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考研和声曲式高分难点解析

音乐考研和声曲式高分难点解析

音乐考研和声曲式高分难点解析
音乐考研和声曲式高分难点解析

七艺考研简介:七艺考研是专业从事艺术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辅导机构,为贴近艺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更基础,教学管理更灵活,“讲”“练”“考”“评”四位一体,为艺术学生制定高效的辅导方案。

课程种类:艺术生集训营,文化课保过班,文化课周末小班面授,专业课暑假小班面授

特色课程:艺术生文化课保过班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辅导方案,抓基础,保底分,国家线通过率99.8%

音乐考研和声曲式高分难点解析

考研和声曲式这两科对于很多音乐考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学的科目,七艺考研的辅导老师应广大考生的需求,将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主,兼容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院校的出题规律和偏向,分析考研和声曲式重点考察的难度偏向等问题。

通过对以上各大高校近十年真题的研究与提炼,总结了这两门课程的出题规律和考题重点难点,出题偏向及其出题特点,在此与考生分享在学习“和声与作品分析”这两门课所遇到的问题,以备同学们有参考。

和声分析:(务必注意以下三大点)

第一:对一般考生而言,最大的难点不是单独的离调或转调,而是两者错综复杂结合之时,判断不出是什么调,导致分析的片段性错误,这样的丢分最可怕,而离调就两大类型——副下属和副属,几种种常见形式,也很好掌握,即使错也只是个别性错误,无关大局;

第二:惯用的减七等音和弦、变音和弦、增减和弦、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弦以及把以上和弦作为等音转调的中介和弦。这些是和声分析中常见的丢分点,也是难点,这就需要对各种变音和弦的固定结构及其等表现形式有比较熟练的识别、变通和运用,特别要注意等音的转换和固定结构的掌握。

第三:那些不算难,但又容易出错的各种和弦外音、真伪和弦的准确判断。和弦外音的类型,及其解,需要比较透彻的掌握,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平时做习题时对各种和声语汇的积累和综合和声功能体系思辨能力。

如果您要想拿到理想的分数,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就需要综合的分析能力,大量的有方法的练习和对多年真题的透彻解析,选择比较有价值并有可能作为考题的相关作品来练习,也显得至关重要,因为你可能在考场上惊奇地发现你做过原题(今年的考题就是例证),当然选择什么作品来练习也是有学问的。

作品分析:

每个考生都知道,如果曲式结构类型答错了,等于技术科目不及格,意味着全盘皆输,再考一年,很多同学都卡在这门科目上,所以学好作品分析是保证高分的关键。对于各种典型曲

式的区别和结构图的规范标准、调性布局等基础问题在此不加鳌述,只对曲式结构相关的重要问题来做概述:

难点一、基本曲式类型的判断。

如果您掌握了各种标准的古典曲式类型后,就准备进考场的话,是远远不够的,中央院考查的范围是多样化的,涉及更多的是各种基本曲式类型的变体。我个人认为掌握好标准的曲式类型仅仅只是考取中央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见多识广,往往考试时解答不出来,是因为你根以前本没有见过、练习过,更谈不上掌握了这种特殊类型,不失为复习的漏洞。 难点二、附属结构构的判断。

也就是说对作品中不起结构变化的引子、连接、尾声、插段、附属结华彩等结构的准确判断。其实对这些附属结构的准确判断,预示着整个作品曲式类型是否正确的一大半。但当这些结构比较隐含或模糊不定时需要通过前后对比等各种手法来总体把握,一旦判断失误,有失大局,后果很严重!

难点三、曲式结构的多解性。

也就是同一个作品,具有多种结构解释。例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nr.2第三乐章、格里格的钢琴小品《致春天》既具有三部性又具有奏鸣性的结构原则。许多考生根本没有注意到,甚至完全不了解这一考点,又怎么可能在尖端的选拔考试中取得胜利?

(中央音乐学院的和声考试分三个难度系数难易分别为:①和声和视唱练耳研究方向考和声写作和分析;②作曲系其他副科只考和声分析;③其他涉及和声科目的副科只考和声分析。作品分析同样分三个难度系数:

①品分析和视唱练耳研究方向

②曲其他研究方向

③其他涉及作品分析科目的副科方向)

以上总结是个人在学习实践中的经验心得,在此与大家共享,如果您有什么疑问难题,可以登录七艺考研官网探讨交流,不烦解答!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圣才出品】

第12章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12.1 复习笔记 本章要点: 1. The Prague School and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FSP) 布拉格学派与功能句子观 2. The London School and context of situation 伦敦学派与语境观 3.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4. Bloomfield and American Structuralism 布隆菲尔德与美国结构主义 5. Chomsky and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法 常考考点: 各流派的代表人物、理论基础、特点、主要观点、重要概念;语言普遍性和人类行为关系等。 本章内容索引:

I. Saussure and modern linguistics II. The Prague School 1. Main points and contribution 2.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FSP) 3. Communicative Dynamism (CD) III. The London School 1. Introduction 2. Malinowski’s theories 3. Firth’s theories 4.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5. Systemic grammar and Functional grammar (1) Systemic grammar (2) Functional grammar IV. American Structuralism 1. Introduction 2. Thre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V.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1. Introduction 2. The Innateness Hypothesis 3. Generative Grammar 4.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G Grammar 5. Main features of TG Grammar

戴伟栋语言学笔记(全)

Chapter 1 What is language? [A] The origins of language Some speculations of the origins of language: ①The divine source The basic hypothesis: if infants were allowed to grow up without hearing any language, then they would spontaneously begin using the original god-given language. Actually, children living without access to human speech in their early years grow up with no language at all. ②The natural-sound source The bow-wow theory: the suggestion is that primitive words could have been imitations of the natural sounds which early men and women heard around them. The “Yo-heave-ho” theory: the sounds produced by humans when exerting physical effort, especially when co-operating with other humans, may be the origins of speech sounds. Onomatopoeic sounds ③The oral-gesture source It is claimed that originally a set of physical gestures was developed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e patterns of movement in articulation would be the same as gestural movement; hence waving tongue would develop from

语言学考研笔记整理(共16页)

语言学考研笔记整理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本质 (1)自然属性: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套符号系统。 (2)社会属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心理属性: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 语言的自然属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套符号系统。 2.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和其它符号的不同特点。 符号:用甲事物指代乙事物,甲即乙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特点:①有声的;②成系统的;③分层次的装置,语音→音素→音节→语素→词;④音义结合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不可论证,无理据);⑤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输出时是一个接一个的,不能全盘端出。 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的关系。 3.语言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交际功能。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符号:是形式和内容(意义)的统一体。 (1)语言符号的形式: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听觉可感知。 (2)语言符号的内容:意义(语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 (99年填空) 4.语言符号的特点:①任意性和强制性;②线条性;③系统性。 人的语言和动物语言有何不同? 简要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答:①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表现:某种具体语言的音义结合关系;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知识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任何人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也要由社会来决定。

语言学 重点笔记 考研可用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eaching objectives To define language and its defining features ◆To distinguish the distinctive terms in linguistics ◆To master functions of language Teaching difficulties 3 origins 4 scholars’ viewpoints 5 defining features 6 distinctive terms 7 functions of language What is language? Sapir’s definition (1921) “Language is a purely 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deas, emotion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voluntarily produced symbols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交流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撒皮尔,1921 Hall’s definition (1968) Language is “the institution whereby humans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y means of habitually used oral-auditory arbitrary symbols.” 语言是人们通过惯用的任意口头—听觉符号进行交际 和互动的惯例。——霍尔,1968 Chomsky’s definition (1957) “From now on I will consider language to be a set of (finite or infinite) sentence, each finite in length and constructed out of a finite set of elements.” 从现在起,我将语言看作是一系列(有限的或无限的)句子,每个句子的长度有限,并由有限的成分组合而成。——乔姆斯基,1968 许国璋先生认为把语言定义成交际工具不够科学,至少不够严谨.他对语言的定义做了如下概括: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当它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 当它作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 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的载体. Language can be generally defined a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一个用于人类交际的、具有任意性的语音符号系统。 The design/defining features (识别性特征) Arbitrariness (任意性) Productivity/Creativity(创造性) Duality (双重性) Displacement (空间移位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 Arbitrariness means that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6~12章【圣才出品】

第6章语言与认知 6.1 复习笔记 本章要点: 1. 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2.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language production 语言习得,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生成 3.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一语言习得 4. 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 常考考点: 语言习得;第一语言习得;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范畴;隐喻;整合理论等。 本章内容索引: I. Definition of cognition II. Definition of Psycholinguistics III. Language acquisition 1. The Behaviorist Approach

2. The Innateness Hypothesis IV. Language comprehension 1. Sound Comprehension 2. Word recognition 3. Comprehension of sentences 4. Comprehension of text V. Language Production 1. Access to words 2. Generation of sentences 3. Written language production VI. Cognitive Linguistics 1. Definition 2. Construal and Construal Operations (1) Attention/ Salience (2) Judgment/ Comparison (3) Perspective/ Situatedness 3. Categorization (1) Basic level (2) Superordinate level (3) Subordinate level 4. Image Schemas 5. Metaphor

《语言学概论》复习笔记 对外汉语专业考研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语言学概论》复习笔记

★四要素的概念:

①音高: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F大,声音就高。(汉语声调) ②音强: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大,声音强。(基本不区别意义) ③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时间长,声音长。(语用区别) ④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基本特征。(作用最大) 造成音质不同的原因:a.发音体不同;b.发音方法不同;c.共鸣器形状不同。(02年填空) 3.语音的单位(音素、音节)和记音符号(国际音标) (1)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99年名词解释) 音素分元音、辅音两大类。 区别:发音时 什么是音位?它和音素有什么不同?(98年大题) (2)音节: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 音素和音素(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01年填空) ★语流音变:音素和音素(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在语流中会受到前后音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某些变化,即语流音变。(02年名词解释)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3)记音符号:国际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即“国际音标”。(01年填空) “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4)音位: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出来的,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00年填空) 什么是音位?它和音素有什么不同?(98年大题) ★(5)音位变体 互补关系:如果有两个音素从来不会出现在同一位置上,则它们是互补的。 音位变体:凡是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样,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所以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01年名词解释) 例:英语中的[P]、[P’] [P]只出现在[S]后面:sport;[P]、[P’]并不区别意义,所以同属一个音位,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条件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它们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各有一定的出现场合,且语音上相似。(99年填空) ★自由变体: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

考研语言学概论(邢福义版)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语言学概论考研重点笔记

1、语流音变:说话时音位与音位之间能相互影响使前音或后音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语流中,所以叫~,又叫联音音变,具有共识性和临时性;类型:同化,异化,弱化,加音,脱落,换位 2、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动用的音义结合的语单;音节是人们能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段;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单;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通过语素区别意义的最小语单;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单,也即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项是词义结构中最小的词义单位,也是词义的基本单位;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 3、语言的符号性:任意(语符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其形式对于语符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象似(语符的形式与内容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可论证的)、线条(当符号与符号组合形成更大的单位时只能在一条线上延伸,不能在二维的面上或三维的立体空间里摆开)、稳固、民族、时代 4、组合:语单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聚合:在语结的某一环节上可通过联想、类比进行替换的语单间形成的关系 5、语社功: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集体的标志,社生的记录;语思功:认知的伴侣,思维的重要工具,信息的载体 6、机制:预设、排除、补偿、多余、类推、对称、经济 7、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自由变体:同一音位中的两个或几个变体可在相同的语境下出现,但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条件变体: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有互补关系 8、音质音位:从音质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单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单位;超音质音位: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的 9、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对立,随意替换,互补,相似0、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并列式,偏正,述宾,述补,主谓1、粘着:只有与其他语素组合在一起才能成词;自由: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组合2、语法:词的构成、变化和组合规则的总和;手段:变化和组合规则中变现的形式可归纳为若干类型,如词序,虚词,构形后缀,内部屈折,重音,声调,重叠,语调,异根法,零形态;范畴:语意的归类,这种语意主要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3、显性:用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意,是直接成分间的关系,是连续的、单一的;隐形:隐藏在显性后面的各种语关,可以是间接成分间的关系,非连续、多个4、直接成分分析法(IC):根据语结的层次性逐层、顺次分析出语结,又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与句子的层次一致,所以叫层次分析法;优点:适用范围广,着重句子的内部结构层次,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语义;缺点:不能显示隐性语意5、变换:广义==句子根据不同格式间表现出的规律变成另一种句子,如肯否定,主被动,陈述疑问;狭义==将某一句法结构转变为与其有相同或相近隐性意义的其他句法结构;手段有移位、添加、删除、重写、替换6、词根(孤立)语:没有或缺乏词的形态变化的语言7、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关的主要手段。如印欧语系,闪含语系。屈常用内部屈折作为语法手段;屈一个附加语素可同时表示两个以上的语意;词尾和词干结合紧密8、黏着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表示各种语关,如土耳其语、日语、维吾尔语。黏着语词的前面和中间不发生变化,只是词的尾部发生变化,表示语意;

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语言习得)【圣才出品】

第10章语言习得 10.1 复习笔记 本章要点: 1. Theories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 2.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儿童语言发展中的认知因素 3.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语言环境和临界期假说 4. Stages in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 5. Atypical development 非典型发展 本章考点: 行为主义者预言习得观;语法天生主义者的习得观;语言环境和临界期假说。本章内容索引:

I. Theories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1. A behaviourist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2. An innatist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3. An interactionist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II.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III.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IV. Stages in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1. Phonological development 2. Vocabulary development 3. Grammatical development 4. Pragmatic development V. Atypical development I. Theories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 1. A behaviourist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行为主义者的语言习得观) (1) Main content(主要观点) ①A behaviourist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Traditional behaviorists view language as behavior and believe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s simply a matter of imitation and habit formation. A child imitates the sounds and patterns of the people around him; people recognize the child’s attempts and reinforce the attempts by responding differently, the child repeats the right sounds or patterns to get the reward(reinforcement)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 楼主一志愿是北外中文学院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初试成绩压线,复试选择了调剂,现成功调剂北二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然而今年还有比我成绩好的各路大神,不敢班门弄斧,只是自己在考研期间受到很多学姐的帮助,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把我的一点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 下面开始分享经验。我只挑重点写,尽量放干货,大家可以自己提取对你有用的信息。 初试 政治 听学长学姐说政治没有必要开始的那么早,毕竟自己当年也是文科生,所以我是在九月份大纲出来后才开始复习。9月中旬开始看肖秀荣精讲精练,一边看一边做1000题,熟悉考试内容。1000题我反复做了两遍,第三遍开始记忆自己的错题,弄清原因,归纳整理。当1000题刷的差不多了,开始刷真题,近几年的要多刷,多看重复知识点,一般都会是热门考点。政治除了肖秀荣之外我并没有花时间看别的老师的书,但是后来听同学说风中劲草的知识点整理也比较清晰明了,所以建议觉得自己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买来看一看。等11月底和12月初肖八肖四出来以后就开始认真做选择背大题,尤其是肖八肖四的选择,一定要重视!除此以外,肖八的大题也要看,理清答题思路,等肖四出来的时候大题会比较好背一些。背大题的时候建议大家不要一字一句的记,要学会抓关键词,最后用自己的话连成句子,这样效率会比较高。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再看看别的老师的选择题,多刷多熟悉知识点,但是不必为答案太过较真儿。 英语 时间:5月 之前我一直在准备笔译三级,6月开始才复习考研英语。本人专四良好,六级600+,所以并没有太过担心考研英语。备考期间并没有系统的拿单词书背单词,只是在做题中总结了

学好考研(和声曲式)的窍门与秘笈

1楼 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研究生,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学好和声与曲式,克服技术科目的重难点,下面我就奉上一篇小小的文章,为即将考研的学生以参考和借鉴,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考研战线上的同学们起抛砖引玉的作用。首先我给大家谈谈我自己学习和声与曲式的一些个人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对于和声,应掌握好两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离调与转调,其最关键的是怎样识别离调与转调:1)如何识别离调——也就是要掌握好构成离调的条件;2)怎样辨别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3)如何找出离调和弦的临时主和弦;4)如何识别转调——正确判断构成转调的具体条件;5)把握好转调的四个步骤;6)如何快速识别从何处开始转调以及转到什么调。如果能把握好以上几点,那么考研的和声题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了。第二、对于曲式,本人觉得应掌握好以下几点:1)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古典时期各种曲式的概念与特点以及熟记与各种曲式相对应的谱例;2)应了解并熟悉传统规范曲式的各种变体(最好每种变体至少找到一个谱例来说明);3)熟记与各种古典曲式相关的专业术语以及书写好各种规范曲式的结构图式;4)分析好全曲的主要调性以及调性布局特点。倘若大家能熟练地掌握以上四点,那么考研的曲式题在您看来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下面我将谈谈有关考研和声与曲式的重难点以及如何有效、有针对性的复习问题,供考学学子借鉴。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央院、中国院以及北京其他音乐院校的和声考题情况:1、谱例长度一般为2至3面,有完整的一首乐曲,也有从头节选的片段,二者的比例基本各占一半; 2、主要涉及的考点:终止四六和弦与经过四六和弦、和弦外音、持续音(低声部的主、属音持续为多)、离调和弦(副属和弦为多)、增六和弦(德国增六与法国增六为多)、近关系转调(共同和弦做中介)、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弦(大调交替小调和弦为多)、拿波里和弦(或称为降二级,常用第一转位)、加速转调(引进变音和弦做中介)、等和弦转调(减七——多用于远关系转调也适用于近关系转调;增六与大小七——常适用于互为半音关系或三全音关系的转调)。接下来说说曲式考题情况:1、谱例长度通常4至6面,为一首完整的乐曲;2、涉及的主要结构: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奏鸣曲式的各种变体、具有奏鸣性因素的双三部曲式、镶边曲式等;无论乐曲整体结构多复杂,为了能够准确无误地判断出结构类型,重视对常作为次级结构的乐段、乐段重复、复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的学习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3、曲式报告应注重乐曲的本体分析,以凸显作曲技术对于形成乐曲强大结构力的重要意义;建议考生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技术层面上的分析,并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有条不紊地进行表述:(1)准确把握乐曲的整体结构以及次级结构,并说明与其典型结构之间的异同(主要指出其结构上的特殊性)。(2)分析全曲主要主题材料的贯穿发展以及与从属主题材料之间的对比统一关系,分析时务必对主题材料如何展开、发挥所运用的技法进行提炼,这样做更有说服力。(3)把全曲的主要调性布局分析好,并以相应的图示列出,仔细观察每个相邻调之间的关系看能否体现出某种调性布局特点。比如,以某个调或某组调为中心的调性对称关系(镜像或回文),以某个调或某组调为主要调的调性回旋性(循环原则)等等。 文章写到这就要告一段落了,以上就是我长期学习、教学和钻研这两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希望读过这篇文章的同学们收获多多、受益匪浅,为你的考研之路助一臂之力。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仍有疑惑和不解,也可与我交流,我会不烦地为你解答。my QQ:112775193 下面请允许我公布下去年我辅导班的简要成果,给来年考研的学生以启发和激励。2010年我辅导班的和声曲式分数通过率100%,中央院最高分93.5(总分100),首师大最高分143(总分150),北师大最高分130(总分150)(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3)任意性和规约性。 2.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性。 3.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和递归性。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时间或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的语境中。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所以只有人类才能提问:元语言功能对交际、思考及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语言学的一些重要区别 1.“描写式”和“规范式”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重点

《语言学教程》重难点学习提示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 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 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 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 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 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第七章句法 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 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 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 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则。 1. 语言的普遍特征:

考研曲式答题分析总结(复三部曲式)精华[1]

考研曲式答题分析性语言 方整性结构显得对称、平稳,非方整性结构更显得活泼、灵活,变化丰富,生动形象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适于表现激昂、强烈的情绪和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形象。(造成两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和旋律、节奏等表现因素有关,后者跟乐句长短变化也有密切关系。) “呼应”关系,体现在和声上:第一句结束在属和弦上,为典型的半终止(音落在短时值的弱拍上,感觉不太稳定),具有开放意义;而第二句则以一个完满的终止式停在了主和弦上(在相对较强的拍子上结束,稳定感较强),具有较强的收拢性。(旋律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呼应”关系:呼应关系是通过和声和旋律双重作用而实现的。) 在展开中顺着音乐的发展,将原材料加以引申或结合插入新的材料。 结构有时复杂,是由于内容表现的需要,通过结构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反作用来强化表现,深化情感,丰富音乐的情趣等,跟某些体裁也有一定联系。 每一部分均为方整性结构,十分对称平衡,旋律清晰,节奏鲜明 在移调时改变调性,伴奏织体也随之改变 虽然在调性上有更多的变化,但是保持主题形态及结构基本不变 有的中部结构稳定,结尾又为开放性,前后连贯一气 简单的重复在表现意义上仍是不同的。起强调、巩固的作用,加深对已陈述的乐思的乐思的感受。 微小的变化使曲调更显丰富活泼 音乐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变化重复,造成主题在整个音区的变化,从而给乐思的发展带来新的因素(引起调式、和声功能的变化、对比)(严格摸进和自由摸进)通过和声色彩上的忽明忽暗的变化紧缩模仿带来音乐什么的增加 高潮时旋律发展中情感内容最为深刻动人和紧张的时刻,也是使旋律完整统一起来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旋律中都包含着一个不断上升到高潮然后逐渐回落的发展过程。(高潮时一个区域,结构较为复杂的作品中,高潮往往呈现出多级发展的态势,还要区分主要高潮和次要高潮,并找出它们在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如整个过程中力度不断增强、节奏越来越密集、音区不断向顶端的最高点或最低点进行、织体不断增厚、以模进为主的逻辑发展等等,形成一个高潮区。高潮点上的和声一般需要具有较高的紧张度,因此经常使用不协和音响。但也有时在高潮的持续过程中并非一直使用不协和音响。) 由于主题材料虽相同,但在音乐发展中经过处理,使原主题特性有了显著改变,从而与原主题或主题材料形(起表达乐思的作用)成鲜明对比,获得句段鲜明的效果。 各段落各部分之间相同或相异,体现了音乐发展上的层次结构鲜明,对音乐内容和形象的发展的逻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前奏(引子、序曲),为主题段落进入做准备,规模较短小,起和弦伴奏作用。连接部处在两个主体部分之间,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新的主题及新的调性出现做准备。连接部通常用后面的主题,使两部分的连接比较自然而有机的联系起来。 最后段落结束时的补充作为结尾(具有独立结构),在此重复主和弦,或重复终止和声进行,做最后的巩固,用曲中的基本材料加以发展,起到全曲的综合总结。(最后的尾声有时也常用主持续音,帮助加强结束的稳定作用。)

胡壮麟语言学修订版笔记Chapter 7

Chapter 7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ety [The textbook form of this chapter seems very twisted for me. So I changed the structure of the notes, using some questions to guide the whole chapter. – icywarmtea] 7.1 Language and culture 1.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What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suggests is like this: our language helps mould our way of thinking and, consequently, different languages may probably express our uniqu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Following this argument, two important points could be captured in the theory. On the one hand, language may determine our thinking patterns; on the other hand, similarity between language is relative, the greater their 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 is, the more diverse their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world will be. For this reason, this hypothesis has alternatively been referred to as linguistic determinism and linguistic relativity. This hypothesis has two versions: a strong and a weak version. The strong version of the theory refers to the claim the original hypothesis suggests, emphasizing the decisive role of language as the shaper of our thinking patterns. The weak version, however, is a modified type of its original theory,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culture, and thought, but the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thus produced in our ways of thinking are relative, rather than categorical. 2. Context of situation (1) The relevant features of the participants: persons, personalities: a. The 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b. The non-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2) The relevant objects (3) The effects of the verbal action 3. Speech community: Speech community refers to a group of people who form a community, e.g. a village, a region, a nation, and who have at least one speech variety in common. 4. Gender difference: Gender difference is the difference in a speech between men and women. 5. Linguistic determinism and linguistic relativity: Linguistic determinism is one of the two points in S-W hypothesis, i.e. language determines thought. Linguistic relativity is the other point: 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languages. 6.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of place of language in culture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考研笔记

Unit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design feature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essentially make human language distinguishable from languages of animals ●Arbitrariness The absence of any physic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linguistic signals and the entities to which they refer. /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 ?Arbitrarines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nd of a morpheme and its meaning. (e.g. murmurous / murderous) ?Arbitrarines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Functionalists hold that the most strictly arbitrary level of language existed in the distinctive units of sounds by which we distinguish pairs of words like pin and bin, or fish and dish. (e.g. As the night fell, the wind rose.) ?Arbitrariness and convention Convention: it is an idiom------it is a convention to say things like this way.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Duality: The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into two abstract levels: meaningful units (words and phrase) and meaningless segments(sound and letters) The secondary units are meaningless and the primary units are meaningful. ?Traffic light system does not have duality: it cannot be divided into meaningless units, so it only has primary level like animals. A large number of meaningful units can be formed out of a small number of elements----productive power. ●Creativity The speaker is able to combine the basic linguistic units to form an infinite set of sentences, most of which are never before produced or heard. It’s potential to create endless sentences. (recursiveness) ●Displacement The ability of language enable their users symbolize objects, events an d concepts which are not present (in time and space) at the moment of communication. 2.Origin of language ●The “bow-bow” theory: imitating of animal calls in wild environment ●The “pooh-pooh” theory: they utter instinctive sounds of pain, anger and joy. ●The “yo-he-yo” theory: as primitive people worked together, they produced some rhythmic grunts which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chants and then into languag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