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缺答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缺答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九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

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

以科举取士代替。

B. 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

士科目。

C. 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

最受重视。

D. 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

“秀才”。

B. 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士

及第者甚众。

C. 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秀才”“探花”等称

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

D. 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

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

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

B. 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

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

C. 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

明清科举已无区别。

D. 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

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的阿勒泰,有大雪五亩

李娟

今年春天,把家从富蕴县南面戈壁滩上的阿克哈拉搬到了阿勒泰市,在红墩乡买了个小产权房,院子很大,五亩!为了充分炫耀此事,我四处呟喝,组织了一拔又一拔看房团前来参观。一到地方,大家除了尖叫和眼红,都不约而同地问了一个问题:“那冬天怎么扫雪?”

在阿勒泰的冬天,人人都得扫雪。乡下人扫自家的院子,城里人扫各单位的片区。哪条街道哪段路面归哪个单位管,墙根处马路牙子上都有红油漆标得清清楚楚,还打着箭头符号。一到久雪初停的日子,天大的事都得放下,处级以下干部职工无人幸免。不便人工清扫的主干道上的积雪,则以推土机推开,再用挖掘机装满一辆辆卡车,然后运到城外倒掉。

之前我早就提醒过我妈,阿勒泰市比不得富蕴县,雪大。她嗤之。意为:老子什么样的雪没见过?

下第一场雪时,我妈真心地感慨:“老子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

下第二场雪,我妈又感慨:“除了上次那场雪,老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

到了第三场雪,我妈继续:“这是老子这辈子见过的第三场大雪!”

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纪录刷新了三遍。

才开始,我俩约好,管它多大的雪,咱只扫一条通道。能走路就行。

后来发现,头几遍雪如果不腾出空来,后面再下的雪根本就没处码。只掏一条路?太天真了。况且,才十二月就此等规模,若真的只掏一条路,等到二月间,人岂不得夹在深沟里走,脑袋都冒不出来。

然而,就算只掏路,这活儿也不好干。当初为什么要买这么大的院子?

这多么年以来,终于,第一次有了结婚的想法……找个老公,帮忙扫雪……

雪停了,我和我妈去赶集。

回到家,我妈警告我:“再不许让人来咱家了!你看这一路上,家家户户都扫了雪,就我家堆得满院子,丢人!”

雪太厚,要到我家,连大铁门都近不了身,来人站在马路上就得狂喊,惊动我家的狗之后,才能惊动我和我妈。

偏那两天又刚盖了一层新雪,我妈挣扎着趟行,一百米呐!齐膝深呐!那人隔着铁门的栏杆遥遥看了,怪不好意思的,只好也下了马路,把双脚插进雪里,从马路到大门,帮我们踩出了宝贵的十二个脚印。从此以后,我每次出了大门,都踩着这十二个印子上马路。谢谢他。

进得门来,那人笑道:“雪把门都埋了一大截,要不是看到烟囱在冒烟,还以为这家人搬走了!”

我妈问:“年年都这么大的雪吗?”

那人说:“也不是……”

我俩微微地舒心。

然而他又说:“大的时候还没到呢。”

……

才开始那两场雪,我妈还会在鸡窝外扫开一片空地,让鸡们放放风,啄啄泥巴。鸡在封闭环境里呆久了,容易缺钙。可后来……缺钙就缺钙吧。

我妈一扫雪就骂狗,说累得半死也不见狗帮个忙。结果狗还真帮忙了。我家大狗豆豆是女的,除了能生仔,再没别的本事。整天招风引蝶,院子里一天到晚野狗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间一久,竟给趟开了一条路!只可惜这条路我们只能借用一半,——走着走着,就通向了隔壁家围墙的豁口处。

地上的雪还好说,掏一掏,挖一挖,总不至于把人给埋了。最大的担忧来自屋顶上的雪。我买这个院子很大,房子也大。是三十多年的土坯房,墙壁八十公分厚。整修房顶时,发现上面盖的房泥足有一尺深。房泥厚了固然保暖,但份量太沉,大梁和檩条承了这几十年,全变形了,向下弓着。多少令人发怵。如今再加上雪的重荷,真是住不安稳……

大雪一停,左邻右舍们赶紧上屋顶推雪,我和我妈……谁都不敢上。我要盖房子的话,房檐上一定要再加一排围栏!要不就盖锥子一样的尖顶房,让雪自己往下滑!

前两天看新闻,初冬雪灾,受灾最大的当然不是城市,也不是农村,而是牧区。城市已经和天气没什么关系了,农村虽依附着天气,但尚有抗衡的力量。而牧民们只能被天气的绳索紧紧缚着,在空中甩来荡去。在电视画面上,人们把羊一只一只从雪堆里刨出来。有的活着,有的死了。

上午,又一场大雪开始了。掐指一算,冬天这才刚刚开始。

(本文选自《最散文·书生的骨头》)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首段交待“我”买了一个带大院子的房子,引来了参观者的羡慕,但也引出了

“冬天如何扫雪”的问题。

B.文章第二段写城市中各单位“自扫门前雪”目的在于引出“我”和“我妈”也面临这

样的问题,需要扫我们门前的雪。

C.“我的阿勒泰,有大雪五亩”非常富有诗意的标题,点明了作者的所在地及所处的环

境,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无奈。

D.雪本是浪漫而温柔的,但一旦雪大成灾,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困难,文

章中透露出对牧民的担忧。

5根据文章中画线的三段内容,分析为什么作者三次描写母亲对雪大的感叹。(5分)

6.文章的语言质朴而不失幽默,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3年11月,国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喊口号。如何精准?一些地方创造性地探索菜单式扶贫开发新模式。

菜单式扶贫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众“点菜”、政府“配菜”、干部“上菜”、考核“评菜”。主动问需于民,倾听困难群众的发展意愿,做到“你点我有”“你需我供”,这是基础。根据“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树立“要什么、给什么”的帮扶理念,精心“配菜”,着力打造调和众口的“满汉全席”,这是重点。依托干部职业技能和岗位特点,为不同类型贫困户送上私人定制的“精品点心”,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从志愿服务、慈善帮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等方面为贫困户贴心“上菜”,这是核心。用心“评菜”,将精准扶贫纳入部门乡镇和单位的重点工作,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联系单位和联系责任人身上,确保肩上有担子、心中有

压力、工作有动力,这是保障。打造好这一完整链条,扶贫也就扶到了实处,扶到了根儿上。菜单式扶贫是对“精准”的生动诠释。只要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客观诉求,对存在的问题点对点具体解决,就能定制出一桌桌香气四溢的“帮扶大餐”,一道道内容丰富的“营养菜品”。

某些地方的扶贫之所以总是“涛声依旧”,与一些干部找不准穷根却热衷于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的急功近利,大有关系。菜单式扶贫开发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可以有效克服大呼隆式扶贫的弊端,扭转贫困数据来自抽样调查、扶贫项目千人一面、脱贫规划千篇一律的状况,增强了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和长远性。与此同时,菜单式扶贫还有助于倒逼干部转变观念,锤炼一支沉得下去、扎得住根、出得了力的扶贫队伍,打通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

(摘编自《菜单式扶贫,要害在“精准”》,2016年08月25日《人民日报》)材料三:

消除贫困,人类有史以来即为无数仁人志士之宏伟理想,然实现之难。亦是人类公认之难题。中国历史上,大同小康之梦从未停歇。今天执政党提出关于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消除贫困人口的口号具有重大意义。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就此角度而言,本届政府将在民生政治上创造奇迹。

这一结论的大背景当然是中国经济过去近四十年的增长和社会总财富的积累,但如果仅靠经济发展就能够消除所有贫困,那扶贫就不会成为一个困扰很多国家甚至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公认难题。事实上,扶贫工作极具技术性难度,因为扶贫的目标不只是让贫困人口接受资助,资助永远消除不了贫穷,而是要让贫困人口同时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才能导致结果并非“济一时之贫”而是“开终身财富之源”。

中国经济发展积累的确为扶贫打下深厚基础,但过去五年的扶贫工作相较之前仍然取得了重大进步,不只体现为消除贫困人口数量和速度的增长,还表现为质量的明显提升,扶贫工作越来越趋于扶贫的本质——造血功能增强,形式主义弊病大为减少。

扶贫工作的进步来自两大推动力。首先是本届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将精准扶贫作为民生政治的主要抓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成为各级扶贫干部工作遵循的基本准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扶贫工作新模式层出不穷。

精准扶贫能够取得如此成效既归功于中央的战略眼光,也得益于市场和社会力量的配合。过去五年里,中国政府深度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并且引领相关企业一同参与扶

贫事业,成为过去五年中国精准扶贫的一大特色。陕西贫困县洛川产苹果,2015年洛川县政府与电商达成合作,2016年洛川农民曾11个小时内卖掉了18万斤苹果,一时名声大噪,目前该县农民九成以上的收入来自种植苹果,全县贫困人口基本消除。

有战略层面的空前重视,有利用新技术创造“政府主导、市场引领”的扶贫模式,完成人类史上的罕见奇迹也就水到渠成。由此,中国扶贫奇迹从何而来也就不难解释了。

(摘编自《中国扶贫奇迹从何而来》,2017年10月19日《南方周末》)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菜单式扶贫”一词采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将精准扶贫活动的几个关键环节以群众“点

菜”、政府“配菜”、干部“上菜”、考核“评菜”的方式阐释出来。

B.群众“点菜”是基础,主要侧重于问需于民,做到“你需我供”“你点我有”“要什么、

给什么”,认真倾听困难群众的发展意愿。

C.考核“评菜”是保障,主要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联系单位和联系责任人身上,确保肩

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工作有动力。

D.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一成不变、毫无起色,与一些干部热衷于大项目、大造声势的急功

近利和找问题不精准有关,菜单式扶贫可以有效控制这些问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当前农村致贫原因多样,主观原因大于宽观原因,未来要解决

贫困问题,就可能会面对复杂多变的扶贫状况。

B.材料二通过正反对比,强调了精准扶贫的具体方式和重要性;材料三以总分总的结构

集中分析了中国扶贫奇迹的原因之所在。

C.消除贫困是人类有史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宏伟理想,只要致力于此理想,则必将创造

民生与政治上的奇迹。

D.陕西省洛川县为国家贫困县,当地九成以上的农民其收入来自于种植苹果,目前该县

人口贫困状态已基本消除。

E.单独依靠资助永远消除不了贫穷。我国扶贫的目标不只是让贫困人口接受资助,而是

要让贫困人口同时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才能使扶贫足以“开终身财富之源”。9.中国的扶贫奇迹从何而来?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旦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以父任

...校书郎,历

...,为秘书省

郑县主簿

..。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

后着为令。丁内外艰,服除

..,监饶州永平铸钱监。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敓,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

举监在京百万仓,时祁隶太原,以太原留,不召。通判乾州,未行,举监在京杂物库。知宜兴县,其民嚣讼,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市贯大溪,贾昌朝所作长桥,坏废岁久,旦劝民葺复,不劳而成。

旦澹薄无欲,奉养苟完,人不见其贵。与弟光尤友爱终始,人无间言。光居洛,旦居夏县,皆有园沼胜概。光岁一往省旦,旦亦间至洛视光。凡光平时所与论天下事,旦有助焉。及光被门下侍郎召,固辞不拜。旦引大义语之曰:“生平诵尧、舜之道,思致其君,今时可而违,非进退之正也。”光幡然就位。方是时,天下惧光之终不出,及闻此,皆欣然称旦曰:“长者之言也。”

英宗即位,例以亲属入贺得官,时旦在梁山,诸孙未仕者皆不遣,惟遣其从兄子禀。旦与人交以信义,喜周其急。尝有以罪免官贫不能存者,月分俸济之,其人无以报,愿以女为妾。旦惊谢之,亟出妻奁中物使嫁之。旦生于丙午,与文彦博、程公珣、席汝言为同年会,赋诗绘像,世以为盛事,比唐九老。

(选自《宋史·司马旦传》,有删节)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下易.之,自是惊服易:轻视

B. 皆有园沼胜.概胜:优美的

C. 固.辞不拜固:坚决

D. 旦惊谢.之谢:感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

等。

B.“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

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C. “主簿”,官职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

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D. “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服”指丧服,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中的“期功”就是古代丧服的名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司马旦果敢强干。任郑县主簿时,快速审理了原来十年都难以处理的案件,使受冤枉

的人得到公正对待;依法惩处了横行乡里却无人敢问的井元庆。

B.司马旦关心百姓疾苦。官吏扑打蝗虫,乘机扰民,司马旦建议让百姓自己扑杀,然后

送到官府来。因为这个建议,后来让司马旦做了郑县的县令。

C.司马旦和司马光兄弟友爱。兄弟分隔两地但时常互相探望;司马光想推辞朝廷召任的

门下侍郎一职,司马旦引用大义劝他任职。

D.司马旦淡泊清心,乐于助人。英宗即位,司马旦没有按例派遣未获官职的孙子辈入朝

祝贺以获得官位;曾有一位因罪免官家贫无法生活的官员,司马旦每月分出薪俸接

济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

(2)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題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4-15题

次韵①公实②《雷雨》

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③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④笺帝所,人非大手⑤笔非椽。

【注】①次韵:按原诗的韵进行和诗。②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所友,作有《雷雨》一诗。③若为:怎能。④九关:天门九重,代指朝廷。⑤大手:六手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雷雨发出轰鸣声,有如百川崩泻,仿佛具有拔走蓬莱三山的威势。

B.颔联作者通过写雷雨不能扫清“胡烟”,表达了对不能驱除侵略者的憾恨。

C.颈联中的田园荒芜、洪水弥漫、河洛被金人占领,意在写出百姓生活艰难

D.结尾两句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时的心志,希望能亲自带兵出征,北定中原

E.作者虽有意向皇帝陈情,但认识到自己并非大手笔,担心倾诉有所不尽。

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首联写景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卫风·氓》中采用比兴的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溺在爱情幻想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与客人问答,客人感于生命短暂,人生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相见欢》一词中,既点明时令又写出庭院冷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张教授回忆说,刘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蔚为大观

....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令人慨叹不已。

②在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总决赛双人自由滑项目中,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

的表演犹如冰上芭蕾,可谓天作之合

....。

③此次中纪委推出的八项规定表情包,将严肃话题用群众喜闻乐见

....的形式加以表达,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沟通习惯。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到盛夏,公园里荷花盛开,亭亭玉立

....,惹得游人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

⑤自从《舌尖3》播出后,章丘铁锅一夜爆红,济南市内的“同盛永”手工锅体验店挤满

了前来“寻锅”的人,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

....的。

⑥他在会上的发言,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尤其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所作的分析,让公司

同事一目了然

....。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眼下,随着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避免

个人隐私的泄露已成为日益迫切的社会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