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生论善学者

李生论善学者

李生论善学者
李生论善学者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

(1)善:善于,擅长 (2)还:(xuán)通“旋”,转身。

(3)故:特意,故意。 (4)厌:满足。

(5)信:真的。 (6)说:(yua)通"悦",高兴。

(7)罔:通"惘",困惑。 (8)志:通"记",记住。

(9)说:(shuì)劝说。 (10)愠:恼火,恼怒,生气。

(11)迨:(dài)等到。 (12)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13)而:表示承接 (14)其:他的。

(15)或:有人 (16)谓:说。

(17)悉:都。 (18)谢:道歉。

(19)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

(20)烔戒:明显的警戒。 (21)逾:超过。

(22)蹉跎:光阴消逝,事无进展 (23)盍:何不

(24)益:更加 (25)虽:即使

(26)耻:以...为耻(27)贵:以...为贵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启示】

孔夫子那句:“不耻下问”,谁都会张嘴读,但是做起来真真是难。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凡不明白的要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而最忌讳的,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现在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贾岛推敲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翻译】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董遇“三余”读书

【原文】

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邴(bǐng)原泣学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说:“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做你的老师教你,不收一分钱。”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食凫雁以秕

【原文】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于是仓无秕③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

穆公曰:“去,非汝④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⑤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⑥。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鸟苟⑦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⑧?”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节选自贾谊《书》)

【注释】

①凫雁:指鸭鹅。②粟:旧时泛称谷米。③秕:没有成熟的谷子。④汝:你。⑤暴:日晒。

⑥大会:长远计划。⑦苟:假如。⑧择:两样。

【译文】

邹穆公有命令:“喂鸭喂鹅一定要用秕子,不能用谷米!”因此,国家粮仓里如果没有秕子时,就用谷子去和老百姓相交换,用两石谷子才换得一石秕子。官员认为这是浪费,请求用谷子喂养。

穆公答道:“去吧,这不是你能了解的道理!那些百姓赶着喂饱的牛下地耕作,顶着烈日蒸烤除草施肥,勤劳而不惰懒,这样辛苦,难道是为鸟兽吗?谷米是人上等的粮食,为什么拿来养鸟呢?而且你只知眼前的小利益,不知长远打算。周人的谚语说:‘粮仓里装粮食的口袋漏了,粮食还是贮藏在粮仓里。’这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人君是老百姓的父母,把国家粮仓中的粮食转存到老百姓那里,这还不是我的粮食吗?鸟如果吃了邹国的秕子,就不损害邹国的粮食呀。粮食藏在公仓里和藏在民间,对于我有什么两样的呢?”邹国的老百姓听到邹穆公这段话,都知道私藏跟公积是一个整体了。

鹦鹉救火

【原文】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④,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⑤是山,禽兽善行⑥,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

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译文】

一只鹦鹉从别处来到这座山,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自己想:此处虽好,却不是自己久留之地。鹦鹉便离开了。不久,这座山发生火灾。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力量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待我如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遭遇火灾,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天神对鹦鹉的话很感动,就把大火灭掉了。

班超传(节选)

【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一点不感到难为情。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他去见一个看相先生,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想问个究竟。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带兵去与匈奴作战,任命班超为假司马,让他率领一支军队去攻打伊吾,双方交战于蒲类海,班超杀死了很多敌人回来。窦固认为他很有才干,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国,国王广接待他们礼节非常恭敬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疏忽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你们难道没觉察鄯善王广的态度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头脑清醒的人能够预见到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现在已明摆着呢?!”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诳骗他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这侍者一慌张害怕,就将实情全都招认了。

《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练习及答案

《李生论善学者》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⑷乎”王生不说⑸,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⑻:“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⑹’,盖学贵善思,君但志⑺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⑼,不应而还⑴走⒇。 居五日,李生故⑵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⑶,盍⑿改之乎不然,迨⑽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⑾,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⒅⒆。” 注释 ⑴还:通“旋”,掉转身。念“xuán”。 ⑵故:特意。⑶厌:满足。 ⑷信:真的。⑸王生不说:说,通"悦",高兴。 ⑹罔:通"惘",困惑。⑺志:通"记",记住。 ⑻说:劝说。念“shuì” ⑼愠:恼火,恼怒,生气。 ⑽迨:等到。⑾谢:道歉。 ` ⑿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 ⒀而:表转折。⒁其:他的。 ⒂或:有人。⒃悉:都。⒄谓:说 ⒅走:跑。⒆烔戒:明显的警戒。 ⒇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只要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原来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是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者最大忌讳,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音义 。 ②李生说之曰音义 ③不应而还音义 ④迨年事蹉跎音义 ⑤请铭之坐右音义

《李生论善学者》阅读答案

《李生论善学者》阅读答案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音义 ②李生说之曰音义 ③不应而还音义 ④年事蹉跎音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译下面的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20200522181250)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2)平生于书 (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4)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2)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 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 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1)啖粥而读:(2)辄以水沃面:(3)食不给:(4)乃至被谗受贬: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 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李生论善学者》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李生论善学者》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

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音义 ②李生说之曰音义 ③不应而还音义 ④迨年事蹉跎音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发。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谓之善学也京中有善口技者 B.或谓君不善学,信乎?信义著于四海 C.吾悉能志之志虑忠纯 D.王生不说诣太守,说如此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而计其长曾不盈存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7.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参考答案:语文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的掌握情况,难度较大。A选项中的“善”均为“擅长”之意;B选项中的“信”分别意为“真、确实”和“诚信”;C选项中的“志”分别意为“通‘记’,记住”和“志向”;D选项中的“说”分别为“能‘悦’,高兴”和“陈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其”的用法,难度中等。”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为代词,意为“他的”,A、B、D选项中的“其”均为此意,只有C项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起加强证据的作用,在本句中可翻译为“一定”“务必”等。 7.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呆以吗? 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附文言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

古诗李生论善学者翻译赏析

古诗李生论善学者翻译赏析 文言文《李生论善学者》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 (1)善:善于,擅长 (2)还:(xuán)通“旋”,转身。 (3)故:特意,故意。 (4)厌:满足。 (5)信:真的。 (6)说:(yuè)通"悦",高兴。 (7)罔:通"惘",困惑。 (8)志:通"记",记住。

(9)说:(huì)劝说。 (10)愠:恼火,恼怒,生气。 (11)迨:(dài)等到。 (12)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 (13)而:表示承接 (14)其:他的。 (15)或:有人 (16)谓:说。 (17)悉:都。 (18)谢:道歉。 (19)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 (20)烔戒:明显的警戒。 (21)逾:超过。 (22)蹉跎:光阴消逝,事无进展 (23)盍:何不 (24)益:更加 (25)虽:即使 (26)耻:以为耻 (27)贵:以为贵 【翻译】 王生喜欢学,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

《李生论善学者》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李生论善学者》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 语文试题练习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音义②李生说之曰音义③不应而还音义④迨年事蹉跎音义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参考译文和答案】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①zhì;同“识”记②shuì;劝说③xuán;同“旋”,转身④

吉林省通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吉林省通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第一部分 (共4题;共26分) 1. (6分)(2011·绥化) 古诗(词)文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__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④________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表达对友人怀念之情及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⑥人生在世,得失相伴,成败相随,如果能保持“________ ,________”的胸怀,就会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⑦风,吹绿了春草,吹红了夏花,吹黄了秋叶,吹白了冬雪。风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请写出含有“风”字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 , ________。 2. (4分)形近字组词 暮________ 径________ 汲________ 榨________ 慕________ 泾________ 吸________ 窄________ 3. (11分) (2017八下·东台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有关要求。 三月,又是一个繁花争妍_____的季节!梅花吐香报春到,迎春花开门迎春来,桃花夭夭春风软,天下第一香的花中君子兰花也笑意àng_____然。还有婉约动人的樱草,娇艳热忱的海棠,皓齿含雪的梨花等等,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妩媚华贵,婀娜多姿! 这个季节贮满了五彩缤纷的诱惑。勤劳的蜜蜂情丝潜兹暗长,zhù_____立于这朵身边,又流连于那朵周围,在万花丛中飞越拍拖。再加之云聒_____燕喃的推波助澜,蜜蜂每日每刻都心无旁鹜,在万花丛中酿造出腻人的甜言蜜语,甜得万花忍俊不禁地笑着,越开越艳……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妍________ 聒________; àng________然zhù________ (2) 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 (3)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生好学而不得发。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谓之善学也京中有善口技者 B.或谓君不善学,信乎?信义著于四海 C.吾悉能志之志虑忠纯 D.王生不说诣太守,说如此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而计其长曾不盈存(《核舟记》) B.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泰》) 7.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十则》) 译文: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译文: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译文: 参考答案: 5.A【解析】本习题考察对文言实词的的掌握情况,难度较大。A选项中的善均为擅长之意;B选项中的信分别意为真、确实和诚信;C选项中的志分别意为通‘记’,记住和志向;D选项中的说分别为能‘悦’,快乐和陈述。 6.C【解析】本习题考察文言虚词其的用法,难度中等。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为代词,意为他的,A、B、D选项中的其均为此意,只有C项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起加强证据的作用,在本句中可翻译为一定务必等。 7.(1)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呆以吗? (3)(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附文言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

李生论善学者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 (1)善:善于,擅长 (2)还:(xuán)通“旋”,转身。 (3)故:特意,故意。 (4)厌:满足。 (5)信:真的。 (6)说:(yua)通"悦",高兴。 (7)罔:通"惘",困惑。 (8)志:通"记",记住。 (9)说:(shuì)劝说。 (10)愠:恼火,恼怒,生气。 (11)迨:(dài)等到。 (12)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13)而:表示承接 (14)其:他的。 (15)或:有人 (16)谓:说。 (17)悉:都。 (18)谢:道歉。 (19)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 (20)烔戒:明显的警戒。 (21)逾:超过。 (22)蹉跎:光阴消逝,事无进展 (23)盍:何不 (24)益:更加 (25)虽:即使 (26)耻:以...为耻(27)贵:以...为贵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启示】 孔夫子那句:“不耻下问”,谁都会张嘴读,但是做起来真真是难。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凡不明白的要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而最忌讳的,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现在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李生论善学者》阅读答案翻译

《李生论善学者》阅读答案翻译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音义 ②李生说之曰音义 ③不应而还音义 ④迨年事蹉跎音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参考译文和答案】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①zhì;同“识”记②shuì;劝说③xuán;同“旋”,转身④cuōtu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 高三 2012-03-21 21:17 文言文翻译练习 目录 一、杨氏入山之大穴 二、文侯与虞人期猎 三、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四、南歧之见 五、善呼者 六、献不死之药 七、足自当止 八、范缜治学 九、戏巫 十、曲突徙薪 十一、谁杀陈他 十二、姜太师认父 十三、商汤见伊尹 十四、乐不思蜀 十五、文征明习字 十六、管宁割席 十七、蔡磷坚还亡友财 十八、公孙仪相鲁 十九、陶侃惜谷 二十、以叶隐形 二十一、薛谭学讴 二十二、诫子书 二十三、幽王击鼓 二十四、农夫与行者 二十五、齐威王之时喜隐二十六、宋之逊告密 二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二十八、司马光好学 二十九、欧阳修苦读 三十、王冕僧寺夜读 三十一、张无垢勤学 三十二、师旷论学 三十三、七录 三十四、凿壁借光 三十五、程门立雪 三十六、学弈

三十七、李生论善学者 三十八、问说 三十九、教学相长 四十、颜回好学 四十一、邴原泣学 四十二、董遇“三余”读书四十三、推敲 四十四、勤训 四十五、刺客列传 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忧 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 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 四十九、皇后谏大宗 五十、沧河老兵 五十一、终不知车 五十二、攻韩 五十三、宋濂尝与客饮 五十四、柳下季存国 五十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五十六、芒山有盗临刑 五十七、王罴性俭率 五十八、廉颇思赵 五十九、要做则做 六十、臣僚见太祖 六十一、宣王好射 六十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六十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六十四、投笔从戎 六十五、郑之鄙人学为盖 六十六、枭与鸠对话 六十七、棉花 六十八、不孝者五 六十九、愚溪 七十、罴说 七十一、患难见知交 七十二、废弈向学 七十三、婆媳棋局 七十四、富不易妻 七十五、速进则阖 七十六、三人越谷 七十七、心不在马 七十八、田子退金

课外文言文复习

课外文言文复习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翻译技巧。 二,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以对话交流导入 大家认为文言文难学吗?难,难在哪?有些语句不会翻译,以至于读不懂文章。 那么,今天我们借《李生论善学者》这篇文章来一起探讨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难题。(二)读通文章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文章读通读顺 1,放声,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没把握的读音和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 ①王生不说(yuè)②李生说之曰(shuì) ③王生益愠(yǜn)④不应而还走(xuán) ⑤应有邪(yé) ⑥盍不改之乎(hé)⑦迨年事蹉跎(dài) ⑧以昭(zhāo)炯戒(jiǒng)2,请一生读文,其他学生注意听是否读准了字音 读后ppt出示以上拼音 3,学生再自由读文,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清句读 4,全班齐读 (三)读懂文意 1,小声的自由读文,边读边译 要求:(1)这篇文章所出现的词句,使你联想到课内我们所学的那个句子,圈出来并批注在空白处。 (2)翻译有困难的字词句也作上相应的记号。 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进行交流 交流一:相互补充所联想到的课内语句 交流二:不理解的地方相互探讨,将共性问题作上记号,提交全班交流 交流三:关注词和句子的特殊现象 3,全班交流 老师示例:“王生不说” ①读句子 ②这个句子中的“说”使我联想到《论语八则》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

高兴的意思 ③翻译整个句子 ④提出不会译的地方 预设: ㈠联想到课内的语句 ⑴“或.谓君不善学”联想“宋人或得玉”“或问之:‘非其有而取之”《许仲平义不苟取. ⑵“或谓君不善学,信.乎联想“取之信然”确实,的确《道旁李树》 ⑶“王生不说.”联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论语八则》 ⑷“吾悉.能志之”联想“悉如外人”全,都《桃花源记》 ⑸“吾悉能志.之”联想a,“处处志之”作标记 b,“寻向所志”记号《桃》c,““默而识之”记住《论》 ⑹“君但.志之而不思之”联想“但微颔之”只,仅仅《卖油翁》 ⑺“王生益愠.”.联想“人不知而不愠”恼恨《论》 ⑻“不应而还走”联想“桓侯不应”答应,理睬《扁鹊见蔡桓公》 ⑼“不应而还走 ..”联想“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转身就跑《扁鹊见蔡桓公》⑽“李生故.寻王生”联想“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 ⑾“莫逾自厌.”联想“学而不厌”满足《论》 ⑿“虽.欲改励”联想“虽我之死”即使《愚公移山》 ⒀“王生惊.觉”联想“渔人甚异之”感到…震惊《桃》 ⒁“谢.曰”道歉联想“从而谢焉”辞谢《嗟来之食》 ⒂“余不敏.”聪敏联想“敏而好学”勤奋,努力《论》 ⒃“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联想“始一反焉”才《愚公移山》 (二)通假字: A.王生不说. B. 吾悉能志.之,盍不改之乎 C. 不应而还.走。 (三)活用现象: 1,不耻.下问: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2,王生惊.觉:惊意动用法感到…震惊 3,请铭之坐右:铭名词活用成动词作为铭 (四)一词多义 善:①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善长 ②今日始知君言之善好 4,再次齐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小古文阅读训练2

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②李生说之曰 ③不应而还 ④迨年事蹉跎 ⑤王生不说 ⑥王生益愠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 ③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④元方入门不顾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李生论善学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①,盍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③。” 【注】①厌:满足。②迨:等到。③炯戒:明显的警戒。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或谓/君不善学 B.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C. 迨年/事蹉跎 D.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愠()(2)始(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11.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用原文回答)(2分) 12.读完上面这则故事,说说从王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学习方面的启示。(2分)

答案: 8.A 9.(1)恼恨(2)才 10.(1)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2)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11.(1)学贵善思(2)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12.(1)好学更要得法(2)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文言文翻译

(一)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雍正初,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棰,皆不起,惟掉尾长鸣。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渠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至渠生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三)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②白:告诉。③审:确实。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⑤赍(ji):携带。⑥牒:文书。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①,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③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④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⑤走。 居⑥五日,李生故⑦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⑧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⑨,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⑩,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11右,以昭炯戒12。” 注释①说:通"悦",高兴②志:通“识”,记③说:劝说④但:只,仅仅⑤还(xuán):通“旋”,掉转身⑥居:过了⑦故:特意⑧冀:希望⑨厌:满足⑩蹉跎:光阴消逝,事无进展。11坐:同“座”12炯戒:明显的警戒。 翻译:

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阅读及答案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②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⑥炯戒⑦。”【注】:①或:有人。②悉:全,都。③还:通“旋”,掉转身。④盍:何。⑤迨:等到。⑥昭:展示。⑦炯戒:明显的警戒。【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①或谓君不善学②王生不说③王生益愠④余不敏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友李生问之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h: f, C6 O/ V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B N( Q4 h$ ^; C7 T U* D ^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V* a( H; D( D% K# T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1 c: F+ B: b- B, c! F;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君但识之而不思之【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题1】(1)①说;②同“悦”,愉快,高兴;③恼恨、怨恨;④聪明(2)D【小题2】.君∕但识之∕而不思之【小题3】(1)凡是老师说的话,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2)略【小题4】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等(答对一点即给1分);启发: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意思达到即可)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谓、愠”意思都是固定的,记住便可做答。“说”是重点的通假字。“敏”是古今异义字,此句中应译为“聪明”。选择题中的“之”在题干中为代词用法,只有D中的“之”是代词,所以是相同的。A、B中的“之”无义,C中的译为“的”,助词用法。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本句的意思,根据语意将其划分停顿。“君”是主语,应停顿,“而”表转折,所以前后的语意要停顿。即应为“君∕但识之∕而不思之”。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理解和诵读能力。点评:划分停顿首先要整体理解句子,然后根据句意把句子有机的分开,注意词语不能断开。【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是”“回清倒影”等。“是”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代词用法,在此句中应译为“这”,“回清倒影”中的“回”和“倒”都要解释为动词用法,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题4】试题分析:"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完成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②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⑥炯戒⑦。” 【注】:①或:有人。②悉:全,都。③还:通“旋”,掉转身。④盍:何。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或谓君不善学②王生不说 ③王生益愠④余不敏 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 C.方为秋田之害D.乃以瓦布之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这对我们又有 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说;②同“悦”,愉快,高兴;③恼恨、怨恨;④聪明D 小题2:.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小题3:(1)凡是老师说的话,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2)略 小题4: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等;启发: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小题1:试题分析:“谓、愠”意思都是固定的,记住便可做答。“说”是重点的通假字。“敏”是古今异义字,此句中应译为“聪明”。选择题中的“之”在题干中为代词用法,只有D中的“之”是代词,所以是相同的。A、B中的“之”无义,C中的译为“的”,助词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本句的意思,根据语意将其划分停顿。“君”是主语,应停顿,“而”表转折,所以前后的语意要停顿。即应为“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