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我国滑坡、崩塌多发区概述

(完整word版)我国滑坡、崩塌多发区概述

(完整word版)我国滑坡、崩塌多发区概述
(完整word版)我国滑坡、崩塌多发区概述

我国滑坡、崩塌多发区概述

各区概况分述如下:

1 横断山区

本区指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古老的变质岩、碎屑岩、燕山期花岗岩和新生代喷出岩。岩体破碎,风化强烈,风化带厚度一般都在30米以上。沿三江发育三大活动性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动强烈,火山喷发频繁,地震接连不断。自140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50余次,5级以下的小震几乎天天都有。地形切割强烈、陡坡发育,梅里雪山主峰为6740米,而怒江谷地高程850米。本区年总降水量1300—1800毫米,多暴雨和较长时间的持续降雨过程。

区内滑坡、崩塌点(约200余处)分布密集,呈带状沿“三江”分布,危害甚大。如原碧江县城旁侧有两处大滑坡,使县城受到滑坡危害,经济损失近亿元,又无合适城址可迁,因此该县建制被撤销。六库地段,面积8平方公里,有滑坡灾害点3处。其中,贵家坟滑坡(怒江西岸)属堆积层滑坡,体积252万立方米,1976年复活滑动,已对东岸的六库镇形成潜在威胁。

整体看来,本区的滑坡、崩塌主要受构造和地震的控制,而暴雨又是直接的重要诱发因子。因此,要特别注意研究灾害性天气(如特大暴雨)对滑坡、崩塌灾害的诱发作用。

Ⅱ黄土高原区

在华北、西北黄土高原,连续地分布着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的厚层黄土。在黄土堆积的第四纪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干湿变化,大约从中更新世开始,曾多次出现过沉积间断,并于间断面上形成多层倾斜不一、厚度不同的古土壤层。全新世以来,在整个黄土地区由于地壳的振荡性上升运动和频繁的地震活动,使黄土继续遭受侵蚀破坏,促使黄土沟谷进一步加深,被纵横沟谷分割的塬、梁、峁形态坦步缩小,在沟谷下游切入下伏基岩达数十米。这样,加大了黄土边坡的天然坡度和边坡土体的临空高度,为黄土滑坡、崩塌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和岩性条件。尤其是当冲沟切割至基岩后,一遇暴雨或其它诱发作用,很容易产生滑坡、崩塌。这类滑坡的典型实例有甘肃洒勒山滑坡(1983年3月7日)、宝鸡卧龙寺滑坡(1958年8月18日)等。另一类滑坡是滑动面在黄土层中,或沿古土壤层、砂层顶、底板滑动。这类滑坡颇多,其规模一般较前一类要小。1920年12月16日海原一固原8.5级强震,一举诱发了657处滑坡、崩塌,伤亡惨重。这些滑坡、崩塌多属后一类。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发育有黄土滑坡23处,岩质滑坡175处。关中盆地周缘的黄土滑坡密集成带状分布,年年发生;沿渭河修建的陇海铁路宝鸡—天水段仅滑坡、崩塌就有200余处,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铁路的安全和运营,被称为“发炎的盲肠”。特别是在丰水年和暴雨季节,经常中断运输[4]。属于频次较高的多发区。

Ⅲ川北陕南山区

本区广泛发育分布的残、坡积层、崩积层,沿其下伏的基岩顶面(常有薄层粘土层),很容易产生滑坡,而且这种滑坡对暴雨特别敏感。陕南、川北广大山区自1981年以来,气候异常,多降灾害性暴雨,因此近10年来滑坡、崩塌连续不断。同时,这种堆积层的滑坡几乎都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有关。如在坡地(25°以上的)垦荒、种植,在坡脚开挖等。略阳发电厂建于山前,受到几个堆积层滑坡危害,就是典型的例子。四川南江县白梅垭在暴雨中发生滑坡,后转化为泥石流,造成重大伤亡。

本区分布较广的一套志留纪—泥盆纪浅变质岩系,以灰黑色碳质千枚岩、千枚岩、碳质板岩为主。岩石破碎,遇水易于软化,在暴雨诱发下,很容易形成滑坡、崩塌。有大量的顺层滑坡,也有很多沿缓倾节理面发生的切层滑坡。如陕南略阳、勉县和宁强三县地区,仅1981年8月21日由于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产生降雨型滑坡、崩塌近万起,给宝成铁路和当地人民带来的很大的灾难。仅宝鸡—广元段,滑坡、崩塌就有100多处,而修建之前,该段只有40多处。本区滑坡、崩塌的活动,除受断裂构造、暴雨影响之外,人为活动是个重要因素。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几乎年年发生,给铁路运输和人身安全带来危害。

Ⅳ川西北龙门山地区

本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带,属中高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山脉呈北东走向,河流多与之垂直,峡谷发育。地质构造上属华夏系北东向龙门山褶皱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既是历史上的老地震区,又是现今地震活动区。上述地质环境易于促使滑坡、崩塌形成。由于地形高耸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阻挡来自东南方向的雨锋西上,容易形成雨区,多暴雨,更易诱发滑坡、崩塌。滑坡、崩塌主要沿着岷江、嘉陵江、大渡河、青衣江、涪江两岸发育,也沿龙门山断裂带密集分布。譬如有名的“雨城”雅安市西北7公里的陆王沟、干溪沟于1979年暴发滑坡—泥石流,使多云、七盘两乡的17个村、4个工厂和一些街道受害,冲毁农田840亩,毁坏房屋361间,死亡牲畜412头,直接损失达数百万元,并使青衣江河床淤高近3米[22]。该区岷江上游茂汶至汶川一带,发育一套志留纪—泥盆纪浅变质岩系,以千枚岩为主,往往形成滑坡、崩塌。1982年6月8日,暴雨诱发的岷江周仓坪滑坡再次滑动,即属此类岩质滑坡。

由于本区为龙门山强震带,因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典型。有名的迭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7级)诱发滑坡、崩塌数以百计,其中最大滑坡的体积达1.5亿立方米,使千年迭溪古城毁于一旦。这次滑坡在岷江中筑起的三道高约百米的堆石坝,又于同年10月25日溃决,40米高的洪峰倾泻而下,两岸村落被冲毁殆尽,伤亡数百人。近期的松潘地震(1976年8月23日,7.2级)诱发滑坡、崩塌130余处①。可见地震对滑坡、崩塌的诱发作用在本区十分明显。

Ⅴ金沙江中下游河谷地区

本区为金沙江中、下游,河谷断面呈“V”型,岸坡陡峻。出露震旦纪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古生代和中生代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断裂发育,沿岸崩塌主要发生在坚硬的碳酸盐岩与厚层砂岩组成的斜坡地段,而滑坡主要发育在碎屑岩风化带和松软岩、土中。

另外,本区的巧家—东川、绥江—永善分属强震带,烈度Ⅵ—Ⅸ度,也常常诱发滑坡、崩塌。如1974年5月11日发生的永善—大关7.1级地震,触发崩塌39处,滑坡28处。

攀枝花市—宜宾市江段长782公里,经调查发现有崩塌465处,滑坡212处,泥石流258处,线密度为0.33处/公里。其形成与河流侧蚀冲刷、地震诱发密切相关。滑坡、崩塌、泥石流堆积物入江后,多形成险滩、暗礁,已成为金沙江通航的障碍。

该段河谷右岸,滑坡、崩塌特别发育,主要集中于四个地带,即:龙川江滑坡、泥石流发育带,普渡河崩塌发育带,小江流域地带及金沙江沿岸地带。其发生频率较高,危害也严重。

Ⅵ川滇南北向条带状地带

本区活动断裂分布集中,以安宁河断裂带为典型,且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烈度Ⅵ—Ⅸ度。河谷下切强烈,谷坡50—80°,岭谷高差1500—3000米。本区广泛分布古生代变质岩,中生代含膏盐红层及新生代松软岩类,岩体破碎,软硬不一,风化带厚数米至30余米,具备了形成滑坡、崩塌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在暴雨诱发之下,很容易形成区域性滑坡、崩塌灾害。比如1981年川西29县,1983年安宁河、黑水河、小江流域,1984年金沙江中下游地带,1985年大渡河、安宁河、金沙江地带,都发生了严重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可见应属于崩滑灾害多发区。

1985年4月18日转龙6.1级地震,造成六库至大油麦地和黑勒白一带22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密集崩塌区。

川滇南北向条带状地带(汉源、米易、攀枝花市三地),半成岩的昔格达组地层容易形成滑坡。上述三地,发育在昔格达组中滑坡数占该地区滑坡总数的20—40% 。其中,攀枝花市区有滑坡42处,米易附近有18处。成昆铁路经凉山州地区时,发生在中生代红层中的滑坡就有46处,可见滑坡密集分布于该区。该线铁西滑坡(1980年7月3日)是我国铁路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滑坡灾害,滑坡体积为220成立方米,掩埋铁路长160米,中断行车达40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6]。

1990年7月12日—17日,暴雨在汉源、天全、甘洛、盐边等县和西昌市引发滑坡、泥石流至少8处,造成数十人伤亡,说明该区属频率较高的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Ⅶ汉江河谷(安康—白河)地段

本区分布一套震旦纪、志留纪—泥盆纪浅变质岩系,其岩性为片岩、千枚岩及板岩,以片岩、千枚岩为主。这是控制滑坡形成的主导因素。同时,降雨又直接导致滑坡发生。安康附近的汉江近岸,1983年7月底的一次暴雨,就诱发滑坡98起。

襄渝铁路白河—安康段受汉江沿江断裂带的影响,在120公里铁路线内有30处滑坡。该区还有分布在汉江二级阶地上的膨胀性粘土滑坡,已成为铁路主要病害之一。

Ⅷ川东丘陵区

本区属川东弧形褶皱带,其北受大巴山弧形构造制约,形成NE-NEE轴向的宽缓向斜与紧闭背斜呈隔挡式排列。地层多为中生代—古生代碎屑岩类,容易产生顺层滑坡、沿节理面的切层滑坡及陡倾或直立岩层(背斜轴部)的崩塌。加之川东是有名的暴雨区,不仅促使滑坡崩塌形成,还导致滑坡崩塌转化为泥石流,造成更大的灾害。如四川华蓥市溪口镇坡—泥石流(1987年7月10日),发育在背斜轴部;四川巫溪县中阳村崩塌滑坡(1988年1月10日,765万立方米)及巫溪县城山崩(1987年9月1日,0.7万立方米),也发育在褶皱轴部四川达县地区万源县、白沙工农区吊板垭崩塌(1988年5月13日,160万立方米)都发育在这类褶皱山区。这些滑坡崩塌除受暴雨影响外,还与人为活动(如采煤、挖坡建筑、工程建设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区几乎年年都有重大滑坡、崩塌灾害发生,属于滑坡、崩塌多发区。

Ⅸ长江上游河谷(重庆—庙河)地段

本区即三峡水库区干流段,系巴山弧与新华夏构造复合地带,褶皱轴线呈NE-NEE向,主要出露二叠纪—侏罗纪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形切割强烈,岸坡陡峻,江流与构造线多近于平行。沿江两岸,滑坡、崩塌极为发育,而且规模多在100万立方米以上。大多数大型滑坡都发生在顺向坡岸,奉节以西江段尤其突出。崩塌则多发生在切割强烈,岩层平缓且上部为厚层碳酸盐岩及砂岩高耸的斜坡地带。如新滩广家崖、巫峡

的作揖沱、链子崖等。其中,链子崖危岩,体积336万立方米,距三斗坪坝区25公里,一旦失稳,地未来的三峡水利柜纽工程和现在的航运将带来一定的危害。

据三峡水库区调查,在干流库岸,有崩塌77处,滑坡198处,危险变形体5处;在支流库岸,有崩塌28处,滑坡39处。统计结果,平均线破坏密度:全库岸为0.129个/公里,干流库岸为0.205个/公里,支流库岸为0.074个/公里。在暴雨诱发和人为活动叠加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崩塌、滑坡,因此属于多发区。

据云阳县、忠县有关部门报导,1982年7月雨季,云阳县发生滑坡2万多处。以堆积土滑坡为主,体积1万立方米以下的约占95%。1982年7月17日至18日发生的鸡扒子滑坡,体积在1500万立方米,其中有180万立方米土石推入长江,严重阻碍航行[6]。同期,忠县发生滑坡近3万处,而且体积1万立方米,以下的土质滑坡约占95%。这样大面积的同时发生的滑坡,都是暴雨诱发的。

Ⅹ黔西南山区

本区位于黔西高原面至黔中山地之间的斜坡地带,为地形深切割带,主要出露二叠系至三叠系中统,易滑动岩组以砂页岩、玄武岩为主,间夹石灰岩。本区滑坡多因人为开挖坡脚引起,降雨也对产生滑坡有很大影响。以堆积层滑坡为主,基岩滑坡次之。

1983年8月3日,贵州省盘县境内的嘿社发生了一处体积达810万立方米的巨大滑坡。嘿社地区位于贵州省西部高原和中部山地之间的斜坡地带,斜坡陡峻,冲刷强烈,出露砂岩、泥岩等较软岩石,形成单面山,坡面与岩层层面一致,在连续降雨之后,产生了滑坡。还有兴义地区的筏子河电厂附近的顺层滑坡(体积3000万立方米)也相类似。

在地形陡峭,上部为硬岩,下部为软岩,并在下部软岩中采矿或人工挖掘的地区,往往造成崩塌体。如开阳磷矿马路平矿区青菜冲崩塌(1980年3月20日,5万立方米),发生在板溪群陡山沱组含磷矿的岩层中,与湖北盐池河磷矿开采诱发的岩崩(1980年6月3日,死亡284人)相类似[6]。类似的教训,尤应记取。

Ⅺ湘西山区

本区包括怀化、安化、冷水江、沅陵市等县市。从掌握资料看,本区近年时常发生滑坡。区内分布有早寒武世灰岩、泥质页岩及前震旦纪板溪群变质岩,因而易产生沿基岩软弱层滑动的滑坡。如湖南安化、怀化、沅陵、新化一带,由1990年6月13日—16日的暴雨引发的一批滑坡、崩塌(至少8处)。

1961年3月6日,湖南柘溪水库蓄水初期,连续8天降雨后,近坝训区右岸发生顺层滑坡,165万立方米滑坡体高速滑入水库,激起巨大涌浪。涌浪漫过坝顶,造成重大损失[6]。该水库库区下伏基岩为前震旦系板溪群,以灰绿色细砂岩为主,夹有薄层板岩和较多的泥岩层,基岩强风化带深达20—30米,表部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这是发生在我国的水库诱发型重大滑坡实例,应引以为戒。

Ⅻ赣西北山区

本区基岩为三叠系安源组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的细砂岩,易风化,风化后形成灰黑色粘土,不透水,使上部堆积土体处于饱水状态。连续降雨或人为开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条件,导致堆积物滑动,产生滑坡。萍乡市东北角的枣木水库,曾因在坝址右岸开挖溢洪道,而发生大面积的滑坡。

XIII 赣东北山区

本区分布有震旦系统源组砂页岩、南沱组砂砾岩夹泥岩、陡山沱组页岩夹白云质灰岩、灯影组磷块岩和白云岩。从岩体上看,除灯影组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力学强度较高外,其余均为软弱或软弱岩类,岩石层间裂隙十分发育,风化带深达20—30米,当岩层倾向与山坡坡向一致时,很容易产生滑坡。

该区上饶县下源村,6年之内在同一地点先后发生两次滑坡灾害,就是受上述岩性和构造的控制。1988年6月下旬,上饶地区相继发生50余处滑坡、崩塌。其中,以上饶县下源村徐家山滑坡最典型(为岩质顺层滑坡,6月21日,7.4万立方米,死亡数十人)①。

总之,该区的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岩浆岩、沉积岩形成的山地丘陵区,多与采矿、削坡不当有关,且易在暴雨激发之下形成群发性灾害,尤其在怀玉山、琥夷山一带较为多见。

中国的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1) 新构造活动的频度和强度大的地区(含强震区);(2) 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厚度大或其它易形成滑坡的岩土体的地区;(3) 地表水侵蚀切割强烈的高中山地区;(4) 人类活动强度大,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5) 暴雨集中且具有形成滑坡、崩塌地质背景的地区。

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

滑坡崩塌形成条件简述 一、形成条件分析 崩塌滑坡是长期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地结果,崩塌滑坡地形成,受各种条件地控制。 ①地形地貌:地形条件地受复杂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着岩崩滑坡产生地监空条件.深沟大川强烈地形陡峻切割,悬崖临空高耸地直截了地形条件是崩塌滑坡最有利地发生地段.各级阶地和剥夷面间地斜坡地带,崩塌滑坡也十分发育.上下陡中部缓地折线山坡,当山坡上部成马蹄形地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大,易产生沿基岩面滑动地土层滑坡.受水流冲刷,淘蚀地山区河流凹岸、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缘斜坡(受水侵湿,土地强度降低)均易发生滑坡。 ②地层岩性:斜坡地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地物质基础.有地斜坡由坚硬地岩石组成,有地斜坡由软弱岩石组成,有地斜坡则由土体组成.由于地层地岩性不同,它们地抗剪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地难易程度也就不同.通常,人们根据土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地破坏变形特征,将它们分为脆性和塑性两种类型.石灰岩、花岗岩和石英岩等致密坚硬地块状岩石,都是脆性地抗剪强度很大,能经受很大地剪切力而不变形,完全由这些岩石组成地斜坡高陡而稳定,很少发生滑坡.相反,页岩、泥岩和其他各种地表覆盖层,如粘土、碎石土多是塑性地,这些土石体地抗剪强比较低,很容易变形和发生滑坡.实践证明,在我国,凡是下述地层分布地地区,都是容易发生滑坡地地区:粘性土、黄土、类黄土和各种成因地松散、松软沉积物(崩积、坡积、洪积和人工堆积等);砂岩、页岩和泥岩地互层地层;煤系地层;灰岩、页岩或泥灰岩地互层地层;泥质岩石地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等地层;软质或易风化地火成岩如凝灰岩等.所有这些地层,岩性都比较软弱,在构造作用、水、

世界经济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3、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第二章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崩塌与滑坡的区别和联系

〖滑坡与崩塌的关系〗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至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动九向,亦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世界经济概论》选择判断1-6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Word版

填空(10*2)单选(5*2)多选(5*3)名解(4*5) 简单(2*10)论述(1*15) 一、填空 1、当今世界的国际三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种贸易效应: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3、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分类 以时间的长短为标准:长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 以资本的来源为标准:官方的资本流动、私人的资本流动 以资本的特性和作用分: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4、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市场的扩大 5、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实体性、控制性、渗透性、跨国性 6、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及其基本职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 职能:汇率监督、提供信贷 7、国际贸易产生的必备条件 (1)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2)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8、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 9、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10、跨国公司的分类、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 分类:横向型水平型多种经营、垂直型多种经营、混合型多种经营 要素转移效应、国际收支效应、就业效应、主权效应、稳定效用 11、国际分工的主要类型: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 12、国际汇率制度的形式演变: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中心汇率 国际货币的形式演变:金本位、银本位、现代货币 13、金融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金融国际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资本跃出国界的现象 二、选择 1、历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蒸汽机第二次:发电机第三次: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 2、主要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发动机” 理论(罗伯特逊)、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技术差距理论(波斯 纳)、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费农) 新型:规模经济理论(保罗·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理论:重商主义、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李斯特)、新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理论模型(高德莱)“中心—外围”理论 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海默、金德尔伯格)、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小岛清)、市场内部化理论(巴克利、卡森、拉格曼)、贺希模式、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小规模技术理论(威尔斯)、战略联盟理论(技术协调论、市场权力论、交易

(完整版)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精)

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崩塌的定义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二、滑坡的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三、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一)差异性 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 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二)共同点和联系 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四、滑坡的相貌 斜坡产生滑动之后,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垅状前缘等特殊的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过来的贝壳。 滑坡的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

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也有的科学工作者将滑坡的发生划分为六个或四个阶段,对于最后两个阶段(剧烈滑坡和稳定压密),不同的划分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对蠕动变形阶段的划分。划分四个阶段的人把蠕动变形阶段分为蠕动挤压和滑动两个阶段,在蠕动挤压阶段,滑体只有蠕动变形并受到挤压,没有明显移动,而滑动阶段滑体已有明显位移,滑体上裂缝纵横交错,滑舌出水并发生坍塌。 为了正确地识别滑坡,判定斜坡上有没有滑坡的存在,首先需要知道组成滑坡的不同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位置。一个发育比较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组成。 滑坡体斜坡边缘与山体(母体)脱离并且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石体,称为滑坡体,或简称滑体。滑坡体上的土石松动破碎,表面起伏不平,裂缝纵横,有些洼地积水成沼泽,长着喜水植物。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 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其紧挨着的周围不动土石体(母体)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显,有的周界很不明显。只要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坡的范围也就圈定了。 滑坡壁滑坡体后部与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露出在外面的部分,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或其它形状,其高度视滑动量与滑体大小而定,从数米至数百米不等。陡度多在30°-70°间,似壁状,称滑坡壁或滑坡后壁。一般在新的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动擦痕,擦痕的方向即表示滑体滑动的方向。 滑坡台阶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的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 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在滑坡体移动时,它与不动体(母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并沿其下滑,这个面就叫做滑动面,简称滑面。滑动面以上揉皱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扰动地带,称为滑动带,简称滑带。滑动面以下的不动体(母体),叫做滑坡床。有些滑坡并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软塑状的滑动带。 滑坡舌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的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金陵科技学院《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

《世界经济概论》 名词解释 1、国际直接投资: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 2、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 3、结构性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经济体制内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快的部门便会形成劳动力供应紧张,引起物价的急剧上涨;而发展不快的部门因失业的劳动力不易转移,成为社会上的失业人口,因而使社会出现高物价与高失业并存的停滞膨胀现象。 4、国际分工: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5、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6、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7、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8、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选择题 1、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模式:美国是传统市场经济模式;日本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国家干预主导型的模式;法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模式。 3、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载体。 4、发达国家在技术转移中占据主导地位。 5、战后国际分工的形式主要是水平型分工,特点是 6、特别提款权是IMF创造出来的。 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3)实行可调节的固定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8、紧急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

我国滑坡、崩塌多发区概述

我国滑坡、崩塌多发区概述 各区概况分述如下: 1 横断山区 本区指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古老的变质岩、碎屑岩、燕山期花岗岩和新生代喷出岩。岩体破碎,风化强烈,风化带厚度一般都在30米以上。沿三江发育三大活动性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动强烈,火山喷发频繁,地震接连不断。自140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50余次,5级以下的小震几乎天天都有。地形切割强烈、陡坡发育,梅里雪山主峰为6740米,而怒江谷地高程850米。本区年总降水量1300—1800毫米,多暴雨和较长时间的持续降雨过程。 区内滑坡、崩塌点(约200余处)分布密集,呈带状沿“三江”分布,危害甚大。如原碧江县城旁侧有两处大滑坡,使县城受到滑坡危害,经济损失近亿元,又无合适城址可迁,因此该县建制被撤销。六库地段,面积8平方公里,有滑坡灾害点3处。其中,贵家坟滑坡(怒江西岸)属堆积层滑坡,体积252万立方米,1976年复活滑动,已对东岸的六库镇形成潜在威胁。 整体看来,本区的滑坡、崩塌主要受构造和地震的控制,而暴雨又是直接的重要诱发因子。因此,要特别注意研究灾害性天气(如特大暴雨)对滑坡、崩塌灾害的诱发作用。 Ⅱ黄土高原区 在华北、西北黄土高原,连续地分布着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的厚层黄土。在黄土堆积的第四纪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干湿变化,大约从中更新世开始,曾多次出现过沉积间断,并于间断面上形成多层倾斜不一、厚度不同的古土壤层。全新世以来,在整个黄土地区由于地壳的振荡性上升运动和频繁的地震活动,使黄土继续遭受侵蚀破坏,促使黄土沟谷进一步加深,被纵横沟谷分割的塬、梁、峁形态坦步缩小,在沟谷下游切入下伏基岩达数十米。这样,加大了黄土边坡的天然坡度和边坡土体的临空高度,为黄土滑坡、崩塌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和岩性条件。尤其是当冲沟切割至基岩后,一遇暴雨或其它诱发作用,很容易产生滑坡、崩塌。这类滑坡的典型实例有甘肃洒勒山滑坡(1983年3月7日)、宝鸡卧龙寺滑坡(1958年8月18日)等。另一类滑坡是滑动面在黄土层中,或沿古土壤层、砂层顶、底板滑动。这类滑坡颇多,其规模一般较前一类要小。1920年12月16日海原一固原8.5级强震,一举诱发了657处滑坡、崩塌,伤亡惨重。这些滑坡、崩塌多属后一类。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发育有黄土滑坡23处,岩质滑坡175处。关中盆地周缘的黄土滑坡密集成带状分布,年年发生;沿渭河修建的陇海铁路宝鸡—天水段仅滑坡、崩塌就有200余处,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铁路的安全和运营,被称为“发炎的盲肠”。特别是在丰水年和暴雨季节,经常中断运输[4]。属于频次较高的多发区。 Ⅲ川北陕南山区 本区广泛发育分布的残、坡积层、崩积层,沿其下伏的基岩顶面(常有薄层粘土层),很容易产生滑坡,而且这种滑坡对暴雨特别敏感。陕南、川北广大山区自1981年以来,气候异常,多降灾害性暴雨,因此近10年来滑坡、崩塌连续不断。同时,这种堆积层的滑坡几乎都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有关。如在坡地(25°以上的)垦荒、种植,在坡脚开挖等。略阳发电厂建于山前,受到几个堆积层滑坡危害,就是典型的例子。四川南江县白梅垭在暴雨中发生滑坡,后转化为泥石流,造成重大伤亡。

世界经济概论 第三版的期末总结 完全是自我总结哟

第一章世界经济 国际分工 含义: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基本特征:统一性竞争性扩展性 基本运行机制:国际价格机制、关税率机制、资本收益率机制、汇率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传导机制 内容: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国际资本流通领域、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 萌芽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18世纪中后期 (1)“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 (2)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促进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初步形成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2)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最终形成期:19世纪70年代开始 (1)科技革命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战后,世界经济首先经历了回复和高速增长阶段,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先后进入滞胀阶段或债务危机,相应的调整又引发了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冷战的结束使得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散,经济全球化时代真正到来。但是,随着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频发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含义: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一体化。 成因:科技革命的大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主要表现: 一、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 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二、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三、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1.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 2.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 3.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四、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1.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产业链的形成 2.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五、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意义:

滑坡与崩塌的主要差别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挛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一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 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

整治滑坡的方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消除或减轻水对诱导滑坡的影响;二是改变滑坡外形、增加滑坡的抗滑力;三是改变滑带土石性质,阻滞滑坡体的滑动。所有这些措施,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使用,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好效果。例如,对于由地下水作用引起的滑坡,在事先弄清地下水补给来源、方式、方向、位置和数量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截水盲沟、盲洞、仰斜钻孔等工程加以排除;对于因江河冲刷引起的滑坡,应着重修筑河岸防护工程;对于因挖方修建铁路、公路,破坏了山体平衡,采用抗滑挡墙、抗滑桩等支撑措施来恢复平衡,效果比较显著,对于因地表渗水或自然沟水补给而引起的滑坡体滑动,则宜采取地面铺砌防渗、地表排水及沟床铺砌等措施;对于因滑动带土质不良而引起的滑动,可考虑采用灌浆、焙烧等改良土质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疏干工程来减少水的作用;对于大滑坡或滑坡体连续分布的区段,如果处理起来在技术上还不过关,经济上不合算,可以考虑使工程建筑设施避开滑坡的影响范围;对于中小型滑坡,工程建筑要避工它们正在活动的前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将小型滑坡全部清除。 各地防治滑坡的实践表明,凡是采用排除地下水措施的,都收到了效果,凡是采用支挡工程措施的,只要设计无误,而且支挡工程埋基于滑床之下的足够深度,一般也取得了迅速稳定滑坡的效果;凡是单纯采用减重措施的,都不能最终稳定滑坡,减重措施必须与支挡或排水措施相结合才能见到成效。总之,在防治滑坡时,必须牢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防治工程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一)排水工程 1、排除地表水: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与地表水的危害有密切关系。所以,设置排水系统来排除地表水,对治理各类滑坡都是适用的,对治理某些浅层滑坡,效果尤其显著。常用的地表排水方法,是在滑坡可能发展的边界5 米以外,设置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用以拦截普遍引自斜坡上部流向斜坡的水流。通常,沟深和沟底宽度都不小于0.6 米。为了防止水流的下渗,在滑坡体上也应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使水流得以汇集旁引。如地表条件许可,在滑坡边缘还可修筑明沟,直接向滑坡两侧稳定地段排水。如果滑坡体内有湿地和泉水露头,则需修筑渗沟与明沟相配合的引水工程;地在表水下渗为滑坡主要原因的地段,还可修筑不同的隔渗工程。当地表出现裂缝或滑坡体松散易于地表水下渗时,都要及时进行平整夯实,以防地表水渗入。另外,在滑坡地区进行绿化,尤其是种植阔叶树木,也是配合地表排水、促使滑坡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 2、排除地下水:地下水通常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排除有害的地下水、尤其是滑带水,成为治理滑坡的一项有效措施。滑坡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截水盲沟、支撑盲沟、盲洞、仰斜钻孔、渗管、渗井、垂直钻孔以及砂井与平孔相结合、渗井与盲洞相结合等工程设施。其中的深盲沟和盲洞,由于造价较高、施工困难,效果又不太稳定,一般很少采用。截水盲沟设置于滑坡可能发展范围5 米以外的稳定地段,与地下水流向垂直,一般作环状或折线形布置,目的在于拦截和普旁引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这种盲沟由集水和排水两部分组成,断面尺寸由施工条件决定,

世界经济概论试习题及答案.

欢迎阅读《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 B.非政府组织 C.跨国公司 D.各国消费者 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 B.经济转轨国家 C.欠发达国家 D.先进国家 5.世界经济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B.要素禀赋理论 C.产业内贸易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是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心。

A.创新和研发 B.品牌 C.资本 D.专利 9.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 11.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 A.东亚地区 B.拉美地区 C.中东地区

D.中东欧地区 12.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弱小工业的成长,提高其竞争力以使之最终能与先进国家进行自由竞争,这是(的核心内容。 A.比较成本理论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利率互换 D.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15.下列国际经济组织中,不属于联合国系统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贸发会议 16.关贸总协定推动的八轮多边关税减让谈判中,议题最多、范围最广、规模最大、进程最难、成果最多的一轮是(。 A.肯尼迪回合 C.交易费用理论 D.规模经济理论 19.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目标是要建立(。 A.关税同盟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 一、名词解释 1.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 2.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 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岀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 条件的工业 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 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5.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 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6. 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 “外贸系数”。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 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即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 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发生变化,贸易依存度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 指标 7. 重商主义::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产生于16 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岀,增加金银输入。早期重商主 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 8. 国际金融组织: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机构。 二、简答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内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内容:20世纪末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现和使用为主要标志, 特点:这次科技革命涉及领域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既在自然科学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又在生产技术上有全面的创新,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整个 国民经济结构实现了全盘现代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达到新的水平 影响:1、科技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世界经济的工业化程度得到提升,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科技革命使先进国家普遍获益。产业内部分工得到发展规模经济收益十分明显3、科技革命使产品日益复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 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 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山地灾害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毁坏城镇、村庄、农田,破坏工厂、矿山、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和国防等各种设施,破坏生态环境。山地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大概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总损失的四分之一。近几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山地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亿元,死亡和失踪人数达1000到1500人。 山地灾害危害城镇 山地灾害危害交通 山地灾害危害水利水电事业 山地灾害危害工厂、矿山和村庄 山地灾害危害旅游 山地灾害危害农田 山地灾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规章制度:________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4 页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由于我国崩塌滑坡灾害发育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害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崩塌滑坡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宣传、监测、预报、预防、科研及技术交流等内容,只有组织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群策群防,共同努力,有机配合,正常运转,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由于我国崩塌滑坡灾害发育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害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度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三、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第 2 页共 4 页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世界经济格局,作何思考? 一、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 (一)世界经济依然是西方主导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是从总体上看,冲击并未根本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1.经济实力 本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对经济实力有所下降,但其在世界经济实力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在体现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贷款等方面,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依然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2.科技实力 毫无疑问,各发达经济体仍是全球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上的巨大优势,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最为重要的凭仗之一。 3.国际经济事务 一国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影响力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力;二是对世界经济中重要事务的影响力。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中一些重要事务的影响能力,也远远强于发展中国家。例如,发达国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就比发展中国家大得多。一方面,由于跨国垄断的大规模发展,发达国家对诸如计算机、汽车、黄金、原油等商品的国际价格,都有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决定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商品价格的发布也基本上来自于发达国家能够控制的市场。不仅如此,主要西方大国由于充当着国际本位货币的发行者,还不断收取高额的铸币税。 (二)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金砖五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由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普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20年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和人均GDP日益上升;其二是发展中大国在要素国际流动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其三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发言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经济实力的显着提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金砖国家为首的一些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展中国家推荐的世界贸易组织秘书长候选人甚至已经能够在2013年5月7日击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所支持的候选人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的“二十国集团”在经济事务方面的影响力正在超越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发达国家的投票权向发展中国家做了些转移。这一举措意味着,未来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组织中发言权的变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的相应变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