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情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中国情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中国情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中国情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第1讲:人力资源管理渊源和发展脉络】

推荐书籍:《人力资源管理》(美)伊万切维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颜爱民、《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管理的实践》彼得德鲁克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人”,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可见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

发展脉络:

1、泰勒的科学管理:设置一个制定定额的部门——职能部门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工作分析和劳动定额

建立日工工人制度——早起绩效考核制度(记录工人的出勤率、态度、完成率等,以记录为依据)

F:KPI:动作研究(观察)、工作分析、设计指标

2、霍桑、梅奥实验:(1924——1932)

(1924——1927)霍桑实验:照明条件的提高时,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提高,而照明条件的降低时,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也提高。结论:照明条件不是影响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的主体因素;

(1927——1932)梅奥实验:通过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发现,人的、社会的因素是提高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的主体因素,而不是物理因素,如照明条件。

福利实验:福利待遇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持续稳定关系存在,而是参加实验的光荣感、成员间良好相互关系使得生产得以提高;

访谈实验:访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员工对制度对管理有不满情绪,沟通是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群体实验:发现非正式群体;

梅奥实验打破了人是经济人的假设,首次提出人是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不仅受个人需求、个人心理影响还受社会需求、社会心理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中研究人的视角应从经济人转向社会人,人不是独立的个人而是具有群体性特征的复杂个人。可见,霍桑实验引发了人的认知突破,而梅奥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理论、士气理论、非正式群体理论、人际关系型理论。F:训练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验思维从学习经典著作的研究思路,学习实验性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方案思路开始。

3、工业心理学开辟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成果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工业心理学效率》

4、激励理论:(1950——1970)

马斯洛需求理论、X与Y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

实质:根据人的行为的内在动机去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方案,使其按照期望去实现它。

5、管理学经验主义学派创始人——彼得德鲁克《公司的概念》中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职能:管理企业、经理人员、人员及其工作,其与经典的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有所不同。他认为,管理在于实践,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着重于人,强调人的情境性、实践性、能动性,而不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配置于事,强调事务管理。

6、人力资本概念之父——舒尔茨《论人力资本理论》中将经济学理论引入了人力资源管理,他利用经济学方法解释了人力资本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此时,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成型。【第2讲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逻辑和主要特征】

推荐书籍:《论语新解》钱穆

逻辑关系图:生存状况(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制度体系人的思维与行为特征中国情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生存状况(经济基础)是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我国农业基础下

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转向工业基础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基础也在主导者人力资源管

理。(体能——技能——智能)社会(生产)关系决定人际关系。

2、文化基础是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生长土壤。“人治”与“治人”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差别在于我们理解传统时有一定的障碍,如:整体的系统性与细节的模糊性、重视思想轻视技巧(理明法自生)、语境和逻辑(信用与实证)差异

人力资源的特征:

1、生物性;人是动物,一切动物追求生命的延续。

2、社会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是群体动物。体现动物间的互动性。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也是一个社会的属性。其中也体现了文化性,人是文化的傀儡。

3、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系统功能,强调整合效率。所有的管理者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于企业领导人、主管领导人、人力资源管理者三者间的共同协作。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组合效率,如具体涉及到人员配置与组织结构问题、文化建设、效能提升问题等。

4、情境性;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更重艺术性,强调情境性,所以学习它要从更深层次的理论层面。

5、经济性;受制于人的生存状况。

6、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处于一定情境下的,是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制度基础以及人类特定的思维与行为基础之上的,基础在变化、在发展,人力资源固然在变化、要创新。不仅仅是其理论更在于其方法和技术。

【第3讲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推荐书籍:《转型发展理论》厉以宁

转型经济的特质:

1、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

2、涉及到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的转型,而且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变革;

3、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主要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非市场化:招聘、雇佣、考评、报酬等都按行政管理模式运行;国有企业承担着政策性负担和政府要求其吸纳大量工人形成冗员等,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对国家依赖性强;激励效果具有局限性,“评劳模”“评先进”的政治动员激励机制往往普遍性、持续性不足;

从计划——市场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利益机制驱动构成中国改革的原动力: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形成收入差距;企业可以有留成利润,经理可以有收入分配权力,企业和个人分享利润后,开始允许经济部分市场化,中国经济步入“双轨制”

(主要经验)利润留成机制(成本利润的核算监控困难)——承包制(包赢不包亏)——明晰产权(国有企业民营化、私有化,引入企业运作模式,实行股份制)

承认利益分配差异——市场化招聘绩效薪酬、市场流动和配置——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体系的健全

(主要问题)国企改革的不成功:大型国企的垄断、中小型国企的政策性负担

“双轨制”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的低效、寻租行为、形成市场分割必然带来收入分配问题进而演化成社会问题

薪酬体系(国企高管高薪)问题:缺乏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调节,原因在于国企引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其重要机制是经营者和所有者间的博弈,而国企董事长并非真正的所有者,而和经营者本质相同,这必然不能形成有效博弈,再者上级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导致了国企薪酬体系的低效。

转型经济下,“双轨制”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对策:

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院系班级: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类1103班 姓名:王帅 学号: 201118910315 辅导老师:王晓东 完成日期: 2013.5.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当今世界全球化己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而这不但带动了文化产业大发展,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使中国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中国文化发展遭遇的困难 文化全球化进程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代表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它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论价值倾向,那么它所带来的后果必然也是双重的。道理很简单,全球化开启于西方,今天的全球化因素多半来自于西方历史社会自身的变革,全球化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是一个自然的自身发展的过程。而对于非西方世界的其他文化则是一个人为的、在外力重压之下被迫接受的过程。因此,在全球化的演进过程中各种文化之间的对话是极不平等的。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灿烂,而且是世界现存的唯一的没有中断其古代文化发展的国家。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却和世界其他的古老文明一样面临同样的境遇,极不情愿地放弃了传统的农本经济而融入工业化的世界大潮。这个过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从而使我们的文化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与挑战。 1.1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是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什么是传统?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的好:“…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从小教育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观,而如今何为糟粕,何为精华似乎已把我们迷惑了。当代人在看待传统时往往想到的是落后、封建、保守,不禁要问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到底在哪?是啊,到底在哪,如今的中国被韩流日流席卷着,被西方的婚姻自由、性解放等思想牵着走,导致在街上总可以看到那些哈韩哈日的少男少女,导致在如今的中国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都有超过西方的迹象。。。。。。 还好中国社会总有些人,一些设计师从身边的事物中,从所处的中国的生活中发现一些被人遗忘了的“中国”。洛可可设计公司是目前工业设计还不发达的中国里的佼佼者。在有一个关于牙签盒的设计中,它就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其中。这是一款用于随身携带牙签的小盒子,取名为“上上签”,既有谐音之趣,也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祈福文化深植其中,赋予了产品浓厚的民族情感。牙签盒颜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黑红搭配,外观造型来源于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细看底端红色镂空部分,会发现它其实是天坛祈年殿殿顶的一个小小缩影。这款作品体现了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外观设计区别于同类产品,艺术品位出众,同时引导使用者随身携带牙签,从而改变生活中的习惯来参与环保。我们是不是要从其来做出自己的思考。它的设计理念从何而来,是什么刺激了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创新点在哪儿。答案就是那些已经被我们遗忘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个设计,因为它所蕴涵的理念和深刻意义,我们在使用牙签时,内心也总充满着温暖,那是因为它也是有生命的,我想这就是蕴含着中国美好的传统文化的意义吧! 自诩有过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我们还找不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哪吗?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间,一回眸,一顾盼,只要你仔细的品味,仔细的思考,只要中国文化根植于你心,你就可以发现是的中国的文化就出来了。文化的传承与表现永远都是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要思考并在设计作品中实践的命题,人将“中国”落实到一片“云”、一首“诗词”、一朵“牡丹”、一个“如意”上……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让产品有了内涵有了生命,一个可以与你与生活对话的生命。 然而传统文化并不仅是传统文化,它是需要被雕琢的,“玉不琢,不成器”。走在城市的大街上,你是否注意到了那些被绘着各色图画的被称为“城市文化墙”的墙呢?他们就像是一本经典,代替了恶俗的糟粕。在第二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上,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笑轩以作品《面面俱到》获得金奖,。“红墙象征着大户人家,白墙黑瓦总让人联系江南水乡。所以一个城市的墙体绘画当然需要统一风格,最好能体现城市整体风格。因为随处可见的墙体就是城市面庞的一部分。所以,选取传统元素更需要创新,无论题材还是手法,只有独具匠心,才能用传统文化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而这,就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的思考。 我们要用创意的思考,创意的设计去雕琢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其外到内,从其静到动,都是我们的出发点,也都是我们所必须去了解、知晓、懂得的。只有它们根植于心里,才会为我们结出创意的果实。就比如春节吧,每年一次的大节日,可是它的由来,它的发展,它的细节、它的前前后后、它所忌讳的事、它所忌讳的理由。。。。。。身为中国人的你能说的出道的明吗?守岁、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拜年、压岁钱、团圆。。。。。。一系列的“繁文缛节”却被处于当代的我们删减的所剩无几了。守岁的含义是什么,是为我们的父母祈福,可是真正能够守岁的有几人,我想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吧!还有的就

次贷危机根源及对中国的影响课后练习题

次贷危机根源及对中国的影响课后练习 判断题:1、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提高利率。正确答案:B 2、中国应提防房地产市场的危机。正确答案:A 3、IndyMAC银行倒闭标志着次贷危机蔓延到了美国房贷优质贷款市场。正确答案:B 4、次贷危机与传统的金融危机发生机制及传导模式完全不同。正确答案:A 5、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产的替代性,可以增加流动性。正确答案:A 单选题: 1、促使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降息阶段是()。正确答案:A A、2001.1-2003.6 B、2003.6-2004.6 C、2004.6-2006.6 D、2006.6-2007.6 2、次贷危机是指爆发在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中()的危机。正确答案:C A、优质贷款市场 B、Alt-A贷款市场 C、次级抵押贷款市场 D、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3、次贷危机爆发的标志是()。正确答案:B A、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倒闭。 B、2007年8月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破产。 C、2008年3月贝尔斯登濒临倒闭。 D、2008年7月美国IndyMAC银行倒闭。 4、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D A、直接影响很大,但间接影响很小; B、直接影响很大,间接影响很大; C、直接影响不小,间接影响不大; D、直接影响不大,间接影响不小。 多选题: 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正确答案:BD 1、 A、美国攻打伊拉克; B、美国提高利率水平; C、“911”恐怖袭击引发的恐慌; D、房地产价格下降。 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包括:正确答案:ABC 2、 A、世界储备货币超额发行; B、全球低利率政策; C、金融创新不断发展; D、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包括: 正确答案:ABCD 3、 A、注入流动性; B、降低联邦基金利率; C、下调再贴现率;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概况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且影响至今。 次贷危机的形成 次级抵押贷款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其首付比例一般低于20%。 举例,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两家主要服务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银行,他们承担了许多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银行为了分担风险,会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刺激抵押贷款债券(CDO),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等,这些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又会将次贷债券打包出售给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最后将次贷风险出售到全球。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截止2007年1月,美国按揭贷款支持的证券化产品总额达到5.7万亿美元。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导致的金融机构大量发行的次级按揭贷款达到1.2万亿,占全部按揭贷款的14%。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摘要】如今全球化己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在文化全球化的洪流中,中国应保持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即在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以其文化大国的身份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经济日益向文化渗透,文化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力量介入到政治和经济生活。全球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冲突和矛盾。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互动与交流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与世界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充分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文化全球化也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文化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单一走向多样。 1.由封闭走向开放 从清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中国文化仅限于总结先前文化,文化发展基本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但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不可能永远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对内,随着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接触不断增多,国际上的一些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等也随之不断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对外,汉语逐渐为世界人民所青睐,中国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

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校园建设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2932824.html, 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校园建设探索 作者:周源刘蓉梅 来源:《求知导刊》2019年第07期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加强健康校园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文章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梳理健康中国背景下加强健康校园建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加强健康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健康中国;健康校园;健康教育体系 一、健康中国背景下加强健康校园建设的意义 《纲要》的颁布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原则。加强健康校园建设,有利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健康校园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加强健康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教育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整体部署,把健康融入教育工作的各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学校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是健康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立健全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各教育阶段受教育的群体数量众多,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建立健全学校健康教育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同时有利于健康教育效果向家庭和社会辐射。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 201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推进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工作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学校教育工作,是健康校园建设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3.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及卫生防疫工作是健康校园建设的基本任务 推进健康校园建设,离不开学校进一步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及健康卫生防疫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是全校师生健康的基本保障,也是健康校园建设最基本的任务。

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2007年以来全面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中国金融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及时消除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防范金融风险,对促进中国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揭示了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发展;金融市场 一、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的运行模式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那些信用等级偏低、未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客户向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的一种贷款,主要面向低收入、少数族群、受教育水平低、金融知识匮乏的家庭和个人发放。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不是银行的专利,一大批专门的信贷公司都在从事房贷业务,多数信贷公司的资金来源是把公司持有的债权(通过证券化)卖出去,转换成现金,满足其流动性,才能让贷款业务继续滚动发展。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模式具有很长的金融链条,其具体运作模式为: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在和客户履行贷款协议并获得客户债权后,往往会将此类抵押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做成资产抵押债权,形成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次级债(ABS)。然后,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将那些信用级别较高的次级债券(如A级)部分或全部卖给投资银行以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并为更多客户提供贷款。投资银行在接手那些A级的次级债后,再次对其进行证券化,做成有担保的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其中级别较高的CDO(如A++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容易得到包括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青睐。而对冲基金则偏好那些级别较低而收益较高的CDO,因此,投资银行进一步将这类担保债务凭证(CDO)卖给对冲基金公司。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率,对冲基金还可能使用杠杆工具,在CDO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CDOs2,CDOs3……,以进行更广泛的对冲交易。这样,就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资金链条和运作流程。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一)对银行业的影响 总体上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间接影响明显。目前涉及美国次贷相关产品投资的国内银行只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3家银行。根据2007年年报数据显示,这三家银行持有的美国次贷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49.90亿美元、12.26亿美元、10.62亿美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0.61%、0.10%和0.115%,占其总股本的比例分别为14.36%、2.68%和3.2%,都不算高。以持有美国次级债最多的中国银行为例,中行持有的全部次级债折合人民币大约有364.54亿元,占集团证券总投资的2.13%,2007年的税后利润为560.29亿元人民币,即使中行持有的次级债全部受损,也不会导致其业绩出现亏损。由于国内银行业投资美国次级债的总量有限,且都没有使用杠杆,因而目前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 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它使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经 济社会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的造物文化,追 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造物文化 从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东 方偏重感悟。西方艺术形式的更新取自于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 艺术形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 的理念;东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与自然的 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指明了人道来自于教化 而非天性。同样,设计中的人性也是源于教

化而非天性。考证汉语中的“人道”一词的语源,在先秦儒家经典《左传》中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就是说天道玄远,人道就在眼前。与此不同,西方人则认为天道更近于人道。所以,以东西方对自然之道的不同理解和分析为出发 点的文化理念左右着其各自的文化选择和 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传统认为:“文化”的“文”就是在某物上做记号,留痕迹;“化”则是生成、造化之意,指事物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1]由此可见,文化实际上是深深植根于物的形成之中的。因而可以认为,文化是基于物的内涵之表现,其载体为历史长河中人类不朽的创造,这种创造不见得一定是宏伟的建筑或光辉 的历史遗迹,可能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景或者是不起眼的小器物,但只要我们去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同样可以找到文化的味道和文化的感觉。

中国重演次贷危机机率越来越大

中国重演次贷危机机率越来越大 副标题:房价波动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新闻来源:星岛环球网点击数:52 更新时间:2008-2-26 9:23:13 上海银监局在近日发布的《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对此,有市场人士对此表示悲观,认为中国重演美国次贷危机的机率越来越大。》》延伸阅读:中国银行业坏帐甚于次贷 分析指出,房价的波动影响到了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安全,显示了房地产信贷占银行贷款比重的巨大,如果楼市崩盘,银行也跑不掉,加上此前有消息称中国银行业的坏帐越来越多,预示了中国上演次贷危机的机率越来越大。 据《华夏时报》报道,统计显示,2007年,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投向了房地产业,至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银行风险加大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称,房价之所以会给银行的信贷安全带来如此大影响,主要是与抵押资产的现值有关。现在银行主要在做的“按揭”,其实是一种住房抵押。一旦还款人出现问题,银行需要处置其住房资产时,如果房产价格偏低,那么银行能够变现的资产额就会很低。除了房价带来的风险,上海银监局还指出,在2007年央行连续加息之后,借款人贷款还款压力明显加大,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仍维持在20亿元左右。 下滑的房价,上涨的利率,听起来并不陌生。连续激增的月供额曾经让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者不堪重负,无力还贷,而停滞不前的房价让无法收回贷款的金融机构发现,作为抵押的资产价值已远远小于已放出的款额,一个个华丽的泡沫开始迅速破灭,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引发了美国经济的轰然倒塌。而如今,这两只信号灯也开始在中国闪烁。 面对居高不下的CPI数据,央行又一次陷入“加不加息”的两难境地;而万科此次引领的楼市降价风潮所造成的房价波动,对银行业的房地产信贷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尚不可知。一位交行总行信贷部的高管称,如果只是小范围的价格波动,应该还不会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造成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当前房价处于虚高位,楼市有价无量,加上万科这次对房价做出的适当修正,很有可能使房价出现10%-20%的合理回调。但是出现深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央行以往加息时对银行房贷的保护态度,因此银行不会出现大面积损失。 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聚集 从1月到现在,房地产信贷的增量比重已达多少,是否会让房价的波动影响到银行更大规模的信贷安全,交行、浦发均表示目前不便透露。然而,银行信贷总量猛增已经是很明显的事实,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一方面是去年年底积压下的贷款,银行集中在年初放出;另一方面银行出于利益考虑,更愿意在一季度把贷款放出去。 根据《报告》中透露的去年数据来看,一至四季度房地产贷款增量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其中三季度贷款增量出现的明显“井喷”现象,推动贷款余额于9月一举突破5000亿元关口,这是自2005年6月突破4000亿元以来,登上的一个新台阶。 上海银监局表示,要关注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聚集的趋势,银行也要重视潜在的系统性信用风险。 奚君羊认为,控制房地产信贷方面的风险,银行应该保持一个适度的按揭比率,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要仔细核查,此外,还应该对房产价格的波动,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特别是在房价偏高、出现泡沫的时候,银行放贷更要谨慎,要对有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回落保持警惕。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余永定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顾问余永定文章来源: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 2008-10-08 ] 共有0条点评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证券化的关系,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其次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次贷危机迄今为止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实体经济萎缩这三个阶段。最后,本文总结了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中国政府提供的经验教训。本文截稿时,两房危机刚刚浮出水面。发稿时,随着AIG(美国保险集团)品濒临破产和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经济已经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次贷危机衍生产品信贷紧缩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美国资本市场更是空前繁荣。2001年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2002年,笔者曾撰文指出:“从总体上看,还难以判断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否严重。但是在某些地区,房地产泡沫是严重的。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股票市场崩溃、投资者转向房地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税收优惠等,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则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贷款条件过于宽松使得许多人购买了超出自己偿付能力的住房,住房抵押债务急剧增加,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人们越来越对住房抵押贷款发放失去控制而感到担心。”【1】正如经验一再证明的,当我们身处泡沫之时,往往难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而只能在泡沫破灭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经济学家警告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将会破灭,虽然这一预言一直没有应验,然而,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不但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美国还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或类似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这种局部、短暂的金融危机。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把东亚危机的发生归结于“裙带资本主义”、银行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过弱、监管不力等等。与此同时,他们在世界各地大力推销盎格鲁-萨克逊金融模式。同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相比,更遑论东亚模式,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被视为最完美的、具有普世价值的金融体系模式。而发展中国家也诚惶诚恐地按盎格鲁-萨克逊模式改造本国的金融体系。然而,当学生还未来得及交出令老师满意的答卷之前,老师自己却突然出了问题。谁说没有“后发优势”呢?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机遇挑战应对措施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然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如十七大六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 一、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是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指历史上形成并流行至今的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4]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的发展趋势,它必然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构成破坏和冲击,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本文从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和连接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两个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力图从微观角度解释危机酝酿与形成的过程。 一、引言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得以全面暴露,其危害尚在蔓延。这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二、原因分析 (一)金融创新产品:次级贷款和资产证券化 1.失控发放的次级贷款 (1)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与此同时,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也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从90年代末开始的利率持续走低带动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蓬勃发展。 (2)“掠夺式”的放贷 2001~2005年的房市繁荣带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房贷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之所以大力发展这一业务,还由于不断上涨的房价使金融机构认为,一旦出现严重违约,他们可以通过没收抵押品,并通过拍卖而收回贷款本息。 次级住房贷款的发放达到了失控的局面。次级房贷规模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约占4.5%的美国一到四家庭住房贷款总额,发展到2001年的1600亿美元、占5.6%和2006年的6000亿美元、占20%。 2.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次贷膨胀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的金融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全球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工具。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新的产品不断衍生,另一方面,在规模上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二)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与制度漏洞 1.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 (1)利益冲突首先产生于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 据统计,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这使得评级机

激励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综合运用

激励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综合运用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incentive theory in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姓名 职称 2014年5月

团队成员情况 序号姓名分工情况备注1 2 3 4 5 6 7 8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以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作者(代表)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内容提要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建立和实施适合企业自身的激励机制,激活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壮大至关重要。我国企业学习借鉴了很多西方激励理论,然而员工的激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应用激励理论时没有考虑中西方文化环境的差异。因此,研究激励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运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着眼于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系统研究了已有的激励理论和激励机制,分析了中国文化环境以及目前中国企业激励的问题、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激励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一些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团队激励、培训激励、情感激励、文化激励等,最后建议了几种保障机制如制度保障、系统保障和环境保障等,以保障激励措施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激励理论激励方法中国文化中国企业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has brough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various aspect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terprise to establish and carry out an incentive mechanis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nterprise to activate the human resourc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learned a lot of western incentive theories. However, employees’incentive problems remain unresolved.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did not consid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environment when applying the incentive theory.Therefore,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incentive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the existing incentive theory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lso studies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enterprise incentive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on this basi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incentive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then put forward some incentive methods, such as material incentive, team motivation, training, motivation, emotion motivation, culture motivation and so on.Finally suggests several security mechanisms such as system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centives. Key words:Motivation theory, Motivation method,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enterprises 目录

西方管理时尚在中国情境下的传播与应用

西方管理时尚在中国情境下的传播与应用 2014年07月01日09:46来源:《山东社会科学》(济南)2013年12期作者:王德胜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220【作者简介】王德胜,管理学博士,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文化 一、引言 在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管理学理论空前繁荣,已成为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管理学多范式研究的特点使得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管理丛林现象导致企业界陷入了思想混乱的状态。在标新立异动机的驱使下,追求新的管理技术和理论已经成为企业界乃至管理学界的常态。在此背景下,Abrahamson等人将社会科学中的时尚研究引入管理学和管理研究,试图创立管理时尚理论来阐释管理时尚问题。Abrahamson在新制度学派理论的基础上,将管理时尚纳入管理技术的范畴,他认为管理时尚的制造者持续不断地使自己和时尚追随者相信某项管理技术能合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其后的研究中,管理时尚或被界定为管理技术,是管理知识的一部分,或被界定为管理创新。但总体来说,管理时尚既指管理领域具有时尚特征的事物,又指管理理念与实践传播的特征。除内涵界定以外,学者们对管理时尚的传播机理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比较倾向于从经济学供求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有关管理时尚的理论问题,如Abrahamson就研究指出,管理时尚的产生和传播是新管理技巧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包玉泽和谭力文研究构建了管理时尚供求理论模型,他们认为,管理咨询公司、商学院、学术权威、管理精英等管理时尚制造者构成了管理时尚的供给方;社会心理因素、技术经济因素则促成了对管理时尚的有效需求。王圆圆和袁泽沛总结了管理时尚研究的七种观点,并从企业微观层面对管理时尚的传播进行了分析,指出创新扩散理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论是一个极好的视角。此外,Ettorre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管理时尚的传播问题,认为管理时尚的传播可以分为发现、广泛传播、领悟、觉醒和坚持五个阶段。 从相关文献研究来看,学者们从内涵界定、传播过程、供求分析、生命周期等不同的视角对管理时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在纵向思维导向下从单一视角来研究管理时尚问题,明显缺乏企业需求和实践操作的横向支持,没有关注管理时尚在不同情境下的传播和应用问题,或者说横向比较问题。因此,从企业实际应用的角度而言,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就是对“中国情境”给予充分的考虑,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情境与国外管理时尚之间差异的现实性与长期性。国际学术界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已明确指出,管理研究成果并不具有普遍适应性(Boyacigiller和Doktor),这种普适性不足或者缺失的原因就在于管理研究的对象更多依赖于管理问题或管理现象发生的情境因素。所谓情境,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或结合的境况。管理研究中的情境,即为“与现象有关并且有助于解释现象的周边环境,通常是那些超越研究分析单位但又和它们有关的因素”。关于中国情境,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从空间和实践的整合视角来考察管理情境,那么就应该基于制度、文化价值、社会结构等情境因素展开,这是中国情境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具体而言,一是制度。在我国,与完善的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在规范我国经济行为的过程中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就很容易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二是文化价值。在一个给定的社会结构背景下,行动主体对何为适当的行动的文化理解,能为经济行动提供稳定性与意义,并影响行动主体的行动策略、预期与行为。由于东西方文化在认知逻辑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基于新教伦理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西方管理理论,对于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企业的行为解释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社会结构。中国的社会结构呈“差序格局”,大部分基于关系网络的社会结构在本质上是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延伸

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以来没有出现任何缓和的迹象。美国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加快。为了缓解市场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危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次贷”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原因、损失及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应对危机的政策干预和效果评价等问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在这一危机中,高度市场化的金融系统相互衔接产生了特殊的风险传导路径,即低利率环境下的快速信贷扩张,加上独特的利率结构设计使得次贷市场在房价下跌和持续加息后出现偿付危机,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与冲击力,而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又加快了金融动荡从一国向另一国传递的速度。在信贷市场发生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波。 与传统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次贷危机中风险的承担者是全球化的,所造成的损失是不确定的。次贷的证券化分布以及证券化过程中的流动性问题,使得经济金融发展中最担心的不确定性通过次贷危机集中体现出来。也正是由于上述不确定性造成了次贷损失的难以计量和对市场的巨大冲击。既然如此,那么次贷危机会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有哪些有用的启示呢? 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一)直接影响:比较有限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境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过程方兴未艾。2l世纪是全球世纪,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兴起,将在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形成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风暴。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超国家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全球性的问题在蔓延:环境污染的全球化,人口爆炸以及由之而来的移民问题的全球化,核武器以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武器扩散所造成的对全人类的威胁,恶性传染病、毒品买卖与犯罪活动的全球化,甚虿垃圾处理都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同时,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资源、粮食、贫困等问题都带有了令球意味,然而,在众多的问题中,文化似乎始终牵动着人们最敏感的神经,因为文化是各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人们永远的情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昭示着以往那种各民族文化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的终结。一.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历史现象与过程,但是,对于经济伞球化是否会带来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却成了迄今为止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关的学术着作更是数不胜数,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实际上,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经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过程。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伴随社会存在的变迁,迟早会发生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动。所以,只要我们承认经济生活中全球化的存在,我们就无法否认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可以说文化全球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全球化一样,都是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就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全球大规模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文化的交融,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融化到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导致这个或

中国情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第1讲:人力资源管理渊源和发展脉络】 推荐书籍:《人力资源管理》(美)伊万切维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颜爱民、《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管理的实践》彼得德鲁克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人”,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可见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 发展脉络: 1、泰勒的科学管理:设置一个制定定额的部门——职能部门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工作分析和劳动定额 建立日工工人制度——早起绩效考核制度(记录工人的出勤率、态度、完成率等,以记录为依据) F:KPI:动作研究(观察)、工作分析、设计指标 2、霍桑、梅奥实验:(1924——1932) (1924——1927)霍桑实验:照明条件的提高时,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提高,而照明条件的降低时,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也提高。结论:照明条件不是影响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的主体因素; (1927——1932)梅奥实验:通过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发现,人的、社会的因素是提高工作效率、员工满意度的主体因素,而不是物理因素,如照明条件。 福利实验:福利待遇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持续稳定关系存在,而是参加实验的光荣感、成员间良好相互关系使得生产得以提高; 访谈实验:访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员工对制度对管理有不满情绪,沟通是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群体实验:发现非正式群体; 梅奥实验打破了人是经济人的假设,首次提出人是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不仅受个人需求、个人心理影响还受社会需求、社会心理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中研究人的视角应从经济人转向社会人,人不是独立的个人而是具有群体性特征的复杂个人。可见,霍桑实验引发了人的认知突破,而梅奥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理论、士气理论、非正式群体理论、人际关系型理论。F:训练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验思维从学习经典著作的研究思路,学习实验性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方案思路开始。 3、工业心理学开辟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成果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工业心理学效率》 4、激励理论:(1950——1970) 马斯洛需求理论、X与Y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 实质:根据人的行为的内在动机去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方案,使其按照期望去实现它。 5、管理学经验主义学派创始人——彼得德鲁克《公司的概念》中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职能:管理企业、经理人员、人员及其工作,其与经典的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有所不同。他认为,管理在于实践,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着重于人,强调人的情境性、实践性、能动性,而不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配置于事,强调事务管理。 6、人力资本概念之父——舒尔茨《论人力资本理论》中将经济学理论引入了人力资源管理,他利用经济学方法解释了人力资本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此时,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成型。【第2讲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逻辑和主要特征】 推荐书籍:《论语新解》钱穆 逻辑关系图:生存状况(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制度体系人的思维与行为特征中国情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生存状况(经济基础)是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我国农业基础下 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转向工业基础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基础也在主导者人力资源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