两个生产要素,其函数式为:Q= a0+aL+bK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为指数函数,Q=ALαKβ

齐次生产函数,如果一个生产函数的每一种投入要素都增加λ,(λ>1)引起产量增加λn倍,这种函数称为齐次生产函数,称为该生产函数的齐次生产函数。Q=f(L,k,...)则,齐数函数为:f(λL, λk...)=λn f(λL, λk...)

3.收益和利润

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公式TR=P·Q。

平均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即总收益与销售量之比。AP=TR/Q

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MR=TR/Q

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π=TR-TC,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在成本中。

超额利润,又称经济利润,简称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在短期,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发生变化时,要注意区别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对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影响

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TP=(L,K)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APL=TP/L或AP=TP/Q,这里的Q代表的是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

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MPL=ΔTPL/ΔL,MP=dTP/ dL ,MP=ΔTP/ΔQ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

第一,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

第三,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是该点对应的平均产量值;总产量曲线的点与原点的连线和总产量曲线相切时,则该点对应的要素的平均产量最大。

5.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

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技术水平不变,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动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一是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于所以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要经过递增、递减,甚至成为负数的过程。

第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以生产实践经验为根据的一般性概括,它指出了生产过程中的一条普遍规律,对于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生产函数都是适用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6.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生产的三个阶段)

分析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时,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

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7.等产量曲线及特点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等产量曲线特征与无差异曲线特征很相似:

等产量曲线具有斜率为负,因为要保持产量不变,在合理投入范围内,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就要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两种要素是互相代替的。

在一个平面图中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一个平面图中有无数条曲线,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明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

8.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用公式表示:

MRTSLK = -△K / △L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即:MRTSLK = MPL/MPK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变化呈递减规律,就是说,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亦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叫做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当沿着等产量线向右移动时,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下降的,而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这说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从左向右越来越小,因此等产量线是凸向原点的。9.长期中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根据等产量曲线可以确定长期生产中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值的区域属于合理的经济区域

如图所示,等产量曲线上各有两段的斜率为正,把每一条等产量曲线上斜率由正变负的点连拉起来得到OE线,把斜率由负变正的点连接起来得到OF线,OE 线和OF线被称为“脊线”。“脊线”以外的等产量曲线都是正斜率,在等产量曲线为正斜率时,不是合理的生产区域;只有“脊线”以内的等产量曲线都为负斜率时,才是合理的生产区域。

理性的厂商肯定会选择“脊线”以内的区域进行生产,而不会在“脊线”以外的区域进行生产,至于厂商到底选择经济区域内的哪一个点进行生产,还需要结合成本进行分析。

10.等成本线

等成本曲线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最大组合所形成的曲线。如果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分别为PL、PK,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分别为L和K,总成本为C,那么

11.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选择任意一点进行生产都是可行的,但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选择最佳的要素投入组合。这个最佳组合点就是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

在切点,两条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MPL/ MPK = PL /PK

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为:MPL/PL = MPK/PK

它表明:当生产者花费在各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产量相等时,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即在既定的产量目标下使成本最小或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使产量最大。

如果投入要素有多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公式为:MP1 /P1 = MP2 /P2 =......= MPn /Pn

12.生产扩展线

是指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称为生产扩展线。表明在生产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调整产量或成本时,应沿着生产扩展线选择要素投入组合,因为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会使厂商得到一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或一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有三种形状。上凹型(资本密集型)、下凹型(劳动密集型)和直线型,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有一种技术密集型。

13.规模报酬

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长期的生产理论。有三种类型:

第一,规模报酬递增。若产量增长率快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

第二,规模报酬递减。若产量增长率慢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

第三,规模报酬固定。若产量增长率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则该称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固定。

14.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就是该赚的钱每一分都赚到了,因此利润最大化不能理解为赚钱越多才叫利润最大化,有时亏损亏到最小也叫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 = MC)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增加,所以厂商不会停止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会缩减规模,减少产量。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即不增加产量也不缩减产量,此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15.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关系

生产函数表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这种技术关系与投入要素的价格相结合,就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反映的是厂商一定量的产出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

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之间存在反凸向变动的关系。(AP与AVC之间以及MP 与MC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成本与产量的关系还可从下图中看出。

16.短期与长期

短期是指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不能调整;长期是指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能够调整,厂商可以根据环境对生产进行全面的调整。短长期的时间无固定的时间长度。短期、长期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17.成本及变动规律

由于生产理论可分为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理论,所以成本理论也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理论。但无论短期成本还是长期成本,都分为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三部分。

在短期内,厂商使用的生产要素有固定和变动之分,因而短期的成本分为(由)、(由

短期成本(S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包括短期总成本STC、短期平均成本SAC、短期边际成本SMC三部分。

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TFC和变动成本TVC。公式为: STC=STFC+STVC 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公式为:STVC=STVC(Q)

短期平均总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成本。包括短期平均固定成本AFC和短期平均可变成本AVC。公式为:

SAC=STC/Q=SAFC+SAVC

短期平均不变成本(SAF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公式为:SAFC=STFC/Q

短期平均可变成本(SAV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公式为:SAVC =STVC/Q

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公式为:SMC= △ STC/ △ Q;SMC=lim △ STC/ △Q =dSTC/dQ=dSTVC/dQ 从各种成本曲线图形上看,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平均变动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而后上升的曲线,呈U形,边际成本曲线先后通过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变动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结果。

18.短期成本的应用

厂商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在短期,固定生产要素数量不变,即成本最小是指总可变成本最小。要达到此目的其原则应为各自生产的产量上的边际成本相等。

19.长期成本及变动规律

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长期成本中只有长期总成本LTC、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边际成本LMC三部分。

长期总成本LTC:是指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总成本函数:LTC=LTC(Q)

特点:是一条从原点开始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表明:产量为零时,长期成本为零;随产量增加,长期总成本增加。LTC曲线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有一个拐点。

长期平均成本(LAC):是指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LAC=LTC/Q

特点:

也是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的曲线。表明:随产量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即随产量增加,规模收益递增,平均成本减少;而后随产量增加,规模收益递减,平均成本增加。与短期平均成本相同。

长期边际成本(LMC)是指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LMC=△LTC/△Q

LMC=dLTC/dQ

特点:

也是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的曲线。但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平坦。20.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第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第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第三,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边际成本是厂商长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它也是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出的,所不同的是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要平坦。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21.关于边际成本

边际,在经济学中是“增量”、“最后一单位”的意思。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

成本有两大类,一是理论成本,二是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用于经济核算的,也叫核算成本,理论成本是用于经济决策的。

边际成本是理论成本,而不是会计成本,也就是说任一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都没有边际成本。作为经济决策的重要工具,边际成本对企业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只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就是有利可图的。西方经济学强调按边际成本定价,按边际成本决策,原因也在于此。

下例可以证明边际成本在决策中的作用:

三维机器制造厂为四达公司生产10万件产品,平均成本为90,四达公司每件支付100元;后五丰公司要求购买同样产品1万件,但每件只愿意支付85元。三维机器制造厂生产11万件产品的平均成本为89.45。三维机器制造厂是否应该接受五丰公司的订货?

从边际成本的角度讲,应该接受。因为:

MC=△TC/△Q=(89.45×110000-90×100000)/100000=83.95(元)根据最大利润原则,当MC小于MR时,企业应该扩大产量。在10万件基础上再生产1万件产品的MC是83.95,此时的MR是85,MC小于MR。因此,从边际成本角度讲,三维机器制造厂企业应该接受五丰公司的订货。

另外,这笔订货是有利润的。

利润=TR-TC=85×10000-83.95×10000=10500(元)

从机会成本角度讲,放弃五丰公司订货,意味着损失了10500元。22.试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是一幅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由该图可分析得到关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

(1)短期成本曲线共有七条,分别是总成本TC曲线、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总固定成本TFC曲线;以及相应的平均成本AC曲线、平均可变成本AVC 曲线、平均固定成本AFC曲线和边际成本MC曲线。

(2)由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出发,可以得到短期边际成本MC曲线是U型的,如分图(b)所示。MC曲线的U型特征是推导和理解其他的短期的总成本曲线(包括TC曲线、TVC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包括AC曲线和AVC曲线)的基础。

(3)由于MC(Q)==,所以,MC曲线的U型特征便决定了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和形状,且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在图中,MC曲线的下降段对应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递减段;MC曲线的上升段对应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递增段;MC曲线的最低点(即MC曲线斜率为零时的点)A分别对应的是TC曲线和TVC曲线的拐点。这也就是在Q=Q1的产量上,A、A′和A″三点同在一条垂直线上的原因。

此外,由于总固定成本TFC是一个常数,且TC(Q)=TVC(Q)+TFC,所以,TFC曲线是一条水平线,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刚好等于不变的TFC值。

(4)一般地说,平均量与边际量之间的关系昌: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则平均量上升;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则平均量下降;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则平均量达到极值点(即极在值或极小值点)。由此出发,可以根据MC曲线的U型特征,来推导和解释AC曲线和AVC曲线。

关于AC曲线。由U型的MC曲线决定的AC曲线一定也是U型的。AC曲线与MC曲线一定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C,在C点之前,MCAC,则AC曲线是上升的。此外,当AC曲线达到最低点C时,TC曲线一定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切点为C′,该切线以其斜率表示最低的AC。这就是说,图中当Q=Q3时,AC曲线最低点C和TC 曲线的切点C′一定处于同一条垂直线上。

相类似地,关于AVC曲线。由U型的MC曲线决定的AVC曲线一定也是U型的。AVC曲线与MC曲线一定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B。在B点之前,MCAVC,则AVC曲线是上升的。此外,当AVC曲线达到最低点B时,TVC曲线一定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切点为B′,该切线以其斜率表示最低的AVC。这就是说,图中当Q=Q2时,AVC曲线的最低点B和TVC曲线的切点B′一定处于同一条垂直线上。

(5)由于AFC(Q)=,所以,AFC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而且又由于AC(Q)=AVC(Q)+AFC(Q),所以,在每一个产量上的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直距离等于该产量上的AFC曲线的高度。

23.试用图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总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1)根据前面第2题的答案要点(1)中关于推导长期成本曲线(包括LTC曲线、LAC曲线和LMC曲线)的基本原则,我们推导长期平均LAC曲线的方法是:LAC曲线是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如图1-28所示。LAC曲线表示:例如,在Q1的产量水平,厂商应该选择以SAC1曲线所代表的最优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这样才能将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最低,即相当于aQ1的高度。同样,在产量分别为Q2和Q3时,则应该分别选择以SAC4曲线和SAC7曲线所代表的最优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分别为bQ2和cQ3。

由此可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LA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由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2)LAC曲线是U型特征,它是由长期生产的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所决定的。进一步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如图中的b点,LA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相切在该SAC曲线的最低点。而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LAC曲线与多条代表生产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均相切在S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相反,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LAC曲线与相应的这些SAC曲线均相切在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此外,在企业的外在经济将使LAC曲线的位置下移,而企业的外在不经济将使LAC曲线的位置上移。

24.试用图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1)如同前面在第2题推导LTC曲线和第3题推导LAC曲线一样,第2题的答案要点(1)中的基本原则,仍适用于此推导LMC曲线。除此之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从推导LTC曲线的图中可得:在每一个产量Qi上,由于LTC曲线与相应的STCi曲线相切,即这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故有LMC(Qi)=SMCi(Qi)。由此,我们使可推导出LMC曲线,如1-29所示。在图中,例如,当产量为Q1时,厂商选择的最优生产规模由SAC1曲线和SMC1曲线所代表,且在Q1时有SMC1曲线与LMC曲线相交于a点,表示LMC(Q1)=SMC1(Q1)。同样地,在产量分别为Q2和Q3时,厂商选择的最优生产规模分别由SAC2、SMC2曲线和SAC3、SMC3曲线所代表,且在b点有LMC(Q2)=SMC2(Q2),在c点有LMC(Q3)=SMC2(Q3)。

(2)由此可得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LMC曲线表示的是与厂商在长期内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达到的最低成本相对应的边际成本。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成本论习题

第四章 成本理论 【重难点提示】 本章重难点包括:成本概念;利润概念;短期成本;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 【内容精要】 一、成本、利润概念 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份,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当厂商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 1、基本概念 厂商短期成本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总不变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总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总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平均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进的双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2、短期成本相互关系及特征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应得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边际成本即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也是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成本曲线为先降后升的U 形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边际成本要比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敏感得多。平均成本的最小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因此边际成本曲线先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后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 三、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1、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的关系,MP L w MC / . ,表示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呈相反变 动。

重点练习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练习4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 2.短期生产函数 3. 4. 生产要素 5.总产量 6.平均产量 7. 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9.等产量曲线10.11.等成本线12.等斜线13.扩展线14.规模报酬15.规模经济16.规模不经济17.外在经济18.外在不经济 二、选择题: 1.生产函数表示( c )。 A.一定数量的投入 B. 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以上都对。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边际产量与( c )相交。 A.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C.横轴 D.总产量曲线 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 a )。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b d )。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生产技术不变 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A和B 5.当总产量下降时( c d )。 A.AP为零 B.AP为负 C.MP小于或等于零 D.AP递减 6.等产量线( d a )。 A.说明了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 B.除非得到了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画出该曲线 C.表明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表示了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量都是一定的 7.生产的第二阶段( a )开始于AP L开始下降处。 A.总是 B.决不是 C.经常是 D.有时是 8.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c )。 A.预算线的斜率 B.等成本线的斜率 C.边际技术替代率 D.边际报酬 9.若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劳动,减少两个单位的资本,仍能生产相同产量,则MRTS Lk是( d b)。 A.1/2 B.2 C.1 D.4 10.在生产有效区域里,等产量线( d )。 A.凸向原点 B.不能相交 C.负向倾斜 D.以上都对 11.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了 D.以上都正确 12.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意味着(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素X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在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X,纵轴表示生产要素Y的坐标系中,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2,这表明( )。 A.Px/Py=2 B.Qx/Qy=2 C.Py/Px=2 D.上述都不正确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四章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 边际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规模报酬 扩展线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 A 、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C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至少均是可以变动的。 D 、在这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Q f L =,所表示的厂商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为( D ) A 、开始于AP 的最大值,终止于TP 的最大值 B 、开始于AP 与MP 相交处,终止于MP 等于零 C 、是MP 递减的一个阶段 D 、以上都对 3、当L L MP AP >时,我们是处于( A ) A 、对于L 的Ⅰ阶段 B 、对K 的Ⅲ阶段 C 、对于L 的Ⅱ阶段 D 、以上都不是 4、一条等成本线描述了( ) A 、企业在不同产出价格下会生产的不同数量的产出 B 、投入要素价格变化时,同样的成本下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数量 C 、一定的支出水平下,企业能够买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 D 、企业能够用来生产一定数量产出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 5、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佳时,必然有: A. 总产量达到最大 B. 边际产量达到最高 C. 平均产量大于或等于边际产量 D.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6、当平均产量递减时,边际产量是( ) A 、递减 B 、为负 C 、为零 D 、以上三种可能都有 7、以下有关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即成本最小化原则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MPL /r L =MPK /r K B.MRTS LK =r L /r K C.K P MP ?=r K D.A和B均正确 8、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 ) 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一、名词解释 边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等产量曲线: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等量产品的两种投入要素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同等的产量水平,放弃一定数量的某种投入要素而必须增加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 表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二、计算题 1.解:32 313131)(61,)(313221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25/)(6150/)(31,32 31K L L K P MP P MP K K L L ==; 化简得,L=K ①;又因50L+25K=8000 ②; 由①和②得,L=107, K=107。 2.解:32 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 31K 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Q=L 2/3 K 1/3=L=100,K=100。 3.解:32 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31K 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2L+K=3000 ②;由①和②得,L=1000, K=1000,Q=L 2/3 K 1/3= 10002/3 10001/3=1000。 4.解:32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C)。 A AP L是递增的; B AP L为零; C MP L为零; D MP L为负。 2、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素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 水平(C)。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C 应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3、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4、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C)。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5、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

B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 将(D)。 A 增加10% ; B 减少10%; C 增加大于10%; D 增加小于10%。 6、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8、凸向原点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经济含义是(B) A.为生产一定量产出而需要的成本开支 B.为生产一定量产出而需要的最低成本开支 C.为生产各种产出而需要的各种投入组合 D.为生产各种产出而需要的多种成本结构 9、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不断增加,总产量(C) A、一直增加; B、一直减少;

西方经济学-成本论

西方经济学-成本论 (总分:19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 (总题数:3,分数:30.00) 1.机会成本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别的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 解析: 2.隐性成本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性成本。) 解析: 3.经济利润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经济利润是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企业的会计利润,是厂商的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也就是厂商在申报应缴纳所得税时的账面利润。但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并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必须进一步考虑企业自身投入要素的代价,其中包括自有资本应得利息、经营者自身的才能及风险的代价等。这部分代价的总和至少应与该资源投向其他行业所能带来的正常利润率相等,否则,厂商便会将这部分资源用于其他途径的投资而获取利润或收益。在西方经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习题参考答案(微观部分) - 副本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扩展线规模报酬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有何区别?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为何理性的厂商会选择将生产保持在第二阶段。 3.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哪些阶段?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4.当企业家考虑再雇用一名工人时,他更关心的是劳动的平均产量还是边际产量?为什么? 5.为什么随着劳动数量的增加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会递减? 6.简述实现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的条件。 7.如何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试用该规律简要说明我国企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8.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 三、计算题 1.短期生产函数为Q=-L3+24L2+240L,试确定L的合理投入区间。 2.已知生产函数Q=LK-0.5L2-0.32K2,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若K=10。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和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企业雇佣的劳动量; (3)证明当AP L达到极大时,AP L=MP L=2。 3.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 35 88 L K,又P L=3元,P K=5元。求: (1)产量Q=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便用的L与K的数量。 (2)产量Q=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与K的数量。 (3)总成本为160元时厂商均衡的Q,L与K的值。 4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劳动为唯一可变要素,固定成本既定。短期生产函数为Q=-0.1L3+6L2+12L。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第四章答案-生产函数

第四章 生产函数 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1) 在表中填空。 (2) 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 的 (2)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是从第5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此时,平均产量开始大于边际产量。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 =f(L ,k )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线TP ,边际产量线MP 和平均产量线AP 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本身的最大值以后,再呈下降趋势。参考第4题图。 (2) 首先,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 MP=TP ′(L, K),TP= ∫MP 。 ②MP 等于TP 对应点的斜率,边际产量线是总产量线上各点的斜率值曲线。斜率值最大的一点,即边际产量线拐点。 ③MP =0时, TP 最大;边际产量线与横轴相交。MP >0 时, TP 递增; MP <0 时, TP 递减。 其次,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 2 1 ()()()TP TP L TP AP L MP AP L L L '-''===-

①若MP >AP ,则AP 递增;平均产量上升的部分,边际产量一定高于平均产量; ②若MP <AP ,则AP 递减;平均产量线下降的部分,边际产量线一定低于平均产量线。 ③若MP =AP ,则AP 最大。MP 交AP 的最高点。 最后,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①AP=TP/L ②原点与TP 上一点的连线的斜率值等于该点的AP 。 ③从原点出发与TP 相切的射线,切点对应AP 最大。 3.已知生产函数Q =f(L ,K)=2KL- ,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 =10,求: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TP L 、劳动平均产量AP L 和劳动边际产量MP L 各自达到极大值时的厂商劳动的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 =MP L 它的值又是多少 3. 解:(1)把K=10代入生产函数得短期关于劳动的总产量函数为: () 22,2100.50.510L TP f L K L L ==?--?2200.550L L =--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为:2200.55050 200.5L L TP L L AP L L L L --===--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为:()( )2 200.550 20L L MP TP L L L ''==--=- (2)当0L MP =时,即20L=0L=20-?时,L TP 达到极大值 。 当L L AP MP =时,即50 200.5L 20L L -- =-,L=10时,L AP 达到极大值。 ()()L MP 20-L 1''==-,说明L MP 始终处于递减阶段,所以L=0时,MP 最大。 (3)L L AP MP L 10=?=,把L 10= 代入AP 和MP 函数得: 50 200.5=2055=10L AP L L =-- -- ,20=2010=10L MP L =-- , 即 L=10时,L AP Q D C TP L 第Ⅰ阶段 第Ⅱ阶段 第Ⅲ阶段 B B ′ C ′ AP L O L 2 L 3 L 4 MP L L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主要概念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参考教材P74) 生产函数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材P75) 显成本 是指厂商在生产经营中购买或租用所用生产要素的实际货币支出,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借入资本的利息、租用土地的地租、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运输等方面的支出。一般称显成本为会计成本。(参考教材P76) 隐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但不直接表现为现期货币支出的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应得的报酬。第二,固定设备折旧费。(参考教材P76)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参考教材P76) 会计成本----是指作为成本项目记入会计账的费用。(参考教材P77) 总成本(TC)----是指厂商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即上述的经济成本。TC=f (Q)(参考教材P77) 平均成本(AC)------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分摊的成本,它等于总成本与产量 之比。(参考教材P77) 边际成本(M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参考教材P77) 不变成本(FC)----又称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的成本。包括折旧费、保险费和财产税等。(参考教材P77) 可变成本(VC) 是指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电费、直接工人工资及营业税等。(参考教材P77) 收益----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包括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参考教材P77) 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TR=P?Q(参考P77)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的收入。(参考教材P78) 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参考P78)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参考教材P78) 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TQ=f(L,K)。(参考教材P79) 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参考教材P80)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参考教材P80)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参考教材P83) 等产量曲线 若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参考教材P93) 规模报酬固定 若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固定。(参考教材P93) 规模报酬递减 若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参考教材P94)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参考教材P95) 长期总成本(LTC)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LTC=f(Q)(参考教材P99) 长期平均成本(LAC)是指长期中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参考P101)长期边际成本(LMC) 是指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参考教材P103) 二、重难点辅导 1.生产要素 第一,劳动,即人的体力与智力。 第二,资本,指土地以外的生产资料,包括实物形态与货币形态。 第三,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及地上、地下的一切资源。 第四,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与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2.生产函数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f(X1,X2,....Xn) Q= f(L,K,N,E) Q= f(L,K)

西方经济学--成本理论习题

成本理论 一、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 2、显形成本与隐含成本 3、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4、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5、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6、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二)难点 1、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2、固定成本与沉淀成本的区别 3、生产函数与成本方程的区别 4、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区别 二、关键概念 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沉淀成本成本函数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长期成本 三、习题 (一)选择题 1、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 )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先增后减 E.无法确定 2、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D ) A.1元B.19元 C.88元D.20元 E.无法确定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 ) A.外部经济问题B.内部经济问题 C.规模收益问题D.边际收益(报酬)问题

E.固定成本 4、关于长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是(D ) A.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B.短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在长期平均成本线上 C.长期平均成本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某一条短期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 D 每一条短期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都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 E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假定两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200公斤大饼,六个职工一个工作日可以生产400公斤大饼( A ) A.平均可变成本是下降的 B.平均可变成本是上升的 C.边际产量比平均产量高 D.劳动的边际产量是200公斤 E.以上说法全不准确 6.对于一个既定的产量,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比长期边际成本大. ( B ) A.长期平均成本在上涨 B.长期平均成本在下降 C.短期平均成本处于最小点 D..短期平均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E.只有C和D正确 7、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D ) A 固定成本 B 隐性成本 C 会计成本 D 生产成本 8、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A ) A 上升的;B下降的; C 垂直的;D水平的 9、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与TC的切点上,AC( A ) A 是最小的; B 等于MC; C 等于AVC+AFC; D 上述都正确 10、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答案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性成本、隐性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2、单项选择题: (1)对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中,参数A、α、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A是技术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越大 B.A是风险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风险越大 C.α代表增加l%的劳动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D.β代表增加1%的资本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2)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D )。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下降时,( C )。 A.AP L递减且AP L<0 B.MP L=0 C.MP L递减且MP L <0 D.AP L=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论》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论》 第四章生产论 一、厂商 二、生产函数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 四、两种要素连续同比例增加投入 五、等成本线 六、生产者均衡 七、规模报酬 一、厂商 1.厂商的组织形式. (1)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2)合伙制企业:两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 (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 西方经济学厂商理论的基本命题是:生产者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它包括两个部分: (1)从实物角度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作生产理论。(2)从价值即货币形态角度分析对应产量变动所消耗的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的变动情况,称做成本理论。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生产 概念: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指的是一切能够创造或者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共同协作、生产出产品的过程。从物质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 一是投入,即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 二是产出,即生产出来的各种物质产品的数量。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 Q = f(L、K、N、E)--- 生产函数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 Q = f(L、K)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入某种组合的生产要素同最大可能的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 2.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可变技术系数:要素的配合比例可变,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固定技术系数:只存在唯一一种要素配合比例,必须按同一比例增减,要素之间不可替代。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1章导论 一、基本概念 ⒈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理论。p4 ⒉宏观经济学: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的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的理论。p4 ⒊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标准。p16 ⒋实证分析:指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p16 ⒌均衡分析:均衡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p17 ⒍非均衡分析: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p17 ⒎流量分析: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析。p18 ⒏存量分析:指对存量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p18 二、思考题 ⒈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p3~4 答题要点: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⒉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不是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p5~6 答题要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⒊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13~14 答题要点: ⒋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基本问题?p14~15 答题要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公式为:TP=f (L,K) 2.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公式为:AP=TP/Q 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公式为:MP=△TP/△Q 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公式为:MC=△TC/△Q 5.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公式为:TR=P×Q 6.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AR=TR/Q 7.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公式为:MR=△TR/△Q 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12.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即STC=STFC+STVC 13.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SAC= SAVC +SAFC。 14.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公式为:SMC=△STC/△Q。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 第四章 1.企业面临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答:企业面临的需求是对市场上某个企业的产品的需求,是“企业产品面临的需求”,或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有时也简称为“企业的需求”。市场需求指的是对某个市场上全部产品的需求。 通常,企业面临的需求只是市场需求的一个部分。但在垄断的特殊情况下,企业面临的需求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企业面临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消费者行为,常常还要取决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的行为。 2.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有哪些? 解答: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买卖双方的数量。二是商品的性质。三是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四是进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市场类型。一般来讲,如果在一个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人数很多,买卖的商品完全相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以至于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充分的信息,进出该市场又不存在任何的障碍,那么,这就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反之,如果在这个市场上,由于存在着对进出的限制,只有一个卖主或者买主,那就是“垄断市场”。如果卖主和买主都很多,且对进出的限制很少,但买卖的产品却略有差异,则这个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最后,如果卖主或者买主不止一个,但也不是很多,而是只有少数几个,就构成一个“寡头市场”。 3.为什么说完全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价格? 解答:完全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之所以不会影响市场价格,是由完全竞争企业的特点特别是它的如下两个特点决定的:一是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微不足道,二是完全竞争企业的产品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的产品毫无区别。 这两个特点意味着,对完全竞争企业来说,市场价格是一个既定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练习题(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一、关键概念 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技术系数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生产者的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者的预算线)生产者均衡扩展线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 二、单项选择 1.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A 产量的变化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的变化 B 产量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产量中能归功于这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2.在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哪种情况首先发生:A 边际产量下降 B 平均产量下降 C 总产量下降 D B和C 3. 生产函数表示:A 一定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 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 以上都对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A 存在技术进步B 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 具有两种以上可变生产要素 D 只有不变生产要素 5.等成本线往外移动表明: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 C 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D 以上都对 6.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的:A 只连续投入一种生产要素 B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 以上都对 7.当某厂商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产量时,他:A 一定获得了最大利润 B 一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 C 无法确定 D 经济利润为零 8.一个企业发现,在现在所用的生产技术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大于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该企业可以: A 只要愿意增加总成本就可以增加产量B 只要资本价格下降,在同样的总成本时可以增加生产C 如果减少劳动并增加资本,就能以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课后答案

习题四 1.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答: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答: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式是,这里A代表技术水平,K、L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是系数。 边际产量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答: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等产量曲线答: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答: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等成本线答: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扩展线(扩展轨道) 答:是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规模报酬答: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2.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十章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报酬递减: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要素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 2.等产量线:也叫等生产线,是表示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某种产品的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预算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5.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6.扩展线:是表示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将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 7.规模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 规模不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上升。 8.外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引起的平均成本下降。 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上升. 9.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使用特定资源而放弃的该资源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会计成本:是指需要现实的货币支付,会在厂商的会计账目上记录和反映出来的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和支付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给各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而形成的成本. 隐性成本:是指应该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进行货币支付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10.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自有生产资源应该获得的正常报酬。 经济利润:是厂商销售收益扣减经济成本的余额. 11.短期总成本: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全部成本.短期内它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构成。 固定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为一常数,与产量的变化无关. 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量,或微量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动量。 12.长期总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最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内单位产品分摊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内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