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北学堂 动物学导学- 2013寒假生物动物学导学-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清北学堂 动物学导学- 2013寒假生物动物学导学-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w w

w .

q b x t

.c

n

1

动 物 学

无脊椎动物

一、 原生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具有三种营养方式,即①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②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 ③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的兼有其他营养方式,如绿眼虫在有光时行光合营养,无光时行渗透营养。

2、形态结构:体制有不对称、球辐对称;单细胞,少数联合成群体;细胞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完成动物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如运动器(纤毛、鞭、伪足),消化细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胞肛),防卫细胞器(刺丝泡)。

3、生理:通过体表进行呼吸、排泄,伸缩泡和收集管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分。

4、生殖:方式多样,以胞囊度过不良环境。 (二)代表动物——草履虫

1、生活环境:富含有机质的淡水中。

2、形态结构:形似倒置草鞋;表膜密被纤毛,细胞质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大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

3、动:纤毛摆动,使虫体沿纵轴旋转前进。

4、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

1、 鞭毛纲:运动胞器为1或多根鞭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生殖。如眼虫。

2、 肉足纲:运动胞器为伪足;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常见种类:痢疾内变形虫、太阳虫。

3、 孢子纲:全寄生,行渗透营养,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配子生殖。如疟原虫。

4、 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较鞭毛短而多),分化出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大小一,横二分裂。常见种类:草履虫、栉毛虫、棘尾虫、喇叭虫。

w w

w .

q b x t

.c

n

2

二、多孔动物门(侧生动物们)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固着生活、淡水或海水生。

2、形态结构: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多细胞,有细胞分化但无明确组织;体壁由皮层、胃层及二者之间的中胶层构成;体柔软多孔似海绵;具有特殊的水沟系,有利于摄食和呼吸。

3、生理:摄食、呼吸、排泄通过水沟系来完成。

4、生殖发育:胚胎发育中有胚层逆转现象;海产种类发育中两囊幼虫出现两次囊胚。 (二)多孔动物的分类特征:

胚胎发育中出现胚层逆转现象;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被认为是较早分化出的原始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支,故名侧生动物。 常见种类:白枝海绵、毛壶、拂子介、偕老同穴、沐浴海绵、淡水海绵。 三、 腔肠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水生、自由或固着生活。

2、形态结构:体型多辐射对称,少数两辐对称(如海葵),具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具有两胚层和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有原始的组织分化,出现了神经网。

3、生理:呼吸及排泄均通过体表完成,具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消化方式。

4、生殖发育:生殖方式多样,有的有世代交替(水螅型为无性世代,水母型为有性世代),也有的终生水螅型(行出芽生殖、有性生殖);海产种类有浮浪幼虫。 (二)分类:

1、水螅纲:单个或群体生活,有的有世代交替,性细胞由外胚层产生。如水螅、薮枝螅、桃花水母。

2、钵水母纲:多为大型水母,水螅世代不发达,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蜇。

3、珊瑚纲: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生活,只有水螅型,无世代交替,大多具发达的骨骼;性细胞由内胚层产生。如海葵、红珊瑚。 四、扁形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少自由生活,多寄生。

2、形态结构:身体扁平,左右(两侧)对称,有的假分节;具有三胚层,出现了中胚层,皮肌囊发达,出现了器官系统的分化,消化

w w

w .

q b x t

.c

n

3

系统有口无肛门、排泄系统为原肾管(有焰细胞),具梯状神经系统。

3、生殖发育:多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具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出现交配和体内受精。 (二)分类

1、涡虫纲:体表有纤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多数肠道发达,感觉器官较发达,间接发育的种类经牟勒氏幼虫阶段。如三角真涡虫。

2、吸虫纲:体表无纤毛,寄生,肠道简单,神经不发达,感官消失;出现吸盘、锚、钩等附着器官、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多数有中间寄生,如三代虫、指环虫、日本血吸虫、华枝睾吸虫、姜片吸虫。

3、绦虫纲:体表无纤毛、体内寄生;体扁平带状,假分节、消化系统消失,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一节片。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 五、线虫动物

又名原体腔动物或假体腔动物 (一)门的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2、形态结构:体呈长线形,体表具角质层、有蜕皮现象、不分节。具有原体腔、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排泄系统为腺型或原肾管型(无焰细胞)、体表呼吸。

3、生殖发育:多雌雄异体,且异形,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 (二)分类:

1、线虫纲:体呈长圆筒状、角质膜光滑或具环纹,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多为合胞体)、肌肉层构成,表皮两侧增厚为侧线,体表呼吸,雌雄异体,多直接发育,自由生活或寄生。如:人蛔虫、钩虫、蛲虫、丝虫。

2、轮虫纲:体较小、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头部具一纤毛轮盘、常行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生活史复杂,水生。如臂尾水轮虫、球轮虫。 六、环节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 多自由生活,少寄生。

2、形态:左右对称,真分节(多为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具疣足、刚毛。

3、结构结构:具有次生体腔,闭管式循环,后肾管排泄,体表呼吸,具链状神经。

4、生殖发育: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阶段。 (二)分类:

w w

w .

q b x t

.c

n

4

1、多毛纲:头部明显,感官发达,体两侧有疣足,雌雄异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多海产,如沙蚕。

2、寡毛纲:头部常退化,无疣足,以刚毛协助运动,有生殖环带,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淡水或内陆土壤中生活。如水丝蚓、环毛蚓。

3、蛭纲:一般称水蛭或蚂蟥。体扁长,体节数恒定,体节又分体环,无疣足和刚毛,体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多营暂时性体外寄生;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七、软体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淡水、海水或陆生,分布广泛。

2、形态结构:形态多样。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具外套膜,内壁形成鳃或血管密集成“肺”,是呼吸器官,外壁分泌形成贝壳;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并存,前者发达后者极度退化;多为开放式循环,少闭管式循环(头足类);神经系统变化较多。

3、生殖发育:多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海产种类发育中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阶段。 (二)代表动物——河蚌

1、生活习性:淡水中底栖生活。

2、适应性特征:

a .头部不明显,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退化;

b .具有两片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c .外套膜合抱成,内有二片瓣状鳃。外套膜及鳃表面的纤毛摆动,使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流经身体后从出水孔流出,使其能完成呼吸、取食、排泄和生殖等生理功能。

d 。胃腔中有一晶杆囊,内有晶杆,既能搅拌食物,也能溶解释放消化酶,充分消化食物。

e 。发育中有一钩介幼虫阶段,暂时寄生鱼体表,随其转移扩大分布范围。 (三)软体动物的分类:

1、多板纲:具有8 块履瓦状排列的贝壳,梯状神经,海产。如毛肤石鳖、锉石鳖。

2、腹足纲:约10万种,为动物界第二大纲,分布广泛,身体左右不对称,头部发达,有眼和触手1-2对, 足发达、位于腹面;常有一螺旋形贝壳。 其不对称体型是在胚胎发育中形成的,为次生性不对称。常见种类:鲍(其贝壳称石决明,供药用)、田螺、海兔、海牛、蜗牛,蛞蝓。

3、瓣鳃纲:身体侧扁,具2片贝壳,头部退化,无感官,鳃呈瓣状,足斧状,多海产。如泥蚶、毛蚶、牡蛎、三角帆蚌、船蛆。

4、头足纲:体两侧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外壳退化为内壳或无,头部发达,两侧有一对非常发达的眼,足特化成腕,

q b

x t

.c

n

5

神经系统高度发达集中形成脑,外包软骨环;闭管式循环;海产。重要种类:鹦鹉螺、金乌贼、无针乌贼、枪乌贼、柔鱼、章鱼。 乌贼适应快速掠食生活的特点:

① 呈梭形,分头、足、躯干; ② 头两侧眼高度发达、具有与脊椎动物相当的折光系统,且外有假角膜保护; ③ 外套膜肉质,具有闭锁器和漏斗,外套膜收缩使水从漏斗口喷出,倒退前进。 八、节肢动物门

为动物界第一大门,约有110万种,占85%。 (一)门的主要特征:

1、 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头部

头胸部

(1)身体分部:为异律分节。胸部 三部分愈合

腹部 腹部

(昆虫) (蜘蛛、虾) (蜱、螨) (2)附肢分节,增强灵性性,适应多种功能。这是进化的重要标志。 2、 体被外骨骼,有蜕皮现象,增强了支持力和保护能力。 3、 肌肉成束,不形成皮肌囊,肌肉舒缩能力增强。 4、 混合体腔,次生体腔退化,开放式循环。 5、 呼吸、排泄器官形式多样。

(二)分类:

w w

w .

q b x t

.c

n

6

(1)触角:位于头部前方,两复眼之间,是触觉和嗅觉器官;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主要类型及代表动物: 丝状—— 蝗虫、蟋蟀 刚毛状—— 蜻蜓、蝉 念珠状——白蚁 锯齿状 —— 绿豆蟓

球杆状 —— 蝶类 羽毛状 —— 雄蛾 环毛状 —— 蚊 膝状 —— 蜜蜂、胡蜂、蚂蚁 具芒状 —— 蝇类 鳃片状—— 金龟子 锤状—— 郭公虫、小蠹虫

(2)眼:具单眼和复眼。

①复眼:昼行性昆虫为并列象眼,夜行性昆虫为重叠象眼; ②单眼:2~3个,只能感光、不能视物。 (3)口器类型及代表动物:

咀嚼式 —— 蝗虫、螳螂 刺吸式 —— 蚊、蝉 嚼吸式 —— 蜜蜂 舐吸式 —— 蝇 虹吸式 —— 蝶、蛾

(4)翅的类型及代表动物:

膜质 —— 蜂、蜻蜓、白蚁 复翅 —— 直翅目昆虫 鞘翅 —— 金龟子、天牛 双翅 —— 蝇、蚊

w w

w .

q b x t

.c

n

7

半翅 —— 蝽蟓的前翅 鳞翅 —— 蝶、蛾 毛翅 —— 石蛾 缨翅 —— 蓟马

(5)足:3对,分前、中、后足,每足分6节:基节、转切、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主要类型及代表动物:

步行足——步行虫、瓢虫、蠊 跳跃足——蝗虫、蟋蟀、跳蚤 攀援足——体虱 捕捉足——螳螂前足 开掘足——蝼蛄前足 抱握足——雄龙虱的前足 游泳足——松藻虫、龙虱后足 携粉足——蜜蜂后足 3、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1)生殖方式:

① 两性生殖:卵式生殖或卵胎生 ② 孤雌生殖: ③ 多胚生殖: ④ 幼体生殖:

(2)发育与变态:

①胚胎发育:受精卵→幼虫。主要特点是形成羊膜和羊膜腔,这是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受精卵(卵黄居中央,为中黄卵)→卵裂(为表裂)→ 胚盘(囊胚期)→ 胚带 →原肠胚 → 形成羊膜和羊膜腔→ 胚芽、足节 → 内部器官相应发育 → 形成幼体 → 孵化。

②胚后发育:有蜕皮现象,龄期=蜕皮次数+1。间接发育,有变态现象。

变态的类型主要有:无变态:幼虫与成虫比较,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未成熟外,无别的差异。如衣鱼。

不完全变态;只经过三个虫态,即卵、幼虫、成虫。分两种类型:

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习性基本相似,仅大小不同,翅逐渐长成,其幼虫为若虫;

半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习性均不相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其幼虫称为稚虫,如蜻蜓。

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在形态和习性一有显著区别,经过四个虫期:卵、幼虫、蛹、成虫。幼虫名称较多。

(3)其他特征:休眠和滞育、多型现象和社会性生活、趋性、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3、昆虫纲的分类:

昆 虫 纲 重 要 目 的 主 要 特 征 比 较

x t

.c

n

8

w w

w .

q b x t

.c

n

9

蝶类与蛾类的主要区别

九、棘皮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海洋生活、底栖。

t

.c

n

10

2、 体制:身体辐射对称,大多为五幅对称。这是次生性辐射对称。

3、 体壁:内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4、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个新的开口称后口。

5、 辐射卵裂: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6、 次生体腔发达,一部分形成特殊的水管系统(也称步管系统)。具有运动、呼吸、排泄和感觉等多种功能。

7、 多数为雌雄异体

(二)分类

w w

w .

q b x t

.c

n

11

脊椎动物

一、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 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二.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w w

w .

q b

x t

.c

n

12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开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2.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3.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 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

w w

w .

q b x t

.c

n

13

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7.循环 :A. 心脏小,血流速度慢; B. 心脏位于最后一对鳃弓腹侧,较靠前;

C. 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D. 肺鱼的心脏开始出现分隔,向双循环发展。

8.排泄: 鳃:排出氨、尿素、盐(海产种类); 肾:中肾,排出尿酸、肌酸及多余水分。 9.神经及感官:

(1)神经:大脑不发达,且背面只是上皮细胞,无神经细胞。脑神经10对。

(2)感官: 眼:晶状体无弹性,通过其后面的镰状突起来调节与视网膜的距离,无眼睑,视力较弱。

耳:体表不见耳痕,仅有内耳,有听斑和耳石;

侧线:为鱼类所特有,位于身体两侧,能察觉低频振动。

10.内分泌;后鳃腺;作用似副甲状腺; 肾间体;相当于肾上腺皮质部;

嗜铬体:相当于能上腺髓质部。 尾垂体;与脑垂体功能相当。

11.生殖及发育:具有生殖腺(精巢和卵巢)及输导管(输精管和输卵管),多雌雄异体。

受精及发育: (1)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大多数鱼类; (2)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如非洲鲫鱼;

(3)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如虎鲨; (4)体内受精,体内发育,如星鲨、柳条鱼等。

(四)鱼纲的分类;

1.软骨鱼系: 板鳃亚纲:鲨目、鳐目;

全头亚纲:黑线银鲛;

2.硬骨鱼系:

肺鱼亚纲:有内鼻孔,鳔具有肺的功能。如澳洲肺全、美洲肺鱼、非洲肺鱼; 总鳍亚纲:具有内鼻孔,鳔能行气呼吸,如矛尾鱼; 辐鳍亚纲:无内鼻孔,占鱼类90%以上。

w w

w .

q b x t

.c

n

14

鱼类的洄游:按功能分为生殖洄游、觅食洄游、越冬洄游;按方向分为溯河洄游(由海向河)、降河洄游(由河向海)。 三、两栖纲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 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 幼体为单循环,成体行不完全的双循环; 3. 出现五趾型附肢;

4. 水中交配,体外受精,体外发育,须经过变态。 5. 皮肤裸露,富有皮肤腺。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6. 新陈代谢水平低,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 (二)两栖类的形态结构:

1.外形:分蝾螈型、蛙型和蠕虫型。与生活习性有关

2.皮肤:表皮角质层不发达,富含多细胞皮肤腺,真皮密布微血管,适于辅助呼吸. 3.骨骼:头骨:骨化程度高,舌颌骨变为耳柱骨,具双枕髁;

脊柱:分颈椎(仅一个,称寰椎)、躯干椎、荐椎(仅一个,腰带借此与脊柱相连)、尾椎。椎体类型较多。 四肢:五趾型附肢,具肩带和腰带,增强支持力。

1. 肌肉:肌节开始退化(尾部、腹部有残余),开始分化出颈肌、躯干肌、尾肌、附肢肌。 2. 消化系统;(1)成体肉食,蛙类眼球参加吞咽动作;

(2)始具唾液腺,但不具消化作用,分泌粘液湿润食物,便于吞咽;胃开始有消化作用; (3)有的在上颌边缘生有颌齿,可帮助捕食。

3. 呼吸系统; 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肺为一对肺囊,内具少数皱褶;行咽式呼吸。 4. 循环系统; 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行不完善的双循。 5. 沁尿生殖系统: 肾脏一对(中肾型),中肾管为输尿管,具有泄殖腔膀胱;

雌体具卵巢一对,苗勒氏管为输卵管;雄体具精巢一对,中肾管兼备输精作用,苗勒氏管退化。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脑:大脑较鱼类发达,出现原脑皮,形成左右大脑半球; 神经:脑神经10对,脊神经形成臂丛和腰丛;

w w

w .

q b x t

.c

n

15

(2)感官: 眼:角膜突出,水晶体扁圆,靠水晶体牵引肌将其前拉聚光,视力较弱;

耳:内耳:有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分化出听壶的);

中耳:有鼓膜、耳柱石、鼓室、耳咽管。 (三)分类:

无足目:具双凹型椎体,蠕虫状,无四肢。如版纳鱼螈;

有尾目:体长形有长尾,尾侧扁,有四肢。如大鲵、鳗螈、虎螈(能行幼体生殖)。 无尾目:四肢发达,椎体为前凹椎或后凹椎,如蟾蜍、黑斑蛙、虎纹蛙、海蛙。

(四)生态:1.发育;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陆生。 2.休眠;因体温不恒定,有冬眠和夏眠现象; 四、爬行纲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 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使之完全适应陆地繁殖; 2. 皮肤角质化程度高;

3. 骨骼骨化良好,有颞窝,单枕髁; 4. 完全的肺呼吸;

5. 心脏三腔(2心房1心室,心室有不完全的中隔),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6. 消化道化更多,出现盲肠; 7. 后肾排泄;

8. 神经系统较发达,出现新脑皮。 (二)爬行类形态结构特点: 1.外形:分头、颈(明显)、躯干、尾、四肢五部分,为典型的陆生动物体型。 2.皮肤;角质化程度高,外被角质鳞片(表皮来源);

3.骨骼系统: 头骨:骨化程度高,在鳄类还产生次生硬腭(使内鼻孔后移),单枕髁; 脊柱;脊椎化为颈椎(多枚,且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胸腰椎,荐椎(2枚)、尾椎。 带骨: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前乌喙骨、锁骨、间锁骨构成; 腰带:骼骨、耻骨和坐骨形成闭锁式骨盆; 四肢:为五趾(指)型。

w w

w .

q b x t

.c

n

16

4.肌肉系统:分化复杂,具有肋间肌和皮肤肌。

5.消化系统;始具盲肠和肌肉质的舌,颌骨上生有齿(分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均为同型),有的特化为毒牙;具有口腔腺,分泌粘液润滑食物,有的特化为毒腺。

6.呼吸系统:内鼻孔后移;出现气管和支气管;肺囊内褶壁增加;不仅保留了咽式呼吸,还发展了胸腹式呼吸。 7.循环系统;具三腔心脏,心室具有不完全中隔(在鳄类有潘氏孔),行不完善双循环。

8.排泄系统;胚胎期功能肾为中肾,成体功能肾为后肾,后肾管为输尿管、有的具膀胱。排泄物主要是尿酸 9.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神经系统:大脑半球大为发达,出现新脑皮,中脑的综合作用开始向大脑转移;脊髓在颈部、腰部膨大;脑神经12对; (2)感觉器官:

a. 嗅觉器官:除龟鳖类外均具犁鼻器;

b. 视觉器官:具环状肌,能改变晶状体凸度调节视距;具有可动物的眼睑和瞬膜;

c. 听觉;出现了外耳道雏形;

d. 红外线感受器:蝰科腹亚科和蟒蛇科。

10.生殖系统: 雄性:睾丸一对,吴氏管输精,苗氏管退化,具交配器;

雌性:卵巢一对,吴氏管退化,苗氏管输卵。

(三)爬行类的分类:

1.喙头目:仅一科一种,即喙头蜥,其椎体双凹型,有脊索残余。

2.龟鳖目:特征是身体略呈椭圆形,被有函状骨甲。如大头平胸龟、乌龟、海龟、棱皮龟、鳖(又称甲鱼、脚鱼、水鱼或王八)。 3. 有鳞目;体通常细长,被角质鳞。

蛇亚目:盲蛇、眼镜蛇、响尾蛇;

蜥蜴目:壁虎、鬣蜥蜴、中国石龙子、草蜥、巨蜥、避役。

4.鳄目:心脏具四腔,但室间隔具潘氏孔,具槽生齿和次生硬腭。如杨子鳄、马来鳄、食鱼鳄。

(四)生态: 1.繁殖:

(1)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

a. 卵膜:外包坚韧的卵壳,具支持和保护作用;

w w

w .

q b x t

.c

n

17

b. 胚胎发育中胚胎产生了可供给胚胎水分及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胎膜: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在水环境中发育。

(2)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休眠:为变温动物,能行冬眠或夏眠。 五、鸟纲

(一)进步性特征:

1.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37.0~44.6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 前肢特化为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以此主支迁移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出现各种复杂的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4.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行为(筑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二)形态结构特点:

1. 外形:体呈流线型,外被羽毛;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头小、颈长、尾短,前肢特化为翼。

2. 皮肤:特点是薄、松、缺乏皮肤腺;有多种衍生物,如角质喙、鳞片、爪和羽毛(分正羽、绒羽、纤羽)。

3. 骼系统:轻(薄、内有蜂窝状间隙)而坚固(愈合现象)。头骨具单枕髁;飞翔种类胸骨发达形成龙骨突;腰带形成开放式骨盆。

4. 肌肉系统: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特具栖肌和鸣肌,皮下肌发达。

5. 消化系统:具有角质喙(取食器官),口腔中无齿,有的具嗉囊;胃分腺胃和肌胃,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6. 呼吸系统:肺呈海绵状,气管末端形成气囊,行双重呼吸,在微气管进行气体交换;发声器官为鸣管。

7. 循环系统:

8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大脑半球发达,为纹状体,表面光滑,视叶和小脑发达;脑神经12对; 感官:视觉发达(双重调节),听觉次之,嗅觉退化。

8. 泌尿生殖系统: 排泄器官:具有后肾,以后肾管为输尿管,无膀胱;排尿酸。

生殖器官:雄性具有成对的睾丸和输精管;雌性大多只具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右侧退化。

(三)鸟纲的分类:

1.古鸟亚纲;原鸟、孔子鸟、始祖鸟。

(1) 有齿,肋骨无钩状突,胸骨无龙骨突或不发达; (2) 翼具三枚分散的掌骨,指端具爪; (3) 尾长,尾椎不愈合。

w w

w .

q b

x t

.c

n

18

2.新鸟亚纲:

(1)特征;无齿,多数肋骨具钩状突,胸骨发达,有龙骨突;翼无爪;尾短,尾椎多有愈合现象。 (2)分目:分三个总目,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三)鸟类的生态:

1.生态类群;走禽、水禽、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鸣禽、地禽等。 2.繁殖行为;有占区、配对、营巢、孵卵、育雏等行为。

3.鸟类的迁徙:依据迁飞习性有不同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泊鸟。 六、哺乳纲

(一)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被毛、胎毛、哺乳。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体被毛,体温高而恒定(约25~37 ),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3.异型齿,口腔腺发达,出现口腔消化。 4.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很高的成活率。 a) 头骨具两个枕髁; b) 皮肤富于腺体;

c) 代谢废物以尿素形式排出体外。 (二)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 1.皮肤:

基本结构:表皮(由内向外依次是生发层、颗粒层、角质层)、具皮和皮下层; 皮肤衍生物:有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臭腺、乳腺),角化物(毛、爪、甲、蹄、角)。 功能;保护、感觉、调节体温、求偶等。

头骨:骨化程度高,下颌骨为一齿骨,具双枕髁,中耳腔中有三块听小骨(镫骨、砧骨、锤)

2.骨骼系统 :脊椎:颈椎恒定为七枚(海牛为6枚、树懒为9枚);双平椎,椎骨间具椎间盘。胸椎与肋骨和胸骨共同构成胸廓。

附肢骨:着生在躯体下方,前肢的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利于支撑身体和运动;

3、肌肉系统:分节现象极少,分化水平更高;特具膈肌。

4.消化系统;消化道分化程度高,出现口腔消化(既有物理消化又有化学消化)。 5.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内有真声带能发声);气管及支气管由“C ”型软骨环支持。 管壁;肺呈海绵状,肺泡数量多。

w w

w .

q b x t

.c

n

19

6. 循环系统:具四腔心脏,为完善的双循环;体温恒定为恒温动物;红细胞无核。

7. 排泄系统;包括肾(属后肾)、输尿管(后肾管)、膀胱和尿道。排泄物以尿素为主。

8. 内分泌系统:分化水平高。(详见生理卫生部分)

9. 神经系统:较其他类群动物大脑半球发达,具有沟回以增大表面积,具有由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 10.感觉器官:耳除有内耳、中耳外,还有较长的外耳道和收集声波的外耳廓;视力发达。 11.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雄体;具睾丸、输精管、阴茎管;

雌性:具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子宫有双体子宫、双分子宫,双角子宫、单子宫。胎盘是由胚胎的绒毛膜、

尿囊和母体子宫内膜组成。分蜕膜胎盘(包括盘状胎盘和环状胎盘)和无蜕膜胎盘(包括散布胎盘和子叶胎盘)

(三)哺乳动物的分类:

1.原兽亚纲:卵生、有泄殖腔(故称单孔类);无耳廓;体温基本恒定(26~35 );体被毛,具乳腺(但无乳头)。如鸭嘴兽。 2.后兽亚纲:胎生,无真正的胎盘;腹部有育儿袋,内有乳腺和乳头,幼仔在其中发育;具有双子宫双阴道,肛门与泌尿生殖道分开;体温较原兽亚纲高(33~35 ),较恒定。如袋鼠、袋熊等有袋类。

3.真兽亚纲:有真正的胎盘;牙齿再出性(乳牙和恒牙更换明显); 体温恒定向(37 );单个阴道。

食虫目:如鼹鼠、刺猬等; 翼手目;能飞翔和进行超声定位,如蝙蝠、果蝙、吸血蝠。 灵长目:大脑特别发达,第一趾与其他趾相对握。如金丝猴等; 兔形目:如华南野兔、鼠兔;

鳞甲目:如穿山甲。 鳍脚目:四肢桨状,趾间具蹼。如海豹、海象 。 鲸目:次生性水生,体形似鱼,前肢鳍状,后肢退化,成体无毛。如鲸、白暨、江豚、等。 食肉目:门齿小,犬齿发达,具裂齿,脚具利爪。一般为肉食性,如狼、虎、熊等;

长鼻目:如非洲象、亚洲象; 海牛目:如儒艮、海牛; 奇蹄目:如马、犀牛(角由毛变化而来)、斑马;

偶蹄目:如野猪、牦牛、黄、角马等。反刍动物的胃由四部分组成:瘤胃、网胃(巢胃)、瓣胃、皱胃,前三部分由食道变态形成,

皱胃能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角分实角和洞角,由骨质部分和角质部分组成。

习题

一、动物体基本结构

w w

w .

q b x t

.c

n

20

1.动物细胞中含量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

A 水 脂类 蛋白质 糖类 无机盐,

B 水 蛋白质 脂类 糖类 无机盐

C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脂类 糖类

D 无机盐 糖类 脂类 蛋白质 水 2.在细胞周期中,DNA 的核呈复制发生在( )

A , M 期

B ,G 1期

C ,S 期 D, G 2期

3.两组子染色体移至细胞的两极,染色体移动停止,即进入有丝分裂() A,前期 B 中期 C,后期 D,末期

4.符合动物细胞特征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 B 线粒体, 内质网,质体,溶酶体 C ,高尔基体,中心粒,溶酶体.线粒体. D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央大液泡. 5.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肌肉组织

D 神经组织 二、原生动物

1.眼虫制照过多食物常形成一些半透明的 贮存于细胞质中,这时眼虫类的特征之一、 A 淀粉粒 B.副淀粉粒 C.食物泡 D.叶绿体

2.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A.纵二分裂

B.横二分裂

C.外出芽生殖

D.内出芽生殖 3.锥虫的多生于脊椎动物的

A.消化道内

B.肝脏内

C.血液内

D.淋巴液中 4.原生的对动物的的伸缩泡最主要的作用是

A.调节水分平衡

B.排出代谢产物

C.排出未代谢的食物馋渣

D.进行气体交换 5.变形虫最常见的生存方式是

A.孢子生殖

B.配子生殖

C.二分裂生殖

D.出芽生殖 6.刺丝泡为下列动物中()所特有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

普通动物学题库 无脊椎动物部分 解释名词 2、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3、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 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4、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5、角质膜: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8、凯伯尔式器(Keber' s organ):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9、书肺:节肢动物体壁内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 10、化性:指昆虫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由此而有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的术语,对应的昆虫叫一化性昆虫、二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 11、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 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 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12、刺丝泡: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13、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 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4、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 15、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16、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 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17、刚毛:环节动物的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刚毛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从而形成刚毛。它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18、黄色细胞:黄色细胞是由中胚层的脏体腔膜特化而来的,位于消化管的外侧,其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具有排泄作用。 19、外套腔: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20、鲍雅诺式器(Bojanus organ):指河蚌的一对肾脏,由后肾管特化形成,肾口开口于围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习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周末习题 知识回顾(识记知识点后再填写) 无脊椎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1)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2)结构:身体由口、、消化腔和组成。 2.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体呈状,体壁仅由构成,消化腔有。 二、.扁形动物 (1)生活环境:多数营生活。(2)主要特征:身体,有口的动物。(3)举例:涡虫、和等。 2.线形动物 (1)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中,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2)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或,两头尖,有口。(3)举例:秀丽隐杆线虫、等。 三、环节动物 (1)生活环境:和的陆地。(2)主要特征:身体由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3)举例:蚯蚓、水蛭和沙蚕等。(4)蚯蚓是通过和的配合来完成运动的。(5)我们一般根据区分蚯蚓的前后端,。靠近的一端是端,远离的一端是端。(6)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蠕虫动物:身体细长,对称、无、能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和。 四,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为贝壳。贝壳能随着,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2)举例:蜗牛、、乌贼和等。 五、节肢动物

(1)代表动物:。 ①生活环境:陆地飞行。②形态结构:a.身体分为、、三部分。b.胸部具有三对、两对。c.体表有,其作用是和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的蒸发。③生理:a.运动:用三对、两对运动。b.呼吸:用呼吸。 (2)主要特征:身体,和触角节均分,体表有。其他节肢动物:蝉、、蟹、等。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水螅通常能捕食到与其体积相当的水蚤,这主要是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2.(2012·泰安学业考)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养殖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 3.进食未煮熟的猪肉可能会感染( ) A.猪肉绦虫 B.钩虫 C.姜片虫 D.肝片吸虫 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蜜蜂 B.蚊 C.园蛛 D.蟋蟀 5.(2011·菏泽学业考)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壁虎、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螳螂 D.蚂蚁、蜜蜂、鲨鱼

实验动物的分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 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 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 半屏障系统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辅导提纲

普通动物学复习指导 复习要求: 主要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细微的结构描述一般不作要求。复习时从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功能去理解和掌握各动物门和纲的主要特征。 复习纲要: 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掌握疟原虫的生活史,了解几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寄生虫,如痢疾内变形虫、利什曼原虫、锥虫等。 2、腔肠动物门:主要物征,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代表动物。 3、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与消化和排泄有关的结构,涡虫的形态结构,吸虫纲、绦虫纲的代表动物,其中华枝血睾吸虫、血吸虫和猪带绦虫的生活史。三胚形成的进化意义。 4、线虫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消化管,原体腔。蛔虫的形态结构,蛔虫的生活史。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5、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节,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索链状神经系统。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 6、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河蚌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各外纲的代谢动物,头足纲动物的特点 7、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异律分节,分节的附肢,外骨骼,口器,气管等。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典型的代表动物,特别是昆虫纲要求掌握20个主要目的主要特征和典型的代表动物。 8、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内骨骼,后口,海盘车的形态结构特征。 9、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10、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海鞘的形态结构特征。 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文昌鱼的形态结构特征,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典型代表七鳃鳗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态习性。 鱼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鲫鱼的形态结构特征,从体形和皮肤及八大系统入手复习,掌握各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软骨鱼和硬骨鱼的主要特征。鱼类的洄游。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青蛙的形态结构特征,蚓螈目、蝾螈目、蛙形目的代表动物。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羊膜卵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爬行类动物身体结构特征。喙头目、龟鳖目、晰蜴目、蛇目、鳄目的代表动物。 鸟纲的主要特征,恒温及其进化意义,鸟纲动物的躯体结构。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徒。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特征。原兽亚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3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1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常见软体动物及主要特征。(重点) (2)说明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难点)(3)描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阐明蝗虫形态结构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进一步强化环保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难点:描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蝗虫、放大镜、镊子、解剖盘、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搜集贝壳,准备关于观察蝗虫的实验材料。 四、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 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 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 机结合。 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蝗虫的结构实验,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

2、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合起来又称为什么动物?以上四类动物都是 什么动物?无脊椎动物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回忆,复述四类动物的代表动物、主要特征、生活环境、营养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学生了解了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后继续深入思考,无脊椎动物在进化到环节动物后,又进化到哪类动物?它们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继而展开第一个活动: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展示小螺号的图片并播放《小螺号》歌曲。 探究活动一:软体动物(5分钟) 1、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 (1)常见软体动物有:、、、。 (2)软体动物身体,外壳为,可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乌贼的贝壳退化为,蜗牛的运动器官是,河蚌的运动器官是,古代用的贝壳作为货币使用。 2、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外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生活环境: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进一步探究: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大都有坚硬的贝壳,有保护功能,更能适应外部环境。软体动物大多有坚硬的贝壳,节肢动物也有坚硬的外壳,节肢动物的外壳与软体动物的贝壳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节肢动物比软体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的生活呢?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三)实验探究,互动交流 1、探究活动二:观察蝗虫、虾(5分钟) (1)轻轻地捏一下蝗虫和虾的身体,有什么感觉?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无脊椎动物习题

一、解释名词 1、生物发生律 2、伸缩泡 3、完全变态 4、原肾管 5、角质膜 6、疣足 7、外套膜 8、凯伯尔式器(Keber’s organ) 9、书肺 10、化性 11、双名法 12、刺丝泡 13、皮肌囊 14、不完全变态 15、后肾管 16、混合体腔 17、刚毛 18、黄色细胞 19、外套腔 20、鲍雅诺式器(Bojanus organ) 21、原口动物 22、生物圈 23、实质组织 24、马氏管 25、后口动物 26、外套膜 27、分类阶元 28、龄期 29、原口动物 30、实质组织 二、选择题 1、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 A浮浪幼虫 B 牟勒氏幼虫 C 担轮幼虫 D 钩介幼虫 2、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A海绵动物门 B 原生动物门 C 腔肠动物门 D 扁形动物门 3、蝎子和蜱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 A多足纲 B 甲壳纲 C 昆虫纲 D 蛛形纲 4、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A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 5、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C )。 A钉螺 B 沼螺 C 按蚊 D 伊蚊 6、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生物学外,还有( B )。 A体壁突起 B 口器 C 生殖器 D 听器 7、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 B )。 A辐射对称 B 两侧对称 C 两侧辐射对称 D 无对称 8、蝼蛄的前足是( C )。 A步行足 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捕捉足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笔记

动物学(Zoology) 第一讲概述 ? 动物学定义 ? 动物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 动物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 一、动物学定义 动物学(zoology) 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态、发育、行为、遗传、进化以及驯养、保护、控制等与人类及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它是生命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 1.分类学又称系统学(Taxonomy or sysmatics) 为了对动物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探索物种彼此间自然的关系和发展规律,需要对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动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动物的种类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正确的分类系统的科学。它是动物科学的基础。 目前动物界中已描述过的动物种数约在150万种以上,如包括亚种可能超过200万种。

2.种的概念及分类阶元 ? 种或物种(species) 是分类系统所用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特征和一定的自然分部区的生物类群。物种是繁殖单元,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种间是生殖隔离的(生理学标准)。 ? 问题不同肤色的人是不是同一物种? 马与驴能够交配并产生后代骡,马与驴是否为同一物种? ? 亚种(subspecies) 指种内个体在地理隔离后形成的不同群体,它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常以约75%的个体呈现不同为界限。 (如家蝇在我国有两个亚种,东方亚种眼距近、西方亚种眼距远,在我国中部有分布的重叠区,但除去中间类型外仍有75%有明显差别,故是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亚种。 ?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为了将数量众多的物种结构化,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依据物种间的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亲疏,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由大到小的分类分类阶元有七个主要等级。界(Kingdom)、门(Phylum)、纲 (C1ass)、目(Order)、科(Family)、属 (Genus)、种(Species)。

无脊椎动物 练习题

精品文档 无脊椎动物练习 一、选择题 1、水螅的体壁是由()组成的。 A、两层细胞 B、三层细胞 C、单层细胞 D、刺细胞 2、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肌肉 B、有无脊椎 C、有无骨骼 D、有无脊柱 3、海蜇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海中,体形半球状,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海蜇排出实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口排出 B、有肛门排出 C、有胞肛排出 D、由体表细胞排出 4、在饲养水螅的烧杯中放些活水蚤,水螅捕食活水蚤是通过() A、体壁 B、触手 C、口 D、身体所有细胞 5、猪肉绦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强大的生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原因是() A、后代生活条件适宜,成活率高 B、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低 C、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高 D、后代生活条件不稳定,成活率低 6、下列寄生虫与寄生部位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 B、血吸虫的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 C、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猪体内 D、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内 7、下列有关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哪项是不属于适应寄生生活的?() A、体表有角质层 B、分泌毒素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8、下列关于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有口有肛门 D、有许多体节组成 9、猪肉绦虫、蛔虫等寄生虫的共同特征() A、消化器官发达 B、运动器官发达 C、感觉器官发达 D、生殖器官发达 10、判断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 A、观察蠕动方向 B、环带在身体前端 C、对外界刺激反应慢的是身体前端 D、较细的一端是前端 11、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能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 A、适应水中生活 B、进行生殖 C、适应穴居 D、进行呼吸作用 12、在用手触摸蚯蚓的过程中,我们可根据颜色和刚毛的多少,判断蚯蚓的背面和腹面。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背面颜色深,刚毛多 B、背面颜色浅,刚毛多 C、腹面颜色深,刚毛少 D、腹面颜色浅,刚毛多 13、蛏子是海鲜市场常见的品种,它生活在水中,依靠()进行呼吸 A、足 B、外套膜 C、鳃 D、入水管14、扇贝、乌贼蜗牛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两片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腕足运动 D、都用鳃呼吸 15、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纤毛 16、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17、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 ) A、外骨骼 B、皮肤 C、角质鳞 D、细胞壁 18、蜻蜓和()的关系最近。 A、蜘蛛 B、蝎子 C、马陆 D、蝴蝶 19、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交换之处 B、气体进入的门户 C、和听觉有关 D、和嗅觉有关 20、小李同学对蜻蜓进行了观察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B、有一对翅 C、有三对足 D、具有外骨骼 21、蝗虫的外骨骼对于蝗虫的陆地生活的作用是() A、抵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有利于捕食 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2、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A、后翅 B、后足 C、前翅 D、翅和足 23、下列特征中,不属于节肢动物特征的是()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 D、都有翅,能飞行 24、下列关于昆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苍蝇、蚊子、蜘蛛等与蝗虫一样,都属于昆虫 B、昆虫在生物圈中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踪影 C、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 D、昆虫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但体内无脊柱 25、区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身体形状 B、身体是否由体节构成 C、是否有吸盘 D、是否生活在土壤里 二、非选择题 1、右图为蛏解剖图,据图回答: (1)蛏生活在海滩中,依靠[ ] _____和 [ ]_______获取食物和排出残渣。 (2)蛏的运动器官是[ ]______,呼吸 器官是 [ ]______。 (3)贝壳是由图中的[ ]______的分泌物形 成。 2、蝗虫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它体型较大,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分布十分广泛,这与它 1 2 3 5 4

1.常见的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一、脊椎动物 身上长有.羽毛 ..的动物。前肢退化成翅膀,体型流线型,骨胳中空。 常见的有:鸽子 ..、老鹰 ..…… ..、喜鹊 ..、大雁 ..、燕子 ..、麻雀、 ...乌鸦 有些鸟不能飞,如:鸡.、鸭.、鹅.、企鹅 ..。 鸟的大小不一,有巨大的鸵鸟 ..。 ..,也有很小的蜂鸟 世界上现存的鸟类约有9000多种。 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 ..小动物。 ..喂养 常见的有:狗.、猫.、兔.、猪.、牛.、羊.、狼.、鹿.、熊.、猴.、狐.、豹.、大象 ..、 狮子 ...、袋鼠 ..、松鼠 ..、仓鼠 ..、黄鼠狼 ...…… ..、熊猫 ..、老虎 ..、猩猩 ..、骆驼 ..、斑马 有些哺乳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如:鲸.、海豚 ..、海牛 ..、 ..、海象 ..、海豹 ..、海狮 河马 ..等。 有些哺乳动物能飞行。如:蝙蝠 ..。 世界上现存的哺乳动物约有4000多种 终身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的动物。大部分的鱼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鱼鳞。 常见的有:金鱼 .....、鲨鱼 ...、黄鱼、带鱼 ..、 ..、鲤鱼 ..、鲫鱼 ..、草鱼 ..、包头鱼 鲶鱼 ..、鳗.鱼.…… 有些鱼的体型较特殊,如:鳝鱼 ..等 ..、比目鱼、 ....海马 世界上现存的鱼类约有25000种。 一般是肚皮贴地 ..的(四肢和身体一般都附在地面或其他物体),....爬行 身体内有肺,体表有鳞片或硬甲。 常见的有:乌龟 ..、海龟 ..、.甲鱼 ..、鳄鱼 ..……。 ...蛇.、蜥蜴 ..、壁虎、 大多数爬行动物生活在温暖的地方,因为需要太阳和地热取暖。 在恐龙 ..时代,爬行动物曾主宰着地球。 6000多种。 小时候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 ..上.,主要用肺呼吸 ...,长大后可以生活在陆地 有四肢。(即:水陆两栖),一般是卵生的,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皮肤能分泌黏液与辅助呼吸。 常见的有:青蛙 ..(娃娃鱼)…… ..、大鲵 ..、蟾蜍 目前,世界上的两栖动物约有4000多种。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 险分级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附件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相应风险等级为I级~IV级。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V级(个体高风险,群体高风险),即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传播,一般为不能治愈的病原体(如Smallpox virus)。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问传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Ⅲ级(个体高风险,群体低风险),即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如Salmonellatyphi、prion)。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Ⅱ级(个体中风险,群体有限风险),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险的病原体。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致严重性疾病的感染,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级(个体低风险,群体低风险),即不会使健康工作者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如非致病性生物因子)。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无脊椎动物 练习题

无脊椎动物练习 一、选择题 1、水螅的体壁是由()组成的。 A、两层细胞 B、三层细胞 C、单层细胞 D、刺细胞 2、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肌肉 B、有无脊椎 C、有无骨骼 D、有无脊柱 3、海蜇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海中,体形半球状,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海蜇排出实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口排出 B、有肛门排出 C、有胞肛排出 D、由体表细胞排出 4、在饲养水螅的烧杯中放些活水蚤,水螅捕食活水蚤是通过() A、体壁 B、触手 C、口 D、身体所有细胞 5、猪肉绦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强大的生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原因是() A、后代生活条件适宜,成活率高 B、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低 C、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高 D、后代生活条件不稳定,成活率低 6、下列寄生虫与寄生部位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 B、血吸虫的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 C、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猪体内 D、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内 7、下列有关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哪项是不属于适应寄生生活的?() A、体表有角质层 B、分泌毒素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8、下列关于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有口有肛门 D、有许多体节组成 9、猪肉绦虫、蛔虫等寄生虫的共同特征() A、消化器官发达 B、运动器官发达 C、感觉器官发达 D、生殖器官发达 10、判断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 A、观察蠕动方向 B、环带在身体前端 C、对外界刺激反应慢的是身体前端 D、较细的一端是前端 11、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能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 A、适应水中生活 B、进行生殖 C、适应穴居 D、进行呼吸作用 12、在用手触摸蚯蚓的过程中,我们可根据颜色和刚毛的多少,判断蚯蚓的背面和腹面。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背面颜色深,刚毛多 B、背面颜色浅,刚毛多 C、腹面颜色深,刚毛少 D、腹面颜色浅,刚毛多 13、蛏子是海鲜市场常见的品种,它生活在水中,依靠()进行呼吸 A、足 B、外套膜 C、鳃 D、入水管14、扇贝、乌贼蜗牛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两片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腕足运动 D、都用鳃呼吸 15、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纤毛 16、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17、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 ) A、外骨骼 B、皮肤 C、角质鳞 D、细胞壁 18、蜻蜓和()的关系最近。 A、蜘蛛 B、蝎子 C、马陆 D、蝴蝶 19、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交换之处 B、气体进入的门户 C、和听觉有关 D、和嗅觉有关 20、小李同学对蜻蜓进行了观察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B、有一对翅 C、有三对足 D、具有外骨骼 21、蝗虫的外骨骼对于蝗虫的陆地生活的作用是() A、抵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有利于捕食 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2、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A、后翅 B、后足 C、前翅 D、翅和足 23、下列特征中,不属于节肢动物特征的是()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 D、都有翅,能飞行 24、下列关于昆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苍蝇、蚊子、蜘蛛等与蝗虫一样,都属于昆虫 B、昆虫在生物圈中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踪影 C、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 D、昆虫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但体内无脊柱 25、区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身体形状 B、身体是否由体节构成 C、是否有吸盘 D、是否生活在土壤里 二、非选择题 1、右图为蛏解剖图,据图回答: (1)蛏生活在海滩中,依靠[ ] _____和 [ ]_______获取食物和排出残渣。 (2)蛏的运动器官是[ ]______,呼吸 器官是 [ ]______。 (3)贝壳是由图中的[ ]______的分泌物形 成。 2、蝗虫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它体型较大,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分布十分广泛,这与它 1 2 3 5 4 - 1 -

无脊椎动物学习题

标题:无脊椎动物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无脊椎动物学:通常以除脊索动物门外的其他所有动物门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物种:它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双名法:它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组成,前一个字是属名,后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本名第一个字母不须大写。学名之后,还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属名和种本名印刷时用斜体,姓氏不用斜体。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包括细胞和细胞间质,功能多样。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 系统:是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接合生殖:为纤毛纲动物所特有的,当接合生殖时,2个草履虫口沟部分互相粘合,该部分表膜逐渐溶解,细胞质相互连通,小核脱离大核,拉长成新月型,接着,大核逐渐消失。小核分裂2次形成4个小核其中有三个解体,剩下一个小核又分裂为大小不等的2个核,然后两个虫体的较小核互相交换,与对方较大的核融合,这一过程相当于受精用作。 此后两个虫体分开,结合核分裂3次成为8个核,4个变为大核,其余4个中有3个解体,剩下一个小核分裂为2次,再分裂为4个;每个虫体也分裂2次,结果是原来2个相结合的虫体各形成4个草履虫,每个都和亲本一样,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动物,每一个细胞即是一个个体,它与多细胞动物整体相当,有些原生动物则是群体。 运动:以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 营养:有光合、吞噬和渗透3种。 呼吸:主要由体表进行。 排泄:主要由体表或伸缩泡进行。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在环境条件不良时,大多数原生动物可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3.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重要纲。即: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划分的主要依据分别是: 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营养方式3种。有光合、吞噬和渗透;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 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繁殖为二分裂。 孢子纲:全部寄生,大多数有顶复合器,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的交替。无性生殖是裂体生殖(复分裂),有性生殖是配子生殖,其后是无性的孢子生殖。 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器。无性繁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4.简要说明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答: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 红血细胞前期:当被感染的雌按蚊叮人时,其体内的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随血液到达人体肝脏,在肝脏中进行裂体生殖,危害肝细胞。放出裂殖子。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复习大纲 一、教材一:“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等编,高教出版社 教材二:“普通动物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北师大、南京大学合编,高教出版社二、考试范围:绪论;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基本概念);原生动物;海绵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进化基本原理:动物地理分布 三、考试类型:名词解释;填空、填图;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 四、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稍偏重于与水产、海洋生物方面有关的内容;要 求掌握各门、脊椎动物各纲、无脊椎动物中与水产有关各纲的拉丁文名称 五、名词解释 无脊椎动物部分: 1.刺细胞 2.马氏管 3.书肺 4.书鳃 5.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7.多态现象8.物种9.世代交替现象10.开管式循环11.闭管式循环12.两侧对称13.两辐射对称14.辐射对称15.合胞体(共质体)16.原体腔17.真体腔18.浮浪幼虫19无节幼虫20牟勒氏幼虫21.担轮幼虫22.钩介幼虫23.异沙蚕相24.后口动物25.原口动物26.细胞内消化27.细胞外消化28.散漫式神经系统29.梯式神经系统30.链式神经系统31.完全消化系统32.原肾33.后肾34.同律分节35.异律分节36.细胞器(类器官)37.皮肌囊38.变形运动39.血窦40.围血系统41.水管系统42.呼吸树(水肺)43.孤雌生殖44.包囊45.绿腺(触角腺)46.组织47.器官48.系统49.完全变态 50.不完全变态 51.羽化 52.接合生殖53. 裂体生殖54.外骨骼 55.颚舟叶 56.疣足 57.皮鳃 58.晶杆 脊椎动物部分: 1.肾小体 2.逆行变态 3.适应辐射律 4.平行律 5.趋同律 6.不可逆律7.次生颌8.次生腭9.髋臼10.肩臼11.综荐骨12.纹状体13.大脑脚14.原脑皮15.新脑皮16.胼胝体17.膜迷路18.肾门静脉19. 肝门静脉20.异型齿21.同型齿22.休眠23.膜骨24.软骨化骨25.泄殖腔26.咽式呼吸27.完全双循环28.不完全双循环29.脊索30.胎盘31.同源器官32.同功器官33.双源器官34.双重呼吸35.颞窝36.反刍37.羊膜动物38.羊膜卵39.有头类40.无头类41.恒温动物42.变温动物43.有颌类44.无颌类45.两接型46.舌接型47.自接型48植物性神经系统49.闭锁式骨盆50.开放式骨盆51. 鳞式52.内分泌腺 六、问答题 无脊椎动物部分: 1.什么叫世代交替现象?举一例说明(图示生活史) 2.比较原体腔和真体腔。 3.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4.简述两侧对称体制在进化上的意义。 5.浮浪幼虫、牟勒氏幼虫、担轮幼虫、无节幼虫、羽腕幼虫它们是什么门、什么纲、 什么动物的幼虫? 6.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原生动物有哪几个类群?各具有什么特征?并请说明原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8.什么是“自然分类系统”,动物的分类系统由大而小主要分为哪几个重要的阶元? 9.试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0.试述猪绦虫的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