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直肠Ca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Ca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Ca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Ca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五)便秘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大横、腹衰、足三里等穴,气虚者加取关元、气海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便秘点、大肠、内分泌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关元、神阙、气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

(1)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钟。

(2)鸦胆子油注射液:静脉输液速度不超过50滴/分钟。

(3)榄香烯注射液:稀释后宜在4小时内输注完成;建议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

(4)康艾注射液:急性心衰、急性肺水肿、对人参、黄芪过敏者禁用。

(5)其他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

(1)患者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保留药液20分钟左右。

(2)其他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7.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8.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防止感冒。

2.指导患者有序进行八段锦、简化太极拳锻炼。

(二)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忌烟酒、肥甘厚味、甜腻和易胀气的食品。

1.脾肾阳虚证:宜食温阳健脾的食品,如山药、桂圆、大枣、南瓜等。忌生冷瓜果、寒凉食品。食疗方:桂圆大枣粥。

2.肝肾阴虚证:宜食滋阴补肝肾的食品,如芝麻、银耳、胡萝卜、桑椹等。忌温热之品。食疗方:银耳羹。

3.气血两亏证:宜食益气养血的食品,如大枣、桂圆、莲子、鸡蛋等。食疗方:桂圆莲子汤。

4.痰湿内停证:宜食化痰利湿的食品,如白萝卜、莲子、薏苡仁、赤小豆、等。忌大温大热之品。食疗方:赤小豆苡仁粥。

5.瘀毒内结证:宜食化瘀软坚的食品,如桃仁、紫菜、苋菜、油菜等。禁食酸敛类果品,如柿子、杨梅、石榴等。食疗方:桃仁紫菜汤。

6.急性腹痛患者诊断未明确时应暂禁食;腹泻患者宜食健脾养胃及健脾利湿的食品,如胡萝卜、薏苡仁等。严重腹泻者适量饮淡盐水。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亲朋好友给予情感支持。

3.指导采用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移情调志法,建立积极的情志状态。

4.人工造瘘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突出,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并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亏证□痰湿内停证□瘀毒内结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6

7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8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 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瘀毒内结证 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对症加减: 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黄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补骨脂、菟丝子、大枣等。 腹泻: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蒌仁、肉苁蓉、莱菔子等。 腹胀:加苡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二)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漏芦、藤梨根、红藤、蛇六谷、苦参、红豆杉、马齿苋、败酱草、白英、龙葵、土茯苓等。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片、复方斑蝥胶囊、安替可胶囊、西黄丸、西黄胶囊、平消胶囊、小金胶囊、康力新胶囊、贞芪扶正胶囊、健脾益肾颗粒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 (五)外治法 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1.肛滴法 适应症:消化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腹胀症状者;无法耐受口服中药者,增加用药途径。 禁忌症:门静脉癌栓,严重痔疮,痔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等。 推荐用药:生大黄9g、枳实15g、当归9g、天龙3条、柴胡9g、黄芪15g、槟榔9g、黄柏9g。 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标准为取胃、十二指肠引流管1根,经消毒后备用。疗程为一个月。取250m1洁净输液瓶1只,中药浓煎至150m1后至40℃放入输液瓶中备用。取输液皮条将输液瓶与胃、十二指肠引流管连接后,以石蜡油将待

中医外科病历范文(肛肠科-直肠癌).

入院记录 姓名 :@@@@ 职业:无 性别:男入院时间:2013 年 7 月 25日 8时 16分 年龄:@@岁记录时间:2013 年 7月 25日 8时 16分 民族:汉族发病节气:大暑 婚姻状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 主诉 :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半年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便脓血,便意频,伴里急后重感,自觉肛门下坠,大便 5— 7次 /日,偶伴腹胀、腹痛,未予正规治疗,今为求较好诊治,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直肠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入院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食纳差,贫血貌,大便带脓血,伴有里急后重感,便形较细,无明显体重减轻,小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 1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1986年行因“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有输血史(具体不详 ,否认中毒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生活居住环境良好,工作环境良好。否认毒物,传染病接触史。吸烟, 1包 /天,少量饮酒。否认冶游史,无地方性疾病史及职业病史。 婚育史 :28岁结婚,婚后育有 1子,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家族中类似病史。 望、闻、切诊:望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表情正常。望色:正常面容,色泽红润。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中等。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声音:语言

清晰。语言强弱适中,无咳嗽、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气味:无特殊气味。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脉弦滑。 体格检查 T :36.4℃ P :76次 /分 R :18次 /分 BP :130/70 mmHg 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型中等,精神差,贫血貌。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无异常分泌物。颈部对称,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无扁桃体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 双侧呼吸动度一致, 触觉语颤均等, 叩清音, 肺肝浊音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 76次 /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专科检查:腹平坦,上腹部可见一长约 12cm 手术疤痕,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 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 双肾无叩击痛,肠鸣音活跃。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直肠指诊:距肛缘 3cm 直肠肿物, 可触及肿物下缘,累及肠腔约 3/4周,质硬,上界未触及,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 辅助检查:待回报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锁肛痔 气血两虚 西医诊断:1、直肠占位 (性质待查 2、糖尿病

19个中医护理方案

附件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结肠癌患者术后中医中药如何调理

结肠癌早期的时候发病比较隐匿,大部分发现的时候已经晚期了,而且结肠癌的复发和转移率也非常的高,而且结肠癌如果发生转移后,就会转移至肝、肺上,目前对于结肠癌的治疗,手术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能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手术也有一定的弊端,会损伤患者机体,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会增加复发转移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做好调养和护理工作,此时很多患者想到了中医中药,那结肠癌患者术后中医中药如何调理呢? 目前对于结肠癌的治疗,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而中医在综合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手术虽然短期疗效快,但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实体瘤,术后患者体内血液和淋巴液里仍有残存的癌细胞,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而且手术是一种有创治疗,患者在术后身体也会变得虚弱,给残存的癌细胞以可乘之机。结肠癌患者在术后既要抑杀残存的癌细胞,也要注重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体质,而中医治疗正是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在术后使用,能扶正元气,减轻手术的创伤,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另外中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杀残存的癌细胞,稳定病情,减少复发转移的机会,巩固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临床上也有很多患者术后会选择放化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大量的残存癌细胞,稳定病情,预防复发转移,但放化疗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无法耐受其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有的患者会在放化疗期间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扶正元气,调理脾胃,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不适症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提高治疗效果,使治疗顺利完成。另外患者长期用药,还有助于修复受损的机体,巩固放化疗的疗效,抑制肿瘤细胞,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指出结肠癌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 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他认为肿瘤患者的“虚”须从元气亏虚论治,在病程的任何治疗阶段都须扶元气为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元气亦是祛邪。而“破血逐痰”、“排毒通瘀”则为祛邪外出提供出路,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唯有三者共治,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戴素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湖北鄂州人 2011年9月份,病人感觉肚子总是隐隐作痛,吃了些药也不管用,就到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结肠腺癌。后来在武汉同济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又做了几次化疗。但由于胃肠道反应太剧烈,一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病人苦不堪言,难以忍受,就拒绝再做化疗。为治好戴素珍的病,其儿子在武汉

结肠癌中医治疗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 大肠癌是由于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的,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为基本病机,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北美、西欧各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占全部癌症死亡原因中的第二位。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大部分省市大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5-6位,男女之比约为2:1,好发年龄为30-60岁。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的患者具有整体治疗效应,在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有利于劳动力的恢复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 中医学无“大肠癌”这一名称,从其发病及临床特征分析,应属中医学的“肠积”、“积聚”、“症瘕”、“肠覃”、“肠风”、“脏毒”、“下痢”、“锁肛痔”等病的范畴。《灵枢·水胀》说:“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肉乃生。其始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其症状的描述颇似结肠癌腹内结块的表现。《诸病源候论·积聚症瘕候》记述:“症者,由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劳不移动者,是症也。言其形状,可征验也。”有助于了解大肠癌的病因、症状和体征。明代《外科正宗·脏毒》说:“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此未得见其生。”类似于大肠癌的病因、主要症状,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清《外科大成·沦痔漏》说:“锁肛痔,肛门内外犹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上述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本病的治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了“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的内科治疗原则;《后汉书》中有华佗进行“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这种采用内科或外科治疗本病的方法,迄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药治疗本病所采用的方药散见于中医治疗积聚、症瘕、痢疾、脏毒等病证中,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的芍药汤、《济生方》的香棱丸、《疡医大全》的化痞丸、《医林改错》的少腹逐瘀汤等。 西医学对大肠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等,以管状腺癌最多见。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大肠包括回肠和广肠(直肠)。回肠上接阑门,下接广肠,广肠下端为魄门(肛门),其经脉络肺,统摄于脾。它的生理功能是接受小肠下注的浊物,主津液的进一步吸收,司糟粕传送,并将之排出体外,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五)便秘

肠癌中医

肠癌的中医辩证思维、临床常用分证、中医分证新说 本病属中医学“肠蕈”、“盘积”、“肠毒”、“便血”、“下痢”、“肠僻”、“锁肛痔”等范畴。中医认为,正气虚弱是发病的根本,多因志失调,饮食内伤,忧思郁怒,致胃肠失和,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痰浊内聚,结于肠道,或酒食无度,嗜食膏粱厚味,伤及脾胃,运化司,湿热内生,乘虚下注,搏结于肠,蕴毒日久,结成肿块。早欺湿热蕴结为主要病理表现,后期以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气血亏损为主要表现。治疗原则早期正气尚存时以清热利湿气活血、化瘀解毒、祛痰通结为主,后期正气虚衰时,以扶正为主,治以健脾补肾,滋肾养肝,益气养血。佐以行气散结,解毒止血 (一)中药治疗中医肿瘤学在治疗方面的主要部分是辨证论治。是针对有各种癌肿的各个不同的患,用中医理论对他们的整体情况和癌肿进行分析,推断其病因、病机,确定各个患者的辨证类型,定出治疗原则,用中药进行治疗。不同的癌肿患者,可能采用相类似的中药治疗,而同一种癌肿患者,也可能采用不同,甚至相反的中药治疗,这就是辨证论治的一个特点。大肠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脂肪摄食过高而纤维素类摄人过少,与古人所谓“肠风脏毒”的因理解是一致的、,对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针对这种病因病机。饮食中的营养失平衡、包含着的化学致癌因子等,被认为是引起消化道癌肿的一种因素,而现代中医义认为和六淫有关。两种理解也同时可以结合起来,对预防、治疗有帮助。中医药既叮以调整机的免疫功能,调动机体的潜在抗肿瘤能力,1~且对肿瘤细胞办具有直接的杀伤作用。单纯治疗和中药配合手术及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结肠癌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示出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中医中药作为治疗结肠癌的第四大手段,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中医的角度对大肠癌的治疗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放射治疗、化疗的副用,有的中药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姑、龙葵等。用药时可辨证、谦顾,加入清热解毒、活血攻坚、滋阴养血、除痰散结、调补脾胃等方面的药物。病机中已经可以知道,得大肠癌的患者,正气虚是病之本,邪气外侵乃病之标,故而立方治病,不可见其表,现在中医对大肠癌症患者,主要的分型论治原则与选方用药。 一)寒毒痰瘀证病证表现.主要症状腹痛、腹泻和(或)便秘、里急后重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暗或瘀斑、苔白厚腻、脉沉或滑。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得温痛减、或喜温喜按、痛如针刺、或腹中闷痛、或腹中按压有肿块【治则与选方】散寒解毒、化瘀涤痰。可选用附子粳米墓生化汤合方。处方用药】附子Sg 半夏12g 甘草3g 大枣10枚粳米12g 当归24g 川芎9g 桃仁3g 干姜2g[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4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为1个疗程,需用药8~12个疗程。[配伍技巧] 若脾虚甚者,加白术、苍术,以健脾醒脾,燥湿化痰:若腹痛明显者,加细辛、白芍,以温阳缓急止痛i若瘀血甚者,加五灵脂、蒲黄,以活血化瘀:若寒盛者,加肉、吴茱萸,以温中散寒:若里急后重者,加薤白、木香,以行气导滞等。药物功效】方中附子温阳散寒,助阳化饮。半夏燥湿化,降逆醒脾。粳米补益脾胃。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调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桃仁破血逐瘀。炮姜温经散寒止。大枣、甘草,益气补中,顾护脾胃。 二)寒痰瘀郁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腹痛、腹泻和(或)便秘、里急后重。2.辨证要点情绪急躁、舌质暗或瘀斑、苔黄厚腻、脉涩z纤23.可能伴随的症状脘腹胀痛、或矢气得舒、或善叹息、或表情沉默、或痛如针刺、或夜间加重、或腹中按压有肿块。【治则与选方】化瘀涤痰、行气解郁。可选用附子粳:与四逆散合乃【处方用药】附子59 半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 诊断 (-)疾病诊断 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结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 1. 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 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 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 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 红少苔。 3. 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 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 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 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 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 治疗方案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 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黃汤合清肠饮加减。熟地黃、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 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 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茸.熟地、口芍药、人参、口术、茯 苓、甘草等。 4. 痰湿内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苓连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苓、黄连等。 3 ?瘀毒内结证 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茸、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 生黄茂、当归、补骨脂、菟丝子、 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对症加减: 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 五灵脂、炮山屮、乳香、没药等。 黃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 腹泻:党参、干姜、黄苓、 大枣等。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 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版 2014年11月11日 肠癌由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情志抑郁,损伤脾胃,气机逆乱,气血瘀滞,水湿痰浊瘀毒,蕴结于下而成。一般以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中医古籍“肠风下血”与“结肠癌”、“脏毒”与直肠癌、“结阴”与肛管癌有相似性,还类似于“肠覃”、“锁肛痔”、“下痢”等。 本方案参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8版)制定以及学科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与修订。 一、病名 中医:肠癌 西医:大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51)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及其它症状。 2.体征:早期可见大便习惯改变,进展期可及腹部包块,拒按,恶液质等表现,直肠指诊:肿瘤大小、质地、与周围关系,是否指套带血。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CEA、CA19-9,建议检测CA242、CA724,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FP,有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4.影像学检查:结肠钡剂造影检查,尤其是气钡双重造影,B超、核磁或CT。 5.内窥镜检查。 三、治疗 3.1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结型 主证:腹部阵痛,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胸闷口渴,恶心纳差,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 加减:大便下血者,加血余炭、茜草,三七粉冲服;热结便秘者,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腹泻明显者,加马齿苋,白头翁;腹部胀痛加木香、陈皮,玄胡、赤芍、白芍;腹部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昆布,三棱、莪术。 ②气滞血瘀型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利紫黑脓血,里急后重,或肠癌术后,腹痛振作,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消瘤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枳壳乌药丹皮香附延胡索 加减:腹硬满而痛者,加川楝子、炮山甲、丹参各;里急后重者,

结肠癌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结肠癌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主要问题 1、知识缺乏(特定的):有关术前方面的知识。 2、低效性呼吸形态。 3、疼痛。 4、有液体不足的危险。 5、有感染的危险。 6、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7、有组织灌注不足的危险:血栓静脉炎,静脉血栓。 8、知识缺乏(特定的):有关术后方面的知识。 9、自我形象紊乱。 护理措施 一、知识缺乏(特定的):有关术前方面的知识。 1、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 2、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 (1)腹部切口(其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手术的种类),均为敷料覆盖。(2)腹腔引流,其目的是引流手术创面的渗液。 (3)静脉输液,其目的是在肠蠕动恢复前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肠蠕动常在术后72-96小时内恢复。 (4)胃肠减压,其目的是抽吸胃内液体和气体,防止腹胀,恶心,呕吐。

(5)早期活动,若特殊情况,可在手术第一天下床活动,可预防肺不张和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术后组织粘连。 (6)多翻身,咳嗽和深呼吸,以预防肺不张,痰液坠积,避免引起肺料,术前指导病人通过按压伤口进行有效的咳嗽,并且让病人演示。(7)疼痛护理:让病人参与疼痛的护理,并选择病人认为有效减轻疼痛的方法。 二、低效性呼吸形态。 (1)止痛,遵医嘱使用镇痛剂。 (2)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半卧位。 (3)鼓励/协助病人翻身Q2小时,预防压疮。 (4)鼓励病人深呼吸每小时至少10次。 (5)鼓励病人每小时咳嗽一次以清除气管内的痰液。 (6)帮助病人用手按压腹部切口,按压切口可减轻咳嗽和深呼吸的不适。 (7)鼓励病人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多活动。 三、疼痛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2)使用非药物措施减轻疼痛(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3)在疼痛加重前遵医嘱给患者使用止痛药。 (4)在进行使用疼痛加重的操作中如换药前,给患者使用止痛药以增强患者耐受疼痛的能力。 (5)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

在课前的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业化的高速进展,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呈直线上升趋势,无论就是在全球,还就是在我国,其发病率都逐年递增。本课件围绕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阐述了中医对结直肠癌的各种分型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提供了有力帮助。 一、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概述 (一)中医药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情况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三种情况: 首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手术、化疗、放疗同时使用,可减轻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不能做手术,或不能做放化疗的病人,中医治疗就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最后,晚期的病人,生活质量很差,不能耐受放化疗,中医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康复期的病人,即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吃中药,可减轻肿瘤的复发,延长生存期。 (二)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癌症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 ,临床实践中常出现“带瘤生存”的状况。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有很多的特点及优点。 1、中医疗效较慢但较持久,适合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 2、中医药的不良反应小,适合老年病人,或比较重的病人。 3、手术后的康复期使用中医药,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及治疗肠粘连。 4、放化疗期间使用中医药,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5、中医药用于肿瘤的康复治疗,可减少复发转移,它就是肠癌治疗的重点之一。 6、中医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患者的姑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结直肠癌的中医病机特点 中医认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的病机特点就是正气虚,《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就是说,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就是由正气虚引起的。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结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结肠癌、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喜睡懒动,下痢稀溏,带有白冻或兼有暗红色血液,或肠鸣而泻,泻后稍安,或五更泻,腹痛喜热,甚至肢冷畏寒。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二)肝肾阴虚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渴舌干,腰膝酸软,肋胁胀痛,便秘或有便血,舌红少苔,脉细弦。(三)气血两虚证:气短乏力,大便溏薄或便血,面色苍白、脱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四)湿热蕴结证:腹痛偶作,下痢赤白,里急后重,下迫灼热,大便黏滞,恶臭或发热寒战,胸闷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五)气滞血瘀证:腹痛腹胀,或痛有定处,或腹部触及包块、结节,或便血或黯紫,或伴有大便习惯改变,舌暗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二)腹痛

(三)腹泻 (四)粘液血便 (五)便秘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五)便秘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4 版 2014年11月11日 肠癌由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情志抑郁,损伤脾胃,气机逆乱,气血瘀滞,水湿痰浊瘀毒,蕴结于下而成。一般以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中医古籍“肠风下血” 与“结肠癌”、“脏毒”与直肠癌、“结阴”与肛管癌有相似性,还类似于“肠覃”、“锁肛痔”、“下痢”等。 本方案参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 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8 版)制定以及学科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与修订。 一、病名 中医:肠癌 西医:大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51 )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及

其它症状。 2.体征:早期可见大便习惯改变,进展期可及腹部包块,拒按,恶液质等表现,直肠指诊:肿瘤大小、质地、与周围关系,是否指套带血。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CEA、CA1 9-9, 建议检测CA242 CA724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FR有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4■影像学检查’结肠顿剂造影检査,尤其是气顿双重造影,B 超、 核磁或CT。 5.内窥镜检查。 3」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结型 主证:腹部阵痛,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胸闷口渴,恶心纳差,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 加减:大便下血者,加血余炭=茜草,三七粉冲服;热结便秘者, 加大黄(后下人枳实鲁厚朴;腹泻明显者,加马齿觅,白头翁; 部胀痛加木香、陈皮,玄胡、赤芍、白芍;腹部肿块者,加夏枯草, 海藻、昆布,三棱、莪术。 (2)气滞血瘀型 主证: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利紫黑脓血,里急后重,或 肠癌术后,腹痛振作’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涩。治法:行气活血,消瘤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川茸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枳壳乌药丹皮香附延胡索 加减^腹硬满而痛者,加川楝子s炮山甲.丹参各;里急后重者, 加广香木,藤梨根;腹内结块而体实者,加山棱、莪术各;大便秘结属

大肠癌中医治疗临床路径(本院)

大肠癌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2012年1月修订) 一、大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 编码:C18.902)。 行大肠癌切除术后不愿放化疗者或不能放化疗者,行大肠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者,大肠癌晚期未行手术且不愿放化疗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五分册·大肠癌》。 2、证候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大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热毒雍滞型、(2)痰瘀互结型、(3)脾虚湿盛型、(4)气血两虚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 编码:C18.902)。 2、患者符合适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 编码:C18.902)的患者。 2、患者符合适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片,必要时肺部CT(肺转移患者) (6)腹部B超或腹部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血型、配血、超声心动图、PET-CT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雍滞型 主症:腹部疼痛阵作,大便次数增多,下脓血和粘便,里急后重,寒热腹胀,舌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化滞 方药:龙葵30g、石见穿30g、舌蛇草30g、半枝莲30g、莪术10g、川楝子10g、木香10g、土茯苓30g、米仁20g、红藤30g、败酱草30g、地榆10g、藤梨根30g、马齿苋30g (2)痰瘀互结型 主症:胸闷膈满,面黄虚胖,呕吐痰延,腹胀便溏,腹部可扪及包块,质地坚硬,固定不移,舌边暗紫,或质紫,或见瘀斑,脉细涩。 治则: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方药:夏枯草30g、牡蛎30g、拔契15g、山慈菇15g、穿山甲10g、三棱10g、莪术10g、半夏10g。 (3)脾虚湿盛型 主症:腹部胀满作痛,大便带粘液或脓血,胃纳不佳,形体消瘦,腹部可扪及包块,苔白或腻,脉细。 治则:温补脾肾,健脾化湿 方药: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山药10g、生熟苡仁各20g、舌蛇草30g、石见穿30g、焦楂曲各15g、炒谷麦芽各15g、炙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11月11日 肠癌由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情志抑郁,损伤脾胃,气机逆乱,气血瘀滞,水湿痰浊瘀毒,蕴结于下而成。一般以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中医古籍“肠风下血”与“结肠癌”、“脏毒”与直肠癌、“结阴”与肛管癌有相似性,还类似于“肠覃”、“锁肛痔”、“下痢”等。 本方案参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制定以及学科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与修订。 一、病名 中医:肠癌 西医:大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51)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及其它症状。 2.体征:早期可见大便习惯改变,进展期可及腹部包块,拒按,恶液质等表现,直肠指诊:肿瘤大小、质地、与周围关系,是否指套带血。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CEA、CA19-9,建议检测CA242、CA724,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FP,有卵

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4.影像学检查:结肠钡剂造影检查,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B 超、核磁或CT。 5.内窥镜检查。 三、治疗 3.1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结型 主证:腹部阵痛,下利赤白,里急后重,胸闷口渴,恶心纳差,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 加减:大便下血者,加血余炭、茜草,三七粉冲服;热结便秘者,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腹泻明显者,加马齿苋,白头翁;腹部胀痛加木香、陈皮,玄胡、赤芍、白芍;腹部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昆布,三棱、莪术。 ②气滞血瘀型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利紫黑脓血,里急后重,或肠癌术后,腹痛振作,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黄,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消瘤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为结肠癌、直肠癌等的统称,是指发生在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肠癌,亦属于肠蕈、脏毒、肠癖、癥瘕、锁肛痔、便血等范畴。 一、诊断 参照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进行诊断。(内容略)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1、结肠癌尽量手术切除。病变局限于粘膜、粘膜下层,淋巴结未发现转移,术后定期观察,可行中医药治疗。病变侵及肌层以外,或淋巴结阳性,术后需要辅助化疗6周期及中医药治疗。 2、直肠癌尽量手术切除。病变侵及直肠旁组织,酌情选择术前放疗,术后病变侵及深肌层或淋巴结阳性者,则术后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 3、晚期患者(或不宜、不能手术患者)中医药治疗,酌情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二)辨证论治在辨病的基础上施行辨证论治,适合于各期结直肠癌。 1.脾虚血亏,瘀毒内结证(临床最常见证型) 证候特点: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或见便血,腹部肿块,食少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血,化瘀解毒。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黄芪法夏灵芝薏苡仁仙灵脾鸡血藤莪术白花蛇舌草菝契半枝莲石见穿广木香甘草。水煎服。 加减:口干咽燥者加麦冬、花粉;恶心呕吐者加砂仁、竹茹;大便溏稀者加炒吴萸;腹痛者加白芍、延胡索;腹胀滿者加枳壳,厚朴;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肉苁蓉;血虚者加当归;血白细胞下降者,加枸杞子、大枣、补骨脂、巴戟天。 2.湿热内蕴,瘀毒内结证

证候特点:腹部阵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血色紫黯,肛门灼热,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化瘀解毒。 方药:白头翁加减: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广木香厚朴苍术地榆槐花白芍薏苡仁败酱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便血者,加云南白药(冲服)甘草。水煎服。 加减:胁痛者,加柴胡、郁金;热结便秘者,加大黄、枳实、厚朴。 3.脾胃虚寒,瘀毒内结证 证候特点: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温阳健脾,化瘀解毒。 方药:黄土汤加减:伏龙肝(先煎取汁)熟地炒白术党参制附片炮姜黄芩阿胶(烊化)陈皮田七粉(冲兑)蚤休白花蛇舌草甘草。水煎服。 加减:里急后重者,加广木香、补骨脂;便血暗红量多者,加炒艾叶、地榆炭;大便泻下无度者,加诃子、五倍子。 4.脾虚下陷,瘀毒内结证 证候特点:腹部坠胀,食少乏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甚则脱肛,或腹部肿块,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解毒。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炙升麻炙柴胡当归炙甘草莪术枳壳葛根蚤休白花蛇舌草。水煎服。 加减:短气多汗者,加红参(蒸兑)、麦冬、五味子;大便夹血、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艾叶炭、伏龙肝。 (二)辨病用药 1.常用中成药(院内制剂) (1)平癌片:8~10片,口服,3次/日。 (2)癌复康:8~10片,口服,3次/日。 (3)复方斑蝥胶囊:益气养阴、化瘀解毒;用法:每次2片,口服,一日3次。 (4)鸦胆子油软胶囊:软坚散结、抗癌;用法:每次4粒,口服,一日3次。 (5)鸦胆子油口服乳:软坚散结、抗癌;用法:每次20ml,口服,一日3次。 (6)西黄胶囊:解毒散结,消肿止痛;用法:每次4-8粒,口服,一日2次。 (7)乌苯美司:扶正抗癌;用法:每次1片或1粒,口服,一日3次。 2.常用中药注射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