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张涛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终是一个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作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周易》不仅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亦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它还是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说卦传》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文言传》更有精妙的总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些都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成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具有效法天地而感化万物的优秀品质,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的“仁民爱物”也有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的思想取向。到了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被尊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则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教也继承了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指明凡事皆可一分为三,

“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也都体现了与“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生态世界观:人与自然构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所有事物都显现着这种关系,所有事物也都因为这种关系而平等。人类保护了生态,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以上各家尽管在具体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周易》要求顺天而动、适应自然,但又强调“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使大自然造福于人类。《老子》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也是在凸显人在天人关系中重要的主体作用。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之所以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我国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天人合一”传统生态世界观在当代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选自2016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B.“天人合一”观点的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与自然视为有机整体。

C.“天人合一”的观点被比肩而立、相伴而行儒、释、道三家青睐,因而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D.“天人合一”观点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有阐述,尤其《周易》中的相关表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要数《周易》,《周易》不仅被儒家和道家奉为首位,而且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

B.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核心虽然是针对人际交往的,但也是针对大自然的,其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天人合一”。

C.道教也继承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认为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属同一元气,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

D.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体现了一种生态世界观,它与“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佛三家一致认同“天人合一”这种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B.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虽然各自有其特点和优势,但都对“天人合一”理念很感兴趣。

C.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各有其代表人物。儒家有孔子和孟子,道家有老子和庄子,佛教则有众多高僧大德。

D.儒、道、佛三家对“天人合一”的表述虽有较大差异,但这三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却始终是这种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沈杰群蒋肖斌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而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刚刚度过了他112岁生日。

“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当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

身为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一生成就熠熠生辉:早年专攻经济,50岁之前是经济学教授、金融家;近50岁时“半路出家”,治学由经济转入语言,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85岁又成为文化研究学者、思想家,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出版多部著作。

生于1906年1月,周有光目睹了大时代的波澜,他走过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亲身经历了100多年来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漫长历程。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周有光早年求学之处,有人说,透过圣约翰的校训“光明与真理”,似乎就能读懂周有光。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和情怀,他始终追寻着思想之光,步履不停。

50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年,周有光奉调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周有光先后担任文改会委员和副主任、国家语委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

最初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多数人主张用汉字笔画字母,只有周有光及少数人主张用罗马字母,毛泽东也赞成前者。周有光回忆:“毛主席问我到底赞不赞成汉字笔画字母。我不敢反对毛主席,但我可以不说话;再问,还是不说话。毛主席见我不说话,于是宣布休会。”后来,周有光把他写的《字母的故事》给毛泽东看。再开会时,毛泽东主动提出,汉语拼音还是用罗马字母好,国际通用。

周有光参与制定《汉字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周有光对汉语汉字研究,成就卓越。周有光把汉语和汉字的研究分为3个时期。一是传统语文学时期:主要是训诂学、音韵学、小学等;二是现代语言学时期:主要是现代汉语的语音学、语法学、方言学等;三是新语文时期:主要是中国语文现代化(普通话、白话文、简化字、拼音字母的理论和应用),包括汉语和汉字的电脑处理(中外文自动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

周有光提出世界文字发展的3个阶段,即从形义文字到意音文字,再到表音文字。从表面上看,汉字和拼音文字截然不同,但实际都遵循这一发展规律。他由此建立了中国的比较文字学,直接促进汉字改革的研究——从宏观角度找寻汉字在整个人类文字史上的踪迹。

周有光还预测了21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在21世纪后期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拜访过周有光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仅仅9平方米的小书房,以及那张脱了漆的旧桌子。别人觉得这书房太狭小了,周有光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周有光的著作,大约一半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

周有光走过了沧桑百年,作为上世纪的老人,他却一直跟得上时代潮流,适应新科技,心里也始终装着风云变幻的世界。他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百岁之后,步履不停。在转型时代,周有光时刻参与、观察和思考。他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为当代研究者予以深刻的启发。

(选自2017年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交代了周有光先生逝世的时间、地点,还简要地归纳出周先生的突出贡献,重点在突出他的高寿。

B.文章第四到第九自然段以“求学经历”为重点,从求学、致力于经济领域和语言文字研究三方面对周有光先生作简要介绍。

C.文章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以“贡献”为重点,介绍周先生在汉语和汉字研究、世界文字发展、华语和华文变化趋向预测等方面的成就。

D.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以“为人”为重点,从周先生的书房、周先生的著作、周先生对当代研究者的启发等方面介绍周有光先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周有光先生一生的成就是熠熠生辉的。他一生干什么爱什么,潜心专研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且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取得卓异的成就。

B.上海圣约翰大学对周有光先生的影响颇深。这所大学“光明与真理”的校训始终指导着他此后的人生,激励他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懈前进。

C.周有光先生敢于坚持真理。在最初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时,毛泽东也赞成多数人用汉字笔画字母的主张,但他仍然坚持不表态同意。

D.周有光先生有极其谦逊的美德。人们赞誉他是“汉语拼音之父”,他却坚决不同意,多次写书反对人们把这顶桂冠加在他头上。

E.周有光先生晚年过着贫困艰苦的生活。他的书房过于窄小,只有九平方米,根本就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但他的胸怀却很宽广。

6.周有光先生一生的成就之所以熠熠生辉,有其个人的主观因素。试根据文本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草医

刘群华

在草医的眼里,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是一坡的药。

草医在杏林中的地位很低,但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长着什么药了如指掌,比如屋顶上的石苇,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前草,田埂上的半边莲,等等;跟人说起来像在说菜园子里的萝卜白菜,什么时候出苗,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夜里碰到急诊的病人,提灯出门,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就把所需的鲜药摸回来了。

在我们村里,也有个草医,是一个孤寡老头子。他嗜酒,一日三餐总斟杯小酒。他的祖父是一个杏林名家,传到他手上仅剩几口草药了。他似乎善治妇科慢性病,嚼一大口黏稠的绿汁碎叶,敷在女人的小腹上,马上暖暖的,缓缓地温熨着直达病所。

他不讲究报酬,求诊者知其好酒,就都带壶酒去。大伙找他不难,下雨天多在屋里睡,倘若天晴,他则躺在那张烂竹椅上,背着阳光晒了左边晒右边。求诊的人

喊他一句,他的眼睛倏地睁开了,瞟着桌子上的酒,不急也不慌,说:“拿么子酒哩!来就是了。”然后又说:“既然拿来了,就喝两口。”于是起身握盏,撬开酒瓶盖,提起就喝。偶尔不小心倒在桌面上,就忙俯身低头贴面吸着喝,边喝边叫:“好酒!好酒!太可惜了啊!”

他的那几口草药治好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好酒。在他陈旧破烂的柜子上,横七竖八放了若干个酒瓶子。我有次去他家,他在旁防贼一样盯着我,说:“别乱翻,这是我治好的医案。”我顺手拿出一个瓶子,他想都没想,随口道:“某某,女,某年某月某日入诊,发病三年,经前痛胀,经血黑而有块,夜口干舌燥,时有尿赤……”

我惊得目瞪口呆。这时的我在镇上的一条街上行医,常有患者提起他,便对他的草药有所耳闻。这次拜访,第一次见识他特殊的医案,足可觑其治病的认真与用心。我虚心地说:“要收徒弟吗?”

他看着我哈哈大笑。许久,他大手终于一挥,像放下一百斤重的担子,说:“带到土里也可惜,姑且就教给你吧。”

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进山的。我跟在他身后,他边走边说:“当阳坡地祛风多,利水草药去水沟。”他还说了很多,简单的顺口溜一串串,把草药的习性精准地概括描绘了出来。

那一次我们攀爬了七八座高峰。他休息时,不时从衣兜里摸出一瓶酒,然后咕噜咕噜吞几口。走到一棵古老遒劲的大树下,他指着树上寄生的一种盘曲如花的藤,说:“这药止血。”我爬上去摘下一蔸,藤身细而黑褐,叶当面有绒毛,背面呈红斑,肉粗,一嚼,一嘴的生涩,汁水绿稠稠的。我问:“它没有根啊?”他笑了笑说:“这是一种鸟吃了籽,屙在树上生的。寄生于此树的粗干,沐日月星辰,饮晓风夜露,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了。”

哦,原来药也修行啊,难怪如此慈眉善目,普度众生。

我和他行走于浅沟深壑,觉得土地馈赠给人的草药太丰富了,而中药房里的四百味显然太少了,那抽屉里的草木金石之药,只是这未知的或未纳入的草药中的一小部分。

以后的日子,我一有空就去找他。有一次,他躺在那张烂椅子上说:“草医不值价,用鲜草鲜叶治病,在乡村容易找,也不好收钱。草医忙,忙的是人情世故,是邻里之间的携扶。”然后他难过地长叹:“可惜,草医的经验没人学,快失传了。”他指着土坪边培育的一株草药,说:“牛苦胆,治肿瘤,散结活瘀,清火败毒,现在山上极其稀少了,很难找到。”

他担心草医消失的时候,一些珍贵的草药也随之消失。他的忐忑和恐慌,犹如那株牛苦胆一样苦恼。

在天地人这个整体中,阴阳调和、和谐相处,早已于药典里相传,而人是否已参悟透彻,我就不知道了。

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在田野山冈捣鼓着七经八脉的仁爱,也感触了五色五味的生命。

(选自2016年4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开头就用一句话点出了草医和草药的关系,意在说明草药价钱不贵,容易寻找,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草药草医。

B.文中的“杏林”本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草医在杏林中虽然地位最低,但草医常用一味草药去气死那些所谓的良医。

C.文章用牛苦胆比喻草医对一些珍贵草药可能会随草医的消失而消失的“忐忑和恐慌”,意在说明这些珍贵草药难于寻找。

D.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这样的思想:对于天地人阴阳调和、和平相处的道理,人们应该努力参悟,力求达到透彻。

8.文中草医的形象有什么主要特点?试根据文本加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结尾处说“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禄山已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寻拜殿中侍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促办应卒,事无违阙。于是创立盐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及作相,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既而谷价腾贵,饿殣死亡,枕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乾元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

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未几,改京兆尹。车驾克复,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又加京兆尹,改户部侍郎。前后领财赋十余年。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二州。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B.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C.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D.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录事参军”是官职名,其中的“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参谋,其职责是参谋军务。

B.“乾元重宝”是唐肃宗乾元年间由官方铸造发行的一种铜质货币,因其兑换率很高,故称“重宝”。

C.“配流”是我国古代把罪犯发配、流放到远地的一种程度很重的刑罚,早在唐代时就产生了。

D.“车驾”本义为马驾的车,后又指帝王的车,因而又把它作为帝王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五琦很有为官才能,深得上级的信任和重视。他曾帮助太守贺兰进明收复失地,被唐玄宗授以重任。

B.第五琦对于各种交办和应急的事都处理得很好。他创立的盐法既没让老百姓增加赋税,也让皇上用度富足。

C.第五琦因为改革货币而遭受攻击。有人把饿死人的责任全推给他,因而他被贬官除名,发配夷州。

D.第五琦管理财赋的能力出众。他管理财赋十多年,曾被郭子仪任为粮料使,又曾被皇上任为户部侍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清平乐

张炎

【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②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

②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前的“序”点出了所咏之物,表明这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借“不以色香自炫”暗示自己的清高。

B.词前的“序”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写出作词缘由,表达了自己对画家所南翁的赞美之情。

C.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形”与别处兰花不同,“神”则比西湖残月还冷。

D.“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写自己所见的所南翁画中的墨兰,同真实的墨兰大有不同。

E.词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墨兰比拟为具有人的特点,说墨兰“贞芳”,留下“许多清影”。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这首诗用“,”这两句诗批评诗中那个不忠于婚姻的男子。

(2)苏轼的《赤壁赋》中,“,”两句,写出了苏轼当时那种脱身世外的超然心境。

(3)孔子非常重视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要学生把复习知识当成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说:“学而时习之,?”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震耳欲聋。

B.学习本来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要肯用心,北大学生卖猪肉,也能卖出不同寻常的“北大范儿”。

C.在母校校史馆中陈放的老校园照片前,习近平指着照片上一处处熟悉的建筑,追忆往事,如数家珍。

D.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写出了灿若繁星的千古绝唱,而月到中秋,如水的月光更注满中国人的情怀,历代诗人则成为不可或缺的代言人。

E.一提去故宫,就是去看《清明上河图》;一提去台北,就是去看翠玉白菜。如此传承,未免有买椟还珠之嫌。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多起因校园贷引发的悲剧,正是由于学生群体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金融机构和学校又缺乏科学的引导所造成的原因。

B.在全球化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今天,能不能勇于向其他文明介绍自己文明独特的地方,是推动相互理解和融合的重要一环。

C.“诗词大会”的风行,证明了包括中华古诗词在内的经典,不仅生活在古籍中,而且一直受到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涵养。

D.有一种迷茫,就是想要的太多,肯做的却又太少;向往远方,却又总是担心自己的选择错误而踟蹰不前。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种柔情①被真善美所激发,②有不可阻挡的力量。难以想象,

③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后,柔弱的文人朱自清在那小平屋中拍案而起,

一口气写下那急雨战鼓式的长诗《血歌》和《给死者》的心情,④难猜测,他在茕茕灯火下,运用理智利刃,剖析国情时的那种焦虑。但⑤肯定,这时的朱自清成熟了,成熟⑥白马湖爱的救赎,成熟于小平屋情的慰护。

①②③④⑤⑥

A 只要则/ 也不难在

B 倘若/ 从/ 应该于

C 假如则在不/ 于

D 一旦就当更可以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①。专业运动员一般要接受生理节律调整的训练。根据生理节律的适应理

论,训练表现在每天最高强度训练的时间最好,也就是早上训练的人,早上表现最好;晚上训练的人,②。但一项实验表明,早上训练组的运动员,在早上和晚上的表现都有进步;③,却仅在晚上的表现有所提高。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如果知道什么时候比赛,那就在比赛的时间进行训练;如果不确定比赛时间,就在早上训练,效果最好。

21.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某校团委决定举办一次“中国智慧耀古今”

故事大赛。下面是他们的计划图。请以校团委相关干部的身份,把这个计划图写成一段文字,向校长报告。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网上流传出一段某男子当众殴打自己母亲的视频。后来这个男子被警方拘留了15天。然而,更多的细节被报道出来:这个男子平时对妈妈还挺孝顺,邻

居们说,他一直照顾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经常带老人出来散步。那天是带妈妈和孙子出去,妈妈突然不上车了,他一时情绪失控,事后也很懊悔。

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AC

6.【答案】①一个人应该干什么,爱什么,专什么。比如周有光早年专攻经济,50岁之前就成为经济学教授、金融家;近50岁时“半路出家”,由经济转入语言,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85岁又成为文化研究学者、思想家;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出版多部著作。②一个人要始终不懈地追寻思想的真理和光明,保持自己应有的品格和情怀。③一个人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不畏权势,不怕处于少数。④一个人要有宽广的胸怀,不断反思自己,跟上时代潮流。

7.【答案】D

8.【答案】①认真从事自己的职业,非常认真而又用心地给人治病。②行医不计报酬,只是喜欢喝酒。③心地善良,收徒标准严格。④熟悉业务。

9.【答案】①故乡的草医就像草药一样平凡、普通,②他们在杏林中地位最低,③可老百姓在有病需要治疗的时候最容易请,④而且不讲究报酬。所以,文章说他们是一味平凡的草药。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1)老百姓除了租庸以外,不许征其他赋税,人民没增加赋税但皇上用度富足了。

(2)皇帝因为他的才干,将再次重用他,召他回京城,但第二晚上他就去世了。

14.【答案】BD

15.【答案】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2分)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2分)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2分)

16.【答案】(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不亦说乎(每空1分,有多字、漏字、错字的该空不得分)

17.【答案】AD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①生理时钟并非不可改变(或:生理时钟是可以改变的)②晚上表现最好

③而晚上训练组的运动员

21.【答案】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团委会准备举办“中国智慧耀古今”故事大赛。3月1日贴出启事,各支部在3月20日前确定并上报参赛人员,3月28日比赛;赛前请校园广播站、学校和校报做好宣传;还要聘请评委、准备奖品、确定主持人、请领导讲话并颁奖。

22.【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构思时要注意思维的多角度和多侧面,注意辩证性。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看,这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对父母的孝顺要出自内心自愿;(2)不管身心再疲累,也绝对不能因为情绪失控而做出令自己懊悔的事;(3)有时候做错一事,很有可能会影响一生;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