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化学专业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1922年建立)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可追溯到 1912 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至今有100 多年的历史。1952 年,我国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时,辅仁大学化学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005 年 9 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撤系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学科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物理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无机和有机化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009年获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建立了励耘化学实验班;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9人,正高职称53.5%,98%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青年教师48.5%,境外博士学位获得者15.2%。学院拥有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

金获得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名师5人、宝钢优秀教师3人、教指委2人。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拥有基金委创新群体、创新团队及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50余项,年均获得纵、横向经费约4千余万元。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强基计划化学专业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秀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良好的道德风貌,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和相关理学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拔尖学生,能够成长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学科大师级领军人才。

2.毕业要求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掌握宽厚扎实的化学和相关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具备

较强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研发能力。

了解化学学科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意识。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前沿发展动态的信息和查阅文献的能力,从而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结构。

3.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由学院组织对“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动态进出筛选工作。在充分征询导师、班主任、任课教师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程成绩、科研素质、意志品质等综合表现进行全面评价。部分不适合继续在“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转出计划同时选拔优秀学生进入。

4.本硕博衔接办法

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本硕博连读体系,鼓励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并计入学分。如果继续攻读本校、本专业研究生,相应学分将代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分,无需重复修读。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毕业总学分:15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学位授予标准:需符合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条例

四、培养方式

化学学院为“强基计划”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增加学生个性化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潜力,自主选择导师、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研究方向。

坚持“小规模、高规格、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实行全员导师制和国际化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科基础、强化科学研究训练等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的学术潜力。具体措施包括:

1.配备学术顶尖的大师级新生导师

实行全员新生导师制,学生一入校就为其配备一位导师(副教授及以上级别),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与全面指导。学院各类高端人才均承担新生导师工作,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青年千人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等。他们不仅有优秀的师德品质,更有一流的学术水平,能够充分发挥大师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对学生起到非常积极的引导和熏陶作用。

2.组建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化学学院坚持小班化教学机制,为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单独开设课程,配备一流师资。授课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各级各类的高层次人才如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都承担授课任务。如方维海院士亲自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参加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参与在线课程建设等。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每年都有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院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开设综合实验课程,积极将各类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同时,学院还积极聘请国际著名高校的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全英文课,并将这些课程正式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3.创建本科生科研国际化教学新体系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优质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院提出加入国际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新思路,构建和完善了“一主体、多方位”的本科生科研国际化教学体系。

“一主体”是指学院与国际多所高校联合,加入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URME (Summ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Mentoring

Experience)。当前已经有美国5所大学(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UTEP)、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ISU)、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GSU)、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UP)、俄克拉何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UO))将北京师范大学作为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合作伙伴。学生可根据各学校网站要求,提交申请和相关材料(成绩单、简历、个人陈述及推荐信等),选择感兴趣研究领域的指导教授(网站详细介绍各相关教授的情况和研究方向);美国各学校的教授委员会根据申请材料和面试进行选拔;通过选拔的学生将一对一进入教授实验室进行规范、系统、完整的3个月科研训练,具体包括:安全培训、参加组会、进行完整的科研项目、参加实验室或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等;最后,每位学生进行现场报告,合格者发给证书。相对于一般的游学项目,本科生的国际化科研项目更具特色及挑战性,学生真正深入国际高水平实验室做科研,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并进一步深造。

“多方位”是指学院为了配合国际化科研的顺利开展,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海外研修计划,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于一年级新生,侧重拓宽其国际视野,到海外知名高校进行课程学习,接受国际教育模式与理念的启蒙;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二年级学生到美国高校进行科研训练,重在提升学生独立科研与交流能力;三年级同学则到国际著名高校和国际知名企业进行考察,旨在拓展学生产学研用一体的国际视野;大四阶段,学院会积极引导和协助学生直接到国外高校进行专业实习或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4.开创基于慕课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先进的教学资源(如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优质慕课)、先进的

教学模式(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外教师联合授课)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功能教室和国外教授视频教学)等等,都在拔尖学生培养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学院将英、美等国名校的MOOC引入课程教学,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使课程教学直接与国际接轨。此外,学院加大与国际顶尖高校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小学期,借助励耘讲堂、全英文课程等环节,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参与到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同时,学院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在化学一级学科平台独立设课,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建立了“一体化、三层次、多模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平台,借助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学院设计多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在基础实验教学中加以实践,立足于实验教学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了高层次实践平台。

五、课程设置

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常微分方程、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与线性代数、统计学导论A、基础物理AI、基础物理AII、基础物理实验A、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化学基础实验I、化学基础实验II、无机化学I、无机化学II、有机化学IA(双语)、有机化学IIA(双语)、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II、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I、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II、化学合成实验I、化学合成实验II等。

六、配套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强基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部(研究生院)、科研院、人才人事处、财经处、资产处、学工部、国际合作交流处、图书馆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负责计划实施的领导、协调等工作。

成立“强基计划”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负责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计划实施的指导。下设文科专家组和理科专家组,文科专家组和理科专家组各设首席专家1人,担任组长。专家委员会成员由相关学科院士、资深教授、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管本科教学院长(系主任),以及国内外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等组成。

管理委员会负责强基计划的具体实施、如学生管理、教学组织、质量控制等。负责向专家委员会提出教师聘任计划、导师聘任计划以及专家组秘书工作。下设文科管理组和理科管理组,文科管理组和理科管理组各设组长1人。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相关院系主管本科教学院长(主任)、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等组成。

设立由学院领导、班主任、知名学者、教学名师组成的强基计划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班级的政策制定、学生选拔、经费使用等进行决策和监督。选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协调联络工作。建立完善、系统的毕业生跟踪机制,及时了解毕业生发展动态。

2.经费保障

统筹使用每年下拨的强基计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学生出国研修项目、创新创业计划、本科基金项目、各级学科竞赛、本科课程建设等。全力保障经费到位及专款专用。

3.师资保障

组建教学团队,推进教学国际交流。组建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实验、放化及教学论8个教学团队。以团队为抓

手,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和改革思想。包括方维海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均参与一线教学,并利用高端人才的学术影响力,积极引进国外一流高校学者参与到本科教学中。

开展教学研讨,重视教学培训。每学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介绍教学最新理念与方法;定期组织名师开展教学观摩,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新教师培训率达到100%。

4.政策保障

在推免研究生、在校生奖学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制定灵活的学分转换制度,保障学生出国项目(长期、短期研修项目、毕业设计项目等)的顺利进行;全额支持优秀学生国外研修计划(不少于3个月);鼓励选修研究生课程,并计入学分。如果继续攻读本校、本专业研究生,相应学分将代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分,无需重复修读。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教师教育相关理论,具备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中学教学基本现状;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水平; 7.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的标准;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化学 (二)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由桑代克和吴伟士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B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概括化理论 D. 关系理论 2、心理练习对动作技能的影响是( )B A. 对技能的改进没有帮助 B. 取决于任务的性质 C. 有显著作用 D. 不明确 3、由某些具体的道德情境引起的初级的态度体验叫( )A A. 道德情绪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情操 D. 道德意志 4、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B A. 学习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5、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 )A A. 才能 B. 一般能力 C. 天才 D. 特殊能力 6、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C A. 皮格马里翁 B. 勒温 C. 罗森塔尔 D. 夸美纽斯 7、关于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下面哪个描述是不正确( )B A. 从他律到自律 B. 从动机到效果 C. 从别人到自己 D. 从片面到全面 8、提出道德发展的“三期六段论”的心理学家是( )C A. 皮亚杰 B. 布鲁纳 C. 科尔伯格 D. 班图拉 9、小学时期,最为突出的内驱力是( )C A. 自我提高内驱力 B. 认知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0、下面所列的哪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D A. 需要 B. 学习兴趣 C. 求知欲 D. 竞赛 11、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 皮亚杰 B. 斯陶布 C. 章志光 D. 柯尔伯格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需要。()B A. 归属 B. 自我实现 C. 尊重 D. 生理 1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 A. 努力程度 B. 能力高低 C. 任务难度 D. 运气好坏 14、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D A. 权威者 B. 告状者 C. 指导者 D. 协商者 15、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C A. 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 C. 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简述记忆的主要规律。 记忆的主要规律有:①目的律:记忆的目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记忆效果越好。②操作律:当记忆材料成为学习者活动、操作的直接对象时,记忆效果好。③理解律: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效果好。④特征律:不同性质、不同数量和不同部位的材料,记忆效果不同。⑤态度律:记忆者有强烈的自信心、主动积极的态度,记忆效果好。⑥相关律:凡对个体具有重大意义、符合需要、能引起兴趣和强烈情绪体验的材料,记忆效果好。⑦联想律:正确运用各种联想,能提高记忆效果。等等。 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试论述增进儿童心理健康的途径。 增进儿童心理健康的途径有: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②注意用脑卫生。如用脑时间不宜过长,有节律用脑,合理安排课程等等③培养健全的情绪生活。具体又可以从以下方法进行;a培养全面的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接纳的态度;b创造良好的气氛;c培养幽默感;d教育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④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⑤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一、专业简介 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先进的教育观念、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在未来5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化学教学。 目标3: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 目标4:能主动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社会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依法执教: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依法执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现代汉语答案

《现代汉语》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代和借喻有相近之处,借喻是借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2、简述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简答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从词的理性意义上进行辨析 (1)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2)词义的轻重不同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4)词义范围由个体和集体的不同 二.从词的色彩意义上进行辨析 (1)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2)词义的语体色彩不同 三.从词的用法上进行辨别 (1)搭配对象不同 (2)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2、(1)晨农先生在自学过程中,既没有名师的指点,(3)更没有资料可供查阅,(2)碰到 的困难当然就比寻常人更多,(1)但疑难总是难不倒他的。

(2)当前的国际竞争,尽管形式多样,,(2)矛盾错综复杂,(1)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2)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3)是领导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A 6.C 7.C 8.D 9.B 10.B 11.B 12.B 13.C 14.A 15.D

新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得到拟录取消息的前些天一直忐忑不安,想象着自己失败时的沮丧或者自己成功时的兴奋。 终于尘埃落定,内心激动,又面色平静地拿起手机给每一个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发了这个好消息。也想在这里写下自己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给自己留一个纪念,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 所以我建议刚开始大家就朝着自己喜欢的,最好的学校考虑,不要去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的问题,以最好的学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学习。大家可以去自己想报考的学校官网上下过去的录取分数线,报录比之类的信息给自己一个参考和努力目标。包括找一些学长学姐问下经验也是很有用的。 备考那个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在备考的路上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尤其是那些珍贵的笔记本,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是感动,还好现在成功上岸,也算是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所以想着成功之后可以写一篇经验贴,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话不多说,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经验吧。 文末有笔记和真题下载,大家可自取。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16)综合化学一(化学原理、物理化学、结构化学) (815)综合化学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参考书目为: 1、<有机化学>,王积涛,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邢其毅、徐瑞秋、裴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分析化学-上(第三版)>,华中师范学院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无机化学(上,下)>,北京师大、华中师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物理化学(上、下)>,傅献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结构化学>,李炳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关于考研英语 考研英语几乎就是考阅读,做了历年的试卷后我越发觉得如果不能真正的读懂文章,那么阅读题目是很难做对的,而想要读懂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要读懂文章中的长难句,这是需要训练的,真题就是很好的训练素材。做完阅读题后,可以先不要急着对答案,把文章中的长难句和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试着自己翻译出来(可以借助词典),翻译完后再看看你先前的答案,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让你想改答案的,此时再去看看书后面对整篇文章的解析(而不是题目的解析),主要看你翻译的和解析翻译的差别,有没有理解上的偏差,进而再次思考自己的答案,并确定自己最终的答案,再对后面的答案,此时应该仔细揣摩自己做错的原因,仔细理解出题人的思路和其对文章的理解方式,找出与自己的思路的不同之处,下次做题尽量向他们一样思考。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共分6个部,共有院士634名。其中,在京院士共有90人,名单如下: 1、数学物理学部(25人) 陈佳洱:核物理学家1934年10月1日出生,上海人。195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 陈建生: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7月8日生,福建福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陈木法:数学家1946年8月22日生于福建惠安。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0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82年、1983年先后获该校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曾任该校研究生院院长。 陈难先:物理学家1937年10月3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科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式刚:理论物理学家1935年11月28日生于浙江温州。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甘子钊:物理学家1938年4月16日生于广东信宜。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3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郭柏灵:数学家1936年10月23日生于福建龙岩。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贺贤土:理论物理学家1937年9月28日生于浙江镇海。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国家“863”计划直属惯性约束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 黄祖洽: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1924年10月2日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于该校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姜伯驹:数学家1937年9月4日生于天津,籍贯浙江苍南。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曾任“973”项目“核心数学中的前沿问题”首席科学家。 邝宇平:理论物理学家1932年11月9日生于北京,籍贯广东台山。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李惕碚:高能天体物理学家1939年6月12日生于重庆北碚,籍贯湖南攸县。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

北师大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带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带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题) 1. 下面几个系统中,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的有(AD ) A航空定票系统; B机器翻译系统; C办公自动化系统; D导弹的制导系统 2.Windows XP 操作系统是由 ____公司开发的; UNIX 操作系统是由 ____ 推出的。( B ) A IBM 公司, Bell实验室 B微软公司, Bell实验室 C微软公司, IBM 联合 D Novell 公司,微软公司 3. 以下哪些功能是操作系统应该具备的?(AC) A进程管理 B办公管理 C存储管理 D邮件管理 4.操作系统是一种( C ) A通用软件 B应用软件 C系统软件 D操作的软件 5. 以下所列出的操作系统中免费的有(C) A UNIX B Windows C Dos D Linux 6.I/O 设备按照传输速率可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传输设备,下面所列的设备中,哪个是中 速输入设备?( B ) A光盘机; B激光打印机; C鼠标; D磁盘驱动器; 7.逻辑设备表 LUT 包括以下哪些项目。(AB) A逻辑设备号; B设备管理号; C物理设备号;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D驱动程序地址; 8. 以下哪些文件后缀名是由微软Office XP软件默认产生的?(BC) A TXT ; B PPT ; C XLS ; D BAT ; 9. 以下哪种文件系统不是Windows 系列的操作系统所使用的(B) A NTFS B SWAP C FAT D FAT32 10. 提高磁盘性能的方法有(B) A提前读、延迟写入 B磁盘高速缓存 C磁盘格式化 D杀病毒 11.下列选项中是进程的特征包括 ( ABCD ) A.动态性。 B并发性。 C.独立性。 D.异步性。 12.进程的基本状态有 (ABC ) A就绪状态 B执行状态 C等待(阻塞)状态 D其他状态 13.设备管理中为什么要引入缓冲(ABC) A缓和 CPU与 I/O 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减少中断 CPU次数,放宽对中断响应的要求 C提高 CPU、通道和 I/O 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D没有必要 14.( B)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信息,是出于用户的需要。A.分页 B.分段 15.进程的实质是(A) A.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B.程序的源代码 C.程序的一次招待结果 D.程序的多次招待过程

化学北师大版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 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有机物(缺)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 ,SO2 ,SO3 b.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2 O MgO Fe2 O3 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1.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化学 2.药物合成化学 3.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两年半,少数优秀者经过考核可缩短为两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3学分) 有机化学(3学分) 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3学分) 药物动力学(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2学分) D类: 天然产物化学(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离线作业答案

《微积分(上)》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4个解答题组成,第1、2题每题2.5分,第3、4题每题5分,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设函数()f x 在2x =处可导,且()'22f =,则()()022lim 2h f h f h →+-=( B ) A 、 1 2 B 、1 C 、2 D 、4 2.点0x =是函数()232,0 00sin 2,0 x x f x x x x x ??+? 的( B ) A 、连续点 B 、可去间断点 C 、第二类间断点 D 、第一类间断点但不是可去间断点 3.设()f x 在(),a b 内二次可导,且()()'''0xf x f x -<,则在(),a b 内() 'f x x 是( B ) A 、单调增加 B 、单调减少 C 、有增有减 D 、有界函数 4.当0x →时,下列函数为无穷小量的是( B ) A 、sin x x B 、2sin x x + C 、()1 ln 1x x + D 、21x - 5. 2sin 1lim lim 221x x cosx x x x →∞→∞-==-+,则此计算( C ) A 、正确 B 、错误,因为2lim 1x cosx x →∞+ 不存在 C 、错误,因为2lim 1x cosx x →∞+不是∞∞未定式 D 、错误,因为2lim lim 11x x cosx cosx x x →∞→∞=++ 6.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C ) A 、()()d f x dx f x =? B 、()()'f x dx f x =? C 、()()d f x dx f x dx =? D 、()()d f x dx f x C dx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303T)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化学理论基础、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和资源循环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学习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之间内在的基础化学规律。重视以化学的视角制备材料、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培养出能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工业废物资源化开发、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学生应获取的知识与能力: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及表达能力; 2.系统学习化学、资源循环科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接受基础与应用研究方法与技能的系统训练; 3.掌握现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及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检测技术; 4.掌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 5. 了解以化学为基础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绿色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 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 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分 课程共136.1学分;必修课103.1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75.7%;选修课33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4.3%。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为34.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0.2%。 教学进程(附表1~5) 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编号:20091901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中、初等学校教师,以及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中、初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化学教育理论,了解化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有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概率统计作业

《概率统计》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4个解答题组成,第1、2题每题2.5分,第3、4题每题5分,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A , B , C 三个事件中至少有两个事件,可表示为(D ) A 、 ABC B 、AB C ABC ABC ++ C 、 _______ ABC D 、ABC BC A C B A C AB +++ 2.设A , B , C 为任意三个事件,则_____________ A B C ++=( D ) A 、ABC B 、ABC C 、ABC ABC ABC ++ D 、A B C ++ 3.设A,B为任意两个事件,则( A ) A、()()()()P A B P A P B P AB +=+- B、()()()()P A B P A P B P AB -=-- C、()()()()P A B P A P B P AB +=++ D、()()()()P A B P A P B P AB -=-+ 4.设随机变量ξ服从参数为5的指数分布,则它的数学期望值为( A ) A5 B、1 5 C、25 D、1 25 5.设,[0,1], ()0, [0,1].cx x p x x ∈?=???若p(x)是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则c = ( C ) A 、0 B 、1 C 、 2 D 、3

6.设随机变量ξ服从参数为5的指数分布,则它的方差为( A ) A、125 B、25 C、15 D、5 7.设A, B 为任意两个事件,则________ A B +=( B ) A 、A B B 、AB C 、A B D 、A B + 8.设a

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教育类) 一、业务培养目标 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为中等学校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学习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化学师资和卓越中学化学教师,为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优质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备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通晓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具有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通过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掌握化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 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熟悉教育法规和中学教学改革,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基本理论,具有过硬的教学技能和突出的教研能力,并能在化学教学、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灵活运用;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中外文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 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学科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4.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相近专业及人文社科的 一般知识,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5.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懂得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 一般方法。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 四、授予学位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育实习共17周,分别是:教学见习4周(在课程中),教学实习10周和教学研习3周(在课程中)。 2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 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相比,长江大学化学学科具有明显优势。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2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25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习平台使用操作说明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习平台使用操作说明 1、在使用前,请认真阅读《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生学习指导》 2、根据提示登陆学习平台,提示“修改密码”,请将新密码设为原密码的倒 写,如原密码为“881018”,新密码则设为“810188”,这样以便查看,及时提醒。 3、密码修改完成后,请进行“个人信息核对”。核对步骤: 登陆平台→个人空间→个人信息 请将已有的准确信息填入,联系电话若有更改,请及时上平台改正,并联系相应的班主任,教学活动或重要通知,我们将以短信的方式发送。 4、了解专业整个学年开设的课程,查询方法: 登陆平台→教务管理→培养计划查询→培养计划选择→课程设置 5、了解本学期开设课程,以便检查核对教材,查询方法: 登陆平台→教务管理→选课查询 若教材有差异,请及时跟班主任联系 6、知道每学期每门课程的成绩,以便及时知道通过与否,是否补考,查询方 法: 登陆平台→教务管理→学生成绩查询 若不能参加考试,可在考前2周提交《重修申请表》,为保证顺利按时完成学业,请尽量按时参加考试不缺考。 7、学习课程: 登陆平台→在线学习→点击相应课程→学习资料→点击相应资源名称 8、做作业: 登陆平台→在线学习→点击相应课程→课程作业→点击下载

作业须以纸制的形式上交,上交时,下载“北师大作业封面模板”为封皮。上交时间为6月1日—6月10日,其中公共课会以面授形式安排作业辅导,时间以短信形式另行通知,作业占学习成绩的30%。 9、考前辅导资料来源: (1)登陆平台→在线学习→点击相应课程→课程文件夹→点击需要的文件资料 (2)登陆平台→资源中心→课程期末考试指导 此资源中心也提供各课程学习指导,详见网上 10、本科统考辅导: 登陆平台→在线学习→公共基础课统考辅导→点击相关课程 专升本须通过大学英语、计算机统考,若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 或以上级别证书者可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除英语专业学生外,获得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三级或以上级别证书者,可免考“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免考规定请咨询各校外学习中心);入学注册时年龄满40周岁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可免考“大学英语”;除英语专业外,户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的界定以《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文件汇编》中的标准为准)可免考“大学英语”。符合以上规定者请开学时提出申请。 特别提示:学习平台的使用,教务管理等具体问题,可参看《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讲义》,此内容也是作为一门课程,需好好学习。

PNIPAM在甲醇水溶液中混致不溶现象的介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化学

PNIPAM 在甲醇水溶液中混致不溶现象的介电研究 杨曼,赵孔双*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Email: zhaoks@https://www.doczj.com/doc/6b7209561.html, 水和甲醇都是PNIPAM 的良溶剂,但PNIPAM 不溶于两者以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中,这称为混致不溶现象。这一现象与蛋白质折叠和变性等很多生命现象密切相关,但迄今为止其机理仍存在争议[1]。 本文利用介电谱方法在宽频范围内 (40Hz-40GHz)研究了线性PNIPAM 链在 甲醇水溶液中的混致不溶现象。射频介 电谱(Fig.1a)得到的固定频率下(10MHz) 混合溶液的介电常数与甲醇浓度依存关 系(Fig.1b)显示,PNIPAM 溶液被划分为 三个不同的区域(Fig 1b,红色虚线所示), 暗示着PNIPAM 链发生了 coil-globule-coil 转变。微波介电谱(Fig. 1c)的介电解析能得到混合溶液中不同 分子的弛豫模式,进一步,结合Cavell 方程 (1) [2],有望获得溶剂组分变化过程中,水 和甲醇分子在PNIPAM 链上结合数的变 化,为理解混致不溶现象打开新视角。 (1) 式中εl 为低频处的极限介电常数(静态介电常数),N A 与k B 分别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与波尔兹曼常数,T 为热力学 温度,c i 为引起弛豫种类i 的分子的摩尔浓度,μi 为引起第i 类弛豫的分子的偶极距。 关键词:混致不溶;介电谱;PNIPAM ;甲醇;水 参考文献 [1] Scherzinger, C.; Schwarz, A.; Bardow, A. et al. Curr. Opin.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14, 19(2): 84-94. [2] Cavell, E.; Knight, P.; Sheikh, M. Trans. Faraday Soc., 1971, 67, 2225-2233. 致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21173025,21473012) Cononsolvency of poly(N -isopropyl acrylamide) in methanol-water solution studied by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Man Yang, Kongshuang Zhao * College of Chemistr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100875 Cononsolvency of PNIPAM in methanol-water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at 40Hz-40GHz. 2021 l A i i i l B N c k T εεμεε+?=Fig. 1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of PNIPAM in methanol-water mixture solution at radio (a) and microwave frequency (c); (b) The permittivity of PNIPAM solution at 10MHz.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