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构建基础分析

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构建基础分析

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构建基础分析
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构建基础分析

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构建基础分析

摘要:将供应链管理模式与方法应用于农产品流通研究,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粮食供应链,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北京地区粮食流通现状的基础上,引入粮食供应链的概念及模型,分析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模型构建的基础条件,提出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构建和优化的思路。

关键词:粮食供应链;粮食流通;供应链结构;北京

一、北京地区粮食流通的现状特点

北京作为现代化大城市,本地区粮食产量很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粮食销区。2005年北京地区的粮食消费量在660万吨左右,其中口粮250万吨,饲料用粮350万吨,其它6万吨。其中90%以上的粮食来源于周围的粮食主产省,且来粮以成品粮为主。

北京市场上的面粉除本地产的古船品牌外,河北产的伍得利、甲家等品牌在北京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原粮小麦主要来源于河南、河北、山东,有小部分从国外进口,供应京粮集团加工或国家、市两级储备。大米主要来源于东北三省的粳米,品牌有上百个。食用油主要来源于天津、河北与山东,主要品牌有鲁花(花生油)、金龙鱼、福临门、汇福、绿宝(色拉油)、多力(葵花籽油)等。

北京粮食流通的主渠道是粮食批发市场。近几年,随着北京地区粮食消费逐年增加,北京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积极培育粮食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8个骨干粮食批发市场、600个集贸市场、1500个超市及便利店组成的粮食市场体系。据不完全统计,骨干粮食批发市场有商户1700多家,集贸市场有商户近4000家,加上社区零售商户和走街串户的游商,全市经营粮油商户总数近10000家。其中,骨干批发市场已成为粮食流通的核心。

据统计,2005年北京市7家骨干粮食批发市场销售成品粮188万吨,占全市成品粮销售量的65.6%。这些成品粮除70%左右满足本市消费需求外,其余近30%销往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周边地区[1]。这个市场网络把产区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北京,基本满足了北京的粮食消费需求。除古船、绿宝等一批本市知名品牌外,汇福、五得利、甲家、北大荒、冰灯等一批产区知名品牌已经成为支撑北京市粮油市场的骨干产品。有些商户可以根据当天市场行情变化,连夜组织粮源进京,成为重要的粮源组织者。

除京粮集团等个别企业外,北京的粮食经销企业多数规模小。以大米为例,在北京市场上的大米加工经销商有数千家,而年销售量在万吨以上仅有北大荒、

粮食商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方案

AAA—xxx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方案 一、项目简介 该业务合作方案由我司AAA金融服务平台和福建xxx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针对xxx公司供应链金融的需求,我司根据综合风险评价通过后,以P2B平台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方式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资金融通服务。 二、业务要素 1、融资对象 该业务融资对象为福建xxx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2、融资用途 款项专款专用,特定指向用于为融资企业支付采购货款,融资项目筹资满后,采用委托支付方式支付货款。 4、授信额度 客户单次融资金额不少于5万,不超过100万,且不超过订单采购金额70%,该供应链总额度暂定不超过____万;,。 5、融资期限 融资期限为30天、45天、60天,原则上不得超过90天。 三、业务流程 该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7 2

具体操作步骤为: 一、融资企业获取经销商订单,向我司提交融资申请,用于支付采购货物,我司结合风控尽调内容,进行业务受理。审核不通过,我司及早告知客户审核结果和原因,审核通过,则进入下一步操作。 二、审核通过后,融资企业、我司、企业经销商、第三方仓储,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借贷、担保权利和义务等。具体为:1、融资企业需向我司缴纳1%授信保证金(该保证金为单次收取,客户退出,我司可全额退还),之后签订《最高额授信借款合同》、《应收账款质押合同》,我司依据应收账款金额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并明确企业当笔应收账款的回款账户设立为我司指定三方共管账户;2、增加融资企业实际控制人、品牌负责人、盐城昱翔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经销商作为连带责任保证,分别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自然人/法人);3、昱翔生态公司签订《最高额货物质押合同》,质押相应货物用于担保,明确质押法律关系,且购买保额300万的保险,指定我司为第一受益人,保单原件由我司收执;4、第三方仓储企业签订《动产质押监管合作协议》、《仓储保管合同》,承担相关义务和责任。 三、所有合同签订完毕后,我方根据融资企业贷款金额通过线上P2B融资平台发布相应标的,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融资金额不高于应收账款金额的70%,如经销商有预付部分货款的,则还需相应扣除计算)。 四、线上平台满标后,我司向融资企业放款,与融资企业共同出资,代付所有资金向BBB米业支付货款。 五、BBB米业收到货款后,向企业经销商发送相应金额的货物,并向我司提供相应发票证明及物流凭据。 六、企业经销商收到货物,向我司提供相应回执。 七、贸易完成后,融资企业向我司按月支付利息,并到期清偿。 八、我司定期会对融资客户进行走访,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判断客户的风险状况,且实时监控质押货物仓储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四、合作建议 1、职责分工 (1)AAA负责拟定对该金融产品开发、业务流程梳理、产品定价和相关三方协议合同起草修订等。 (2)xxx公司负责对经销商客户准入条件进行确认,并优先筛选优质经销商进行试点试做。

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现状与创新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15528687.html, 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现状与创新研究作者:邓亦涛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4期 摘要研究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的创新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粮食供应链与应急物流建设紧密结合,能够使我国的物流企业与粮食加工企业协调发展,构建一体化的战略模式,从而提升我国粮食供应链的衔接效率。本文探讨了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存在的脆弱性、复杂性与不完善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粮食应急物流储存运输 粮食供应问题对于应对突发状况及自然灾害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关心社会稳定和我国发展。目前我国粮食供应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物流建设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为此,本文则从供应链视角来对粮食应急物流建设展开讨论。 1供应链视角下粮食应急物流现状 1.1粮食应急产品脆弱 首先,粮食产品的销量变化和产品的价格密切相关,出现灾害时,粮食属于特殊物质产品,群众对于粮食的整体依存度较高,因此整个过程体现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物资的供应需要对市场的风险价格和产品销量作出及时和准确的预判。其次,农业种植和气候环境变化休戚相关,农作物的生长有赖于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降水。如果气候发生极端变化时,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的走低会严重影响粮食储备,不利于提供充足的粮食救援物资。最后,与粮食应急共进有关系的因素是物流运输成本,因为粮食的保质期较短,本身具有脆弱性,对于粮食的运输环境、储存设备做好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粮食产品的储存和物流运输当中难以有效保障食品的质量,霉变和腐烂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粮食供应链整合问题探讨

我国粮食供应链整合问题探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流通基本情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物流和供应链建设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法规不完善、粮食供应链节点分散等问题,提出了政府要在政策、规划和投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资源配置、资金投入和人才建设等方面积极实行市场化政策,同时要注意防止粮食流通中政府和市场双失灵。 关键词:粮食供应链 当前我国粮食流通的根本问题 (一)我国粮食流通量大 根据国家粮食局对全国粮食流通的调查分析,2003年、2004年全国粮食流通量分别约为1.7亿吨、1.95亿吨,2015年预计粮食流量为2.4亿吨。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长江流域和新疆四个粮食主产区。其中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

区,粮食年生产能力稳定在7500万吨左右,年粮食调出量在2500—3000万吨。河南省也能够调出较大数量商品粮。目前的粮食主销区中,广东、浙江、福建和上海粮食缺口较大。广东、浙江两省2003年合计粮食调入量约在3000万吨。根据有关资料,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为43065万吨,粮食消费量为48350万吨,粮食实物流通量达到1.1亿吨。形成跨省区的成规模的大宗粮食物流约为8100万吨。从粮食储存设施来看,全国现有6万多个粮库,能从事粮食流通的为31275个,总仓容29364万吨,其中有效仓容24706万吨,简易仓容1638万吨。如此大的流量,流通的速度和效益就成为粮食流通的关键问题。 (二)流通成本高 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流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国东北玉米到达湛江的价格为每吨1349元,其中吉林省玉米批发价格为940元,运费为203元,储存费用和车板前费用为206元,累计发生流通成本409元,占价格的30%。美国玉米2000年最高价每吨94美元,折合人民币780元,跨洋远来运抵我国湛江的价格为1221元,其中物流成本为441元,占价格的36%,如果按照每公里的物流成本远远低于我们,大约只相当于我们的40%。由于此原因,我国粮价高于美国10%—30%,影响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我国粮食的进出口格局。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

粮食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探讨

粮食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探讨 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向来有三农情怀,近年来,对农产品产业链物流金融服务模式进行过专题探讨,现对农产品产业链中粮食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与分享。 一、粮食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参考模式: 上游收购或拍买+核心企业+小物流企业+下游客户+银行该类企业规模小,供应链条尚没有效整合,上游原材料来自收购或拍买,下游企业主要为集贸市场粮食经销商、工厂、学校、机关食堂等最终消费客户。 对目标客户合作参考模式: (一)抵押流动资金贷款。以符合押品管理办法要求的土地所有权和房产进行抵押。 (二)质押流动资金贷款,适合有标准化仓库,仓储管理体系健全,生产及仓储上规模的企业。按照动产质押管理办法规范操作,能有效控制风险。 (三)其它金融产品:全额银行承兑汇票、担保流动资金贷款、助保金贷款等。 (四)其它金融服务:根据企业经营特征与金融需求具体分析。 二、粮食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参考模式: “银行+龙头企业+基地(企业)+农户”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或农户建立起紧密的订单关系,银行通过抓住核心企业,向整个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即直接贷款给龙头(核心)

企业,龙头企业再以赊销、提供生产资料等方式为上游原材料供应小企业或基地内的农户提供支持,支持其发展生产。 (一)该模式适合:建有基地的龙头企业,下游物流企业为较为分散的个体物流或小企业。对龙头企业金融服务产品详见标准服务模式,针对企业及产业链经营特征、风险特征与金融需求提供或设计相应的信贷产品。对基地(企业)服务产品主要有流动资金贷款(抵押、担保、助保金),额度授信要考虑产业链价值。 (二)对农户或农村合作组织合作产品:对实行土地流转,经营集中、上规模、管理规范、有效益的农户可以优先给予金融支持。参考金融产品:助农贷、个人助业贷款、小额循环贷记卡。 (三)该服务模式还可以演变为:“银行+龙头企业+基地(企业)+农户+助农取款点”模式。 (四)需要提出的是:如果考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业链上游基地与农户信贷与金融服务空间将更大。三、粮食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参考模式:银行+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农户”模式 加强与社会中介担保公司合作,在担保公司保证担保的前提下,向中小企业或农户提供贷款,既分散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也满足了中小企业或农户融资需求。 四、粮食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参考模式: “M+1+N”模式 主要适用于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仓储物流企业合作模式。

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构建基础分析

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构建基础分析 摘要:将供应链管理模式与方法应用于农产品流通研究,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粮食供应链,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北京地区粮食流通现状的基础上,引入粮食供应链的概念及模型,分析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模型构建的基础条件,提出北京地区粮食供应链构建和优化的思路。 关键词:粮食供应链;粮食流通;供应链结构;北京 一、北京地区粮食流通的现状特点 北京作为现代化大城市,本地区粮食产量很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粮食销区。2005年北京地区的粮食消费量在660万吨左右,其中口粮250万吨,饲料用粮350万吨,其它6万吨。其中90%以上的粮食来源于周围的粮食主产省,且来粮以成品粮为主。 北京市场上的面粉除本地产的古船品牌外,河北产的伍得利、甲家等品牌在北京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原粮小麦主要来源于河南、河北、山东,有小部分从国外进口,供应京粮集团加工或国家、市两级储备。大米主要来源于东北三省的粳米,品牌有上百个。食用油主要来源于天津、河北与山东,主要品牌有鲁花(花生油)、金龙鱼、福临门、汇福、绿宝(色拉油)、多力(葵花籽油)等。 北京粮食流通的主渠道是粮食批发市场。近几年,随着北京地区粮食消费逐年增加,北京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积极培育粮食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8个骨干粮食批发市场、600个集贸市场、1500个超市及便利店组成的粮食市场体系。据不完全统计,骨干粮食批发市场有商户1700多家,集贸市场有商户近4000家,加上社区零售商户和走街串户的游商,全市经营粮油商户总数近10000家。其中,骨干批发市场已成为粮食流通的核心。 据统计,2005年北京市7家骨干粮食批发市场销售成品粮188万吨,占全市成品粮销售量的65.6%。这些成品粮除70%左右满足本市消费需求外,其余近30%销往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周边地区[1]。这个市场网络把产区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北京,基本满足了北京的粮食消费需求。除古船、绿宝等一批本市知名品牌外,汇福、五得利、甲家、北大荒、冰灯等一批产区知名品牌已经成为支撑北京市粮油市场的骨干产品。有些商户可以根据当天市场行情变化,连夜组织粮源进京,成为重要的粮源组织者。 除京粮集团等个别企业外,北京的粮食经销企业多数规模小。以大米为例,在北京市场上的大米加工经销商有数千家,而年销售量在万吨以上仅有北大荒、

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

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 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 摘要:粮食供应链整合是主导企业对粮食供应链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与分化的动态 过程。为获取整合后的协同效应,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国粮食企业供应链整合不应局限于企 业或供应链的内部整合,而应侧重于主导企业供应链与合作企业供应链的交互整合。文章基于跨 国粮商、中粮集团等大型粮食企业供应链的运作实践,引入主链、副链等新概念从一个全新视角 对粮食供应链整合进行细分,并比较分析了链内整合、链间整合和交互整合的范围、条件和特点, 最后提出一个概念框架阐释粮食供应链整合的运作机理以及整 合过程、整合程度与整合绩效之 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粮食供应链的构建及其运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供应链;供应链整合;交互整合;整合过程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4)01-0005-08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和外资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加速进入,粮食行业出现了全方 位、深层次的竞争格局。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程度不断加强的条件下, 粮食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变为粮食供应链与粮食供应链之间 的竞争。面对高度复杂和剧烈变动的外部 环境,进行规模重组、实施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整合已成为粮食企业发展与成长的一种趋势。例如,艾德 蒙(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和安德森(Anderson)等粮食企业不仅已 形成农场一中转库一港口一出口的粮食供应链,而且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和联盟等手段不断实施供应链 整合(Supply Chain Integration),成为实力雄厚的世界粮食巨头。例如,嘉吉在全球67个国家拥有16万个雇 员,年销售额1200多亿美元;邦吉在全球32个国家拥有近3万个员工,年销售额达500多亿美元。与发达国家 相比,我国大型粮食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往往大而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少数粮食企业虽已初步具备粮 食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但与世界粮食巨头还有不少差距。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 领域的过渡期已然结束,面对外资对我国粮食产业链的介入,我国已不能简单地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干 预……鉴于此,树立供应链管理理念,从农业产业化视角进行粮食供应链整合,是提高我国粮食企业竞争 优势、应对世界粮食巨头渗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二、粮食供应链整合的缘起、现状与发展 粮食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从研究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纵向协调中的经济性整合开始 的。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农业纵向协调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组 织创新的集中体现,它包括使农产品从生产到营销各纵向环节协调运行的所有方式。随着个性化农产 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产业链的重心逐渐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限 制因素以及实施整合的主体等。从此,农产品(或粮食)供应链整合成为一个核心课题。20世纪90年代末以 来,多个国家农产食品部门都出现了日趋紧密的供应链垂直合作的趋势。一方面,纵向整合有利于协调种 植者、经营加工企业和决策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农产食品行业也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客户需

我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截止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亿吨,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预计未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 2010-2014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从供给结构看,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基本足以支撑国内消费。以2014年三大谷物为例,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08亿吨,足以覆盖2014年4.63亿吨的国内消费量;三大谷物进口量合计仅0.11亿吨,主要用作粮食储备的辅助手段以及平抑国内外价差之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三大类消费中,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速保持在6.0%、1.5%;而口粮需求增速缓慢,同比保持在0.7%。从消费结构占比看,2014年口粮消费、

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49.2%、29.0%、21.9%;分粮食品种看,目前稻谷仍是第一大消费品种,占38.9%,玉米、小麦分别占37.6%、23.5%。 2012-2016粮食用途消费结构占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我国现阶段粮食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国有农场,二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目前阶段,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2014年,农户种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达94.2%,粮食播种面积占比95.7%;但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生产

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角度构建粮食供应链

目录 第1章绪论 (2)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2) 1.2本文研究内容和思路 (3)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4) 2.1粮食供应链的管理 (4) 2.2供应链的动态能力 (5) 2.3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 (7) 第3章 粮食产业链的现状和分析 (9) 3.1我国粮食种植环节现代化程度较低,亟待转型升级 (9) 3.2我国粮食流通环节不顺畅,仓储、物流能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低 (9) 3.3 国家政策导向和粮食企业的机遇 (10) 第4章 XY企业从供应链动态能力构建粮食供应链的分析和探索 11 4.1 XY公司的简介和粮食供应链业务现状 (11) 4.2 XY公司粮食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分析 (12) 4.2.1 供应链动态能力之整合能力构建粮食供应链 (12) 4.2.1.1 粮食种植合作:资金密集型业务,巩固粮源关系和农户粘性 (12) 4.2.1.2 粮食收购和仓储环节:整合仓储资源,构建粮食收购网络物流服务平 台 (15) 4.2.1.3 粮食流通环节: 大连交易平台衔接原物流架构,期现联动实现“北粮南运” (17) 4.2.2 供应链动态能力之重构能力构建粮食供应链 尚未完成 4.2.3 供应链动态能力之学习能力构建粮食供应链 尚未完成 第五章 总结 尚未完成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确保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 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 “十一连增”, 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确保粮食市场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断给中国粮食安全 带来新挑战。从粮食贸易角度看,我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目前还没有国 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那般的竞争优势,我国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政策手段的丧 失为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粮食产品很容易失去价格优 势 ;从资本投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外资凭借其雄 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发达的营销渠道等多方面优势打入国内粮食市场,利用 股权控制、产品品牌控制、核心技术控制、市场控制等威胁我国粮食供给的独立 与安全。 从2009年至今年的6个年头里中央政府发布的一号文件均以“三农”(农业、 农村、农民)为主题,充分显示出“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 中之重”的地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改革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 键。我国农业生产未来一段时间将不断实现规模化,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在 互联网+的时代,现代农业是“互联网+”的生存土壤,而“互联网+”则通过信息 流打通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大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对粮食供应链进行重构,使得现 代农业更加精彩纷呈。

中粮集团构建粮食物流体系的战略方案规划和实施方案

中粮集团构建粮食物流体系的战略方案规划和 实施方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中粮集团构建粮食物流体系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 王宗房 (中粮粮油有限公司粮食物流部,北京 100801) 摘要:分析国家规划和中粮集团战略需求,借鉴国际大粮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粮集团构建粮食物流体系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及建议。 关键词:粮食物流;物流节点;方案 中图分类号:F713, S377 文献标识码:B 中粮集团的愿景是成为我国“粮食贸易的主要渠道、粮食流通的领导者”。从2005年开始,中粮集团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始着手研究内部粮食物流的战略布局,制订粮食物流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6月,中粮集团党组正式批准了《中粮粮食现代物流2007-2011年战略规划》。 1 战略依据 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级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它是一部指导今后十年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专项规划。该《规划》提出,加快推广散粮运输方式,形成全国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实现主要跨省粮食流通通道“四散化”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粮集团是国有大型粮食企业之一,担负着国家粮食宏调的重任。中粮集团制订自己的粮食物流发展规划,首先要与国家的《规划》相吻合,顺应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主动承担起国家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责任和义务,为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大粮商的成功经验 美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大国,以ABCD(ADM、Bunge、Cargill、Louis Dreyfus)四大粮商为主体,通过直接控制粮源,形成从收购、仓储运输到贸易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粮食出口供应链。 以嘉吉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密西西比河有179个内河码头,在密西西比河口的墨西哥海湾有9个大型粮食出口码头,年物流总量在5000万t以上,约占美国粮食出口总量50%,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8%左右。 加、澳小麦局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政府通过加、澳小麦局把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有机结合,垄断经营本国粮食贸易,形成从生产、收购、仓储、运输到贸易加工的粮食出口供应链。 以加拿大小麦局为例,在加拿大西部四省,有75000个农场主,750个铁路中转库,然后通过温哥华港的5个粮食出口码头和太子港的1个粮食出口码头把粮食销往世界各地。加拿大小麦

粮食供应链优化设计研究

粮食供应链优化设计研究 ——以江苏省泰州市大米为例 摘要: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种特殊产品,我国粮食产业链环节多、人为分割较为明显,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粮食供应链网络体系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本文在对泰州市现行大米供应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生产与流通相结合的政府监管模式,并且由以往的企业自营转化成基于第三方粮食物流中心的供应链服务,从而保证泰州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提高粮食价格的敏感性,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关键词:粮食;供应链;优化;物流中心 一、引言 我国是粮食的生产大国,也是粮食的消费大国,粮食供应的稳定与否,关系到13亿人口的吃饭。作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品,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危机和金融炒作的频繁发生,国际热钱看好中国粮食市场并不断涌入,跨国粮商窥视并伺机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粮食供给和价格的稳定性甚至于如何保证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甚至是全世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从粮食市场逐步放开后到现在,我国粮食发生了三次价格的暴涨现象,而政府只能对粮食市场进行微观行政管理与宏观市场干预,因而针对这种状况,对粮食供应链的整合优化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过去对于粮食问题的研究,大多数仅限于粮食生产或粮食流通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将生产与流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政府在粮食供应链上的管理与调控作用的却很少。目前,国家已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市场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粮食行政管理体制要做出相应调整,要基于粮食供应链行使管理与调控职能,否则难以改变我国粮食调控低效运行、粮食安全成本不断增大与种粮农户增收困难等多年存在的问题,因而如何建立与粮食需求特性相匹配的供应链从而保证粮食供给和价格的稳定性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泰州市大米供应链现状分析 泰州市目前大米供给有两部分组成:泰州自身大米生产供给和外地大米的供给。按照大米加工企业的粮源状况,目前泰州市大米加工企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本地粮源为主要原料的大米加工企业。这类企业由于有很强的地缘优势与物流成本优势,故竞争性较强,但由于本地粮源越来越少,因此这类企业因开工率不足面临巨大的转型或破产压力。第二类是依托国有粮食储备库的稻谷轮换而进行的大米加工。这类大米加工企业并非独立,而是作为储备库的加工车间,由于国有粮食储备库的经营重点不在加工,且相对于民营加工企业来说缺乏做大

供应链匹配理论论文:基于供应链匹配理论的粮食供应链设计策略探讨

供应链匹配理论论文:基于供应链匹配理论的粮食供应链设 计策略探讨 [摘要]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种特殊产品。本文着重分析粮食的需求特点,根据费舍尔教授的供应链匹配理论提出了通过建立大型粮食物流中心实现粮食产业化,保证粮食供应稳定性、提高粮食价格敏感性及减少粮食供应链环节的粮食供应链设计方案。 [关键词]供应链匹配理论粮食供应链粮食物流中心 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品,特别是随着经济危机和金融炒作的频繁发生,国际热钱看好中国粮食市场并不断涌入,跨国粮商窥视并伺机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粮食供给和价格的稳定性甚至于如何保证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甚至是全世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从2001年起我国粮食市场逐步放开后到现在,我国粮食从04起已连续7年获得大丰收,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发生了2003年、2006年及2007年下半年的三次粮食价格暴涨现象。针对这种状况,如何建立与粮食需求特性相匹配的供应链从而保证粮食供给和价格的稳定性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产品供应链的设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的马歇尔l费舍尔教授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调查,认为供应链绩

效差的原因是产品类型与供应链类型不相匹配,并提出了供应链匹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第一步就是要考虑产品的需求性质,他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利润贡献率、产品多样性、产品需求预测平均偏差、销售季节后期降价比率等指标将产品划分为功能性产品和创新性产品。依据本文所探讨的粮食产品的生命周期长、利润贡献率低、产品多样性少、产品需求预测平均误差小等需求特点,其很接近于功能性产品,但在经济危机或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粮食产品经常出现供应不平衡、价格时常暴涨暴跌现象,这又使得其接近于创新性产品。对于产品供应链的类型,费舍尔教授根据供应链的绩效将其划分为反映迅速灵敏的效率型供应链和库存最小化 利润最大化的高效型供应链,并提出供应链匹配模型。 根据费舍尔教授的供应链匹配模型,对于粮食这种特殊产品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设计与其需求特性相匹配的高效供 应链。目前在一些粮食主销区大米加工商小规模单个体从粮食主产区购粮运输的情况还很普遍,显然这是不合理,一方面运输成本、管理费用很高;另一方面,个体购粮,粮源供应的稳定性也不容易保证。在经济危机、金融风暴等一些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的情况发生时,粮食的需求特性显然更偏向于创新性产品,这就需求高库存来保证粮食的安全,与其相匹配的供应链应该是快速供应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