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就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就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就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就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就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就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就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就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就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与就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与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就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就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就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瞧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就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就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就是“就是”反应,还就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与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就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忆项目与测验项目相匹配以后,加工过程就停止下来,这种搜索比较方式称之为“自行停止”。其意义就是指每当被试发现记忆项目中

某个项目与测验项目相匹配时,就终止扫描。第二种可能就是,将测验项目与记忆中的某个项目相匹配时,被试的比较总就是要“穷尽”整个记忆项目,这就是“否”反应的加工过程。

在实验中,“就是”反应的测验项目均匀地分布在识记项目系列的不同位置,因此,平均说来,如同把测验项目安排在整个记忆项目的中间。根据自行停止的假说,这就意味着,当作出一个“就是”反应时,被试只需搜索比较记忆项目的一半,在中途停下来(平均而言),但在作出“否”反应时,被试将搜索比较全部记忆项目,搜完整个路程,因此,如果被试在进行搜索比较时,就是自行停止的话,那么,对“就是”反应来说,她只需进行(N+1)/2次的比较,它的反应时就是:RT=e+r +【(N+1)/2】×C,重新安排这几项,使RT表示为N的函数,即可得到:RT=(e+r+c/2)+c/2)/N,从这里可以瞧到;反应时作为记忆项目多少的函数,在“就是”反应的情况下,其斜度大约就是“否”反应函数斜度的一半。同时,根据完全扫描的假设“就是”反应与“否”反应就是没有差别的,它们的反应时函数的斜度没有差异。

2、实验结果支持了“完全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就是”反应还就是“否”反应,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就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二者的直线斜率基本相等,约为38ms,换句话说,记忆项目中每增加一个项目,反应时就会增加约38ms,这就意味着进行一次搜索比较花费了38ms的时间,也就就是说扫描的速度为每秒25个项目。因此,完全系列扫描速度极快。

这一实验结果就是非常有趣的。“完全系列扫描”似乎与我们的直觉背道而驰。这就是因为,从我们直觉判断,在“就是”反应的情况下,被试在发现匹配后,还要做许多不必要的比较,就是令人不可理解的。

怎样解释完全系列扫描的过程呢?Sternberg认为,可以把上述记忆扫描任务中的搜索比较过程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就是搜索比较行动本身;二就是对比较结果作出决策。从实验结果的反应时RT=397+38N来瞧,被试用来比较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的时间非常快,而判断就是匹配还就是不匹配的时间即决策过程相对地慢。因此,如果就是自行停止系列扫描地话,那么,对记忆项目地扫描过程将就是比较、决策、比较、决策……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完全系列扫描”的话,那么,对记忆项目的扫描将就是比较、比较……、、决策,也就就是说,当记

忆项目被穷尽时,才作出决断。因此,如果被试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比较,而作出决策相对地慢,那么,完全系列扫描将就是一种方便而有效地方式,。

3、Sternberg经典研究引起的反响

Sternberg的研究在心理学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人相继利用不同材料、不同被试、进行同一感觉通道与交叉感觉通道的研究,得到了与Sternberg相一致的研究结果。卡瓦诺(1972)统计了不同材料条件下,一个项目的加工时间,或者说扫描一个项目的平均时间,加工速度随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记忆容量越大的材料,扫描越快。

Sternberg的模型也遭到了一些批评。(1)Carblallis等人(1972)认为,Sternberg实验用的数字最多为6个,项目太少容易得到反应时与识记项目的线形关系。识记项目多,就会出现系列位置效应,起始部分与末尾部分的项目提取的就快些。(2)Morin等(1976)认为Sternberg实验中刺激的呈现速度太慢。快速出现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可解释为可以从项目系列的两端开始进行扫描。搜索到所需项目后,即可自行停止。(3)Townsend(1972)从加工容量有限的观点出发,认为从Sternberg的实验结果得到的不就是完全系列扫描的结论,而就是平行扫描的结论。她们解释就是,随着记忆项目增多,平均分配给每个项目的加工容量就少,因此,即使同时比较,反应时也要相应增加。

Waugh与Norman(1965)关于短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实验(参见王甦P168)

关于短时记忆遗忘原因有两种学说:消退说与干扰说。

消退说认为如果短时记忆得信息得不到复述,其记忆痕迹将自然减弱以至消退。

干扰说认为,遗忘就是由于短时记忆中受到了其她信息得干扰造成的。要把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这两种因素―――时间与干扰区分开来,需要心理学家设计巧妙的实验。

Waugh与Norman(1965)设计了将这两种因素分开的实验,她们使用探测法。实验程序: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如16个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个数字就就是探测数字。这个数字前面只出现过一次。被试听到声音,就把这个探测数字后面的一个数字报告出来。如呈现数字系列3917465218736528*,8就是探测词,7就是要报告出来的数字。从要报告的数字到最后一个数字叫间隔数字

也就是干扰数字,本例中的间隔数字为5。呈现这些间隔数字所用的时间叫间隔时间。

实验自变量:间隔数字的多少或间隔时间的平均可作为自变量

因变量:正确再现的百分数

为了研究单一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必须将这两个变量分开。这样才能了解到正确回忆量就是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还就是随间隔数字――干扰数字的增多而减少。

为此,她们使用了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字。这样在间隔数字,即干扰项目数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研究间隔时间这个单一变量对正确回忆量的影响;同理,也可以在间隔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间隔数字,研究它对正确回忆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支持了干扰说。

Shepard等人(1971)的心理旋转实验 (连榕P119、P124)。

程序:用速示器呈现一对一对的图形,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图形就是否相同,图形有三种情况:

平面对——正确反应为“相同”

立体对——正确反应为“相同”

镜像对——正确反应为“不同”

在平面对与立体对中有几种不同的转动角度或两个图形的方位差。判断两个图形就是否相同,记录反应时。

结果:反应时随方位差度数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说,反应时就是两个图形角度差的函数。经计算每秒旋转53°。

结论:被试对两个图形做比较时,就是在头脑中将一个图形转到另一个图形的方位上来,然后依据匹配的情况再作出判定。想象的转动或心理旋转就是这类比较的基础。被试的内省报告中证实了这一点。

另外,平面对与立体对的比较模式就是相同的,说明在三维空间中与二维平面上的旋转都就是同样易于想象的。

Shepard的贡献:证实了心理旋转的存在,表象的渐进性与空间性特点,开创了表象研究的新方向。

Cooper与Shepard(1973)的字符旋转实验 (连榕P120)

Cooper与Shepard(1973)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与反的字母、数码对心理旋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实验的基本程序就是,用速示器把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和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和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看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是“是”反应,还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和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解读

1.认知心理学经典研究方法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开窗实验: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字母转换实验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相加因素法实验(S. Sternberg, 1969)如果可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显著化变化。使用相应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2.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 (1)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感受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 3.启动效应的定义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加工的刺激对后来加工同样的刺激或有关联的刺激产生的促进作用。它是个体不自觉地产生的,因而具有无意识的特征,可以归入前意识信息加工的范畴。启动效应分为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 4.注意的模式识别(特征整合理论) Treisman和Gelade(1980)提出特征整合理论,认为事物由客体和特征构成的。一个客体通常可以由多个维量构成,特征便是这些维量的特定的值,而客体则是多维量特征的结合。在认知过程中,人对特征的加工是自动进行的,以平行加工的方式进行;而对客体的辩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的参与,以系列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集中性注意的作用类似黏胶,使一些特征得以结合为一个单一的客体。 注:(1)集中性注意是指同时向被试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而只要求对其中一个作出反应的情况。对它的研究可弄清楚人类怎样有效地选择某些输入刺激,而不是另外一些刺激,以及研究选择过程的性质和未被注意刺激的情况。 (2)分配性注意是指同时呈现至少两个刺激,且要求注意所有输入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情况。对它的研究可提供关于个体加工局限性的有价值信息,并有助于理解注意机制以及注意容量。 5.鬼域模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塞尔弗里奇在1959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识别模式有四个阶段和层次。这四个阶段分别由一群有不同功能的“映像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

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 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以“KENC+4”为例,4个刺激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全部呈现完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出声转换的开始和结束均在时间记录中标出来。根据该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1)从被试按键看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时间为编码阶段,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并在记忆找到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被试进行规定的转换所用的时间即为转换阶段;(3)从出声转换结束到被试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为贮存阶段,被试将转换的结果贮存于记忆中。 5、Peterson和Peterson有关遗忘进程的实验

人机交互技术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 02141401 姓名:罗钧 学号: 2014210xxx 实验日期:

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内容; (2)熟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3)熟悉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工具/准备工作 需要准备一台带有浏览器,能够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认知学的概念 (1)分析“人机界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简称HM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2)给出“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认知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分支之一,从1950至1960年代间才发展出来的,到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56年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几项心理学研究都体现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如Chomsky的语言理论和纽厄尔(Alan Newell)和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认知心理学”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现是在1967年Ulrich Neisser的新书。而唐纳德·布罗德本特于1958年出版的《知觉与传播》一书则为认知心理学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础。此后,认知心理取向的重点便在唐纳德·布罗德本特所指出的认知的讯息处理模式--一种以心智处理来思考与推理的模式。因此,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便像电脑软件在电脑里运作相似。认知心理学理论时常谈到输入、表征、计算或处理,以及输出等概念。 (3)给出“软件心理学”的定义。 软件心理学(software psychology)用实验心理学的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来进行软件生产的方法,即将心理学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 (4)为什么说“了解并遵循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是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基础”?请简单阐述之。 人机界面设计,主要用理论来指导设计,了解认知心理学,一方面防止出错,另一方面用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认知心理学,可以使设计者对用户,即使用计算机的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人的心理基础要有所了解,以提高人机界面设计的水平,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 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 1956 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 7 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 Dartmouth 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 年 S.Paert 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 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 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涵义 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智慧树知到 《认知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Neisser于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956 B:1967 C:1966 D:1879 正确答案:1967 2、Newell和Simon(1972)认为:信息加工就是操纵的过程。 A:符号 B:表象 C:语言 D:命题 正确答案:符号 3、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同时也是认知现象或认知活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很多认知活动都是快速的、简单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注重人脑与计算机的类比,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对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组块设计的缺点之一是由于刺激不能随机化,可能会引起被试的期待反应。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为___,这些神经元的特点是顶树突较粗且排列整齐,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位形成开放电场。 A:锥体神经元 B:单极神经元 C:双极神经元 D:星状神经元 正确答案:锥体神经元 3、两个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各自独立,不进行沟通联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过记录脑电波并叠加形成的ERP发现,注意的效应在70-150ms就可以产生影响,这是晚期注意存在的证据。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功能性磁共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1、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Bruner B:Biederman C:Gibson D:Gregory 正确答案:Gibson 2、ERP研究发现,与物体相比,对面孔加工比较敏感的成份是N170。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Bruner B:Gregory C:Biederman D:Gibson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概念形成 简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常使用人工概念。 制造人工概念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分类标准,但并不告诉被试,只是将材料交给被试,请其分类。在此过程中,反馈给被试是对还是错。通过这种方法,被试可以发现主试的分类标准,从而学会正确分类,即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通过人工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讲,被试都是经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来达到概念形成的。 叶克斯复杂选择器可用来制造人工概念。本实验模拟叶克斯复杂选择器来研究简单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共有4个人工概念,难度顺次增加,被试可以任选其中1个。 实验时,屏幕上会出现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其中只有一个实心圆与声音相联系,此键出现的相对位置是有规律的,被试要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概念),找到这个键。被试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实心圆,如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明选择错误;如果有声音呈现,同时该圆变为红色,则表明选择正确。只有选择正确,才能继续下一试次。当连续三次第一遍点击就找对了位置时,就认为被试已形成了该人工概念,实验即结束。如果被试在60个试次内不能形成正确概念,实验自动终止。 结果与讨论: 结果文件第一行是被试达到标准所用的遍数(不包括连续第一次就对的三遍)。其后的结果分三列印出:第一列是遍数;第二列为每遍中反应错的次数,如为0则表示这一遍第一次就做对了;第三列表示这一遍所用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根据结果试说明被试概念形成的过程。 交叉参考:思维策略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19-321页

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

心理学实验报告经典范例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详细内容见《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

对Renitz的实验改进后实验设计(中国版) 一、实验目的:探究集中注意与分散注意条件下学习效果的差异 二、实验方法 1、被试:被试随机选取,种族均为汉族,视力与智力正常,样本容量应较大 2、实验设备: 2.1实验材料:在中国情绪库里选取40张中性正面面孔(其中男性面孔20张,女性面孔20张),美丑程度中等,面部无明显标志,背景为白色,经专业软件处理后达到分辨率、亮度、对比度等基本一致,照片的高度、尺寸、在背景框中所占比率一致。结合面孔随机组合(含2—3人的特征)。 2.2E-prime软件编程,图片单张呈现,每张图片呈现适当的时间,在分散注意学习阶段要求被试数圆点数,并要求将正确的圆点数目输入所给方框内。图片呈现阶段面孔上有圆点,测验阶段无圆点。 3试验程序: 3.1 将实验材料照片均分为A、B两组,每组10张男性面孔,10张女性面孔;将被试随机分甲、乙为两组;在呈现面孔时,在面部随机出现4—7个圆点,圆点数4、5、6、7在A、B两组材料的出现次数相同。测试阶段呈现本组面孔的结合面孔10张,旧面孔10张,结合面孔所用图片不与测试阶段旧面孔重复。 3.2 利用E-prime软件编程,甲组被试先在集中注意情况下学习A组图片,指导语为:“欢迎您参加本次测验,接下来您会看到一组面孔图片,请尽量记住这些面孔,读懂此段话的意思后请点击‘继续’开始”。呈现完毕后,休息2分钟,指导语为“学习完毕,请您休息2分钟”,休息完后进行测验,指导语为“接下来您将看到一组面孔图片,有一些是刚刚见过的,另一些是没有见过的。请判断下面呈现的图片是否见过,见过的请按左键,没见过的请按右键”。 再让甲组同学在分散注意的情况下学习B组图片,指导语为“欢迎您参加本次测验,接下来您会看到一组面孔图片,面孔上有一些圆点,请在注意面孔的同时数出这些圆点的数目,并将正确的数字填到下面的方框中。读懂此段话的意思后请点击‘继续’开始”。其他程序如上。 3.3 乙组被试先在集中注意的情况下学习A组图片,进行再认测试。再在分散注意的情况下学习B组图片,进行再认测验。程序如上。 3.4统计两组被试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的再认结果正确率,有需要时可分析其反应时。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深入探讨 - 副本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的深入探讨 ——以STROOP效应为例 王飞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心理学中,为了验证某种假设,以及发现某些有意思的现象。实验者会设计具有验证性目的的实验。有些实验比较经典,被有相同或类似目的的后来人多次沿用,就形成了一种实验范式。实验范式包括实验的目的、具体流程、手段以及是被试内还是被试间或者是混合实验设计等。用一句话讲就是: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实验范式在具体的实验中可以做为模板,并根据自己的新要求进行修改。Stroop效应是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之一。关键词stroop效应认知心理学实验范式实验程序 1 引言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认识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

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 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在Stroop效应实验中,为完成任务,被试不得不面临一种选择,即不得不从印刷颜色和意义两个维度中选出印刷颜色这一维度。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他发现,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110称的时间。相比之下,命名100个实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颜色,平均只需63秒。二者之间47秒的差异代表Stroop干扰量或Stroop效应量。 Stroop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为认知研究所青睐。其研究的范式日趋成熟, 研究领域广为拓展。由最初的注意、认知、语言等基础学科发展到情绪、记忆、脑、神经科学等领域,近年来更将Stroop效应的研究扩展到应用层面。最近两年有研究者通过ERP 来研究情绪言语中性别-特定的Stroop效应;禁忌语的Stroop 效应;数字的Stroop效应;对立颜色Stroop干扰的减少;执行功能中抑制能力与儿童数量加工能力的关系;在应用领域,有报告指出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对酒精伤害人体的关联性的认知不足造成的。可通过Stroop效应(酒精—相关词语)激发指示语来提高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成绩,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酒精的依赖;也有人将Stroop效应作为精神病理学的一种方法,研究饮食无序的患者;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烧伤患者的认知障碍等等。 本文研究者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过程是在安庆师范学院选取被试,通过测定和比较被试对四种不同材料水平刺激的反应时和唱色(颜色命名)这两个认

认知心理学作业汇总

试卷名称:0042_作业_1 单选题 (10.0 分)1. 特征整合理论的实验支持来自于()实验。 A) A:视觉搜索 B) B:双耳分听 C) C:Stroop效应 D) D:错觉性结合 纠错 多选题 (10.0 分)2. 把拼图的过程比作知觉的假设检验过程,通过查看原图从而知道某一片拼图是什么,这是: A) A:自上而下加工 B) B:自下而上加工 C) C:概念驱动加工 D) D:数据驱动加工 E) E:局部加工 纠错 主观填空题

(10.0 分)3. Sperling证明感觉登记的实验运用了一种崭新的方法, 即 部分报告法 纠错 论述题 (10.0 分)4. 请辨析智力(intelligence)、思维(thinking)、认知(cognition)三个概念 它们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事物和现象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 它包括所有的与认识活动有关的能力;(1分)“思维”是人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 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智力的最高级和核心的部分(1分)。智力包含思维,思维是智力中的灵魂(1分)。 从广义的角度使用“认知”这个概念时,其含义与“智力”的含义等同,是描述个体在认识方面的能力。;当从 狭义的角度使用时,其含义与“思维”更接近。(2分) 试卷名称:0042_作业_2 单选题 (10.0 分)1.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为主。 A) A:视觉码 B) B:听觉码 C) C:语义码 D) D:表象码 纠错 多选题

(10.0 分)2. 把拼图的过程比作知觉的假设检验过程,通过比较几片形状不一样的拼图从而知道某一片拼图是什么,这是: A) A:自上而下加工 B) B:自下而上加工 C) C:概念驱动加工 D) D:数据驱动加工 纠错 主观填空题 (10.0 分)3.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经验性原则、分解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 纠错 论述题 (10.0 分)4. 请比较知觉加工中模式识别的3个理论。 所谓模式,是只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一、模板匹配理论 基本思想:模板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外部模式(图式)的袖珍复本,当一个外部刺激的编码和某一个模板有最佳匹配时,这个刺激就被确认为和这个模板属于同一类型,于是得到了识别。如,字母A的识别过程要求刺激与大脑中的模板完全匹配才能被识别。(3分) 优点:(1)知识知识经验的作用,因为模板的实质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2)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模板说最早是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条形码识别机、阅卷机。(3)得到了一些实验的支持,如,Phillips的实验。(2分,说出两点即得分) 缺点:(1)严格的匹配思想,1:1,不能适应环境的千变万化,即使有数百万个模板也不能胜任。而且,模板数量越多,模式识别时工作记忆负担越重,匹配效率越低。(2)不能说明模板时如何表征的。外部的刺激模式在大脑中是形象的,模板也是形象的表征吗?这与假设(袖珍复本)相悖。(3)未说明匹配的过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学者是【】A.斯金纳B.皮亚杰C.冯特D.比内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属于【】A.前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3.注意的基本特点是【】 A.间接性和概括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起伏性和转移性D.直观性和概括性 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B.反射和抑制C.兴奋和抑制D.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A.对比 B.后像C.分配 D.适应 6.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这种现象是【】 A.似动 B.真动C.诱发运动D.想象运动 7.根据视觉三色学说,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感色装置分别接受【】 A.黄、蓝、紫B.红、绿、蓝C.黑、白、灰D.黄、绿、蓝 8.一种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容量为7±2组块,该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B.长时记忆C.短时记忆D.感觉登记 9.后学习材料对于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C.正向抑制D.负向抑制 10.把一些不曾关联的事物的属性、部分、特性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该种想象方式是【】A.典型化B.夸张C.拟人化D.粘合 11.瞬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 A.注意 B.编码C.复述 D.提取 12.在接触感性材料时,不以论证的形式迅速地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具体思维 13.提出问题解决的尝试错误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B.苛勒C.西蒙D.赫尔 14.听觉的适宜刺激的频率范围是【】 A.16-20000HZ B.20-5000HZ C.200-20000HZ D.16-20000HZ 15.决定声音音色的是声波的【】 A.频率B.振幅C.波形D.响度 16.智力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很快,显著地超过同龄儿童的水平,其智商在【】 A.80以上B.100以上C.120以上D.140以上 17.关于能力结构的二因素论的提出者是【】 A.卡特尔B.艾森克C.斯皮尔曼D.加德纳 18.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 A.外延 B.范围C.内涵 D.广度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就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就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就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就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就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就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就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就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就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与就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与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就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就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就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瞧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就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就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就是“就是”反应,还就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与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就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忆项目与测验项目相匹配以后,加工过程就停止下来,这种搜索比较方式称之为“自行停止”。其意义就是指每当被试发现记忆项目中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心智:心智是产生和控制知觉、注意、记忆、情绪、语言、决策、思维、推理等心理机能的成分。(认知的类型) 心智是形成客观世界表征的系统,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运作及其功能)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取向,角度,强调心理加工、过程。 发展 1.起源 19世纪 唐德斯:反应时测验 第一个认知心理学实验,揭示了:心理反应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反应进行推测。 冯特:提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感觉。提出内省。 他请对方向内反省自己,然后描写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工作方法的看法。 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解释自己的心理。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当时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艾宾浩斯:用人工实验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功能 重学节省法 节省:重学所花的时间短于最初学习所花的时间 威廉·詹姆斯:对心智的阐述并不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而是依据他对自己心智运作过程的内省。 2.20世纪 摒弃对心智的研究 华生:行为主义学派 (1)拒绝内省 (2)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格式塔心理学 托曼:认知地图 心智发展的复兴 计算机模拟:分不同阶段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过滤器理论。 pet fMRI 人脑对面孔做出反应的区域:梭状面孔区(FFA)、海马旁回空间位置、纹状身体区(EBA)、 模块化-定位-一个模块就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脑区 语言的定位 布洛卡区 威尔尼克区 大脑的分布式加工 不同的脑区对特征进行加工,并最终汇集在一起。不仅是感知加工,记忆、语言、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也都遵循分布式加工原则。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表征 1.在物体的影响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几毫秒内,视网膜中感受器会将树的影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视网膜沿视神经传递,最终到达初级视觉感受区。 2.我们对物体的感受并不是基于对物体的直接感受,而是基于大脑中动作电位对数的表征。 3.表征的形成可能涉及一种叫做特征觉察器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能对客体的特征做出反应。 4神经编码:神经元可以对特定类型的刺激做出反应,环境中的客体可以引发独特的神经元活动模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独特的神经元活动模式来描述我们看到的是树还是环境中的其他刺激(如鸟鸣声等),这种以神经反应模式来表征刺激的方式被称为神经编码 对初级视觉区中特征觉察器的发现是确定神经编码的第一步。

实验心理学10个经典实验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时间间 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 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 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 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 参数。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 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 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 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 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以 “KENC+4”为例,4个刺激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全部呈现完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 出声转换的开始和结束均在时间记录中标出来。根据该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可以明显地 看出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1)从被试按键看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 时间为编码阶段,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并在记忆找到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 置;(2)被试进行规定的转换所用的时间即为转换阶段;(3)从出声转换结束到被试 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为贮存阶段,被试将转换的结果贮存于记忆中。 5、Peterson和Peterson有关遗忘进程的实验 每次给被试听觉呈现3个辅音字母,如KBR;为了阻止复述,在呈现字母之后,立即听觉

实验认知心理学

实验认知心理学:针对健康人群开展行为实验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实验认知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以研究认知过程的心理学。 优点:1.实验认知心理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把整个认知心理学推向前进的主要动力。另外三个研究方法都或多或少的从中获益。2.他的研究方法影响了其他心理学领域,如临床、发展和社会心理学。3.贡献:实验认知心理学发展出了许多成熟的实验研究方法。 缺点: 1.生态效度(实验室实验结果能适用于实际生活的程度)不足 2.只提供间接证据 3.缺乏与其基质——脑的直接关联。解决方案: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 4.精确程度有限 解决方案:计算认知科学 5.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 6.实验认知心理学的关注点集中在一些相对特定的理论上,这些理论只适用于范围相对狭小的一组任务。缺乏普遍适用的理论构架 认知神经心理学:通过研究脑损伤患者的认知损害模式来为正常人的认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局限性:

1.认知操作成绩并不完全是正常认知系统在损伤后的直接 表现。 2.损伤往往不是单一模块的。 3.模块化范式的可靠性问题。 4.即使脑损伤相似的患者个体间还是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个体差异的影响。) 5.对综合性的高级认知功能研究较少。 计算认知科学:通过开发各种计算模型来进一步理解人类认知。 局限性: 1.模拟往往针对特定现象而非针对理论 2.连结主义模型与大脑模型存在差异 3.可调节的参数过多导致很多模型可解释任何现象 4.难以与模型以外的影响因素协作 5.未能建立统一的底层(普遍适用)理论 认知神经科学:通过运用各种脑成像技术来研究与认知相关的大脑功能和结构特点。局限性: 1.在探索高级认知功能时可能存在局限性 2.忽略个体差异的影响 3.依赖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建构 4.激活标准受主观性因素影响(认为强制性标准来确定大脑活动 区域等)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字词优势效应

认知心理学----字词优势效应 马世伟 咸宁学院邮编437100 摘要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Reicher的实验设计,验证字词优势效应。 实验被试:马世伟 方法:实验室实验法 结果:并未验证字词优势效应 1.前言 字词优势效应(Word-Superiority Effect)指的是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的现象。 这个效应是由Reicher(1969)首先在实验中确定的。他用速示器呈现刺激材料,材料有3类:单个字母、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4个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字母串(非字词)。每次给被试呈现1个刺激,然后呈现掩蔽刺激和2个字母,这2个字母的位置对应于先前呈现的刺激中某个字母的位置。要求被试从中选出刚才在该位置上的字母是哪一个,记录被试选择的正确性。Reicher的实验结果表明,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母要优于识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中的字母,正确率分别高出约8%,差异均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 实验假设:如果存在字词优势效应则实验的结果应该被试对于字词类的刺激正确率最高。2.方法 2.1被试:马世伟 2.2实验设计:通过向被试提供字词类,非字词类,字母类三类刺激,测试被试的反应正 确率。 2.3实验工具与器材: 2.4实验流程: 实验有32组字母材料。每一组包含3类: (1)字词类:一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单词内无重复字母,且单词中有一个靶子字母,改变该字母,就会成为另一个单词。如word,改d为k,成为work,而d就是靶子字母。 (2)非字词类:将字词类的单词,改变除靶子字母以外的其他字母的位置,使其成为无意义的字母串,如owrd。 (3)字母类:只有靶子字母。 实验中每次随机呈现以上96个刺激材料中的1个。在每个试次中,屏幕上先出现注视点,持续1秒,同时伴随蜂鸣声,提醒被试准备。1秒后注视点消失,呈现刺激,时间为60毫秒,然后呈现掩蔽刺激和选项。选项是2个字母,分别出现在被掩蔽的靶子字母的正上方和正下方。要求被试判断刚才出现在该位置的靶子字母是哪一个,按相应的键作出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准确性。 3.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