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新学案系列)高中化学 4.4 氨 硝酸 硫酸 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

(新新学案系列)高中化学 4.4 氨 硝酸 硫酸 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

(新新学案系列)高中化学 4.4 氨 硝酸 硫酸 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
(新新学案系列)高中化学 4.4 氨 硝酸 硫酸 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氨 硝酸 硫酸》作业1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1.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 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 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 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 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2.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 ) A. 加入氢氧化钠 B. 加入AgNO3溶液 C. 加热法 D. 加入一种合适的酸 3.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NH3 B. O2 C. H2O D. CO2 4.能把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必要时可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 A. 氢氧化钡 B. 氯化钡 C. 硝酸钡 D. 氢氧化钠 5.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B. HCl(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C. Cl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D. C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6.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7. 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 反应又生成X,则X是( ) A. (NH4)2SO4 B. NH4NO3 C. NH4Cl D. NH4HCO3 8. 以下性质不属于铵盐的通性的是( ) A. 易溶于水 B. 含有NH+4 C. 可分解放出氨气 D. 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9.下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 甲:Ca(OH)2;乙:稀盐酸 B. 甲:水;乙:NaOH溶液 C. 甲:NaOH溶液;乙:水 D. 甲:稀盐酸;乙:NaCl溶液 10.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 不能确定 11.把a L含(NH4)2SO4、NH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 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c(NO-3)为( ) A. b-2c a mol·L-1 B. 2b-4c a mol·L-1

最新化学1必修4.4《氨 硝酸 硫酸》教案教学内容

三、氨硝酸硫酸——氨 教学目的 1. 掌握氨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用品 PPT 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四、铵盐:由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铵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NH3↑+H2O (2)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 (NH4)2CO32NH3↑+CO2↑+H2O NH4Cl NH3↑+HCl↑ 学习探究 从铵盐的性质上看,受热分解和与碱 反应,都有氨气生成?如果要制备氨气, 用哪一个反应更好?为什么? 如何检验一种无色液体里是否含有铵 根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 分组讨论。 加强碱溶液,加热,看能否产生使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 ↑+H2O 实验探究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用是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制备氨 气: 阅读课本P99页,理解实验室制氨气的 原理,装置要求,收集方法,干燥、检验和 验满方法等 归纳整理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装置:固 + 固气 (类似实验室制氧气装置)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思考,理解,做笔记 应用提高延伸拓展 1.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还可以用于制备哪些气体? 2.收集气体时试管口处棉花 团的作用? 3.如何证明某一集气瓶中的 氨气已经收满? 4.多余的氨气应如何处理? 5.为什么不直接用NaOH和 NH4Cl反应? 6.如何用浓氨水、NaOH 或碱 石灰制取少量NH3? 讨论后交流: 氧气 防止氨气散逸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通入稀硫酸中或水中吸收 氢氧化钠成本高,且加热时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在烧瓶里加入适量碱石灰,从分液漏斗里滴加浓 氨水。 阅读理解 五、NH3的用途 阅读课本P100页自然界氮 的循环,讨论氨的用途和自然界 中氮的循环。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 成工业,制硝酸、铵盐、纯碱的原料。可以做致冷 剂。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的化学性质:碱性和与水的反应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氨的制法,重点要掌握的是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第三课时 《硝酸》导学案

高一化学 HX-2010-01-000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三课时《硝酸》导学案 编写人:苗海军审核人:编写时间:2010-1-12【学习目标】 1、认识硝酸的重要性质;理解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点;了解硝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浓硝酸和稀硝酸性质差异加深对“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通过实验研究,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锻炼自己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比较推理、讨论归纳 【知识链接】 初中已经学习过有关硝酸的一些知识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什么是酸? 初中学过的酸通常有哪些通性? 1 通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 , 质量分数98%的硝酸叫做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和等. 思考:浓度很大的浓硝酸称“发烟硝酸”,“发烟硝酸”是烟还是雾?怎么形成的?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的通性: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①遇石蕊试液显_____________色; ②与碱性氧化物,如与Cu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与碱,如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与某些盐,如与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不稳定性 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硝酸浓度越大越易分解,因此,浓硝酸应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瓶中,应保存放置于_____________处。 思考:为什么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 (3)强氧化性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主要是指硝酸分子中氮显价(N的最高价态),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可以和很多还原性物质(如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反应 a、硝酸和金属单质的反应 [探究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和浓硝酸,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棉花堵住试管口 Cu与浓硝酸反应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Cu与稀硝酸反应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性和性 注意: ①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 ②常温下,Fe、Al在浓HNO3中由于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____________”。 ③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放出H2。 ④硝酸能氧化除Au、Pt以外的所有金属。 [讨论]:铁与稀硝酸反应是是否会因为铁的量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硝酸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C + HNO3(浓)= S + HNO3(浓)= P + HNO3(浓)= [思考]阅读课本102页,说说王水是如何配制的?有什么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 教案 整体设计 镇定说课 本节课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它是在初中有关硫酸的知识基础上更深入地学习有关硫酸的知识,硫酸是重要的差不多化工产品之一,它既具有酸的通性,又有自身的专门性。初中要紧学习了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因此在这一节中要紧侧重于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氧化性。关于这一节应该重视与初中的联系,本节通过“摸索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然后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性质要紧学习氨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同时也应该专门重视化学实验。因此第一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对稀硫酸的性质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做好实验,有条件的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因此可按照“复习→实验→观看→明白得→练习把握”的程序来处理。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氨也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唯独气体,而且是大伙儿专门熟悉的物质。因此,将它们归为一节进行学习。 硫酸、硝酸和氨是重要的差不多化工产品。把握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能够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本节教科书选择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为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要紧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稳的作用。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 1.重视主干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差不多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起反应,也能与一些非金属起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氨的主干知识是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容易与酸反应生成盐。教科书关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纳实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强化,而对其他一些差不多知识,则采纳“摸索与交流”“资料卡片”等形式来出现。 2.重视环境教育的渗透。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以往是用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反应不能随意停止,过多的SO2会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改用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反应一会儿后,拉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减少了SO2对环境的污染。关于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教科书采纳图片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氮的循环对生态平稳的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如下: 1.重视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实验→观看→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为取得良好的实验成效,教师要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观看的重点,使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现象,来分析变化的本质。另外,还要强调实验的操作要点及要把握的实验技能等。在复习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时可做蔗糖中加浓硫酸的实验,结合教科书图427,以激发学生的爱好。关于硫酸的氧化性,建议演示实验前设置一些摸索题,如此能够对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进行改进(见教案内容)。 关于硝酸与铜、非金属的反应,能够适当补充演示实验,但必须操纵环境污染问题。做

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硫酸硝酸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1)氮的固定;(2)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3)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4)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5)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 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 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的性质与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浓硫酸的特性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1.氮的固定: 2.工业合成氨的方程式: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氨气很容易液化(液态的氨气称为),溶于水且溶解得快,氨气的水溶液称为。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喷泉实验3-8] 1.实验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 2.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氨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思考:①氨水中含有的成分 液氨氨水 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化学成分 2.与酸反应(1)与HCl 反应方程式现象是 (2)与H2SO4反应方程式 3.氨的催化氧化 三.氨盐的性质 (1)受热易分解NH4Cl NH4HCO3 (2)与碱反应NH4NO3+NaOH 四.氨气用途 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 2.装置:固+固气(与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相同) 3.收集: 4.干燥: 5.检验:①② 6.尾气吸收: 【达标测试】 1.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 2.氮的固定是指( )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 B.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D.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 3.氨是一种重要的致冷剂,这是因为( )A.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 B.氨极易溶于水 C.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D.氨的化合价为-3 价 4.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 和H2SO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N2 + H2→ NH3,用烧碱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5.检验氨气可选用()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6.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A. CO2 B.NH3 C. SO2 D. HC1 7.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a和b分别是( ) a (干燥气体) b (液体) ①NO2水 ②CO2 4 mol/LNaOH 溶液 ③C12饱和食盐水 ④NH3l mol/L 盐酸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④ 8.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硫酸)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硫酸硝酸氨 第二课时硫酸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 1、认识硫酸、硝酸、氨等三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并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及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3、本节内容性质与用途紧密联系,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本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1、硫酸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书的重点。《思考与交流》复习初中学习过的稀硫酸的酸的通性和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2、针对浓硫酸强氧化性这一教学难点,以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为突破口,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硫酸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硫酸的用途,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设计思路: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实验探讨浓硫酸性质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改进实验装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指导发现、实验研究的教学模式。以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为突破口,创设情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叙述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通过层层设疑、质疑、析疑,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开展发现性学习活动。 3、组织课堂师生互动,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做到教书育人。学会善用资源,善用智

《氨硝酸硫酸》教案9(第三课时)(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仪器: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教学过程: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4++OH-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 [板书] NH3+H2O NH3·H2O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课题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化学必修(1)的重点之一,氨的学习将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硫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2、本课时在选材上着眼于氨气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氨气的有关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确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化学的功与过。 2、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处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 四、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也学习了氧化还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但还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他们已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处理 1、实验的改动:增加了氨溶于水与空气溶于水的对比实验,变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了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氨硝酸硫酸相关知识点

氨硝酸硫酸 一、氨 (1)氮的固定 a :定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b .分类: ①自然固氮:高能固氮:N 2+O 2====2NO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②人工固氮:2N 2+3H 2 2NH 3(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2)氨的分子式NH 3,结构式,电子式,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氨的水溶液叫氨水。氨易液化。 (4)醮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醮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产生白烟,将浓盐酸改为 浓硝酸还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5)氨的化学性质 A 氨跟水的反应 氨溶于水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H 3+H 2O=NH 3?H 2O =NH 4++OH -,氨水的成份有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由于NH 3·H 2O 发生微弱电离,使氨水显碱性。 B 氨跟酸的反应 NH 3+ HCl= NH 4Cl 2NH 3+H 2SO 4= (NH 4)2SO 4 NH 3+HNO 3= NH 4 NO 3 C 氨的氧化反应 4NH 3+O 2=======4NO+6H 2O 二、铵盐 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 (1)NH 4+的电子式。 催化剂 加热 放电

结构式,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2)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3)铵盐受热都易分解, ①NH4Cl △ NH3↑+HCl↑。 ②NH4HCO3△ NH3↑+H2O+CO2↑。 (4)铵盐与碱反应,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和NH4Cl+NaOH=NH3?H2O+NaCl。 ②NH4Cl固体与熟石灰共热Ca(OH)2(s)+2NH4Cl(s)=====2NH3↑+2H2O+CaCl2(实验室制氨气)。 三、氨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2N 2 +3H22NH3(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2、实验室制法 (1)原理:Ca(OH)2(s)+2NH4Cl(s)△ 2NH3↑+2H2O+CaCl2 (2)药品:NH4Cl固体与熟石灰(Ca(OH)2) (3)装置:∵固+固气 ∴使用大试管、单孔胶塞、导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4)净化干燥:使用碱石灰,不能用CaCl2 (5)收集:NH3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用向下排空气法。 (6)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7)处尾: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 四、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为1.5027 g/cm3沸点为83℃。常用的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硝酸能与谁以任意比互溶。(2)硝酸的化学性质: 加热 △

示范教案(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3课时)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 2.理解硝酸的强酸性。 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制取硝酸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全面观察、分析、设计实验,提高观察、实验、探索、思维和自学能力。 2.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了解工业制硝酸中尾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试管、试管夹、无色透明气球、铜片、浓(稀)HNO3、酒精灯、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师:本节课我们就要共同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强酸——硝酸。硝酸是我们中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那么它具有酸的通性应在情理之中,除此以外,硝酸会不会也像硫酸一样也有自身某些特性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对硝酸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示]打开一瓶浓HNO3,观察白雾,倒入试管少许观察颜色、状态、扇闻气味。 师:通过观察,发现浓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师:那么除以上性质外,硝酸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小材料]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 7 g·cm-3,沸点83 ℃,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请一位学生代表口述) 师:刚才认识了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板书](二)硝酸的强氧化性 NO 1.硝酸的强酸性:HNO3====H++ 3

重庆市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全套教案

4.4 氨硝酸硫酸——氨 教学目的 1. 掌握氨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用品 PPT 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教学过程

-NH 32NH NH 2 剂。 的循环,讨论氨的用途和自然界 中氮的循环。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的化学性质:碱性和与水的反应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氨的制法,重点要掌握的是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课本P103——1、2、4、5 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第1课时) 三、氨气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 )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碱性:NH3+HCl=NH4Cl 铵盐的性质:(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32NH Cl 2

-NH 参考资料氨对人体的危害 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氨气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氨气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黏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四、硫酸、硝酸和氨——硫酸 教学目标 1.复习硫酸的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浓H2SO4的特性。 教学难点 浓H2SO4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 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 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1.展示一瓶浓硫酸。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性质不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易液化B.极易溶于水 C.水溶液显碱性D.有刺激性气味 答案:C 知识点: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 解析: 解答:氨气溶于水得氨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由于NH3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NH ·H2O,NH3·H2O NH+4+OH-,所以这是NH3的化学性质。 3 分析:本题考查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练掌握氨气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单选题 难易程度:较易 掌握程度:了解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类型:普通类型 试题级别:高一 试题地区:全国 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试题来源: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下面的反应中,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的是() A.NH3+H3PO4===NH4H2PO4 B.2NH3+2Na===2NaNH2+H2 C.8NH3+3Cl2===6NH4Cl+N2 D.4NH3+5O2错误!4NO+6H2O 答案:B 知识点:氨的化学性质、常见氧化剂 解析: 解答:氨作为氧化剂参加反应时为NH3分子中氢的化合价降低。此题涉及的反应较为特殊。

分析: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题型:单选题 难易程度:较易 掌握程度:理解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类型:普通类型 试题级别:高一 试题地区:全国 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试题来源: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3.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将待测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B.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C.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 D.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答案:D 知识点:铵离子检验 解析: 解答: A、C错,并非所有铵盐加热分解都产生NH3。B错,加碱共热后,NH3已跑出。分析:检验铵盐与碱共热放出碱性气体,使指示剂变色的方法。 题型:单选题 难易程度:较易 掌握程度:掌握 考查类型:常考题 试题类型:普通类型 试题级别:高一 试题地区:全国 试题来源: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同步练习 试题来源: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能证明硫酸是强酸的事实是 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能跟磷酸钙反应制磷酸 C.能跟氯化钠反应制氯化氢 D.能跟锌反应产生氢气 2.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有 A.SO2、O2、N2 B.HCl、Cl2、CO2 C.CH4、H2、CO D.SO2、Cl2、O2 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4.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颜色变浅 B.逐渐变红色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5.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 6.有Na2SO3、BaCl2、Na2SO4、NaHCO3等四瓶溶液,只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2CO3溶液 B.硝酸 C.硫酸 D.AgNO3溶液 7.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Na+、Ba2+、Cl-、SO42- B. Na+、Ba2+、AlO2-、NO3- C.NH4+、K+、Cl-、NO3- D. Na+、K+、NO3-、HCO3- 8.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A.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9.铜锌合金的颜色酷似金的颜色,所以近来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要检验市面上的金首饰是否为纯金或者真金,可取样品与一

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

4.4【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教材内容特点: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氨的主干知识是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容易与酸反应生成盐。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强化。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等形式来呈现。此外,教材还重视环境教育,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以往是用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反应不能随意停止,过多的SO 会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改用铜丝与 2 对环境的污染。对于自然浓硫酸反应,反应一会儿后,拉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减少了SO 2 界中氮的循环,教科书采用图片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教材前后联系: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氨也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因此,将它们归为一节进行学习。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稀硫酸、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也做过浓硫酸吸水的实验。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然后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性质主要学习氨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了解氨的水溶性,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知道氨的用途。 2. 通过浓硫酸与铜和碳的反应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 通过浓硝酸与铜和碳、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喷泉实验尝试分析产生某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2.通过浓硫酸和硝酸相似的强氧化性初步学会寻找事物的共同点并加以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硫酸、硝酸以及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氮氧化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高一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气的泄漏事件 2007年1月25日下午1点10分左右,大兴区正大大发熟食厂冷冻车间的氨气管道突然泄漏,外泄的液态氨瞬间挥发成白色气柱冲出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刺鼻的味道也弥漫到了附近的林校路上。…消防员利用喷雾水枪稀释空气中的氨,地上的水流已经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 上在的材料告诉我们些关于氨的什么性质?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易液化(-33.5℃),液氨常作制冷剂。实验4—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烧瓶,形成;烧瓶中的液体呈色。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使瓶内压强,瓶外的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很快到烧瓶,形成。 结论:①氨气水(1:700)。②氨气水溶液呈。 知识迁移1 下列装置中都收满了NH 3 ,你认为都能引发喷泉实验吗? 知识迁移2 前面学过的气体SO 2和Cl 2 ,它们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你能有用它们设计出 喷泉实验吗?好好想一想。 知识迁移3 你能设计出一个蓝色的喷泉实验来吗? 思考: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氨溶于水后有无发生化学反应?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呈碱性,易挥发,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NH3·H2O的不稳定性: 思考:氨水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试着尽可能多写: 思考: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后靠近,你预测将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氨,硫酸,硝酸教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 (第1课时) 一氨气的喷泉实验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 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二..氨气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易液化。 ③极易溶于水(1:700)。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跟水反应——显弱碱性 NH 3+H2O NH 3·H 2O NH 3·H 2O NH4 ++OH- 一水合氨很不稳定 NH 3·H 2O NH3↑+H2O ①NH3极易溶于水。(1 :700) ②NH3与水反应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NH3·H2O,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 H2O 所以氨水显_碱性_____,既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__红色__,又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__变蓝__。 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 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 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 和NH3·H2O 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和OH-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 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 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2)氨跟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NH4)2SO4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NH3+HCl=NH4Cl 沾有浓盐酸的玻棒 沾有浓氨水的玻棒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3)NH3具有还原性 4NH3+5O24NO+6H2O 这个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3、氨的用途: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及制造的原料。液氨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 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硝酸吸热降低制冷剂 三.铵盐的性质 (1)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NH4Cl、(NH4)2SO4、NH4HCO3等都是铵盐。铵盐都易溶于水。 (2)铵盐的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HCO3NH3↑+CO2↑+H2O NH4Cl NH3↑+HCl↑ (3)铵盐与碱的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放出氨气。 NH4NO3+NaOH NH3↑+NaNO3+H2O (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N H4+的检验:如何证明某物质中含有N H4+(铵盐)? .

高一化学 4.4.3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仪器: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 试管夹、NH 3、HCl、NH 4 Cl、Ca(OH) 2 教学过程: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 3 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 3与水的反应: [分析] NH 3+H 2O NH 3·H 2O NH 4+ +OH - NH 3+H 2O NH 4++OH -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 3·H 2O NH 3↑+H 2O [板书]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思考]:分析NH 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 、离子 。 [板书](2)NH 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 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 3+HCl =NH 4Cl NH 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 3+HNO 3=NH 4NO 3、 2NH 3+H 2SO 4=(NH 4)2SO 4 [讲解] NH 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 2、NO 、NO 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 3与O 2的反应: 4NH 3+5O 2 4NO +6H 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