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1(苏教版)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1(苏教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什伦小学吕诗南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9~60页

本课教材是以解决跳绳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跳绳的情境,让学生解决“熊大跳了多少下?”和“光头强跳了多少下”这两个问题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45)和进位加(28+45),并通过对话形式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口算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探索两位数加法不同的口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已经不存在困难。而口算速度的快慢,则直接影响着后面笔算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会影响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寻找一种简便的口算方式提高口算能力是这节课的重点。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本课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学生跳绳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在本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在“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中自主探究,体验算法多样化,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中感悟最佳的方法,实现方法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师:老师听说你们大家都很聪明,想考考同学们。

1、口算下列各题。

20+3= 60+13= 57+30= 80+10= 42+20= 62+9=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86 58

指名说一说各数的组成。(强调几个十和几个一,把十位和各位分开)学生初步感知“拆数”的计算方法.

【把复习旧知的过程隐含与揭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自然感觉到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又让学生初步感知“拆数”的计算方法,为探索新知识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森林里举行跳绳的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参加了这次比赛。

2、出示主题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用贴近儿童实际的“跳绳”的情境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三、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得到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熊二跳了45下,熊大比熊二多跳28下。

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

生1:熊大跳了多少下?45+23(板书)

【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