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兜兜转转,吉利终于收购了沃尔沃了。

3月28日晚9时,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围绕收购划不划算,能不能、该不该,沃尔沃为何选择吉利、选择中国,吉利的实力等等热点话题引发的长时间的猜测和争论现在也可以暂时划上一个句号。

现在,业界和消费者关注更多的是,吉利怎么去实现“沃尔沃为我所用”、怎么用沃尔沃的技术去提升自主汽车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吉利将给沃尔沃这样一个高端品牌带来怎样的变革,沃尔沃能否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卖出“亲民价”?

两年内让沃尔沃盈利?不容易!

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让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去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

李书福认为,沃尔沃之所以陷入亏损,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大幅下滑,产能放空,以及采购成本过高。因此,沃尔沃扭亏的关键是,吉利将充分调动发挥瑞典现有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新的奖励考核机制。在巩固稳定现有欧美成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降低成本、拓宽产品线。李书福预计,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

目前,VOLVO的产品线还很窄,大部分都是小众车型。而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收购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传承,而应该适应中国消费者对沃尔沃品牌的期望。吉利必须深刻理解沃尔沃的品牌内涵,在保证国产沃尔沃品质的基础上,真正的融入中国元素,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100%技术转让?困难仍不可低估!

此次,100%股权收购沃尔沃,吉利有望通过获取沃尔沃的相关技术,改变中国消费者对国产车“技术含量不高,不够安全”的印象,从而提升品牌价值。业内专家认为,沃尔沃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在安全技术方面有独到的创造,吉利今后要利用沃尔沃形成自己的全球战略,发挥沃尔沃的孵化器功能,“养鸡取卵”。

但是,技术转让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从以往经验来看,跨国并购中先进技术的转让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东道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困难仍不可低估。

经验缺乏,市场复杂沃尔沃怎么“管”?

吉利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毕竟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

业内专家认为,并购后,沃尔沃总部仍在瑞典,研发团队、生产团队很多都在海外市场,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考虑布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

成功收购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驾驭。未来如何将吉利和沃尔沃两个级别相差甚远的品牌进行融合,如何利用吉利在中国的销售网络经营沃尔沃,如何借助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帮助吉利进行海外扩张,将是决定这18亿美元花得值不值的关键。

从国外市场环境看,目前的欧洲市场处于刺激性增长后的回落期,对于收购后的沃尔沃而言不可避免有阶段性低迷,这对快速扭亏并不理想,不利于吉利的资本运作盈利。随着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和美元的强势逐步结束,欧元区的传统行业竞争力下降,这对沃尔沃的出口等影响不小,市场的萎缩将是吉利改变沃尔沃命运的最大难题。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签收”只是新挑战的起点,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孙畅:我们看到其实这两天,应该说是中国的汽车业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这个时候可能会很自然把时间推回到一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有这样的传闻,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传闻,但是吉利和福特公司纷纷站出来表示否定的。殊不知计划没有变化快,在一年之后,他们就以18亿美元的数字成交了,我们大家可能就会觉得,会感慨这个变化,我们同时也会问一问,为什么是吉利,吉利究竟有什么样的法宝呢?二位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你们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 李仲敏:我觉得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当时还有传闻的时候,说吉利要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可以肯定的说,不只是这一家企业谈过,应该是有好多企业,包括庄总还有奇瑞,包括北汽,最后为什么落到吉利,我想一个可能是吉利的野心的确足够大,因为当时的价钱还没有确定,大家都估计应该在,他买进来的时候,沃尔沃买进来的时候大概64亿,所以没有想到会是18亿的价格,我最初猜测即使打半折再打半折也就是16亿,最后能够谈到18亿,我觉得可能李书福也觉得收获很大。 郑磊:对,最早一年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说良心话真的有点不太相信。 孙畅:当时吉利是处于置疑声音当中的。 郑磊:对,大家都觉得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知道沃尔沃是国际上一个非常大的牌子,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车辆,吉利又是一个新兴的一个企业汽车,跟人老资格的没法比,跟福特没法比。但是没想到一个十几年中国汽车企业居然可以收购沃尔沃这个品牌,让大家真的觉得难以想象,在这里我们也请问罗博士,收购沃尔沃为什么是吉利,还是这个问题?您觉得呢? 罗清:刚才李老师从比较专业的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倒是挺想从新闻本源,或者是说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其实这是一个国际化之路。说得很大,是说每一个人,或者是说我们的一个企业,从整个国家都在迈向国际化之路的路途上,我记得当年张瑞敏先生有这么一句话,他说这条路是很艰难的,但是不走更艰难,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国的,我们的个体到企业到整个国家,现在都在面对着走向国际这条路上,当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永远都会有人问这句话,就是为什么是你?你可以吗? 孙畅:你可以。 罗清:我记得我第一次走向国际讲坛的时候,不要说别人问我,拿到那个邀请函的时候,我自己都在问我。 郑磊:为什么是我? 罗清:为什么是我?我能吗?那么当今天五年之后,我成为在国际的,比如说欧盟的讲坛上,能够每年得到邀请,并且评估得到全优的时候,我自己回头去想当时的来路,我觉得不太可思议,你也不能想象说这个邀请如果给了别人,是不是人家能够做得更好,可能人家会比你更好,但是当时机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应该觉得责无旁贷,可能这一步你迈出去,并不见得是最成功的,但是如果你不迈这一步,那这一步永远都没有开始。所以我觉得这是对刚才那个问题从我个体的回答。但是从中国所有的企业在走向国际化之路看,你会看联想怎么样,在当年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置疑,那联想这一步,你且不说它成功和失败,它的第一步确实是经历过挫折的,比如说它在美国的战场上,是面临失利的,那么包括海尔,目前在全球化之路上,走得这么有代表性,但是它的第一步,它在美国的南加州建立自己的合资公司的时候,满头的包,就是他从聘用第一个员工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诉讼和官司。那么当联想经历了它的第一步失败,包括李东升的国际化之路,被称之为说是很不利的,就是不得不退回来重新实验,那我们就去看,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很简单,他走出去的时候他就面临着

他的选择,比如说我是兼并品牌,我是并购,还是我自己拓展市场,我是用它那边的分公司等等,他各种各样的方式他都需要去评估,可能有的是成功的,有些是不够理智的。但是,再用那句话说,如果不迈出去,可能会更艰难。 郑磊:其实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所有中国企业,在面对别人说为什么是你置疑的时候,里可以大大方方地,挺起胸膛告诉他,为什么不是我? 孙畅:但是这里面也有问题,比如说当我们这个置疑之声并不是凭空捏来的,是因为我们前面是由前车之鉴的,比如说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四川腾中曾经试图想收购悍马,但是无果而终。北汽又收购了萨博的部分资产,但是又没有涉及到核心的内容,我们大家可能就会为吉利很自然捏一把汗,就是因为前面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我们后面才会担心吉利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当中,包括以后发生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那二位对整件事情,虽然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有没有自己的担心? 郑磊:而且沃尔沃现在正在亏损? 李仲敏:我觉得在这个之前,我们比较担心,当然坦白地说,对吉利这样一个企业,我一直是抱着这么一种担心,这就像在一个多重压力底下成长起来的小孩,那么你对于中国任何一个人来说,关注他的风险的时候,是从这个角度,这个小孩千万别摔着,我们从开始的时候我也反复说,作为吉利来说这么一个企业是很不容易的,那么我们希望它的每一步都比较稳健,从这个案例里面来说,我的担心主要是有这么几个,第一个就是说,所有导致沃尔沃亏损的因素,吉利能够扭转哪一点?那么无论是最典型的,我们一直就是说,我也觉得能够扭转第一点,就是成本和市场,那么成本和市场都是跟中国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就进入了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时候一个悖论,你要并购的企业在国外,你要国际化,但是你的市场,你国内的市场就是最国际化的市场,你的成本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市场,那么从这点来说,你最后并购的企业你要回到国内来,那么面临的就是工会,我们就会重新走入到上汽并购双龙的陷阱里面去,最初这么一种担心就是这一点。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事后来看,李书福他为什么,刚才还有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是李书福,从客观上来说,大家都说中国的企业,我非常同意罗老师的说法,中国的企业他要走国际化,那么李书福的这一步他很大一个程度,是因为我们汽车产业的并购,现在正在进行产业的整合,吉利要想留存,十年以后还有吉利这个品牌,他就一定要跨出这一步。 郑磊:也就是说吉利本身已经遇到瓶颈了,他自己出现问题了。 李仲敏:对,如果他不去并购,现在我是国际品牌了,沃尔沃也是我的了,那么任何一个企业你吃我的时候都要考虑一下,不然的话如果未来中国只有十家汽车企业,或者五家,那么吉利还在不在其中就很难说。但是这一步就是说可以保证吉利,我在国内的生存是绝对有保障的,那么这是第一个,我想第二个吉利的意外的收获就是,在18亿的并购款之外有九亿的流动贷款,这对吉利来说,如果不通过并购在国内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郑磊:就是拿不到这个流动资金。 李仲敏:银行是不会给他提供这一笔的,这其中有很多,当然罗斯蔡德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后就给他提供27亿,其中就有9亿是提供给吉利在运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我想就是说,我们的担心可能仍然还存在的,但是也可以看到就是说,李书福这一步有意外的收获,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原来预想到的。 郑磊:也就是说李老师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而且他指出一点就是说,现在我们可能扭转这个沃尔沃这个亏损的这几项因素里面,第一项可能就是所谓的销售的市场和成本,但这些东西恰恰在中国,而你又要走国际化道路,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我们中国企业对海外并购的悖论。 李仲敏:尤其是汽车企业。 郑磊:但是有另外一点我们也要看到,刚才李老师也说到了,以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能竞争非常非常激烈,但不管怎么样,吉利有了一个砝码。 孙畅:就凭借中国的市场,能不能支持吉利以后的路可以走得更好,罗老师怎么想? 罗清:我本身不是汽车研究的专家,但是任何一个并购,尤其是还外并购,它一定有它非常重要的,就是他看重的原因,这几个原因归结起来,无非第一个是品牌的原因,因为两个品牌国内国外的并购很少是在全强势的前提下互相并购的,它一般来说都是一方相对处于上升,另一方处于在下样的劣势,不论你

是蛇吞象也罢,他在目前现在的状态下,肯定是处于一优一劣的状态,所以它一定是有问题的。最重要你要评估你的优劣之间你更想取哪一个,第一个就是品牌,是一个很重要的,有很多企业,比如说联想很典型的是,当时他的PC业务是很好的,但是它在全球里面它无论如何都打不开他的国际市场,当他要打开联想品牌的时候,他需要花数十倍的力量,而且甚至可能会无果而终。那么他来判断,通过他这样的并购,他可以很轻易地拿到一个国际品牌的概念,所以当时他并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说,在五年之内我可以免费使用IBM的品牌,但是他在做这个市场过程中,他很清楚地意识到,他未来要做自己的品牌。因此他从第二年开始,他就一直是在用这个,就是把这个品牌作为他主打,带动他的业务。所以慢慢的,IBM 在两年以后就不再使用了,在它的笔记本领域里面。所以大家会看,它不管你本身是不是劣势,但他看重是它的品牌,还有一个当然是市场,这个市场还包含你的海外团队,因为有一些企业,他在大规模建构海外团队的时候,他认为成本到文化方面都是代价很大的。第三个,当然是在有一些领域中,他需要技术团队,那么这个技术是不是能够在采购当中,就是并购当中完整拿下来,这是属于你在并购的谈判细节当中非常要注意的,有的是,还有包含它的营销团队,因为我们在营销,海外营销领域里面可能会有自己的弱势。还有一个,刚才李老师提到的,就是这个意外收获,就是在资本市场。 郑磊:又来九亿美金。 罗清:对,因为并购的时候,是会带来一系列资本市场的反馈,尤其是上市公司,或者是说马上要进入,比如说IPO阶段的企业。所以所有这些,其实他不放在桌面上,你作为一个企业在做并购过程当中,可能你说一套背后是另一套,比如说有些资本的事你是不能拿出来说,最后你一旦进入IPO的时候,这个事变成一个概念。我说我还没有深入成为比如说吉利内部,去利用他这个并购的实质,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判断,那么它对于沃尔沃的这个并购里面,他看重的,我觉得其实品牌和刚才说的资本,另外在技术层面,其实都是他所看中的,只不过是说他能不通过并购完成他所想要的,同时又把他劣势那部分成功抛掉,这就是要看他在整个过程中运作了。 孙畅:对,其实我们对于我们的民营企业,能够收购这么大的一个汽车品牌是持非常欢迎的态度,但是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说,吉利是否能够将沃尔沃最核心的那个生产技术,加上自己再研发和再投资之后,变成吉利自己的核心生产力,是很担心这一点。我们来看短信平台上短信的看法,手机尾号9293的朋友说,吉利的成功收获充分体现出我们民族企业的魄力和实力,但是万里长征只是走了第一步,还是祝他好运。另外9459的朋友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说明咱们挺有实力的,和李书福高瞻远瞩的眼光也是很不错的,今后的路更长更尖锐,挑战性也更强。 郑磊:手机尾号2280的听众说了,迈出这一步不是一般人能走得出去的,这种勇气本身就值得佩服。手机尾号8909听众说,吉利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沃尔沃的技术,利用沃尔沃的技术提升吉利内在的技术含量,算有眼睛的。 孙畅:我觉得大家的担心也好,大家的鼓励也好,都会成为吉利前进的一种动力,那我们现在可能会觉得说每年,现在有担心说,吉利每年要给沃尔沃填补十几亿,吉利以后的资金运转是不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呢?李老师。 李仲敏:这是我们当时对案例的另外一个担心,从并购本身来说,吉利的资产负债率,应该是要增加一倍左右。就是说它是一个高杠杆的收购,也就是说因为这个收购本身会使得吉利进入一个高负债的经营阶段,那如果在这个阶段的同时又遭遇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话,尤其是日本车,他这种低成本的策略已经很明显了,丰田是要降成本30%,当然丰田现在遭遇这种困境,就是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中国汽车市场会进入成本竞争的阶段。那么成本竞争就意味着利润会下降,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担心高负债的运行会不会带来一些问题,这是我们所担心的。 郑磊:这也确确实实是,这种高负债的运营,可能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僻陋,可能就会造成一个很难估量的影响。 李仲敏:就是你能够承担的风险小了。 郑磊:对。 李仲敏:不像以前,如果你低负债的情况下,因为吉利在这之前已经并购了一个变速香厂,澳大利亚的变速香厂,这个交易我们是非常赞同。但是之后,如果再大举并购的话,就会带

来这个问题,你的负债率很高,抗风险能力会下降,而这个时候恰恰是国内汽车市场一个高风险阶段。 孙畅:好,我们上半时段讨论得非常激烈,那么另外还有关于中国的企业走到海外去进行海外并购和海外投资的时候,会不会遭遇一些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冲突,包括吉利整件事情当中,他以后需要将自己的品牌怎么样经营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半时段,另外在下半时段的时候,我们还会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系,研究品牌传播的陈冠教授跟我们共同来解读,一小段的片花之后,我们下半时段再见。 蛇吞象收购,最终尘埃落定。昨天傍晚,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百分之百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的事宜,向媒体做了解释说明。腾中收购悍马无果而终,北汽仅购部分萨博资产今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李书福的法宝究竟是什么?而世界上最安全的车,改姓中国民气之后,前方的道路又该怎么走呢?欢迎您收听并参与今天的《新闻天天谈》。 孙畅:好,欢迎您回到下半时段的《新闻天天谈》当中,北京时间12:42分,郑磊和孙畅正在和您谈新闻。 郑磊:来介绍一下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第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市副研究员李仲敏研究员,第二位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欧盟高校硕士联盟传播学客座教授罗清博士。 孙畅:我们来看一下短信平台上手机尾号4655的朋友说,一定要清醒,做顶级产品就要有顶级品质,让世界认识我们。我能听出来这位听众,他可能有一点自己的担心,比如说吉利在我们平常的印象当中并不算是一个顶级的品牌,那么他收购了沃尔沃之后,它是否能够具有顶级的品质,这个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培养我们这种对它的信赖。这就涉及到一个品牌方面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系,主要是研究品牌方面的陈冠教授,陈教授您好。 陈冠:你好。 孙畅: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 陈冠:这个事情其实我们最近半年一直在等待令人激动的时刻,应该说可能我们发生经济危机以来,我觉得这是我们听到最好的消息,也是我做嘉宾参加节目以来最愉快的嘉宾身份了。 孙畅:谢谢。 陈冠:我们想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我们是喝彩的,第二个方面我们想看它的未来的。那么从现状来看,我们从喝彩,我们为什么说喝彩,从整个全球的经济危机发展,不管中国有没有危机,我们毕竟受到波及,受到波及以后,我们从中国经济的宏观和产业发展的来看,你发现最大的亮点是房地产。就是我们全民在倒腾祖业来把它变成一个越来越大的支柱产业,那么这件事情对中国长远的是福是祸已经有定论了。但是这个汽车我们觉得也很好,也卖得很好,但是我们其实没有发现我们在汽车行业上有本质性的进步,但是从这个汽车行业来看,那么这一次沃尔沃,或者李书福这个行为,我觉得它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个汽车行业意义在什么地方?首先就是说,因为我们百分之百的产权和知识产权拿到以后,那可以意味着我们民族品牌也好,或者真正国产品牌也好,我们国家拥有的品牌也好,这个技术质量是从低到高的飞跃,我们掌握了,我们买到了,我们拿到手里了。第二个从市场来看,肯定是从中国向世界跨越一个实质性步骤,第三个从品牌的档次来看,我们过去像吉利也好,奇瑞也好,我们照样认为它是中低档车。但是现在我们拿到这个品牌是个高档车,从这个品牌的地域覆盖来看,吉利仍然是一个,或者我们说奇瑞仍然是一个区域品牌,中国品牌,但是沃尔沃无论如何是个全球品牌,从三个飞跃来看。那么从整个产业对比来看,汽车业在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当中,最近这一年,其实还是有非常大的进步,你比如说丰田,日本汽车第一品牌,是衰落的现在,是受到了打击,它的品牌是损伤的。那么我们中国汽车业做了三个事情,第一个是悍马,腾中悍马,当然没有完成,但毕竟是一个尝试。第二个是北汽萨博,这个成功了,但是这三个进步来看,我们觉得腾中悍马那个算不上很大的进步,因为他只是悍马的民用品牌那一个角,其实他没有拿到什么东西,成功以后价值也不大。那北汽萨博是拿了一部分,一个知识产权,就是所谓的图纸和硬盘拿回来了,但是他没有拿到后续的研发,没有拿到整个的团队,而且他没有拿到品牌,或者他不想拿品牌。

所以无论从丰田和吉利的这种行为的对比,和萨博和腾中悍马的对比,那么我们认为,吉利这次行为它是一个天壤之别的,可能你能想象到最高境界进步的水平。 孙畅:您对这件事情是非常看好的是吗? 陈冠:对,另外我还特别想说,这个事情并不是我们最大的央企,不是我们最大的国企。 孙畅:而是民企。 陈冠:也不是汽车业最有实力的,有很多人比李书福有实力,偏偏是李书福这个家伙惦记了八年,今天终于美梦成真了,那么这个意义,我们从什么角度来评价都不过分。原来说他是疯子,发现他竟然不是疯子,原来说他是傻子,他竟然不是傻子,竟然有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大的气魄。所以这个我真的要为他喝彩,这个是我们肯定的一面。大家现在有很多人在担忧,担忧什么?首先我们只花了18个亿,加上一点维持费用,比当年福特钱,福特不止65亿,65亿是账面,其实他还花了很多别的钱。那么我们说从技术和学习的角度,我特别相信李书福这个人,哪怕花个两年、三年、五年的时间,我至少能够把它真正已经在前沿的,这个几百亿美元研发出来累计的东西我们学过来,那么对于李书福来讲,就仅仅这18亿已经就太值了。第二,它这个品牌价值我们就不用说了,那么李书福现在说的事情,他说永远分开经营,兄弟两翼,我保持你,我支持你,那么其实我们说,按照李书福现在的观点,很有可能在三到五年内,只要沃尔沃在全球稳住不要继续下滑,而我们的财力又可以支持,所以沃尔沃这个高端品牌,我个人不倾向于会断送在中国人手里,它持平就可以了。而它以前前期的投入,它的技术含量,其实比它的市场表现要深厚得多。 孙畅:您的意思是先让他走稳了。 陈冠:对,其实他有很多潜力在过去福特的手里没有养好,他没有让它发挥出来,这个发挥出来以后它持平没有问题,甚至可能略有上升,这是在全球。那么在全球的话,我相信李书福,我们只要把这个东西学完了,确实把吉利提升到内在的品质跟沃尔沃达到平级的水平,那么在中国市场我们就大大进步了,那么那三十万实现以后,就是中国的三十万加全世界的三十万,其实沃尔沃品牌的全球复兴,其实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孙畅:也就是说它有自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陈冠:对,它可持续发展,用最好的未来世界销量第一的中国市场,使沃尔沃首先因为中国市场而在量和质上复兴,然后再使它在全世界其他市场复兴,或者说达到同样的境界。所以我们可以预见,不知道是三年还是五年,那么中国市场复兴,或者达到很高境界以后,沃尔沃在全球发动总工的那一天,就是中国汽车业在全世界发动第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工事的那一天。 孙畅:您很期待我们中国汽车企业的爆发是吗? 陈冠:对。 孙畅:好,谢谢,谢谢陈冠教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连线,再见。 郑磊:我们可以听出来,陈冠教授从品牌这一块来讲非常非常认同,而且很兴奋,盯了半年了,这个确确实实是,无论后续吉利怎么去完善这个品牌,或者是学本事也好,至少陈冠教授认为,这18亿买这个技术就挺值的。 孙畅:但是我们陈冠教授曾经和李书福有过短时间的接触,他发现他的魄力是很大的,可我们也要想一想,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说单靠一位领导人他的魄力,我们还要想一想当这样一个国外的品牌能够真的走到我们内地的市场的时候,它是不是会遇到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在文化方面也是会有冲突的,是吗? 郑磊:也就是说不能光胆大。 孙畅:对,还需要很多因素。 郑磊:罗博士。 罗清:我想起当时联想的柳传志总裁说的那句话,说方向对了不怕路长,在这条路上肯定是非常艰难的,我们且不说大事,我就说我身边的小事,就是从我第一次被邀请去做国际将学,到在这个讲学过程中去到每一个地方,提着我的笔记本电脑,拿着我的各种各样的课间去给他们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媒体的体制的时候,我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千奇百怪的笑话。比如说我带上我的课间,在任何一个地方会出现我的软件不匹配,我的键盘不匹配,我的接线板不匹配,如果我的电脑出了故障,我必须用别人的,因为我们的电脑跟他们的幻灯无法接在一起,因为本身不吻合。那么我的所有东西拷到移动硬盘上,转到他们的电脑上的时候,所有中文系统他们是不读的,所以你所有东西就变成一个框,你于是需要去留所有的英文件。但是即使到那里,你所有的视频和PPT是无法播出的,因为你的软

件系统跟他不一样,而你的视频刻在光碟上面,他不读,因为他所有软件系统都视同你为盗版软件。所以当所有这个过程,现在我要再去跟他们做工作的联合之前,我会存一个电脑,存一个软件的盘,存一个电子文件,存一个移动硬盘,刻两个不同格式的光碟,并且再存两个正版的播放软件。当你一次一次跟他们交往过程当中你才会知道,但大家知道,这是工作开始第一步,也就是说你后续所有更复杂的工作,其实在后面。再说每一个人的工作方法,就是我们认为的一种工作方法,我们希望一切提前都准备好,我们希望对方非常热情地接待,你希望对方给你把所有的东西,比如说车安排好,路线有人在前面接待,但是外国人大多数的工作方法是不这样的,他们比较独立。于是,他把所有日程交给我的时候,你必须自己找路,必须自己找时间,而且你面对德国人的时候,他把你所有时间安排到秒,可是面对意大利人的时候,还有五分钟就要开会了,他会在那儿请你喝咖啡,然后说不着急,大家会等你,在雅典人的时候,他会很热情地带着你东逛西逛去听音乐。而所有的工作必须以最后的成果来考量,就是不论他们的工作方法配合是怎么样,你必须要达到你的工作目标。因此所有这些东西,你会看到这个文化的交融,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多复杂的因素,路是非常漫长的。 郑磊:看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还是人的习惯,都是需要国际化标准化,这样能方便一点。李老师。 李仲敏:我觉得就是对于文化来说,蓝领上面好处理一些,就是工人,普通装修的工人上面好处理一些。吉利一定要注意白领这个阶层,就是它的研发队伍,我看到李书福一个说法,就是说要降低研发成本,我觉得这个非常非常要谨慎,因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白领阶层,白领阶层特别容易波动,而且他很容易跳槽。所以我觉得吉利现在要做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一定要稳住研发队伍,不要对研发队伍动什么手脚。第二个就是说,刚才说到技术,我觉得一定要考虑到上汽和双龙的教训,即使你是两个品牌,你把沃尔沃的技术拿到吉利来用,还是有风险的,这是第二点。第三个要考虑充分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应该提前考虑把总装的过程放到国内来。 孙畅:看来我们两位专家经过自己,我们李仲敏老师是研究对于投资的,我们罗清博士是在国际上面研究传播学的,大家都对吉利这子收购沃尔沃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我们也回想一下,在2010年初,底特律的车展开幕前一晚上,福特全球总裁兼CEO艾伦穆拉利,他率领福特的全球主要高管在底特律艺术馆招待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他当时说卖掉沃尔沃并非是沃尔沃发展不好,而是福特要集中资源发展福特品牌,他同时也希望李书福能够保护好沃尔沃这个品牌。李书福曾经自嘲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句话自谦的味道非常浓厚。人都说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怎么样,这个明星终于是被我们来自中国的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娶回家了,所以说以后的生活怎样,让我们先送去一份新婚的祝福。今天的《新闻天天谈》就是这样,我是孙畅。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企业收购情况分析 1.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原因 1)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提升为主的战略转型 吉利汽车早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方针:不打价格战,但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从之前的成本 优势逐步转变为技以技术优势与用户覆盖率的服务定位。 由于吉利汽车属于国产民营汽车品牌,长期以来,在汽车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深深的“草根”印象,虽 然这已经给吉利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 但是却极大程度的阻碍着吉利向中高端汽车市场渗透与 发展的步伐,品牌优势不能极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对 吉利汽车来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然而作为国际知名 品牌的沃尔沃汽车,他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财产和先进 的生产技术是毋庸置疑的,谁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谁 就将获得更多的关于生产、安全性能及节能环保方面的 先进技术。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不但填补了自己缺乏定级豪华品牌的空缺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整体形象,并且可以 通过品牌移植来提升自主品牌价值,最终实现能够参与 国外竞争的高端民族品牌。同时,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 也标志着吉利汽车正式走出了自己转型的第一步。现在 再看吉利汽车,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骄

傲的成绩。 2)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 对于身为国内民营企业的吉利汽车而言,要想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欧美市场是一件分厂困难的事情。而国际并购,无疑是让吉利汽车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的一条捷径。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无疑将成为中国吉利走向世界的桥梁,而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也无疑将为国内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指明了一个方向。 3)学习国外先进的品牌营销管理 沃尔沃的品牌营销理念一直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档生活”密不可分,在锁定追求生活质量,注重安全和环境的同时又会给客户带来低调稳重的体验。吉利汽车通过对沃尔沃品牌营销战略的学习,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著名汽车品牌以及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4)吉利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密不可分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震惊整个行业的“蛇吞象”式的海外并购所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将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李书福个人的坚持、努力、决心以及对汽车的梦想成为了推动整个并购进程的重要支撑。 吉利02年起开始关注沃尔沃到08年底首次将花了

吉利收购沃尔沃战略管理分析[1]

吉利收购沃尔沃战略管理分析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概况 (1)吉利集团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2009年吉利集团实现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税近24亿元,同比增长35%,资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64%。 2006.10.24 吉利成英国锰铜最大股东 2009.3.27 吉利汽车成功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 (2)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简介 作为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的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远远超过萨博。已有82年历史的沃尔沃,是欧洲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 2009年,VOLVO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其中最畅销的XC60轿车销量为6.2万辆,与2007年45.8万辆的销售记录相比还差很远。2008年VOLVO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8.3%,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裁员。据最新统计,到2009年第三季度VOLVO轿车仍持续亏损,亏损额约6.21亿美元。 (3)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内容 07年5月28日福特欲出售沃尔沃。 08年12月2日瑞典政府拒绝收购沃尔沃。 08年12月8日长安洽够沃尔沃。 08年12月17日传吉利有意收购沃尔沃。 09年2月17传奇瑞有意收购沃尔沃。 09年6月23日吉利收购DSI。 09年9月8日吉利证实竞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doc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个超常规的决策? 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100%收购美国福特公司旗下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吉利将完整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包括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的先进生产线,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人们普遍认为,沃尔沃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业国际收购中最特别的一个优质资源。 吉利从事轿车生产的历史不过13年。即使在中国市场,吉利品牌的认知度也并不高。这样的并购机会似乎很难想象,何况沃尔沃无论规模还是品牌都不是吉利可比的(两家企业2009年对比见下表)。 然而,在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看来,收购沃尔沃的决策虽然大胆,却是基于精密计算的。首先,沃尔沃拥有完整的中高端车型及技术体系,这正是低端形像的吉利所缺乏并急需的。吉利还可以"借此获得一个更大和更平衡的市场份额和业务结构",有效地抵御未来汽车产业全球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李书福的团队一直在密切关注汽车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积极寻求有价值的收购机会,同时争取国际

金融市场和本国政府的支持。这一次,他抓住了大型国有企业的迟疑(受制于同国外汽车厂商的合资合作,加上以往失败的教训,如2005年上汽以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后的不成功)和金融危机带来的收购机遇。在上述判断的背后则是强大的支持团队,包括长期合作的全球并购顾问洛希尔公司、律师事务所富尔德、会计师事务所德勤、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李书福说,我们从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现在全球有品牌又有技术的,除了奔驰、宝马和奥迪,就剩下沃尔沃可以收购了。 吉利的国际并购始于2006年,对象是欧洲小型汽车生产商英国锰铜控股公司。吉利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了猛铜控股的管理体系——从财务结构、薪酬制度到工厂管理体系和供应商管理,还向英国工厂派出一批人力资源、财务、技术、工厂管理等关键部门的管理人才去学习。 2009年初,吉利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获得国内目前最缺乏的、最核心的自动变速箱产能和技术。这次收购还显示了吉利作出复杂收购决策的能力。2009年春节后DSI宣布破产,得到消息后吉利进行了初步评估,包括李书福在内的高层全部前往当地亲自调查,通过香港公司融资外汇进行收购投标,5月完成并购,9月即实现赢利。吉利集团的香港上市背景令其拥有国际化融资平台而不必受限于国内外汇政策,这在国际并购中是一大优势。 吉利入主DSI后,并不直接介入日常运营管理,而是通过董事会为管理层下达公司发展方向以及业务考核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预算和绩效考核机制。这种管理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企业背景 1.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2.福特沃尔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二.并购原因 1.大企业创新理论(最为重要的原因):吉利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走出国门的技术资本,于是便关注了国外沃尔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了解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从而获取操控的核心技术和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 2.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方使得吉利的目光放到了国外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想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来获得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以此来打开吉利在国外的市场。而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在2007年曾实现45.83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并且有着2000多个全球经销商、供应商体系在国际渠道方面绝对是吉利所需要的。 3.国际品牌效应: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提升吉利的国际品牌地位,利用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4.福特汽车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福特的汽车销量下降了21.8%,

吉利收购沃尔沃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 1、 案例简介  2010年3月28日,历时一年的“热恋”,13岁的“年轻小伙”吉利正式迎娶86岁的“北欧贵妇”沃尔沃轿车。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的见证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在哥德堡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这是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也是中国车企第一次全资收购海外车企,还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首次收购高端品牌车企。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2、 吉利简介 1、 基本情况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 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熊猫、帝豪EC7、TX4以及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及中国龙等10余个系列,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通过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快速丰富了吉利自动变速器的产品线,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全球鹰、帝豪、上海英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章并购双方情况简介 (1) 1.1 并购双方集团概述 (1) 1.2 并购双方企业文化 (1) 第二章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 (3) 2.1 吉利“蛇吞象”并购沃尔沃 (3) 2.2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资金来源 (4) 2.3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原因 (5) 第三章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风险与整合措施 (6) 3.1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风险分析 (6) 3.1.1 运营风险 (6) 3.1.2 财务风险 (8) 3.2 吉利与沃尔沃文化整合中的主要问题 (9) 3.2.1 瑞典和中国的文化差异 (9) 3.2.2 吉利与沃尔沃双方的企业文化 (10) 3.3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整合措施 (10) 3.3.1 品牌及市场战略 (11) 3.3.2 技术整合战略 (12) 3.3.3 文化整合战略 (12) 第四章解决跨国并购文化冲突的对策 (14) 4.1 识别并购企业双方的文化冲突 (14) 4.2 实施有效的文化沟通途径 (14) 4.3 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策略 (15) 4.4 形成统一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16) 4.5 对员工实行跨文化培训 (17)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18) 5.1 结论 (18) 5.2 建议 (20)

第一章并购双方情况简介 1.1 并购双方集团概述 1.1.1吉利集团概述 吉利集团全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曾经被评为我国汽车行业内的十强企业,同时,也是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该企业于1986年成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零部件方面获得辉煌的成就。吉利集团凭借自身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创新,并且连续进入全国500强企业的名单,被评为我国汽车行业五十年里发展快速和成长最好的企业。 1.1.2沃尔沃概述 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曾译为富豪。该品牌的创始人是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布里尔松。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1.2 并购双方企业文化 1.2.1 吉利的企业文化 吉利的愿景是“让世界充满吉利”。该愿景的含义就是希望吉利所产的汽车和它的先进技术能够走向国际,走遍全球,同时,也是把大吉大利的祝福送给每一个人。吉利的目标是造出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吉利很注重企业精神这一方面的培养。吉利不断的创造汽车行业内的奇迹正是因为吉利拥有其独特的企业精神。吉利的企业精神包括团队精神、学习精神、实事求是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吉利精神,不仅是其目Hlf成就的关键,也是保障吉利走向持续经营的精神态度。吉利一直依靠着企业的“元动力”这一核心理念经营和壮大。这里所指的元动力便是企业员工的动力。企业的员工是否能够积极进取,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保持旺盛的态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下去。离开了员工的努力,企业便会黯然失色,也就不可能形成企业的战斗力。吉利希望自己的品

透过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看投资银行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c13111184.html, 透过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看投资银行作用 作者:陈永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5期 摘要:2010年8月2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在伦敦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并宣布了董事会成员,至此,这起中国最大的海外整车资产收购案画上句号。收购过程中,吉利集团面临着同福特公司、两国政府的谈判问题、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以及并购中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但在洛希尔公司、高盛集团两大国际投资银行的协助下,收购得以成功实现。本文围绕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动因及投资银行参与并购的过程展开,试图总结出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与功能。 关键词:投资银行;吉利汽车;并购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23-01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动因 (一)福特公司面临债务危机,出售沃尔沃是其发展战略一部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汽车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福特汽车公司作为世界汽龙头 企业同样未能幸免。福特当年业务债务达258亿美元,即使减债成功,仍然有100多亿美元的缺口。卖掉沃尔沃能迅速回笼资金,避免进一步陷入困局。这是福特汽车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这也暗合了福特品牌专一化路线:“一个福特,一个团队”。 (二)吉利集团发展遇瓶颈,收购沃尔沃是其长期战略一部分。 1、改变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吉利汽车集团自1986年成立以来,秉持着“汔车就是两个沙发加四个轮子”的造车理念,以其低廉价格打开了中国市场,同时也树立了低端廉价车的品牌形象,这对其高端豪华车市场的开拓无疑是一巨大阻碍。沃尔沃汽车以“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品牌著称,并以其质量和优异性能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其品牌形象将注入“安全车、高端车”等概念,促使其消费认可度会大幅提升。 2、提升整车制造技术,积累管理经验。吉利目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虽然已经达到世界一流,其整车制造技术还很薄弱,甚至还不能独立制造发动机;同时,吉利缺乏一套完备的国内外管理系统以支撑其长远发展。此次收购包括沃尔沃的全部技术资源,且保持与福特的同步发展,这对吉利培养人才和提升技术的意义重大。另外,沃尔沃作为福特旗下一个子公司,

吉利并购沃尔沃_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摘要]跨国并购是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并日益成为其中活跃的主角。最近,中国民营轿车企业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今年的最大收购。本文将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分析开始,谈谈现阶段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所面临的问题及一些建议。现阶段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下面将从吉利收购沃尔沃出发,分析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关键字:案例简析并购动因面临问题并购建议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简析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作为一家中国民营轿车生产企业,吉利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民营轿车企业的“老大”,其在全球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轿车品牌均属于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吉利商标属于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吉利还建有自己独立的研发中心和实验中心,走自己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吉利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这次成功收购沃尔沃不仅再一次拓展了吉利的国际市场,而且获得了沃尔沃品牌和其核心技术,对于吉利今后的发展将产生中的影响 1.成功并购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企业并购成功不仅在于并购的谈判与签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还取决于签约后企业的有效整合。并购整合主要包括经营业务上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与企业文化整合等方面。虽然我国海外并购的规模日益扩大,但迄今为止真正成功的案例却并不是很多见。据墨瑟管理咨询公司统计,有57%的企业并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也可能面临经营整合、文化整合和人力资源及技术整合等风险。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杭州,在浙江省的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2006年,通过市场的精耕细作和品牌的有效推广,吉利汽车销售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全年共销售各类吉利轿车近20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出口近15,000辆,同比增长11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元,同比增长41.88%以上;实现利税近1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全国轿车销量排名第九,1.5L以下轿车销量排名第二。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奋斗中,吉利汽车凭借其正确的市场战略选择和行业定位,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分析 (一)、国际环境: 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是在全球对外投资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自2004始,全球范围内对外投资的总额在不断增长,尤其到2007年,发展中国家以及地区的对外投资总额突破了历史记录,创下新高。200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有所创伤,但是全年中我国的对外投资额度除金融业外仍在平稳上升。可见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大范围的经济衰退并没有过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此外,我国汽车业销量于09年2月开始,已经超越了汽车也巨头美国,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而吉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鼓作气进行了并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研究考察沃尔沃8年之久,与福特开始接触谈判也近3年之后,于2010年3月28日宣布正式

并购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高级财务管理会计与实务课程作业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在世界各地的惊呼声中一路走来,吉利就像一个学步孩童,摇摇摆摆,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作为中国并购难度最大的案例,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下面将通过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来探究在跨国并购中究竟有哪些决定成败的因素。 一、案例背景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收购企业自身资源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个方面: (1)收购企业自身资源因素。 首先,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信息的把握是影响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并于2007年敏锐洞察到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开始和福特进行正式沟通,同时要求财务负责人张芃着手研究并购可能性与准备工作,李书福则亲自飞赴福特总部进行协商。虽被福特多次拒绝,但李书福

坚信福特是战略性出售。然而,海外并购不同于国内并购,是否能够获得熟悉国际并购的专业化人才至关重要,互动因素中,谈判团队是双方沟通的桥梁,高素质的谈判团队能更好地把握双方的优劣势、关键问题和谈判技巧,是成功达成交易并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的关键。而吉利在继续跟踪沃尔沃时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吉利凭借精心的准备和对并购的熟知程度打了一场有备之仗,最终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成功。 其次,并购目标企业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是决定并购成功的基石。此次收购沃尔沃的资金,大约需要27亿美元:买价是18亿美元,以及后续运营的一部分流动资金。对于巨额的资金,吉利已经安排妥当,一半是在国内融得的,国内资金吉利占51%以上,其他来源于国内银行;另外一半是由国外融得的。吉利早在2008年初就开始将所有的利润存起来,为此次收购做资金准备。同时,吉利与众多国内地方政府谈判,通过未来沃尔沃国产项目以及沃尔沃研究所项目落地,以获得地方政府资金的支持。这一落地项目引起了众多地方政府的关注,先后有北京、天津、东莞、大庆、成都、杭州等地方政府与吉利集团洽谈。据悉,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已经为沃尔沃项目投入30亿元人民币资金。在外部融资方面,早在2005年,吉利汽车在香港“借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材料

从而将沃尔沃在汽车安全环保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与吉利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理解有效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取得双赢。”近日,2010中国最佳联络中心颁奖典礼在厦门隆重举行,吉利汽车捧回了客户服务方面的两项大奖:一是2010最佳联络中心奖之最佳客户服务,二是2010最佳联络中心奖之最佳客户回访。吉利汽车是本行业中两家获奖企业之一,更是唯一获奖的自主品牌车企,这表明吉利的客户服务已经处于行业标杆. 这是在李书福与沃尔沃交割三个月、新董事会召开了两次会议之后,首次于公开场合表明自己与沃尔沃管理层之间存在的分歧。“沃尔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全球汽车品牌的佼佼者,之所以目前在高档车的市场占有率上被抛到了后面,公司管理层对不同市场的变化考虑较少,产品与市场脱节是一个重要原因。”李书福表示,中国市场就和欧洲市场有很大的不一样,奔驰就对中国市场理解得很透,因此沃尔沃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按照市场需求的不同,来做产品的细分。 他指出,比如说现在中国市场喜欢大车型,只要客户有钱买那么沃尔沃就应该造。但是沃尔沃管理层却坚持不同的观点,认为大车型不仅能耗大、占地面积大、材料消耗也大,不符合当前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低碳环保的方向。“无论如何,自己的核心理念还是要坚持的,对于我和沃尔沃之间的不一样的地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协调起来。”李书福这样表示。 对于吉利与沃尔沃未来的发展定位,李书福坦言,“沃尔沃是豪华品牌,吉利是大众化品牌,这两个品牌是搞不到一起来的,所以必须要分开。”他表示,在与福特汽车成功交割沃尔沃之后的基本发展战略是: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要进一步提高沃尔沃的工程技术和设计品质,进一步提升沃尔沃的全球竞争力,支持沃尔沃“双零双强”计划(即零伤亡零污染),同时还要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强劲的企业生命力,要把沃尔沃打造成一家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强劲生命力的世界顶级豪华汽车企业。 “交割的完成只是开始,吉利接下来的任务是放虎归山,尽快恢复沃尔沃的往日雄风。”李书福表示。此前,沃尔沃董事会和管理层决定把中国建设成沃尔沃的第二本土市场,宣布了中国区管理层团队,并计划在成都、上海和大庆三地建厂,使得沃尔沃在中国的产能达到20万辆。但是,李书福昨日却表示谨慎,“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规划研究协调审批讨论环节,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 李书福表示,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努力的方向,这些年来吉利把每年收入的8%-10%用于研发,以保证企业具有持续创新的“造血”能力,下面吉利还要大量培养汽车工程师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培养营销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而沃尔沃今后的战略是就地研发、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吉利非常希望帮助沃尔沃能够在中国落地建厂,生产沃尔沃轿车。但沃尔沃有其自身的商业计划,吉利不能擅自决定,需中国政府批准。因此,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规划、研究、协调、审批、讨论的过程。 此外,李书福坦言,在部分问题上,双方确实存在不一致认识。作为西方的企业,沃尔沃认为当前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就是要搞小型、节能、环保的车。而在他看来,沃尔沃在中国要造大一点的车,才符合中国的汽车市场。但吉利已经表态,要尊重沃尔沃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李书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基本是可以协调的

2020年(并购重组)吉利并购沃尔沃利弊以及经验建议

(并购重组)吉利并购沃尔沃利弊以及经验建议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利弊分析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会获得的收益 首先,从收购标的看,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同时拥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这包含了沃尔沃轿车的所有资产及知识产权。而据中介机构评估,沃尔沃轿车目前的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其次,从财务数据上看,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吉利的“蛇吞象”之举,有利于迅速做大自身的产销规模。 第三,从品牌价值上看,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国际品牌榜显示,拥有百年历史、被誉为“最安全豪华轿车”的沃尔沃轿车,品牌价值高达20亿美元。将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利用其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对于吉利而言是条捷径。 第四,从技术上看,虽然“嫁入”福特之后,沃尔沃轿车的部分产品平台和动力总成与福特共用,但是,沃尔沃轿车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发展能力。特别是沃尔沃轿车在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的众多领先技术,以及研发、生产豪华车型的体系能力,更是吉利所缺乏并且孜孜以求的。 最后,从实力上看,并购沃尔沃使吉利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沃尔沃是世界公认的高档车,品质和安全性均有口皆碑,吉利的成功收购

说明,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有足够的实力走向世界。具备了与众多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品牌竞争的实力。同时在拥有了沃尔沃技术之后,吉利将更有优势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在吉利收购过程当中所给予的支持也充分说明,政府对自主品牌发展所寄予的殷切希望,以及对吉利品牌本身的认可,从侧面证明了吉利的雄厚实力。 (二)并购成功后要面临的问题及考验 第一,欧洲工会的挑战。就收购本身来说,吉利现在不仅面临收购资金的问题,还有可能面临收购过程中的程咬金。尽管吉利已经作为首选竞购方,但是仍然无法避免遭遇欧洲的企业,诸如菲亚特等的竞争。第二,人才和技术的流失。如何消化沃尔沃的人才和技术,这个是吉利蛇吞象最难吞掉的部分,对比国内其它行业,联想并购IBM、TCL 并购汤姆逊加上之前的波导并购萨基姆等诸多的海外并购案,无一例外的都遇到了人才大量流失,核心技术无法消化等等问题。 第三,高昂的品牌运营成本。因为吉利基本上只能按照沃尔沃目前的模式去运营,要进行改变调整很难,但如此以来,高昂的运营成本恐怕并不是吉利所能承受的起的,如何协调好沃尔沃现行的管理运营模式和吉利当下低成本的运营态势,显然也是需要大费周章的问题。第四,如何应对品牌、文化差异。在西方,企业文化差异在兼并之后往往成为发展的拦路石,再加上东西方文化差异,更给发展带来了众多不确定因素。事实还证明,一个中低端品牌收购一个高端品牌,还会面临两个品牌之间的协调问题。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公司介绍及收购背景 (一)吉利公司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00175)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有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共有109个4S汽车专卖店、489家品牌经销商、569家服务站;在海外建有的10余家销售服务网点经营吉利、美人豹、华普三大品牌系列轿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二)沃尔沃公司 “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1924年由阿萨尔·加布里尔松和古斯塔夫·拉尔松创建,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成立于1927年的沃尔沃公司生产的每款沃尔沃轿车,处处体现出北欧人那高贵的品质,给人以朴实无华和富有棱角的印象,尽管“沃尔沃”充满了高科技,但仍不失北欧人的冷峻。“沃尔沃”那典雅端庄的传统风格与现代流线型造型揉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时髦。 沃尔沃汽车公司位于瑞典的哥德堡,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沃尔沃汽车公司下属商用车部、载重车部、大客车部、零部件部、汽车销售部和小客车子公司等。沃尔沃公司的产品包罗万象,但主要产品仍然是汽车。 (三)收购背景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过分依赖汽车金融的美国车市遭受了沉重打击。9月当月,北美汽车市场销量降幅达到26.6%,创造了17年来最大的下跌纪录。而随着金融危机开始殃及实体经济,全球汽车行业统统被卷入其中,欧洲及东亚各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全线飘绿。在风雨飘摇的美国汽车界,包括通用、福特、克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浅析

一、案例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成立于1997年,自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2.4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2009年吉利实现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资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6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行业十强地位。 沃尔沃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是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该品牌已响彻全球八十余载。截至2009年6月底,共拥有21000名员工,在全世界拥有近2500家销售网点。品质、安全和环保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三大核心价值,其中安全是沃尔沃强调最多的。1999年福特公司以64.5亿美元从瑞典沃尔沃集团手中收购了沃尔沃轿车公司,但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公司的销量下降迅猛,连年亏损,品牌声望下降,福特公司也自身难保,不得已选择出售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吉利用18亿美元换回的不仅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境外工厂和员工,还有研发人才和全球经销商网络和供应商体系。吉利收购沃尔沃,创下了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并首次实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对一家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全品牌收购和全体系收购,被视作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二、并购成功实施的原因分析 1、金融危机带来的历史机遇。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许多外国的资产价值严重缩水,这恰是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并购走出国门的好时机,因为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收购外国企业。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从美国福特公司手中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还不及1999年福特买下沃尔沃轿车业务所花费的三分之一。吉利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了这次机遇,获得了沃尔沃的国际知名品牌、核心技术和成熟的国际营销渠道 2、福特公司基于战略目标主动出售沃尔沃 早在2006年福特公司遭受127亿美元的严重亏损,福特公司CEO穆拉利就决定执行“一个福特”的战略,其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消减品牌,缩减福特的车型数量,将经营

吉利收购沃尔沃战略管理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 报告 题目:吉利收购沃尔沃战略研究报告 专业:14级物流管理 组长: 完成时间:2017年5月24日

吉利收购沃尔沃战略管理分析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概况 (1)吉利集团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从创立至始,吉利一直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从挑战者到突破者,吉利用技术创新树立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竞争力,用“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企业理念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这就是吉利对于中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企业界的意义。 (2)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简介 “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创始人是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布里尔松。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 (3)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内容 自2009年开始,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传闻不绝于耳。吉利收购沃尔沃保持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持续的热度,主要是因为收购的成败承载中国车企品牌是否能进入世界高端市场,是爱国主义的体现。经过无数次模糊否认或闪烁其词后,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和执行董事桂生悦9月8号在香港证实,吉利很可能联手投资机构收购沃尔沃。这是吉利官方首次对收购传闻作出正面回应。 据瑞典当地媒体早前报道,福特汽车正加紧出售旗下沃尔沃汽车,福特汽车已收到多份竞购沃尔沃汽车的标书,中国吉利汽车的竞标方案“最为实在”,吉利成为唯一竞购方,“沃尔沃汽车售价约在25.275亿美元至31.594亿美元,相当于10年前福特汽车收购价的三分之一”。而吉利的市场价值却只有30亿元人民币,在商界,这是一场典型的“蛇吞象”收购案。 二、吉利企业文化 (一)企业愿景: “让世界充满吉利!”这是吉利集团对世界最美好的祝愿,它有着两层含义,一是希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二)企业使命 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用

吉利收购沃尔沃始末调查

吉利收购沃尔沃始末调查: 2005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约3亿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重。 2008年巨亏15亿美元,其销量相比07年降幅达20%以上。以下为沃尔沃近四年经营数据: 销量 金融风暴来袭,主营豪华车业务的沃尔沃轿车公司遭到重创,其在2008年的销量仅约36万辆,同比降幅达20%以上。 销售收入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由07年的约180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 税前利润 沃尔沃公司6日发布最新的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净亏损55.6亿瑞典克朗(约7.2亿美元)。沃尔沃还表示,这已经是其连续第三个季度遭遇净亏,也是迄今的最大亏损。 报告中称,公司第二季度净亏55.6亿瑞典克朗,超出此前曾有分析师预测的净亏34.1亿瑞典克朗。二季度收入由上年同期的803.1亿瑞典克朗下降33%,至539.6亿瑞典克朗,也低于之前分析师预测的558.7亿瑞典克朗。 沃尔沃公司还预测,09年欧洲及北美重卡市场将减30%到50%,不过需求下滑趋势似乎已开始走平。首席执行官雷夫约翰森在发表的声明中说“在第二季度,需求继续疲软,几乎出现在了所有的沃尔沃集团的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内,重点是要加强盈利能力。”沃尔沃集团总裁莱夫·约翰松也表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球市场需求仍未复苏,是导致该集团出现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欧洲、北美和日本等主要市场的需求形势在今年下半年依然严峻。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二季度的亏损是因为沃尔沃主要市场深陷衰退,需求遭到遏制,因此导致众多厂商削减产能,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又导致潜在卡车买家手头资金短缺,无力购买。 此前4月份沃尔沃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就已显示了延续疲软的态势,净亏损42.3亿瑞典克朗,一季度卡车净订单量也下降65%。并在08年第四季度,该集团就出现了14亿瑞典克朗的严重亏损。 尽管二季度净亏损是迄今为止的最大亏损,但沃尔沃公司仍表示,需求似乎已经走出底部。并有报道称,沃尔沃公司二季度卡车净订单量为26,624辆,同比下降51%,但较一季度有所回升。 2007年全球销量只有42万多辆,2008年减为37万多辆,连年处于亏损之中。2009年前9个月该公司的销售额同比下降30%,为1590亿瑞典克朗(约合154亿欧元),亏损达147亿瑞典克朗(约合14.3亿欧元)。连年的亏损使沃尔沃的资产价值从1999年福特收购时的64亿美元跌到今天的20亿美元,十年内资产价值跌幅为68.75%。商誉的虚估部分还未能准确计入。 第二季度,沃尔沃集团净销售额为5390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8.1瑞典克朗),比去年同期减少32.7%。这使得集团当季净亏损额高达55.6亿瑞典克朗,而去年同期为盈利51亿瑞典克朗。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需求仍未复苏,这是导致该集团出现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总部设在瑞典第哥德堡的沃尔沃集团是全球主要的载重卡车制造商,去年第四季度,该集团就出现了14亿瑞典克朗的严重亏损。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兜兜转转,吉利终于收购了沃尔沃了。 3月28日晚9时,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围绕收购划不划算,能不能、该不该,沃尔沃为何选择吉利、选择中国,吉利的实力等等热点话题引发的长时间的猜测和争论现在也可以暂时划上一个句号。 现在,业界和消费者关注更多的是,吉利怎么去实现“沃尔沃为我所用”、怎么用沃尔沃的技术去提升自主汽车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吉利将给沃尔沃这样一个高端品牌带来怎样的变革,沃尔沃能否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卖出“亲民价”? 两年内让沃尔沃盈利?不容易! 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让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去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 李书福认为,沃尔沃之所以陷入亏损,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大幅下滑,产能放空,以及采购成本过高。因此,沃尔沃扭亏的关键是,吉利将充分调动发挥瑞典现有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新的奖励考核机制。在巩固稳定现有欧美成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降低成本、拓宽产品线。李书福预计,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 目前,VOLVO的产品线还很窄,大部分都是小众车型。而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收购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传承,而应该适应中国消费者对沃尔沃品牌的期望。吉利必须深刻理解沃尔沃的品牌内涵,在保证国产沃尔沃品质的基础上,真正的融入中国元素,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100%技术转让?困难仍不可低估! 此次,100%股权收购沃尔沃,吉利有望通过获取沃尔沃的相关技术,改变中国消费者对国产车“技术含量不高,不够安全”的印象,从而提升品牌价值。业内专家认为,沃尔沃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在安全技术方面有独到的创造,吉利今后要利用沃尔沃形成自己的全球战略,发挥沃尔沃的孵化器功能,“养鸡取卵”。 但是,技术转让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从以往经验来看,跨国并购中先进技术的转让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东道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困难仍不可低估。 经验缺乏,市场复杂沃尔沃怎么“管”? 吉利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毕竟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 业内专家认为,并购后,沃尔沃总部仍在瑞典,研发团队、生产团队很多都在海外市场,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考虑布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 成功收购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驾驭。未来如何将吉利和沃尔沃两个级别相差甚远的品牌进行融合,如何利用吉利在中国的销售网络经营沃尔沃,如何借助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帮助吉利进行海外扩张,将是决定这18亿美元花得值不值的关键。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分析 [背景材料]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年第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回顾吉利13年来的造车历程,其品牌理念和企业发展思路一直在不断进化。从最早吉利提出的“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后来变 成“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再到“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吉利的管理理念、竞争策略和发展模式不断随着国家政策的倡导和市场需求的走向作出相应调整。 从最早杀入3万元以下汽车市场血拼起家,到果断舍弃3万元以下市场,推出帝豪、上海英伦、全球鹰等中高端品牌拉高形象,再到收购全球豪华品牌沃尔沃欲圆豪华梦,吉利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激烈的汽车业中转变发展方式寻求突围的缩影。 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然而事与愿违,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表现欠佳,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使沃尔沃亏损加剧。连年的亏损使沃尔沃的资产价值从1999年福特收购时的64亿美元跌到今天的20亿美元,十年内资产价值跌幅为68.75%。商誉的虚估部分还未能准确计入。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福特是美国汽车及底特律工业尊严的捍卫者,吉利收购后的整合运营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福特的要求:对沃尔沃内部,保留沃尔沃单独的运作体系,吉利不干涉沃尔沃的运营管理,高管团队给予保留,对工会承诺不转移工厂和不裁员。李书福一直承诺要为沃尔沃保留更多独立,这种尊重让福特对吉利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对收购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